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部電影還行,因為我期待了很久,因為也是林宥嘉的歌曲《長大的童話》
劇情我懂了,但沒有完全懂。感覺導演會有一些暗藏玄機的小細節(jié)我沒有發(fā)現(xiàn)。 個人覺得豆瓣評分也不至于5分吧,6.7分左右,應該挺合理。 這部片是比較文藝片風,要細心留意一下,不然突然一下場景變了,人物做一些比較怪的事情會突然get不到。 男主和女主別問是不是父女關系了,明顯就不是。認真看了,會發(fā)現(xiàn)男主老婆和女兒的名字都不是跟女主和跟女主媽媽一樣。男主老婆和女兒因為地震而死掉了。 電影一開頭已經(jīng)拋出一個金句出來,西門町 電影 鈔票 瘋子這四個東西, 后面就用情節(jié)串聯(lián)了起來。 這部電影的確可以算上及格分,不知道是導演的調度有問題還是哪些有問題。不是專業(yè),不會說哪里出了錯。 電影一開頭演員是有點尬,男主女主和女主媽媽出場都有點尬。后面會好一點??吹街卸文莻€反派對男主威脅那里,我一度怕爛片。最后抓了反派之后,感覺有點強行收尾了。結尾感覺完得不太完滿,可能這也是長大吧。長大之后沒什么太過完美的東西。彈幕問,為什么男主拍了女主的小時候,男主那時候可能已經(jīng)喪妻女了,恰好看見女主跟她媽,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了。 整部電影會有點夢幻感呈現(xiàn)出來。中間的洗澡部分,后面大的玩偶部分。 感覺上不足的地方是男主那個故意剪爛的衣服和開頭角色的未入狀態(tài)。 這個電影我覺得比較好的地方,男主女主沒有強行扯在一起,有關系也不至于在一起。最后女主跟媽媽走了,男主跟玩偶走了。
各自都有該走的路,該有的生活。
和打噴嚏一樣都有說基于一些社會變動(打噴嚏對應的我還不曉得,科幻類型的1999.9.21臺北地震 一些拍攝構圖和設計還蠻巧妙和特別:西門町+老電影和三十年前的人物客串(對于臺語片or臺灣老電影(?)的致敬)/舊海報和老電影院;電影人物會表達與電影的關系和透露元敘事的手法推動劇情;不斷掃過西門町電影院的海報(可是其中有多少是臺灣電影呢?)。這些元素可以說對應了電影里不斷重復的那句話:西門有三寶,電影院就是其中之一(國際與臺灣本土的結合,對應男主角的胡桃夾子敘事?) 西門町繁華背后的老街道藏著的世外桃源和長長樓梯下的市井人情; 片尾男主角帶著胡桃夾子走,但實際上配樂很詭異,可以說以節(jié)省成本的方式選擇了交響樂,可是換一種配樂情況會完全不同; 女兒對于母親蕩婦的指責,幻想的母親應該是純潔的樣子。也可以說孩子的自私與委屈吧。但女兒本身自己想要做小三的設定也不能說有厭女情節(jié)。和《幻愛》的人物設置對比。 郭書瑤真的好可愛,希望以后可以看到她更多的作品啦
因為林宥嘉《長大的童話》這首歌,一直在找電影。終于找到了,卻大失所望。雖然還是有觸碰到淚點,但是真的,好無聊啊。還是歌好聽…可是怎么電影和差這么多呢………
因為林宥嘉的歌而去看這部戲
只是為了聽林宥嘉的歌也是夠拼啦
一星給林宥嘉,一星給莫名其妙執(zhí)著想看并且快進看完了的我
沒看完,就覺得好無聊啊
劇情依舊雞肋,但是攝影還過得去
就一個主題形式的電影來說,意識還滿清楚的。就是悲傷吧,淚水有沒有流出價值可以再討論,不妨先慶祝一下大家還有機會流眼淚。(註:朋友提醒我,愛之深責之切,但我身上少了那種大愛
6.2 1.4 主題曲很好聽前半段也滿有氣氛
瑤瑤不撅嘴的時候演的還可以 臺北捷運系列7 fin
西門町鬧市里大人的童話。主題曲林宥嘉那首《長大的童話》、片尾曲信《越清新越孤獨》
聽了林宥嘉唱的主題曲去看的 也沒那么爛 挺好的 色調不錯
略尬
沖著yoga去的,情節(jié)想寫實但真的寫實了嗎??,最吸引我的是那碗帶辣椒的面線和街頭的烤腸
前半段不錯,后半段怎么變狗血了
導演演員都差些火候,除劇情外最大的敗筆就是李李仁了,他還是去演8點檔狗血劇吧,這片男主要是換成吳中天至少可以加多2星吧
只是因為林宥嘉的歌,誒
確實是童話,故事都爛成啥樣兒了。
嚴重的導演能力和野心間的落差感讓我不斷地想到蕎麥瘋長,卻比后者還要多了許多分矯揉做作;郭書瑤真是一個好遙遠的名字
好長的一個平淡故事
楊貴媚怎么演這種爛片。郭書瑤好好打造一下,可以成為第二個“袁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