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年代犯罪片標準風格
整個影片的基調(diào),以及Liam Neeson那低沉到頹廢的嗓音,都讓人在影片一開始就感到壓抑。
本來就是個酗酒警察,又開槍打死了無辜兒童。一個成天混跡于戒酒協(xié)會的落魄大叔,又能有多大的能耐翻天覆地。
毒梟弟弟找他辦案,兩方都一副不情不愿的面孔,居然還真能生生的成事。而毫無頭緒的案件,莫名其妙的柳暗花明,我始終不明白,他是從那里找到開啟調(diào)查的頭緒的。上網(wǎng)查碎尸案?90年代的罪犯都跟小區(qū)菜市場的攤位一樣,一樣的東西只會有一家干。所以只要是分尸案,八成都是一伙人干的。
小姑娘一襲紅裝,或許是全片唯一的亮色了。這也讓Matt Scudder接手營救,成為了觀眾希望的事情。所謂心理學或許就是,你想辦法讓觀眾希望這個人得救,那心不甘情不愿的他最后還能接手的合理性,就沒什么人深究了。
不過所有的毒梟都以受害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要不就是愛妻愛弟,要不就是對病妻不離不棄,對女兒割舍不下。相反,兩個變態(tài)殺人犯倒曾是警察。而主角也是當警察時候酗酒誤殺,離了職了倒成了正義化身。
2 ) 半個書迷,吐糟兩句
剛看完的時候覺得真棒,影像拍出了原作系列小說中那個陰森的紐約,利亞姆尼森在破破爛爛的紐約街頭彳亍獨行,也很像沉郁的馬修斯卡德。
后來回味一下,又有很多遺憾。
原作小說十幾本,我看到A Long Line of Dead Men棄坑了,后面幾本也翻翻,但都看不完。
我看過的部分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或者叫故事線。
第一段是七十年代中期,小說前五本,從《父之罪》到《八百萬種死法》,主角是一個孤獨、陰郁、自毀的酗酒者,有收入就捐十分之一給教堂,然后點幾根蠟燭紀念他認識的死者,通常包括該故事的死者和他當警察時誤殺的小女孩。
這一部分以第五本《八百萬種死法》最精彩,主角開始參加戒酒會,起初一言不發(fā)而且不斷破戒,結尾時終于第一次發(fā)言,承認自己是個酒鬼。這個角色到此算是一個完美的句號,作者自己也說本來想就此放下的。其實整個系列小說第一適合拍電影的,就是這部,我簡直能想象如果《離開拉斯維加斯》的麥克菲吉斯和尼古拉斯凱奇拍這個會是什么效果??上О耸甏≌f剛出爐就被搶拍,當年也是夢幻班底,導演是《回家》的Hal Ashby,編劇是奧利弗斯通,據(jù)說拍得一團糟,Hal Ashby沒等后期制作就被炒魷魚了。
《When Sacred Gin Mill Closes》寫的是戒酒前的故事,算是番外。
第二部分從《剃刀邊緣》開始,到《行過死蔭之地》(話說這片名是誰翻的好怪)為止。寫的是他跟其他人的關系,其中包括他與戒酒協(xié)會前輩吉姆類似父親替代品的感情,跟黑道人物米克巴魯?shù)挠亚?,跟妓女伊蓮娜的愛情,還有跟流浪黑小孩TJ近乎兒子的感情。
第三部分就是剩下的,馬特過上了挎著老婆看畫展聽音樂會的幸福生活,個人認為就是騙錢。
幾處改動:
風衣上的彈孔是新加的……本意應該是一個象征,主角的心路以誤殺小女孩開頭以救小女孩結束,但是我看的時候滿腦子都是小馬哥和阿健,《英雄本色2》的對白洶涌而來……
時間從九十年代初挪到九十年代末——就為了插雅虎的廣告?
主角本來是因為誤殺小女孩而開始酗酒的,改成了因為酗酒而誤殺人然后戒酒,簡直顛倒黑白;
小說中主角去委托人家之前就已經(jīng)知道委托人是毒販,這也是馬修斯卡德這個角色的特性之一,他不是行走在黑暗里的圣人,他的道德標準其實是很低的——他受賄也行賄,他屢次陷害疑兇(《酒館關門時》《墳場票》),《剃刀邊緣》里知道米克把兇手喂了豬照樣跟他交朋友,《屠場之舞》里跟黑道分贓……
肥佬內(nèi)線的部分是新加的,有漏洞之嫌:以變態(tài)二人組之心狠手辣,怎么會放過他?
《行過死蔭之地》本來的主線就是主角跟伊蓮娜的感情,即馬特從接受伊蓮娜是妓女到想要獨占她,以伊蓮娜說自己已經(jīng)退休幾個月沒接客結束。這部分完全刪掉了,我猜是因為他跟伊蓮娜這一段說來話長想想也沒法濃縮成一部戲,這套小說又沒紅到可以像暮光那樣拍上下集的程度。但是把TJ的部分挪過來充當副線,拍得俗氣無趣。個人認為不如把兇神惡煞的米克巴魯加進來。當初我看小說最不爽的就是全城毒販抓綁匪這么熱鬧的戲份,怎么能讓殺人如殺豬的米克去愛爾蘭度假呢?
結尾本來是干脆利落的毒販剮了變態(tài)綁匪告終(說剮也不算,處理方式類似《紫川》里紫川秀對付雷洪),電影版非要來一段大反派殺來殺去殺不死不斷逆襲的戲,這把戲三十年前詹姆斯卡梅隆剛發(fā)明時能唬觀眾一跳,現(xiàn)在就只能讓人打哈欠了。
3 ) 《行過死蔭之地》:罪惡與救贖
連續(xù)出演動作片的連姆.尼森大叔在選材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識別力,雖然有一種被固定類型化表演的趨勢,但不妨礙他精彩的演出,在以往的動作片里,連姆大叔的表演看重于動作的干凈利落,而這部電影,電影很明顯讓他有了一個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即便是披上了一個動作片的外衣,電影時時刻刻的都營造出來了一個精心編制的劇情,在這個劇情里,電影不但不停的給予主角施加壓力,也連帶著給電影之外的觀眾們施加壓力,電影以一種道德上的壓力來壓迫著我們每個人的心理,不但營造出來了一個極為自私且陰暗的人物內(nèi)心心理,也將正義滑落到黑暗的邊緣,站在邊緣化的現(xiàn)實世界里,為我們講述什么才是真正的難以抉擇,我們看到的是特別陰暗的現(xiàn)實,是真正的黑白相混的混亂,你找不到自己真正所處的位置,也就意味著不可能把自己簡單的定義成善良和邪惡的人。電影讓我們更清醒的認識到了所謂的現(xiàn)實,沒有人會簡簡單單的處在一個絕對的位置,即便是正義與邪惡對立的雙方,都有可能互換身份成為被人同情又譴責的對象。電影就是講述的這樣一個故事,讓觀眾無法選定自己認可的立場,因為電影中根本就不存在立場,也就意味著這里面發(fā)生的一切事都談不上是絕對好的還是絕對壞的,你內(nèi)心存在的正義感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難以發(fā)揮出來,因為你知道電影里面的每個人都值得同情又不值得同情,糾結伴隨著整個影片,讓電影夾雜的走在人性的邊緣。
電影的敘事手法很是新穎,夾雜著紀錄片與偵探片的形式,為人們打造出來了一個精彩與刺激的事件,而且電影主打人性陰暗的方面,剖入人心的將那些看似正義卻罪惡十足的殘忍表現(xiàn)出來,加深了對人物心理上細微詳細的描寫,并在這種近乎病態(tài)的環(huán)境里顯現(xiàn)一絲溫情,讓英雄變得更難為,讓壞人變得更罪惡。電影前半段用幾個鏡頭就表現(xiàn)出了連姆.尼森的冷酷干練,也用醉鬼的方式體現(xiàn)出了在他內(nèi)心深處的壓抑與憤怒,而后接手的一系列的事情,都讓這個看似冷酷無情干練直接的角色,變得舉步維艱處處難為,不得不說導演用故事的方式影射出來了現(xiàn)時代里的英雄,不再是以往的英雄豪邁,更多的是英雄氣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時代并不需要匡復正義的英雄,而是需要敢于殺戮的屠夫,只有在血與槍的較量中,才能真正的詮釋正義,而所謂的正義也不止是單純的正義,它包含著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那其中掩埋罪惡的成分,沒有什么事是絕對的,沒有什么事是能夠真正的說清楚的,往往事情的背后只有一個讓我們?nèi)ミx擇的結果,而我們往往選擇的是人們能夠接受的那一部分。故事少了很多打斗的場景卻換來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劇情設計,電影打造出來了一種懸疑的恐怖氣氛,營造出了強烈的陰謀味道,即便是電影已經(jīng)突出了犯罪分子們的一舉一動,但仍然能夠讓我們時時刻刻繃緊神經(jīng),感知隨時都可能發(fā)生讓我們感到不適的事情,而且導演將這種氣氛拿捏的恰到好處,讓電影向懸疑片的方向靠攏。
年過六旬的連姆.尼森在電影里的表演相對的有些乏力,而且那種幾乎描述酒鬼的表演,更顯得他有一種格外的滄桑,好在電影還是以劇情為主,并沒有太多的將連姆大叔置于拳打腳踢的處境之下,雖然少了很多動作戲,但劇情的內(nèi)容也是相當出色的,讓連姆大叔的表演,實打?qū)嵉某尸F(xiàn)在我們面前,而且特別現(xiàn)實感覺不到一點做作,而且鏡頭有時也是一鏡到底,記錄下了故事的發(fā)生過程,一氣呵成的感覺讓人覺得十分真實有感。而且電影還加入了黑人小孩的角色,原本讓冷酷無情的角色一下子多了很多柔情,更為突出了頗為悲悵的英雄主義,讓人唏噓不已。
電影作為小說的改編,將氣氛刻畫的更加冰冷陰郁,讓原本就讓人感覺到心里有堵那種氛圍,更為突出了整個事件的發(fā)生,不但沒有感到暢快淋漓,反而給人堵上加堵的感覺,連姆.尼森不在是一個強硬剛正的硬漢形象,轉(zhuǎn)而演繹成了酗酒如命但窮追不舍的偵探形象,不得不說這樣的轉(zhuǎn)變看的出連姆大叔針對角色拿捏的精準。電影何嘗又不是在宣揚罪惡與救贖的主題,用犯罪的形式來升級為對罪惡的救贖,看似毫無道理,但深究起來貌似還有那么一點點說的過去。
4 ) 為森叔和大表哥夢幻聯(lián)動值得5分
影片前半部分節(jié)奏還算緊湊,后半部分有點拖沓,如果還想看類似森叔怒火千里救援女兒、電死壞人的爽劇,那么這部電影絕對是totally different,這是一部太過真實的電影,真實到你會覺得整部電影的劇情更像是被上有老下有小的瑣碎生活裹挾著的中年人,處處透露著無奈……特別是看了一大半看到森叔和消瘦的表哥為了營救小女孩和兩個瘋子對決那里,對于手槍的使用效果太過真實, 一槍命中之后是槍槍不中,命中瘋子那一槍剛要覺得有點解氣,結果瘋子穿著防彈衣……明明瘋子二人組被完全掌控了,結果失妻失弟又失財?shù)拇蟊砀缇尤槐环礆⒘耍^對堪稱全片最慘…影片結尾雖然壞人死絕,但并沒有讓觀眾覺得多么痛快,森叔回到家中,累了一夜,困的睜不開眼睛上下眼皮打架的狀態(tài)像極了社畜的你我,對森叔來說,因為酒后錯殺一個7歲男孩而終結的警察人生將永遠不會得到救贖,不做警察的他做著一個似是而非的工作,又剛剛接了一個似是而非的項目,項目收尾甲乙雙方都死了,日子終于還是在似是而非中以睡去終結,綜上,人生的意義恐怕就是每晚能清醒的睡去,否則就只能靠酒精過活,就像電影里的森叔那樣,即便戒了酒卻也將終身沉醉……
5 ) 看見惡魔
迄今為止看過的連姆·尼森電影中最暗黑的一部,在他眾多的同質(zhì)化“營救系列”中,顯得格外突出,無論是劇情和表演都有了深度。
劇情和影像風格讓我聯(lián)想到丹尼斯·維倫紐瓦的《囚徒》。人口失蹤、潛藏在暗處的變態(tài)兇手、陰郁的街道,無限恐懼而無力反抗的受害者,死亡般蔓延的恐懼……
相比《囚徒》層層緊繃的懸疑張力,本片過早地揭開兇手的面具。起初以為兇手二人是緝毒局特工,以私刑懲戒毒販,如果人設如此倒真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比如毒品泛濫、家人被毒品戕害、司法體系腐敗、為復仇設私刑等等。
后來看明白了,這兩人就是倆變態(tài),先是加害了一個緝毒局女特工,從她手上得來販毒圈檔案,于是針對毒販妻子或女友開啟一系列綁架,毒販投鼠忌器不會報警,只得乖乖交錢,偏偏遇上了大叔這么個私家偵探。
綁架、奸污、分尸、殺人越貨,還是gay,卻為了利益都能自相殘殺的兩個變態(tài)殺手,其本質(zhì)就是在人間作惡的惡魔。這種不能已經(jīng)泯滅了人性的惡魔,不需要讓他們在這個世界多停留一秒,地獄才是他們的歸宿。所以,當大叔最后毫不猶豫地一槍爆頭殺手,至少在這部影片中,邪不勝正。
6 ) 行過死蔭之地
2020-10-1 小米盒子
小米盒子片名為鐵血神探
馬特是一名警察 一日在咖啡廳喝酒和咖啡 搶匪進來打死老板 馬特追出去打死了幾名搶匪 幾年后馬特戒酒了 一日在咖啡店來了一名同樣在教堂戒過酒的彼得 彼得讓他去找自己的哥哥有事讓馬特幫忙 肯尼的老婆凱麗失蹤被殺害了 馬特此時已經(jīng)辭職是無照的私家偵探 馬特知道肯尼是毒販所以拒絕調(diào)查 肯尼在馬特家門口等著 肯尼把事情經(jīng)過和一盤磁帶交給馬特
肯尼接到綁匪電話要一百萬 肯尼只有四十萬 綁匪讓肯尼把錢放在車里然后離開 如果不給就割掉凱麗乳頭 肯尼發(fā)現(xiàn)凱麗被分尸放在車后備箱
馬特答應調(diào)查 馬特走訪了一些目擊者 目擊者看見一輛車把凱麗帶走 馬特在圖書館調(diào)查另一起分尸案 圖書館有個黑人小孩tj 馬特與tj聊天并請他吃飯 tj經(jīng)常在圖書館晚上回收容所
馬特找到另一起碎尸案的目擊者在墓地工作的喬納斯 馬特跟蹤喬納斯 馬特來到喬納斯家頂樓的鴿子房 在頂樓發(fā)現(xiàn)一間屋子 屋子里有受害者的照片 喬納斯持刀進來 馬特說服喬納斯放下刀 喬納斯告訴馬特自己是在一個秘密地方結識另外二人的 二人自稱是緝毒警 喜歡看吸毒者濫交 二人綁架了受害者 喬納斯害怕逃走了 馬特讓喬納斯帶自己去他們結識的地點 喬納斯說喂鴿子從頂樓跳樓
馬特被一輛貨車跟蹤 馬特打了其中一人 車上都是緝毒警 警員詢問馬特為什么和毒販混在一起 馬特來到彼得家發(fā)現(xiàn)凱麗的裸體圖畫 彼得沒有戒毒 馬特詢問彼得為什么他哥哥不吸毒 彼得說一次凱麗請他看家 彼得發(fā)現(xiàn)有現(xiàn)金拿走去買毒品 被抓后結識一位女警 馬特告訴他女警也被殺了 被殺原因跟肯尼有關 馬特告訴彼得這個活不接了 這段沒看懂
tj撿了一把槍 馬特讓他自殺否則以后也會被槍殺 tj把槍扔了 黑人找到tj要槍把他打了一頓 tj血型特殊 鐮刀型紅細胞 十幾歲被媽媽扔在醫(yī)院 馬特告訴他自己殺了三個搶匪 有一槍打偏了殺了一個女孩 所以馬特辭職了
碎尸二人來到一人家 用電擊槍電暈女孩帶走 女孩母親臥病在床 女孩父親蘭道也是毒販是肯尼的朋友 蘭道請馬特來幫忙 綁匪來電 馬特威脅綁匪不見到人不給錢 馬特讓綁匪問女孩兩條狗的名字 綁匪一直用公用電話打電話 馬特讓綁匪去墓地交易 蘭道沒錢用假幣交易 馬特讓tj去幫自己回家取槍 馬特給綁匪設計好交易細節(jié)
墓地交易 綁匪將女孩交給馬特 馬特把錢交給綁匪 女孩手部受傷 綁匪沒有開槍 馬特開槍打中綁匪 綁匪穿了防彈衣 另一綁匪發(fā)現(xiàn)是假鈔 彼得在遠處開槍 彼得被打死 一綁匪中槍 tj鉆到綁匪車里來到綁匪家中 綁匪勒死受傷的同伙
tj帶馬特等人來到綁匪家中 肯尼要殺綁匪 馬特讓他自己選擇 馬特送走tj 肯尼去找刀 綁匪打開手銬砍死肯尼 馬特回來被綁匪勒住脖子 馬特從死去的綁匪身上拿到電擊槍電綁匪后開槍將他爆頭
馬特回到家中看見穿著鞋睡在沙發(fā)的tj 桌上是tj畫的英雄馬特漫畫 馬特疲倦的閉眼
亡命救參抓住了小說的冷冽,當然那些慨嘆世情的獨白沒那麼多,人物塑造亦因篇幅有限而有所取捨;二十八年前勞倫斯卜洛克筆下的馬修史卡德系列,其中八百萬種死法拍了電影,改頭換面並爛得可怕,行過死蔭之地如今拍成這套亡命救參,算是四平八穩(wěn)。
就沒指望【金剛狼2】的編劇能改編好這片子,他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渲染戲劇張力,他只擅長情節(jié)的堆砌,直接導致故事里懸疑的部分弱到幾近于無,全靠閃回加演員的口述了。請來了連姆·尼森還沒有動作戲,導演看上去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老派,他只是朝這方面想了而已,至于大表哥就是在打醬油?!铩?/p>
雖然大眾口碑一般,但個人還是最大愛此片,不僅僅是因為連姆大叔,還因為這片灰暗冰冷的格調(diào)散發(fā)出的那種獨具一格的驚悚氣息,兩個喪心病狂的瘋子綁架毒販的妻子,勒索撕票碎尸,臉譜化的反派,冷峻的敘事氛圍,人性就像籠罩在紐約城上空的霧霾。
棒!
留著彈孔的高領風衣,陰郁晦暗的街頭獨行???,如此的懷舊范兒被最后的結局毀了。
預算:2800萬首周末票房:1275萬北美票房:2630萬全球票房:5318萬上映日期:14.09.19上映周數(shù):5周分級:R最高院線數(shù):2714北美最高排名:2
如果沒有師伯,片子只值一星。爛片。據(jù)說原著結局非常黑,趕緊加入Wishlist。
挺喜歡的,拍的好也有喜歡的連姆尼森。整體調(diào)子很灰,反強情節(jié)吧,調(diào)調(diào)很老派??戳擞幸粋€多月了,最初觀感都忘的差不多了……
get到了原著的氛圍和質(zhì)感,故事卻不大行,沒了那種老式硬漢派的帶感勁兒,不夠克制,最后還是沒忍住給馬修安排了場畫蛇添足的動作戲。Liam Neeson特別特別適合演馬修,氣質(zhì)相當符合。
斯卡德系列最值得稱道的城市生活流被沖淡了不少,強化了戲劇性,作為電影改編倒也無可厚非。三星半,為抬高均分多加一星。
陰冷寂寞,無論色調(diào)還是場所,昏黃的墓碑破敗的大樓,不愧是勞倫斯布洛克筆下的硬漢,尼森叔的形象非常符合,大表哥真是大大的醬油。
不管豆瓣評分有多低,反正我很喜歡。小說還沒看到這本,單從電影角度看的話挺好的。
放在90年代,無論好萊塢還是二次元都是王道的設定,放在現(xiàn)在多了幾分喪式經(jīng)典。有點聯(lián)想到黑色大麗花的謀殺案,前半的情緒流顯然不是為了釋放而存在的鋪墊,如果享受‘胸糞感’倒是足夠回味無窮。毒販Kenny和兩名殺人犯的結局恰到好處的壓抑,一顆槍彈下去,復仇也好正義感也好都索然無味了。這泥濘和霧霾,恰似訴說:比哥譚市還真實的是紐約,比蝙蝠俠真實的是退警單干的私家偵探。
“我叫馬修斯卡德,我是個酒鬼?!庇捌e綜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得益于勞倫斯布洛克的原著小說,但劇本的改編較為普通,沒有足夠的懸念和氣氛,開頭部分多多少少讓人失望。
不夠緊湊 節(jié)奏不對 想養(yǎng)一只俄羅斯小姑娘
考完midterm選了這片看 女配角都好tm美 特別是紅衣女孩 dan演的真好 好笑的地方:matt躲在門后打算偷襲跟蹤者 結果他看了一眼走了 matt不得不敲門把他引回來hhh 還有小黑哥一接電話說啥啥investigation 自稱daunte(之前提過的棒球明星名字)我就笑了 有點想看布洛克的小說了 想看看他筆下陰暗頹廢的紐約
把紐約拍得很好,即使把我那么喜歡的伊萊恩的角色直接刪掉,在影片一半的時候我都想給五星的,但是結尾的地方想要顯得曲折,反倒是拖泥帶水了,TJ還原得也不行,沒有那種機靈勁。不過說到底啊,也許這扣掉的一星,只是我把自己腦中心中的馬修去和影像比較了,這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可是在所難免
說好的從車里飛出去的一只新鮮收割的乳房,變成了原著里沒有的一個奪門而逃后等著給男主提供完線索再自殺的胖子。其他改動可想而知。
可憐大表哥就這么死在了編劇刻意為懸疑而懸疑的手下了~
“行過死萌之地” 跟我一樣看錯的人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