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版紅樓夢,王文娟飾演的林黛玉。
62版紅樓夢由著名越劇表演藝術(shù)家王文娟和徐玉蘭聯(lián)袂出演。
這一版,是我心目中越劇電影最佳紅樓夢。
雖然人物形象刻畫,場景設(shè)置,情感表現(xiàn)都差強人意,但是越劇的唱腔和越劇自有的表現(xiàn)形式看起來也很有意思。
不知道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喜歡這一版的紅樓夢呢?
繞綠堤,拂柳絲,穿過花徑聽何處,哀怨笛,風(fēng)送聲聲人說道,大觀園,四季如春我眼中,卻只是,一座愁城看風(fēng)過處,落紅成陣牡丹謝,芍藥怕,海棠驚楊柳帶愁……越劇版紅樓夢,曲詞也是非常美的。
這版越劇紅樓夢在當(dāng)年可謂大牌云集,徐派徐玉蘭的寶玉,王派王文娟的黛玉,呂派呂瑞英的寶釵,金派金采風(fēng)的王熙鳳,著名老生徐天紅的賈政。
很多人說,對于寶黛之情的詮釋,62年版的越劇紅樓夢最為到位。
這一版也被稱為“紅樓模板”的版本。
不得不說,老一輩的藝術(shù)永不會過時,魅力永存。
六七十年代、兩毛的票價、上映三年、兩億的票房,厲害!票價兩毛是什么概念?在那個年代,五分錢能吃一頓飽飯,月工資六塊或九塊到三十幾塊(地域不同、工種不同、月工資也不一樣)。。。
全棚景拍攝啊!太厲害了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無一不精、無一不美啊。當(dāng)年上映后還有好多風(fēng)景點都說是在他們那拍的,看過的觀眾們也都猜測:有說蘇州拙政園、獅子林的,也有說上海豫園的,后來岑范導(dǎo)演說其實這一切全部是在電影廠的三個攝影棚里置景完成的。(詳細的可以去看【“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越劇電影《紅樓夢》誕生前后 l 馬信芳】)
這版的導(dǎo)演編劇道具服裝以及演員們,哪一個不是看過全本紅樓夢原著?演員們都是至少看三遍的。所以才演繹出這經(jīng)典的越劇電影版紅樓夢。
最經(jīng)典最精彩最優(yōu)美最雅致的,也是令人最感動最哀傷最心痛最無以比擬的。最詩意鮮活的林黛玉、最癡心呆萌的賈寶玉、最端莊大氣的薛寶釵、最心機靈動的王熙鳳、最氣場強大的賈母、最聰慧忠心的紫鵑、最威嚴正經(jīng)的賈政、最慈愛關(guān)心的王夫人。膾炙人口的唱段、低調(diào)奢華的場景,演繹出最唯美的紅樓夢!
驚聞著名越劇表演藝術(shù)家徐玉蘭老師仙逝,享年96歲,又一個國寶級老藝術(shù)家離開了我們。
為了演好賈寶玉,徐老師原著看了三遍,這是值得所有演繹人員學(xué)習(xí)推崇的工匠精神。為了展現(xiàn)賈寶玉的文弱,寧可餓著肚子演戲。
當(dāng)年萬人空巷看越劇電影《紅樓夢》的盛況,因為年齡,遺憾未曾看到,但是可以想象得到。
家里老人都很喜歡徐老的戲,《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經(jīng)久不衰!
把《紅樓夢》改編成電影的確是不可能的任務(wù)。事實上無論以何種形式改編紅樓都會是非常困難的。我在想能否嘗試美劇的形式,將其改編成一小時左右一集的劇集。
徐進編劇改編得很大膽,添加了少許情節(jié),比如黛釵下棋、寶玉在寶姑娘面前抬腿就走??也刪了不少我喜歡的情節(jié),比如探寶釵黛玉半含酸、李嬤嬤討嫌、晴雯撕扇,比及四春、妙玉等十二釵和劉姥姥根本沒有出場。
電影主要著墨於寶黛的愛情。故事是這樣展開的:林黛玉進賈府、靜日玉生香、金鎖比通靈、寶黛讀西廂、「親不間疏、先不僭後」、寶玉訴肺腑: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帳話不曾、寶玉挨打、手帕傳情、晴雯不開門、寶釵壽宴、黛玉葬花、慧紫鵑試忙玉、鳳姐獻掉包計、黛玉焚稿、金玉成婚、寶玉哭靈、寶玉離家。
可惜的是一小時四十分以後沿用了高鶚的續(xù)書。我絕不相信賈母會主動支持金玉良緣,且掉包計實在太笨,從任何角度來看都站不住腳。幸而結(jié)尾沒有沐皇恩延世澤。
因時長原因,在唱詞中回顧了海棠結(jié)社、菊花奪魁、桃花復(fù)社、怡紅行令也算聊補遺憾。
從主角到配角都可謂大師雲(yún)集。面若中秋之月的寶玉有一股憨憨的勁兒,徐老的唱腔餘音繞梁,尾音和轉(zhuǎn)音讓人難以忘卻,尤其是葬花後互相剖白和黛玉去後驚心動魄的哭靈。王老的姿態(tài)、唱腔和珠淚都是絕美,蓮步輕移,每一顰一動都是黛玉,連古琴都是真的在彈,真正的一代宗師。
從電影角度看,場面調(diào)度、佈景、剪輯、色調(diào)、表演堪稱完美。佈景一點不多、一點不少,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庭院深深深幾許,在4:3畫幅的配合下達到極致。甚至讓我產(chǎn)生用其他畫幅無法拍出紅樓夢的信念。印象最深的是瀟湘館外的竹林和黛玉葬花的桃林,鏡頭漸漸推移,配合上音樂或唱段,用視聽語言還原了曹公的筆力。
我想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大多數(shù)人都尊重藝術(shù)的時代。能看到這樣精緻的電影以及其中角色附體的大師表演,是一種幸運。
這版的《紅樓夢》相當(dāng)精簡,基本只是在講寶黛釵三人的感情。分別選取了黛玉進府、寶釵進府、共讀西廂、寶釵勸學(xué)、琪官出走、寶玉被揍、黛玉探病、葬花訴情、紫鵑試玉勸黛、王熙鳳獻策、傻大姐泄密、黛玉焚詩稿斷香魂、寶釵成親、哭靈出家組成整個故事?!都t樓夢》是很難刪減的一部作品,整體的編排就是綿里抽絲,對于很多改編來說,抽這塊,那處就講不清。比如這部里黛玉最后的唱詞,將海棠詩社、怡紅抽簽等情節(jié)都唱出來了,但電影中并未表現(xiàn),對完全沒看過原著的會有些迷糊。也由于抽取掉內(nèi)容太多,每段故事全部用黑場做前后連接,存在一定斷裂感和跳躍感。原著中寶黛的感情基本是在日日耳鬢廝磨的相處中體現(xiàn)的,刪減后,很難再展現(xiàn)出二人間真情。
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看到黛玉臨終前與紫鵑惺惺相惜,忍不住掉眼淚。不管怎么改編,黛玉還是那個心地善良的女孩子。
演員好像都是女孩,所以看寶玉時候真的會感覺很怪。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毫無cp感,不過上個年代的人看就不知道咋樣啦。
非常喜歡這部戲的唱腔,圓潤渾厚舒服,毫無矯揉造作、附庸風(fēng)雅的感覺,唯一的不足是林妹妹明明要快去了,又要用力唱戲,產(chǎn)生一種割裂感和跳躍感。焚詩稿斷癡情是現(xiàn)實中很短、但熒幕中很長時間的一部戲,在這里黛玉的變化是下臺階般一跳一跳的,而不是坐滑梯那種順滑地下去。人物唱詞基本是從原著化出來的,唱出了難以表現(xiàn)的是非因果和人物感情。鏡頭雖然簡單但不糊弄,配合演員唱戲的動作進行推拉搖移,提高表現(xiàn)力。
布景極佳,黛玉極美,寶釵極親,寶玉極丑,一臉色相,毫無靈氣。
該片的民族氣派是中國電影真正立足世界的奠基之作,與其相媲美的是“小城之春”,而其他所謂經(jīng)典都有模仿之痕。
萬兩黃金容易得,人間知己最難求。背地里聞?wù)f真心話。但愿真心到白頭。
—— 有幸兒時姑婆帶我去過幾次王文娟奶奶孫道臨爺爺家做客, 到長大些更時常因為三缺一被喊去陪姑婆和孟莉英奶奶打麻將. 我對越劇的喜愛完全源於兒時陪姑婆去劇院看戲的日子. 若是路人一定會覺得徐王版紅樓夢扮相欠佳, 可她倆眉梢眼角舉手投足滿溢的韻味才是我心裡真正的寶黛.
邁克說起王文娟贊為人間極品,于是翻出來重溫少年記憶,恍然多少年對黛玉的印象,并非陳曉旭,實在是王文娟黛玉焚稿的凄涼扮相。此劇當(dāng)年看到關(guān)鍵唱段能張口就來,現(xiàn)在回頭看,編劇不簡單,兩個小時劇長刪繁就簡,還有誰能做到更好?細節(jié)處理尤其出色,搭建的場景至今仍為四九以來之巔峰。
只取了愛情一條線感覺有些跳躍,但還算經(jīng)典
王文娟絕對稱不上是美人兒,但是她舉手投足間,卻嫵媚得很。
Classic.
只道他腹內(nèi)草莽人輕浮,卻原來骨格清奇非俗流。我并不萌王文娟這種類型的長相,但王版黛玉一出場就讓我驚艷了一把。。。王老的演技真不耐。她們那代人相當(dāng)敬業(yè)的說。服裝、背景在幾十年后的今天看來依然是雅致清新。再小聲的說,其實不太喜歡徐版寶玉,連著她徒弟的那些徐派寶玉也一并不怎么喜歡,不過徐玉蘭哭靈那段唱得真好啊,連我等鐵石心腸都感動鳥。。。而尹派的哭靈則是另一番味道。那一聲妹妹啊妹妹,多勾魂啊。
實在是太喜歡這個版本的林黛玉。
好看,好聽,故事編排、運鏡、剪輯也都挺流暢。美中不足的是寶玉委實丑了點,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于丹呢。
一眾越劇大咖,聽說原片七個小時,前半段略碎,大段情節(jié)壓在寶玉娶妻上,演了一個多小時,唱得十分精彩,特別喜歡金采鳳,呂瑞英的扮相也很美
以前總嫌徐王二人長相欠佳?,F(xiàn)在再看,王版裊娜風(fēng)流之態(tài),就是我心中最最好的黛玉。編劇厲害。
越劇紅樓夢基本上把紅樓完全鴛鴦蝴蝶化了,當(dāng)然作為地方戲這種改編很必要,而且從戲曲劇作的角度來說改的也相當(dāng)好,但是和紅樓夢本來的趣味是兩回事。不過里面的經(jīng)典唱腔真好。王文娟真好看,徐玉蘭乍一看有點憨相,看到后來發(fā)現(xiàn)寶玉就需要這樣憨這樣癡才可愛。徐派高音是真過癮,雖然哭靈這一出還是更喜歡尹派低回的心灰意冷勝過徐派高亢的肝腸寸斷。
唱得挺好,長得嚇人。
徐老四月過身考看。粗識越劇,難得這部多維經(jīng)典它劇(種)難企。五十年前電影版流派掌門云集,經(jīng)典唱段頗多,最喜仍是兩處清板。布景服道化皆難復(fù)制。電影化:笞寶玉推進出家遠拉臨終幻見。朱門入出大幕開闔,點睛名著本源舞臺本色。
丑拒
20190330@陸家嘴百麗宮(資料館修復(fù)版):美術(shù)、布光、鏡頭都是成熟品質(zhì)的電影,而戲曲表演本身是我看過最好的寶黛線了。
演員雖然不夠年輕貌美,但唱腔醇厚,韻味悠長,儀態(tài)典雅,舉手投足魅力無窮,堪稱越劇經(jīng)典,在《紅樓夢》影視諸多版本中,永遠葆有重要的一席之位。
大早晨跟我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