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家國情義
亂黨也是滿人逼出來的,照這樣下去,一年亡國,十年亡種,我也不懂這里面的道理,我只知道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萬一我們都在武昌倒下了,白發(fā)的爹娘,年小的侄兒。誰來奉誰來養(yǎng)?我在武昌是盡忠,你在家是盡孝,劉家兄弟能忠孝兩全,我死了也能閉上眼睛。
我爹我妻,也只有聽天由命。父是我天,妻是我寶,但求開國順利,家門之事都是多余的。炸彈炸死了他們,大火燒死了他們,那是我今生今世還不清的罪業(yè)。你只管把炮放響,我那屋頂不怕你打得著,只怕你打不著。
我不只是親近亂黨,而是想追隨世界潮流,民主共和,大勢所趨,執(zhí)迷者是你不是我。求仁得仁,不想脫身,只愿大人把這句話告訴朝廷,請朝廷痛定思痛,求新求變。
我進來是想換你出去,二弟,你是個掌印的,我是個執(zhí)筆的,事到如今,用得著你用不著我。你出去還能為孫先生做很多事,我出去不過是多一個飯囊一個草包。
大哥,二十年后我有幸投胎做民國之人,那就是極樂就是西方。
一刀刺過去,他連眼皮都不眨一下,我就知道湖北保不住了。
2 ) 這才是中國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懂了這部電影
或許我也不懂,是否大家聽懂里面的歌曲,這個我還是有點明白的……,你是清曉待發(fā)的帆,(這個是說中國是一艘待發(fā)未發(fā)的船)我是天涯漂泊的嵐(這個是說漢族人被滿人統(tǒng)治沒有尊嚴的一種感情),我要緊緊的纏在你后面,我要緊緊的纏在你后面……(這兩句最感人,我解釋不好大家自己體會),催你向前……催你向前,日日月月,歲歲年年,日日月月,歲歲年年……這些話就比較明朗了
3 ) 有血性,有骨氣
彭楚潘是條好漢,彭余氏是個烈女,都不含糊! 忠孝節(jié)義,中華傳統(tǒng)。 有血性,有骨氣,不像現(xiàn)在的電影,都是娘娘腔。
比現(xiàn)在的十月圍城之類,強100倍。。。。。。。。。。。。。。。。。。。。。。。。。。。。。。。。。。。。。。。。。。。。。。。。。。。。。。。。。。。。。。。。。。。。。。。。。。。。。。。。。。。。。。。。。。。。。。。。。。。。。。。。。。。。。。。。。。。。。。。。。。。。。。。。。。。。。。。。。。。。。。。
4 ) 真正之革命之精神、共和之精神
雖然電影里演員們的動作夸張~但這已是30年前的片子~完全可以理解和原諒~
影片的主旨精神無限的崇高~也與事實歷史相符~遠比什么《建國大業(yè)》《奸黨萎液》要真實、有精神得多~~
最最叫我激動不已的除了片中的英雄場面~還有就是兩首插曲:
“你是清曉待發(fā)的帆,我是天涯漂泊的風(fēng),我要癡癡的纏在你后面,我要癡癡的纏在你后面,催你向前、催你向前,日日月月,歲歲年年,日日月月,歲歲年年.........”
“你是清曉待發(fā)的帆.......”
清軍新軍里的革命思想士兵是“帆”(他們沒有理論指引,可卻是擺動當(dāng)時中國著整條大船的中堅力量,帆沒有風(fēng),只能在那里等待,這天穿也是一直在海上、在狂風(fēng)巨浪中停泊.....)
“我是天涯漂泊的風(fēng)”.......
海外革命黨和民主主義精神、進步思想就是“風(fēng)”(風(fēng)漂泊四海、匯集世界之潮流、風(fēng)云....可,沒有實質(zhì)依托......無法將自己的民主自由之風(fēng)影響這條停泊不前的大船(中國)~~~
“我要癡癡的纏在你后面”........
掌控時局的中堅終于遇到了指引方向的“潮流”,“風(fēng)”吹“帆”起、風(fēng)云際會??!要開啟共和國這條船~~~~~~~~
“催你向前、催你向前”......
風(fēng)在推動著帆向前~~而帆又推動著船向前.........目標(biāo)就是共和.....
“日日月月,歲歲年年,日日月月,歲歲年年”......
晚晴革命黨的民主革命歷經(jīng)十余載、十次革命.......正可謂是日日月月,歲歲年年,不斷的失敗又不斷的在歲月中重整旗鼓......
歌詞催人淚下、形象生動,還有最后革命軍起義時的歌曲~更是激蕩回腸......
可惜的是我找遍了滿網(wǎng)都找不到這兩首歌的名字和下載的地方~~實在是可惜~~~~
今年是辛亥100周年~~這部電影隨拍攝于30年前~~但無疑是至今為止華人影壇里展示辛亥之精神的最好的寄托~~~~~
5 ) 血薦軒轅
電影自然非?;?。
可是真得催人落淚啊。
我以我血薦軒轅。
基本都是在喊口號,基本動作都比較走樣,可是當(dāng)無數(shù)的白帆傲立廣場,當(dāng)大顆大顆的頭顱滾到灰塵里,當(dāng)各船各幫的好漢大喊:只要你三爺帶路,去殺韃子,去拼命。
眼淚止不住地涌出來啊,那是一條條人命。就這么交出去,就這么不要了。
當(dāng)大炮過山的時候,崎嶇不平,但硬是這么扛過去啊。壓在身上骨頭會斷嗎,一口氣硬撐著把大炮扛過去啊,因為前方有我的兄弟,有我的同袍。
“當(dāng)刺刀刺過去他不躲的時候,我知道武昌守不住了”
這樣的胸膛何止成千上萬。
最后,緩緩的旗幟升上墻頭,所有人肅穆敬禮,
“本片獻給武昌首義”
那血變成了永遠不謝的花。
6 ) 《辛亥雙十(The Battle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一身俠氣干革命【第19屆金馬獎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8/the-battle-for-republic-of-china19.html辛亥雙十 (1981)
本片獲得1982年第19屆金馬獎最佳影片。
電影講述辛亥革命前后幾天內(nèi)的故事。故事開始于同盟會譚人鳳去武昌與鄧玉麟見面,商議由蔣翊武和劉復(fù)基領(lǐng)導(dǎo)新軍革命。三人決定邀請同樣搞革命的共進會孫武一同起義,但是孫武害怕是新軍設(shè)下的圈套,沒有同意。幾天后,新軍都被調(diào)往四川,孫武看出新軍中想革命的人確實不少,就決定一同起義。隨后,新軍中的軍官彭楚藩加入起義隊伍,并帶來了清軍詳細部署的地圖。1911年10月9日晚,孫武制造炸藥時發(fā)生爆炸,引起湖廣總督的警覺,就開始四處抓捕革命黨人,劉復(fù)基、彭楚藩以及一個退伍老兵楊宏勝被抓。審案時,審判者一直為彭楚藩開脫,但他直接承認了自己是革命黨。于是,三人在10日清晨被斬首,彭楚藩老婆也跳樓自盡。因為此事,幸存的革命黨人決定繼續(xù)起義。就這樣,武昌意義開始了,并且革命黨很快取得了勝利。
本片其實沒什么可寫的,它就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只不過是國民黨的主旋律而已。影片內(nèi)容不過是呈現(xiàn)一段歷史,并通過影片內(nèi)容表現(xiàn)出革命同志的英雄氣概,以及大無畏精神。說白了,就是不怕死、不怕犧牲,為了理想而奮斗!寫到這里,讓我想到,前面這一句話可以套用在任何革命電影中,無論是共產(chǎn)黨,還是國民黨,無論是社會主義革命,還是民族獨立,等等??傊?,本片這種模式的電影,永遠是一個主題,而且是屢試不爽的!大概幾十年后,還是會有同樣主題、同樣內(nèi)容的這種電影存在。
本片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對白??赐暧捌螅杏X到這幫革命黨人哪里是搞革命,明明是在闖江湖嘛!片中形形色色的革命黨人,充滿了一身俠氣,說起話來都頭頭是道,什么“忠孝”、“家法”、“各幫各船”的,這都是些什么??!這些革命黨人看來沒什么覺悟,就知道反清復(fù)漢,全憑著一身俠氣往前闖!原來辛亥革命是這樣搞起來的啊,真所謂“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啊??傊?,片中的革命黨諸人比起金庸小說中的人物還要豪氣蓋天,俠之大者,革命黨人是也!
除了上面這個特點外,電影拍攝上就非常糟糕了。因為看過之后,我竟然誰是誰都對不上,可見本片劇情有多么混亂。直到影片結(jié)束,我也沒搞清楚譚人鳳與孫武是什么關(guān)系,以及劉德凱扮演的是什么人物。直到查些資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梢哉f,本片是一部連故事都講不清楚的電影。這樣的電影能獲得金馬獎,就像金雞獎的評選一樣:主旋律一定會給重獎,不管它爛不爛。既然本片連故事都講不明白,我也就不多說了。
本片唯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歌曲。其中一首是凌風(fēng)演唱的《起風(fēng)的時候》。歌曲雖然比較一般,但它用得恰到好處,讓人感覺到一種豪氣。片中其他歌曲給人印象就不深了,大概是太“官腔”了。
起風(fēng)的時候
作詞:趙寧
你是清曉待發(fā)的帆,
我是天涯飄泊的嵐,
我要癡癡地纏在你后面,
我要癡癡地纏在你后面,
催你向前、催你向前,
日日月月,歲歲年年,
歲歲年年,日日月月,
催你向前,催你向前。
本片演員中規(guī)中矩,沒有什么可說的。男主角狄龍在片中很帥氣,柯俊雄則顯老了,美女林鳳嬌做了一回大花瓶。其余演員就不熟悉了,不過他們也都是港臺在八十年代初的紅星。相信拍攝本片時,就如同大陸拍攝《建國大業(yè)》時一樣,號稱“全明星陣容”!
總結(jié)一下。一部很官腔的歷史片,看完之后也沒讓我對辛亥革命了解多少,可見它是多么的失敗。
序列:0893
2012-08-0
臺版《建國大業(yè)》
當(dāng)時可謂群星璀璨,除了武打有些夸張外,影片比較真實的還原了那段歷史。
江湖化的歷史還原,在當(dāng)時算是大片了吧,明星薈萃,場面火爆,還有一個正義的主題
王道戲份好多,豆瓣的描述是誰寫的?主演竟沒寫到他。中影的愛國電影基調(diào),還加上邵氏武打場面,熱血到爆錶??甲C不太合格,但戲劇化的故事、大場面不愧是丁善璽所擅長的。讓我想看丁善璽導(dǎo)、林青霞主演的《碧血黃花》,大概要比三十年後珠影拍那沒故事又沒場面的《英雄.喋血》好得多。
臺詞精當(dāng),慷慨激昂又帶著清末的江湖氣。船幫議事一段,展示家法和切口,極妙!SB的幾個偶像演員外形很合適,可惜演技太膚淺。彭楚藩、楊宏勝演得最好。劇本顯然夸大了孫中山的作用,縮減了人物復(fù)雜性,尤其沒有展現(xiàn)?;室环降娜宋铮@是臺灣政治氣候的必然。包括大火都是實景。熱血激昂,熱淚盈眶!
在辛亥100周年之際觀看此片,勿忘青天白日,勿忘民主,勿忘自由。
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這部電影的表演可能很形式化。但是形式化的表演突顯了當(dāng)時革命的熱情。換一個歷史舞臺,這可能反而是寫實的,寫實的定義并不固定。不過這部電影能得獎可能多少沾了歷史的光。羅莽依舊每片必裸
30年前的片子,敢教《十月圍城》都汗顏,丁善璽不愧是主旋律專家,這種題材怎么拍怎么給力。
哈哈,看著這些演員夸張的表演不由自主的發(fā)笑
國軍拍的這部政宣片唯一亮點就是各路邵氏男肉彈匯聚,有二的如狄龍,有萌的如汪禹,有帥的如小寶,有精壯的如羅莽,但國軍的政宣片真的沒有我黨拍的政宣片好看,各種鬼扯和粗糙,也難怪國軍打不過我黨,也就只有拍來拍去拍個武昌起義……
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勝辛亥革命百倍
“當(dāng)刺刀刺過去他不躲的時候,我就知道武昌守不住了”
就挺悲壯,但是看著確實有一點混亂,而且很多演員用了很夸張好像戲劇一樣的手勢動作是怎么回事,演其他戲的時候也沒這樣啊,那年代其他戲也沒這個風(fēng)格吧?還是tw有這種風(fēng)格?
曾經(jīng)是誰人的理想 誰人的信仰 需要誰的獻血去染紅
從鄧玉麟、彭楚藩這些小人物入手,容易凸顯江湖氣,同盟會共進會交涉請家法片段很不錯,雖然戲說色彩太濃,不過還沒有如今的中產(chǎn)氣。
拍得好英雄,《辛亥革命》會悲劇的。
臺灣和邵氏的合拍片,又在八十年代初,顯然其政治話語與大陸主流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以狄龍為首的演員們表演似乎有用力過猛的痕跡,臺詞念得慷慨激昂、字正腔圓,身段和動作甚至近乎戲劇舞臺的夸張,是另一類主旋律,但是這種熟悉的宣傳腔調(diào),又難免疏離。但是至少它讓人們知道,辛亥革命的成功,不在于孫
最初是十幾年前在論壇看完。丁導(dǎo)精品迭出。電影里印象最深的是歌曲部分,一是片尾,配合光復(fù)之戰(zhàn)的激昂畫面,名副其實“照亮了宇宙,震驚了四?!?,二是拖炮爬山時《薪火》中的“黃帝子孫”。結(jié)合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黃帝歌》更有感覺:“黃帝率漢族,來自昆侖。斬蚩尤,天下太平,建設(shè)我中華神圣。超群指南車,教人大方針,造宮室衣服,偃武修文,作內(nèi)經(jīng),定樂正五音。創(chuàng)造文化,嘉惠后人,到如今,作民族靈魂,發(fā)揚光大,孝子賢孫。”
不難看,但可悲??杀幵陟哆@些主旋律:民族情懷,以死證志,肉身神話,流血神話,偉人神話,勝者(民國)史觀,以及脫不去的五四式幼稚文明論,拍了一百多年還在拍,而且廣受華人喜愛,永無進步。就這點上,五四實在難咎其辭,而無法走出五四進入真正文明辯駁的華人文化圈則更可悲。
本片是香港邵氏和臺灣中影合拍的巨資政策片,講述的中華民國開國革命史事,始於孫中山建立同盟會,終於武昌起義成功創(chuàng)建民國。本片雖然陣容龐大,卻因為利用歷史人物呈現(xiàn)革命重大事件時,糅合了太多商業(yè)計算,導(dǎo)致本片演變成一部俗套的武打片,迷失了革命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