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想法 現(xiàn)在看起來挺可笑的。野島的劇,果真是野島的劇。。原諒我之前一直無法進入劇情 [光看到244肉乎乎的臉 就什么都忘了] 。第五集,終于野島的感覺出來了,不可避免的 他的愛,總是與光相連 與死相連。這么說貌似偏激了
其實一直對沙良也并非那么討厭,主要是從來沒感受到她身上強加的圣母光環(huán)吧,那根本不叫光環(huán) 對事情的極度執(zhí)著 拋棄所有 縮小自己的世界,不過是膽小表現(xiàn)。對于醫(yī)生對她的評價;對自己和他人都不感興趣。 反而讓我在思考。。是不是她從沒認知到自己的重要性? 這樣 即使劇中那么多狗血邏輯男 前仆后繼喜歡上她 卻對將死的青年完全無吸引力吧。。 于是帶著這樣的心情 看著劇情走向。
一直覺得青年過度美好 。對待死亡超乎常人的冷靜與沉著。 沒有想過多 而在鍵盤上敲下的,把心臟給一個完全認不到的人的承諾 。對待沙良 弟弟 前夫 小偷妹子。。每一個見到他的人都能放心的傾吐自己的煩惱。青年是聰明的, 始終站在外界 觀看與他完全不相關的世界。沾不上任何東西,完全理想的分析他人的煩惱。所以 暖男什么的 恰到好處的蓋在他身上。。
但是 不論是美好還是溫柔 背后一定有能蓋過它殘忍東西??吹搅瞬灰粯拥氖澜? 必須要用不一樣的表情 來維持平衡。。。青年選擇用溫柔來維持 不可否認 青年與堂本剛本人過于相像。細膩 溫柔 過度體貼他人。 所以最初一直沒注意短短出現(xiàn)幾分鐘的流浪漢對青年的影響。以為流浪漢與姨媽又是另一斷愛情故事 直到他莫名死了。完全突然 無任何預兆。甚至無大喜大悲,像從來沒存在過一樣。。。要說是對于青年而言唯一的樹洞消失的話,還不如說 青年由此聯(lián)想到了自己。 不知在哪一天 隨時會倒下的自己。 于是為了劇情走向 為了 柏拉圖式 起碼能戀起來。。野島大大準備虐青年了。。。然后 第一次 看到了青年的崩潰 在獨獨撿到身懷絕癥的他的流浪漢死后 他倒在流浪漢的帳篷里 世界天昏地暗的覆蓋著內(nèi)心崩塌的聲音。 除了自己 什么也沒有的 生命消逝的巨大聲響。 抱著他的棉被, 急促的呼吸摻雜著絕望的細語;“有沒有人。。。。這個世界上。。。除了我 還有沒有別人。”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 莫過于一個人面對死亡吧。無論什么樣的死亡。。。。獨獨恐懼 是分享不了的。 這么說 雖然很殘忍 但確實,直到這時候才感覺終于真正的抓住了青年。 在青年最脆弱的時候, 過早成熟的小偷妹子終于找到他 把他撿走了?;蛟S不可否認 他們真的很像,不可告人的一面。 只是青年從她身上看到的只是自己最不想看到的東西。。 若有生命就可以好好的生活,卻因痛苦而殘忍對待自己身體的女生。 變質(zhì)的溫暖難以下咽。甩開拉著他的女生 吼著:并非想找與自己一同墮落的人,那樣拯救不了他。” 難得一見的生氣 更多的是恐懼吧,像觸到火。被燙到,一下急忙收回手。。。他觸到崩潰的慌亂的自己。
慌亂,一直維持他安靜的流浪漢死了,所以 終于 安全感被抽空 讓他看見真實的自己。 真實的 需要馬上找到能救自己的人。。于是看到笑的開心的同患絕癥的莎莉讓他以為,對方能理解自己的恐懼。
“你不怕死嗎
“你是怎么克服的 會消失的
“自己會消失 存在被抹殺 不會覺得害怕嗎
“不會覺得寂寞嗎 求你了 告訴我
“能救我的只有你
只是 莎莉不過14歲,被他嚇得急忙收回了青年握住的手 只是莎莉從小就與死亡面對面 恐怕只是習慣了,只是 她最終會因青年的心臟被救贖。本質(zhì)的不一樣。。 被逼到絕境了吧。青年。。那個所謂的'英雄'的光環(huán) 居然被沙良的前夫戳破。。。。不過是一個恐懼的靈魂 跌跌撞撞 破爛不堪的 尋找救贖 與生隔絕。。最終卻只得以 把自己的心臟捐他人 延續(xù)他人的生命。。毫無關系的他人。 現(xiàn)在 甚至不能隨隨便便的死在大街上
于是他放棄了掙扎吧。。一如往常的回到沙良家里。。一如那樣溫和就像安靜的回到自己滿是困境的世界。無論再怎么大聲求救 也沒有人能聽到的世界。安靜的 甚至泯滅了消失的聲音。。。
所以 當沙良說 聽見他的聲音時,承認了他的求救時。。告訴他 世界除了他 還有自己在時。。那種愛的誘惑是超越所有的存在。。在我們看來 或許不過是沙良的乘虛而入。。但是 在什么都看不到的黑暗中 能互相對的上對方的聲音 何嘗不是一種命定和救贖 在狹窄而又封閉的世界 每一口的呼吸 都是自己一個人 與死亡掙扎過來的。那樣的痛苦 那種時候有人如光向他伸出手 那種救贖 所造成的震撼 不愛上對方 太難。。。 即使僅僅對他的生命的承認 對他的痛的承認。
于是 看著青年那一瞬間內(nèi)心防線被擊破 漸紅眼眶, 內(nèi)心翻天復地變化 一定是狂呼尖叫 卻又悲哀 從而呈現(xiàn)出的表面幾近破碎的平靜。。。。輕聲說著:我可以靠近一點嗎? 24小時 不分開 可能對青年是最大的溫暖 只是 不知沙良 若只是為了女兒的心臟 而利用他。。那么。。。野島大大 你個混蛋
但想想 為什么沙良能聽見青年內(nèi)心的聲音 恐怕 是因為他與青年是一樣的人吧。。童年不被父母喜歡看重的青年 ,從未承認過自己的生的青年 是否也與不覺得的自己重要的沙良一樣呢 。。?;蛟S 她也愛上了青年?
看著青年最后跪在地上,像是被折掉了直立的能力。折掉了能行走的能力,悲哀又渺小的 跪著 向他生命中最后照進來的愛移去。。小心 卻又。。幾乎帶著生命的絕望 渴望著。。終于看見 眼淚從他平靜的臉上平靜的流下。。兩個人都是如此 不斷不斷接近。。然后 最后的 KISS..話說 我很喜歡這個場景呢。。那種難以言喻的東西 應和著最后沙良說的話: 我們真的得到了救贖嗎?
只是為毛還有床戲?為毛?爹呀。。趕緊把光一找來。。比起其他什么的 床戲才真正虐到我作為飯的心吧。。哇哇哇 我家小剛啊。。。作為剛桑的腦殘FAN 。。已經(jīng)各種容忍了。??吹叫側馊獾哪樕涎蹨I就有種想把導演拍死的感覺。。抱抱啊。。
附;百度了一下 柏拉圖式戀愛也是指
在這世上有, 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
所以 就。。不太糾結船戲了吧? 或許 臺灣的對這劇名改編
《極致的愛》? 更適合吧
一個很奇怪的契機,我為了24來看劇,結果發(fā)現(xiàn)劇也像為了讓人欣賞24而拍的一樣。唯美的悲劇,帶入感Max的角色,簡直就像KK的歌一樣魔性。無名青年就像白櫻花一樣,悲傷卻無法移開視線。
剛剛看了四集,哭了N次,先來這評論(但不一定是被虐哭的,有時純粹就是被24美哭的)
我很想問野島老師你真的沒有偷偷飯著24或者KK嘛?為什么劇里到處都是24本身的影子?甚至是KK的元素?從一開始的“相遇是奇跡”到第二集的“紀念日”,第三集“即使痛苦的夜晚也比什么都沒有的夜晚要好”直接讓人想起24自己寫的“不想連痛苦都忘記”……最可怕是那個偷東西的女配,少年偶像,早熟,很小就可以在鏡頭前擺出性感的姿態(tài),卻因為早早看透成年人的世界而變得內(nèi)心很破爛……這真的不是在暗示什么嗎?如果不是某人還有強悍的另一面和怪物一般的天賦,是不是也會走向這樣的悲???
時隔二十年寫出的角色幾乎就像是為24量身定制,劇作家卻說至今也搞不懂剛君,還有一個人也說至今也搞不懂24,那個人和他共度了大半的人生。我也搞不懂24,但是我瘋狂迷戀他,也許人都一樣吧。
野島伸司真是名不虛傳,看完第一集就讓人直叫虐心。無法預期的死亡,為捐獻心臟而組成的婚姻,明明已經(jīng)放棄女人部分的母親,由一句“我將心臟獻給你”而交織在一起的兩人,注定就是一段虐戀。只有一瞬的怦然心動,沒有永恒的幸福。
玫瑰天竺葵、柏木、廣藿香,再加上3滴檸檬,是青年送給女人的香水。這位從始至終都沒有展示出姓名的男子,是如此的溫暖和平靜,泛著如同夕陽般的暖橙色。就是這個顏色的光芒充滿了兩人狹窄的世界,第一次相遇的湖邊夕陽,上完晚班白天休息醒來后照在臉上的夕陽,和失去生命時候仍然穿在身上的橙色的店員服裝。
隨著每集開頭序幕中跳動的血液從零散到聚集,兩人的世界也開始由毫無關系到緊密相連。不言而喻的默契,毫無防備的信任,即使在喧鬧的人群中也仿佛只有兩人彼此聲音似的那份安心,徹底的放松。女人只生活在怦然心動的戀愛中,永遠有什么用,我們根本不需要什么永遠。
這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廢棄了的句子,柏拉圖式,精神上的愛。這是一種由內(nèi)心深處結合的,更加偏向感覺的,有種類似如釋重負似的,無法比擬的安詳。死的恐懼是害怕自己被忘記,那么如果只是兩個人的狹窄世界,就不怕會被遺忘,也變得無所畏懼。
“我們就像反射的光一樣彼此交換著快樂,每當我們把想法傳達給彼此的時候,我的開心與悲傷,甚至是痛苦都能成為對方的幸福,這樣的話連傷痛也是好的。”
和女主一樣,我也常常會忘記這個男子會中有一天突然倒下,也許那就是明天。當他腦中腫瘤變小時候我還在期待不一樣的結局,可惜當那個能看到未來的店員在祝福之后握住他的手,又露出異樣的神情時,我明白了他仍舊擺脫不了死亡的命運。
可真的沒想到是這種方式。他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成就了自己的生命意義,殺死了,明明看到了希望的自己。那段女主的無聲哭喊真是到位啊,世界安靜的要命,安靜到耳朵疼痛一樣的寂靜,再怎么喊叫也只剩下自己的聲音沒有回應。到后來我們什么都沒有,與其這樣還不如不要那束短暫的光,讓我一直生活在狹窄的黑暗中從沒體會過光明,也就沒有期待沒有失望沒有痛苦,這樣多好。
會遺忘嗎?老婆婆的話是騙人的,嘴硬的她還是逃不過心軟成了說客,她就從沒忘記過。記憶是痛苦的,夜晚想起來也會撕心裂肺的哭泣,但,這也遠比什么都沒有經(jīng)歷過的夜晚要美好的多,積累思念有什么錯,因為這是只屬于我一個人的充滿回憶的不孤獨的夜晚。
女主沙良是個被所有人贊嘆的女人。歲月把她變成大媽,她仍然身形清瘦,面容姣好,舉止溫柔里帶幾絲少女的青澀,行事果決篤定像一只無懼的幼獸。但是野島伸司下手夠狠,在這個溫婉的表象里面裝上了并非那么純潔的靈魂,然后塑造出一個“人”的角色。(潛臺詞是小青年形象雖然完美但是太過于單向度啦。但是怎么說呢,反正我喜歡。)
孱弱的女兒出生之后,沙良用7年的時間擺脫丈夫,打造了母女二人閉塞的二人世界。一開始,沙良說自己是為了全心全意做一個母親,而放棄了做女人的部分;丈夫的存在會分散她照顧女兒的精力。而后來,沙良又承認,她其實是找到了女兒這個容器,能夠讓她把所有的愛和力氣都往里面填;換句話說,對于她而言,離開自己根本不愛的丈夫,投入一件高尚神圣的事業(yè),是一種對自身的解脫。更何況,在這項事業(yè)里面,就像她自己說的,對女兒的付出是不會有風險的,你愛她,照顧她,她會乖乖地聽你的,乖乖長大。她不會離開這間病房半步,不會認識母親不知道的人,這個二人世界因此牢不可破
從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沙良沒有對丈夫流露過一絲情意。關于這一點,雅子伯母說得很透。沙良其實和她一樣,不是那種一心只想自己的丈夫出人頭地的無聊女人,而是永遠渴望著怦然心動的愛情。愛和感情是她們生活的方式和理由,而缺失了情感的生活只是一具空殼,時光在虛無里日復一日的消磨。而沙莉的出現(xiàn),恰好為沙良提供一個契機,不再忍受過去那種生活,為生命尋找一種全新的意義。
這樣就是好的嗎,是對的嗎?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沙良是清醒地面對自我、認真生活的人。這樣的人總是很較真,對自己較真,對別人較真。但是生活本身就是不清不楚的東西,所以她只能先徹底否定掉令她極度不滿的婚姻,用神圣的母親角色來獲得救贖和對自我存在的肯定,同時以此作為陷害丈夫的借口,獲得安心。為了維護和女兒的二人世界,倉田醫(yī)生也成了她的犧牲品。
當然,我毫不懷疑沙良對沙莉的愛,但是因為愛女兒而陷害自己的丈夫、阻止父女見面,這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促成她與丈夫決裂的,說到底,還是她的心魔。
沙良徹底拋棄了丈夫,告別了過去的生活。獨自照顧女兒的艱辛是常人無法想見的,但這樣的生活也并不比過去糟,她仍然不讓前夫靠近自己的生活半步。或者說,生下這樣的女兒,讓她感到巨大的震撼和痛苦,這些沉重的情緒壓得她喘不過氣,再沒有一點兒力氣拿來應付成天想讓她"履行妻子義務"、“再要一個健康得孩子”的直男癌晚期的丈夫。這些沉重的情緒,只有帶著更加沉重的命運的女兒,能夠與之相配。每一次說笑背后都隱藏著沉重的嘆息,每一次打鬧都是命運齒輪碾壓下的故作輕松,任何直接赤裸的歡樂和計劃都顯得不合時宜,所以老公和弟弟在病房里的舉止和話語總是讓人扶額無語,而青年的一字一頓卻都剛好和病房里的空氣產(chǎn)生共振;畢竟前者是浮于生活表面疲于奔命的人,而后者是從墳墓里看向現(xiàn)在,用死亡來體悟生命的人。
電視劇的海報上,是兩個在海面擁抱的人。而在青年出現(xiàn)之前,沙良一直生活在深海。深海,離海面200米以下,超過了透光層的深度,只有黑暗,水體流動極度緩慢。直到青年出現(xiàn),一束橙色的光照了進來,牽引沙良一步步從窒息的深海向上尋游。在原來的生活里,沙良忘記了表情。生活每天如一,表情每天如一,偶爾女兒身體稍微好轉所帶來的欣喜也只是千斤重壓之下短暫的喘息。她放棄了過去,甘心情愿地承受當下,用偉大的母性力量和強勁的韌性。但是,青年為她帶來的,是她的內(nèi)心真正向往的東西:感情充盈的生活。真正地可以去愛、去為之歡愉和緊張的生活,心臟怦怦跳動的生活。活的生活。
青年把她帶出了黑暗森林,然后消失不見。像小美人魚將匕首刺向自己,成全了所愛之人在世的幸福,化作海上的泡沫。
看完不得不跑去開了盒冰淇淋啃了。倒是沒怎么哭出來,也不像傳聞中那么虐,觀看途中完全可以很沉靜的體會這個劇的氣質(zhì)。總的來說,是壓抑。如果跟人間失格比的話,因為那部劇飽含著純粹的惡意,其實作為觀眾去看還挺抽離的——那個少年,被欺負得兩眼紅紅的樣子很好看,如果以這樣的態(tài)度去感受,甚至能體會到某種大概和編劇同頻的扭曲愉悅。又或者說得更極端一些,那部劇比起報社更像在控訴和宣泄,以一種遭人恨的幼稚態(tài)度。用藝術作品反應社會問題的角度有很多,偏要沖著觀眾來、讓人產(chǎn)生自己是共犯的錯覺,是最差勁的做法。
從這方面說,這位編劇大概是進步了吧。手段溫和了很多,也可能骯臟的大人世界畢竟不像中學生那樣非黑即白。這部中的人物心理,已經(jīng)細膩到了可怕的地步,不只是青年,每個人的sense都很厲害。如果是在其他地方,發(fā)出“誒?”的疑問時收到“いいえ、沒什么”的回應一般也不會追問下去了,這里面的人卻會細致入微甚至不厭其煩地體察他人的感受。說實話,我喜歡這樣的設置:并非因為編劇故意?;ㄕ卸鴮е轮鹘怯姓`會卻解釋不清、產(chǎn)生矛盾;每個人都在很好地表達自己的立場,避免了大部分不必要的急躁。如此而來,即便是這種病病的劇情,就像青年對本部長的評價,“也不討厭”。
但要說,微妙地被這個三觀偏激又不具普適性的劇教了做人,卻并非完全出于劇情本身。這也是一開始打了四星,不過后來還是改成了五星的理由。大家都提到了、青年的原型也好靈感來源也好,但與其說編劇偏愛誰,不如說那個人身上本來就有這種特質(zhì)。雖然天使、天使地叫著,他在成為天使之前卻也是普通的人類。是立體的、鮮活的同時也十分脆弱的人類。這正是,他的迷人之處吧——在時間的試煉中,有些人輕易認輸,有些人卻因為受傷而變得堅強。
短評寫到了,大概是第2話里有這樣一句詞,“我以前健康的時候,并不會這樣在意別人的事情。”如果椰島確實對他執(zhí)念那么深,不可能不知道他是如何被寵著長大,又如何陷入了那么多年的自我掙扎和猶疑。對外界感知力高的人,更容易受到環(huán)境和他人的影響,無論身體上的病還是心理上的病,都是開始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與周圍不融合的對抗。他小時候在節(jié)目上說,甚至不是挨批評,只是對方語氣稍微有些猶豫和不友好,肚子就會難受起來。敏感纖細到了這種地步,確實是對自己過于在意的表現(xiàn)吧。但正因為這種敏感,才日積月累地體察到別人甚至根本不會注意到的細節(jié)。受到這個世界方方面面的沖擊,吃不消的不止是身體還有大腦,卻也還是因為這種敏感,漸漸又找到適合于自身的交流和表達的方式,繼而從疾病中走出來。
這個劇,就像——你稱呼他為剛先生也好,堂本民政局或者國主大人都無所謂——他和他的氣質(zhì)、他的作品、他對人產(chǎn)生的影響在極端情況下的縮影或映射。他說他是接受愛的那種人,卻正是他一手建立了那個被稱作愛之國度的世界;在劇里也是,編劇正面?zhèn)让婵坍嬃四敲炊喾N“愛” / “戀愛”,大多卻是其他情緒或處境的代名詞。尋求陪伴的感覺,消弭孤獨感的工具,一時的激情……只有青年給了女主的那一顆心,才是真正的愛。限定于這部劇的語境之下,所提到的大部分愛,或許更適宜被理解成“交流方式”。
無論是便利店里那個超能力少年的設定,還是其他一些細節(jié),比如第4話,沙良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愛上了青年卻已經(jīng)開始吃醋,兩人一起去探望莎莉,沙良走在前面,她出去了結果小天使撞在電梯門上。不是說小天使也像有超能力一樣可以看穿每個人的想法嗎?——倒不如說,電梯門給了提示。通過沒有扶門感受到了對方心情不好。這樣溫柔地吸收著一切,正是青年觀察世界的方式。半心半意地對owner有所憧憬的超能力少年,因為青年的“受寵”而對他心懷芥蒂,解開矛盾卻不是通過任何語言而僅僅是手的觸碰,這樣的和解不是很迷人嗎?抽象地看,每個人理解世界的途徑各有不同,用讓自己舒適的手法存活,不是很迷人嗎。
話說回來,就如同跳舞婆婆堅持著要為瞬間綻放的愛而活那種人生觀,不能因為真愛的稀缺而抹殺相互取暖的床伴的合理存在,劇中其實也同樣強調(diào)了這一點——多樣性。不只是只有一種政治正確、人類要符合那個標準活著才算是好人,或者說正確的人。大家都有不足之處,甚至有很討人厭的地方,但因為與這個世界的接觸,那些缺點正在逐漸改變。因此,這個劇的三觀對我來說比人間容易接受得多。人的相互影響,在劇中也表現(xiàn)得非常到位,甚至有些可怕。不僅青年,沙良也是,醫(yī)生也是。因為對周圍感知力強而相互影響,因為一個人某個想法的生發(fā),導致周圍一切都隨之像化學反應般發(fā)生變化。 “我在莎莉面前不用說,到了你面前還是得變得這么啰嗦。真是的,出洋相了?!薄〞眠@種一本正經(jīng)的姿態(tài)自我吐槽前夫桑,正是這樣素直的態(tài)度讓人無法反駁,也無法討厭起來。
醫(yī)生點題的時候說,Platonic是個已經(jīng)死了的詞。就算是詞語,隨隨便便給人家判死刑作為醫(yī)生未免草率,但如同上面所寫,放在這個劇的語境中,是人們變得不相信愛了吧。因為有各式各樣的情感替代物,愛變得不是唯一獲得解脫的途徑,或者說正因為自己靈魂的陰暗面多少產(chǎn)生的自知或不自知愧疚感,使得“得不到愛”變成了某種可以接受的懲罰。愈罪惡、也就愈放縱愈墮落。
因此醫(yī)生稱呼青年為救世主。當然這是站在醫(yī)生的視角,女主在最終話為了刺激青年去做手術而說他有英雄主義情結,其實那更符合醫(yī)生的自我認知。就好像溺水的人手里的稻草,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這稻草,會不忍心將自己從那雙手中抽走吧??磩〉臅r候有做筆記,當時我也在以為,青年是這樣的人。他為什么會愛上她呢?不是已經(jīng)看透了她極致的自私——不是為了病床上的女兒放棄女人的身份、而是把女兒作為不具備人格的私人物品永遠綁在身邊, 在用女性的身份做武器,巧妙地利用每個人。總是在強調(diào)自己普通,其實是自我保護的shield也是讓自己以外的人降低防范的戰(zhàn)術/計謀吧。已經(jīng)看透的話……為什么會愛上?
但即使是這樣,作為觀眾的我也并不討厭她。結果論的話,既然觀眾沒法拒絕這樣的女主,青年會與她相愛也并不意外。其實一直都挺接受先結婚后戀愛這個設定,或者大方承認,是很喜歡這種設定,直到アンアン戲才發(fā)現(xiàn)還是高估了自己的接受度。一度停滯在第6話開頭看不下去,違和之處果然還是在于,青年和奧さん之間并沒有很強的戀愛感,除了青年本身沉靜如水的氣質(zhì)……搞不好是因為補了太多檔知道他平時那個戀愛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但是看完06又釋懷了。誰說,看透一個人就不會愛上啊。況且只是某方面的看透,如果對方是個值得愛的、立體的人的話,絕不僅僅是這一點被看透了就再也沒有吸引力。因為有了這種弱點反而更可愛了吧,僅此一點的把柄,對于相互喜歡的人而言抓住了反而變得像存在于兩人之間的秘密。
后面借由女兒之口說到,沙良桑的父母在中學時也離婚了。這大概是性格扭曲的源頭。有這樣供觀眾猜測的方向和痕跡很好,角色的立足之處在于支撐起其性格和作為的細節(jié),讓一個角色有跡可循才是成熟的編劇。而另一方面是,戀愛不會讓人變蠢,如果有誰在戀愛中表現(xiàn)出了蠢那只是因為這個人一直都那么蠢,先前沒機會展示而已。青年和女主都因為相愛變成了比以前更好的人,改變的,僅僅是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實際上,從相愛這個巨大的flag一立起來就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了,到最后也確實如此:與其說……愛給了活他下去的勇氣,不如說其實是去死的勇氣。
只有自己的愛滿溢了,才會想要分享給別人。這大概是剛桑與青年出發(fā)點的唯一不同。青年在這部劇里的起點是漫無目的的找尋,剛先生卻早已有十分明確的方向了。倒不是說他到底在和誰あんあん這種狹義上的愛,對音樂、對魚、對這個星球、甚至對星球以外事物的理解構成了全部愛的集合,有這樣的感覺。剛先生這樣的人,青年這樣的人。會若無其事地賣萌,又像毫無自覺又像深知自己的天賦故而肆意張揚。看完這個劇最真實的感受就是,有人一直在他身邊寵著他真好……說什么愛されるより愛したい,只有他,希望無論什么時候什么情況都可以有那個人讓他撒嬌。
說到底,是普通人,卻又成為了最特殊的。因為痛苦而變得閃閃發(fā)光。也說過了,剛先生對我來說是湖泊一樣的存在,并非去怎么按部就班地學習他而是在看著他的過程中學會了接納自己。不難理解吧,想法越多卻更難以做成一件事情,有這樣的時候。從細微的小事入手就好了。站在我個人的角度,總想著要變得有趣,要對周圍的人來說、有幫助,很怕因為暴露了自己無知又廢物的一面,讓別人覺得我沒有價值。這種想法本身聽起來無關緊要又很病,卻難以轉變。但其實保持真誠就好。作為個人,其實并不能很好地判斷自己究竟會給別人帶來什么,從做一件事之前就否認了自己做這件事的可行性,對自己或別人,都不公平。因為很自大——說著自卑的話,本質(zhì)上卻在秉持著自大的想法。不要拒絕讓別人理解自己、或與人相互切磋及交流感想的機會,這樣做會比較好。(道理懂但是。與人交往真的很難……單憑這個就很佩服正直了。
說件無關的事。前些天目睹了一場事件,概括地說就是因為語言所傳達出的情緒很有限,被人誤解的事情也時有發(fā)生,在不同的語境之下人與人,要達到和解,甚至僅僅是理解都非常困難。對自己來說并不重要、所以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去了解,盡管比起了解其實聽了斷章取義的二手話進而發(fā)起怒來耗費的精力反而更多。是因為雖然自稱“路人”,已經(jīng)有預設的看法了吧:我站出來發(fā)言,并非對事情的真相感興趣,而是其中某一方的觀點符合我對事主的預判。果然不是個好人、人設崩了吧,這些語句后面暗含的是“我早就知道、一開始就看他不順眼”這樣的潛臺詞。
看某個人不順眼——不想去了解——發(fā)生一件事有對其不利的言論——覺得是印證觀點而不去探究實情,大部分人會這樣做。因為對自己看人的眼光有自信吧,都說一開始就不順眼了。倒不是說一定要像這個劇里的人一樣,就算有先入為主的厭惡也能拋開情緒聊著天、最后還主動提出送人家回家,但……能夠不那么堅固、甚至百毒不侵地相信自己的正確性,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其余的可能,即使自己不是天使,也會長出翅膀哦。
最后,還有個非常在意的地方。第1話那一瞬間是想死了才會被homeless老伯突然說不要靠近我?老伯去世這件事也,雖然這種根本沒讓跳舞婆婆相認的輕描淡寫做法超棒,但果然太輕描淡寫了,根本無法釋懷。(作為同人作者這大概就是無與倫比的切入點了。)
PS:
青年來自名古屋的話(說了兩次),大場誠是神戶人氏,所以……大概不是同一家吧()
(約飯flag去的其實是弟弟那個腦洞我倒是真的信了?。?/p>
看完總算知道為毛要叫柏拉圖式,這尼瑪就是來了一尊佛來度各位凡人啊……跟佛上床不是上床,是雙修(夠了
野島伸司的真實水平永遠是個謎,在佳作(「人間失格」「未成年」「愛情洗牌」及這部)和什么鬼(「哥哥扭蛋」「我們的家」)之間跳。每個主要角色都寫出立體黑白九度灰也是不容易,特別是三個男性角色,可以代表一大圈直男了...算《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后近十年來最佳絕癥愛情日劇吧。后半部太急了點。
才看一集就被吸引住了……
有時活著的人卻比死掉的人還要痛苦,青年雖然離開但也許他真的去了天堂……看罷內(nèi)心深處又多了一份節(jié)目中可以看到兩位爺撒狗糧是如此美好的珍惜感!青年的幾句話感慨萬分“生活和活著是不一樣的。你為我感到悲傷我都覺得很幸福。死的恐懼是怕自己被遺忘”看結尾想到這幾句和青年死前的微笑,老淚縱橫
一場不想醒來的夢,奉上我的心臟。
臺詞深虐感,少年堂本剛顏已逝,大叔的模樣,但他依舊有著無辜的大眼睛,愛情是一瞬的怦然心動,幸福沒有永恒~
為高分添磚加瓦
野島近年佳作?!斑@世上,還有誰在?”兩個困在黑暗狹小空間里絕望無助的靈魂,突然看到一束光找到彼此,互相接納取暖靠再近都覺得不夠直至獻上所有,這太動人了?!俺Q缘阑橐鍪侨松鷫災梗绻媸菈災?,那倒可以好好休息了。/在社會家里得不到回應,內(nèi)心會一直渴望靈魂的宣泄。戀愛和毀滅,只擇其一
非常喜歡。主角的精神世界處于既有代入感能深入理解其所想又確實超乎常人的狀態(tài),讓人似懂非懂,既羨慕又慶幸。雖然堂本和中山并沒有情侶感,還是不失為一部特別的愛情片。
向世紀之交野島自身的回首,把人里外翻面的敘述籠罩故事.但總體潛力大過發(fā)揮,后半程野島那吞噬自己表達意圖的感性漩渦再次成形,終而一切無以著落.男性借女性視線的抒發(fā)或精妙或偏頗,麻煩的是套用錯人物,因此存在生硬分裂的部分.形狀偏松散,話題反復的敘事線條有意思,格式性出妙筆亦出惡手.各導演皆慢熱.
嗚~我的244。野島伸司的每一部劇里的角色都能夠完全理解,但從來不會對誰有一點共鳴,也從來沒有為誰動容過,大概是因為我三觀太正的緣故吧(滾
3.5。野島新千年最后的輝煌,再續(xù)殘酷“變態(tài)美學”風格,整體氣質(zhì)頗具上世紀黃金創(chuàng)作期作品的余韻,只可惜傳達的部分價值和標準宿命式結局已不符合時下審美取向,但對愛深層內(nèi)核的剖析與探討是永恒不變的母題。劇中輸出的很多兩性論點很有意思,臺詞撰寫獨到且有見地,人物一貫帶有偏執(zhí)且不可理喻的色彩,以彰顯野島式劇集里人性的晦暗。是獻祭愛,是救贖愛,亦是形而上超脫于世俗外的柏拉圖之愛。
說實話,不那么感人,其中一分是給好不容易有正劇可以拍了的胖胖堂本剛的。
神劇。男主腦子壞了然而智商滿分,理性又坦誠像個機器人,善良暖心的又像個小天使。p.s.小泉的兒子竟然這么萌帥
微妙...... 我竟然覺得堂本剛比美穗還要美...... 微妙...... 我竟然覺得堂本剛比美穗還會演...... 微妙...... 這到底是甚麼鬼野島劇本........ 微妙......
野島X堂本, 完美組合
0或者100,這是年輕少女的做法吧,即可憐又殘酷。/野島,你忘了弟弟了么,你鋪的梗到結局也不用!/青年到底叫什么?!!你這樣會逼死強迫癥的!!/為虐而虐的結局還能騙到我的眼淚!不是244我會笑著看這么韓劇的結局的?。?/p>
連貫性差,感覺編劇早上起來喝一杯焦糖瑪奇朵,然后有了個不錯的靈感鋪開紙開始刷刷刷地寫,寫得倒是不錯,但是前面一天寫的什么已經(jīng)不記得了,最后好不容易把所有矛盾點鋪成好,開始耍無賴,不想在兩難全的時候做出自己的解讀,只好拋超爛梗結尾,讓人想和他談談人生。不過我還是給了四星所以還不錯看
野島伸司專注虐244二十年,244專注獻心臟14年
節(jié)奏太慢惹,好拙計。。。。但如果是小說,很喜歡這種,緩慢的節(jié)奏中,每句臺詞都埋著巨大的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