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不是那種充斥著飆車槍戰(zhàn)的酷炫警匪片,期待著警匪大戰(zhàn)的觀眾請擺正心態(tài)。本片也沒有什么深度心理刻畫,反派的童年陰影青春創(chuàng)傷什么的毫不CARE,你一個畫面都不會看到。片里的警方?jīng)]有任何個人英雄主義,只有嚴密的團隊合作,前線審訊追捕后援收網(wǎng),環(huán)環(huán)相扣渾然一體,誰也不是Superman。
但是要說《解救吾先生》是紀錄片,我也是不同意的。丁晟剪輯水準突飛猛進,像《猜火車》一樣正敘倒敘結合,幾線并進最后匯合絲毫不亂。配樂也是一大亮點,印象最深的除了《小丑》和《傲慢的上?!罚渲幸欢尉╉嵟錁肥亲铙@艷的,兩次在夜幕下響起,帶著一絲邪性和張狂。
下方有劇透。
下方有劇透。
下方有劇透。
但是本片并不是沒有火爆。華子的軍械,那些AK47,手槍手雷,分別在三方的腦洞里爆發(fā)過,一點沒浪費。
第一次是在人質吾先生的腦洞里。在這之前電影有一個伏筆,就是華子在吾先生公寓看到的部隊合影。所以當那段腦洞隨著突然加大的BGM發(fā)生,我就知道這不是現(xiàn)實。這個腦洞并不是那么理想,吾先生拿到機槍掃射了三個綁匪嘍啰,然而自己和小竇也中了槍,但是不管怎么樣,好歹能夠自救了。如果不是華子及時發(fā)現(xiàn)他的軍隊背景打電話回來,電影就可以在此終結了。
(通過查閱新聞我了解到,本片原型吳若甫先生確實擁有部隊背景,當時也確實嘗試奪槍)
第二次是在張華的腦洞里。華子笑著說“綁架算什么,太低級”,觀眾一直以來的好奇心被點燃。因為的確,從開頭搜出的軍械來看,用于綁架實在大材小用。隨后不久張華就跟兩個人質暢想了自己的理想,搶!金!庫!說實話,當看到華子腦洞里黃澄澄的金條,的確很燃的。要是拍這種劫匪大盜該多精彩!然而作為旁觀者,我對華子的團隊表示一下不信任。由獄友構成的團隊,實在是有點低級很不牢靠。所以吾先生對小竇說那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我深表認同。
(原型綁匪的確是想要搶銀行的。)
第三次的腦洞正好是第三方,也就是警方的腦洞。警方在幾個點廣撒網(wǎng),循著蛛絲馬跡終于發(fā)現(xiàn)華子的車,摸到了華子的一個“窯”,然而那個窯在一個小區(qū)里,群眾非常多??紤]到華子隨身攜帶手雷的變態(tài)愛好,想象一下如果就地逮捕,可能會引發(fā)如何慘重的損傷(我都能想象社會頭條、微博爆料和公知高潮的盛況)。在這個腦洞里,由于槍械和手雷的無差別掃射爆炸,警匪雙方和群眾都損失慘重,所以這個小區(qū)不具備抓捕條件。這很好理解,用腦洞表達則更加直觀,警方抓人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對警察工作多了一點了解。
對比以上幾個火爆腦洞,實際抓捕過程則顯得短暫“不過癮”,比如說抓張華的過程,我看到有人說醞釀了這么久,居然這么快就抓住了。但是實際上這個迅如雷霆的抓捕我非常喜歡。當時刑峰披著不起眼的軍大衣靜靜地走過去,情況有變時敏捷地坐下降低存在感,然后瞅準時機一把抓住張華,轉體360°后撲倒,曹哥卸手雷,另一個警察卸槍,就如事先部署的那樣,整個過程大概不超過3秒。當時那顆手雷的保險已經(jīng)拔出,被曹哥慢慢地塞回去了。這時我舒出一口氣。我寧愿所有的抓捕都能這樣迅捷無傷。
影片最高潮處的靜默處理也同理,簡直是火爆的對立面??磥矶£梢呀?jīng)把所有的火爆都留在了腦洞里,然而整個影廳屏息靜觀的體驗非常完美,這種強烈的代入感,相信要比震耳欲聾的特效更讓人印象深刻。
我想這三個腦洞表明,電影不是不能這么拍,但現(xiàn)實不一定這么酷炫,這種酷炫不管對誰來說也都不是好事。丁晟用腦洞給電影保留了一些大場面,調(diào)節(jié)了電影的節(jié)奏,反襯了更好的現(xiàn)實。不過有人會覺得有點突兀,我覺得這里插入還可以做更好。
再說一下電影結局。華子的老母親沒有替兒子說什么話,只說下輩子做個好人。不洗白,好評。王千源在這里的哭中帶笑的表演也是本片演技巔峰。最后是吾先生的蘋果,蘋果在片中象征意義十足,既是吾先生求平安的寄托,也是鎖定蘋果園的線索。最后吾先生給張華帶了個蘋果果籃,有人說是以德報怨,我覺得是對張華最好的嘲諷,勝過任何語言。電影至此戛然而止,《傲慢的上校》響起。走出影院看著平凡的街道和人生,有一種珍惜人生熱愛生命的感悟。
最后說一下對主演的點評??戳艘幌麓蠹业脑u價,對王千源有點吹過頭的架勢。因為《鋼的琴》和《繡春刀》,我也很喜歡王千源,相信很多豆友也是如此。但是這次對他的大規(guī)模吹捧有一種把他當槍使的感覺,甚至說出在他的表演下其他人像演小品的這種捧殺的話。
在我看來,天王在其中的發(fā)揮也是非常到位,方寸之地情緒感染力十足,而且毫不出戲。我是一個相對理性的人,在片中也多次受到他的感染落淚。不管是對人質2號的維護,還是獲救時的惘然,還有最后見到好友的激動,都非常令人動容。我也看到很多贊揚,相信有很多人跟我同感。但是也有一些人習慣性踩天王演技,然而天王早已影帝加冕,觀眾也應該多一點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劉燁,借一位網(wǎng)友的話,我覺得他是最被低估的。他飾演的刑峰表現(xiàn)完美,沒有什么表演痕跡,不搶戲,但是達到了角色所應該達到的效果,拿捏得很好。雖然缺少長鏡頭和特寫描繪他,但是他作為一線干警那種凌厲的存在感還是很強,不管是幾次抓捕,還是和林雪配合與綁匪聯(lián)絡時的機智應變,他和整個警察團隊融為一體,作為警方中堅力量非常寫實可信。這一點也得到了原型刑警的贊許。
從本片表演風格講,王千源是屬于比較外露的風格,非常抓眼球,天王的表演是恰到好處,而劉燁的表演則比較內(nèi)斂和自然。這三位影帝表演都可圈可點。本片中的幾個配角,包括小竇,林雪,綁匪倉哥,華子的小情兒等也都不錯。至于視帝吳若甫,我想更多的是一種參與感,他同樣融入了警察團隊,成為“第一個進去的人”,拯救了“吾先生”,也就是他自己。這對他來說也許是一種心理上的解脫。祝福他。
這部電影故事沒那么復雜,綁匪和警察的貓鼠游戲,沒有懸疑沒有驚悚沒有爆破飛車,就像拍紀錄片一般真實,整體節(jié)奏把握的很好,故事推進層層相疊,導演丁晟還是挺適合拍犯罪題材的。
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編,當事人吳若甫來電影里過了把警察癮,解救了“吾先生”,這里也有他自我拯救的寓意吧,畢竟這個案子當初鬧得那么大,黃泉路上死里逃生的吳若甫說心里沒有陰影是不可能的,何況面對的還是中國大悍匪。
電影采取手持鏡頭拍攝,三大影帝通泰彪戲,劉德華劉燁演的還行,最出彩的要數(shù)電影里的大反派王千源,把一個變態(tài)的悍匪從眼神到肢體到行為都演的那么真實。
為什么電影里會出現(xiàn)諾一的名字?惡搞還是拉票?
“我給你撕個票吧”,電影里冷幽默段子還是挺多,在緊張的氛圍中還想辦法逗觀眾笑,推薦大家可以看看。
那天看完了這部“從頭到腳都是高潮(by 爾冬升)”的電影后,我看見導演像個真正的北方刑警一樣披著個外套,端著個水杯從我面前走過,我就在后面假少女的喊,導演導演好好看喲!??!
導演大手一揮說:好看吧!木哈哈哈哈哈哈!
那一刻真想嫁給導演呀!
其實我不是特別喜歡《烈日灼心》,感覺太粘了,膩膩歪歪的,還有王珞丹一段不知道是什么鬼的感情戲。我喜歡《解救吾先生》,也喜歡《白日焰火》,喜歡北方警察叔叔的干爽、凜冽、混不吝,喜歡他們的失控感,我覺得這就叫荷爾蒙。
其實我只是為了發(fā)一下這個標題,順便帖一下我寫的一篇很隱忍的稿,因為編輯老師不希望我情緒太激動。轉載請聯(lián)系網(wǎng)易娛樂,不過應該沒人想轉吧……
-----------------------------------------------------------
《解救吾先生》是迄今為止今年上映過的所有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部。作為一部政治正確、價值觀積極的警匪片,凌厲的高速剪輯讓影片的緊張、飽滿程度甚至超越了《烈日灼心》,聰明、高級的幽默感,又讓它比《港囧》來的更好笑、更有腦子,而在沒有任何說教、旁白、注解的情況下,僅靠主題曲《傲慢的上?!分心且痪洹叭巳瑛櫭?,命若野草”,就將電影主題順利升華的手法,又讓讓電影的意味遠比《道士下山》《我是路人甲》等一系列試圖通過羅列人物命運而探討人生的電影更深遠。
電影的故事改編自2003年的吳若甫綁架案,恍惚記得是吳若甫很火的那些年發(fā)生的事,影片的劇情完全還原了案發(fā)20小時的全過程。根據(jù)網(wǎng)絡上流傳著的法制進行時紀錄片來看,劉德華、王千源的很多臺詞,都來自當年吳若甫獲救后第一時間的轉折點的轉述。仿佛也是這件事之后,吳若甫開始漸漸消失在公眾視野,作品變的越來越少,如今想想也許是被這突如其來的遭遇顛覆了三觀,從此淡泊名利了吧。
因為源自真實事件,所以“真實”也成了《解救吾先生》最大的特點,盡管題材本身并不像近年來口碑很高的內(nèi)地警匪片《烈日灼心》和《白日焰火》那樣懸念重重,但導演丁晟卻通過高速鏡頭語言的運用營造出了很強的緊張感和真實感。這種從一開始就知道結果,再根據(jù)事件中的蛛絲馬跡去推理營救的敘事方法比較像是日本電影這些年習慣運用的創(chuàng)作手段,而節(jié)奏上的張弛力度,又讓有點像韓國電影《恐怖直播》。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偵破過程中沒有一分鐘無效敘事,而被綁架的“吾先生”、警察、綁匪,又通過頭腦的較量展現(xiàn)出了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影片進行了媒體放映后,幾乎所有媒體人、影評人都打出了高分,稱其為“中國警匪片帶來新氣象”,這些都有目共睹,在此就不多說了。
想說的是《解救吾先生》作為一部展現(xiàn)內(nèi)地刑警故事的作品滲透出的魅力。我們都知道,一直以來華語最好看的警匪片都在香港,從經(jīng)典的《無間道》到近年來崛起的《寒戰(zhàn)》都是公認的好作品,然而這種香港一家獨大的勁頭也讓觀眾對香港警察比對內(nèi)地警察還熟悉。迫于體制的制約,內(nèi)地有很多流傳于民間的精彩警察故事都不能拍,所以即便是杜琪峰帶著滿滿的理想來內(nèi)地試圖再現(xiàn)“重慶掃黑”最終也是無疾而終,交出的內(nèi)地警匪電影答卷《毒戰(zhàn)》雖然以內(nèi)地刑警孫紅雷為主角,但在警、匪的形象設置上,仍然擺脫不了“香港警察”職業(yè)化、劇情化的形象,即:無論做好事、做壞事、做臥底,甚至做迷失的臥底,都特別運籌帷幄,一看就是拍電影,沒有法制進行時里的故事中那種自帶失控危機的緊迫感,也沒有刑警這個職業(yè)應有的“小人物感”。
常??捶ㄖ乒?jié)目,我們應該都知道,內(nèi)地刑警辦案,哪里有那么多高科技設備和無限量隨便撞飛警車的財力支援,一切都是以最原始粗糲的方式進行。比如說劉燁在《解救吾先生》中審問綁匪王千源時運用的“突審”技巧,就是要用咄咄逼人的對嗆來壓倒對方,內(nèi)地刑警審犯人不允許使用毆打、暴力的手段,所以談話上的氣勢就尤為重要,要讓嫌疑人有壓迫感,越是窮兇極惡的嫌疑人越不能比對方弱。而執(zhí)行抓捕也要有秒速完成的利落果敢,絕對沒有做自我心理建設的時間。這是我們從很多法制新聞類節(jié)目中看到的警察辦案的樣子,不華麗也不太帥,但卻比過分的戲劇化渲染更讓人緊張。
《吾先生》的另一個奇葩之處,在于它竟然是個很有笑點的電影,而且絕對不是《港囧》那種建立在“喜劇技巧”上的生硬搞笑,而是既萌又賤到最重要的是有腦子的搞笑。這些幽默的地方,讓緊張的情節(jié)有了舒緩的瞬間,也通過這些幽默點讓每一個人物,哪怕是綁匪的同伙,形象都變的更立體。比如說人質臨死前哭著對劉德華說“你上次開演唱會我都沒買到票”,比如說綁匪諷刺劉德華“演過賭俠竟然不會斗地主”,都是將心比心的在服務觀眾,充分尊重了觀眾智商的笑點。電影藝術,作為一種娛樂形式,從誕生的那天起就背負著讓觀眾可以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體味到導演訴求從而達到心理滿足的功用,丁晟導演作為一個拍過多年廣告的導演,最大的美德就是絕對不會像《港囧》一樣把觀眾當傻子啊。
還有一個突破就是《吾先生》對“主旋律”的重新詮釋。這兩年來最紅的兩部警匪片《白日焰火》和《烈日灼心》,在劇情上有的都是“略左”的影展路線,他們都將警察這個代表著“安全感”的職業(yè)置身于危險之中,展現(xiàn)的都是警察在人性與法制上的迷失。這類電影雖然顯得特別有深度有反思精神,但注定無法成為主流商業(yè)電影,而《吾先生》則是一部很“右”的電影,弘揚真善美,連綁匪都懂得尊重母親。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個無論香港警匪片還是內(nèi)地警匪片,都非要給警察叔叔安一個“攪局”的妻子,一個因為辦案不能回家而必須離異的家庭,一個過生日見不到爸爸的孩子,看了片尾字幕中,北京市各種公安局分局的鳴謝名單,我猜想這種劇設是公安系統(tǒng)的硬性規(guī)定,所以《吾先生》也有展現(xiàn)劉燁不能回家的鏡頭,但每次都只是一帶而過,結尾還收在了給諾一打電話這個有趣的梗上。相比起我之前看過的像歌頌焦裕祿一般歌頌公安干警的《警察日記》,真的不得不說,沒有感情紛擾、沒有家庭拖后腿的警匪片真的太過癮,輕描淡寫的家庭關系,反而讓人對警察叔叔們更容易肅然起敬。
劉德華扮演的“吾先生”,雖然演的是別人的故事,但卻是在演自己的身份,這幾乎是劉德華最近幾年的角色中,唯一一個表演痕跡不那么重的角色,所有人都會相信這就是劉德華。劉燁的角色基本是本色出演,跟爸爸去哪兒里面脾氣差不多。當事人吳若甫作為最熟悉劇情的人,反而是最容易讓人出戲,主要是因為他的聲線太播音腔。當然這一次最最出色的還是王千源,在以《鋼的琴》冒頭,經(jīng)歷了各種詭異電視劇的洗禮之后,他終于迎來了人生的又一次大爆發(fā)。怎么來形容他扮演的這位綁匪的氣質呢?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年初時哈爾濱延壽縣殺警越獄外逃數(shù)日的嫌犯高玉倫,那時候民間被他越獄后拿小賣部月餅并留下120塊錢的故事議論紛紛,這個事件給人帶來的心理震動和王千源最后在監(jiān)獄中,用北方純爺們特有的“混不吝”語氣對自己的母親喊“媽,兒子下輩子再孝敬您”時帶來的感覺是一樣的。這是一個敢去邊境做武器交易,綁架了人一律殺死再要錢的惡人,他日日做著搶劫金庫的美夢,也要強硬的要求女友生下孩子給自己的母親養(yǎng)老。
“人如鴻毛,命若野草”,這就是我心中內(nèi)地警匪片應有的樣子。
個人電影清單#171.《解救吾先生》
個人評分:7.8/10
下文含劇透。(其實劇不劇透也沒差...)
沒去上海電影節(jié),但也有幸趕在全國提前點映先看了這部作品。電影在年中開始做宣傳的時候便引起了我的關注,主要原因還是劇本改編自真實案件。
正片閱畢,首先最大的一個感想是:國產(chǎn)警匪犯罪片似乎越來越摸出屬于自己一套風格了,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有別于港產(chǎn)警匪片的另一種張力,in a good way, of course.電影本身很容易讓觀眾與同期的《烈日灼心》一并比較,從受眾面來說《烈日》應該更為大眾所接受,因為其改編自小說的劇本總會比這個改編自真實案件的劇本來得更加戲劇化(狗血化),不過偏偏這樣戲劇化的劇情走向也是觀眾所樂于看到的。然而我個人其實更喜歡真實案件改編的電影,就如同過去的《十二宮》,且不論電影本身以及改編得如何,但單是故事背后的真實案件就很值得在觀影后翻閱回相應的資料耐人尋味地咀嚼,因為很多時候現(xiàn)實生活比電影演的更荒唐。
其實名人綁架案的改編電影也并非如海報所說的吳若甫就是第一案,早在90年代香港便有許多電影還原了當年的綁架案和兇殺案,與本片的題材比較相似就是《驚天大賊王》以及《插翅難逃》,直接映射了當年張子強綁架李嘉誠之子李澤鉅那個創(chuàng)下吉尼斯綁架贖金世界紀錄的綁架案(1996年的10.38億現(xiàn)金,張在現(xiàn)場直接用幾十個編織袋帶走,他自己只留了4.38億,剩下的6億全分給手下,成為歷史迄今涉案金額最龐大的且成功綁架的案子)。
而其實在這部片里面,劉德華飾演的吾先生與綁匪交談的過程也有暗示提及到當年張子強的綁架案,與后者不同的是,吳若甫這個案子最終還是依靠神勇無比的北京公安局一戰(zhàn)成名的刑偵手段(其實我覺得多少也有點偶然成分)偵破,而張子強的那宗案件李家并沒報案(大概一是知道張子強不是一般人,二是不信任當時的腐敗的香港政府及警察)。
再從這部電影的幾個參與人物的角度談談這部電影吧:
導演丁晟:丁晟之前執(zhí)導過的作品有《硬漢》系列、《警察故事2013》、《大兵小將》,《吾先生》跟他從前的作品基本保持著一貫的風格:偏硬,且愛零散地在全片過程分布些笑點,不過這部的幾個人物關系算是讓這部作品的風格溫和了一點,如:華子與他媽、胖子綁匪與吾先生、劉燁與諾一(什么鬼),這些部分是源自事實,有些則是導演有意改編為之。
華仔:慘無人道地淪為男二。(甚至男三了我覺得...)
吳若甫:其實吳在這部電影出演,既是個驚喜又是個讓人糾結的地方。驚喜自然在于可以看看他在戲里去重走一遍這么次經(jīng)歷會有什么表現(xiàn);而糾結之處則在于他并非出演原型中的自己,而是飾演曾經(jīng)拯救他的那個刑警原型,這也成為我看著這片不時出戲的原因....不過片尾在車上吳若甫和劉德華對話后吳若甫臉上和眼皮的那一絲不易察覺的抽搐,不知道是導演讓其有意為之還是他自己“入戲”后的唏噓感慨表現(xiàn)。
王千源:繼《繡春刀》和《鋼的琴》之后,王千源在這部電影里的演技可謂是給自己的演藝生涯豎了個新里程碑,說他一個人撐起了這大半臺戲也不為過,哪怕他演的是個反派,哪怕牌面上這反派只是個配角,但我覺得他的角色形象與戲份重要性儼然就是個男一號了。當然也因此華仔變淪為了個只有男二甚至男三的戲份角色了。
雖然這部電影并不是什么精彩絕倫拍案叫絕的罕有佳作,但看完這片回來后我還是第一時間回顧了下當年的真實案件,以下歸納總結的一些細節(jié),條理順序可能有點亂,但可給大家作為觀后參考:
1、真實案件中華子全名為王立華,戲中綁架并撕票的那個孔氏兄弟真實中為王氏兄弟,也真的撕了弟弟的票了...
2、劉德華在片尾唱的那首《小丑》當時吳若甫也真的在被綁時候哼唱了。(不過自然不是電影效果中的那種唱得胖子綁匪都想要潸然了下的感覺了...)
3、真實案件中吳若甫被鎖了九把鎖,所以電影中我們看到劉德華身上鐵鏈那么多也并不夸張。
4、真實案件中華子被捕歸案拉到房間按在墻上審問的對白完全跟電影一樣,這點電影并沒有作改編。(刑警大哥們在北京電視臺的鏡頭下也滿身是戲?。?br>
5、真實案件中吳若甫也的確當過兵,且在被綁匪拿槍上膛頂著的時候就馬上感覺出了這是真槍,于是沒有敢過多反抗便跟了綁匪上車。
6、與吾先生同被綁那位染發(fā)偽殺馬特搶戲小哥在真實案件中也的確存在,且遭遇經(jīng)歷跟電影基本無異,吳若甫也的確在被綁中說愿意用全部財產(chǎn)換兩人的性命。
7、真實案件中的華子也是個比較喪病的罪犯,在被捕后一直保持毫不在意的笑容,不過掩藏吳若甫的地點是他自己提出見女友后主動供出的。
8、真實案件中華子在被捕時手里的確揣著手槍和手雷,都沒上保險。(這也真是太特么拼了...)
9、真實案件中看守吳若甫的嫌疑犯有五個,一個帶著手雷守著吳若甫和杜小哥,另外四個則在另一間房里呼呼大睡...特警沖進農(nóng)房的時間其實已是22:50,自然并非電影掐著表算好的20:59。
10、吳若甫解釋自己為何不出演自己原型的角色時說,他接拍這部戲并出演刑警副隊長這角色,一是希望弘揚警隊里的這些精英形象,二是因為他認可導演的為人(導演說自己拒絕日貨,吳若甫對此深以為然)。同時他不演自己更重要的理由是他認為華仔肯定會比自己演得好。(然而我并不這么認為)
11、真實案件中,特警們在破屋入內(nèi)的第一時間是將自己壘成人肉防護墻蓋住吳若甫和杜小哥兩名人質,以防嫌疑犯拉手雷同歸于盡傷及人質,這一點讓吳若甫相當感動,以至于后來特地去參加了一名參與營救的特警的婚禮。這個必須要壓軸作為對奮戰(zhàn)在生死一線的特警刑警大哥們致敬!
pps,一些相關資料連接:
北京電視臺當年的實況紀實節(jié)目:
http://www.iqiyi.com/w_19rqybb27p.html事件后續(xù)整理:
http://www.iqiyi.com/w_19rr5mpdil.html魯豫有約之吳若甫2004年劫后采訪文字實錄: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02/21/content_644523.htm魯豫有約之吳若甫2012年劫后8年再受訪(看前5分鐘就行,其余主要是跟老婆上來秀恩愛):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figure/201201/77e4a819-1a96-4658-abef-e571570248ce.shtml 本片改編自“吳若甫被綁案”,片中吾先生的原型就是神勇警察曹剛(吳若甫,很佩服他的勇氣),在故事的懸疑性和人物的深入挖掘上不可能有太多發(fā)揮。不過還是用手持攝影、快速剪輯和特殊敘事結構讓影片一直處于高度緊張之中,時不時抖幾個笑料也顯得張弛有度。
一場生死角力,心理游戲玩的好,要有多堅強的心臟才可以啊···打破了內(nèi)地警匪片的一些舊有套路,尤其在反派的性格刻畫方面極其出色······
節(jié)奏把握地很好,沉穩(wěn)而又凌厲,毫不拖沓,保持了全程的緊張和懸念。手持攝影加快速剪輯很有風格,剪輯點和情節(jié)點的把握也別出心裁。王千源演技真好,迷人的反派。沒有懸念的劇情在小格局下保持了極強的張力,還有著我覺得當今國產(chǎn)片最凌厲的快速剪輯和手提攝影的結合,相當真實的還原了整個事件。
整個劇本和剪輯都很完整緊湊,劉天王演的吾先生很到位很感人,扮演得很干凈,不僅表現(xiàn)在外表,更是在遇到大事的榮辱不驚。王千源的華子表現(xiàn)非常到位,非常有張力。劫匪的真人不過是個27歲的反社會青年,大好時光卻在監(jiān)獄來回走。被抓之后的蔑視、微笑·······劉燁吳若普那兩個角色倒是都沒什么發(fā)揮。
大仁大智大勇,人間正道是滄桑。
人吶,千萬別太有錢!命啊,這東西還真挺難說!所謂經(jīng)歷是財富這種屁話不過是歷經(jīng)坎坷過后的自我安慰罷了。王千源演技爆表,華仔盡顯張力,劉燁低調(diào)內(nèi)斂,吳若甫淡然一笑深藏功與名,都是影帝啊!
諾一友情名字出境,但不是帶孩子一起看的片子。男士也許更喜愛吧,三大影帝同臺飆戲,角色顛覆,看得還算過癮,演的都不錯。
看完了好想吃餃子.....
三星半,剪輯不錯,火華社長的那聲諾一太出戲…王千源是整部片最大亮點
劉燁的演法很高級,完全把自己放進了一個刑警的身體里,從動作眼神臺詞都只見角色不見演員,真實樸素又細膩飽含張力。語速語氣眼神體態(tài)都非常像刑警。有底氣的冷靜,遠看不起眼,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眼神特專注,說話一句是一句,不好糊弄,冷冷的堵著你。這是京城刑警(非片警非交警)的味兒。
非常清晰的時間線。吾先生在被華子攝像時爆發(fā)的張力十分震撼?!芭R死”之前吾先生清唱的小丑聽到心碎流淚。結尾華子與母親的道別再次讓人飆淚。小竇的搞笑為片子增添色彩。王千源的演技完全是年度最佳。
集合了tfboys所有名字的男人,今年神演技
剪輯做的不錯,抓住了犯罪片的節(jié)奏;因為被綁架者是劉德華,對話中有很多彩蛋和笑點,有一些看上去像是即興對白,相當精彩。作為一部國產(chǎn)片,非常完整!
非常不錯,國產(chǎn)犯罪片杰作。在演員表上排名第四的王千源不但戲份最多,而且演技完全碾壓另外幾個影帝,估計能再拿一座獎杯,不過要去港臺拿了。
“人如鴻毛,命若野草,無可救藥,卑賤又驕傲;無所期待,無可乞討,命運如刀,讓我來領教” 結尾制服罪犯時的消音,鏡頭或閃或現(xiàn)對著吾先生,那種鬼門關走一回的釋然,在真實案件面前變得異常清晰。2015《獵殺本拉登》+《親愛的》,王千源年度演技!“-媽不會教育,媽有罪…-兒子下輩子再孝順你”
強推《解救吳先生》 ,丁晟自編自導自剪,簡直好看爆!主演演技爆棚,吳若甫參與演出這設計太絕妙,就他太字正腔圓了,老有播音員感,有人有同感嗎 隱隱希望票房超《港囧》,雖然知道不太可能→_→等上映一定再去貢獻票房
三星半,取材于真實事件,讓整部片子有了很多與現(xiàn)實的勾連(片中出現(xiàn)了大量對劉德華明星身份的消費,非常好玩)。丁晟在有了更多創(chuàng)作空間之后,可以更硬漢他的純男人戲。手持,更緊湊的剪輯,增加緊迫感。劉德華坐著演的也很不錯。最后,王千源,王千源,王千源,炸了!
這片子,王千源是來走心的,劉德華是來走型的,劉燁是來走秀的,吳若甫是來......看得出,吳若甫其實是不想來的。劇情流暢,那段京劇背影音樂不錯,結尾營救太沒力了,消音這招也虧你想得出來。三星半(張華和倉哥的內(nèi)斗其實是很有戲的)
大陸警匪片新高度,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但又有大膽的戲劇化處理,令一個結局毫無懸念的故事在100分鐘內(nèi)保持了有效的緊張和期待感。國產(chǎn)電影中「手持攝影+高速剪輯」最接近好萊塢的。王千源塑造了一個充滿魅力的反派角色,是近年來最成功的銀幕反派之一。2015年華語十佳電影。
這片子理論上是值四顆星的,但忍不住為這樣認真的國產(chǎn)片再加一顆星,王千源的演技如果不拿個獎我覺得不妥,能把反派刻畫的那么好,真是不容易。臺詞上也頗有亮點。至少是一部誠意之作。鼓勵國產(chǎn)影片。
丁晟對犯罪題材和小格局小空間的駕馭很是拿手,這次走寫實和黑色幽默風格,源自真實案件的質感,故事簡單有力,節(jié)奏和剪輯很贊,王千源演技太魔性了,劉德華有些過于高大圣,劉燁自黑民工樣。結尾的情感有力,那句“我的命比你好”對比現(xiàn)實頗具諷刺和玩味,吳若甫參演本片百感交集
片子算差強人意吧,或者說某種程度上是王千源的表演成就了這個片子。劇本徹底的被新聞事件綁架了,倒敘讓這個故事的戲劇懸念變成了零,因此戲劇張力也顯得不那么足,打亂時間順序的剪輯也并沒有什么作用,想靠手提攝影營造的緊張感,反而讓人很心疼攝影師,偉光正的主旋律主題就更不用提了。★★★
比預期好很多。王千源燃爆!最后那場和母親見面的戲無論控制力還是爆發(fā)力都再難超越了。王千源一出場就很有電影感,其他人一出場就馬上變成電視劇感。就屬吳若甫拖后腿了。。。幾場假想的槍戰(zhàn)戲只是為了給電影增加熱鬧,完全沒必要。
宣傳低調(diào)質量不低調(diào)的良心警匪
爸爸去哪兒攝制組今兒來到了刑偵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