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印度的同影我只看過《真雄起》、《孟買之戀》,雖然在油管上也看過,自己也不少翻譯過類似《萊金》這樣的印度同性題材的微電影,但是始終都覺得不是最棒的。先聲明,學長不是那種以一部影片漏了多少生肉來打分的人,我是以這部電影看了之后,在帶給我精神愉悅和身份認同的同時,還能讓我有所思考、有所頓悟,我才會給它高分。
要看懂這部電影,你必須先了解一下印度國內(nèi)對于同性的態(tài)度變化:
2009年,印度廢止從英殖民時代延續(xù)了153年的“雞奸罪”。 2013年,印度最高法院逆行倒施,又恢復了“雞奸罪”。 2018年,印度最高法院判決,推翻《刑法》第377條,最終判定“雞奸罪”違憲。之此印度才正式把同性戀者除罪化。
按照此前英殖民時期的憲法,印度的同性之間要是被發(fā)現(xiàn)存在PPP行為,最高可被判刑10年監(jiān)禁。但是這種合法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法,不能合法結(jié)婚?,F(xiàn)在根據(jù)印度國內(nèi)的法律,婚姻關系是建立在男女關系上的,印度不承認同性間的婚姻,而且同性戀在印度不能領養(yǎng)孩子。一些家庭以孩子出柜為恥辱,甚至會逼自己得孩子自S或上吊。
而《祝賀》這部電影恰好就跟卡點似的,把這些關于同性的逼婚、形婚、出柜、婚戀、領養(yǎng)替代生殖癌的問題給全盤的囊括了。
肌肉男警察和女教師蘇曼一個是GAY,一個是LES,兩人在一次辦案中相識,同時都被催婚所困,于是乎喜結(jié)連理假結(jié)婚。但是結(jié)婚后,他們各玩各的,各自都有自己的男友和女友。唯一困擾他們的事情就是結(jié)婚一年肚子沒動靜,被家里人逼著生孩子。
夫妻倆和兩個大家族斗智斗勇,第一戰(zhàn),警察說蘇曼不孕不育不會生。結(jié)果婆婆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拉著蘇曼去醫(yī)院檢查,露了餡。一戰(zhàn)慘敗,夫妻倆回到城里還得和婆婆斗智斗勇,婆婆24小時監(jiān)督他們備孕。
為了不生孩子,蘇曼撒謊對婆婆說,你兒子哪方面不行,而且還兩手準備,結(jié)果婆婆還真的信了。還打算讓兩人領養(yǎng)一個小孩子。但是婆婆回家的那天,無意間發(fā)現(xiàn)兒媳是個LES,帶女人回自己家臥室,然后兩個大家庭亂成一鍋粥。
蘇曼的弟弟說她是變態(tài),母親說她是騙子,不知恥辱,讓她去死,爸爸則說:“這事情咋會發(fā)生在咱老蘇家呢?”
而警察最后也和家人出柜了,由于他是全家工作上最體面的人,家里也沒怎么指責他。
后來他還擁有了一個男友,蘇曼也有一個女友,他和蘇曼沒有離婚,然后領養(yǎng)了一個小寶寶。各自過著自己美好的小日子。
看完這部電影:深刻的了解到同為四大古國的印度,同也因為自己的身份造成很多職場、家庭、婚戀等方面的問題。不管怎么說,不管你是直的,還是彎的,這些問題你都會遇到。
這部電影更多的是為三十而立的彎男們,提供了一個解決催婚和生小孩的辦法?!疚⑿殴娞枺篎e直學長,后臺回復劇名【祝賀】即可,觀看】
很通俗的題材,很通俗的故事,很通俗的技法。但我愿五星推薦,只因它是我們拍不了,甚至想都不能想的電影。 你可以看不起印度人口多,新冠死的多,干凈又衛(wèi)生。但是他們的電影你沒資格看不起。同樣是帶著鐐銬舞蹈,他們的審查風險比我們大多了,可你再看看電影成品,中國電影跟tm中國足球一樣爛! 一部愛情片,是不應該分同性,異性的,這個電影里融合了基片,拉拉,還有女權(quán)表達,整個調(diào)和的特別好。 我覺得中國觀眾都應該看看,除去它是同性題材,最最核心的電影的主要矛盾是大齡剩男剩女,催婚,家長里短的問題。這太符合墻內(nèi)國情了,可以說我們看起來毫不費力,甚至還特別有共鳴。 我很喜歡電影的結(jié)尾,一個gay,一個拉拉假結(jié)婚。最后實在瞞不住,各自向各自的家庭坦白。他們的家庭成員先是驚訝,而后就也理解,能夠包容。一家人沒有什么不能理解的。甚至,兩個家庭都共同商量對策,說不離婚,繼續(xù)假結(jié)婚,因為按照印度法律,只有結(jié)婚夫妻才有資格領養(yǎng)孩子。 這多牛逼啊,我改變不了國家,改變不了法律對個體的偏見??墒俏覀兛梢员F想辦法。假結(jié)婚可以吧??此乒费瑢崉t是心酸無奈?。? 所以你看這個電影通篇沒有諷刺國家,法律,控訴社會。但是吧,它又什么都講了,這就是高級感。
真的是非常佩服,寶萊塢印度電影把一個沉重的話題闡述得如此清楚而又溫暖,影片中融合了同性、催婚、催生、同性家庭等各種敏感的話題,是一部溫暖而嚴肅的影片。 印度是一個奇怪的融合體,存在著世界上最先進、最開放的思想,也有最落后、最糟糕的陋習。宗教氛圍濃厚,有多種教派在這邊匯集,人民信教的比例很高,還有嚴格的種族制度,但同時也是一個開放的國家,人民的各種自由意志在這里融合展現(xiàn)。 寶萊塢電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在載歌載舞、插科打諢、嬉皮笑臉的背后,有著深厚的觀點和沉重的社會問題,敢于直面深刻地反映在印度這個國家,人民爭取自由開放平等的思想。 這部電影以如此溫暖、愉悅的方式,反映了這么一個沉重的話題,闡述得如此通俗、透徹,真是難得。在最后高亮部分,男主在七大姨八大姑面前的一番慷慨陳詞,把影片的主題闡述清楚,是為了得到大家的認同,寬容,認可。這個世界上有許多許多不同,這個社會要做的就是能夠包容和理解。
印度電影題材一直廣泛(暗殺國防部長;討論無神論等)且能傳到國內(nèi)的基本也是經(jīng)過篩選的,這部也算是佳作。
就我在09,10年在印度德里2年的時間來看,德里男人之間手牽手(不是勾肩搭背)的就很多,可能社會對男性更寬容些,女性的反而不常見,其實整體包容度一直都還可以。
回到影片本身,劇情其實并沒有太多亮點,基本都可以預料的走向,編劇硬傷有一些,演技也程序化。
這里想說下劇中的幾個主要人物,
男主女主家庭各有不同,但是親情都不錯,男主有媽媽比較典型的印度家庭婦女文化程度不高沒主見生了一堆孩子的生育機器但第一時間給了男主支持 ,淚目;女主有老爸雖然支持來的晚了點,隨遲但到;
各自的家庭背景培養(yǎng)了兩人比較善良不會有太多矛盾出現(xiàn),也給形婚一定的基礎保障。
劇中男主第一任男朋友kabir就很差勁了年輕浪蕩人的性格(度蜜月前信息不回,撒謊,容易厭煩等),辜負男主的愛當然打人也是惡劣;第二任男友就更理智但是油膩了一些,像是推動劇情的工具人畢竟沒有他在火車站回家路上打岔接話男主是有時間給女主打個電話說回去了。
女二這個印度東部山區(qū)(長相偏東亞人)相較于男主女主的善良她就讓人比較反感,其人設應該是比較大膽的les(主動告知家庭出柜,染發(fā),紋身,短打扮等)但是讓我喜歡不起來,感情也是女主先主動然后她接受;而且就很無禮,表現(xiàn)為背后嘲笑客戶的化驗樣本,貿(mào)然住進男主警察宿舍當然女主這方面鍋更大no respect,換手機號也不通知女主等,一切都是她理所應得的態(tài)度。
配角中戲份比較多的是男主的胖大姨,這個真的是典型的七大姑八大姨了,非常讓人有感覺,家事的主要推動者,家庭智多星,可能有人會覺得很煩,不過我看來這些人是家庭親情的基礎,她們以自己的愛給到晚輩,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才會接受不同的事務,相信有了這份愛意,接受并不會等待太久。
本來想寫個短評的,豈料碎碎叨叨說了這么多。
印度給人的印象一直不好,傳統(tǒng)又大男子主義,但是印度電影一直在努力打破這些刻板印象,在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同時傳達包容自由的理念。印度拍了很多我們國家不敢正面拍的題材,比如這部《永結(jié)同心》。30歲左右開始催婚、覺得女孩子穿運動褲不雅、結(jié)婚了就應該有孩子等等觀念跟我們國家出奇的一致。形婚已經(jīng)屢見不鮮,《永結(jié)同心》用一種喜劇形式戳破了形婚的窗戶紙,用男女婚姻這樣的謊言去掩蓋性取向這個謊言,最終只能讓事情變得越來越離譜,越來越難以收場,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謊言最后成了壓在身上的大山,讓四個人都喘不過氣。劇情很簡單,但思想很深刻。
年過三十的女體育教師蘇曼,被不停地騷擾而厭煩,迫不得已來到警局告狀。雖然擺脫了無良青年的騷擾,卻招來了辦案警官沙杜的糾纏。
沙杜通過審訊得知,蘇曼是個女同,于是提出倆人組合為正式“婚姻”,因為沙杜自己也是個男同。形婚盡管看起來美滿無暇,倆人也配合得天衣無縫——就算這個世界上有不透風的墻,可百密總有一疏:蘇曼和女友的關系,被前來催生的沙杜母親,抓了個現(xiàn)行。
蘇曼被自己的家人逼迫得陷入了絕境,而沙杜決定向自己的家人坦白……結(jié)局屬于大圓滿,蘇曼和沙杜并沒有離婚,而是有了一個共同的孩子。他們最終在家人們的諒解和祝福中,為孩子舉辦了喜慶宴會。
《永結(jié)同心》是同性喜劇寶萊塢電影,這種題材在近些年有些火熱過頭。所謂火熱過頭的意思,原本屬于小眾話題,隨著人們包容性的增大和世界文明多元化的拓展,逐漸擺脫獵奇甚至低級趣味導向的節(jié)奏之后,幾近蓋過正常男女愛情的審美情趣。
必須嚴正聲明的是,我個人對于同性人并不歧視,寫作此文的目的,恰恰是希望借助自己的觀點能夠開解某些為此而深陷絕望的人。還有,我覺得《永結(jié)同心》是一部很歡樂,值得欣賞,也令人稱贊的精彩電影;并且我對寶萊塢的電影充滿尊敬,特別是他們可以將自身文化——尤其是舞蹈特色總是能夠成為閃亮花火(寶萊塢每年推出那么多電影,高產(chǎn)的同時,作為近乎每場必備的舞蹈元素,不要說創(chuàng)新難度,光是不做抄襲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表示贊嘆!
言歸正傳,我想表達,自己是這么理解同性的人。
“人,有沒有男女?”
假如這個問題只停留在表面,顯然屬于多余的廢話。之所以提出來,試問:如果,將一個男人的魂魄,轉(zhuǎn)移到一頭母豬身上,那么這頭母豬“是公,是母”?
在這里,首先要明白的基礎知識就是我們的這個身體,只是承載了自己存在的工具……等這具工具玩廢了,丟棄之后,只不過是重新再來。生命狀況,僅此而已。同性的人,是在入胎的時候,自己搞錯了方向——所以這輩子,一旦形成的取向是不可扭轉(zhuǎn)的。
很不幸,要接受這個現(xiàn)實。
實際上,生而為人,我們都有諸多遺憾,譬如自閉癥,先天性殘障等,以及后天里所遭遇的災難。假如,要為所有不幸選項排序的話,我個人認為:首位是愚蠢,其次是貧窮,然后才是肢體欠缺等等。
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不是身體強健,憑著頭腦聰明就能夠擁有榮華富貴的??床煌高@一點的人,這輩子應該活得并不怎么幸福,因為他一定還不夠聰明。
同性的人,幸福生活的最大阻礙來自于如何找到自己今生今世的伴侶?
是的,我說的是幸福生活。倘若只是將活著作為生活目標的話,可能會有另外的選項。因為我也認為:幸福就是陪伴相愛的人,一起生活到老。畢竟,獨自走完一生的人,就算自己不那么覺得,可大多數(shù)日子里——特別是年老多病的時候,必然表現(xiàn)出:孤苦伶仃。
盡管,日本天才女童星蘆田愛菜,長大后憑借“35億”的梗,又火了一把。可是現(xiàn)實狀況:這個世界確實有35億多的男人“可供挑選”,然而和自己結(jié)婚的男人卻只有一個,而這一個男人將會成為選擇者的百分之百。
什么意思呢?不要覺得自己的選擇面廣,就能夠“大概率”地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人——否則,人世間就不會有什么癡男怨女了。真正的情形就是,一個人能夠找到稱心如意的伴侶,古今中外都很稀有難得!
必須承認:這個世界上生活過那么多的人,差不多都是湊合著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就算是倔強的堅持者,大多數(shù)也都抱著“寧缺毋濫”的信念,孤獨地走向自己的人生盡頭。無論是否想得開,從這個角度來說,同性的人和異性者找到那個合適的人的概率,是一樣的。
好,再從拋開孤獨和寂寞的因素,仔細想想:那個欲望,從哪里來?
這個問題,當然不是我個人所能解答的。我只知道,無論一名男子如何美好(貌似潘安吧,好像已是最高的形容了),不要說嘗試那樣,連親個嘴的想法,都會泛起陣陣難以抑止的惡心。對于異性,心理卻是屬于另外一種念頭——因此,大概也就能夠推理出,同性的人大約亦是出于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本性”。
社會很單純,復雜的是人。雙性人應該屬于兩面人,虛偽、狡黠且無恥……對于那些活著的時候,只顧及生存利益的人,我實在沒有什么好說的。
在將要結(jié)尾之際,順便也提一句婚姻吧。
由于人和人是不同的,每個人對于婚姻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人世間所有的組合,都在尋求某種平衡,就看自己想要從婚姻中獲得什么——選擇一個人結(jié)婚,等于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而且作為一個成年人,認為自己能夠改變另外一個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幼稚的,因此結(jié)婚對象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佯裝給別人看,卻難以欺騙自己。這輩子,究竟幸不幸福,完全取決于自己,別人也給不了!
印度再怎么說,至少可以拍的電影比我們多多了。
2018年才將同性戀去罪化的印度,2022年已經(jīng)拍出直面有關形婚, 同性戀領養(yǎng)方面的電影了!
寶萊塢已經(jīng)偷偷變強驚艷所有人了。只要堅定逆行,可嘲諷對象就只剩……了
印度都已經(jīng)能拍出這樣的LGBT電影了,真是得祝賀了。未出柜的男同和女同被家里催婚,倆人只好形婚。結(jié)婚后他們與各自的愛人繼續(xù)相愛,他倆的關系相當于合租室友。雖然女生的感情穩(wěn)定,但男生的感情比較波折。我一度擔心他倆會為了要孩子而勉強在一起,最后變直,還好電影沒有狗血結(jié)尾。女生被迫出柜后,男生也主動出柜,倆人最后和各自的愛人生活在一起,還領養(yǎng)了一個孩子。這幾乎是最完美的結(jié)局了。讓人感動的是男主和女主的勇敢,以及雙方家長的理解。整部電影都是輕松幽默的,有的橋段很好笑,也很感人。
哪怕是前半段的輕松部分,也能察覺到細微的苦澀,Homocop那場戲很出彩,一個笑話引申出的自嘲與跌倒在地的無力感。東亞裔的女配其實挺有趣的,不覺得刻板印象。男主、女主都有情緒爆發(fā)的表演高光,但最感動的情節(jié)反而來自臨近結(jié)尾的一個【欺騙性】黑屏,相信沒快進的觀眾會被那情節(jié)所觸動。片子最后1/3確實有點拖拉,后面更是說教味過濃,但在這種環(huán)境能出這樣的作品我認為已經(jīng)很了不起。90
有好過無。
3.5 游行就真的挺震撼 全世愛
至少人家敢拍 也允許拍
實在是太冗長了。
這是一部輕松詼諧的電影,但是它探討的意義,展現(xiàn)的未來卻是沉重的。印度電影總能在社會議題上面下功夫,這也是我們渴望國內(nèi)電影
在B站看了預告后去看了正片,某高分網(wǎng)站上的譯名是《永結(jié)同心》,怪不得在豆瓣怎么找都沒找到。談回電影本身,電影的設定非常出彩,圍繞著印度禁忌的homo話題,男女主形婚過程也充滿著喜劇色彩,但是劇情的發(fā)展不如我預期的精彩,感覺到了后面就有種流水賬的敘事感,結(jié)尾也不算很強。最讓我遺憾的是沒能看到男女主之間的情感升溫(沒有要掰直他倆的意思,只是覺得男女主之間的友情和親情刻畫太少了,明明是主角),然后兩人各自的同性伴侶設定其實也不算好??傊丛陬}材和音樂的份上打個三星吧。
很難想象連我們鄰國印度,都能以寶萊塢式的幽默,拍出一部包含LES、TXL、形婚、以領養(yǎng)代替生殖癌的同影。??
三觀超正,超勇敢,無論現(xiàn)實如何,起碼阿三敢想敢拍,反觀。。我沒臉說
跟《喜宴》類似的結(jié)局,愛情、親情和社會規(guī)則的互相妥協(xié)
有兩個場景讓我熱淚盈眶,一個是pride游行,一個是莉姆提姆被蘇曼父親承認。其余的都不重要,我在這個電影看到這樣的節(jié)日般的盛況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認同吧,接受把,向前吧,憤怒吧,驕傲吧。
每次女二開口我都覺得要說日語了??
能拍能映講述形婚搭伙過日子的電影 就離不用形婚搭伙過日子的社會更近了一小步
印度電影能拍LGBT題材電影了,姬和基形婚、領養(yǎng)、出柜,把中國電影的封建審查甩在后面,苦澀羨慕。沙杜出柜后,和母親在天臺擁抱哭得痛哭流涕,彩虹游行后沙杜經(jīng)過一番掙扎帶上彩虹假面,最喜歡這兩段。東亞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父權(quán)制、把女人當生育機器問題,也許????尤甚,在巨大壓力下男女主走出謊言活在陽光下,在警司目光的審視下坦蕩公開戀情,給我一種希望和力量。這種電影多來點吧??!
如果這是個歐美片,那我覺得有點落俗套了,這可是印度片誒!印度都與時俱進了,再看看我們!
哪怕套在喜劇外衣下,極端傳統(tǒng)社會環(huán)境之下同志及形婚的困境仍然難掩沉重,尤其是謊言被揭穿之後,那些侮辱性的字眼一個接著一個從親友嘴裡蹦出時,一切都令人窒息,然後緊接而來的Pride Parade又令人飆淚,印度都可以有Pride Parade,而這片土地之上只剩下Don't Ask Don't Tell。不過,整部電影終究是過於傳統(tǒng)寶萊塢,雖然沒有太多歌舞,節(jié)奏也夠拖沓,插曲之多之頻繁,還搭配著慢鏡頭,讓人忍不住內(nèi)心OS有完沒完。Rajkummar Rao自《遇見女孩的感覺》後再演同志片,上一次演愛上女同志的直男,這一次演和女同志形婚的男同志,和《真雄起》的Ayushmann Khurrana,同樣作為如今印度電影中生代男演員的佼佼者,都值得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