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夜行者的經(jīng)典臺詞
《夜行者》是一部世界觀不太端正的勵志電影,但也因為不端正反而讓人感覺更加貼近現(xiàn)實。也是一部頗具黑暗氣質(zhì)的電影,它聚焦的是新聞產(chǎn)業(yè)背后的一些運作內(nèi)幕,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街頭竊賊是如何從默默無聞到事業(yè)有成的勵志故事。
整部電影節(jié)奏簡潔明快,鏡頭冷峻,剪輯犀利。情節(jié)步步走高,刺激驚險程度逐漸加大。從開場到收尾,人物的性格和魅力隨著劇情的深入達到了完美的釋放和契合。觀影節(jié)奏一氣呵成,代入感極強且令人信服。
本劇的經(jīng)典臺詞:
1、“我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我是一個勤奮的人,我有遠大的目標,而且已經(jīng)有人夸贊過我的勤奮,現(xiàn)在我不會再自暴自棄了先生,在經(jīng)過一段年少輕狂自我感覺良好的校園時光后,我也曾根據(jù)自身的需求細細思索。但我也清楚時下的職場文化不再單純地迎合著那些老一輩人的工作忠誠度。先生,我所相信的就是好事總會降臨在那些努力工作的人身上,還有那像您這樣踏上巔峰卻不會遭遇失敗的人身上。我的格言就是,如果你想要贏得彩票,那你得先要有錢去買一張?!?
2、“首先,理查德,回答我的時候不要說你遇到什么困難了,我已經(jīng)有太多困難了。給我提供一個解決辦法,然后我們一起做個決定?!?
3、“既然你這么好奇,早該進去看看的,這正是我要求你的,你要有主動性,最好的工作保障,就是讓你成為必不可少的雇員。”
4、“我還沒說完,我還要停止我們之間的討價還價,真能節(jié)省時間,當我說某個價錢是我的最低價,那就是我的最低價,你可放心,那肯定是我經(jīng)過深思熟慮過后的價格,當我提出這些要求,你就要滿足這些要求,我不想再說一遍。”
5、“你學會了我討價還價的能力,并以之對付我,你以后還會這樣,承認了吧?!?
2 ) 新聞界的漢尼拔
大概除了江戶川柯南,另一個走到哪兒死到哪兒的人間利器,就是這位路易斯兄臺了。
當然,和柯南不一樣的是,他并不在乎真相,他只在乎現(xiàn)場——那可以賣個好價錢的現(xiàn)場。
之前在看《行尸走肉》第四季時,為了摸清總督的脾性,看了一本叫做《為什么瘋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的書。事實上,這是一本關(guān)于解碼精神病人獨特的性格特征、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的研究分享。有趣的是,里面對精神病態(tài)者的很多描述,用在路易斯身上,倒也相當符合。
“精神病態(tài)者很有智慧,其主要特點是情感貧乏、沒有羞恥感、以自我為中心、外表迷人、缺乏內(nèi)疚感、沒有焦慮感、不計后果、反復無常、不負責任、操縱欲強以及人際關(guān)系無?!癫B(tài)人格與‘正?!烁褡罡?、最關(guān)鍵的區(qū)別就是,精神病態(tài)者毫不在乎周圍的人甚至整個社會怎么看待他們?!?br>
而書中提到的“黑暗三性格”——
高度自信、自戀;
精神病態(tài)式的無畏、冷酷、沖動和渴求刺激;
馬基雅維利主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欺詐和利用
——則更加明顯地點出了路易斯的性格(有趣的是,邦德君亦是黑暗三性格的典型代表人物)。
毫無疑問地是,這位仁兄,是一個典型的精神病態(tài)者。
在觀影之前,本以為本片是一個與新聞倫理、價值操守、人性底線有關(guān)的故事,主人公或在其中糾結(jié)沉淪,最后洗白回到傳統(tǒng)好萊塢結(jié)局范疇。然而看完了才知道,這根本是一個一黑到尾的故事——沒有糾結(jié)、沒有黑化什么都沒有,從頭到尾,路易斯就是一個“新聞界的漢尼拔”。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用自己“病態(tài)”的強大的精神力驅(qū)動自己去追求自己的目標,毫不手軟。沒有道德判斷,沒有應不應該。當女新聞編導第一次買下他的作品并說“你很有天賦”的時候,就注定了兩件事:其一,他體內(nèi)的“精神病態(tài)”在“不經(jīng)意間”找到了最佳釋放渠道;其二,他將征服這個“賞識(看到他內(nèi)在)”的女人。
而他為了獲得更高的報酬,一切的所作所為,也一次次應征了書里提到的一個理論——“如果能夠‘擺脫’某種境遇,獲得獎勵,精神病態(tài)者就會努力爭取,而完全不管會有什么風險或負面影響。他們不僅能夠在受到威脅和遭遇困境時保持冷靜,而且在不好預兆的陰影的籠罩之下,他們會變得像激光一樣專注,會‘傾盡全力’”。
所以這部電影的可怕之處并不是講人性在面對blablabla之類的東西之后墮落,而是直接端出了一個“精神病態(tài)者”,然后將他放到了大眾傳媒之中——是的沒錯,【所謂“正常人”的新聞取向,和精神病毫無區(qū)別】。這是這部電影最諷刺現(xiàn)實之處。
當路易斯挪動尸體“制造現(xiàn)場”以找到最佳拍攝角度,當他路過傷者沒有伸出援手而是拍下斷氣的畫面,當他對同行的車動手腳然后說“他現(xiàn)在是我的素材了”,當他設計街頭槍戰(zhàn),然后順利除掉自己的員工……他的病態(tài)讓他順利地抓住了爆點,好巧不巧,這些正是電視臺新聞編導“喜聞樂見”的勁爆新聞,正是觀眾最需要的茶余飯后的談資。
片尾時,他將死的員工用難以置信地眼神盯著他,穿過顯示屏,砸在正在調(diào)情的女編導和路易斯身上,諷刺的意味顯而易見——爆點趕走尿點戳中你我的High點。觀眾的目光直勾勾地迎上屏幕上那一抹死亡之瞪,覺得震驚嗎?不,當你目睹了一次完整的“造新”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從來都是“造新”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做媒體的人,形容一天沒什么大新聞的時候,叫做“淡”,如果有刺激眼球刺激腎上腺素的新聞出現(xiàn),叫做“”辣,或者”辛(腥)辣“。有時候,遇上新聞很“”淡,甚至“淡出個鳥”來,就要想辦法加調(diào)料,讓它變“”辣,越“辣”越生鮮越好。因為讀者就愛看這個。標題不夠勁爆不行,內(nèi)容不夠露骨不行。總而言之就是在價值和倫理的刀刃上,跳起《四小天鵝》或者《霸王別姬》。做好了就像文章、陳赫“周X見”,他們會變成談資,會持續(xù)不斷地被提起。做不好?沒關(guān)系,反正讀者不記得,過兩天也就忘了。近期來說,“偷拍遺體事件”就是個”沒做好“的典型例子。
面對喧囂的大眾與傳媒,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呢?是傳媒的setting agenda(“議程設置”?抱歉找不到合適的達意的中文詞)扭曲了觀眾的底線,還是觀眾的口味造就了等待禿鷲撲向即將斷氣的嬰兒的記者?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相信十萬字都無法論清。
前段時間大熱的韓劇《匹諾曹》里就有一個如同路易斯一樣的人——女主角的媽媽,M臺女新聞主播。她也是個為了“造”新聞蠻拼的人:跪在水里,買兒童鞋,戴口罩……她在“合理”范圍內(nèi)的夸大事實,滿足了觀者對于苦情、同情、共情的需求。然而她始終不是路易斯,韓劇始終不是電影。因此她最后反思了懺悔了知道了“記者是什么”,而我們的路易斯大人,直接開起了公司,向著沒有最“辣”,只有“更辣”的“造新”之路邁進。
說到底,我們每天接觸到的新聞,又有多少不是“設計好的”呢?
路易斯說,他所會的一切都是從互聯(lián)網(wǎng)找來的,看來的,學來的,他用來要挾別人的籌碼,也是他從海量資訊里判斷出來的(那本書里也提到“對騙子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極強的判斷力,他能夠準確地探測出別人的弱點?!保_@種判斷力如同刀,可以用來做菜,也可以由來殺人。這個時代不缺乏資訊,缺乏的是對資訊的判斷力。而事實上,大部分的受眾往往人云亦云,缺乏最基本的判斷,反而只能成為無聊的信息轉(zhuǎn)發(fā)的一個節(jié)點。而往往是這種缺乏判斷的轉(zhuǎn)發(fā),成了大眾傳媒喧囂的助推劑。這真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議題。
將男主角設定為“天生道德淪喪”的精神病態(tài)反派,卻是一個最適合在當下這個時代游走的“夜行者”和“漢尼拔”,該毛骨悚然的不是沉默的羔羊,而是千千萬萬個助推著他而不自知的電視機前的觀眾或者電腦前的鍵盤戰(zhàn)士。
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Copyright ? 2015
www.AKIRASTAR.com(獨孤樹) All rights reserved.】
3 ) 《夜行者》資本積累的血淚史
所謂夜行者,指的便是自由記者與攝影師們,他們自行采編拍攝各種社會新聞事件,以暴力犯罪影像為主,然后將其事件視頻賣給電視臺相關(guān)節(jié)目組。
如何表達我對電影《夜行者》的初印象呢?看在眼里,原本是有模有樣的故事加畫面,是具象的。但我決定用一個抽象的“感受”來描述,我之所以要這么說,是因為這部電影自身主動提供了那樣奇妙的東西。
若好奇,不妨打開電影,仔細聆聽2分20秒的片頭編曲,無所謂樂理知識,旋律就像會說話的精靈,能清晰地引領(lǐng)你的感受。這段配樂跟站在面試官前的應征者似的,撞擊耳膜時,流露出抑揚頓挫的不安,繼而被反復回旋的行云流水覆蓋,時而改弦更張,注入飄渺之緒,再用拼殺搏命的危險氣勢接近尾聲,戛然而止時,仿佛雨過天晴。
我想要劇透的是,電影沒有利用杰克.吉倫哈爾飾演的角色“盧”這個人物進行赤裸裸血淋淋地暴行與傷害,觀影時可以完全卸下這方面的憂慮。但不能否認,取而代之,展現(xiàn)出的是有長久恫嚇作用的恐怖人物形象。他會縈繞在你的腦際,變成一張張臭名昭著的臉。之所以法之外,有第三類法庭的懲罰,有道德的審判,這些針對的就是那些殺人不見血的恐怖人物。
再次撇開嚴肅的精神病理問題,既然隱藏起病態(tài)仍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中掠奪著生存資源,那么也就以正常人待之吧。對于穩(wěn)步爬向金字塔塔尖的野心家們,對其中成功者的“惡意”標注里一定有這么一句話:“所有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都是一部血淚史,他們的手上沾滿了鮮血”。
對正義的世界而言,很不幸,《夜行者》里的盧就是這樣的成功者,是還在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成功者。擋什么都可以,但不能擋他的財?shù)?,不能擋他的名利之道,不擇手段地滿足他自己的“欲望”這便是“道德”。我突然想到了美國文學家杜魯門.卡波特,及令他飛黃騰達的《冷血》,又想到北島的那句話“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br>
然而回到電影《夜行者》的人物刻畫上,不難發(fā)現(xiàn)一開始“盧”便被刻畫成了有人格缺陷的社會底層人,善惡不能一概而論,盧的角色要層層剖析??客典摋l、撬鎖、打劫糊口過日子,他有一室陋居,有個破車,還有臺電視,這說明他在底層還不是墊底的,他雇用的副手是個無家可歸的盲流,他采訪過一個家里沒有電視的目擊證人,與他們比較,盧有絕對的優(yōu)越感。
能夠產(chǎn)生戲劇沖突的是,盧還有另外一個面目,口才一流,學習能力極強,頭腦清晰,有縝密的邏輯性,有高遠的規(guī)劃能力,還有反偵察的犯罪高智商,最重要的是他像叢林里疾行或匍匐的游蛇,編劇賜予了他高度敏銳的新聞嗅覺。他會因此而成為他想要成為的人。他駕著私人采訪車,穿行于燈紅酒綠的洛杉磯夜城,人物所散發(fā)的不安定的氣質(zhì),讓黢黑的蒼穹看起來神秘莫測。
80%的夜景,80%車內(nèi)場景,80%在路上?;野咨钠婆f豐田,到紅色的野馬,再到配備齊全的兩輛超級采訪車。一個人,到雇傭助手,再到四人組的工作室團隊。電影在工整有序的框架內(nèi)按部就班地行進,并用類似“戲中戲”的表現(xiàn)方式調(diào)劑故事的枯燥氛圍。這電影看起來一點都不瘋狂,然而過于平緩內(nèi)斂的敘事節(jié)奏,反襯出的則是男主人公盧所言所行里令人不安的躁動。
不得不提電影開始的前20分鐘,有一種低調(diào)的喜感根本不能忽略。減重20磅的杰克看不出頹到喋血街頭的樣子,但在重重的黑眼圈里的確能感受到一個神經(jīng)兮兮被失眠癥困擾的男人,精神與肉體都很饑餓的癲狂狀態(tài)。杰克也展現(xiàn)了不俗的表演功力。從一開始戴著墨鏡,斜視偷竊鎖定的目標,到后來梳著搞笑霸氣的大背頭、穿上不相稱的白襯衫灰夾克、開著油腔滑調(diào)的玩笑,走在電視臺里像個十足的電視臺老板。。。。。。不如就用一個哇字來表達吧。
除了主人公盧,他的助手及電視臺晚間新聞的負責人妮娜,這兩個配角在電影里也占有相當重的分量,盧與助手的對手戲把劇情推向了高潮。最后一次采訪行動中,在采訪車里演練的“討價還價”戲碼。這一段是值得琢磨的,不管前因是什么,最終助手被盧影響,也走進了正邪不分的模糊地帶,由最初的人與怪物的差別,變成了怪物之間五十步笑百步的同流合污。但是一旦反目,也能分出勝負。早已從內(nèi)到外蛻變成怪物的盧,他的惡毒是極致的,勝,志在必得。盧的助手則是半路出家的菜鳥,經(jīng)驗不足,還留有人性的弱點,注定是個墊背的。
如果把盧最后說給助手的那一段告誡的話拿來認真分析,他性格特征的形成,似乎是有社會無法脫掉干系的理由,再考慮進去盧比別人勤懇比別人賣力的做事態(tài)度,絕對論斷便顯得草率了。這恰好是導演升華主題,故意設計的Bug,需要觀者通過思考找出漏洞并補上。
造一個神或一個魔,要他們成為絕對的英雄或絕對的敗類,羽化人性差別的現(xiàn)實,“主旋律”的強悍姿態(tài)在令人血脈僨張的荷爾蒙里徹底糊成了“救世主”的無量神力,這種套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好萊塢大片里備受推崇。所謂的流行,與其所屬的時代是有關(guān)系的,低迷、頹廢、彷徨大行其道時,緩解過分憂思的方法便是打上一針雞血。
九十年代之后進入新經(jīng)濟時代,好萊塢的各種商業(yè)電影又開始心儀“懷疑主義”所表現(xiàn)出的高大上的內(nèi)涵了,在希斯萊杰的小丑角色之前,早有了像V怪客這類的經(jīng)典形象,他們把模糊的概念具體成了一個符號,就像被推倒的正反界限的墻,它可以倒在正的一面,也可以倒在反的一面。
但這類電影主要還是集中表現(xiàn)了救世救難的大主題,設定出病入膏肓的不能再糟糕的社會、體制、環(huán)境、人文背景等,然后用另類的方式來否定、重整、維護。編劇出身的丹.吉爾羅伊,他自編自導的新電影《夜行者》也有這樣的野心,但他把懷疑的地基搭在了“存在主義”的土壤上,所以,接地氣的小人物,加上自身便是話題中心的新聞行業(yè)這一背景,故事便有了復制現(xiàn)實生活的高清效果,劇情里的是非曲直仿佛都與普通人息息相關(guān)了。
想來,不僅要一分為二地看,這個世界是需要一分為N地看待的。紅里透紫的寡姐斯嘉麗因裸照風波對某些“狗仔隊”豎中指,并不代表那些拿著長焦鏡頭把她捧成女神的娛樂記者都不招她待見,做她護花使者的準夫婿羅曼.達瑞克普通記者一枚,這足以說明一個問題存在的多種解讀性。
在戲劇世界,從不缺少對準“無冕之王”復雜身份的鏡頭,過去是以若有若無的陪襯方式存在。近些年則有明顯的“喧賓奪主”之勢,信息時代驚人的發(fā)展速度,自媒體的異軍突起,各種信息的傳播再不是單項的輸出行為了。因為民眾吸收了信息,通過各種平臺又會悉數(shù)發(fā)射回他們的各種感受,媒體獨斷、武斷的自由時代終結(jié),隨之,必須接納承受的是洶涌奔來的參與討論、信息回饋,甚至會控制媒體的話語方向,起到搖桿作用。
《消失的愛人》里有關(guān)由媒體牽頭造成的輿論導向,是點火煽風添柴,是從3級吹至8級10級的臺風,圍著欄桿對一場陰謀指手畫腳,它的野心是把“配角”提升到不可低估的位置。而韓劇《匹諾曹》干脆駐扎新聞中心大樓,用新聞媒體做載體,不僅要探討道德與法律,要煽情渲染,要冷酷無情,還要見證一場愛情,屬于現(xiàn)實題材的Drama?!兑剐姓摺穭t是屬于電影縮短版的新聞紀錄片,與新聞媒體有關(guān)的各種問題在電影里都有所提及。
很多年過去,提起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凱文.卡特,人們都會記得由他的攝影圖片《饑餓的蘇丹》造成連鎖反應的著名新聞事件?!袄销椬プ咝∨ⅰ钡脑掝}被世界各地的輿論風暴卷成災難之后,他的人生從職業(yè)生涯的最高點跌落進萬劫不復的最低谷,又因逃離不了道德綁架的困惑,無法從精神枷鎖里找到解脫的鑰匙,3個月后,凱文.卡特選擇結(jié)束生命。他的遺言“真的,真的對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遠遠超過了歡樂的程度”,他的自殺結(jié)果,這一切把一件拷問行業(yè)操守與人性道德的小事件徹底激化成了不可收拾的大事件,場面如戰(zhàn)爭廢墟,不堪回首。
凱文.卡特自然與《夜行者》中的新聞記者盧非同類,他們對生命與價值有本質(zhì)的分歧。凱文正視內(nèi)心煉獄的折磨時的所思所想是寶貴的資料,他曾對人講,“當我把鏡頭對準這一切時,我心里在說“上帝!”我必須先工作,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話,我就不該來這里。凱文守住了職業(yè)道德,但在世俗的鞭責面前他繳械投降了,我理解為凱文做人的“底線”崩塌了。
同樣的境況到了“盧”這里就不是問題了,因為盧不受道德的約束,道德之下任他馳騁,他也沒有“底線”的障礙物要跨越,相反,秀下限恰恰是能讓他把握住機會找到自我,飛黃騰達的最好路徑。若不做中庸的觀察者,一定要做出一個態(tài)度,以上就是我對電影《夜行者》中人物與事件的認識。
4 ) 那些偽裝成有機物的無機物們
片子很精彩,至始至終保持節(jié)奏,其中的追車片段拍得比很多專門的賽車電影都更加扣人心弦。
Jake Gyllenhaal奉獻出了精確的表演,無論是神態(tài)還是外形都傳遞出了一股濃濃的“我是變態(tài),但我裝成是正常人”的感覺。這種微妙的感覺,我在現(xiàn)實中跟某些人接觸的時候也有過,但無法精準地描述。直到某一天,一個好友描述她的前男友是“偽裝成有機物的無機物”時,我才恍然大悟——就是這樣!
曾經(jīng)讀到一則新聞,某個新聞主播為了收視率,自己親手犯下了幾十樁謀殺罪以博得獨家新聞。這算是愛崗敬業(yè)的極端例子嗎......在看"Nightcrawler"的過程中,這則新聞一直縈繞在我腦海。我想到那個主播是否也有著片子中Lou一樣狂熱而空洞的眼神。
在片子開頭,Lou試圖在收購他廢鐵的人那里贏得一份工作。他像復讀機一般背誦著網(wǎng)上商業(yè)課程中學到的自我介紹,浮夸的用詞和表情在深夜收購站里顯得異常滑稽格格不入。Lou的邏輯和思維能力完全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他的情感能力。他缺乏情感,也無法體察別人的情感反應。所以他和他人的互動完全像我們初中做數(shù)學題套公式般,有時候免不了笨拙地用錯公式。他完全沒有注意到收購員對他的鄙夷和不屑,夸夸其談。同樣的情況屢次發(fā)生,他第一次遇到那個自由記者,和Nina的幾次對話,和他的助手Rick。Rick有時候會用很恐懼的眼光看著Lou,那是他的直覺在警告他自己有什么東西很不對勁。很可惜他沒有意識到這種“不對勁”會對他造成什么毀滅性的影響。
情感缺失的成因很復雜,先天的后天的。如果說Lou像一個先天的情感缺失者,那么Nina則是一個被環(huán)境和職業(yè)壓榨掉了最后一絲同情心的例子。當她看到屏幕上人們倒在血泊里,她眼里壓抑不住的興奮讓人不寒而栗。
我經(jīng)常想,定義人類的底線是什么?是凌駕于其他物種之上的智商,還是人類之間的共情?當一個人喪失所有的情感,只依照邏輯和目的去行為的時候,他是否還具備身為人的資格。曾經(jīng)看一部科幻片,太空站超出負荷,要扔一部分人出去就能繼續(xù)運行。兩個決策人為此爭論。其中一個說:"我們有義務讓人類生存下去。"另一個說:"我們有義務讓人類配生存下去。"
有意思的是,歷史上很多經(jīng)濟政治領(lǐng)域的大名字,他們的行為模式都像是情感缺失者。情感缺失者在日常人際關(guān)系上也許有嚴重的障礙,但是并不妨礙他們在事業(yè)企圖上一帆風順。因為他們心無旁騖目光堅定,掃除障礙的時候毫無道德包袱。他們也最容易成為暴君和獨裁者。所以很多國家的選舉越來越關(guān)注參選人的家庭意識,其實是很有道理的。一個有著豐沛普世情感的人,是很難成為獨裁者的。
最近美國虐待Al Qaeda囚俘的新聞引起他們國內(nèi)的廣泛譴責。有人說,這種譴責簡直是婦人之仁,非常時期非常手段,對待恐怖襲擊就該用恐怖手段——我不能認同。我尊敬他們對自己的反省,我一直相信,如果對付魔鬼的代價是把自己也變成魔鬼的話,那么這場戰(zhàn)役一開始就輸了。一個民族的底線代表了身為其中的每一個人的底線。面對最邪惡最冷血的敵人,依然以人類的普世情感去同情,去尊重對方身為一個人的基本權(quán)利——這使美國守住了一個大國的人格。
至于我們,如果在現(xiàn)實中遇到一個情感缺失的野心家,別像Rick一樣還傻傻地要談判利益,趕緊走——可以的話,用跑的。
別和無機物糾纏,他不會痛,但你會。
5 ) 獨家新聞,還是獨家腥聞
近日,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名單公布,杰克·吉倫哈爾主演的《獨家腥聞》(又譯《夜行者》)失落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的提名讓不少人扼腕嘆息。無論是國內(nèi)的豆瓣,還是國外的爛番茄,對《獨家腥聞》都有著很高的評價。電影借由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的奮斗之路揭露了新聞業(yè)丑陋和黑暗的一面。
主人公Lou Bloom原本是個徹徹底底的loser,因為有偷竊的壞習慣,沒有人愿意雇傭他。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各種事故命案現(xiàn)場的第一手視頻資料能夠賣給電視臺并獲得高額回報,于是憑借偷來的自行車換取了一臺手持DV和一只警用對講機,他走上了新聞媒體從業(yè)之路。
Lou很快便嶄露頭角。這不僅僅來自于勤奮的學習和賣命的工作,更源于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線的卑劣行徑。為了獲得獨家新聞,他一次次闖入案發(fā)現(xiàn)場,甚至制造新聞,冷血、殘酷,無所不用其極。在影片最后的豪宅兇殺案中,他故意讓犯罪嫌疑人逃之夭夭,潛入豪宅拍遇難者死亡時的慘狀,甚至殘忍殺害了自己的搭檔……
因為這個“獨家重磅”新聞,Lou一舉成功,成立了自己的視頻公司,招兵買馬,財源滾滾。清冷的月光下,Lou在給他的員工“洗腦”。影片戛然而止,其中況味令人咂摸。
之所以提及《獨家腥聞》,是因為這幾天《深圳晚報》“獨家重磅”報道姚貝娜去世事件引發(fā)的輿論大戰(zhàn)。1月16日下午,青年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fā)不幸去世?!渡钲谕韴蟆芬浴蔼毤铱煊崱钡姆绞降谝粫r間在微博、微信公布消息,微博轉(zhuǎn)發(fā)很快突破20萬。僅僅兩個小時不到的時間,《深圳晚報》又在微博、微信推送《獨家重磅|歌者姚貝娜的最后一周》的報道,微信閱讀很快突破10萬人次。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深圳晚報》確實憑借這兩次獨家新聞推廣了自己的品牌。雖然微博上有網(wǎng)友質(zhì)疑《深圳晚報》“獨家重磅”的提法,以及報道《歌者姚貝娜的最后一周》中出現(xiàn)的明顯錯誤,比如將姚貝娜演唱的《魚》與陳綺貞的《魚》歌詞混淆、引用錯誤,但這些質(zhì)疑聲音相對微弱得多。
真正引起輿論逆轉(zhuǎn)的是1月17日凌晨和上午在朋友圈瘋狂轉(zhuǎn)發(fā)的文章《記者們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著她的死亡》。作者掀起你的頭蓋骨“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度記者的心理,認為記者堵在醫(yī)院是等著人死去,并引用凱文·卡特的案例,斥責這些記者如同那只站在小女孩身后的禿鷲。同時,微博上一種說法廣為流傳,繪聲繪色(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深圳晚報》記者的所作所為:“記者跟著姚醫(yī)生進入太平間。華誼袁濤和家屬以為是醫(yī)生助理,就沒在意,開始要手術(shù)時記者們拿出相機手機拍攝,家屬和公司愣住立刻喝止,因此在里面發(fā)生爭吵,記者大喊新聞自由,姚母在混亂中被推倒。袁濤勒令他們將相機里的照片刪清,并將他們推了出來?!眴慰次恼潞瓦@些描述,人們確實很容易將深圳晚報的那幾個記者認定為《獨家腥聞》中Lou一樣的人物,為了搶新聞,喪失底線、喪失操守。《深圳晚報》隨即上了微博熱搜,無數(shù)網(wǎng)友涌向其微博底下痛罵。
只是,很快地,朋友圈又被另外兩篇文章刷屏,很顯然,他們是對掀起你的頭蓋骨的一文的回應,所持的立場也與之相對。一篇是陳博的《每人都有15分鐘站上道德高地罵記者》,一篇是good說的《我就是你嘴里的那種“禿鷲記者”》。綜合起來,兩篇文章從三個角度反駁掀起你的頭蓋骨一文。首先,論證媒體報道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坝浾呤卦谝ω惸炔》康拈T口首先是因為她是一個公眾人物,公眾人物跟普通老百姓不一樣,她的一切外界都想知道,包括病情?!薄瓣P(guān)注姚貝娜去世消息的人也不是變態(tài)讀者,她的歌迷都想盡快知道她的消息?!倍?,論證記者客觀報道是職業(yè)素養(yǎng)和要求?!巴话l(fā)記者的工作寫照——放棄個人生活去工作”,記者去現(xiàn)場,不是要“扮演耶穌,安慰受害者家屬、最好回避敏感問題甚至放棄采訪、寫稿時全用好詞為死者諱、如果自己現(xiàn)場被感染哭一鼻子被鏡頭拍下來”,如同醫(yī)生的職責是治病救人,而不是陪著病人家屬痛苦。三,從個人角度講述記者采訪之外的個人情感。記者既可以搶獨家新聞,也可以是有人情味、有溫度的人,搶獨家新聞與麻木冷血不能劃上等號?!拔乙苍稍L對象一起流淚,回去寫稿的時候,我要收起情緒,冷靜地陳述,每一個記者都是這樣做的,所以讀者只能看到記者冷若冰霜的一面,因為職業(yè)要求我們客觀,不受外界干擾,不受情緒左右?!薄白蛱煲ω惸鹊男侣劤鰜硪院?,我的很多同事在朋友圈里發(fā)文字悼念她,注意,是朋友圈,不是寫稿,公眾不會看見,所以記者也不用假惺惺,我也發(fā)了,我很難過,她唱得很好,她太年輕?!?br>
陳博和good說的文章比起掀起你的頭蓋骨更具邏輯和條理,但《深圳晚報》的報道行為是否有悖新聞倫理,仍舊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這三篇頗具代表性的文章雖然都聚焦于“搶獨家的深晚記者是否麻木冷血”這一議題上,可最關(guān)鍵的因素,《深圳晚報》當事記者的聲音,以及他們的報道卻缺席了。
一切都是圍觀者的喧嘩。沒有人具體清楚當時記者是怎樣的表現(xiàn)和心態(tài),比如記者是“進入”還是“闖入”,假使是“闖入”,那記者私底下再溫情,此舉客觀上也是冷血和悖于倫理,《深圳晚報》1月18日凌晨的致歉聲明對此語焉不詳。也鮮有人愿意分析《深圳晚報》的獨家報道采寫的專業(yè)性,是一種冷靜卻慈悲的態(tài)度,還是像Lou那樣只為了制造“獨家腥聞”,以血腥和獵奇迎合讀者的趣味。這些界限的厘定關(guān)系著獨家新聞與獨家腥聞的認定,只有對這些有充分的判定,對深晚的討論才應該開始。
然而,現(xiàn)在的爭論卻是懸空了這些關(guān)鍵因素,“以理對理,以空對空”。這樣的爭論我們太過熟悉了。很少人去具體探討“這一次”糾紛的具體緣由、孰是孰非,更多人不過是借糾紛澆心中的塊壘,選擇去站隊,各說各的理,各說各的不易。沒有共識,沒有和解,雙方關(guān)系愈發(fā)緊張、一觸即發(fā)。媒體與公眾的矛盾如此,醫(yī)患之間的矛盾也是如此。更隱蔽,也更可怕的危害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輿論消耗中,雙方矛盾的根本緣由反倒得以遮蔽,關(guān)鍵問題的解決被擱置和延遲了。這讓我想起西方新聞界“給野獸喂食”的說法:“在一個處在矛盾凸顯期的社會,公眾同樣像渴望正義之肉的野獸,他們通常會在間歇性發(fā)作的正義聲討中‘嘗鮮即安’,然后心滿意足地離開,這也是許多爭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徹底解決的原因所在?!?br>
而這次圍繞《深圳晚報》獨家新聞與獨家腥聞的爭論不同樣落入了這一窠臼?本來是新聞倫理討論,卻成了公眾對媒體人不滿情緒的一次集中爆發(fā)。公眾借此宣泄對媒體的不滿,媒體人也再一次傷春悲秋、感嘆遭際艱難。有多少人真正去關(guān)注《深圳晚報》的報道方法和報道內(nèi)容,人們只看到他們想看的;又有多少人會想到,中國媒體人身份的尷尬和不被信任其背后的真正原因。輿論一片狼藉,那些亢奮的情緒宣泄者不會想到,最后漁翁得利的,竟然是那“給野獸喂食”、但從始至終都沒有真正露面的“飼養(yǎng)員”。
豆瓣“一刻”:
http://moment.douban.com/post/111661/?douban_rec=1 6 ) 毀三觀黑自己的美國電影——《夜行者》
原文載于今日看點
http://www.todayfocus.cn/plus/view.php?aid=993 這個題目可能有些誤導影迷,先澄清下,《夜行者》可不是部惡搞、雷人的電影,說它毀三觀是真毀。美國電影雖然沒有廣電總局管理,但他們大部分電影還都是有一個主流價值觀的,比如家庭最重要,個人奮斗的美國夢,自由民主什么的……別看《刺殺金正日》那么惡搞,它是符合美國主流價值觀的,黑朝鮮和金正日是因為他們不符合那些價值觀。
《夜行者》毀三觀是處處挑戰(zhàn)或者說顛覆美國的主流價值觀,從頭到尾徹底黑美國自己。
開始由于主角路易斯是杰克·吉倫哈爾扮演,他又把自己瘦的像鬼一樣,我以為他會是像《達拉斯買家俱樂部》中的馬修一樣,是個讓人同情的角色。結(jié)果開場三分鐘,路易斯的行為便打消了我這念頭,這是個小偷,看上保安手表就順便搶個劫,各種跡象表明,他完全不需要同情。按說拍一個無惡不作的惡人,對于美國電影來說沒什么稀奇的,但這里毀三觀是勵志,一個無底線的勵志故事,他的所有行為都是個人奮斗的美國夢。
如果按照主流美國影視習慣,那一定要交代他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的,比如《絕命毒師》,老白人到中年,危機重重,為了家庭鋌而走險,觀眾會同情罪犯。《夜行者》完全避開了這個套路,不管是導演還是主演杰克,都沒準備告訴你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只是冷冷的展現(xiàn)給你,他怎樣一步一步挑戰(zhàn)美國社會的各種底線。
路易斯沒有家庭,沒有朋友,沒有表情,沒有底線,完全是一個現(xiàn)代社會的局外人,整天游蕩在城市黑夜,冷冷的看。但很快他發(fā)現(xiàn)了最適合他這種人的職業(yè),拍車禍現(xiàn)場,拍犯罪現(xiàn)場。這時《夜行者》又開始毀美國三觀了,黑美國媒體,美國媒體的言論自由,是他們民主自由的保障之一。看看那個電視臺女主管跟路易斯要求:“暴力的、流血的,想想一個尖叫的女人跑上街道,脖子被劃開的景象?!泵襟w以報道真相之名展現(xiàn)暴力,只是為了滿足人們尋求刺激的心理,提高自己的收視率。報道兇殺案那段,真相來了,女主管卻要把真相按下不報,因為真相不符合他想呈現(xiàn)的故事,真相是被殺的是毒販,她想呈現(xiàn)給觀眾的是——住在富人區(qū)的白人滅門慘案,這樣原本以為自己安全的白人才會更加關(guān)心這個新聞。
到這里《夜行者》黑的已經(jīng)不止是美國媒體了,稍帶上了作為觀眾的美國大眾,媒體為什么要給他們放血腥暴力,因為血腥暴力收視率高,為什么要為他們編富人區(qū)白人滅門慘案,因為這樣關(guān)注度更高。這樣反推——一個冷血而又自私的大眾和社會,需要他們的媒體冷血、撒謊,一個這樣的媒體才會需要冷血自私的路易斯去拍那些血腥暴力的新聞。所以不需要解釋路易斯是怎么變成這樣的,他就是美國這個社會造出來的。
《夜行者》是一部劇情故事片,卻是按恐怖片的結(jié)構(gòu)拍的。影片事先告訴觀眾路易斯是個無底線又行事詭異的怪胎。而影片中的其他人可不知道,他的同行、搭檔去招惹他時,另觀眾替他們提心吊膽,路易斯越成功觀眾越為更多的人提心吊膽。
《夜行者》黑的最狠的是美國夢,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只求目的的“成功學”,路易斯再三宣稱他學東西很快,他在網(wǎng)絡上學習了怎么建立起一個成功的企業(yè),過上有性生活的風光生活。這些商業(yè)課程包括——無論遇到什么阻礙都堅持目標是很重要的,在開始前,先有一個計劃……無底線的路易斯執(zhí)行起這些商業(yè)課程就成了,為了掃除障礙害死競爭對手……他害死那個單純的年輕助手時理由更令人發(fā)指——我不能把公司的未來交到不能信任的搭檔手上。更黑的是,在各種不擇手段后,他的美國夢實現(xiàn)了。
這種只看重目的和結(jié)果的“成功學”在美國是不是主流我不清楚,總之在我們中國大行其道火了很久,不知大家看時有沒有什么聯(lián)想。
Gone girl Emmy + Nightcrawler Lu 當選2014年度bitch couple,沒有之一
比gone girl 還要黑暗??吹綐寫?zhàn)和警車飚車那段差點吐出來了。psychopathy真的比想象的多。更可怕的是,大眾不明事理就把自私冷漠狡詐當作成功必經(jīng)之路了。無論如何,我意識到生存第一技能是: 迅速辨別出某人是否psychopath
JAKE戲路越來越廣 演啥像啥 不出2年就會問鼎奧斯卡影帝 ,沒拿的話我吃翔3斤
今年看過的最變態(tài)最讓人惡心的電影。。變態(tài)到足夠?qū)one girl里的狗男女說“你們一起上吧”
不跑社會新聞的心理變態(tài)不是一個好賽車手。吉倫哈爾這個角色是我看過最I(lǐng)nhuman的角色了,純粹的毫無人性,很多反角都是有血有肉的,而這個角色可能是因為沒有描述他的過去和來歷,連絲毫的情感都談不上,黑化到極致,就像是一潭死水。順便片里的新聞導演也是個瘋子,跟路易斯簡直天生一對。
當年還以為是恐怖題材呢,原來是犯罪驚悚片,工整的劇本沒什么驚喜感,倒是它這一黑到底的路子放在偏向主旋律的頒獎季類型片有點小驚喜,嘲諷媒體和新聞人的道德淪喪。杰克·吉倫哈爾暴瘦之后,兩眼放光,偏執(zhí)瘋狂,讓這個冷酷無情和口蜜腹劍的黑色角色有了一種讓人難以抗拒的人格魅力?!铩铩铩?/p>
電影黑到飛起,杰克的公司簡稱是VPN,黑度+1...
影評人去死!
TIFF2014最佳劇情片,一部必然在公映后被熱議的sick&mad film,導演Q&A時說他劇本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年輕人求職渴望(internship),面癱的杰克超級適合這個黑化的,傳銷老師一般的,無師自通的,話癆熱點新聞攝影師。年度最佳追車場面,年度最佳情節(jié)轉(zhuǎn)折,年度第二變態(tài)角色(僅次gone girl)。
對媒體行業(yè)表皮所覆蓋著的黑暗、虛偽的揭露,淋漓盡致。今年出現(xiàn)了不少反思、諷刺媒體的影片。吉倫哈爾預定奧斯卡影帝提名。有三場戲容易讓人皺起眉。Bloom在對手出意外后所體現(xiàn)的“專業(yè)”。Bloom對別墅的侵入。那場他對助手的報復。值得注意的是,本片中,作為媒體的直接對象——觀眾,全程缺席。
這就是變態(tài)版的美國夢呀,接客這兩年接片水準越來越棒了,基本都沒拍過爛片,演技也是爆表,特別是眼神戲,從"End of Watch"到"Prisoners"到"Enemy"再到現(xiàn)在的"Nightcrawler",每一部都有驚喜,每一部都在進步,這演技今年金像獎給個提名完全值當,只是我私心想看接客再拍點養(yǎng)眼的輕喜劇
呵呵,這不就是老板忽悠我那一套么?
覺得這個故事的問題和《消失的愛人》有些類似:后者是為懸疑而懸疑,這個是為扭曲而扭曲,都缺少某些直擊人心的東西。是的,表演很驚艷,故事也講得不錯,但電影結(jié)束5分鐘后,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在心中回響了。
JG這個大Bitch?。。?/p>
1. 劇情極圓潤,起承轉(zhuǎn)合簡直滴水不漏;2. 中間節(jié)奏稍微有點拖,但考慮到后面一波一浪的高潮構(gòu)建微瑕可忽略;3. 吉倫哈爾把那種偏執(zhí)和神經(jīng)質(zhì)表現(xiàn)得十分精彩,可算其目前最佳表演;4. 助手人物干癟蒼白;5. 結(jié)尾黑得漂亮,干凈稍欠利索??傮w4.5星,大薦。
“平民新聞”的魔征化,寒冷得如利刃割喉,這樣的職業(yè)注定行走在道德暗夜中。雖然故事后勁稍嫌不足,但作為導演處女作還要求什么?杰克的表演平靜而嗜血,徹底碾壓他之前的所有角色,奧大媽給個提名好嗎?!
格局不大,追求不高,格倫哈爾忽閃著大眼,知乎范兒的澎湃洶涌嘴炮還是挺嚇人的。
棒!完全黑化到失真的角色和劇情,駛?cè)肟諢o一人的LA夜色,真是“罪惡之城”啊。把現(xiàn)在的電視新聞網(wǎng)、不健康的合約雇傭關(guān)系、甚至“實習生”制度,諷刺得體無完膚。雖然由于人物性格太單向?qū)е聞∏榭梢灶A見,但全片絕對緊張刺激又不失黑色幽默,Jake演得太好了!為了他我也一定要力薦!
導演是聚焦新聞從業(yè)者的新聞制造過程,全片看下來卻只有個性不具代表性。從職業(yè)生涯開始到最后成為夜行者,電影把男主處理成一個孤立的新聞從業(yè)者,而缺乏行業(yè)普遍性,個性發(fā)掘深入,但對整個行業(yè)卻淺得如同沒觸及過,到頭來批判的是人性而不是這個職業(yè)。所以我更愿將本片看作是犯罪片而非職業(yè)批判電影
杰克·吉倫哈爾暴瘦之后,深陷的眼窩與可怕的大眼睛讓角色多了幾分神經(jīng)質(zhì),必須承認,他是本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卻連奧斯卡提名都拿不到,真是可惜了。整個片子思路很明確,媒體對暴力的追逐,以及隱藏的大眾對暴力的渴望。大部分的夜戲更增加了這種陰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