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灰色花園的紐約往事:一對美艷母女在寂寞庭院里孤獨終老
紐約州東漢普頓的海邊,有一所破敗的庭院,名叫“灰色花園”(Grey Gardens)。
院子里,樹木瘋狂生長,無人修剪;垃圾遍地,氣味難聞;卻是一群慵懶的貓、一頭浣熊以及數(shù)不清的跳蚤的樂園。
主人是一對母女:她們有同樣的名字,為了區(qū)分,通常人們叫母親大伊迪(Big Edie),女兒小伊迪(Little Edie)。
她們仿佛被世人遺忘,在灰色花園里自生自滅。
大伊迪79歲,已經(jīng)不良于行,偶爾下樓要拄著拐杖,絕大部分賴在床上,收聽廣播,吃簡單的餐食,周圍是成堆的報紙、衣服和臟盤子,她躺在床上聽電臺,聽音樂,有時會引吭高歌。那么蒼老的喉嚨里,傳出的歌聲卻自有幾分俊逸優(yōu)美。
小伊迪56歲,有著小女孩一般的個性,她滔滔不絕地講話,與人交流無所掛礙,一點不像與世隔絕的隱者,她打扮性感,身材臃腫,臉上依然殘存著年輕時代的美貌,她開朗,喜歡笑,她的笑容里沒有一絲雜質,天真可愛。
這對母女所以為世人所知,是因為鄰居忍受不了灰色花園的臟亂,憤而投訴,引發(fā)衛(wèi)生部門干預:他們威脅如果這對母女不設法改善環(huán)境,等待她們的將是住所被拆除的命運。
——而讓她們真正成為報紙頭條的主因,是因為這對母女還是第一夫人杰奎琳的近親——大伊迪是杰奎琳的親姑姑,而小伊迪則是她的表姐。
以上這個故事,來自于梅索斯兄弟的電影《灰色花園》——1975年,他們拍了這部片——它是公認的史上最偉大的紀錄片之一。
?
大伊迪是布維爾家族的一員,杰奎琳和李的父親黑杰克是她的哥哥。
她嫁給了費倫貝爾,兩人育有二子一女,婚后感情不睦,夫妻分居,但礙于雙方的天主教信仰,一直未辦理離婚手續(xù)。
天主教教會法典規(guī)定,雙方都已經(jīng)受洗,通過教會當局舉行過婚姻圣事,而且已經(jīng)實行了夫妻性生活的婚姻,原則上來講是有效的圣事性婚姻。這種有效的已遂的圣事性婚姻,是在天主內(nèi)所建立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宣布無效,既然是有效婚姻,那么直到另一方自然死亡之后就不可以締結另外一個婚姻。
貝爾先生看起來早下定離開大伊迪的決心,他跑到墨西哥,以一封電報宣布了離婚,并且另組家庭,可憐的伊迪母女就這樣被拋棄了。
大伊迪沒有從丈夫那兒分到錢,只分到這處叫灰色花園的地產(chǎn)。離婚后,她一直住在這所院子里,靠著娘家——富有的布維爾家族的豐厚資助生活。
大伊迪獨自在灰色花園里獨自居住,沒有了婚姻束縛的生活至少還算愜意:她發(fā)唱片,與鋼琴師戀愛,自由自在,無人管束。
但其行為并不受她那傳統(tǒng)保守父親的待見。
出席兒子的婚禮時,大伊迪把自己打扮成歌劇女神的樣子,這徹底激怒了她父親,她被撤銷了一切繼承權,僅得到一筆為數(shù)不多的金錢。
與杰奎琳相似,小伊迪同樣在富有的家庭中長大,受過良好的教育,讀貴族學校,20多歲時,她在紐約法明頓寄宿學校讀書,相貌出眾,身材高挑,受人矚目,并在社交活動中嶄露頭角。
畢業(yè)后她做過業(yè)余模特,且因姣好的形象吸引到梅西百貨非法使用了她的照片做廣告。
她還贏得了寶貴的電影試鏡機會。
按照這樣的路子發(fā)展下去,她的人生光明而開闊:說不定可以成為電影明星,抑或是社交名嬡,又或者是典雅貴婦。
這并不是憑空想象。
據(jù)說,她曾經(jīng)拒絕了Jean Paul Getty的追求,那家伙是曾經(jīng)的美國首富。
她自稱曾和小約瑟夫肯尼迪約會,小約瑟夫是肯尼迪總統(tǒng)的哥哥,曾被老約瑟夫寄予厚望成為美國總統(tǒng),二戰(zhàn)中任飛行員,執(zhí)行任務過程中死于飛機爆炸,如果小約瑟夫活著,說不定第一夫人就不是杰奎琳而是她的表姐了。
造化弄人,生活偏偏為她安排了另一條航道。
當大伊迪再次被拋棄——情夫離開了她,孤獨難耐之下想起女兒,便耍盡一切手段要小伊迪從紐約回到灰色花園。她打電話給前夫,以小伊迪與已婚男人交往為由,讓他將小伊迪送回家。
被禁錮的小伊迪哪里待得住?
便離家出走,再去找那個已婚男人,對方冷淡地說,我“們之間只有性”。
母親趁機誘導她回家。感情受挫心灰意冷的小伊迪答應了,還放棄了第二天的電影試鏡。
糟糕的是,小伊迪從此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癥,突然開始脫發(fā),直到一頭秀發(fā)掉光為止。
從此,她的生活里,除了母親,再也沒有別人。
美艷的母女在灰色花園里慢慢腐朽。
?
《灰色花園》看得人揪心。
有作家評價說,
“梅索斯兄弟拍攝出這部94分鐘的紀錄片,里面每一分鐘都充滿了痛苦,似乎在訴說著一代女性的悲哀和焦慮。”
母親對待女兒,總是命令的口氣,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不容置疑,不能反駁。
大伊迪將小伊迪的青春,禁錮在這個院子中,任其悄然流逝——小伊迪失去的不只是容顏,還有她的肉體,還有她原本活潑可愛的心。
她顯然接受了這一切——與母親在一起,直到她死去。
大伊迪用母愛彰顯了殘忍。
但她不認為自己有什么錯,她用愛的名義對女兒實施扼殺。
女兒也會選擇回擊。
她故意唱跑調(diào)的歌,故意蹦蹦跳跳,扭來扭去,對母親的命令置若罔聞。
她對著攝影機控訴母親,說她剝奪了自己唯一嫁人的機會,剝奪了自己的夢想和美好未來。
只有停下來翻看舊照片,或者躺在天臺上曬太陽時,這對母女間才有少見的和諧,漫不經(jīng)心地說著過往,回憶當初的溫暖和愛。
她們就這樣生活了25年。沒有打掃過房間,沒有離開過彼此。
小伊迪最自由的時光,是去離家很近的海里游泳,躺在沙灘上冥想。
這部電影好像在制造一場宿命,但它卻是現(xiàn)實生活中太多家庭真實的再現(xiàn):子女和父母相親相愛,也在激烈廝殺,使用的武器不是刀槍棍棒,卻是——愛。
?
杰奎琳和李曾經(jīng)對姑姑和表姐予以幫助:姐妹倆和親戚曾拿出4000美元清理房間,3萬美元修茸房屋。
但一切無濟于事,大小伊迪依然故我。她們執(zhí)著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貓和浣熊重又回來,跳蚤仍然是這對母女的芳鄰。
什么都沒有改變。人們只能各自過自己的生活。
小伊迪控訴著母親,又深愛著母親。她說,“我決不會離她”。
《灰色花園》里最讓我感動的鏡頭,是小伊迪反復背誦一首詩的場景。
她全情投入,仿佛為詩的意蘊融化:
黃樹葉的分岔小路
我選走人少的那一條
因為我知道
那是多么的與眾不同
這一對母女與世間普通的母女們多么不同,又多么相同。
1976年,大伊迪在紀錄片《灰色花園》完成后去世。
臨別前,小伊迪問她還有什么話要說,大伊迪說,沒有了,都在那部電影里。
小伊迪在母親去世后說:“歸根到底,這是我媽媽的房子,我只歡迎她喜歡的人,不歡迎我喜歡的?!?
小伊迪把灰色花園賣掉,57歲的她終于走出了這個院落,之后死于旅途。
2 ) 悲哀盎然
有什么用呢——即便是美如此地被空耗,真正的美;即便是在看似的扭曲中也有著如此放肆的堅韌與淡定(不要相信那些表面的指責與抱怨,這正是樂趣,生活中無可替代的樂趣);她們在鏡頭前毫不避諱的袒露與大膽,甚至做作、矯飾、夸張,十足的表演天賦的人,一般人根本難以做到;想象他人的生活似乎總是難以忍受和可怕的,但他們活著,有滋有味生意盎然地活著,她們極端地熱愛著生活,也因此選擇了如此生活——重要的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怎樣去看。
這部片子的重要性是予以我的啟發(fā)——它是突然讓我認識到了另一個生命體對于我的意義,以及此前:由于自身的局限所導致的偏誤。也許這里面根本就無關寬恕與原宥。我是花了十年的時間才領會到這一點的。十年對于一個人的生命來說是太長了一點,但它還不算太晚。太晚。
3 ) 有人沉淪于美麗泡沫
《灰色花園》(1975)是梅索斯兄弟執(zhí)導的紀錄片。記錄了一對母女在破敗的花園里與小貓和浣熊作伴,過著矛盾、封閉但又貴族的生活。
如果拋開背景不談,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的比較豁然生活的方式。一對母女居住在破敗不堪的花園里,即使是58歲,小伊迪依舊可以隨時隨地起舞;即使79歲的聲音已經(jīng)蒼老,而母親也可以隨時就放聲歌唱。盡管它們在愛情、成長以及家庭相關的話題上,總會爭執(zhí)拌嘴,但是當我看到小浣熊來獲取小伊迪放在閣樓的面包片的時候,當我看到小貓吃著母親手里沒有骨頭的白肉塊的時候,我不覺得她們在吵鬧,只覺得她們可愛。
然而,世事變化無常,光陰的變化是人最無力干涉的。因為曾經(jīng)貴族的身份,生活條件和前半生相比一落千丈,伊迪母女終日生活在爭吵和回憶里。她們面對著照片,懷念著動人的外貌,雷鳴的掌聲,美妙的歌喉,優(yōu)雅的身段。小伊迪幻想著自己可以嫁給一個懂秩序的天秤座男人,她渴望在這個冬天去一趟紐約,她懷念自己是模特可以翩翩起舞的日子,她有自己的穿衣風格,甚至抱怨自己沒有選擇自己想選的婚姻是母親的過錯,埋怨自己的人生被母親枷鎖在這個海岸邊的閣樓里。而母親沉醉在戰(zhàn)時自己錄制的唱片的歌聲里,也會因為瑣事指責女兒,說女兒唱歌跑調(diào),并要求她以自己的思想行事。兩個人在一些生活中會遇到的小事中拌嘴爭吵,盡管沒有惡意。
但紐約的玫瑰花,也需要東漢普頓的陽光滋照。她們沒有互相說過愛你,但是她們早就已經(jīng)不能分離。小伊迪在母親過生日的時候對著朋友們說,希望你至少可以活到八十歲,盡管現(xiàn)在是你七十九歲的生日。但她也在片尾獨自一人對著鏡頭說,她不希望母親離世。
通過“直接電影”的拍攝手法,我們更能真實地了解她們的性格,即使觀看影片時不知道她們之前經(jīng)歷和發(fā)生了什么,但也能一葉知秋地感受她們的生活態(tài)度和狀態(tài),從而引發(fā)我們自己的思考。
這種“直接電影”的拍攝手法以旁觀者的立場和多重視角,充分觀察對象,然后運用不同視角觀察所得之素材整合出一個完整的事物形象。它不干預,不控制主人公的想法和行為,“如蒼蠅作壁上觀”?!痘疑▓@》雖然是“直接電影”的代表作品,但是其中也有“真實電影”的影子。盡管電影制作人在拍攝的過程當中和伊迪母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參與到影片當中去,但其實影片中我們也可以偶爾看到攝影師的身影。
對于紀錄片來說,向觀眾提供新鮮的視角去觀察和思考一些東西是很重要的。不論是“直接電影”提倡的完整記錄事件的過程,使用同期聲,且不干預,不加入事件當中;還是“真實電影”主張的“在場美學”,讓藝術家作為潤滑劑,啟發(fā)主人公的內(nèi)核或者影響事件發(fā)展,讓表象下的真實浮現(xiàn)。這都是紀錄片讓觀眾引發(fā)思考的一種拍攝手法。我們通過媒介來表達對一些人和事的看法,傳達一些有價值的內(nèi)容,不祈求有觀眾會產(chǎn)生絕對共鳴,但想讓更多的人可以和影片的內(nèi)容產(chǎn)生一定的關聯(lián),并有自己的思考。
4 ) 直接電影的“留白”與《灰色花園》的悲劇
《灰色花園》是一部典型的直接電影流派的作品,有著鮮明的直接電影的風格,拍攝者沒有刻意干擾事件本身、沒有解說詞等,可以看出拍攝者盡可能避免通過人為技法告訴觀眾應該怎樣去感受這部影片與評價影片中的人物;但拍攝者也沒有拘泥直接電影的形式,導演梅索斯兄弟偶爾“暴露”在鏡頭下,偶爾與貝爾夫人或伊迪對話。
在一次專訪中阿爾伯特·梅索斯被問到和弟弟出現(xiàn)在影片《灰色花園》中,影片是否還是直接電影時,阿爾伯特·梅索斯沒有直接回答,他說在影片拍攝一開始就讓觀眾看到一些電影制作者的形象,這很重要,因為拍攝者會成為場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安皇俏覀円绊懯裁?,而是這兩位女士不僅是關系密切,也和我們有了某種聯(lián)系——兩個陌生人。”
他們出現(xiàn)在鏡頭里,也是這對母女生活中的一部分,當你踏進這對母女的生活,事實上已經(jīng)對拍攝對象產(chǎn)生影響了,個人覺得如果梅索斯兄弟刻意避開反而會不自然。
梅索斯兄弟的《灰色花園》表面上看打破了直接電影的拍攝形式,實際上,我認為是梅索斯兄弟對拍攝者與拍攝對象、拍攝對象與鏡頭的關系的理解發(fā)生了變化。這或許是在承認紀錄片的拍攝者不可能做個單純的旁觀者,當你將鏡頭對向你的拍攝對象,拍攝者已經(jīng)參與其中了,鏡頭和拍攝者都會對拍攝對象產(chǎn)生影響。對于這些客觀存在的影響,梅索斯兄弟選擇在影片中大方的表現(xiàn)出來,他們會回應貝爾夫人的請求——攙扶她,當伊迪問梅索斯兄弟時,他們也會搭話,但不會主導話題,感覺梅索斯兄弟在盡量減少自身對影片的影響的同時,多了些許人情味,而不是扮演冷漠的旁觀者。
看完第一遍,我想知道的是為什么這對母女要過這樣的生活?這部片子在美國為什么這么火?在紀錄片歷史中的地位為什么這么高?我看不出導演要向觀眾傳達什么,會有一種沒看懂或者沒什么好看的感覺。
但換一個角度想,這種感覺正是直接電影的特點決定的。這個流派的導演對“真實”的理解,就是要杜絕“導演”成分,盡量減少“人為干預”。所以,可以看出導演沒有引導觀眾,而是將這對母女原始的生活狀態(tài)搬上了熒屏,怎么評價,觀眾決定。
紀錄片的魅力就在此,盡可能的接近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關注生活中比戲劇更戲劇的事情。
個人認為《灰色花園》還是比較真實的反映了貝爾夫人和伊迪的生活,她們在鏡頭下沒有表演,一切如往常,相互抱怨,喋喋不休。而正是在這些生活瑣碎才能表現(xiàn)一個人的真實。
個人覺得她們現(xiàn)在的精神狀態(tài)不太正常,正常人怎么能夠忍受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我認為貝爾的出走對貝爾夫人的刺激很大,盡管她在影片中一直說她是為了唱歌才獨自一個人搬到灰色花園的,以至于她現(xiàn)在好像對生活沒有了渴求,貝爾夫人已經(jīng)無視外界看她的眼光,只要自己過得舒心就行,現(xiàn)在她回想以前過得優(yōu)渥富足的生活或許會覺得像是做了一場夢,她或許會覺得那時雖然有丈夫,但是生活還是不自由,在與伊迪的對話中,貝爾夫人說:“任何地方都會更加糟糕,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你不能得到自由,你是被資助的,你得到資助的時候不能得到自由?!边@似乎是貝爾夫人對以前富足生活中缺少自由的控訴,她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不得不說,貝爾夫人對婚姻的最終破裂還是很惋惜的。貝爾夫人終究是不想向人展示自己年輕時最漂亮的那張側臉肖像,以至于她和伊迪爭奪時撕壞了封面,這似乎是不能接受生活巨變的表現(xiàn)。
回到當下夢醒了,在世俗的生活失意后,貝爾夫人轉而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逃避殘酷的現(xiàn)實。從片中可以看出,在灰色花園,音樂是她的主要精神娛樂活動,她說:“這比我有生以來做任何事情都開心?!?br>伊迪也是一個很悲劇的女人,她給人的感覺是活得有點恍惚。但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她心中有一份照顧母親的責任感。在談到“資助能否得到自由”時,伊迪對她母親說:“我覺得你不被資助的時候也不會得到自由,你要承擔責任?!彼谶@里說的責任,應該指的就是照顧貝爾夫人的責任。而貝爾夫人說的資助對自由的束縛,或許指的就是金錢和自由二者不能兼得,這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到她以前過得富足的生活是不是對她追求唱歌自由的一種束縛。
赤裸裸的事實最能讓人感到沉重,引發(fā)思考和反省,紀錄片就是這樣一種表現(xiàn)題材。反復的生活日常,沒有設計的情節(jié),雖然不及故事片過癮,但在腦海印象中卻是那樣深刻,這才是生活??!
5 ) 藏匿于灌木叢中的兩朵玫瑰
其實我很少看這種很久以前的老電影。
因為我覺得畫面沒有那么清晰,或者說科技沒有現(xiàn)在那么發(fā)達。但是我覺得我有點迷上了這部電影,因為開頭的拍攝報紙讓我覺得很經(jīng)典。我在以前看的Tom and Jerry上看到過一樣的手法。還有黑膠放出來的音樂,看上去像膠片拍攝的畫面。都讓我覺得很有趣。因為這部電影的內(nèi)容根本不需要多么的高清或者高品質音樂。據(jù)我所知,她們生活的地方是很好的社區(qū),風景好,治安好,大家都向往。
Edith就非常滿意東漢普頓。但是對于從小在這個環(huán)境長大的Edie,她向往紐約,和安靜、美麗卻單調(diào)東漢普頓相反的地方??赡芪kU的東西都是迷人的。兩個美女的女人生活在未經(jīng)修整的灌木叢中,曾經(jīng)優(yōu)雅如畫的兩個女人,跟兩朵玫瑰一樣,藏在綠色叢林中。
她們沒有彼此說過愛對方,母親也愛當面批評女兒,但是還是會夸她唱歌還不錯(雖然不如我)。而女兒一直想要去住在紐約,可是卻從來沒有拋棄母親然后去紐約住。她們是彼此生活不可以分開的部分。
我覺得整部電影就非常有詩意。我覺得Direct Cinema這種手法就像讓你從一片樹葉知道整個秋天來了。電影制作人只是捕捉了兩個女人的日常對話,給了一個前提提示,就能讓我們對她們的性格印象深刻。非常了不起的一部電影。
我開始以為這是一部早期的真人秀而已,但現(xiàn)在我覺得這部電影是真人秀電視劇的鼻祖。沒有劇本也能把兩位女人的三個維度的性格描述的很清楚。
6 ) 真的生活與人生
看艾美獎頒獎典禮的時候,很多熟識的臉。但很遺憾,自己喜歡的《單身毒媽》中的Nancy和Celia都沒有獲獎,多少有些遺憾。單身毒媽走到如今,已經(jīng)超越了本身,相對于那些通過增加角色或者無中生有來吸引眼球的電視劇,單身毒媽的冷與黑繼續(xù)著前幾季的動人心魄。《好漢兩個半》里的Jake已經(jīng)殘了,單身毒媽里的Shane卻愈加驚人了。
那場頒獎晚會的一個收獲就是看到了《灰色花園》,根據(jù)紀錄片翻拍的故事片,Jessica Lange飾演母親,Drew Barrymore飾演女兒。一開始還不明白獎項歸屬如何這樣,看過翻拍片和七十年代的紀錄片,一經(jīng)對比,才發(fā)現(xiàn),至少這個電視電影獎項的女主角實至名歸。簡直是大Edith靈魂附體,聲音、表情,簡直如出一轍。
故事的起因是東漢普頓的一座房子。浣熊和跳蚤充斥了這座曾經(jīng)輝煌的海邊別墅。當?shù)孛襟w報道,說她們?nèi)绻桓纳茽顩r,就有可能會被驅逐。而探究真相的人,竟然發(fā)現(xiàn),住在房子里的兩個女人,一個是杰奎琳?肯尼迪的姨媽,另一個是表姐。就這兩個女人,曾經(jīng)的輝煌不再,又沒有其他幫手,缺乏生活技能的她們只能任生活狀態(tài)日趨落魄。“鳳凰落難不如雞”,大抵如此。許多年之后,小Edith還在說著“貴族的特征就是責任感”,她堅守著照顧母親的責任,而那些棄她們而去的其他貴族呢?
我也知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而且這對母女也根本不需要誰的可憐。小Edith五十六歲的臉包裹在各種頭巾或者毛巾中,金色的小發(fā)卡隨時挪動地方。她堅守著自己的時尚趣味,她是曾經(jīng)的泳裝表演模特兒。母親七十九歲的聲音已經(jīng)蒼老,卻還能跟隨當年的唱片歌唱自己,回憶次序來襲,懷想當年,實在品不出她們究竟是什么情緒。母親的畫像,藍色的雪紡裙子襯托出她的優(yōu)雅;女兒側面照,面部線條清晰如刀琢,美麗的倔強。她們都是曾經(jīng)高高在上的,怎會稀罕別人的施舍?
她們終日生活在爭吵和回憶里。母親懷想當年的樂師,和演唱的如雷掌聲;女兒感嘆自己的一生葬在母親的手里,沒有婚姻,沒有孩子。但是這種爭吵,基本上沒有什么惡意。她們兩個的沒心沒肺與互相關照結合在一起,讓人有些說不出的情愫。
原版紀錄片用七個月的時間拍攝,剪輯成不到兩個小時的影片。房間的落敗與雜亂,都是真實寫照。除了母女,沒有其他演員;某次生日會出現(xiàn)的人也是現(xiàn)實人物——他們在母親死后接受了那幢別墅。兩個Edith絮煩的聲音,真實的性格,以及對回憶的暢游,人生凝縮在兩個小時內(nèi)。我喜歡小Edith的裝扮,五十六歲,臉上的雀斑,白色的高跟鞋,還有和母親都喜歡的裙子,灰暗的色調(diào)下現(xiàn)出了當年的華美。
翻拍的電影,穿插了想當年的鏡頭。不過這些鏡頭都是人們的猜想,沒有人知道小Edith身上究竟發(fā)生過什么,她當年的男人究竟是什么樣的角色。但是這種翻拍,通過實景的對比,給了人們更大的視覺沖擊力。玉石變成了煤球,西施變成芙蓉,大概就是這樣。時間的痕跡,任誰都逃不脫。
她們都需要照顧的。還有很多其他人也需要照顧。但是她們不夠幸運,沒有找到肯照顧她們一生的人。
上世紀七十年代,紀錄片上映時,小Edith到首映現(xiàn)場,迎來無數(shù)掌聲——是對她的堅毅?還是其他,看到最后,竟然感動到心里了。說不出感動的原因,只是真實人生的影響放在你面前,有些不知所措了。
電影播出后一年左右,老Edith去世。小Edith離開了生活了二十幾年的灰色花園,曾經(jīng)在當?shù)氐木銟凡勘硌?。后來周游歐洲,2002年去世,死后五天才被人發(fā)現(xiàn)。
而此時,肯尼迪家族也已經(jīng)在歷史中逐漸暗沉了。
記錄
不喜歡,看著很亂
奇異的劇情,奇怪的組合。拿下巨多獎。Jessica Lange青春不在。 Drew還是有實力了,不是光靠父輩的蔭庇。
史上最強宅女!
宅
3.5.母親節(jié)看到這片子感覺真心塞。
真實生活的捕捉
不可思議的是這兩個女人竟然曾經(jīng)如此名流,如此美麗。母親鎖在這個灰色花園里,抑或逃避,抑或自私。女兒天天嚷著要去紐約尋求自由,卻仍然心甘情愿的在這棟房子里面一待就是幾十年。了無終日的爭吵,并不能掩蓋她們的彼此欣賞。她們的生活已有自己的模式,或許外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但自己卻很快樂啊。
關于疏離的直接電影。
房子象征了母女的生活 及狀態(tài)
life can be so ruthless當年你們都是傾城傾國,年華大好,豪宅舒適,現(xiàn)在你們老態(tài)龍鍾,醜陋不堪,住著將倒塌的房子,不停的爭吵真實生活的捕捉,世態(tài)炎涼的感覺,稍縱即逝的磨損比之前翻拍更具感染力
上帝啊。。。這就是個巨大的杯具~?。?!~~~
Edie and her mom, and an abandoned damn house. Cinema Verite. Impressed by Edie's performance as herself, presenting in front of the camera. Imagined her description of the off-screen past. 2 roads in ur life, choose one n say bye to another. Refer to HBO Grey Gardens (fiction).
貴族隕落的故事有千千種,這對死宅母女的后現(xiàn)代貴族生活沒有跌宕起伏卻也足夠精彩。那種反復對往事的執(zhí)念,母女間彼此折磨讓人們看到人痛苦的本質生命的本質,就像花園外的野草和花園內(nèi)名花匠打造的花藝連成一片成綠色的波浪,我們的痛苦都是一致的。
要走隨時可以走,可為什么一直沒有走?
其中有一段母親的泳衣掉下來了,導演立刻把鏡頭轉向了一旁,沒有去拍她的裸體,看到了梅索斯兄弟的善意,而這一點是很多中國紀錄片導演做不到的。
呼~
30歲,時光在身體里劃開道口子,精致的五官慢慢漏氣,挺拔的乳房慢慢漏氣,聚光燈下的笑顏慢慢漏氣,曼妙舞動的身姿慢慢漏氣,直到某個早晨風韻全部漏盡,只剩褶皺緊貼著皮囊。60歲,時光開始縫合這道口子,……算了,編不下去了,瑪?shù)轮幌氚l(fā)泄兩句,老女人一開口就很頭疼,勞資跪服推薦這片的人!
腐壞以及其它
天哪朱同學你會不會在這片子里看到自己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