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當年的民工這樣討薪
這一集的練功過程沒有上集有趣,不過連貫了許多。劉家輝的搞笑功夫居然也不差,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的肢體語言只是雙手一攤,可是外形實在可愛。
敖志君的攝影在盡量配合功夫良要求的同時,顯然還是做了些個人的努力的。例如過沙坑的煙陣和最后刨起的五色灰土,例如辭別小侯和惠英紅的那條夜巷,類似《十八般兵器》的場面,還有1小時29分水車前景的打斗場面,我仿佛都能想象出他跟劉師傅求情的可憐巴巴樣……
王龍威這條肥豬油,為啥總有人找他演大反派呢?這個不茍言笑的胖子明明不夠看的?。∷詈蟮陌宓饰甯嗬锩嬗袀€是馮克安。
小侯的那個造型,眉頭上一顆濃痣,莫非是cos劉師傅本人?劉師傅你也太自戀了?。?br>
敲竹杠,綁竹蔑,劉師傅對竹子做兵器還有還有心得的,此片堪為《醉拳II》酒樓大戰(zhàn)的先聲!
最后的結(jié)局還是勞資和諧了,本來么,哪怕是外族的資本主義,也得有人開廠,工人才有生計啊。只是能想到“搭棚”這么個宜古宜今的話題,也真屬不易,當年建筑工地上的哥們估計看high了!我們現(xiàn)在的動作片呢?拍給誰看?
2 ) 搭棚與中華武術的結(jié)合
本片在香港影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它顯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類型電影。在另一方面,它像各種通俗類型片一樣無可避免地反映著該年代價值與觀念。雖然它那鮮明的通俗色彩在正規(guī)的電影學術領域里研究及成為輿論的機會不大,然而它本質(zhì)上的動機傾向在影響技術的開發(fā)亦有高度的創(chuàng)新性和廣泛影響力。而劉家良成功將搭棚與武術結(jié)合的創(chuàng)意使這部電影更添創(chuàng)造性及新鮮感。
3 ) 功夫喜劇經(jīng)典
‘裝瘸子就要有拐杖,裝瞎子就要翻白眼’!這是多么有喜感的人啊。對別人的行為有很細致的觀察,再融合自己的特點,活靈活現(xiàn)的一個假扮大師,活生生的呈現(xiàn)在大家的眼前啦
夸張又不失自然的笑料,古靈精怪的周仁杰。精妙嚴格的打斗動作,居然連竹子都能成為搭棚大師手中的超級武器。這才是劉家班的巔峰時期作品。只是這樣硬碰硬的真功夫,恐怕今后很難看到了吧...
最后皆大歡喜,既懲罰了壞人包工頭,又為大家討回來工錢??傊赐曛?,就覺得,很舒服
4 ) 漸入佳境的電影
一直不喜歡這種武打片,特別是老的武打片,很聽不慣里面那些人說話的聲音。所以看這部片的時候,前半段居然睡著了。后來被幾個鏡頭吸引著看了下去,發(fā)現(xiàn)還不錯,于是看完。
總的感覺也說不上喜歡吧,只是覺得老的電影還是有它們的魅力,不過那個情節(jié)啊,真的夠老套的,呵呵。
5 ) 更好看了
比起第一部《少林三十六房》來,這部片子更多了點詼諧幽默,氛圍也更輕松,劉家輝的搞笑天分也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應該說,比第一部更好看了。
在這部片子里,劉家輝并沒有延續(xù)上一部的線索,扮演三德大師,而選擇了一個市井混混這樣的具有喜劇效果的角色。并且,非常諷刺的是,劉家輝在戲的前段還假扮少林高僧三德與惡霸周旋,但此時他完全沒有武功,完全靠耍小伎倆來蒙混過關,這場戲中戲非常暴笑,特別是用鋼絲鉗剪斷鋼絲時我差點仆倒~~這可能是導演對于特技的一種輕松的調(diào)侃吧,看過前一部的朋友如果看到這段,前后兩個劉家輝的反差一定會讓你捧腹的。
為了配合整部片子輕松的喜劇風格,本片的動作設計也突破了傳統(tǒng),獨具創(chuàng)意地以搭竹棚為主體創(chuàng)造了一種另類的“功夫”。在這里不由得要佩服一下劉家良師傅,敢于這樣創(chuàng)新,而且不可否認,動作真的是非常精彩。當然,這里劉家輝的不俗演技以及真材實料的功夫底子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其實本片雖然是以《少林三十六房》續(xù)集這樣一個名目推出的,但實際上兩個故事并沒有什么連貫性,因此直接跳過第一部看本片,也不會有所損失。而從電影本身來看,這部確實比第一部好看得多。
少林縛師。。。
威亞群演現(xiàn)內(nèi)功,合體硬闖機關屋,巨石洗頭,搭棚偷師,竹條捆綁雜技對決變形板凳黑心染坊,“我的功夫跟你克扣工人的工錢一樣,只用了六成?!薄矘蛴柴R打出了別樣音樂感,難怪 Wu-Tang Clan 采樣不少
“你這次要我扮少林高僧、武當?shù)朗俊酌嫉朗窟€是兩廣提督?”“白眉?!?/p>
8,理念上算是少林三十六房的續(xù)集,但實際的故事和卡司其實都是一個新故事,把生活當中的日常動作融入到動作設計上比三十六房更為突出(搭棚其實就是搭腳手架),而且很難得地在一個武俠故事加入階級議題,以往的功夫片大多是民族敘事,講究民族大義,而搭棚大師很明確有為勞工發(fā)聲的意涵在內(nèi),整體或許是不如第一部,但在這個議題上,搭棚大師比三十六房確實要更進了一步。
仁杰進入少林習武的行為是建立在行騙的基礎上的,三德和尚讓仁杰洗去黑頭,意義是在洗干凈自己。仁杰最后并沒有領悟到,還是用墻灰來掩飾,到頭來還被當眾揭露,仍舊不以為然。可能是搭棚大師,但是行為上還是沒有主動改變,很是可惜。
搭棚出大師,高手在民間 —— 記?。阂o足工人十成工錢!
劉老爺子的功夫展示都是拿日常動作當例子,奇觀效果很依賴演員本身的武術功底,觀賞性也是其他人比不上的,另外劉老爺子的speed ramping技巧顯然比好萊塢領先幾十年嘛
故事是什么鬼,還不如直接來少林學了得了,鋪墊那么多徒增呵點。不過前半部分倒是看出家輝是個演技派,演小混混也蠻有樣子的,并不只是???,很靈一人。搭棚神功確實蠻有想象力的,就是和尚們太傻,大決戰(zhàn)選址也太刻意。動作干凈利落,身體素質(zhì)非常好。想到家輝在別的片里自己就是三德,覺得喜感倍增。
四年后的五郎八卦棍中也用到了竹子:楊五郎推一車竹子去破掉了遼人鎖扣兵器的夾棍。由于宋遼之間屬敵我矛盾,楊潘之間更是血海深仇,那里的竹子是可以用來殺番的——雖然主要的搏殺工具還要依仗傳統(tǒng)的刀槍劍戟!而本片中竹子之所以被升級為核心道具,還是與這個故事所涉矛盾性質(zhì)密切有關。劉家輝最后一句臺詞怎么說得?“記住啊,要給足工人十成的工錢?!薄热皇窃谟懶綄賰?nèi)部矛盾,自然不能殺雞取卵要了老板性命!最嚴重的狀況也不過是竹條捆手腕時累勒出了血痕……h(huán)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258770581/
英文名字霸氣很!《Return of the Master Killer》!
原來劉家良用鉗子剪斷鋼絲是這部。不愧是南方,染布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和勞資糾紛??吹绞挚`江島出,感嘆囧大對此片的短評真貼切。張徹的電影里各色人物各種名號、招式都泛著blingbling的流光,偶爾還夾帶些對江湖(社會)的感懷,劉師父的片子就扎實穩(wěn)健得多,加點冷笑話,編劇都是倪匡。認得出陳思佳,但想不起尤翠玲。三德師父也是面熟想不起
6.5/10。貧民男主為向老板討薪(不僅是他的還有工人們的)而去少林學武功,歷經(jīng)各種努力艱辛最終學成歸來把老板打服成功討到了薪。影片各種武打段落還是可稱精彩的(當然不及《少林三十六房》),但作為喜劇笑點整體挺尬,而且其它方面(色彩構(gòu)圖運鏡等)難稱高水平。
以前看過,昨天又重看一遍,劉家輝演起喜劇也不錯啊,小侯頭上貼個痣是有幾個意思啊。。。。搭棚子的大戰(zhàn)板凳軍團。但整個故事的主線弱爆了,被無良小企業(yè)主壓榨,竟然派一個兄弟去少林寺學好幾年功夫再回來打架。。。。
少林寺這個副本 真乃練級圣地
劉家輝假扮和尚和后來再穿袈裟這個梗包括棍子和搭棚的竹杠的設計都是不錯的梗,但是染坊的布沒有用起來。最后和王龍威在巷子里的縱深鏡頭和后景的佛像有點意思。比少林三十六房娛樂性更強,重點集中在劉家輝身上也讓劇情更集中。三星半。
BOSS的折凳確有實物
作為老片子,動作的創(chuàng)意設計真的好棒!搭棚大師這創(chuàng)意和動作編排真是劃時代的呀,現(xiàn)在可惜了沒有這么好的動作設計的電影了!劇情弱了點,而且稍顯夸張!但懷舊也爽了呀!
結(jié)尾略為兒戲,但看得過癮。劉師父的武打真拳腳功夫,劉家輝骨格精奇。拋開一前一後的累贅,在少林寺洗頭那一段與搭棚日子,最重要的是過程不問結(jié)果,三德大師不算收他為徒是因為了解與明白他的事情,而且他最後頂撞了大師而沒有慧根。在投石打水與搭棚鍛練身體,從旁學習是大師給他的教導,只能當個市井之徒。公司裡也需要劉家輝為大家出頭。
從劇情上來說作為續(xù)集沒有霹靂十杰來的貼切,人物性格倒是更加有趣,不那麼呆板!可是學武過程比較呆逼!
人物超有血有肉的,劇情也跟主題呼應的很有創(chuàng)意,而且幽默的點放的很棒,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