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既可以是溫柔浪漫的,也可以是純凈文藝的,還可以是殘酷荒蕪的。一個時代的變革對國家而言是標志了走向進步。而對時代變更下的人們來說,卻無法輕易用一兩句意義概括。不僅是被廢除掉的武士的身份,也不僅是被拋棄在一片熊比人還多的白茫茫的冰雪世界。還有在新舊更迭的激進與荒蕪中奮力掙扎的艱難,和無數(shù)被犧牲掉的個人幸福。無論是頑強對抗還是背叛順從,是忍辱負重還是茍且偷生,都讓人無法譴責片中每個人做出的選擇。在時代弄潮的翻涌下,個人命運的起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渺小到都無法在歷史的教科書上留下些什么。然而在這片兇險荒涼的北國領土上,的確譜寫過這樣一段波瀾壯闊在焦土上耕耘出新生命的悲壯贊歌。
將近三個小時的作品卻一點也不覺得冗長。畫面氣勢恢宏取景精美細膩配樂蕩氣回腸。還有讓人驚嘆的卡司陣容。吉永小百合不愧是國寶級演員,即使當時已年過花甲,氣質(zhì)和演技都依然堪稱完美,就連眼角的細紋都透著幾分堅韌和隱忍。小時候的大后壽壽花也十分靈動可愛。還有即便是身為綠葉也相當出色的豐川叔,他所扮演的不需要太多言語表達的狩獵人阿詩里卡,無論是救人于千鈞一發(fā)的英勇,還是被善意對待后默默涌出熱淚的悲憫,欲言又止的含蓄和刀起刀落的果斷,都令這樣一個英雄般的人物豐滿鮮活。
(一) 我沒有關注過日本的行定勛這個導演,看《北之零年》是為著消遣的目的,而這部片子卻給了我意料之外的驚喜。驚喜不僅來自電影本身,更是對我既往個人觀影經(jīng)驗的喚醒。與國內(nèi)同為歷史題材的電影,諸如《英雄》《刺秦》《王的盛宴》不同,相較于后者對歷史的敘述所采取的是對歷史的想象這樣一種方式,它該算是歷史的另類敘事。 以上幾部電影都涉及到對時代巨變下的個人與時代的思考?!队⑿邸贰洞糖亍泛汀锻醯氖⒀纭返母木幓旧鲜穷嵏擦怂抉R遷《史記》書寫中所確立的那種價值,即在這幾部電影里所表現(xiàn)出的都是知識對權力的高度認同。而司馬遷的《史記》書寫,是保存了知識的自主性,歷史精神和作為歷史書寫者的尊嚴的。 老早以前第一次看《英雄》《刺秦》和《王的盛宴》,覺得還可以,回頭再看卻是不堪忍受,因為作為歷史劇,這幾個電影實際上喪失了的卻是歷史精神。歷史和歷史劇的改編之間,到底存不存在一個邊界,這是需要嚴肅思考的一個問題。 (二) 《英雄》和《刺秦》同為是對刺秦這一歷史事件的改編,最終又都不約而同地是對刺客的價值的消解,而達成對權力的謳歌,大一統(tǒng)作為最高的價值尺度,隱含著的是對暴力(暴秦)的合法性的不證自明性的認可。藝術家放棄了批判的立場。 而陸川《王的盛宴》比之《英雄》和《刺秦》,還要遠為露骨得多。劉邦入咸陽,子嬰被擄時就有這么一個情節(jié)---- 子嬰跪于地上求劉邦:我早該死了,秦亡在我的手里,但是秦一統(tǒng)天下的理想不該亡,我求求你,沛公讓秦一統(tǒng)天下的理想活下去,我求求你沛公----。 二千年前秦亡之時,子嬰真的會有這種意識嗎?后世史家雖然都有共識,說大一統(tǒng)的思想形成于秦的一統(tǒng)天下和秦制的創(chuàng)立,但是問題是,這個大一統(tǒng)思想跟電影里子嬰所說的那個“秦一統(tǒng)天下的理想不該亡”,是同一個東西嗎? 當然不是的。子嬰根本不可能說這樣的話。秦朝的大一統(tǒng)思想,用秦王嬴政的說法,是一世二世三世而萬世,是一族一姓的王朝思想。在這個前提之下,子嬰的所謂的,“不會亡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秦“二世而亡”,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那么所謂“秦一統(tǒng)天下的理想不該亡”,這又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顯然它還是大一統(tǒng)思想,但已經(jīng)不再是王朝的大一統(tǒng)觀念,這在秦朝是不可能有的。 秦一統(tǒng)天下的理想不該亡,這里面的大一統(tǒng)觀念,既然不可能產(chǎn)生于一族一姓的王朝大一統(tǒng)觀念,那它又是從何處產(chǎn)生的呢?“秦一統(tǒng)天下的理想不該亡”這里,大一統(tǒng)觀念所側(cè)重強調(diào)的是理想,而不是王朝,對王朝大一統(tǒng)思想觀念,應該說是一種超越。這是近代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之中才得以成立的,這種“不會亡的理想”出現(xiàn),是以近代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對個體的主體意識的重塑為前提,即國家作為某種超越性的實體,個體的存在必須忠誠于國家。 “秦一統(tǒng)天下的理想不會亡”,這是近代民族國家大一統(tǒng)觀念與歷史的混合物,與其說這是歷史意識的含混性,倒不如說這里面所折射出的現(xiàn)實層面的因素更為復雜。 王朝大一統(tǒng)觀念說到底是內(nèi)含于血統(tǒng)倫理之中的,莫說是秦朝,就是到明清,也還沒有那樣的觀念。所以南明的徹底滅亡是以陸秀夫負幼帝投海為標志的,這不是時間上的偶然。 (三) 《北之零年》故事背景在明治初年。講的是變動的大時代里一群被流放北海道墾殖的武士的命運沉浮,是以兩個家庭為敘事主線,通過舊有秩序崩潰,新的秩序重建的這樣一個混亂的過程過渡里個人的選擇,呈現(xiàn)各自不同的命運,時代的變動和武士階層的沒落。 《北之零年》里少有那種物哀的氣氛,這是因為墾殖移民的過程里,面對自然條件的酷烈和生存的艱難,所需要的是不屈不撓的奮斗和強悍的生命力與熱情。而詭異的是,《北之零年》最終卻是以歷史的敘事而逃避了歷史本身,它把殖民墾荒的歷史置換成了“家園”主題的敘事,這是排除了他者的歷史敘事。 雖然說將殖民墾荒的歷史置換成“家園”主題的敘事,消解了線性敘事歷史發(fā)展觀,完成了對權力的批判,但是涉及到北海道墾殖的歷史,而將屠殺土著的歷史“遺忘”,這還是歷史嗎? 這里涉及到的是不能面對的歷史。 我不太確定明治政府對于土著的大規(guī)模屠殺始于哪一年,或許因為墾殖早期遷入的人口少,與土著在資源爭奪等各方面的矛盾與沖突沒有那么激烈,屠殺也尚未發(fā)生,但是既然涉及到這一段歷史,就不能把作為他者的土著徹底排除掉,就算屠殺在電影敘事的歷史階段尚未發(fā)生,電影的結(jié)尾也應該有對那一段歷史的簡短的字幕提示。 或許極端的說來《北之零年》的零,正是一段無法面對的歷史。零或許就是欲圖對墾殖歷史所必然內(nèi)含的殘暴和詩性的抒情之間的矛盾的消解? (四) 無獨有偶,對歷史的改編,《麥田》(對戰(zhàn)國長平之戰(zhàn)的改編),也是以“家園”主題的敘事對戰(zhàn)爭歷史的置換,才實現(xiàn)了對一元歷史觀,對暴力的批判,以批評而維護了價值的多元,而避免了《英雄》《刺秦》《王的盛宴》那樣的入骨的媚。 而這樣的質(zhì)疑、批判之所以可能,是以個體,以個體性的情感為前提的,也就是說除了面臨毀滅或瘋狂而外,在那樣的歷史處境里,沒有第二條路?!尔溙铩肥且詷O端戲劇性的方式,而不是歷史的方式,講述了歷史的某種真實。
作為北之三部曲的第一部,還是開了一個不錯的頭。確實是很典型日本歷史正劇的搞法。近代化過程中變與不變的爭斗,但恐怕吉永小百合本人也成為了一種象征了:昭和年間在平成一代的留存。影片卡死很強大,渡邊謙,香川照之(這個資產(chǎn)階級投機商演的是真恰當)等老牌日本演員。甚至還有當年還不算出名的石原里美(十塊錢的那個嘴唇是真的有點厚)。武士階層的沒落、資產(chǎn)階級勢力的崛起、大和民族與北方阿伊努人的矛盾等一系列近代化的矛盾構成了在大變革時代下,普通人所熟悉的生活不復存在時,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堅持活下去的努力,盡管不為舊社會道德所容忍。
音樂確實是很宏大,但多次使用似乎有點力道太足。劇情的展開也多少有些不妥當之處。
的!!SNTMDSNSCSDESD??!SNTMDSCSDESD!用力過猛的史詩也是不招人待見的。 吉永小百合的角色是王寶釧與斯嘉麗混合體。 豊川悅司、石原里美、柳葉敏郎、渡邊謙、石田百合子、香川照之、大后壽壽花、吹越滿、阿部隆史、石橋蓮司、鶴田真由、忍成修吾…………承認吧!其實你們都在打醬油。NOHAVE!前面上面了個是!上面了個的是!SNTMD
行定勛的功力顯然還沒有達到能掌控這種移民史的地步,所以呈現(xiàn)給觀眾的只是時間冗長卻不痛不癢的所謂“大片”,本來要樹立的是吉永小百合這個堅韌的女性形象,但又無動人的事例去強化,且她無論和渡邊謙或是豐川悅司的年齡差距都太大,沒法產(chǎn)生愛情的感覺。全片讓人記住的點,一就是移民們割辮子欲開啟新生活,二是男孩死前看到的由和服裝飾的花簇,都是行定勛擅長的煽情橋段,大場面卻讓人印象不深。
時間有點過長,最后英明回來的后解釋自己五年未歸的理由比較牽強。風景倒是拍的很美,這個加分。 情節(jié)一般,不錯也算是了解到了明治初年武士階級那種復雜與矛盾心情,以及社會的變遷。
1. 大海是理想 土地卻是生存的底線 從望見海岸到重建家園 一直如此 這是否也是日本人的情懷之一呢 2. 對于自己國家的歷史 想說的太多 更何況跨度太大 一部電影確實太過倉促了 不過這也體現(xiàn)了一個強國敢于直面歷史評論歷史的胸襟和勇氣了
音樂超贊,史詩級音樂~
吉永小百合和渡邊謙的接吻戲拍了40次。
演員不錯 故事就... 大後壽々花真心萌?。?!
沒有想到日本能夠拍出這么厲害的史詩電影,各方面均十分優(yōu)秀,煽情與很好的音樂配合到位,甚至給我《與狼共舞》的感覺,可惜,這部片被忽視了 簡直是意外的驚喜
日本的闖關東?
loli inside
傻逼行定勛。白瞎這幾個好演員了
用力過猛的史詩也是不招人待見的。吉永小百合的角色是王寶釧與斯嘉麗混合體。豊川悅司、石原里美、柳葉敏郎、渡邊謙、石田百合子、香川照之、大后壽壽花、吹越滿、阿部隆史、石橋蓮司、鶴田真由、忍成修吾…………承認吧!其實你們都在打醬油。
北海道開荒史,整了全明星豪華陣容也是不易。最難忘在第一個冬季逝去的少年,想再看一眼故鄉(xiāng)的花朵,多恵和眾女用和服做成了花樹。明治維新以后,割發(fā)髻,養(yǎng)馬,農(nóng)業(yè),西化,無不展現(xiàn)民族的變革和進步。
“北海道是一個熊比人多的地方”即使被拋棄也快樂地舞蹈?;熨~郎中很像黃渤。窮餓凍,少數(shù)民族幫忙,外國人幫忙。狼怕火。用火趕走蝗蟲?!爸灰拍顖远ǎ湍軐崿F(xiàn)理想?!睊仐壠夼?,還要征用妻子的馬。家恨。英勇的女人。《飄》嗎?馬也會玩躲貓貓。
日本這個民族早已經(jīng)領會不到北方的精神,也拍不出史詩電影的厚重了。音樂和演員們拼命支撐著的僅僅是一個空殼子。
幕末維新初期,曾經(jīng)的藩及武士階層消失,這些失去身份/Identity的人們被迫遷移到北海道,面對嚴酷的寒冬、貧瘠的土地, 開墾自己新的家園,尋找新的身份,歷經(jīng)夢想、堅守; 饑餓、背叛; 愛、希望、和奇跡的感人故事。
喜歡日本的時代劇
劇情蒼白無力
如果能把無意義的劇情刪除掉,將全劇壓縮到100分鐘左右,可能會是部平庸的電影。
哪里不好看了。這次豐川悅司比渡邊謙還帥
日本人開拓北海道的史詩:影片開頭人們伐木建屋,像極了“帝國時代”初始;蝦夷人好似感恩節(jié)的印第安人,一直對這群脆弱的移民照顧有加;面對征馬的槍隊,村民們奮起反抗,包括公務員和戶長的妻子,都換下洋裝,拿起鋤頭;日本人已經(jīng)覺得自己的頭發(fā)向來是栗色的,出演明治時代的電影,也不染回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