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該做一朵怎樣的花
同時拿到了兩部片子,《花之武者》和《忠臣藏1/47》,于是一口氣看完。很妙的是,這兩部片子描寫的是發(fā)生在同一個年份的故事,主題都關于武士的復仇,甚至連人物都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忠臣藏1/47》是2001年富士電視臺推出的三集電視劇,其中大牌云集,木村拓哉、佐藤浩市、深津繪里、妻夫木聰、堤真一、松隆子,決定了正統(tǒng)時代劇的基調。電視劇講述的是幕府時代一群武士為冤死的主公報仇雪恨的故事。當時的皇室為了答謝幕府的春節(jié)賀禮,派遣欽差大臣到江戶回禮,幕府方面派了赤穗城城主淺野內匠頭負責接待欽差。淺野因討厭行賄,疏于向禮賓司進貢討教款待禮節(jié)。陰險貪婪的禮賓司吉良上野介因此懷恨在心,處處阻撓淺野。元祿14 年(1701年)3月14日,受盡侮辱的淺野在江戶城“松之走廊”發(fā)生拔刀事件,將吉良刺傷。論法,打架雙方都應受罰,而將軍德川綱吉判吉良上野介無罪,命淺野內匠頭切腹自盡,封地被沒收。他的家臣變成了浪人。以淺野家的家臣大石內藏助為首的47個浪人歷盡磨難,終于在一年后的12月14日殺了吉良上野介,而后自首也被判切腹自盡,以死向幕府的不公正判決抗爭。這47個浪人后來被稱為“赤穗47義士”。
故事從木村扮演的男一號中山安兵衛(wèi)揚名出道開始,他為救義父孤身斬敵十八人,一夜間從寂寂無名的浪人成為人人仰慕的大英雄。但他為人直率清高,拒絕了貪官禮賓司吉良的重金收買,在堀部彌兵衛(wèi)的誠懇請求下卻甘愿入贅,改名堀部安兵衛(wèi),為赤穗城城主淺野內匠頭效力。在淺野怨死后,他一直想要暗殺吉良為主公報仇,卻遭到接管淺野家的大石的一再阻攔。大石仍舊懷抱著可以復興淺野家的愿望而按兵不動,并假裝沉迷酒色讓對方放松警惕。直到一年后明確復興無望才召集過去的部下一起討伐吉良。此時300家臣已經剩下不足50人。連堀部的好友高田都因生活貧困被賣給別人做養(yǎng)子,不愿再為過去的主公犧牲性命。高田對他說,“從前我也像你一樣以為自己可以為主公報仇連命也不要,可是后來我落魄得連飯也吃不飽,每天只想著吃飽睡暖,反而覺得活著是件好事。”堀部為此非常傷心失望,痛揍了他一頓。堀部的妻子不想他做無謂的犧牲,而他卻認定作為武士應該光榮地死去而不該茍且偷生。為了堅定信念,他休了妻子。在臨行前的那天早晨,妻子特地送來了腌蘿卜。他嚼著她親手做的腌蘿卜說,“當初說自己活著生不如死是錯的,現(xiàn)在嚼著你的蘿卜發(fā)出的聲音就是我還活著的最好證明?!?br>
在大雪紛飛之夜,一行47人沖進吉良府邸,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混戰(zhàn),終于血刃仇敵。第二天清晨,提著仇人首級踏雪歸來的勇士們再次受到人們的擁戴,洗脫了“呆子浪人”的恥辱。堀部在路邊看到羞愧得抬不起頭的高田,他說,“我現(xiàn)在明白了活著遠比死去艱辛,所以你不需要愧疚,應該挺起胸膛活下去。當我臨死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活著是多么美好。”最終,他們?yōu)閴雅e付出全體切腹自殺的慘痛代價。作為有榮譽感的武士,他們對此早有覺悟。但為了一個死去的人,犧牲活生生的47條命是否值得,成了一個有時代局限的問題。
《花之武者》是是枝裕和在2005年拍的新片。不知是故意還是湊巧,他選用了《忠臣藏1/47》里扮演大石那個很弱很菜鳥卻甘愿隨父親舍身取義的長子來擔當本片男主角。我一直覺得V6的岡田準一長得尖嘴猴腮又很缺乏個性,沒想到做古裝扮相卻非常英俊,成了個頹廢儒雅的武士?!吨页疾?/47》里的他描著細眉毛,臉刮得溜光水滑,簡直是判若兩人??磥砘瘖y造型的作用真是巨大。
他演一個年輕武士青木宗左衛(wèi)門,為尋殺父仇人金澤十兵衛(wèi)從信州來到了江戶。眼看著錢袋漸空,卻依然沒有仇家的下落。宗左無奈之下,只得暫時在窩棚區(qū)落腳,開了家小私塾糊口度日。這個村子里的人多以撿垃圾為生,每天在淤泥里打滾,在社會最底層艱難掙扎。他與宮澤里惠演的美貌寡婦紗枝互相愛慕,但斯文的宗左卻羞于表達。紗枝的7歲獨子近之助就在宗左的私塾上學,宗左十分疼愛他。
如果按正統(tǒng)大河劇的推理看,故事的發(fā)展就是英俊武士宗左手刃殺父仇人,帶著紗枝和近之助遠走高飛。可是,實際上宗左的劍術非常爛,當受人欺負的近之助向他求教時,他卻告訴他,“父親囑咐過我,不能在劍道館外打架?!边@個英俊武士更像個迂腐的文人,導致他用生搬硬套來的劍術對付窩棚區(qū)小混混的流氓打法時毫不奏效,被暴扁一頓丟進茅房,在近之助和眾人面前大大出丑。后來,他終于找到了隱姓埋名過起平凡生活的仇人金澤,埋伏在仇家門外伺機偷襲卻因為緊張過度自己絆倒,灰溜溜地逃跑。
盡管是這樣一個中看不中用的落魄武士,卻得到了紗枝和近之助母子的寬容和青睞。紗枝喜歡的正是他的與世無爭,而近之助喜歡的則是他無微不至的關懷。這樣看來,宗左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一起逛夏季廟會,就像幸福的一家人。宗左向紗枝傾訴無法報仇的苦悶,善良的紗枝開導他,生活不應該只剩下仇恨。他在廟會遇上了攜著妻小的金澤。淺野忠信扮演的金澤左臉帶著一塊難看的紅印,但仍不掩風度,一副大隱隱于世的俠者氣派。宗左看著他們溫馨和美的一幕,心中千回百轉。
赤穗藩的武士來到宗左居住的地方潛伏,伺機為含冤切腹的領主淺野報仇。卻被村民們當成了演出戲劇的題材。紗枝和近之助在演出中扮演替丈夫和父親報仇的母子,碰巧路過三個弄假成真的武士,非要拔刀相助。扮演仇人的宗左一路倉皇逃竄才得以躲過追殺。
宗左的叔父來看他,帶他回鄉(xiāng)參加父親的忌日。整個家族對他三年來的無所作為都非常輕蔑,同胞兄弟說他跟江戶的貧民住久了喪失斗志,一把奪過他手里的鮮花不讓他給父親掃墓。但生性不羈的叔父安慰他應該享受生活。
紗枝說丈夫在兒子兩歲時死于肺炎,她一直瞞著兒子。實際上,近之助早就知道父親死了,但他怕母親擔憂,也假裝不知。他還把自認為的父親畫像給宗左看,說母親經常在深夜里偷看,其實,那是母親收藏的殺夫仇人的畫像,一個赤穗藩武士。宗左在知道了這一切之后,深受觸動。原來并非只有自己背負著沉重的仇恨,連柔弱的寡婦都在默不做聲地背負著。
將宗左打敗的小混混遇到了過去的戀人,她原本是個妓女,現(xiàn)在嫁給了這里的地主。他們原本生于殷實之家,青梅竹馬自小就有婚約,十五年前遭仇家滅門,男孩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流浪生涯,女孩走投無路只能出賣肉體。十五年來,兩人仍舊彼此相愛,無奈現(xiàn)實殘酷,有情人難成眷屬。似乎在幕府時期的日本,人人都有一個關于復仇的故事。而冤冤相報何時了呢?
宗左在黑夜里找到金澤,不是為了報仇,而是勸他讓兒子到自己的私塾念書,以德報怨。
赤穗藩的武士們終于決定在14日展開復仇行動,可是在行動之前,一個同宗左談話感悟出生命可貴的武士臨陣脫逃。
刻薄的地主要將拖欠租金的住戶趕走。于是,租戶們想了一條妙計,導演一出復仇戲。一群人跑進官府聲稱宗左已經手刃殺父仇人。由傻子吉敏假扮死去的金澤,紗枝和近之助扮成金澤的妻兒。紗枝更借此機會說出心中一直想對近之助說的話。她說,“我們不要去恨殺害你父親的仇人。你父親死了,難道只留下仇恨給我們嗎?我們不應該活在仇恨里,應該把它化成動力,好好地活下去?!蹦缸觽z抱頭痛哭的一幕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宗左領回來官府發(fā)的賞金解決了大家的房租。將你死我活的復仇變成解決溫飽的復仇,這是只屬于市井小民的智慧,不談榮譽和理想,卻超級實惠。
正在此時,又傳出赤穗藩武士大仇得報的消息,一時間人們都沉浸于復仇的熱潮中。地主和租戶借機推出“復仇甜點”,在市場上熱銷。英勇赴死的47 武士若是看到這樣的場面一定會覺得受侮辱吧,但這是沒法子的事,各人有各人的生存之道。那個臨陣脫逃的武士,決定照顧就義的隊友們的家人。
《忠臣藏1/47》和《花之武者》,一部描寫上層貴族的忠義情仇,一部描寫下層草民的喜怒哀樂,各執(zhí)相左的觀點,合在一起卻讓我看到了1702 年日本社會的全貌。在這個世界上,確實要有人去實現(xiàn)理想,而現(xiàn)實不也需要托付給另一些人去承擔嗎?選擇怎樣的生死都是各人的自由,人生本就是一個由生到死的過程。正像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櫻花只在盛開時飄落。也正像傻子吉敏說的,櫻花是因為知道明年會再開才會毫不猶豫地飄落啊。雖知人生美好卻仍舊為大義赴死的人們,同雖知人生艱辛卻仍舊為自己努力生活的人們,都是了不起的花。日本人很喜歡用“一生懸命”這個詞,意為很拼命地做某事。那么,不論“一生懸命”地活著,還是“一生懸命”地赴死,都是種優(yōu)良狀態(tài)。日本人常說,只開一天的花在美的程度上并不遜色于可以開很久的花。那么反過來,可以開很久的花在美的程度上也并不遜色于只開一天的花咯!在盛開時就飄落的櫻花誠然值得敬佩,那些在時光中堅韌地等待著褪盡顏色枯萎凋落的花也很值得愛憐。只有各種各樣的花都存在于世,才有了整個世界。到底要做哪一朵花,每個人在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了吧!
2 ) 不錯
今年日本片子還少,看著有古裝戲的,我就挑了一部。我發(fā)現(xiàn)日本女人穿起和服就是漂亮,氣質優(yōu)雅舉止大方。怎么著就過渡到現(xiàn)在我一想起日本女人就想起AV女郎床上虛假的叫床聲呢?
里面女人穿了紫色的和服,別提多美了,妝化的淡淡的,與櫻花一樣清淡卻讓人過目不忘。笑起來矜持內斂,走起路來腳步輕盈和菜菜子“美女與野獸”里一下下捶桌子大叫八嘎形成鮮明對比?!皷|京愛情故事”中禮美到延續(xù)了傳統(tǒng)審美,可惜塑造了那么不知深淺的人物形象,留下千古罵名。小雪在“最后的武士”里面盡顯溫柔,只是帶了些悲涼,有順從天命的嫌疑??磥恚移诖鞓返娜毡九?,單純美麗善良的日本女人。想想,這是我衡量女人的標準尺度吧。
片子自然還是講武士了。日本人拍武士跟我們拍武俠差不多,都是個情節(jié),只是這片子是講一個最終放棄了復仇的武士,安心過田園生活,給孩子教書“一無是處”的武士。片子很幽默,大家笑聲不斷,發(fā)現(xiàn)韓國人的幽默還是有不少日本人的影子。大家都是亞洲人,互相借鑒吧。
3 ) 《花之武者》:全新的時代劇,全新的是枝裕和
十年前,憑借一部《幻之光》,初次執(zhí)導電影長片的是枝裕和出現(xiàn)在世界電影人面前,在那之后的另外三部電影作品,《下一站,天國》、《距離》、《無人知曉》,無一不是在討論現(xiàn)代人復雜的精神世界與社會的現(xiàn)實境況,然而,就在世界影迷為是枝裕和的獨特手法追捧至極時,保持這種風格近十年未變的他,突然峰回路轉,竟然拍攝出了一部輕松幽默的時代劇作為自己的第五部電影導演作品,人們驚訝之時,恐怕心中還有一絲絲期待。
細看是枝裕和的前四部作品,影片中總洋溢著紀錄片的模式,《下一站,天國》中鏡頭平放于桌面,一個訪問者接著一個訪問者慢慢的敘述自己的故事,這與紀錄片方式無異,拍攝時幾乎不使用人工燈光,而都依賴自然光,尤其是《距離》中攝影機跟隨主角們進入森林中一起尋找被廢棄的小屋,此時天幾乎全黑了,而觀眾一點其他的光也看不到,較少的臺詞,加上有時鏡頭平靜的出奇,總是給人以一種沉悶之感,在《幻之光》中觀眾似乎已經完全感覺到冬日海風的冷,甚至畫面大多缺少藝術美感,似乎導演從來都不追求這樣的感覺,還有很多鏡頭都使用手提攝影機,看似簡直是隨機拍攝下來的,影片主要顏色基調常常即單一又灰沉,在《無人知曉》中總是半黑的灰色夜晚,若是接受不了的觀眾,恐怕早已昏睡過去。然而,就在《花之武者》的正片剛剛開始時,我們就已經聽到了歡快的鄉(xiāng)村音樂,以往的影片中是連一般的音樂都少得可憐,然而隨之而來的鏡頭,是一張剛睡醒的傻傻的臉,明顯的幽默曲調,這不僅是一部時代劇,還是一部喜劇,難道是枝裕和已經轉型了?
在堪稱經典的時代劇中,影片的主角大多是武士,無論是因拍時代劇而成名世界的黑澤明,還是有劍戟片大師稱號的岡本喜八,在他們的時代劇電影中的武士,大多是勇敢無比擁有著超高劍術的英雄人物,要么可以以死相報自己的主公,要么就愿意拋棄妻兒而去戰(zhàn)斗,無論是講述戰(zhàn)國時代,還是講述江戶時代,武士的精神一直沒有從影片中消失。歷史上的元祿年間,47名赤穗武士為死去的藩主復仇,后來切腹自殺的故事,“忠臣藏”不僅家喻戶曉,而且早在18世紀,被改編為戲劇大獲成功,到了電影產生以后,又接二連三地被搬上銀幕,牧野省三、衣笠貞之助、溝口健二、稻垣浩等都拍攝過“忠臣藏”,至今,這個故事已有八十過次被拍成電影。而今,是枝裕和的《花之武者》中的主角,是一個不僅劍術極爛,而且膽小怕事,打架時要么被打傷得嚴重,要么干脆就逃跑,整天只會在房中教小孩子讀書寫字,卻一直抱有為父報仇之心的年輕武士,而且“忠臣藏”的故事也被穿插了進來,這樣的故事是不同尋常的故事,這樣的電影是不同尋常的電影。
影片依托的背景,是幕府第五代將軍綱吉統(tǒng)治時期,當時的日本剛剛結束戰(zhàn)國時期才一百年,第三代將軍在位時期,家光完成了鎖國政策,并且大面積屠殺基督教徒,德川家的統(tǒng)治在戰(zhàn)國結束后被鞏固了下來,大量武士沒有了工作淪為浪人,民間百姓的生活平靜無風,亦或者說是過著人不如狗的日子。當時的綱吉不理政事,只是一心沉醉于傳統(tǒng)歌舞的情調之中,身無子嗣,聽信了法師的片面之言,就頒布了臭名昭著的“生物憐憫令”,命令全國上下都要愛護犬類,制造了歷史的大笑話,《花之武者》的故事就發(fā)生在一邊是傳統(tǒng)的忠臣藏,一邊是狗變成神,兩者中間的一條破敗的民家小巷里。
年輕的武士青木宗左衛(wèi)門,為了尋找殺父仇人來到江戶城,然而三年過去了,仇人依然沒有找到,他只得住在破爛的小屋中,每天教孩子們寫字,前額的頭發(fā)也已經太久沒有刮過了,而某一天,他終于找到了仇人,就在他拔劍的那一刻,他突然開始對復仇與武士精神產生了懷疑,在貧窮而又快樂的鄰居的影響下,最終他用愛代替了仇恨。
可以說這是一部復仇片,影片中有“忠臣藏”的復仇,也有宗左的復仇,導演的立場放在了在宗左的鄰居紗枝身上,她的丈夫被復仇者所殺,但她并未讓自己的兒子將來也變成一個復仇者,她認為即使殺了仇人也不會讓死者感到欣慰,而活著的人的一生也會被復仇所害。宗左是一個劍術不佳的人,但他心想復仇,他覺得即使未能殺死仇人,被仇人殺死了,也算是為父親盡了復仇之力,而他的這一正統(tǒng)思想,卻遭來了鄰居們滑稽的反對,因為無論是多么無知多么貧窮的人都會知道生存是最美好的,這種反“櫻花之死”的傳統(tǒng)武士道情結,也被紗枝打破了,武士之死正如櫻花在盛開時的飄落,然而櫻花的飄落僅僅只是為了來年能夠更美麗的綻放。宗左是被感化了,同時他又感化了一個赤穗武士,在進攻之夜離開了其他武士,而只為能夠活在這世上,與家人在一起,有時間教兒子做草鞋。一個人為了能像武士般的死去而擁有武士之名,并使其兒子同樣擁有武士的地位,這樣用生命換來一個名分,哪如與家人平淡地度過一生幸福?
雖然宗左并沒有死,但影片仍有另外46名武士的死,是枝裕和的片子往往缺少不了死亡,《幻之光》中自殺的前夫,《下一站,天國》就是一部全是死人的片子,《距離》中發(fā)生的中毒事件以及邪教成員集體自殺事件,而《無人知曉》中妹妹的意外死亡更加能取得人們的同情心,從這些死亡中來看,是枝裕和越來越給觀眾以希望,由小小的幻之光到岡田準一的微笑,完全是對未來生活的肯定。
4 ) 落紅豈是無情物
與是枝裕和相比,山田洋次的武士們是太一本正經了。《黃昏清兵衛(wèi)》及《隱劍鬼爪》里剛毅的真田廣之與永瀨正敏,一定看不過去「花よりもなほ」里窩囊的岡田準一。
片名“花よりもなほ”出自淺野長矩的辭世詩,原詩大意是嘆息風吹花落,時不我與。淺野長矩,即片中提及的與吉良義央對立的淺野侯,他的生平資料甚多,此不贅述。淺野死后,其家臣大石率部夜襲吉良侯為主公報仇,成功后集體剖腹自殺,此即史上著名的“忠臣藏”故事,亦為武士道的極致體現(xiàn)。不過赤穗義士的忠義之舉在本片中被作了詼諧處理,壯烈感因而大為減弱。
以往以武者為主角的時代劇,往往予人森冷凝重之感。天地人生,家國父兄,總有無盡的恩怨情仇需要回報,命運總令人無可奈何。本片卻另辟蹊徑,無刀光血影,無陰謀陽謀,基調明亮、情緒積極,讓人看得十分輕松愉快。
本片的港版宣傳語是“復仇,不復仇,真武者的最后選擇”。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書中總結說:“復仇中有一種滿足人們正義感的成分”,殺人償命,復仇者的邏輯簡單而直接,為尊長報仇更是天經地義。在武士的思想道德體系中,忠義是終生懸在頭頂上的兩個大字。壯烈高潔地奉獻為他人的一生,似乎才算身為武士的正途。然而片中的“真武者”武藝蹩腳,慈骨仁心,身負報仇的囑托,卻陽奉陰違地追求“小我”的人生。他的猶豫與赤穗義士的執(zhí)著相照應,一個重仁一個重義,“過于義則固,過于仁則懦”(伊達政宗語),其實對于真正的武士,兩者皆過猶不及。
是枝裕和在境界上或許更接近現(xiàn)代人的價值取向,跳出冤冤相報的輪回,將武者以血還血的熱情投入教育、戀愛與文藝活動。貧民區(qū)里一群生動有趣的小人物,晴天有晴天的快樂,雨天有雨天的所得,淡靜平和,睦鄰友好,真像《歡迎來到東莫村》里的世外桃源,自造一方絕世獨立的有情天地。
是枝裕和自稱此作是「楽しい噓をついてみたい」,乃一個快樂好看的謊言,一段真實背景下的戲說。這部電影仍保有他一貫的風格:同情弱者,富于內省與人文關懷。花落了,是為了明年再開。淺野的詩句,在此煥發(fā)另一層積極而溫暖的含義。
有日本影迷評論說,這會是一部令人褒貶分明的電影。對于重視歷史真相、崇尚古典精神的人來說,它可能一點不有趣;而對于不那么在意真實感,容易被輕喜劇打動的人而言,它無疑是好玩又好看的。
延伸閱讀:《武士道》
延伸觀影:《武士的一分》
http://bodhicat.blog17.fc2.com/blog-entry-124.html 5 ) 復仇是一門最好的生意
最近都在刷是枝欲和的電影,上午看完《幻之光》,想著是枝欲和的風格果然是如此地沉郁、克制,探討的主題總是如此沉重。正如B站上一個網(wǎng)友的評論所說:“是枝欲和的電影看得懂會治愈,看不懂會致郁”,深以為然。然而,當我晚上點開《花之武者》的時候,就被完全不一樣的畫風所吸引,片頭歡樂的配樂還一度讓我以為打開的方式不對,有其他的視頻背景音亂入了,結果全片看完收獲還是不小。當然像我這樣的臉盲看到演職員表上有岡田準一和淺野忠信的時候,又再次小小地激動了一把,心想難怪這幾個武士都這么帥,盡管生活在貧民區(qū),可依然有掩飾不住的清秀氣質散發(fā)出來。
本片的劇情其實很簡單,講述了大約三百年前的元祿十五年(1702年),第五代將軍網(wǎng)吉實行安民政策,百姓生活平穩(wěn)。年輕的武士青木宗左衛(wèi)門(岡田準一飾)為了尋找殺父仇人金澤十兵衛(wèi)(淺野忠信飾)遠離家鄉(xiāng),從信州來到了江戶。但他劍術差矣,實際上根本無法完成報仇。 宗左衛(wèi)門在一間破舊的小屋中落腳,開了家小私塾糊口度日,宗左衛(wèi)門對住在對門的美貌寡婦紗枝(宮澤理惠飾)情愫暗生。后來宗左找到了金澤,然而仇人已經放下了殺人的刀,與妻兒過著普通的日子,宗左開始思考復仇究竟意味著什么。另一邊,赤穗藩的武士來到這一帶潛伏,伺機為含冤切腹的領主報仇。全片圍繞復仇這一主題展開,有意思的是,片中出現(xiàn)了兩次“扮演”的假復仇戲。一段是為了慶祝某個節(jié)日,宗左和紗枝母子正在對峙,結果被真正的來自赤穗藩的武士看到了,于是宗左被武士們追著逃跑了。從這里開始,喜劇氛圍越來越濃,雖然他們依然在一本正經地探討復仇的計劃,但武士片中本該有的死亡的陰冷氣息漸漸消失了。還有一段是接近片尾的時候,宗左為了給家里的族人一個交代,拉上鄰居們上演了一出并未真正發(fā)生的復仇戲,成功地化解了宗左的尷尬和兩個家族間的世仇。
在我心里,無論國產武俠片還是武士片,復仇是這些類型片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對仇恨的不同理解造就了不同的影片類型。比如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港產武俠片里,一直注重強調的是復仇的正義性,有些影片直接以“報仇”“等詞為標題。而復仇往往與另一個名詞”救贖“相對應,在武俠片/武士片的設定里,冤冤相報是一個無解的環(huán),要中止仇殺,只有兩種方法:要么復仇者放棄復仇,如本片中的宗左;要么是仇家良心發(fā)現(xiàn),自動贖罪(這往往涉及到下一代之間的糾葛),如《哀》。記得筆者曾經問過李行導演,為什么一部講述復仇的故事要命名為”哀“,一般來說復仇成功后盡管不是太喜,但是也不至于太哀。李行導演回答說”片中主角的復仇使命完成了,但是喜歡的人也失去了,無事可做了,難道不哀嗎?“細思導演的話,果然在理。
在本片中,是枝欲和想要告訴觀眾的其實還是他心中一直堅信的一個信念吧,那就是:生活要有意義,如果一直背負著仇恨活著,享受不了下圍棋、讀書寫字的樂趣,那樣的人生豈不是比傅紅雪更悲慘?所以,當影片最后武士吉右尷尬地離開貧民區(qū)的時候,紗枝說了一句:“他終于可以教他兒子編草鞋了”。在這位女性的眼中,沒有什么比“活著”更重要,或許這正也是導演的態(tài)度:生活中固然有仇恨,但是活下去更需要勇氣。所以當看似愚蠢的貧民制造出各種帶著“復仇”烙印的糕點出售,并將武士的居住地作為“旅游區(qū)”,同時高聲宣稱“復仇是門好生意”的時候,我相信觀眾會心一笑之后看到的是隱藏在荒唐幻覺背后的真實。畢竟,活著/填飽肚子最重要。忽然明白《幻之光》里女主角由美子一直苦苦尋找前夫的死亡原因時,其丈夫對她說的那句話:當在還是漂流覺得孤單的時候,就會看到一束來自遠方的光,召喚他回家。其實,那一束光何嘗不是生之光呢?只有對生活還有一絲絲眷戀,就該勇敢地走下去。失去雖然是注定,但是向前看,珍惜現(xiàn)在和未來未嘗不是更大的幸福。
6 ) 《花之武者》
這是是枝裕和執(zhí)導的第五部電影。2006年上映。這部電影不如他執(zhí)導的其它影片那么出彩,把背景也放在了18世紀的幕府時代。不過一如既往,仍然展現(xiàn)了是枝裕和對于生與死這個主題的關注。
講的是武士宗左替父報仇的故事。宗左稍會劍道,本質上只是個白面書生。父親在與人打斗中身亡。為了遵從父親的遺愿,也為了家族的榮譽,他到伊豆去尋仇,也真的找到了仇人,可是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糾結于“生存還是死亡”這個古老的命題中。最后他選擇的是和哈姆萊特相反的做法。與之相對的另外一條主線是一位領主被一個老頭所殺,這個領主的粉絲團也在謀劃為領主報仇。結果是趁夜晚出奇兵殺了那個老頭,隨后這46個人統(tǒng)統(tǒng)切腹。
武士道精神是從十世紀起便流行于日本武士階層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猶如歐洲中世紀的騎士精神。都是為貴族服務和獻身的。所不同的是騎士精神沒有那么死心眼。武士道尊崇八個字,按重要性排名為:名,忠,勇,義,禮,誠,克,仁。意思是名譽最重要,正義不正義就無所謂了。到了幕府晚期,武士道精神逐漸走向衰亡。如影片中的人物所說:“武士既不種田也不賣貨,武士的存在就是活著、索取。還有在戰(zhàn)爭中殺戮。戰(zhàn)爭年代已經過去,但武士卻還在,他們就是麻煩的根源?!睂嶋H上,所謂武士道精神對當權者來說,一直是維護統(tǒng)治的一種精神工具。連年的戰(zhàn)亂,需要有這么一批人為他們充當炮灰,奪取和維護政權。對武士來說,死亡不過是盡責任的一種手段而已。如果沒有完成責任所規(guī)定的事務,簡直比死還可怕。武士道提倡“對死的覺悟”,淡然面對死亡,輕視生命的存在,實際上就是無視他人的生命價值同時也那樣對待自己的生命瘋狂信念,變?yōu)榕皻⒖窈妥耘翱?。本來到了影片中所處?702年,武士道精神已經衰微,可到了二戰(zhàn)時期,又死灰復燃。于是有了無數(shù)的切腹自殺行為和“神風特攻隊”,盡顯瘋狂。也體現(xiàn)了日本民族那種原始的愚蠢思維。
影片中詳盡的刻畫了宗左對于復仇的思考。他猶豫不定的根本原因,不僅僅在于劍道技不如人,也不是由于臨場發(fā)揮的緊張,而是對于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以及對武士道精神中所宣揚的死后那個世界的不可知。他的家族中,族長、叔叔和兄弟不斷的催促他去復仇,告訴他:“在沒有戰(zhàn)爭的年代,武士也應該展現(xiàn)出自己的風采?!倍约簩@種血腥的“風采”毫無興趣。影片中的族長滿懷深情的教導他:“宗族給你的月俸可不是個小數(shù)目啊?!贝藭r,宗左略感驚訝的抬起頭看著族長:“月俸?”馬上鏡頭轉向了那些虔誠念經的親戚們??梢娫诋敃r的復仇行動中,也有不少的潛規(guī)則。宗左的月俸不知道叫哪位喪失信仰的親人拿去中飽私囊了。這更增加了宗左對于復仇行動的懷疑。
宗左喜愛圍棋、喜歡養(yǎng)鳥,喜歡孩子。暗戀著一位寡婦。他教孩子們讀書認字,和村民們一起演戲、洗井。這些都表明著她對生命的熱愛。當他養(yǎng)的鳥被貓咬死后,他和孩子新之助一起埋葬了那只小鳥。新之助問他:“宗左君,你說,你的鳥會變成怎么樣呢?它會一直埋在地下嗎?又冷又黑,它肯定是不喜歡的。不知道我爸爸在下面怎么樣了?”宗左安慰新之助說:“我們來祈禱吧。你爸爸能溫暖的待在某個地方?!彼渗B想到了人,甚至想起了他并不那么仇恨的仇人。又想到了自己。一方面,他要遵從長輩的遺訓,尊重傳統(tǒng)的觀念,維護家族和個人的榮譽,而這種榮譽感對于當時的所有人都是無比重要的,是安身立命的基礎。另一方面,對這種毫無價值的復仇感到厭惡,并懷疑死后的“人生”將是怎樣的。
影片中有這樣一句對話,通過劇中人物之口說出了編導想說的話。
宗左說:“我希望至少要死得像個武士,像櫻花那樣高潔。”
旁邊的村民馬上找補了一句:“我想櫻花之所以會散得這么美,是因為來年會再開。”
是啊,櫻花散落之后還會再開,人死之后剩下的就是一片虛無。永生的極樂世界只存在于宗教的教義中,至少當代科學還未能確鑿證明另一個供人投胎的宇宙的存在。伊豆這個貧窮的山村,盡管人們衣衫襤褸,盡管自己家的紙拉門破敗不堪很難打開,盡管周圍都是些不識字的村民,可這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世界,有自己心中的所愛,有生活的寄托。為什么要為了那個不可知的世界,為了無限循環(huán)的血親復仇輕輕的斷送自己的生命呢?最后宗左利用了自己的機智,巧妙的處理了這個難題。如那個寡婦所說“我們各自都有對待仇恨的方式”。還算圓滿。
另一條線索中,那些疲于奔命的武士們同樣生活在忐忑不安中,每日糾結于榮譽和對死亡的恐懼中。甚至把村民的演戲也看成“嘲笑我們神圣的復仇”。神圣的結果是46個人殺一個老頭,并不得不依次切腹。他們的死馬上為那個地主抓住了商機,感到“復仇有益于生意”。造出了此次行動的衍生產品“復仇饅頭”。使得這種神圣變成了可笑的鬧劇。
我想,是枝裕和的本意就是否定那種荒唐的武士道精神。
我喜愛的寺島進扮演那個臨陣脫逃的武士,一如既往的出色。
影片的音樂是歡快的,恰如其分的渲染了影片的喜劇效果。畫面也很美,再現(xiàn)了十八世紀日本鄉(xiāng)村的景象,猶如一幅淡淡的浮世繪。
本人評分:7.0。
小人物的幸福生活,是枝裕和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平淡中見溫情
雖然歡快得令人開心,但是不免覺得是枝裕和太過現(xiàn)代和解構主義。與傳統(tǒng)價值的踫撞收不到皆大歡喜的結局,所謂“借古諷今”浮于表面,立場更是岌岌,有點四不像的尷尬....爲什麼非要向古典回望不可?我始終覺得《幻之光》乃是枝最佳出路也
岡田準一 ,淺野忠信,宮澤理惠
我不喜歡主角克服弱點,保護家庭及拯救世界這類的情節(jié),反而很想描述英雄不存在、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點臟汗的世界突然展現(xiàn)的美麗瞬間。這種時刻需要并非咬緊牙關的硬氣,二十可以得到他人協(xié)助的弱點不是么?欠缺并非只是弱點,還包含可能性,能夠這樣想的話,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正會因為不完美兒變得豐富起來?!侵υ:汀队腥缱呗返乃俣取?/p>
應該是我最不喜歡的是枝裕和的作品了,看睡過去了,比較無聊。
如果寫篇影評的話,題目應該叫做“別鬧了,是枝裕和!”看片過程中不時得停下來笑一會兒,所謂“沒有英雄的時代劇”,搞笑程度不亞于北野武,深刻程度甚至更勝一籌。主場景是江戶時代貧民窟,服裝置景大贊。劇作一流(尤其矛盾結局方式)。雖然影像或者題材都不算是枝裕和的調調,但是節(jié)奏不會錯。
沒的說。
2007年5月6日
反類型武士片。略囧。是枝裕和還是專心拍生活類的好,時代劇也是披著武士的外衣而已
20061030 1230 bc
被武士道束縛的武士。為了自己的意志快樂生活的貧民。岡田準一這部演得不錯。
不敢相信是枝裕和的電影也會讓我如此不喜歡。
惡搞片??角色選得太失敗了,岡田準一和宮澤理惠火花為0,加瀨亮和夏川結衣火花為-100。真正的看點在香川照之、古田新太等一干大叔配角~
落個英雄的名聲,還不如放棄仇恨做個普普通通的人活下去。
原來四只君也拍過肥皂電視劇,還是古裝喜劇呢。
置景,服裝,以及注視感
卡司都是愛啊~香川大叔大好!凸額你的額頭太搶鏡了
小小貧民窟
7。看完才發(fā)現(xiàn)是是枝裕和的,難怪前面有點悶,后面很好看,哈哈,你們看不下去了吧(PS:再一次覺得眼熟但沒有認出淺野忠信,幾多變)
感謝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