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義和拳
傅聲是張徹的得意弟子,但是這部戲里戲份不算太重,傅聲這樣大殺四方的熱血男兒角色在張徹的電影中出現(xiàn)過多次,有點疲勞。反而大塊頭梁家仁和木臉戚冠軍給人印象更深。
學生時代的歷史書對義和團的講述是正面的,反抗帝國主義侵略者什么的,不知道現(xiàn)在的教材里怎么寫的。但是這部電影里我覺得描述非常到位,就是西太后利用義和拳牽制洋人,義和拳首領(lǐng)也乘機做大勢力并且中飽私囊,最可悲的是拳民,多數(shù)當了炮灰。記得其中傅聲責問王龍威:難道你要靠幾萬弟兄血肉來鋪你的路嗎,這是最好的注解
張徹少有的大場面戲,第一次攻打洋人營寨時,幾百個涂面的壯漢沖殺洋人敵營,被機關(guān)槍和步槍一排排干掉,看的人心寒啊。而且,三壯士已經(jīng)沖進敵營,卻還是和敵人肉搏,拿著槍當燒火棍使。一直到最后,傅聲同學才拿起了槍,已經(jīng)太晚了,就像這個國家一樣,醒來的太晚了。
絕大部分都是講述義和拳,從一開始的設(shè)壇作法愚弄拳民,到后來拿拳民的尸體給自己鋪路,一直到見到西太后,又在西太后前面耍把戲,弄死了幾個兄弟從而得到西太后的信任。有了西太后的支持后,打著反洋人的旗號,到處搜刮。寫到此處,我突然想到了若干年后,某一些人也在干著同樣的事情,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fù),但是總有驚人的相似。
5.后半段胡錦扮演的賽金花出場了,扮相不好。
2 ) 《八國聯(lián)軍》——難忘的恥辱記憶
張徹在1976年拍了兩部可稱之為大制作的電影,一部是《八道樓子》,另一部就是《八國聯(lián)軍》,兩部的共同點都是對抗外敵,不同點在于《八道樓子》是張徹兩代弟子的“大合唱”,而這部《八國聯(lián)軍》里挑大梁的就是他的第三代“雙子星”——戚冠軍和傅聲。
現(xiàn)在看起來,雖然都是走功夫路線,但兩人當時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傅聲總體看來和成龍更為接近,表演中略帶喜劇的成分,如果沒有車禍的事情應(yīng)該后面會很吃得香,況且他的外型也能給他加不少分,即使放到今天來也能選個“好男兒”吧;戚冠軍的演技就顯得生硬了很多,不知道是否性格使然,感覺表情的豐富程度還不及早期的李連杰,而且他的外型不算是那種很陽剛的,再加上后來香港功夫片比較推崇的是成龍那種閃轉(zhuǎn)騰挪的喜劇風格和李連杰那種干練瀟灑的大師風格,所以他后面的發(fā)展就不太好了。
我看多了邵氏當年的老電影,越發(fā)感覺像《八道樓子》、《八國聯(lián)軍》這樣的電影除卻細節(jié)部分,總體來說是可以當做歷史科普劇來看的,這部電影里對八國聯(lián)軍入京前后清政府、義和團以及普通百姓的刻畫還是很深刻的。
慈禧太后聽戲那段和義和團“滅洋”那段時在影射江青的樣板戲和紅衛(wèi)兵運動吧。
3 ) 一將功成萬骨枯,自古如此
較詳細展示義和團開壇的景象,當有人指出刀槍不入的原因是張四公子的橫練外功,所以刀才砍不傷他,
這時壇主說:張四公子刀槍不入是憑他的真功夫,可要是上萬個弟兄都相信自己刀槍不入,那只能靠我的符咒。
當五萬人喝下符水后手拿砍刀去對抗兩千個洋人的洋槍。這里面都還有很多小孩子,都是去送死。你打算用多少人的性命去換你的前程,這時,壇主回答:一將功成萬骨枯,自古如此。
有一段壇主自吹造謠的,一開始是撿了三個,后來謠傳到最后變成了一口氣殺了900個。還有個在太后面前的可謂自殺一般的“刀槍不入”展示。設(shè)計的都非常棒。
邵氏電影一貫的傳統(tǒng)古典美學,像傳統(tǒng)戲劇,講究身段,大量傳統(tǒng)武學的展示,一貫較高水準的武打設(shè)計和打斗場面。
4 ) 右派愛國片
作為一部商業(yè)片,這部片子還算可以,三星半。但這部片子的敗筆就在于劇情主次分的不好。
1. 賽金花那條線有點多余,張徹并不擅長拍女性角色,而且賽金花這個角色在戲里面也沒什么戲劇沖突可言,胡錦的演技當然是一如既往的好,但沒亮點,如果李翰祥來拍《八國聯(lián)軍》的話,估計主線就會是賽金花的花邊史或者是珍妃井了。
2. 張徹找胡錦來拍賽金花,找李麗華來拍慈禧總有一種和李翰祥慪氣的意味,當然慪氣的不僅是張徹,李麗華也在和李翰祥慪氣。李翰祥當年想找李麗華來拍賽金花無奈預(yù)算不夠改拍了雪里紅,而李麗華想演傾國傾城的慈禧又被李翰祥放了鴿子。不過李麗華演慈禧的效果終歸還是不錯,雍容華貴且老謀深算,配音的效果大概是和傾國傾城學的——所謂的正紅旗口音的國語。
3. 劉家良是本片的武術(shù)指導,唐佳估計被邵氏召回去了。劉家良導單打獨斗好看,但群毆不如唐佳出色??偢杏X戚冠軍和傅聲倆人不太熟,演習沒什么默契,在一起拍戲總有拉郎配的意味。張徹的第三代弟子演戲不太好看。
4. 八國聯(lián)軍的衣服,一些武器,和北京那個城門看得出來是下了成本的,攻打北京城是日俄兩軍打頭陣這點也沒錯,不過看張徹的片子不能摳細節(jié),片子開頭傅聲的打的洋人那把槍就有點逗。
5. 張老師畢竟是文人,義和團里面很多情節(jié)刻畫的還是不錯,比如說諷刺剛毅,端親王,大師兄的幾段,很明顯慈禧影射江青(但慈禧給人的感覺也不是特別的丑惡),義和團打砸搶影射紅衛(wèi)兵。反之大陸的片除了走向共和還沒有敢這么拍那段歷史的,走向共和不是商業(yè)片,那么看的人就更少了,而商業(yè)片里面又有幾個導演敢這么拍?即使是李翰祥拍火燒圓明園也只敢反帝反封建罷了。
5 ) 在老片中找尋中國男人的陽剛氣
終于看了《一步之遙》,確實是爛片。一個導演不能慣著,一慣著就捧殺了他。雖然是爛片,但還有些亮點,有幾處頗為幽默,但僅此而已。姜文經(jīng)過了這次奢華的挫敗后一蹶不振,竟去《星球大戰(zhàn)-俠盜一號》這樣的片子里去和甄子丹cp做配角,也有些令人遺憾。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雖然水軍會糊弄人一時,但卻糊弄不了一世,爛片就是爛片,永遠也好不了。但有的電影就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盡管漸漸地被觀眾、媒體遺忘,但不期而遇后,還是會為它的精彩而鼓掌。我經(jīng)常找一些老片看,比如李翰祥、張徹、胡金銓、桂治洪等導演的作品,經(jīng)常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精彩。
《迎春閣之風波》是胡金銓1973年的作品,今天看來依然精彩。影片用古裝片的形式,實則是諜戰(zhàn)片,佐以武俠片的配料,端上了一盤緊張刺激的大餐。李麗華雖是主角,但并沒有搶戲,片子里每個配角都演的非常認真,非常精彩。盡管影片的場景基本上都在客棧里進行,但由于調(diào)度合理,劇情緊湊,并沒有讓觀眾感覺厭倦。
李麗華手下的四個女飛賊為了殺敵不顧生死,還有扮演蒙古公主的徐楓兇狠毒辣的演出,讓這部戲充滿了陰性火藥味。雖然最后任務(wù)完成,但付出的代價也太過巨大,胡金銓的冷峻風格讓人著迷。
相比之下張徹的《八國聯(lián)軍》就是一部讓人熱血沸騰的電影了,影片全景展示了那段歷史,包括慈禧的逃跑、義和團的敗亡、賽金花的營救等,徐徐展開了一幅慘烈的歷史畫卷。影片主線是義和團三兄弟,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壯舉,用一己之力維護了殘破的大清國的一點點尊嚴,讓觀眾為他們慨嘆。
《八國聯(lián)軍》和張徹的其他電影一樣,充滿了陽剛之氣。三兄弟和其他拳民毫無畏懼、勇往直前地以血肉之軀和洋槍洋炮對抗,讓人看得熱血沸騰。影片中雖也指出了義和團的欺騙性和局限性,但對三兄弟和其他愛國者卻用了最熱烈的表現(xiàn)形式來展現(xiàn)他們身上的豪氣、勇氣、義氣,不吝贊美地謳歌了在亂世中中華兒女依然不屈不撓、戰(zhàn)斗到底的民族精神,與近幾年頹喪的《南京,南京》、《一九四二》等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縱觀現(xiàn)今的內(nèi)地影壇,只有小鮮肉,沒有男子漢。徐靜蕾的新片竟然要靠他老公的裸體做宣傳,時過境遷,這種曾經(jīng)使用在女人身上的噱頭竟然也用在了男人身上,可見對男人的物化已經(jīng)達到了極致,只要人體美、又沒脾氣,成天圍著女人轉(zhuǎn),那就是銀幕上的暖男、新好男人了!
沒事多看看老片吧,你一定會增加對中國電影重新偉大的信心。
6 ) 千里雖遙,孰敢不至?
張徹說傅聲在多方面是成龍周星馳劉德華的先驅(qū),成龍先驅(qū)大概是從電影類型和表演風格上說的,劉德華先驅(qū)大概是從那次致命車禍和臨時換人來說的,至于周星馳先驅(qū),我倒覺得姜大衛(wèi)更像一點。張徹關(guān)掉長弓撤回邵氏的那五年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五年,總覺得以他的學養(yǎng)和見識,不該到這時仍在拳腳功夫片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即便不完全轉(zhuǎn)型過去,也未嘗不可以抽出時間拍幾部現(xiàn)實主義的社會問題?。m然拳腳功夫片也能借古喻今,但總難細致深入)。所以,困惑之余只好理解為其中有他個人性格的原因,也有經(jīng)濟預(yù)算上的限制,而且(他自己說)那幾年香港電影的大環(huán)境也不見得好,——這些就更不是我能了解的了。
長弓那幾年,張徹是多么熱血洶涌啊。到底是個舊式文人,從香港返臺灣(對他而言的“國內(nèi)”),念念不忘所謂知識分子的責任,對家國的熱忱簡直是火燒火燎。他說另組長弓和蔣經(jīng)國對他的余情只是一次巧合,但這巧合必定使他暗暗欣喜驕傲。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雖然他以政客式的狡黠避開了蔣經(jīng)國可能的探班,從而保全自己舊式士大夫一般隱匿的姿態(tài),但專欄文章和電影作品里,都明確顯示著對政治和社會的熱切關(guān)注。
長弓時期他最可看的作品可能就是《八道樓子》和這部《八國聯(lián)軍》。十足的愛國主義和右派立場。但這兩部片子都使他經(jīng)濟上受挫?!栋说罉亲印繁取栋藝?lián)軍》幸運一些,至少在審查上沒有太大阻礙。張徹后來對《八國聯(lián)軍》被禁被刪一直不滿,總希望能恢復(fù)全貌和大眾見面。如果這兩個片子當年在票房上更成功(尤其是《八國聯(lián)軍》),張徹后期的道路會不會有些不同?
1975-1977年,我懷疑是張徹徹底老去之前的一道回光返照。當然,這個懷疑目前還需要繼續(xù)看他80年后的電影來驗證,但,我猜想也許不會太錯。
「義和團」始終是中國人性的照妖鏡,本片可謂有教科書的意義,而后半段則完全淪為傳統(tǒng)「英雄/美人」和俠士以武平天下的中國傳統(tǒng)「英雄夢」,從這點上看無論是義和拳、紅燈照還是后來的霍元甲甚至到現(xiàn)代的李小龍之流,也依舊是中國人的無盡白日夢。
評分絕對是低了,邵氏的家國情懷難得有這么好的,兩個多小時的時長也有優(yōu)勢,該有的都有了,意料之外的好看。ps馬哥波羅變身德國統(tǒng)帥瓦德西。
歷史觀很正確 興中會的主題音樂特主旋律
劇情粗糙一些,但好歹對歷史有一定的反思。
參團的人不相信義和團但是只能寄希望于義和團,是件很令人心傷的事情,片中關(guān)于給太后獻技也蠻好玩的
前半段八國聯(lián)軍,后半段神拳三壯士,功夫和歷史總無法很好地融合,但偏偏,這又是在說大歷史下的功夫的電影……實在頭疼。
7.1;三個摩登男性
所以張徹拍歷史大戲也是不含糊,雖然微微模仿了點李翰祥,李麗華的慈禧略富態(tài),胡錦的賽二爺真是好!各路打醬油都有甄妮孫越崔福生,也是了不起?。?/p>
場面大,有內(nèi)涵。義和團有招搖撞騙的神棍,有愚民,也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好漢。功夫抵不過槍炮,傅聲臨死還是拿起槍才報了仇。廉價的愛國主義唬不到我,可這樣國仇家恨的大背景下,實在的增加了悲劇氣氛,有深深的無力感,個人再怎么牛逼再怎么取得局部勝利最后還是輸定了,站著死躺著死反正是死定了
小兄弟,你要是不喜歡,可以叫我一聲姐姐——叫我姐姐,叫我姐姐,叫我姐姐,我是你姐,叫姐。
與《八道樓子》是同時期作品,都屬于戰(zhàn)爭大場面愛國題材。這一部極具諷刺意味,義和團首領(lǐng)為了自己的前途,讓群眾相信自己有刀槍不入的本領(lǐng),用萬千骸骨謀自己前程,而待八國聯(lián)軍攻來時卻自先臨陣脫逃。個人力量終究有限,三位主角兩位犧牲,一位南下尋找孫中山去了。這部也可看作邵氏版的《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
也許在那個年代,張徹的打戲能讓電影錦上添花,但放在今天,畫蛇添足了。
三星半。義和團這題材天然的適合張徹。一開頭這是在跟李翰祥較勁么。刺馬的影子。人海戰(zhàn)術(shù)。黃繼光的死法。戚冠軍真不好看,而且有女氣,他的眉目神情常常讓我想到焦恩俊的小貓。片長137分鐘,不知是否足本。樣板戲,紅衛(wèi)兵。沒找到字幕,德語部分不知所云。小福子的死法。
喜歡胡錦?,喜歡大仁哥?,喜歡小戚?,喜歡阿聲?。史觀很正,尤其那個殺了9個鬼子最后傳成了殺了9000個鬼子和義和團當慈禧的面表演刀槍不入的橋段,真是諷刺。扶清滅洋?呵呵,空有一腔熱血卻已經(jīng)無力回天。
兩星半吧。布景和服化道看了很難受,可能當年算大制作,但還是拙劣得緊,臺灣的古裝戲就沒出過什么能入目的,這個還算貼近了。孝欽后那個搖頭晃腦故作挑剔的勁兒,壓根不是最高統(tǒng)治者的表現(xiàn),而是檔次低的人卻要表現(xiàn)高檔的端著的拿腔拿調(diào),差勁啊,還不如她自己演過的楊貴妃那么自然。
數(shù)一數(shù)二的邵氏大排場之作。
本片取材於清末時期,但並非《馬永貞》,《大刀王五》的真人真事,而是以“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以及義和團來包裝虛構(gòu)的人物故事。此片製作規(guī)??芍^不折不扣的大片,不僅邀請英國演員理查德哈里森來飾演聯(lián)軍統(tǒng)帥瓦德西,更有邀得已息影的李麗華復(fù)出飾演慈禧太后一角。開場的慈禧梳頭,穿衣,戴首飾,吃早飯,聽戲等,是張徹作品罕見的細緻與華麗,大有和李翰祥的《傾國傾城》一斗之意!而此片亦有張徹導演隱藏的野心,比如在肯定義和團反抗侵略的民族意識的同時,亦諷刺人民崇拜他們的盲目激情,這種扭轉(zhuǎn)傳統(tǒng)熱血英雄的特性,對魯莽而激進的武鬥精神的反思,是張徹中後期少有的反英雄之作。
影片較長,大致可以分為聯(lián)軍入城前后,前半抨擊義和團,招搖撞騙,畫個煙熏妝,涂個熊貓眼,敵人來了只顧跑,打砸搶燒卻在行,后半頌揚剛烈,戚冠軍打出城,殺了假頭領(lǐng),遠赴興中,傅聲混戰(zhàn)東洋,身中數(shù)槍,死而挺立。
影片大部分都在講義和團,起名《八國聯(lián)軍》大概也是作為商業(yè)噱頭。一方面,看到了中國的屈辱歷史,中國不乏勇敢之士,以赤手空拳對抗洋槍洋炮;一方面,民眾之愚、妄自尊大皆有體現(xiàn)。張徹能夠表現(xiàn)出這些東西,也實屬不易。近來,我剛好在看近代史,觀此影片,感觸良多。影片的不足(同時也是特點)可能更多突顯了赤手空拳對先進武器的無力感,那種絕望感,拳對槍的沖突,永恒的悲愴!但八國聯(lián)軍的殘暴并未突出,更多顯出義和團的愚昧。
八國聯(lián)軍都進城了,張霹靂還在一板一眼地拍著他的龍虎蛇鶴豹,比影片著力批判的義和拳還無稽。對神拳的展示和對孫文的吹捧堪稱《男兒當自強》的先聲。慈禧褒封義民,賽金花色誘瓦德西的傳說都被拍成了陽剛版。小咪的慈禧和孫越的李蓮英都不錯,甄妮的小菊身段太玲瓏浮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