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每個人都有戲
挺好的,周末晚上看的電影。
從法國人的角度看紐約,看美國。其實也挺好的。奔跑的部分,感覺有羅拉快跑的德國電影的感覺。
沖突和節(jié)奏都不錯,就是最開始的黑人小哥有點出戲。感覺也是new yorker了。這個和白人女主角,倒是沒特別多的“白人女約會黑人男”的梗,但是有很多吐槽法國人的梗。。。。。真是的。。。。。
那個妹妹漂亮啊,跟蘇菲瑪索似得,但是性格真的就是。。。太作太綠茶了。
另外那個老爺爺挺可愛的。哈哈。經(jīng)歷了這么多。
2 ) Context乃笑點之母
美國人再開放,也理解不了法國人的外向;法國人再保守,也理解不了美國人的內向。于是,一場堪比十二只貓搶毛球的鬧劇就此爆發(fā)。
如果你能熟練操作英語、法語兩門語言,觀影前務必調整心態(tài),切莫入戲太深,不然走出電影院的剎那,你的腦子里一定有二十四只貓搶毛球。
法國女人Marion帶著兒子,和紐約的廣播電臺主持人Mingus、Mingus非常有“第一黑哥特”潛質的閨女、一只吐毛球的貓,開始了愉快的同居生活——直到有一天,Marion的老爸、妹妹、前男友兼妹妹現(xiàn)任男友前來探親,兩人半道出家的愛情,迎來了Culture Shock的深切考驗。
在內衣里塞滿香腸、奶酪作禮物而被海關滯留的老爹;在警察局前抽葉子而被遣返的雙任法國男友;在生人面前一絲不掛、動輒和姐姐打作一團的法國妹子,一老兩小將法式交際、法式詼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結果不出所料,Marion和Mingus的關系出現(xiàn)危機——Marion作為藝術家,更加堅定地在個人展覽上拍賣自己的靈魂;Mingus作為黑人文青,把情緒盡數(shù)流露給奧巴馬的人像。
劇中高潮迭起、笑點不斷,法語臺詞與英語對白交相呼應,制造著一個又一個荒唐卻靠譜的矛盾。這種開文化玩笑的幽默,卻都基于context之上。這就像10年挪威的Very Cold Trip——在巴黎草草上映、提前下線。倘若不了解法國、抑或不了解美國,便無法理解兩軍交戰(zhàn)中的戲仿。Delpy是個才女,化干戈為玉帛被她詮釋得波瀾不驚。只有淡然地去面對,或是真正在這種文化沖突中吃過苦,才能如此巧妙地找到一個制衡,那便是在這兩種語境撞擊中產(chǎn)生的新生命。
影片明亮的色調下,卻充斥著無力的黑幽默——第一個黑哥特女孩、拍賣靈魂、藝術作品的起哄式升值……所有這些,都在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前,偃旗息鼓。
生命是美好的。然而,新生命的誕生,能否平息紛爭呢?大概Marion和Mingus的孩子,會把兩種文化的碰撞帶上更高的層面吧?期待著這種高潮,也期待著Two Days in Anywhere。
3 ) "D like dick, U like uterus, P like penis..."
電影剛開始時,我差點兒相信這片子是Woody Allen導的,腦細胞不停旋轉,使勁兒回憶電影海報上導演的名字。
Marion的家人出場之后,我在心里罵了不下二十遍:“法國人都特么是2B嗎?都特么是f*cking jerks?”
然后又不禁想起Le Divorce里面的2B美國人... 是不是在這找回來了?
很多種族笑話、政治笑話,一旦脫離的語境就不好笑了。
Marion: "D like dick, U like uterus, P like penis—no, I'm not being rude! I'm just spelling my name!"
片中很多紐約街頭的景象,讓我想起曾經(jīng)在那里度過的愉快的一周,還有遇到的那些可愛的New Yorkers。
4 ) Julie Delpy自帶的一顆星
誤打誤撞又看了上下系列的第二部
julie的美麗看過就會明白
與塔圖和瑪麗昂不同的、美國化的法國女人氣質
不知道法國人怎么看她
但我想美國男人應該是無比受用
這樣一個真實存在著的、浪漫與生活并存的女人
可不是最佳伴侶?
但是故事走到最后卻叫人失望了
脫線的爸爸和妹妹擾亂了整個劇情(大概這也是編劇的本意)
文化的隔閡終究可以因為愛而化解
不出彩卻也沒有黯淡的主題
加上一點大尺度的玩笑
周末的晚上就著薯片笑完看完早點睡覺迎接下一個工作日是再好不過
5 ) 很2很文藝
我對美國跟法國的文化沒有沒什么深入研究。電影里很多亮點笑點吐槽點我都沒看懂。但是我就喜歡這樣的片子。culture shock也好,法國的低俗喜劇也罷,我喜歡這樣的溫馨味道。反正看到最后,有沒有看懂,我都笑過去了。誰叫我被電影里各種萌點萌到了。
電影的前半部分是小美國被法國一家親各種調戲。男主角在電臺節(jié)目上吐槽,我一直以為法國人是浪漫的,高貴的。這應該是大多數(shù)人的想法。但那個藏香腸會賣萌的老爹,神經(jīng)質愛裸體的妹妹以及品行不端的前男友兼妹妹男朋友。連女朋友也開始由文藝青年徹底變成一個會在公共場合跟妹妹打成一團的二貨。看著這班2b青年歡樂多,叫mingul的美國黑人竭斯底地向奧巴馬崩潰了。
后半段是女攝影家關于靈魂的文藝探索。vicent的出現(xiàn)很驚喜。這一段尋找被vicent藏在內褲里的靈魂的血淚史,很2也很文藝。
然后還是毫無意外地大團圓結局。特別喜歡男主跑到城堡下大喊,我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奧巴馬!culture shock依然在,老爹依然萌。故事的最后女主的妹妹跟公園的警察叔叔搭上了,兩人飛到巴黎,不知道又會擦出什么樣的情。
吵吵鬧鬧,喜劇收場。很多細節(jié)都讓我覺得溫馨,例如法國兩姐妹給lulu換尿片的情節(jié),例如女主在出租車上聽男主的電臺節(jié)目然后醋意大發(fā)而后給他買牛仔褲,例如那只圓得像只球的黑貓,例如女主給后來誕生的小奧巴馬講關于她誕生的故事……
有時候我就想像女主那樣,時不時地神經(jīng)質,愛著自己的萌老爹,跟和自己一樣神經(jīng)質的妹妹拌嘴,與相愛的人創(chuàng)造一個小奧巴馬,過2得很文藝或者文藝得很2的生活,給自己的孩子講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這樣的人生不是很美么。
電影很法國。喜歡這樣2得歡樂的法國人
6 ) 紐約二日情(2 Days in New York,2012)
1、紐約二日情(2 Days in New York,2012)故事主體上真正的「衝突」不是兩國家庭所帶來的文化、習慣、觀念、生活態(tài)度的那種捍格衝突,那不過是情節(jié)的戲劇性與喜劇性元素設置;故事內核真正嚴肅的衝突,在於故事人物所有行為都與其內心的「愛」產(chǎn)生了衝突,失去了協(xié)調與平衡,進而舉止表現(xiàn)才會如此東倒西歪、滑稽又焦慮——愛一個風騷的妹妹,愛一個癲狂的父親,愛一個一板一眼的男友,以及愛其總是搗蛋添亂的孩子,同時還有自愛的需求。這群人的相處中如若沒有愛,那麼不相往來、分道揚鑣是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哪來這麼多摩擦而生笑料呢?
2、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有兩大主線:一、男主角把家事(私)在主持的廣播節(jié)目中放送(公);二,女主角把每一段感情中的合照與感受(私)作成事業(yè)與展覽(公)。這兩大主線都是兜售自己的靈魂,呼應電影主題:化引浮士德——打契約販賣靈魂。
德爾佩自己走進了死胡同,過于迷戀這種在短時間內主要由臺詞構成的故事。這次故事搬到紐約, 說的是美法兩國的文化差異以及一個女人在她生活轉折點的迷失。其實是個很簡單的事,德爾佩卻依然固執(zhí)想要找出升華點,結果只是各種牽強和夸張。不過電影還是足夠爆笑可看的。
我還挺喜歡這樣的怪笑點
很有意思,因為Julie Delpy去看的,基本符合預期,有看推手和喜宴的感覺,只是不那么壓抑。
Julie Deply wishes to thank all scientists from biologists to anthropologists to everyone working on space travel and future space colonization. 光這句就要加星~ Aleksia Landeau大贊!可惜你明明是水瓶座~ ╭(╯^╰)╮
看了10分鐘就開始double check是不是woody allen的新片 把歐洲人嘲笑的體無完膚 這就是為什么我那么熱愛new yorkers
披著法國人皮膚的神經(jīng)質
Deply才女,以及電梯那段《泰囧》就是抄的這里吧。
太歡樂!!法國人法國人!!
Julie Delpy兩部
講得是美法兩國文化差異,但又不同于常見的美式喜劇,帶點小文藝的味道,別有一番風味,而且結尾還收于小感動
法國人和美國人不同的文化差異 又略帶點文藝小清新!
Julie Delpy作為法國人還真是把法國黑出翔了,故事確實很伍迪艾倫,只不過Julie Delpy比他更加話嘮,小笑點和各種意外的情節(jié)讓整個觀影過程讓人很愉快,女主老爸真的還挺可愛的。
法國人和美國人生活方式和語言不通是前半段的主要細節(jié),對鄰居撒謊說的癌癥,電臺有小姑娘打電話過來調情,出賣自己的靈魂,還有那時不時出來一下的性暗示,和大麻的情節(jié)都挺有意思的
笑點真密集阿轉瞬即逝,不過delpy還是那個的crazy bitch我很高興哈哈
delpy有朝法國woody allen發(fā)展的趨勢
家庭鬧劇,戲劇過了,這種喜劇給我馬戲團的感覺,更多的是表演秀。德爾佩自導自編自演,明顯話嘮一個,情節(jié)好扯,有點雜有點亂,期待她的新作《愛在午夜降臨前》。
我猜這片子非常搞笑的一點就是誰都不像誰,法國人不像法國人,美國黑人不像美國黑人,你從來沒見過一個戴著伍迪·艾倫眼鏡的克里斯·洛克,也不敢想茱莉德爾佩會變成這個樣子。另外,有些點子真得棒。海報太爛了。
無聊的話癆有點太煩了,但文森特加洛收買靈魂的一段還算是亮點
有了2 Days in Paris,就難免會覺得這部套路雷同。比較喜歡后三分之一,尤其是夜晚瑪麗安走在街上的那部分。話癆依舊,只是臺詞稍差強人意,Delpy要成為女版伍迪艾倫也不錯。她妹妹好美.
女主嘮嘮叨叨嘮嘮叨叨,讓人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