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節(jié)奏大師
對羅曼波蘭斯基的才華,向來都不要吝惜我們的夸獎,他永遠是講故事的好手。在影片中波蘭斯基用比十月懷胎還要略長的時間標度了希區(qū)柯克那個炸彈理論。一開始就巧妙的給予暗示,營造出恐怖不安的基調(diào),然后耐心的做著鋪墊,從容不迫的展開情節(jié),不可逆轉(zhuǎn)的一步步走向高潮,卻又戛然而止。片中沒有什么嚇人的畫面,但恐怖壓抑的氣氛呼之欲出,那對老夫妻絮絮叨叨熱心過度,看上去確讓人覺得有問題,女主角也覺察出什么,但丈夫始終在中和這種疑慮的氛圍。仔細一想又似乎說的過去,挺生活化的,沒有什么太出格的。我們所有懷疑的基點本身也不是確切的,它可能是一場夢而已。一切似乎都可以退回去。導演就是這樣把情節(jié)和氣氛都處理的舉重若輕,那顆“炸彈”在不在桌子底下我們都不清楚,但我們卻要時時刻刻提防著可能的爆炸。一度我也以為故事會有些轉(zhuǎn)機,女主角可能是精神分裂,但事實證明我錯了,那不過是導演的把戲而已,波蘭斯基決不會那么庸俗,他是勇敢無畏的,他最終讓故事不可逆轉(zhuǎn)的走下去了,這樣的充滿邪氣的情節(jié)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驚世駭俗的。看完電影我查了一些資料,原來原著中女主角在最后選擇了跳樓以身正法,顯然導演讓故事走得更遠,女主角對孩子的接受暗示著她向邪惡的妥協(xié),影片隨之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現(xiàn)實中的波蘭斯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為這部影片,他懷孕的妻子連同肚子里的孩子被邪教組織殺害,波蘭斯基幸運的躲過一劫??磥磉@部經(jīng)典給導演帶來了許多,也讓他失去了許多,那些涉及到宗教的更多背景我難以妄加評論,只是從電影本身的角度隨便敲了些字,算是我對這部電影和羅曼波蘭斯基的一種尊敬吧
2 ) 被rosemary附體的米婭·法羅
就像人們慣于拿張國榮的命運和他在電影里的角色(《霸王別姬》《胭脂淚》《春光乍泄》《阿飛正傳》《東邪西毒》等)附會引申一樣,《羅斯瑪麗的嬰兒》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好且好看的電影本身,也包括它和現(xiàn)實世界吊詭而又讓人唏噓的互文關(guān)系:影片的大獲成功卻給導演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厄運,羅曼·波蘭斯基身懷六甲的妻子莎朗·塔特隨后慘遭邪教組織“曼森家族”殺害,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殞,一代名導也因此而變得更加陰暗悲憤,《麥克白》被視作是對曼森一伙的回應(yīng),而后來的《不道德的審判》也像是他在就自己被指控強暴幼女一案作出的申辯。
類似的咒怨還不止于此,換個角度看,影片的宿命色彩在演員米婭·法羅身上似乎也得到了應(yīng)驗:rosemary在英文中是迷迭香的意思,其典故和基督教的圣母瑪利亞有關(guān),所以片中女主取名rosemary,含義不言而喻。在電影結(jié)尾,rosemary生下的孩子被撒旦附體,出于母愛的天性,她在近乎崩潰之后最終選擇接受現(xiàn)實,愛屋及烏地向魔鬼一邊靠近。
《羅斯瑪麗的嬰兒》是米婭·法羅第一部擔綱女主角的作品,她本人也因此而獲得了金球獎的新進女演員獎,但真正讓米婭·法羅名垂影史的,顯然還是她參演了伍迪·艾倫的一系列作品,兩人交往了近11年,一共合作了包括《西力傳》《開羅紫玫瑰》《漢娜姐妹》在內(nèi)的13部影片,這個階段是伍迪·艾倫的創(chuàng)作黃金期,米婭·法羅也理所當然地被影迷們視為“伍迪·艾倫的繆斯”。
后來大家都知道,兩人的戀人關(guān)系最終因為伍迪·艾倫和她的養(yǎng)女宋宜私情曝光而宣告終結(jié),而當時,伍迪·艾倫的新片《丈夫、太太與情人》正在拍攝當中,兩人在片中飾演的恰是一對貌合神離的中年夫妻,因為戲外因素,這部電影差點殺不了青,最終還是制片從中周旋,米婭·法羅才勉強同意下來,而補拍的主要內(nèi)容正是兩人在一起就分手事宜作最后一次心平氣和的交談。換言之,電影和現(xiàn)實貌似在此又一次高度同步。
但實際上,生活遠比電影復雜艱難。情人和養(yǎng)女的聯(lián)合背叛,無疑給了米婭·法羅沉重一擊,當時她就撂下過一句耐人尋味的狠話:他搶走了我的女兒,我也要搶走他的女兒。后來二人果然就此撕破臉皮,為爭奪三個孩子(一個親生子,一個養(yǎng)子,一個養(yǎng)女)的監(jiān)護權(quán)而對簿公堂。經(jīng)過持續(xù)兩年的拉鋸紛爭,最終米婭·法羅贏得了官司。此后很多年,三個孩子都選擇了不再跟父親見面,關(guān)系也隨之急轉(zhuǎn)直下。
2012年父親節(jié)這天,米婭·法羅的親生兒子羅南·法羅在推特上發(fā)文,祝伍迪·艾倫“父親節(jié)快樂——或者說,姐夫節(jié)快樂?!?014年1月12日,伍迪·艾倫曾經(jīng)的戀人黛安·基頓代表他領(lǐng)取了金球獎的終身成就獎,羅南·法羅再次發(fā)表言論,稱這個人從來不參加頒獎典禮是因為“忙著跟自己的養(yǎng)女亂來”。如此尖酸刻薄地挖苦自己的親生父親,不知伍迪·艾倫該作何感想。2014年2月2日其養(yǎng)女迪蓮·法羅又在《紐約時報》上發(fā)表公開信,聲稱自己幼時曾遭遇養(yǎng)父性侵,隨后,米婭·法羅和羅南·法羅對這封公開信進行了公開聲援,但這次,幸運的天平傾斜向了伍迪·艾倫這邊,法官最終以“證據(jù)不足”判他勝訴。更有意思的是,迪蓮的哥哥摩西·法羅(也就是三個孩子中的養(yǎng)子)這時也選擇了向艾倫靠攏,在接受《人物》雜志采訪時,現(xiàn)年36歲的摩西指責養(yǎng)母米婭·法羅“把對父親的仇恨灌輸給孩子們”,“她灌輸給我們一個概念:是我的父親拆散了這個家庭,他還性侵犯我的妹妹。為了她,我恨了父親很多年。我現(xiàn)在認識到,這是一種復仇的方式?!碧热裟ξ鬟@番言論屬實的話,再回頭想想米婭·法羅在《羅絲瑪麗的嬰兒》的角色和命運,就真的要讓人細思極恐了。
3 ) 時尚的撒旦之母
挺久以前第一次看的Rosemary's Baby,最近剛從圖書館借了原著,看完后自然又開始念叨這個片子了。于是火速下載又看了一遍,折騰啊折騰。。。
一開始很不喜歡“魔鬼圣嬰”這個譯名,這不大劇透了嗎我覺得??都知道了是魔鬼還有什么可看的?但之后我慢慢地發(fā)現(xiàn),重點不在于電影結(jié)尾那個倒掛的十字架,那個黑色綢緞圍著的搖籃,和躺在里面的那個長著一對金黃色眼睛,爪子和小尾巴的嬰兒(小說還描寫說小Andy除了眼睛外,長的非??蓯郏t色的短發(fā),尖尖的小下巴);重點在于整個過程,于疑與不疑之間,信與不信之間。
即使是重溫這部電影,我仍舊被羅曼波蘭斯基和米亞法羅牽著鼻子走,電影一開始的搖籃曲就讓我一陣戰(zhàn)栗,Rosemary被下藥之后的“噩夢”(當然看過原著之后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噩夢中游艇上出現(xiàn)的有肯尼迪總統(tǒng)和夫人,后來來問候的白衣女人也是杰奎琳肯尼迪),更不用說結(jié)尾穿著淺藍色睡袍的Rosemary拿著廚房用刀,顫抖的手揭開蒙著搖籃的黑布,與那雙非人類的眼睛相遇……以及其他藏在這個新婚夫婦小家庭背后的每一絲不詳。盡管我早已知道結(jié)局,但更有一種無助感油然而生,眼睜睜看著這個瘦弱女孩落入這樣殘忍的陰謀中。天主教家庭出生的女孩竟然懷上了撒旦的兒子,這樣的諷刺性實在是……
如題,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Rosemary在劇中的衣飾,據(jù)說演員米亞法羅的確被經(jīng)常認作是Twiggy,瘦小,大眼睛,金色的短發(fā)沙宣出品,A線短連衣裙和平底鞋,她不僅為撒旦生子,還很有范兒!但也不得不承認,彼得潘領(lǐng)也不是人人能穿的。。。
最后想說的是羅曼波蘭斯基是我非常欣賞的導演之一,在我看來是那種一出手必是佳作的優(yōu)產(chǎn)導演,類似于大衛(wèi)芬奇。盡管性丑聞什么的。。。也希望能多看一些這樣的驚悚片,而不是動不動飆血或露肚腸的那種。據(jù)說Rosemary's Baby啟發(fā)了一些后來的類似題材恐怖片,如The Exorcist和Omen,Omen也是部挺嚇人的片子。
對了,前一陣把The Shining的原著也看掉了,可以重溫下這另外一個恐怖經(jīng)典,再看庫布里克和杰克尼克爾森~
4 ) 《羅斯瑪麗的嬰兒》——恐怖的底色是絕望
羅曼·波蘭斯基于1968年執(zhí)導的這部恐怖片沒有任何傳統(tǒng)恐怖片慣用的驚嚇手段,沒有任何靈異畫面,而是用極具現(xiàn)實感的長鏡頭將一個中產(chǎn)家庭解體的故事娓娓道來,通過緩慢堆積的緊張感,以及結(jié)尾處簡明扼要交代的真相,把女主人公羅斯瑪麗裹挾在宗教、家庭、城市中的心理恐懼演繹到極致。
恐怖片向來最能反映整個社會的圖景,它能展示不同時代中恐懼的根源,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正處于性解放、反權(quán)威的社會呼聲中,恐懼的來源開始從戰(zhàn)爭轉(zhuǎn)向現(xiàn)實生活,轉(zhuǎn)向室內(nèi)、轉(zhuǎn)向神秘未知之事,《羅斯瑪麗的嬰兒》這部恐怖片應(yīng)運而生。拋去宗教和魔鬼崇拜這些元素的遮蔽,這部觸及現(xiàn)實恐怖的影片無非講述了一個普遍性的中產(chǎn)家庭主婦孤苦無助的待產(chǎn)生活,在不斷順從中最終失去身體的控制權(quán)的故事。
影片將一個孕婦最基本的困境進行了戲劇化的呈現(xiàn),一切人物關(guān)系和人物動機都可以找到日常生活的對照。在夫妻關(guān)系中,羅斯瑪麗是那個人全心全意愛著丈夫的好妻子,乖巧順從,像小孩一樣被丈夫?qū)Υ龑Α凹摇庇兄篮玫南胂?,對漂亮大公寓的向往蒙蔽了她的雙眼以至于不能察覺種種異常。羅斯瑪麗捍衛(wèi)著保守的家庭價值觀,盡管懷孕帶來強烈的生理折磨,盡管姐妹勸說她墮胎,但作為虔誠的天主教徒她堅決反對墮胎。這樣的家庭主婦形象是具有普適代表性的,他們因為婚姻,因為生育而漸漸隔絕自己與其他人的社交,家庭和孩子不知不覺成為自己與外界接觸的壁壘,又因為沒有收入,逐漸失去了生活的主動權(quán),迷失在自己鑄造的圍墻中,并最終失去自我。
而丈夫蓋伊作為羅斯瑪麗不設(shè)防的親人,用利益權(quán)衡愛情,妻子的子宮成了他與魔鬼交易的籌碼。丈夫看似關(guān)心羅斯瑪麗,卻從不在意其感受,父權(quán)的強悍和家庭的秩序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并隨意支配著羅斯瑪麗的身體和精神。身體上,蓋伊勸說、迫使妻子食用味道不堪的毒蛋糕,迷暈后令撒旦上身對其施加粗暴的性行為,對此羅斯瑪麗依舊順從著,仿佛只要施暴者是丈夫,性暴力和婚內(nèi)強奸就是被允許的。精神上,鄰居卡斯維先生大批教宗保羅六世的虛偽時,蓋伊在一旁隨聲附和,毫不照顧妻子這個虔誠的天主教徒面色難堪。丈夫扔掉妻子朋友向她揭秘真相的書,同時三次禁止羅斯瑪麗閱讀,這樣的行為正契合了長久以來通過不許女性受教育的剝奪其權(quán)利的傳統(tǒng)。
作為妻子,羅斯瑪麗孤苦無依,作為母親,她提心吊膽,身陷絕境。向內(nèi)求助,一個掌握絕對話語權(quán)的丈夫?qū)⑺鲑u給撒旦,向外求助,羅斯瑪麗自己的社交圈被剝奪并只能屈從于丈夫的社會關(guān)系網(wǎng),與一群陌生的撒旦信徒鄰居相處。羅斯瑪麗反感鄰居卡斯維夫婦的過度熱情,卻自始至終沒能與他們割裂,這種與陌生人存在密切交往的壓力成為潛在的真實恐懼。在少有的外景片段中,羅斯瑪麗挺著孕肚艱難穿梭于車流,導演運用視聽,夸大了城市的擁擠,放大了城市的噪音,在都市生活中缺乏隱私的絕望感在幾個特寫鏡頭中使觀眾與羅斯瑪麗達成了感同身受的一致。
城市、鄰居、人際關(guān)系也是導演波蘭斯基另兩部電影的母題,《冷血驚魂》(1965)、《怪房客》(1976)與本片并稱為波蘭斯基的“公寓三部曲”,都將敘事的主要場景設(shè)置在一個城市中的封閉室內(nèi)空間,利用封閉空間給人強烈的社會隔離感,將人物的社會身份剝離而將其內(nèi)心的恐懼放大?!独溲@魂》講述了一個六十年代來自比利時的女孩在倫敦一間公寓中精神分裂的故事,在姐姐與姐姐情人的關(guān)系中,女主角卡洛切斷自己與外界聯(lián)系的電話線,在孤島中一步步走向分裂。這類異鄉(xiāng)人的精神側(cè)寫在《怪房客》中也有展現(xiàn),男主人公被鄰居裹挾在公寓前租客死亡的陰影中,太依賴他人對自己的判斷從而迷失自我。這類恐怖現(xiàn)實主義電影觸及人在城市生活中真實的困境與絕望,大量室內(nèi)場景的使用,部分室外場景也多用于展現(xiàn)主人公的環(huán)境與夢境,可見波蘭斯基在六十年代風靡的弗洛伊德學說思潮中也做出了自己在電影界的應(yīng)用。
除去對絕望的刻畫,在本片中波蘭斯基引入了另一個母題,也就是對傳統(tǒng)宗教的顛覆,結(jié)尾羅斯瑪麗對自己孕育的撒旦之子流露出的母愛,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邪不壓正的道德觀。結(jié)合本片的海報,羅斯瑪麗抱著撒旦之子的動作與拉斐爾的畫作《西斯廷圣母》中圣母的身姿如出一轍,鑒于波蘭斯基這張極具反叛和顛覆性的海報,本片也可視以女性對父權(quán)的批判來審視,《羅斯瑪麗的嬰兒》講述了羅斯瑪麗為奪回自己身體控制權(quán)所做的斗爭。在影片中,羅斯瑪麗形象的變化可作佐證,懷孕期間,羅斯瑪麗減去長發(fā),衣著服飾的顏色也由開頭的明黃色轉(zhuǎn)變?yōu)楦行曰乃{色、灰色。這種去女性化的過程可被當作她痛苦的覺醒,也意味著她體驗了一次性別僭越的愉悅。激進前衛(wèi)的造型刺痛著丈夫蓋伊,他對羅斯瑪麗的短發(fā)提出過短暫抗議,但還是縱容和許可了這種“僭越”。女扮男裝在歷史上從未像男扮女裝那樣受到攻擊,比如電影1930年的電影《摩洛哥》中女扮男裝的馬琳·黛德麗,在那個保守的年代,這一反叛之舉并未引來男性的恐懼,畢竟他們不認為這種僭越可以撼動其鞏固的權(quán)利。但在《羅斯瑪麗的嬰兒》的結(jié)尾,哄嬰兒安睡的羅斯瑪麗已被眾信徒視為撒旦之母,妻子與丈夫的權(quán)利關(guān)系倒置,地位從此天翻地覆,母性光輝之偉大,絕大過丈夫這個利己小人的存在。
5 ) 終究是母親
很經(jīng)典的片子,一直在找DVD、網(wǎng)上資源,但總是找不到,或者下載了種子,卻沒有速度。后來在圖書館看到了小說,借到家只用了一天就讀完了,寫得真是精彩,雖然對讀翻譯作品總有一些不舒服,認為文字經(jīng)過翻譯,就完全是另一部文章了。但羅斯瑪麗的嬰兒這部書的故事,卻講得很完美。宗教上的隱喻,雖然對我來說并不十分理解,但情節(jié)上的懸念叢生、絲絲入扣還是頗能吸引人,而對人的描寫,更能打破文化上的隔閡,讓人感同身受。
今天在PPS上,偶然搜到了本片,譯名《失嬰記》,港臺味兒頗濃。想到早期老電影的那些譯名,都很值得回味,像魂斷藍橋、鴛夢重溫、深閨疑云、鹿苑長春、青山翠谷、關(guān)山飛度這些四字片名,聽起來都意味深長富有詩意,而那些三個字的蝴蝶夢之類更是浪漫至極?,F(xiàn)在看來,失嬰記這個片名也很值得玩味,看過影片的觀眾,對其中“失”的理解肯定會相當不同。而“失嬰記”這樣的記字標題也很有中國古代公案傳奇的特色,失嬰又是公案中比較經(jīng)典的故事橋段,對應(yīng)著電影中的宗教主題,卻也有些禪味蘊含在三個字中,很有意思。
電影中的宗教含義,也是片子最大的恐怖出發(fā)點。相比于如今斯蒂芬金的神秘力量,宗教的真實感不言而喻??峙逻@本書如此受西方人推崇,也是緣于他們對宗教題材的超然興趣和親切。而在故事中如果只談宗教,不但顯得乏味,也會過于嚴肅,于是這里很聰明的引進了——巫術(shù)——這一同樣很吸引人的概念。如果說對上帝的崇拜稱之為信仰,那么巫術(shù)可以說就是對撒旦的崇拜,而它的力量不會比信仰更弱,所以才會有羅斯瑪麗的遭遇,更何況電影中多次出現(xiàn)的“上帝已死”字樣,同樣昭示著故事的結(jié)局。
拋開宗教的母題不談,作為電影史上最嚇人的恐怖片,羅斯瑪麗的嬰兒當之無愧。即使如我一般對宗教不了解,也依然能夠享受到觀看恐怖片的膽顫快感。而對宗教一竅不通,想來也恰恰是看這部片的優(yōu)勢。如果不熟悉宗教,往往會對宗教符號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敬畏,無論是慈祥平靜的佛像,還是十字架上痛苦的耶穌,都會給人一種悚然的感受。而之所以說羅斯瑪麗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宗教帶來的恐怖,還是因為它讓看過書,并且了解故事的觀眾一樣會感到恐懼??梢钥吹剑@部電影相當大的尊重了原著,但通過波蘭斯基運用希區(qū)柯克式的方式完全再現(xiàn)劇情,反而更加重了故事的恐怖氣氛,這是很多改編作品難以達到的。尤其是電影前部的冷靜敘事風格,讓人不感覺是在看恐怖片,卻由于人物之間的互動,又讓人不知所以的感到了壓抑。
這里說到壓抑的觀看感受,羅斯瑪麗的嬰兒確實手法高超。在恐怖片中營造恐懼的方式,無外乎一般好萊塢恐怖片的血肉橫飛,或者高明點的日式心理驚悚。而羅斯瑪麗的嬰兒有著比一般恐怖片更高深的主題,在表現(xiàn)上也同樣摒棄了傳統(tǒng)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那就是抽絲剝繭般的講故事,緊緊抓住懸疑大做文章。從開始的少女之死,到最后的信徒聚會,整部影片都在異常冷靜的講述,即使羅斯瑪麗出逃這樣的火爆場面也在分娩之后迅速冷卻下來。但片子并不悶,就是因為人物的關(guān)系在不斷變化,通過人與人的交流,一步步把故事印象最后的高潮,看得觀眾心驚肉跳。
開端的少女之死,帶來第一次懸念,而恐怖的少女死亡并未進行過度渲染,如果不暈血,觀眾根本不會在這里感到恐懼。但疑問卻如洪水般在觀者腦中爆發(fā)出來,為何死、怎樣死、與她的恩人有關(guān)、與她亮眼的項鏈有關(guān)?當老夫婦出現(xiàn)時,答案沒有隨之揭開,反而更加撲朔迷離。老兩口的表現(xiàn)總讓人覺得是哪里不對勁兒,但又說不出是怎么奇怪,難道是老太太的嗓音太過尖利?作為恩人,他們的表情也有點冷漠,但他們的話語卻又是關(guān)切的。這一場戲有太多的疑問,觀眾來不及思考,就又被拉回生活劇的絮絮叨叨。老夫婦成了伍德豪斯夫婦的朋友,過分的關(guān)注和過分的熱情,讓人接受不了,但奇怪的是羅斯瑪麗丈夫的無動于衷。在兩家的交往中,老夫婦已經(jīng)占了絕對主導,與其說是關(guān)心,不如說是控制了伍德豪斯的生活起居,讓羅斯瑪麗家絲毫沒有隱私可言。我們的女主人公越覺得不安,她的演員丈夫就越親近鄰居,似乎羅斯瑪麗才是那個不正常的異類。最后,他竟然因為一碗不對味兒的甜品發(fā)起脾氣,對于一個溫和的人來說肯定有隱情。就在這晚,羅斯瑪麗身上發(fā)生了奇怪的變化,丈夫的遮遮掩掩令人倍加懷疑。而當他得知自己即將成為父親時,表情復雜,除了喜悅沒有呈現(xiàn),幾乎什么都可以從他的臉上找到,驚訝、恐懼、懊悔,這不是一個新父親的應(yīng)有行為。當羅斯瑪麗因懷孕而越發(fā)憔悴時,老夫婦的每次出現(xiàn),都是人寒毛直豎,他們?yōu)榱_斯瑪麗送來的關(guān)愛顯然更超往常,而此時丈夫竟然連碰羅斯瑪麗的肚子一下都驚嚇過度,更不要提晚上睡覺時距女主角千里之外了,這一切都成功的傳達出了不確定的懷疑與交往的壓抑。以至后來謎底一點點顯露出來,直到邪惡信徒們聚會時大聲喊出的口號,是壓抑過后,真相大白的恐怖極點。
書中對嬰兒長相進行了一段不長不短的描寫,而電影中嬰兒的雙眼也一閃而過,恐怖效果不亞于一聲炸雷。最偉大的結(jié)局在恐怖中展開,電影也向著原著的結(jié)局發(fā)展,羅斯瑪麗感受到了孩子對自己的意義,即使他是魔鬼,但仍然是她的骨肉,她最終選擇,做一個母親,一切對于她來講都無所謂了,丈夫已死,世俗已死,上帝已死,剩下的只有她的孩子,她會把孩子養(yǎng)大,用天使的方式。
6 ) 不恐怖,很痛苦
沒有靈異鏡頭,沒有突然出現(xiàn)的驚嚇,沒有太多黑暗的場景,也沒有令人不安的音樂,僅有兩次血腥鏡頭,僅有兩次惡魔的眼睛,嬰兒也始終未露面。。。Rosemary’s Baby就是這樣一部恐怖片。
本來看此片出現(xiàn)在“最經(jīng)典恐怖片40部”、“最嚇人的電影20部”等諸多此類都列里,我以為深夜里一個人看會被下個半死或中途打退堂鼓。然而2個多小時下來,我完全沒有被嚇到。
我一直對恐怖片并無好感,也沒看過多少。看過的最嚇人的也只是大衛(wèi)林奇的《Lost Highway》和《Inland Empire》之類無法明確歸類的電影。這次我真的是抱著看一部純粹意義上的恐怖片去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是失望的,因為大衛(wèi)林奇好歹在一部片子里也會直接地嚇你一兩次(Lost Highway里的無眉老妖,Inland Empire里的吐血小丑),而波蘭斯基則什么也沒做。房子和服裝都精致唯美,就連邪教成員也不顯邪惡,反倒有一種古怪的可愛。
就是在這樣一部片子里,我卻感到了深深地痛苦,從頭至尾,完全喘不過氣來。這種痛苦是一位母親害怕失去孩子的痛苦。Rosemary不過有一個常人看來普通的愿望-讓自己的孩子健康的降生。然而,我們和她一樣從一開始都被不安所籠罩,進而轉(zhuǎn)向絕望,在快結(jié)束前出現(xiàn)一絲希望,最后卻終究無法逃脫。片子里,Rosemary是毫無依靠的,關(guān)心她的人都死了,活著的都在迫害她,連肚子里的小安迪或珍妮也是個黑色的玩笑。而這所有的人里,傷害她最深的應(yīng)該是那個冷漠直至背叛的丈夫。我甚至覺得,除去僅有的邪教元素后,該片其實是表現(xiàn)了一位缺乏丈夫關(guān)愛的孕婦的恐懼。影片并沒有更多的意義,但是導演對節(jié)奏的良好把握加上女主角精湛的演技將這種恐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就足夠。
唯一的不解來自結(jié)尾,不太能確定Rosemary最后對嬰兒的態(tài)度是什么。而且覺得這個結(jié)尾挺黑色,挺滑稽的。如果是我,我可能會讓Rosemary逃出魔掌,來到正規(guī)醫(yī)院將孩子生下,發(fā)現(xiàn)嬰兒的異常。之后醫(yī)護人員要將嬰兒殺死,Rosemary帶著嬰兒再次逃離,結(jié)束。這樣Rosemary就被所有人背叛(不管是邪教成員還是普通人),感覺會悲劇得更徹底。不過也許還是現(xiàn)在的結(jié)尾更痛苦,因為我預想的結(jié)局里Rosemary還是解脫了的,而實際上她始終未能逃脫這幢噩夢般的公寓。另外,首尾的鏡頭處理也能很好地呼應(yīng)。
除開劇情,影片的表演,音樂,色彩,服裝,布景也都是相當?shù)耐昝馈F渌诘暮萌R塢電影,也有很多經(jīng)典的,但還是能覺察出一些那個年代的味道,而這部則在今天也絕不顯過時,實在厲害。
很久前看過《鋼琴師》和《苔絲》,并未對波蘭斯基有太深印象。最近又接連看了他的3部電影,現(xiàn)實主義感很強的仨人文藝片《水中刀》,搞笑荒誕的《吸血鬼殺手》,再加上這部沉重的恐怖片,我不得不佩服導演對各種題材和風格的把握能力了。
如果你喜歡這部電影和這篇影評,請戳我的恐怖片十佳//www.douban.com/note/704435382/?type=like#sep
撒旦比上帝差的那一點兒能力就在于他必須身體力行而不會感孕。形銷骨立的孕婦,無袖長擺裙和發(fā)型充分營造出女主角的圣潔美。毫無驚悚畫面,嬰兒甚至完全沒有露面,但能沉淀出很強的心理壓力,足見功力之作。傳聞波蘭斯基的妻子懷孕時在家中被邪教“曼森家族”成員殘忍刺殺事件與此片有關(guān)。TANNIS
這電影讓我特別不爽。。讓我覺得恨。。
盡管沒有恐怖鏡頭,但里面那種猜疑很要人命!~我害怕聽片頭的音樂。
恐怖在片外,驚悚在人心。電影并沒有用什么血腥暴力的鏡頭,卻著實讓我恐怖了一把。真正成功的恐怖片,走的是內(nèi)心,而不是只搞視覺與聽覺的強烈渲染而營造恐怖。波蘭斯基是一個靠燃燒膠片來取暖的人,他把自己隱藏在那個虛構(gòu)的罪惡世界中,用一種冷漠的方式來尋找溫暖。
人們多半津津樂道于本片激怒了極端宗教人士,從而導致現(xiàn)實中導演妻兒慘遭殺戮的悲劇。其實生活和影片的互為映射還不止于此,主演米婭法羅在現(xiàn)實中與伍迪艾倫長達數(shù)十年爭奪子女的恩怨,也是如讖言般讓人細思極恐啊。
最好的恐怖片就是沒有任何恐怖鏡頭,卻讓我看完胃里不停翻滾,覺得天昏地暗??女主角相當有恐怖片氣質(zhì)
心理恐怖片的絕佳樣本,暗示隱喻和細節(jié)無處不在,鏡頭和用光更是教科書般的存在,構(gòu)筑出步步為營愈演愈烈不可抵抗的壓抑;還有一點就是:以后上哪找米亞·法羅這樣神經(jīng)質(zhì)的演員?。坑袔讏鰬蛩欠侨说纳n白面孔讓我覺得她其實才是魔鬼化身...
沒見到嬰兒我很遺憾
看片時,結(jié)尾卡了,當時想哭啊~~~后來社團重放了此片。然后我?guī)Щ丶医o我媽看了,老媽當晚做噩夢。第二天發(fā)話:下次多帶點恐怖片回來看!
波蘭斯基無微不至的通透的用光讓MIA的臉上始終籠罩著一層圣潔的芒輝,眼底有海,唇邊綻花,瘦削蒼白的臉頰嬴弱卻不屈,美的不食人間煙火。離奇的情節(jié)中有普世價值和足夠溫情。第三部波蘭斯基的電影,每一部都讓我愛上他鏡頭中的那個時代。
直到女主角拿著那本封面寫著“Is God Dead?”的時代雜志才終于意識到這是部概念先行的影片。在瘋狂的集體無意識浪潮里,是該做一名殉道者,還是一個隨從?原著里rosemary選擇了跳樓以揚正義。波蘭斯基決定不升華她,讓她淪為魔鬼一員。女主角太像twiggy了,舉手投足都像模特,每個鏡頭都美到窒息。
結(jié)尾的微笑,刻畫出母愛。哪怕生了個魔鬼,但母愛依然。懷胎十月,負能量的積攢,在女主狐疑的情緒中,在考究人物站位與光線布置中,充滿了未知的壓迫感。這壓迫感體現(xiàn)在米亞法羅那消瘦蒼白的臉,那空洞驚懼的眼。最后,老信徒們的狂歡仿佛在告訴世人,有人信仰耶穌,同樣的也有人信仰撒旦!
我依然不懷疑這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生育對女性的剝奪,對我而言從羅斯瑪麗在廚房里笑著說“我有16個侄兒女”時便開始向外滲透的恐懼。女性觀察自己受孕的身體,妊娠反應(yīng)被歸為疾病,卻視之為自然,周圍人陌生化(過度關(guān)切)和近乎神秘主義(不能聽朋友指導、不應(yīng)亂看書、服用藥物)的對待,特殊地位反而實質(zhì)性地證明了物化。此時生育功能完全超然于受孕的女性之上。而居住空間的壓迫、可笑的沙宣發(fā)型、令人嘔吐的甜點生肉不過是父權(quán)制的外在表現(xiàn),丈夫也難從中逃脫。直至最后晚宴之前(無法證明是真實事件),從他人的角度敘述這個故事,可以合情合理地說是應(yīng)付產(chǎn)前焦慮的年輕孕婦?;蛟S這才是真實發(fā)生的。而羅斯瑪麗最終在面對嬰兒時放棄了懷疑,選擇成為魔鬼之子的母親,此刻不僅是確認“上帝已死”,拋給我們的問題更是,“上帝死后又怎樣?!?/p>
介電影孕婦就別看了…
7/10。重溫,頻繁運用通道和門框制造視覺反差,譬如矮小的房屋中介將擋住通道的詭異柜子搬回原位,置于前景的丈夫高大頗具威脅,鋪墊了通道后就是撒旦聚會(丈夫也參與其中);羅斯瑪麗打電話時臉部被門框遮去,構(gòu)圖重點偏左營造失衡的效果。大膽的剪輯技巧渲染噩夢,提供了豐富信息,隔壁老婦的兇惡抱怨對應(yīng)腦海中老修女的嚴肅面孔,夢見游艇上婚戒和衣服被丈夫扒光、裸體的羅斯瑪麗轉(zhuǎn)眼間穿上泳裝,象征著圣潔和馴順的女性符號,羅斯瑪麗原先質(zhì)疑天主教的禁欲,主動在陰暗空蕩的公寓提出做愛,照鏡子露鬼臉把有異味的護身符丟進抽屜,最令她失去精神支柱的是魔鬼受孕之際主教也成了幫兇,隨后像一個受審的女巫剪短發(fā)懲罰自己,結(jié)尾明妮用口水擦地板的刀痕表明她的無助:周圍人關(guān)心地板勝過關(guān)注孕母的痛苦。但除了最后默認自己為撒旦之母,情節(jié)略無味。
懸念和那種壓迫之感實在是太讓人難忘了,一直精神壓迫到最后揭露結(jié)局,雖然沒有一個恐怖鏡頭,但是一口氣看下來真是感到強烈的不安和緊張。波蘭斯基的整體掌控水準的確太厲害了,全片看下來超級順暢,毫無處理的痕跡。 9.2分★★★★☆
在這部片子里令我震驚的不是波蘭斯基絕妙的導演天賦與風格,而是他作品中百分之一百的黑暗。同比庫布里克的大開眼界,雖是類似題材,卻沒有類似的,這純度頗高的黑暗。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一直以來排斥波蘭斯基是有理的,他的作品并不沉重,但是真的太邪惡了,女人們被害的場面都極其真實可怕。
經(jīng)典恐怖片,少見的邪教題材。沒有下三濫的惡心鏡頭出現(xiàn),驚嚇點卻一樣很多。節(jié)奏把握恰到好處,扣人心弦。米亞法羅出演被迫害的神經(jīng)質(zhì)美女,消瘦的臉上驚人的大眼睛相當惹人憐愛。次片上映后,羅曼波蘭司基的妻子殘遭manson邪教組織成員殺害,孕婦被人剖開肚皮,沾著鮮血在墻壁上寫下標語
流行時代的流行書卻能塑造出一部經(jīng)典片子:一個恐怖的畫面都不必要,不過是一群信奉撒旦轉(zhuǎn)世的變態(tài)人(30年代的書籍,19世紀末的家族,邪教和巫法:當然,這些Ira Levin可是語焉不詳),和一堆經(jīng)典的隱喻,就將最壓抑無助的場面雕琢到渾然天成。母愛給出的無奈結(jié)局遠超原著跳樓以正天主的輕薄虛假,變成了難得的開放式厚重收尾。拼字游戲的那一段,以及衣櫥出柜后的畫廊瀏覽,堪稱恐怖片的內(nèi)涵畫面經(jīng)典。
觸及撒旦,禍延妻兒。總有一種感覺,現(xiàn)實比電影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