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靈異節(jié)目講“養(yǎng)蠱”。就是將各種毒蟲放到一個缸子里互相殺,看誰能毒死誰。活到最后的就是“蠱”!是最強的毒。
這部《七金尸》就給我一種強烈的“邪典”碰撞互相“養(yǎng)蠱”之感。
這是一部由香港邵氏兄弟和英國Hammer(漢默)舊譯(咸馬)公司合拍的電影。
邵氏的品質(zhì)向來對不起他“必屬佳片”的金字招牌。佳片是有,爛片更多。只不過那些快餐化的東西,假布景,暴力暴露,黃賭毒,倪匡不過腦子的劇本,風(fēng)格獨特且刺激,看多了就會形成一種“古怪的趣味”,被馴化出來的影迷吃的津津有味,外人則掩鼻逃開。
而咸馬呢?更甚!
如果說邵氏電影像茶餐廳,全是方便食品隨便煮煮,好歹花樣繁多。咸馬的出品則如英倫美食魚和薯條一般乏味,只有豌豆醬(吸血鬼)番茄醬(科學(xué)怪人)兩種選擇,至多發(fā)發(fā)好心,送你一個木乃伊。
邵氏爛俗,套路化,咸馬更甚,這家公司善于販賣軟色情??拷饘倬€吊著的蝙蝠,滿臉抹泥的粗糙妝效惡心人。兩害相權(quán),張徹那些斷胳膊斷腿,光著膀子滾來滾去的惡趣味都瞬間變得眉清目秀,楚楚可憐了起來。
具體說回這部《七金尸》,它集合兩家善于制造“邪典”的制作公司,可謂是“蠱中蠱”“毒上毒”。
當然,我感覺還是咸馬主導(dǎo),它的毒性更勝一籌,因為除了武打,其余橋段其實嗅不到什么張徹味兒。更能做實的一點是,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英文電影,中文詞匯簡略到只有“爸爸”“謝謝”一類,似乎完全沒考慮給國語片觀眾看。
題材噱頭足,吸血鬼加湘西趕尸。但具體到成片,我猜測編故事的人壓根兒沒搞明白什么是“趕尸”。主線還是范海辛與德古拉斗法那點事兒,很多構(gòu)架方式也很西方。
比如電影開頭,小姜粘上白胡子扮老姜,離開村莊走到城外的一座古塔。(就是《保鏢》里面那個塔。)正撞見一場“黑彌撒”。
逃走的時候,還出現(xiàn)了被復(fù)活的僵尸碰到土地公神像原地爆炸的畫面。
這個設(shè)定特別“哥特”特別“吸血鬼”。塔在這里仿佛就是一個“城堡”。眾所周知,吸血鬼的故事里一定會有一座城堡,城堡的周圍一定有一個小鎮(zhèn),鎮(zhèn)上的居民一定會懼怕吸血鬼。(這個和中世紀歐洲的生產(chǎn)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德古拉》原著小說就是以特蘭瓦尼亞的布蘭城堡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
我很能理解他們將建在山上的高層建筑物“塔”想象成城堡,可惜這種建筑在東方語境下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兒。這玩意兒在李天王手掌心托了那么久,早就被賦予了鎮(zhèn)妖的功能。例如我們都耳熟能詳?shù)摹鞍啄锬镉梨?zhèn)雷峰塔”。試問鎮(zhèn)妖之地又有誰敢作妖呢?
而不能觸碰神像也是哥特文學(xué)相關(guān)中的常出現(xiàn)的設(shè)定。用土地公的神像引爆僵尸,這個思路絕不是一個東方腦袋瓜能想出來的,因為70年代咸馬恐怖電影的味兒實在是太強了。
唯一令人感覺不那么咸馬的是片子大量使用了邵氏的藝員。除了姜大衛(wèi),施思這些明星,龍?zhí)滓捕际怯缮凼咸峁┑摹?/p>
可以看出,那些龍虎武師出身的“僵尸”蹦蹦跳跳的,特別活波俏皮,根本無法達到咸馬電影中常見的僵硬感。雖然依舊滿臉都是“惡心人”的泥漿,但總感覺差那么點意思。
德古拉伯爵也啟用了邵氏演員。并不是常見的克里斯托弗.李,而是中華真男人詹森。他飾演一個中國壞法師,被德古拉伯爵奪舍,躲在古塔里作怪。
咸馬給他造型比較刻板印象。老鼠須,清代官服,不像德古拉反而像傅滿洲。
好在范海辛教授還是經(jīng)典版。彼得.庫欣(舊譯彼得.古城)飾演的范海辛與克里斯托弗.李的德古拉,在咸馬恐怖世界中的地位。就好比關(guān)德興,石堅在黃飛鴻系列中的地位。
總的來說《七金尸》是一部標準的咸馬恐怖片,使用了邵氏片場,融入了一點神秘的東方“武術(shù)”。它集合了我能想到的這兩個體系下所有的爛俗梗兒。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各種沒必要卻裸露胸部的女性。
【2】被金屬線吊起來攻擊人類的蝙蝠。
【3】臉上抹了爛泥的僵尸。
【4】美艷的被德古拉迷惑的女性。(還咬了姜某人一口。)
【5】尖叫的少女。(施思那個角色)
【6】手持管制刀具滿街跑的張徹的契仔們。
【7】死之前詭異的配樂和肢體扭動。
【8】完整的群毆畫面。
【9】大量,雙倍的鮮血。
說起來也是緣分,這部電影我早知道,卻一直沒找到。喜歡邵氏電影是很久之前的事兒了,咸馬最近才開始接觸。
有一陣子看了挺多環(huán)球怪物電影,進而補了一下德古拉電影,書籍,甚至還去了一趟特蘭瓦尼亞。
其實很能理解咸馬出品的恐怖片在六七十年代大受歡迎。故事雖然還是環(huán)球那些,但惡心程度卻全面升級了。
只能說1966年之前,在“海斯法典”的控制下環(huán)球制造恐怖手法受限太多。它只能依靠氛圍的渲染以及婦女的尖叫。觀眾早已經(jīng)乏味了這些。咸馬帶來了更為新奇刺激的觀影體驗,開創(chuàng)了新風(fēng)向。
彩色的畫面,鮮紅且大量的血液,貨真價實裸露的肉體,雖然很假但真的很惡心的爛臉妝容。在當年看,這些或許真的能嚇到人。雖然在習(xí)慣了更逼真,更大尺度恐怖片的現(xiàn)代觀眾眼里大概只剩下可笑了。
邵氏亦或是咸馬,他們出品的大部分影片也許談不上什么“藝術(shù)價值”但至少從某個側(cè)面展現(xiàn)那個時代。雖然爛俗,到底熱鬧,至少不會令人覺得乏味。
于我而言,這小爛片看的還挺開心的。
劇情前面感覺太慢,幾個人再去平桂的路上,然后遇到敵方的人順便就拍了個武打動作戲。敵人全軍覆沒,我方無一人傷亡。然后一個小時過去,電影已經(jīng)過了三分之二主角們才開始和其中三個金尸正面激斗,不知咋的,看這部片里的吸血鬼感覺沒有那種嗜血性。把三個金尸干掉后我方也就兩人受傷,這三個金尸還有若干年前被自己蠢死的金尸外,還有三個。對付剩下的另外三個就傷亡重大了。那個金發(fā)女不知道來干嘛,還不如不來。全程打醬油,最后又被金尸咬了,還把姜大衛(wèi)給坑了。最后三個金尸還是被干掉。
德古拉只在片頭和片尾出現(xiàn)過,看他跟彼得庫欣飾演的范海辛教授對話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你以為他很強,實際上弱不禁風(fēng)。跟范海辛決斗的時候沒兩下就被刺了個透心涼。而且這還是1v1的情況下被吊錘,簡直丟人啊
夭壽啦,這片子里的范海辛還真的是范海辛專業(yè)戶彼得庫辛,hammer竟然還和邵氏和拍過這樣的爛片
片頭Hammer Film和Shaw Bros的字樣一起出來,Peter Cushing的名字后頭跟著David Chiang,我真是好久沒看片看到仰天長笑了。另外一個導(dǎo)演羅伊貝克拍過《冰海沉船》,編劇兼出品人之一是Don Houghton,70年代寫了好多德庫拉跟風(fēng)作,班底基本都是英國人,但武指是劉家良和唐佳。
姜大衛(wèi)演技黑歷史
挺喜劇的……姜大衛(wèi)聯(lián)手范海辛在重慶滅了德古拉……那時候的僵尸都是騎馬跳舞的……那個化妝讓我一直以為僵尸其實是人假扮的……德古拉貢獻了史上最草率的死法……不過這個陣容也的確可以了
范海辛在這部片里真是.....不能忍。中西結(jié)合得起來真是糟糕.......捂臉,但是有露胸的妹紙!給兩星!
能聽到小姜的英文原聲加之高清修復(fù)的美貌還要啥自行車呀,非姜大衛(wèi)粉體會不到這層快樂
粗制濫造的合拍片,張徹在此片中完全水土不服。
藉此學(xué)習(xí)落后的老式特效爛片技術(shù)
劇情相當弱,漢默負責(zé)文戲邵氏負責(zé)武戲.范海欣只能降得了德古拉,中國的僵尸會功夫!
爛透了。。。吸血鬼+僵尸加完了以后不還得付諸于“武俠打斗”。。。汗。。。完全沒有節(jié)奏。。。其實爛也可以爛的有節(jié)奏很具體很重口的。。??杀酒紱]有。。。PS:德古拉也死的太容易了??鐕鴳偈裁吹摹?。。
中英合拍cult片,僵尸類型片確立之前的翻車嘗試。姜大衛(wèi)領(lǐng)銜七武士帶上范海辛父子在湘西打僵尸,很努力在做人設(shè),還有兩條跨國感情線,難看得不枉此行。
又是Hammer拉上了邵氏。。。摻雜有如動物園珍奇異獸一般的中國元素。。。Van Helsing辛苦了。。。
難怪票房慘敗,這一鍋亂燉確實夠混亂,最主要是,都沒能把表現(xiàn)出某一方的特點……
囧而有道,嘖嘖稱嘆 !
邵氏+Hammer的土洋結(jié)合,吸血鬼題材來著漢默,武打戲由邵氏負責(zé)。姜大衛(wèi)居然抱著洋妞自盡了...
好雷啊,外國人在里面打了70分鐘醬油,最后10分鐘勃起了,最后大boss弱爆了,作為70年代探索合拍片,七金尸賠了個精光,不是題材合拍問題,而是拍得太爛,姜大衛(wèi)英語腔好萌啊
弓箭手劉家榮,德古拉詹森,姜大衛(wèi)苦逼了,金尸喜歡大奶妹
邵氏與大名鼎鼎的hammer公司合作,吸血鬼混搭中國僵尸的開山之作,雷人cult片
這部片子土洋結(jié)合,但由于片中揉雜的東西太多,當時的觀眾接受不了,導(dǎo)致票房慘敗。香港電影界在其后的十年都不敢再碰僵尸題材
沒把東西方妖魔鬼怪的特色拍出來成了俗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