1 ) 在不知是否會到來的那一天來臨前
斯洛伐克的電影遠沒有它從前的親密友邦捷克那么燦爛,自從奧斯卡1948年開始設立最佳外語片以來,捷克影片三次獲此殊榮,斯洛伐克的導演們則一無所獲。盡管如此,影史不會忘記,掀開轟轟烈烈的捷克斯洛伐克電影新浪潮大幕的《網中的太陽》,它的導演?tefan Uher正是斯洛伐克人。斯洛伐克也曾貢獻出Juraj Jakubisko、Du?an Hanák、Jaromil Jire?這樣蜚聲國際的電影大師。
東歐劇變,捷克和斯洛伐克解體之后,斯洛伐克的電影工業(yè)也相對低迷,每年制作發(fā)行的本土影片只有可憐的2、3部。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Martin ?ulík成為了可能是斯洛伐克當代唯一一個受到國際矚目的導演?!段宜鶒鄣囊磺小肥撬约邯毩?zhí)導的的第二部長片,為他叩開了世界影壇的大門。影片參加了1993年的多倫多電影節(jié),隨后又獲得在美國和歐洲更多國家放映的機會。
Martin ?ulík對于斯洛伐克和捷克的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影迷。2003年他拍攝了Pavel Jurá?ek的傳記片《格列佛最后的旅行》,向這位捷克新浪潮時期命運多舛的天才表達了深深的敬意。2010年他更是制作了全面回顧捷克斯洛伐克電影新浪潮的電視系列紀錄片《捷克斯洛伐克60年代新浪潮電影二十五面體》,再現了新浪潮時期的輝煌。
《我所愛的一切》的誕生實屬機緣巧合。就在Martin ?ulík于1991年拍攝完他的長片處女作《柔情關系》之后,他發(fā)現自己深陷于片中的情緒。為了盡快擺脫這種情緒的影響,他讓所有劇組成員把自己最喜歡的事物都列在一個單子上,并且每個人都要講講這其中的故事。就在這個過程中,Martin ?ulík逐漸拼湊出《我所愛的一切》的故事線索,影片以許多帶有小標題的片段組成,這些小標題正是從劇組成員們列的單子上擷取而來。
在這其中,有兩節(jié)是以電影的名字命名的,分別是《將軍號》和《舊世界群像》,《舊世界群像》正是新浪潮時期的著名斯洛伐克導演Du?an Hanák最出名的代表作。影片還找來Ji?í Menzel客串角色,Martin ?ulík就這樣不動聲色地完成了對捷克電影新浪潮的一次致敬。影片于1993年上映,剛好是斯洛伐克獨立的第一年,而就在那一年的3月底,?tefan Uher與世長辭,這也為影片賦予了更微妙的意義。
《我所愛的一切》的主角是斯洛伐克中年男子,以前似乎做著藝術方面的工作,但在與妻子離婚后,終日無所事事,靠著社會救濟度日。他和一個來斯洛伐克教書的英國女子保持著情人關系,但卻不愿接受對方一起回英國結婚的要求。他與父母、兒子的關系有著說不出的隔閡,妻子也始終對他的離去耿耿于懷,似乎仍然抱著復合的希望。
盡管有些人認為,由于這部影片拍攝于東歐劇變時期,所以它傳達出的是蘇聯鐵幕下人性格的泯滅與生活無盡的迷茫。不過導演本人并不認同這一看法。影片刻意模糊了時代背景,片頭我們看到男主角Tomás在朝陽下的河水中探出頭,好像從一個不知何處的地方突然出現。影片中Tomás三次沿著環(huán)繞式樓梯上樓,俯拍鏡頭將他面對生活的暈眩直接揭示出來。影片一直處在一個靜止的情態(tài)中,全部配樂只有唯一的一段鋼琴旋律反反復復。Tomás對生活充滿了無力感,只在某些時刻通過短促的爆發(fā)來宣泄某種他自己也不確定來自何處的憂郁。他想要改變,卻又害怕改變。他兩次回到自己的房間,面對被前妻弄壞的門鎖,他除了嘆氣絲毫不去考慮修理。于是影片最后結束在開頭出現的河邊,片中所展示的一切生活碎片,似乎它們的發(fā)生與男主角沒有任何關系,Tomás的生活永遠在原地打轉。
兩個八卦:
1.影片中飾演Tomás父親的演員,正是Martin ?ulík的父親Anton ?ulík。Martin ?ulík表示,影片中有關Tomás父親的內容,大部分都是他有關自己父親的回憶,除了在旅館找羅馬尼亞妓女的那段情節(jié)。
2.影片中有一場戲,Tomás的父親讓Tomás的兒子用鎖鏈把他捆住然后吊起來。而片中飾演作家的Rudolf Sloboda,本人正是一位斯洛伐克作家,他在影片上映的兩年后用自行車鏈條上吊自殺。
看到小兒子和情人在床上跳舞,這家伙下意識的摸了老二。
Everything I love fades away.
2020.06.23
this man,this kokot is a coward!the music is a little bit sad and very beautiful.
翻譯完了,比較輕松,因為臺詞不多。很獨特的觀影體驗,主題無非就是親情和男女情愛,但故事發(fā)展很真誠,敘事松散,常常加入哲學探討,非常不集中,在精致的攝影襯托下卻又顯得很溫暖。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那個長得要命的拍日出的鏡頭讓我很憤怒,太沒有意義了,本想批評這個電影,但沒想到漸入佳境,音樂和故事配合得很好,人物關系的展示細膩而獨特,女主特別好看,尤其是節(jié)奏讓我很舒服,我?guī)滋靸瓤戳怂奈灞椋瑥氐讗凵线@個電影了,其實覺得自己翻譯得不太好,希望以后能有個比我靠譜的翻譯,讓我再好好欣賞欣賞這部電影
我所愛的一切 愛情 親情 生活 哲學 旅行
沒人沒有情人,如果甘心
用相當放松的狀態(tài)演繹一出悲歡離合,不濃郁不寡淡,別有風味。一個一個的小段落串聯起分屬各人的愛恨情愁。無論是片中的父親、我或是兒子,其實皆對前途感到迷茫恍惚卻不沉淪。所以片名這么有愛,也就好理解片頭的日出意象了。
斯洛伐克窘困的藝術工作者,拿政府救濟金;離異,兒子跟前妻,習藝不佳,前妻時不時來索財;情人為英國人來斯教英語的教師,漂亮,想讓他跟她回英國結婚;年邁但仍有色性的父親和常被欺負的母親;采訪一位老年作家,講生命的心得;片斷章節(jié)小標題的劃斷時間,平靜生活偶有漣漪,關系總在沖突總會平伏,各人的個性沖突,然后,隱忍,理解,分開,和解,或者,讓時間去解決。如何記錄一個平凡人的一生?TA的社會,TA的關系,TA的情感,TA的矛盾,TA的靈魂...我所愛的一切是什么?父母、太太、孩子、偶像、自然、天性、情人、年輕、理解、和解。每個人都可以拍成一部這樣的電影,但他做得這么好,太贊了。滿分。
我所愛的一切,亦是大多數人所愛的一切——父母、孩子、前妻、情人、電影、哲學、音樂、不工作還有存款和有救濟金領......
22/4/17
每一個轉場就像翻書,乍看錯愕,一直看下去覺得還挺有趣,一個個小故事竄起所愛的一切人和事,小品串燒感。
我也不想這么樣起起伏伏,反正每段關系最后都是孤獨。眼看所有感情變成一個包袱,都怪我太渴望得到一點保護……38歲發(fā)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與二十幾歲或是五六十歲總是不一樣的。
【捷克影史百佳第七十二名】1.馬丁·蘇利克邀請劇組成員講述自己喜愛的事物及其中的淵源,再加上自己與父親的真實回憶,東拼西湊的完成了「我所愛的一切」這部賞心悅目的藝術佳作?;驓g樂,或悲傷,或痛苦,或迷茫,日常生活之美便來源于情緒涌動的那些瑣碎瞬間,因為純粹,反而倍感動容。2.宗教禁食/語言不通/小舟戲水/長廊調情/金屋藏嬌反偷情/腦中回旋的Eleanor Rigby/充滿愛意的破損把手,三代父子關系的細致處理。3.致敬「將軍號」、「舊世界群像」與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4.詩意時刻:湖畔演奏,日落無言。5.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尊嚴。
偏見固執(zhí)固然存在,但愛欲,憤怒尷尬等等都真實且富有詩意,真實生活的美感呵情緒涌動的時刻。
難堪的時候、做錯的時候、犯錯的時候……就傻笑吧。
嘗試了數次字幕失敗之后我放棄了 居然還是感受得到這種list的手法
無論如何我們要相濡以沫
化腐朽為神奇的小標題字幕卡啊,這種轉場方式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就是漸隱漸顯次數太多,配樂重復的太多(而又不是[湄公酒店]那種有目的的單曲循環(huán))讓人有些煩躁。典型的后冷戰(zhàn)故事:儀式般的禁食,英語與斯語,去西方與否,前妻與英國情人,三代父子關系的細致處理。政治意味不甚濃。
你所愛的一切那些體驗 那些情感或許歡愉 或許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