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次于正片的made of
我給了這部紀錄片和正片一樣的打分,不僅是因為幫助了我來更深刻地了解集結(jié)號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的真實情況,及時單獨拿出來看,這部紀錄片,或者說宣傳片,也是近年不可多得的“說人話”的片子。
里面有很多正片里沒有表達出來的東西,包括核心國民黨部隊一樣是英勇善戰(zhàn),“我”軍照樣抓壯丁之類的題材,都是不敢在正片里面表現(xiàn)的。戰(zhàn)爭的殘酷在當事人的描述下逐漸清晰,雖然沒有特技,但是我依然能感覺到血淋淋的戰(zhàn)場,如林的碑牌,親人的痛苦。
2 ) 反思
紀錄片對于我,比劇情片更有殺傷力,更易感動也更易引起思考。因為“紀錄片”有一種其他電影種類無法比擬的力量,叫“真實”。
數(shù)字與名字
《集結(jié)號》和《犧牲》都一再提到“名字”?!案改付冀o起了名的,怎么成了沒名沒姓的孩子呢?”“名字”是一種身份認同。名字是對個體的肯定,“數(shù)字”就是把個體淹沒在整體中。數(shù)字與名字的對抗,可說是人的個體身份問題。我們看待歷史,看待人同樣存在著這種對抗,數(shù)字提供的是冷冰冰的統(tǒng)計,名字才能感到歷史中人的血肉。人的生命說到底不是靠什么“理想”撐起,而是靠屬于個體的一切,那些生活的瑣碎,那些寄不出的家信,那些留待說給媳婦的話兒……
烈士?
紀錄片最大的支撐是那些老兵的訪問以及老兵尋找戰(zhàn)友家屬的片段。他們使我們與戰(zhàn)爭有了更真實的連接,他們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場電影,不是故事,它與他們都曾經(jīng)那樣存在過。可是,當每一次提到“烈士”“光榮犧牲”還有那個老兵的女兒那句“感謝政府”時,我覺得的只是心痛。戰(zhàn)爭的反思還停留在“槍口對準誰”的份兒上,還談什么和平呢?戰(zhàn)爭的“正義性”在“人性”面前從來都是荒謬的。在戰(zhàn)爭之“大”的面前,我們都有錯,任何一個個體都逃不開那重責任。而在戰(zhàn)爭之下,每一個生命每一次死亡都是沉重的,我們都該悼念。
3 ) 獻出生命<>烈士
影片里小小地提到,為了共和國的誕生而獻出生命的英雄們我們稱為烈士,而他們戰(zhàn)場上的對手在同樣獻出生命后卻徹底地被歷史所抹去了(尸體埋沒埋都不交待了)。
911的時候世貿(mào)塌下來死了那么多人,每年會有人集會念他們的名字,緬懷他們,他們在工作時失去了生命,但他們不都是烈士。他們中間那些在搶救中獻身的紐約消防隊員才是烈士,這個沒有異議。山西又塌了一個礦,又一些無辜的人離開了人世,他們在工作時失去了生命,但他們不是烈士,這個沒有異議。大約十年前中國駐前南使館被炸了,三位記者走完了人生的道路,他們在工作時失去了生命,但他們是烈士,因為報紙上說他們是的,這個也沒有異議?
所以現(xiàn)實是:獻出生命<>烈士,且與主動被動也無關(guān)。為信念主動獻出生命的可以不是烈士,為工作被動獻出生命的可以成為烈士。所以講到這里“烈士”這兩個字還有必要形而上嗎?
對于生命逝去這件事的本身,我們該哀傷的,該悼念的,該銘記的,請不要有保留。只是不要再在獻出生命是否成為烈士或別的什么名份而糾纏不清了,老實講那些對比起生命的逝去是多么不重要,老實講那些再糾纏你說啥我說啥也都不算數(shù)的,何必呢。
4 ) 應(yīng)該也上院線
這么好的作品,大概原本只是作為DVD中的付片吧??上Я耍瑧?yīng)該也上院線的,或者集結(jié)號放完了接著放映。
那些真實的臉,真實的情感,不是表演,那些眼淚、惋惜、哀傷都是真的生命。
集結(jié)號+犧牲 遠遠勝于投名狀、或任何第五代SB視覺大片。
5 ) 歷史或許就是如此
褪去修飾,闡述真實,還原歷史,直達真相,這就是記錄片。
看過這部紀錄片,你或許就會明白那些在《集結(jié)號》中久久困擾你的問題。
他們從哪里來?
他們曾經(jīng)做過什么?
他們?nèi)ハ蚝畏剑?br>他們被我們銘記?
還是早已被我們忘記?
不論戰(zhàn)爭本身正義與否,戰(zhàn)場上的士兵們都同樣渴望和平與安逸的生活,穿越戰(zhàn)火只是他們幸存下去的唯一方式。在混沌癲狂的年代里,絕大多數(shù)人無法看到未來,盡管懷疑自己生存的幾率,但在絕境中,人依然會保留最后一絲勇氣。但他們的勇氣和犧牲卻輕易地被時光埋沒,以至于數(shù)十年后的我們依然要苦苦的尋找……
6 ) 不懂得理想的崇高,又怎能闡釋得出犧牲的真諦呢
當烈士逝去之后,墓碑上的名字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活下來的人們應(yīng)該捫心自問,先烈的理想的“種子”是否植根在自己的靈魂里了——這才是犧牲的價值、這才是精神的力量、這才是最偉大的人性的光輝。
只是,不懂得理想的崇高,又怎能闡釋得出犧牲的真諦呢?
碟很爛,片子還行
7分紀錄片。它不是幕后故事(標題即示),也沒有解決影片遭到的最大質(zhì)疑,而是選取了最不可能出錯也最容易引起情感共鳴的一個主題。
戰(zhàn)士的犧牲,全是為了那個榮譽,而在哪邊有實質(zhì)性區(qū)別。
真正的犧牲是無名的!
每一個犧牲都是不朽的,每一場戰(zhàn)爭都是荒謬的。
“當烈士逝去之后,墓碑上的名字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活下來的人們應(yīng)該捫心自問,先烈的理想的“種子”是否植根在自己的靈魂里了——這才是犧牲的價值、這才是精神的力量、這才是最偉大的人性的光輝。 ”
宣傳曲《兄弟》還好,就是楊坤來唱,沒有了兄弟的味道,不好。
《犧牲》是《集結(jié)號》的紀錄片,也是一部畫外音,傳達了《集結(jié)號》的精神,指名了《集結(jié)號》的創(chuàng)作意圖,并且用事實替代了《集結(jié)號》的虛構(gòu)。戰(zhàn)爭,在極為混亂的狀態(tài)下進行,檔案的不健全使得有的犧牲被銘記,有的卻被淡忘,但不管后人給了他們怎樣的名分,不管他們所參加的部隊是代表哪一個利益群體,只要他們在戰(zhàn)場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都是犧牲!而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2008年2月觀影
壯骨熱血灑山河。
剛看完集結(jié)號那會看這個,非常感動
算是一部紀錄片吧,主要講的是在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無名英雄,有些人其實原本是國軍,投降后作為解放士兵直接投入了接下來的戰(zhàn)斗以彌補解放軍在兵力上的不足,有老兵調(diào)侃地說到,淮海戰(zhàn)役的后半段是靠俘虜打出來的,也許有些夸張,但是解放軍中有許多解放士兵也是事實。
叔的聲音真好聽
內(nèi)戰(zhàn)總叫一個民族神傷!
一部紀錄片 紀念那些在內(nèi)戰(zhàn)中國共雙方犧牲的士兵?。?/p>
參加的人物感覺象是在作秀..真感情少見流露..
如果是紀錄片的話,并不算特別精彩,但是張涵予的嗓音真是讓人沉迷
這才是真相。
看這部片子我一直難過一直哭。也許關(guān)于愛情的感動不了我。但是對英雄的敬仰卻感動得我一塌糊涂。敬仰!紀念那些死去的無名英雄
向那些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民主和自由犧牲的英雄們致敬
張涵予聲音真好聽手法不說了看完越發(fā)覺得自己是畜生,對不起他們?nèi)龅臒嵫?。那本陣亡冊,南宮不止一本,連我都見過幾次,只不過不關(guān)心這個這個片子不比正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