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這是一部戰(zhàn)爭片,不如說這是一部描述了大兵奧克雷內心變化的一部紀錄片。
本來參加這場戰(zhàn)爭就是一件很操蛋的事情,可更操蛋的是,在作戰(zhàn)任務結束之后,這幫美國大兵還不能回家,還要去幫當地人修他們美國人自己弄壞的自來水泵站。
你們不明白我們美國大兵多值錢嗎,居然讓我們來幫你們干體力活?!WTF??
折騰了大半天,總算是找來了專業(yè)的工程師和工人來幫忙修理泵站,可又是到了最后關頭,BANG的一聲,泵站又被當地武裝分子給炸了。。。Orz
這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是啊,能幫助當地人恢復自來水供應,也算是為自己造的孽做一些補償,能做好的話大家都高興,兩全其美啊。
可最后這一切的努力都化為泡影了。
這也是為什么奧克雷的內心會發(fā)生轉變,從一個一開始想要竭力逃離戰(zhàn)爭的人,結果最后竟然主動向長官提出要繼續(xù)留下來。
因為他不甘心,之前為了修這個泵站,他的一個隊友送了性命,還有兩個人負傷,而且因為修泵站的事情,還害得跟他們關系不錯的一個當地學校的負責人被殘忍殺害。
他討厭這場戰(zhàn)爭,但他更討厭做一個一事無成的人。
所以,Life is a bitch,盡全力地過好每一天,但是當有些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不要過分地勉強自己,你不可能掌握你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一切。
“伴有羞愧的戰(zhàn)爭故事才是真實的”
開頭一句話,直到結尾。源于奧克雷的內心。
這又是一部慢節(jié)奏的戰(zhàn)爭片。表現主角從戰(zhàn)爭初到結束的內心情感經歷。
令我比較疑惑的是,主角奧克雷的形象刻畫。
奧克雷在片頭便夾傷自己的手,為了逃避車隊出勤做任務。在隨后的幾次任務中也是膽小的形象。
在一次運水任務前,奧克雷退縮了。哈伯中士說:我們需要一個能顧全大局的人。
顧全大局,奧克雷的身上并未體現出這種特質。反倒是在恐懼和克服恐懼中徘徊??傮w的形象也沒有很明顯的特點。反倒是幾個戰(zhàn)友的特點明目了然。這一點,是電影當中的敗筆。
電影當中,節(jié)奏較慢,對話當中有很多不著邊際的廢話。讓人覺得沒有一個表達的共同方向。反戰(zhàn)?解脫?都沒有。
《生死之墻》靠著跌宕起伏的劇情,《黑鷹墜落》靠著恢宏大氣的氣勢,《比利林恩》靠著出色的人物內心刻畫。
《沙堡》則每個方面都顯得很遜色。運水的任務,還是修水管的任務,還是出擊翻敵人老窩的任務?列兵奧克雷即將回國之前,說自己的任務并未完成。而以上的任務后續(xù)都沒在影片當中完整的交待。
從表面上看,電影似乎沒有一個中心的主題。敘事,然后結束。我在腦海中回味,是否電影就是為了拍得顯文藝一點呢。用事情的發(fā)展,少一點人物對話,來體現奧克雷的內心變化。
“我還想留下。”這與開頭的假傷脫逃的奧克雷可不一樣。上飛機前,他看著下飛機即將奔赴戰(zhàn)場的新戰(zhàn)士們,心中也許在想,經過戰(zhàn)爭洗禮,他們是否還在世上,會變成什么樣的人。是否會像自己一樣,敢于面對自己的恐懼。而奧克雷掙到了學費,要回國上大學了。
凱旋回歸,他是否還會羞愧。
電影《沙堡Sand Castle》以伊拉克戰(zhàn)爭為背景,講述了一隊美軍士兵在伊拉克某個村莊駐守時,試圖以修補給水管道以融入伊拉克民眾的故事。如果電影資料里沒有提及,觀眾也會對該片的故事表示認可,絲毫不會認為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演員們表演自然而真實,整部電影如同紀錄片,完整地講述了這個故事。事實上,這也正是一個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
電影以19歲的士兵歐克展開,分別以完成供水管道修復和心理變化為主線,展示了伊拉克戰(zhàn)爭分別對美國士兵和伊拉克人民帶來的深刻影響和變化。
電影的開頭,歐克便試圖用自殘的方式逃避上戰(zhàn)場。在無奈之下投入戰(zhàn)場之后,拿起槍支配合戰(zhàn)友參與戰(zhàn)斗,試圖尋找上戰(zhàn)場的意義,但是他的戰(zhàn)友一個一個地倒下了。當他發(fā)現修復管道可以滿足伊拉克民眾的需要的時候,他賣力的揮動鎬頭,試圖加快推進修復進度。但是,最后自殺式襲擊的恐怖分子用一顆土炸彈完全毀滅了歐克的信念。心懷美好的士兵對一切充滿憧憬,但一切的一切都讓他非常茫然。當上司安排他回國的時候,他質問上級任務還沒有完成。但是,上級并沒有給他解釋的機會。似乎導演在通過這種方式來回答伊拉克戰(zhàn)爭的正義性。
對于這場戰(zhàn)爭是否正義,我們不予討論。但是從電影《沙堡》中,我們可以看到伊拉克民眾對美軍的態(tài)度:既敬之,又惡之;既用之,更避之。敬之,是因為美軍武力的強大。強大的美軍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占領了伊拉克,在如此孔武有力的美軍面前,伊拉克民眾只能敬畏。惡之,是因為美國與伊拉克之間的文化差異。美軍完全不顧伊拉克民眾的需求,試圖以所謂的民主和自由強加給伊拉克,必然導致混亂產生。當美軍小隊與當地伊拉克向導接頭的時候,向導對老兵說:我要20打,要美金,不要第納爾。這時,老兵對向導說:“我用自由和民主支付你如何?”回答之中,充滿了導演對戰(zhàn)爭的戲謔。用之,是指戰(zhàn)后的伊拉克需要美軍維持基本的生活,比如歐克所護衛(wèi)的這個村莊,所有的供水都要由美軍每天跋涉3小時從水站運送而來。對于身處荒漠的村莊來說,水源就意味著生命,自己不能獲取就只能依靠美軍。避之,是因為伊拉克民眾夾在恐怖勢力和美軍直接,無所適從。正如當地的領袖所說的:“這里白天是美軍的天下,但晚上卻屬于其他人?!毖哉Z之間充滿了對雙方的敬畏。對敵對的雙方,民眾都不敢得罪。得罪的下場就是幫助美軍修復供水管道的伊拉克工程師那樣,被倒立燒死。在這種狀態(tài)下,當美軍試圖尋求當地民眾支援的時候,自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忙。
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帥哥尼古拉斯·霍爾特飾演的主人公歐克參加的目的,是為了賺取能夠上大學的學費。歐克對此曾與伊拉克工程師有一段精彩地對話。歐克問,你是從哪里學會的技術?工程師回答說:“這里,摩蘇爾大學,機械工程。你也上大學?”歐克回答說:“不,太貴了?!惫こ處熣f:“你上學要錢?不是免費?”“對?!薄斑@里都免費?!薄翱蓯?,在美國,什么都要錢?!币幻媸菫榱松蠈W而投身戰(zhàn)場的美軍士兵,一面是受過免費高等教育卻連水都喝不上的伊拉克工程師。我們又將如何看待戰(zhàn)爭的雙方,又該如何看待雙方制度的優(yōu)劣呢?
在電影開始部分,導演借用歐克的話說:沒有羞恥,就不是真正的戰(zhàn)爭故事?;蛟S,這點明了這場戰(zhàn)爭的本質。片名《沙堡》也使用了沙中的城堡來形容美軍對伊拉克的控制:基礎不牢,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化為一片散沙。
不管你是通過什么來認識尼古拉斯霍爾特 是瘋狂的麥克斯4 還是x-men系列 亦或是溫暖的尸體 和帥氣的小K一起演的同等族群… 尼子倒是很久沒有認認真真的 演一次有血有肉性格飽滿的人了!而且絲毫沒有用上那張帥氣的臉
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以伊拉克巴格達入侵事件為背景
講述一個準大學生Matt Ocre 為了得到大學助學金而參軍 真實經歷了“戰(zhàn)爭”二字到底有多么的殘酷 不僅是熒幕上子彈和炮火橫飛 更飽含了那種失去朋友 命垂一線 意志被消磨殆盡的無力感 經歷和承受了這些 才能夠使一個稚嫩的新兵 快速成長
為什么有代入感?因為真實
歐客大兵不是一個與生俱來就不畏懼戰(zhàn)場的人 他甚至用車門弄傷自己的手掌 只為了能夠逃避戰(zhàn)爭 面對境況危險的巴格達行動 他也猶豫是否要參加 他不像查斯基 伯頓 恩佐 那樣勇敢和無畏 他早早就表明態(tài)度 那些可能會到來的復雜的事情 不適合他
他來參軍的目的 其實只是為了助學金 但是他依然去了 這可能就是一種成長 你知道你一些事遠在你能力之外 但是你依然會去做 他依然是他
那個到達伊拉克后 生平第一次近距離感受炸彈的威力 一時失去聽覺 茫茫然的歐客大兵
那個和尸體同在后備車廂內 會被尸體因脫水而產生的抽搐嚇到的人
那個在巴格達的土路上遇到緊急情況時 手忙腳亂的歐客大兵
可是他也沒有一次退縮 在目睹了查斯基的離去后 他默默的接替了他狙擊手的位置 他坐在子彈能夠第一個打到的地方 要知道他以前可從來不會這樣做
他在短短的幾個月里暴風成長 無論前一天發(fā)生什么 第二天 他還是要以同樣的面貌 出現在工作的地方--那個汲水站 這是中隊長對他們的教導 他們來到這就是為了完成任務 無論有多少抱怨 即便是有生命危險...
這不僅會消磨士兵們的戰(zhàn)斗意識 你甚至是在剝奪他們生的權利啊 似乎還有些不公平
多了些叫作堅定的東西
這里鏡頭給到歐客大兵一個人對著鏡子洗漱的獨景 6人小隊轉眼只剩下2個人 看著鏡子里的自己 他似乎也在重新審視 他開始漸漸接受和明白 經歷這些都是必須 歐客大兵噙滿淚水的雙眼 似乎也多了些叫做堅定的東西
直到最后一次被土制炸彈襲擊 修復汲水站的任務也宣告徹底失敗 可是他們明明只離成功幾步之遙 而他們所謂只付出的 遠遠大于這些 那些沉甸甸的生命 使歐客不能放棄 他想要繼續(xù)留下來
國家遠比個人 復雜的多 這就是我們要講的伊拉克和美國的國情問題 其實美國人民不想來 伊拉克人民也不想你來 他們共同祈求一件事:回家 這一點上他們是一致的
因為戰(zhàn)爭和入侵 所產生的敵意 不會因為一點點小的恩惠就能消失殆盡 這也是為什么修復汲水站初期 沒有人愿意來幫忙
但是總有些人在推動這些事情發(fā)展 犧牲的大兵是這樣 犧牲的小學校長是這樣 那些無辜的修復水管的伊拉克人民更是這樣...
生命有著同樣的重量 而戰(zhàn)爭和沖突剝奪了這些美好的生命 仿佛戰(zhàn)爭帶來的只有傷害 可是誰應該來為此負責?
像歐客大兵 他不過是一個前來參軍的準大學生 他作為戰(zhàn)爭的一小部分 只能參與進來 并不會有多大的改變 像中隊長 他也只是服從命令 他的一生中 會遇見一個又一個的歐客大兵
任務的確失敗了 歐客對此還是抱有執(zhí)念 但是長官并不這樣想 他們見多了這樣的事情 對于當地人民的敵意和不配合 他們已經有些疲乏和接受了 他們還是會安排新的人去執(zhí)行這些任務 但沒有考慮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戲矛盾 誰能保證下一次任務不會失???? 成長重要 or 結果重要
歸隊途中 中隊長問“It can be beautiful, can't it?”
歐客沒有回答 但是片子末尾給出答案 在經歷了所有這些種種 他還是能從內心深處說出: Goddamn good days
這是歐客對他這些日子的總結 雖然任務失敗了 也有些生命離去 但依然無法否認這段日子的價值 有些美好 就像酒一樣 需要時間沉淀 離去的路上 他看到 一批又一批的“新人” 仿佛昨日的他那般 稚嫩的臉上 只寫著懵懂和不安 但無疑的是 他們也會在這里 度過了他們的“Goddamn good days”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片子選擇由真實事件改編 比如Andrew Garfield主演的<血戰(zhàn)鋼鋸嶺> Brad Pitt主演的<狂怒> 與之相比 <沙堡> 顯然更具平凡性 甚至笑稱為“在伊拉克修水管的故事”
但是越平凡 卻越具有代表性 現今世界的戰(zhàn)爭和沖突問題 以及士兵最真實的感受 我們也能從這部片子中窺探一二
要是沒有羞恥 就不是真實的戰(zhàn)爭故事!
羞恥?歐客的羞恥來自于 早期逃避戰(zhàn)爭 為了不勇敢的自己羞恥
來自于對無辜的小學校長和伊拉克人民 他們的到來 讓他們的生活起了新的波瀾
來自于這幾個月來的未盡之事 來伊拉克巴格達唯一的目的 幫助伊拉克人民修復汲水站
但是中隊長說的對 事情的發(fā)展往往超出你的能力范圍 你只能盡量控制 你無需對完成 或未完成的事情 感到羞愧
<沙堡>不是帶來很多感動 也不算作是英雄主義的片子 但是他的真實告訴我們更多
尼子在這部片子的 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不依靠顏值的演技
同時期待17年上映的<電力之戰(zhàn)> <麥田里反叛者>
愿每個 如歐客大兵一樣的少年 都能在各自的歲月里成長 或美好 或心酸 相信都是一抹強烈的色彩
幫老爸下的戰(zhàn)爭片,看到主演后就跟著一起看了。
前半段讓人打瞌睡,平淡,近乎流水賬般的平鋪直敘,但習慣后便漸入佳境。這種日常瑣碎讓人體驗到真實,只講生活,沒有故事。卻形散而神不散。
塵土硝煙,槍林彈雨,惡意善良,友情生死。觀眾親眼見證一個懦弱的男孩成長為堅毅士兵,可戰(zhàn)爭中永遠沒有贏家。
小人物小事件,卻足以窺見戰(zhàn)爭殘酷猙獰的模樣。愿世界和平。??
【ps.尼子帥得有點過分了】
尼子太美貌了!那眼睛!超人那身塊兒!都沒認出來!
很有趣喜歡,private ocre短暫的三年前線生涯。角度很新,反反復復的緩慢進展最后的結尾也讓人…很現實。美軍的矛盾尷尬無奈難堪無力。一座沙的城堡說毀就灰飛煙滅了。蠻深刻的。雖然是新兵立場老土了些。不過netflix也有佳作的電影了
網飛就這么拍個大片然后就直接放出來了意義何在?單純?yōu)榱颂嵘脩趔w驗么…?有原著在支撐著 拍的很揪心 Beautiful day for the infantry?Yeah beautiful goddamn day…
尼子的藍眼睛閃閃閃
難得, Netflix 居然拍了個還不錯的電影
節(jié)奏有點慢,廢話有點多,不是以戰(zhàn)爭場面為主,講人物心理不夠深,談反戰(zhàn)談人性又沒找到共鳴,同類型題材中的昏昏欲睡作品,最后一炸倒是讓人精神了??丛诖蠛喾萆希銖?三星吧,不如Netflix去年的幽冥
扣動扳機的那一刻,你已成為戰(zhàn)爭的一部分。編劇羅斯納出身軍人世家,父親是游騎兵,自己也進入陸軍民事與心理戰(zhàn)部隊(空降)[USACAPOC(A)]參加伊戰(zhàn)。影片據其真實經歷改編,且是處女片劇本,可謂真情流露,處理細膩,殺戮麻痹讓人心壁壘比飄搖沙堡更難突破。影片制作精良,約旦軍方提供了裝備支持。
殘酷殘忍無奈無力,很好把情緒表達了出來。美好操蛋的日子。
從原本試圖自殘?zhí)颖艿阶钺嵬暾洑v一切。亨利卡維爾萬幸推掉了SBS電影,在這裡又扮演了SF軍官,也算沒荒廢掉前SBS傳授的訓練。
2017年6月10日看過,這電影講的就是一隊士兵去送水修管道的故事,人死了,他們邀請幫忙的伊拉克人也死了,但是管道快通的時候還是被炸了。其實說明了什么都很難有結果,當你擊碎了一個國家之后,所有的民族矛盾以及其他丑惡的東西都會浮出水面。
這電影的意義是什么呢?大概就是henry圓了自己的軍人夢吧
人物扁平化,故事流水帳。
尼子的顏值,大超的塊頭,伊拉克的沙漠,充滿博弈的事件,拍成這樣很難讓人滿意。
「Your job is done here! → How? No, please, someone tell me how my fuckin' job is done here, because I don't see...」「I broke my own hand back in Kuwait. I slammed it in a Hummer door. Just... trying to get out of all this shit. → Well, now you can.」「Beautiful goddamn day.」
修復當地供水系統(tǒng)的美軍與伊拉克人的武裝力量,暴力沖突的故事,片子有著反戰(zhàn)的政治內核,以及對矛盾和人性的引導思考,在克制緩慢的敘事下放大現實意義,電影對于暴力的對峙并沒有多少描寫,反而在人與人的相處之間投下筆墨,讓角色的互動填滿篇幅,這種處處夾帶情感視角下的審視戰(zhàn)爭,更顯其殘酷性
3.5/5 最近這年看得第n部軍隊/戰(zhàn)爭題材得劇,這部對伊戰(zhàn)的切入點對我來說是新的+0.5。軍人是一份工作,不太好干的那種,戰(zhàn)爭的消耗感這部傳達得很多??碒enry talk like a veteran還蠻耳目一新的,他其實算加長版cameo,毫無小記者感很好。Nic算扛住男主的帶戲職責。
媽的。演員這么好看,我還看得到什么劇情啊
勉強三星。送個水也能拍得那么跌宕起伏,厲害了...作為一部有著反戰(zhàn)內核的戰(zhàn)爭片,還是太流于表面了,弱化戰(zhàn)爭場面的視覺效果,這一點是對的,但奧克雷作為主角,反而不如幾個配角形象豐滿,甚至被邊緣化,結尾顯得突兀缺乏說服力,同樣的題材,李安的比利林恩在人物情感方面的處理就顯得要高明得多。
幾場槍戰(zhàn)戲拍的都算好看的,結局那下也蠻好。和中場戰(zhàn)事有相似的地方,但這個看著更舒服,單就故事的話還是更好些
被打動了。雖然是美伊戰(zhàn)爭,但居然讓我覺得有種跨越很多很多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柔。又及尼古拉斯霍爾特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