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形式,形式待會兒說,先說紀錄片的目的和意義,紀錄片之所以被大家喜歡是因為它的真實,它的真實直接給觀眾帶來直觀的感受與思考,所以紀錄片是對現(xiàn)實問題有最直接意義的一種視頻格式,較之電影、電視劇等其他視頻格式,不花哨,直接面對問題,看到過往的事實而已。
所以這里的Ghost of Sugar Land是啥意思?是想說明在美國這樣的土壤上也會培育出恐怖份子嗎?還是說在美國這樣的國度里因為有了清真室所以他們的黑人民眾也能變成ISIS?還是啥?有點不知道在說啥。
一開始一個人從輪胎中出現(xiàn)的畫面我以為是他們要模仿一次什么事件,去紀錄,結(jié)果啪轉(zhuǎn)成了純訪談,而且最關(guān)鍵的是,內(nèi)容不拒泥于格式,而粗糙的訪談不知道在問什么?也不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這個人就消失不見甚至最后加入ISIS了?這種片子我是真不知道怎么能拿圣丹斯獎的,就像我也是不知道為啥有人能拿圣丹斯的表演獎一樣的道理。
失望……
缺乏認同感真的很容易讓人走失
80/100。一個個體的生存和毀滅,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整個群體的態(tài)度和風向。 @2019-12-24 23:34:26
蠻有趣的紀錄片,視角新奇。除了聚焦於恐怖份子的恐怖活動,也更多的聚焦於美國移民的歧視問題。而宗教的普世價值是否在年輕人間得到很好的傳導工作,就好像其中一位受訪者說的“如果每個人都認真的對待自己的教義,其實根本就不會有恐怖活動了”
挺有趣的,鏡頭我還挺喜歡,朋友們的觀點都各不同。一個黑人穆斯林少年走丟的過程?環(huán)境真的很影響人啊
到底想說什么?isis,移民,宗教信仰,社區(qū)分化,友誼與背叛,etc。沒懂。最后,sugar land是個地名而已,翻成“蜜地”我也是服了。
紀錄一位好友的離開,牽涉出種族及信仰的差異
……
『那個加入ISIS的是我哥們兒!』驚呼勾起回憶與相逢,伊斯蘭教神聖化與世俗化的矛盾在美國(白人)文化語境下持續(xù)膨脹,膚色與宗教的雙重困境漸將其逼入狹路,『他是我們中一份子』的反思固然動人,可也不過衹是拼圖一角,家庭、校園、社區(qū)、警方的監(jiān)視、網(wǎng)絡(luò)的影響,林林總總的『雜音』均被過濾,結(jié)構(gòu)化問題徹底隱身,只能說,輓歌短暫。/面具和照片再現(xiàn)的隱喻都可以再向下開掘,可惜只停留在回憶上。
ISIS最高頭目在美國自殺后,美國似乎陷入了更深的焦慮
選題不錯,從側(cè)面表達一個這樣的事件說實話切入點也不錯,不過訪談的背景資料太少,看起來只是個蹭熱點的小短劇。
想起豆瓣里那些因為有人給自己喜歡的電影打低分而泄憤去給對方喜歡的電影批量差評的人
拍的真滴爛 沒主旨 沒結(jié)尾 浪費了半個小時
穆斯林社區(qū)街坊少年訪談,棕色皮膚群中的一名黑人兄弟,身份錯亂感,宗教歸屬感,簡單隨意小視頻
太簡單了吧就訪談合輯,戴面具理解還要凹造型就很讓人疑惑了
沒有歸屬感會讓你發(fā)瘋似的尋找自己的容身之地。
不是很了解紀錄片的背景,但是拍得很不錯。從朋友的角度講述一個黑人和中東教派的故事。
質(zhì)量很差,但也能因為政治正確拿到圣丹斯和奧斯卡的提名,不過切入角度很好,如果能更大篇幅的深入挖掘,會是一部很有潛質(zhì)的紀錄片,而非現(xiàn)在這種粗制濫造的訪談視頻
話癆片
這是怎么在圣丹尼斯得獎的?
原教旨主義者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