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虛幻的電影,1987的廣州根本不是那樣的,因為我差不多也是主角那個年齡那個時候來廣州的,場景設(shè)計是那么回事,但人物卻不是當時那么回事:
1、廣州當時視外地人均為北方佬,“撈仔”、“撈妹”叫得可歡了,大概十年前開始,公開場合就很少這樣叫了,應該是粵語日漸式微;我和我的太太相識在1995年,96年結(jié)婚,她是廣州人,又是大學生,當時找外地人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所以振云和芳子設(shè)計成外地人/同鄉(xiāng)也有合理成分,但那個時候大學生并不少,因為工作不包分配,外地的女大學生來廣州大把,直接招進來?那時,廣州落戶并沒有放開,所以,廣州本地的招工、招干指標只是落在廣州人身上,我太太就屬于這種。
2、夏天自焚更是匪夷所思,為什么這樣呢?當時的廣州的國營服裝廠,不可能那么寒酸,夏天本身就是該廠的勞資科長,要賺錢在當時很容易,也用不著因為老爸貪了100萬,就如何如何,一則這條數(shù)在當時幾乎是天文數(shù)字,而且這個工廠是做外銷的,這一塊不是那么好貪;夏天畢竟是見過一些世面的,不會因為所謂的農(nóng)民工超越了自己,就悔恨自燃,反而,因為本地人與外鄉(xiāng)人本身的心靈深處的對立關(guān)系,這兩類人在當時發(fā)生深層次交集的狀況并不多;夏天也犯不著計較這些得失,因為他作為廣州仔在當時很容易東山再起的。
3、關(guān)于BB機、手機的問題,大概在95、96年廣州還流行中文BB機,但手機已經(jīng)不是高攀不起的東西了,87年,少數(shù)人有BB機,90年左右磚頭式的“大哥大”也有了,這些在電影中基本上對得上號,但問題來了,振云在山東老家和芳子通手機時,說到香港都回歸了,然后沒多久,李先生帶了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出現(xiàn),這些都說明芳子是在香港回歸之前拿“單程證”去了香港,當時拿此證除了特例(如國安)那只有結(jié)婚了,所以李先生說根本沒結(jié)婚估計是指沒有性關(guān)系,精神柏拉圖之類。
4、又說回上面的話題,當時去香港通常是持“雙程證”,我“有幸”在1992年去了趟香港,見識了香港人在英國人的統(tǒng)治下的唯唯諾諾。那時候別說去香港,外地人去深圳都要證,否則抓到后就送去東莞的樟木頭;廣州的沙河收容站非常出名的,我當時常去,500元撈一個人,算是“辛德勒”之類的人;孫正剛事件發(fā)生在2003年,可想而知1987外地人在廣州生存是什么狀況;所以,振云不可能和芳子在90年初一起去香港,那不是李先生發(fā)張“邀請函”就了事,滯留不歸怎么辦?問題是誰?那家部門蓋章許可振云出去呢?
5、振云不知道憑什么回到了這原來的工廠,廠長、夏天都憑空消失了,芳子已經(jīng)是副廠長了,工廠可是國營的,是“公私合營”嗎?有此必要嗎?這個導演想當然了。從時間上看,1987、葉川信中說分別有兩年多了,這應該是1990-1991年,葉川差不多也是那個時候死的,振云回到原來的工廠也是那個時候,與芳子若即若離也開始在這個時候。爸爸因葉川的死而怪芳子,夠牽強;前面設(shè)計的爸爸膽小懦弱,但后來對幫他和他的兒子的“恩人”芳子卻怪了起來,編劇非要制造隔閡出來。
6、八、九十年代,孔雀東南飛的人太多,僅從“金錢”的角度而言,許多人成功了;但那個時候,沒有廣州戶口的人振云與有廣州戶口的人芳子的有可能的戀愛、結(jié)婚,僅僅局限在電影中,因為他們分屬于兩個“階層”,當時,小孩的戶口隨母,就是政府層面上認為有廣州戶口的女人是不會找沒戶口的男的,其實,集體戶口的芳子沒有房開一張結(jié)婚證明都很難。
7、確有必要說說當時的香港人,通常是高高在上的,來大陸從來是泡妞的,與臺灣人的區(qū)別是相對而言比較大方,但對芳子,已經(jīng)是一家國營服裝廠的副廠長,需不需要因為“錢的問題”委身于人?她離開了,工廠怎么辦?香港回歸之前,沒聽說內(nèi)地學生也就是像芳子的弟弟居然可以到香港上大學,還有獎學金?
8、電影中的縫紉設(shè)備好像一直用家用的,當時珠江邊大樓上就有“華南縫紉機”的巨幅廣告,當時的服裝廠一直都是內(nèi)、外銷一起做,要知道,廣州最早就是服裝批發(fā)市場出名的;另外,制版技術(shù)對于當時的人來說并非一個什么高深莫測的技術(shù);還有,漂亮的香港年輕靚女來廣州的不多,更不會對想偷藝的呆頭呆腦的搬運工振云看上一眼的,居然芳子還吃醋了。
9、拉拉扯扯說了一堆,1987演的最好的也符合當時的審美標準的就是芳子了,她那個扮相,真的就是那個時代,但后面就一般了,因為劇情不真實,人物也就漂渺了。
10、又說到燒工廠,更扯了,一家國營服裝廠沒有保安,沒有消防滅火器,芳子接完電話,還有時間來使勁拽振云一把,這個時候,工廠究竟是誰的?燒了,也沒事,很快又開了,知不知道,這家工廠即使破產(chǎn)了,工廠的廠房的土地價值多少?
11、當然,年輕人喜歡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其中的愛情故事,或者說夠勵志,其實,在那個時代,你只要敢來廣州打工,努力10、20年基本上都混成人模狗樣了,今天,仍然是這個道理。還有,人其實在廣州30年,也不至于像振云、李先生(廣東一般叫“李生”)那樣老態(tài)龍鐘,歲月沒有那么滄桑。
12、最后,還得感謝導演、編劇讓大家關(guān)注了那個“久遠”的黃金時代,但希望還有類似的影片時,多些真實,少些想當然。
很平緩的表述,很干凈的青春。那個年代的愛情緩慢而長久。兩個人從初見就互生好感,木訥的男主和一直等待男主先開口的女主,同是異鄉(xiāng)人原本早該共同生活、共同打拼,一再錯過。因為男主的怯懦和從不主動爭取而一再錯過。
開始是當運輸工偷偷躲起來不讓女主發(fā)現(xiàn),接著是在圖書館看書半年從不跟女主說話,后來是有人想跟女主約會,女主每次問男主你想我去嗎時男主的遲疑和沉默,最后是女主要去香港了,男主同每次一樣的慫爆,沒有挽留,即便是在酒精的作用下也沒有主動表明自己的心意。唯一的一次勇敢是在女主消失七年后,女主與其主動聯(lián)系,男主終于說出,回來吧我娶你,這句女主盼了一輩子的話竟在這樣的時刻出現(xiàn)了??墒峭砹?,一切都來不及了……
為什么男主會這樣對待女主?是身份的不平等,男主高中畢業(yè),迫于生活什么都干,女主大學畢業(yè),漂亮有氣質(zhì),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這讓男主在股子里生出自卑的心理,不敢靠近。好不容易男主的事業(yè)在女主的幫助下漸有起色,小叔的離去讓女主與男主的家庭有了誤會。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好像兩個沒有在一起的人總有無數(shù)種蹩腳的阻力和誤會。而那些客觀或者主觀造成的結(jié)果都這樣深深地影響著兩個相愛的人。
男主不解釋、不表態(tài),憨憨地只知道拍照,當女主出現(xiàn)危險時奮力抓著她胳膊跑,那是他最勇敢的時候??烧沁@樣不識趣的他,在工作上刻苦鉆研,為人勤懇踏實,深深地吸引著女主。愛有千萬種模樣,你卻獨愛他這般。
愛沒有錯過,從你要走的時候,無論多不舍多糾結(jié),愛從此就是句號。
劇情有時代感,生動刻畫了男主葉振云所代表的那個年代的那一批由農(nóng)村開始走向城市的創(chuàng)業(yè)者的生活歷程,他們面對事業(yè)上的困難無所畏懼,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險,勤于學習知識和技能,勇于承擔責任。在這一方面他們確實成長起來了。然而,面對愛情這個千古命題,葉振云卻沒有成長起來,面對才貌雙全、心地善良的大學生劉芳,他有深深的自卑;面對小叔的意外離去,他有深深的內(nèi)疚;面對劉芳一次次的表白,他不斷回避退卻,他不是不敢面對自己對劉芳的責任,他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和對前途的無法把控。直到最終錯過了劉芳。而女主劉芳卻因此成為了一個悲劇,她對愛情的追求沒有錯,她的執(zhí)著讓人心痛,她的無奈的離開更加顯示了她對葉振云的感情是多么的純潔和炙熱,顯示了她在愛情面前的勇敢(她一直深愛葉振云,雖然葉一直在躲閃,她對他的愛一直沒有改變),當然也有深深的無奈(她不能拿刀架在葉振云脖子上讓葉娶她)。劉芳是這段感情的犧牲者。
劇中女主的外形清新、靚麗,很符合那個年代的特征。表演到位、接地氣,很生活化,分寸感很好。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好的角色來展現(xiàn)才華。
一個人在悠閑的午后看完了這部電影,心情變得很是復雜起來。 全程都在替葉振云著急中,第一次見面,不敢主動說話,如果主動了葉川應該會早有察覺,也不會出現(xiàn)后面的客死異鄉(xiāng)吧! 葉振云在芳子家吃飯,葉川過來送電視,葉振云在水龍頭旁邊洗碗,芳子過去搶奪碗的畫面,真的是想沖進去錘死他,你不是懦夫誰是?后來芳子要走了,他倆在一個房子的時候,芳子一句一句地質(zhì)問,葉振云只有喝酒,始終沒有說留下來,我娶你。影片看到這里,我暫停了一會,多么希望會發(fā)生轉(zhuǎn)折??墒牵髞矸甲舆€是走了,嫁作他人婦。分開的七年,他們沒有聯(lián)系,最后主動在除夕夜打電話的還是芳子,作為女生,我真的是好心疼好心疼芳子。故事的結(jié)局是,李先生說出真相,他和芳子最開始沒有結(jié)婚,小秋認你我沒有意見,但是墓碑上的名分(愛妻~劉芳)不能讓。到這里,我已經(jīng)淚流滿面。不知道是心疼芳子的執(zhí)著,還是對葉振云的懦弱表示憤怒~~~
說“喜歡是放縱,愛是克制”,但是,這真的是克制嗎?還是懦弱?
生活中的很多的愛情都死在了男方的支支吾吾的克制中,女生已經(jīng)邁出去了,男生既然喜歡就大膽去接受啊,遇到了相互喜歡的人,還要磨磨唧唧,人生苦短,女生哪有那么多的光陰去等你磨嘰完?所以你不孤生誰孤身?
除了情懷以外完全配不上6.9分,人物感情行為毫無邏輯,越往后越瞎掰
是講愛情,想結(jié)合時代的洪流,然而起承轉(zhuǎn)合的邏輯有些牽強;男主角的人設(shè)又太過單一愚蠢,唯一的看點是女演員不做作的表演
過年陪爸媽看他們那個年代的愛情故事,沒有預想中的爾虞我詐叔侄反目中途黑化,男主說是趕上了風口,更多的是女主幫著推了一把。故事簡單,線條化,純愛,有點過于美好了。
太假了,為了拉長敘事,設(shè)立了完全不合邏輯的人物性格。
這種文藝片,是深得我心的。到了這個年紀,大約能明白,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花開蒂落的。能混就混吧。
也許這就是“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要克制”
和在廣東生活過的某些小朋友一起看的電影。
豆瓣上的文青們醒醒吧。再給這種狗血電影打高分,那就真的該好好讀讀書了。。。
真是毀了我對八九十年代的美好幻想 以及這都是神馬三觀……
法律與媒體都未失效像童話
時間是混亂的,開始跑船這些年就過了3年到90年,后來95年到98年,電話里說7年沒有聯(lián)系了,而最后2018年算起來他們也不過50歲,演的跟七老八十的。關(guān)鍵是這段愛情根本不算什么很大的阻礙,非要互相傷害,是不是有??!男主這個身高和顏值也是醉了。
還挺溫情的,能看到廣州改革開放后的變化,而且細節(jié)做的也很好。
男主角太木了,不喜歡,可憐了港商,女主也很神奇。
蹭老婆的騰訊VIP看的,從立意到內(nèi)容都很平庸。
1.故事是80年代的故事。道具從大外景到書,家具,城市的燈光,橋梁,房屋,都太新了,出戲。拍80年代的廣州你還能在今天的廣州拍?2.導演對于電影的無力掌控,往往用主人公的朗讀來代替敘事,這是廣播劇?
拍得挺不錯啊,難得難得
這個電影算國產(chǎn)電影中的泥石流了,電影本身故事設(shè)計的很好,始終在讓我們尋思一個問題,葉先生和李先生誰更愛劉芳,劉芳這樣對待三個人的感情是對是錯?很新穎的追憶愛情電影,很文藝,很感人。
女主比男主勇敢一萬倍
愛情是美好的,失去了注定只能在回憶中回味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