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車手》之后,銀河系后繼有人??!
《車手》能把一個類型元素玩得這么極致透徹很不容易了。故事爛?仔細看看,這部片里有“廢戲”嗎?《車手》是太典型的港派類型片,好的地方特別好,差的地方確實提不上來。人物還是寫不好,黃秋生、余文樂、郭曉冬,角色各自的發(fā)展方向有,往前走得卻不夠自然放松。司徒錦源不愧銀河系老將,懂得揚長避短,寫人物寧可缺一點,也不濫,至少有留白,不矯情。但是,擅長的卻盡情發(fā)揮,三場追車戲把細節(jié)挖到底,氣氛也烘托到,人物變化的敘事線雖嫌簡單卻足夠清楚。
關(guān)鍵是鄭保瑞和錢嘉樂,動作設計和場面調(diào)度都非常杰出,感覺幾乎把“車”的所有零件都拆開來,設計情節(jié),難得把賽車戲?qū)懙眠@么日?;?,踏實可信,也因此驚心動魄?!盾囀帧放c《速度與激情》系列相比,是賽車戲這個類型象限里的兩個極點。所以,我個人覺得,所謂“大場面”,跟你炸了多少樓,撞了多少車,開了多少錢,爆了多少頭……都沒啥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那種氣氛,節(jié)奏是否“強大霸氣”?!盾囀帧肪驮谙愀圻@么個地小車多,窄道小巷的地方,用老爺車和日常車技拍出大場面。
《車手》最厲害的是,全片都只用“車”這么一個元素來塑造人物推動故事,試問有多少編劇和導演能做到如此游刃有余。再看二人合作的上一部《意外》,個人感覺,這倆人就是在做類型試驗,挑出某個創(chuàng)意點玩到癲,不斷突破自己的創(chuàng)作極限,如果能堅持下去,鄭保瑞和司徒錦源,在銀河系中是最有希望接班“杜韋”的新組合。
嗯……各位說《車手》不會講故事的,還是小說看太多了吧。
2 ) 勉強三分樣
現(xiàn)有豆瓣五星評分制對國片是一種“傷害”。因為時下國片的的水準以十分記大致都在四五之間晃蕩。觀眾在豆瓣上打分,你說處于護短心理四舍五入給個三星吧,差距有時過于明顯,心有不甘,同時又自覺對不起那些真正中規(guī)中矩沒有亮點也無過錯的成熟作品。往下打呢,雖然稍顯委屈,卻好歹與內(nèi)心真實感受更為接近。所以最后一咬牙一跺腳就給了個二星??蓢偸秋@得很二,到底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好的打分系統(tǒng)本應善于揚長避短才對。作品整體水準普遍較高時,就采用容易造成四舍五入變大四喜的五分制;水準如時下國片總在低位徘徊,就該采用更為細化的十分制,力求做到寸土必爭。
本片就講了一個寸土必爭的故事:新警余文樂需在短時間內(nèi)練就一手能在香港窄巷中轉(zhuǎn)彎的絕活才有可能將飛車大盜繩之于法……個人對于這一創(chuàng)作思路的觀點與對于導演之前作品《意外》有些相似:乍看上去較有新意,稍加琢磨缺乏道理。
舊作的問題主要來自于兩點:1、你怎么確定意外事件必然致死?比如片頭下落的玻璃剛好就能切斷大動脈。2,如果一個煙頭的紕漏都能對犯罪團伙產(chǎn)生威脅,那平時替你聯(lián)系生意的介紹人變臉的風險豈不是更加難以承受?換言之,觀眾是在對“意外殺人能夠成為一種賺錢營生”高度存疑的心理基礎上去勉強理解片中故事的起承轉(zhuǎn)合。
新片的問題只在一處:觀眾真的很喜歡看窄巷轉(zhuǎn)彎嗎?任你駕駛室內(nèi)離合剎車八千轉(zhuǎn)術(shù)語橫飛,煞有介事地好像是在研修武功絕學之內(nèi)功心法,可實際上觀眾的興趣重點還是集中在速度與激情!很多時候,表現(xiàn)形式之所以反復呈現(xiàn),并不是創(chuàng)作者自甘墨守成規(guī),而是那看似老套的表現(xiàn)形式很可能正是此種類型的存在基礎。車戲的基礎是什么?當然就是高速飛馳,以及追逐超越中的險象環(huán)生。因此方寸之地閃展騰挪的引入,雖然也無不可,但必須要以速度為尊。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更何況這里還存在一個問題:你是在本末雙修之下,偏重挖掘末之美感;還是僅僅由于財力技術(shù)所限,不善為本而去求末?從結(jié)尾兩車殺出窄巷后大對決的草草收場來看,個人嚴重趨向于后者。
但僅此一點,尚不足以對本片做出負面評價。畢竟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所以上面的問題,姑且可理解為是“發(fā)展中所遭遇的問題”。真正讓本片沒能脫離時下國產(chǎn)爛片泥沼(或是勉強爬出半個身子?)的是它的角色塑造。個人對此的感受是:導演試圖處處使力個個豐滿,最終卻好像適得其反。
黃秋生的臨近退休卻不幸殉職,原本只是一部警匪片引子部分常見的龍?zhí)讘?,不應再付于更多的敘事功能??衫宵S是絕對大牌,導演自覺有義務積極挖潛。于是就在殉職前又塞進了一大塊類似金盆洗手隱匿江湖機緣巧合被主人公拜師學藝的東東??山巧δ軓碗s之后隨即帶來兩個疑點:1、蘇花子只是因為沒喝酒才打不過嚴鐵森,而老黃當年對郭失手是因為什么?技不如人嗎?既然打根上就技不如人,你又憑什么保證徒弟能夠戰(zhàn)而勝之?2、郭曉冬“詐降”時,黃認出他就是十年前的死敵沒有?
郭曉冬的角色填塞感更為明顯。他的車手傳奇身份與詐降救友的俠義行為,放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都可以男一號的身份各自演繹出一出大戲。前者是美國的瑞安·奧尼爾的《虎口拔牙》;后者反復出現(xiàn)于包括貝爾蒙多主演的某部作品在內(nèi)的很多西方電影之中。但本片中他卻注定只能成為余文樂的陪襯。以小馬哥的高度入戲,卻以大傻成奎安的方式收場?這落差玩的有點狠!
與想法太多虎頭蛇尾的兩位敵、友相比,余文樂的角色卻呈現(xiàn)出一種詭異的深“V”軌跡。大部分時段都在一路走衰。從開始車子速度不行丟一月工資買設備;到剛好盯上一個飛車黨卻不幸中了對方的圈套,害的同事生死未卜;再到最終山路圍堵郭曉冬,間接搭上了老黃的性命……一直衰到接近收官,突然腦海中的導師語錄助其打通其任督二脈瞬間成為絕世高手?!這彎兒轉(zhuǎn)得比他的汽車還要離奇。造成這一突兀觀感的原因有二。其一,角色本身不給力。在本該自行主導的情節(jié)中始終被配角牽了著鼻子走。要么被囂張的郭曉冬利用戲耍,要么被神秘的黃秋生搶去了風頭。加之余文樂自身魅力不夠,鎮(zhèn)不住場子。其二、就是上面提到的,動作電影一定要有真有動作,不能拿靈光一現(xiàn)那種虛頭八腦的東西應付觀眾?!蹲砣防?,如果黃飛鴻僅憑蘇花子的一句話轉(zhuǎn)臉就成了嚴鐵森的克星,沒有知恥后勇勤奮苦練的大段鏡頭,影片看點至少要減去一半。
一部男性主導的類型片中,女人很容易成為打醬油的。只是這次醬油兌水兌得更嚴重。徐熙媛習慣性收獲了最大敗筆的頭銜。此女很是有趣,明知(或是真的不知?)表演風格與銀河系統(tǒng)大相徑庭還要反復合作自揭其短?這算是一種馬國賢式逆向操作的走紅模式?有點高深!葉璇沉靜內(nèi)斂的港式專業(yè)表演本可以給大S開班授課。奈何本場老公的戲就有些牽強,她自己更是出場寥寥近于點綴。其中余文樂點煙后的臺詞格外好笑?!澳阋矂e太內(nèi)疚了!”憋了半天就憋出這么一句大水詞。何超儀是否又是投資方的緣故才混得警司一角?出錢挑角也該有點職業(yè)道德。像不像好歹要有三分樣。
本片有沒有三分樣?勉強,但是給了。
3 ) 車手
把賽車融入警匪片,其實也是鄭保瑞的一種創(chuàng)新。更難得的是,夠少的臺詞,即使有郭曉冬,也不失了港片的原味,那些小街小巷,那些橋頭路邊,那些碼頭海港,只有土生土長之港人才識得的味道。最愛的一句是黃秋生的那句臺詞:車沒了可以修,人沒了呢?
六叔挺帥 黃秋生依舊演技在線 就是大S這個角色設定明顯多余 里面有句臺詞很深刻“冇成日望住人哋尾燈,冇俾人帶住走,學識控制自己架車,行自己要行噶路”想了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很有道理 看完最后再想 影片的過彎技巧是否真的在 實在太6了
4 ) 車神的蹤跡
追車電影會看得人滿腔熱血,躍躍欲試想模仿,但《車手》只會叫想飆車裝酷的青少年們脊背發(fā)涼,握上方向盤時神經(jīng)加倍緊張。人的脆弱性在這里被還原到近似真實世界,一記迎擊就把人撞得腦門生疼,幾個擦撞會叫人暈頭轉(zhuǎn)向,飛馳中不幸撞上路障的話,昔日車神也得送命。用這般生物和物理邏輯來衡量,警察絕無法從《速度與激情》里被砸爛的警車中完好無損的爬出來,伯恩在紐約大街上跑不過一條街就要血肉模糊,黃渤和趙又廷這兩位《痞子英雄》更不可能被槍擊火箭射高空墜落后還能毫發(fā)無傷的駕車離開。有人說《車手》像《亡命駕駛》,筆者不以為然,《亡》的動作編排樸實無華,但鏡頭調(diào)度凌厲非凡,讓你在看慣了人仰馬翻的雜耍后嘗嘗古龍式的一招奪命。真要類比,《車手》更像是《倭寇的蹤跡》之于傳統(tǒng)武俠片,消解了一切神乎其神的傳奇成分,腳踏實地,平心靜氣的展示技術(shù)(武術(shù)),穿引全片的過彎技巧自然而然的存在著,極少渲染和花哨,余文樂學藝毫無同類片《東京漂移》中的大張旗鼓,平平淡淡中透著低調(diào)的華麗。由于所有商業(yè)元素都用的很克制,《車手》會讓很多觀眾不習慣,甚至過目即往,但在那風馳電掣的一刻,它有足夠的力量讓你心潮澎湃。
文/方聿南
5 ) 《車手》:鄭保瑞拐了一個彎……
香港的新生代導演中有幾個人值得關(guān)注,我認為鄭保瑞就是其中之一。90年代初期進入電影圈的鄭保瑞曾擔任過許多大導演的副導,被視作大器晚成的他,直到1999年才執(zhí)導第一部電影作品,隨後以多部驚悚電影為人所認識,並順利打開知名度。個人風格強烈的鄭保瑞,稱得上是香港的「Cult片」導演,正因為如此,《車手》讓我大感意外,鄭保瑞怎麼會拍一部如此溫馨且具正面意義的電影呢?
固然,看似以飛車高速追逐為號召的《車手》在鄭保瑞的破格打造下,不再著重於我們所熟悉,在公路上高速馳騁的特技場面,反而以鬥智為主,尤其是90度直角的窄巷過彎讓人嘆為觀止。不過,一如鄭保瑞所言:「電影最想說的,是你如何『Drive Your Life』,從駕駛中學習到如何成長?!癸w車動作只不過是一層華麗的商業(yè)包裝,而人才是故事的重點,顯然鄭保瑞不願拍攝一部只有視覺衝擊而劇情空洞的飛車電影,然而這正是《車手》的問題癥結(jié)所在。
如同多數(shù)的香港電影,《車手》有警察(交通警察)也有匪徒,基本上仍是一部警匪對決的電影,只不過換了個形式,以「隱形車隊」警員阿翔(余文樂飾)和蔣新(郭曉冬飾)之間的飛車鬥智來呈現(xiàn)。除此之外,《車手》的劇情還有另一個重點,那就是盧峰(黃秋生飾)和阿翔師徒之間的兩代傳承。即將退休的盧峰好比師父,而滿腔熱血、衝勁十足的阿翔則是徒弟,兩人的個性截然不同,前者穩(wěn)重,後者浮躁,這簡直是師徒關(guān)係的典型。片中,盧峰不僅傳授功夫,教導阿翔直角過彎的技巧,更藉機提點人生哲理:「學會控制自己的車,別讓人牽著走。走自己要走的路,要衝的時候就全力去衝?!棺岄_車一事昇華為做人處事的道理,完全呼應鄭保瑞所謂的「Drive Your Life」。
說穿了,《車手》在本質(zhì)上根本是一部充滿夢想(阿翔對車的執(zhí)著)、極富教化意義(惡有惡報)的成長電影,尤其是阿翔幫嘉怡(徐熙媛飾)開路,要她跟在自己後面走的橋段,更加證明了阿翔的蛻變:他不再是那個只會跟在前車後頭追的年輕小伙子,而是有擔當、知道人生方向的成熟男人。不過,這也正是令人意外的地方,《車手》幾乎不見鄭保瑞偏鋒的創(chuàng)作口味,反而轉(zhuǎn)以保守且無新意,甚至帶點勵志味道的劇情走向,這是鄭保瑞的「成長」呢?抑或只是拐了一個彎,選擇向商業(yè)靠攏?
不過,姑且撇開「鄭氏風格」不談,《車手》還是有很多難以忽視的紕漏。首先是人物刻畫過於扁平,幾個重要角色多依照典型去塑造,特別是主角阿翔的性格和心理堆砌得不夠細膩,徒具表面,煞是可惜。再來是劇情的漏洞:當盧峰和阿翔等人在停車場搜索藏匿其中的蔣新時,為什麼沒有派警員將出入口封鎖?難道是為了阿翔個人的炫技?除此之外,部分的劇情支線少了來龍去脈,處理得虎頭蛇尾,讓人摸不著頭緒,例如:鏡頭何以不時地聚焦於蔣新的皮製鑰匙圈,上頭的數(shù)字又有何意涵?另外,徐熙媛在片中的扮相雖然頗令人驚豔,但她飾演的嘉怡一角實在可有可無,和阿翔的感情戲猶如隔靴搔癢,顯得多餘。
無庸置疑,由動作導演錢嘉樂發(fā)想的窄巷直角過彎確實是《車手》的最大特色與記憶點,「鬥慢」更是有別於其他的飛車電影,是十分獨特的可觀之處??上У氖牵瑒∏榈膯伪∨c缺陷讓整部電影略嫌粗糙,委實枉費了鄭保瑞想說好一個故事的企圖。
6 ) 警匪飆風,車技武俠
近期,或者說近幾年,好看的香港電影早已不多,《車手》無疑算一部好看的香港電影。風格特立的鄭寶瑞搭配杜琪峰、司徒錦源為首的銀河映像制作班底,香港電影最慣用的雙雄對決,標榜的飛車大戰(zhàn)以及情義寫照,成就了這部精彩的娛樂電影。
個人感覺,鄭寶瑞的風格跟銀河很搭調(diào),早年間無論是恐怖片《熱血青年》系列還是暴力色彩濃重的《狗咬狗》、《愛·作戰(zhàn)》等片無不肅殺冷峻,氣氛漠然,靠層層劇情的解扣直擊觀眾內(nèi)心。而入籍銀河之后的作品《意外》則是在自身固有的偏執(zhí)與懸念風格下又融入了銀河映像常見的宿命與心魔,可稱驚艷,鄭寶瑞完成了一份真正令觀眾“意外”的答卷。作為香港新生代導演,如今40歲的鄭寶瑞早已不算新人了,與銀河映像的合作,在前者集體創(chuàng)作主導風格的情況下,老鄭自己固有的套路更能為電影增光加色,乃是雙贏的結(jié)果,這也就是杜琪峰當年為什么要主動找到鄭寶瑞拍《意外》了。而這部《車手》雖為銀河映像制作,但總體不算銀河電影,但就因為有了銀河的協(xié)助,加上自己對劇情張力的駕馭,也使得這部娛樂片變得十分有“料”。
故事方面,本片編劇欄中看到了老熟人司徒錦源與《全職殺手》的編劇祖爾·奧拜恩,而本片的故事卻沒有大費周折,一個簡單的雙雄對決、老江湖提攜新人的故事,平緩的敘事,毫無存在感的醬油角色,有些多余的大S與李光潔,完全淹沒在幾位主要人物的特寫與炫目的車技中。嚴格來說,本片的故事像極了香港90年代警匪片的風格,比較粗枝大葉,重心都放在了電影的片名二字上面,這一點也從側(cè)面點出了香港電影的常態(tài)。
作為本片的最大的賣點,飆車場面,《車手》可謂做到了極致,鄭寶瑞非常喜歡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飛車電影,而電影也用了大部分篇幅來描寫賽車與車技部分。包括大量車體的特寫與遠近切換的鏡頭,車技的炫耀,還有無處不在的馬達轟鳴聲,如果看過約翰·弗蘭克海默1966年那部《霹靂神風》,就會發(fā)現(xiàn)鄭寶瑞真的受此片影響很大。
另一個相似的地方就是有人說本片很像《頭文字D》,不單單是余文樂與黃秋生等人物的設置方面,更多的還在于對于車技的展現(xiàn)。一般來說,車技對于動作片電影中追車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側(cè)重點卻不同,比如幾乎任何追車場面都會出現(xiàn)漂移,但大多數(shù)電影將漂移作為一種烘托氣氛的手段,本身則強調(diào)了飆車時的速度感與撞擊帶來的視覺感受,比如《速度與激情5》。而另一部分電影則非常強調(diào)技術(shù),將車技作為突破口,用技術(shù)帶動整體的速度感與追車時的激烈和緊張,比如《頭文字D》與《車手》。
本片與《頭文字D》異曲同工,不同之處在于后者重點寫人,人駕馭車,才能突出技術(shù);而本片重點不在于人或者車上,而是車技駕馭人與車。這似乎就讓片中的交通工具都活了起來,不難發(fā)現(xiàn)本片對于車技的展示達到了奢侈的地步,空擋過彎、刮破油箱的拖刀計、小空間漂移都相當吸引眼球。大量的車技的展示似乎讓本片人與車達到渾然一體的地步,雙雄對決不再是人與人,而是將人與車作為一個整體,不在乎車里坐著誰或者開的什么車。
本片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帶有了武俠片的味道,傳統(tǒng)的雙雄故事融入了俠義的氛圍,新手的初入江湖,老將的指點江山,車技的對決好比武功的PK,大量細致的描寫,汽車的轟鳴,車手對于汽車的油門、轉(zhuǎn)速與剎車的細微掌握,尤其是空擋過彎那段,就像是高手之間的過招,拍出了十足的張力。而在黑暗停車場熄滅車燈的那段對抗,好似京劇《三岔口》一般,見招拆招你來我往,氣氛也是咄咄逼人。因此片中大量的追逐場面就呈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風格,車與車之間不再是硬碰硬的較量,而是像持久戰(zhàn)一般的糾纏、撕咬。
另一方面,黃秋生與余文樂的師徒情感也是武俠電影常用的手法,老道的黃秋生與稚嫩的余文樂,一個隱忍,一個張揚,非常經(jīng)典的老少搭配,筆墨不多但依然熠熠生輝。反派方面筆墨更少,但郭曉冬始終漠然的表情,對于車技的掌握也成為一個特點,那句“上了你的車就不會死”力道十足。
總的來說,《車手》是很好看的一部香港電影,無論對于愛車族還是普通觀眾,炫酷的車技與風馳電掣的速度感,那種武俠片似的對決更讓人看到了老港片的風采,值得一看。
故事單薄老套,人物僵硬蒼白,敘事動力不足,只能強行推進,一腳油門一腳剎車一路磕磕絆絆頻頻熄火。
為了賽車而飆車,為了驚險求刺激,為了大S而加劇本,一切太刻意的事情,最終都證明裝逼遭雷劈。PS:男人還是老的帥,余文樂跟黃秋生站在一起氣場弱爆了嘛!
導演其實蠻大膽的,關(guān)于賽車的戲卻不玩速度大玩形式感,以特寫和很多靜的氛圍造緊張感。整部片子都在做氛圍,包括低調(diào)的布光,重要的飆車場景也都是夜景戲。如果不是在影院而是在家看,估計很多場景都未必看得清。故事很簡單,有點武俠小說練大招殺BOSS的意思。不過沒高潮啊,看到最后缺個釋放
格局小,就得把細節(jié)做足了
為看阿樂給了3分,情節(jié)特效一般。
沒有淪為徹頭徹尾的飆車秀,人物沖突和警匪決斗還有一定看頭,就是故事太過簡單,車技之外的劇情顯得有氣無力,有些脫節(jié)。好過《頭文字D》《極速賽車手》的擺酷,不如《速度與激情5》的火爆與《亡命駕駛》的犀利。
沒有光……杜琪峰拍不出落日車神,就指使手下拍一部黑夜車神么
不玩賽車游戲且對汽車沒有特別好感的人表示此片低于期待,除開賽車戲也就無亮點了。
劇作就不去說他了。攝影不錯,敢于用弱光,可惜數(shù)字拷貝還是表現(xiàn)不到暗部的細致層次([浮城大亨]就很好?。?,剪輯一個勁兒地找補??墒嵌忌耨R年代了還玩這種身份政治的人設,土不土啊。
唔好跟住人地個尾燈,要控制好自己臺車。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看到黃秋生,就想到了飚車…
車技段落有亮點,黃秋生+余文樂“父子情”有看點,其他客串及配角純醬油,影片整體敘事不好,結(jié)構(gòu)亂,估計票房不好。算是比較平庸的小片,不好不壞。推薦愛車的人看,特別不喜歡車的人,肯定覺得枯燥,秀車技段落太長。
勉強合格吧 8K轉(zhuǎn)...家用車貌似很難實現(xiàn)...太傷了!
想來個頭文字D版的三岔口 結(jié)果鄭保瑞的表現(xiàn)力和場面調(diào)度都差了些 情節(jié)忒弱警匪智商皆有待提高
滴滴叭叭嗚……嗚……嗚……
技術(shù)上接近完美,匠氣十足,跟老杜比有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地方。彭浩翔我看就算了,鄭保瑞才是新香港電影的希望!
我?guī)缀蹩梢钥隙ǖ恼f,在警匪格局類型片內(nèi),以執(zhí)行力和visual的總體成績而言,紅褲子出身的鄭保瑞已經(jīng)是香港剩下的最年輕的一個作者(新導演的執(zhí)行力幾乎只能拍愛情等輕類型)。遺憾的是劇本還是極弱,和《意外》一樣收尾過急??傮w是一部值得去戲院欣賞的作品,大家多支持!
香港電影
前面鋪墊不錯,展開沒展好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