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愛情中的不安全感來自處在被動的位置。吊詭的是,我們在愛情中的幸福感,有時也來源于把自己放在被動的位置。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公主是被拯救的那個。
所以,即使自己明明買的起的東西,別人送也會更開心,像東京女子圖鑒里說的,夢想餐廳之所以是夢想餐廳,一定得是被心儀的男人邀請去才叫夢幻餐廳。生氣了,要被哄,才叫受寵;遇到想共度一生的人,要被求婚,才算遇著良人。
所以女人一直在等待,所有的事都由另一個人的步調(diào)來安排。
回到影片,如果說時隔35年有什么能讓人產(chǎn)生共鳴的,就是女人不變的成長。我們成長于一個絕對男權和異性戀主導的社會,很難學會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哪怕“像男人一樣”這句話本身就有性別歧視的意味,也不得不說,時至今日,一個女孩子能夠“像男人一樣”獨當一面,仍然是一句對她沖出個人天花板的褒獎。
就像佳莉一樣,她看上去主動追求過愛情,面對父母的包辦婚姻,她選擇了私奔??墒聦嵣?,她只是把自己從一個家,送去了另一個家,換了一個庇護所罷了。她養(yǎng)活自己的能力一般,英文系畢業(yè)卻做不好最基本的翻譯工作。丈夫事業(yè)上了軌道之后,她就更是不需要再出去賣命糊口,每天可以賴床,起床后去學插花,最大的事不過幫傭人一起做做家務,等丈夫回家吃飯。她的生活,不僅僅是物質上仰賴丈夫的給予,精神上也是全然依賴這個人,放棄了自己作為一個獨立人格的自尊,以至于明知道丈夫出軌,也猶猶豫豫不知道是不是應該離開,否則自感太可惜。
失去獨立人格,換來的自然是精神世界的空乏。兩個朝夕相對的人失去了精神上的交流溝通,就只是純粹的生活伙伴,于是等價交換中,她在這段關系里唯一的價值,就是她的皮囊。她最后將這段婚姻淪為長期賣淫而不自知,即使病倒進醫(yī)院,面對丈夫的探望,她的第一反應也是“不知道你要來,應該打扮”。這樣卑微到塵埃里,卻沒有開出一朵花。
影片結尾,佳莉失去了丈夫,失去了財產(chǎn),卻反而讓她堅強成長起來,這樣“女人失去家庭才能成長”的處理,在今天看來或許是一種政治不正確。可是,這確實也是成長的一種,如果不被逼到絕境,太多后路沒有辦法支撐我們?nèi)プ咔G棘路。
女人在這個社會成長起來要邁過的障礙太多,這些障礙不是面對困難,反而是太多看似可以回避困難的方法。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小學的時候,大人們對成績好的女生的評價是“上中學就不行了,不如男生了”,一早就被人找好理由泄了氣。所以念書不好,沒關系,以后隨便找個文職工作就好,又不要你養(yǎng)家;工作太累,就去嫁人吧,跟一群男人拼什么拼,嫁個好老公舒舒服服過日子沒有人會看不起你的……所有這些舒適和安逸,像藤蔓一樣,至今仍然緊緊纏繞著所有想要爬出原本被安置的那一方天地的女性們,用糖衣炮彈把女人打下堅不可摧的性別城墻。
可是教男性的是另一套說詞,你要堅強,你要勇敢,你要去闖,是男人就應該去拼搏,不然會讓人看不起。作為一個普通男性,按照傳統(tǒng)價值觀來講,生活確實有很多艱難,第二性幾千年來一面受到壓迫和資源不平等的同時,也確實逃過了許多第一性所要面對的壓力。這是另一種不公平,但這就是作為一個人獨立生存的必修課。
女性大多自幼缺失了這門教育,所以我們要用一輩子的時間,通過一次次直面生活的挫敗,才能夠修滿學分。佳莉就是從看似絕望的絕境中學到了最重要的一課。
倒不是說這是因為她成為了一個獨當一面的生意人,事業(yè)上如何得意,這只是一個符號化的處理。重點是,從前,她的生活永遠是被動地在等待,等父母的安排,等戀人開口下重要決定,等丈夫回家吃飯,等丈夫的電話,等丈夫對于二人關系不睦的決斷,唯獨最后在海灘那天,她不等了,不論結果如何,她決定頭也不回走自己的路,那天開始,她主動放棄了自己作為女人的所有后路。
最后,楊德昌真墨跡。
前前言:本人日記搬運
========================================================================
前言:現(xiàn)在是美國時間2016年3月22日,為了紀念《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修復版CC藍光發(fā)售,我終于,記得把這段錄音整理出來了……
背景:2015年11月15日,地點臺北國賓長春影城,楊德昌導演處女作長片《海灘的一天》修復版在金馬影展進行亞洲首映。女主張艾嘉、剪輯師廖慶松、錄音師杜篤之在現(xiàn)場觀看并出席了映后座談,該日記為座談內(nèi)容。
========================================================================
杜篤之:在拍《海灘的一天》的年代沒有現(xiàn)場收音,所有的聲音都要一點一點制作出來:每一句對白、每一個腳步聲、每一個我們聽到的背景聲都是一個一個堆疊出來的。我的印象是這部電影在最后要final的階段,趕著要送亞太影展的時候,破了我的記錄,我五天四夜不停地工作。最后好像是為了趕片,很多人在路上送片子,送到新聞局啊,送到影展給人家看,從沖印廠跑來跑去,中間給人家出了車禍,沒時間處理,丟個名片說:“啊,我有事在趕,你們晚一點再來找我。我先把片子送完再說?!?(笑)今天在這邊看這個片子真的很感動,我們在之前準備的工作——對白、配音,現(xiàn)在看都還是很厲害的(笑)。尤其是我們張(艾嘉)導演,在那個時候配音可以說是很少有人這樣做的,就是由演員自己來配音,然后可以配到連呼吸的聲音都完全一樣,這個事情在當時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主持人:現(xiàn)在的年輕的朋友比較難想象,在那個沒有3D電影,國片很多的時代,沒有明星會為自己在電影的角色而發(fā)聲的,因為那表示沒有身價嘛,對吧,張姐?你們在臺灣新電影的那個時期有了完全不同的、相反的概念,為自己的角色發(fā)聲,那種感情、那種狀態(tài)。這部電影也真是古怪的噢,最小的那個林佳莉竟然是在電影兩小時之后才出現(xiàn)的,然后影片整個敘事的觀點在最后也是發(fā)生了好多次的轉移,這在當時來講也是個非常不尋常的事情吧?你們當時是怎么工作,怎么溝通的?
廖慶松:那段時間真的是非常趕,我記得我也有五六天是沒有睡覺的,剪輯剪到眼睛沒有焦點。沒有焦點我就睡一下,睡一下半個小時我就醒過來,看到阿德,就是楊德昌,我說:“欸,你沒睡???”楊德昌說:“我都在聽你打呼嚕?!彼阅莻€時候真的是非常趕,每個片子抱到金馬獎評審那里都還是熱的,而且都是陸續(xù)一本一本送過去的。然后自己剪輯老是剪完就是兩個小時四十幾分鐘,事實上中影公司有要讓我們剪短,可是那天我剪不出來,我就問楊德昌:“楊德昌,你愿意剪短嗎?”然后楊德昌就看看我,我笑一笑走出去了。我走出去看月亮,眼眶有點濕濕的,在想,我怎么這么沒有能力把它剪短?不過剛剛看完這部片子我發(fā)現(xiàn)還好沒有把它剪短。
主持人:在那個年代里面,因為電影院一天要放好多場,一部電影超過兩小時每天就會少掉一場兩場,像這部片子超過160分鐘的長度,對戲院來說就是很大的損失了,尤其像中影自己也有經(jīng)營戲院,怎么能讓老板同意的?是因為張姐的關系嗎?為什么那時候會讓這樣的版本出現(xiàn)?因為我的印象沒錯的話即使到了1985年,我在戲院看《童年往事》的時候就不是現(xiàn)在看到的130多分鐘的版本,我記得我在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時候,也比我后來看的版本少了將近要一個小時的長度。所以真是太恐怖、太難得了,在那樣子的時代,那樣子的市場,那樣子的環(huán)境,為什么、憑什么這部電影可以當時以這樣的長度在戲院被看到?
張艾嘉:當時我們拼了老命了,因為那個時候我是代表新藝城做這個戲的兼職。然后中影的老總是非常挺我們的,非常相信說那個時候所謂的新銳導演是應該要支持的,所以有很多東西跟傳統(tǒng)很不一樣,但他們覺得應該要支持我們,所以我們就這樣子做了??墒菦]有多久之后我就離開新藝城了。
主持人:跟這部片沒關系吧?
張艾嘉:多多少少會有點關系。當然了,因為那時候我做了幾部片,這也算是楊德昌第一部完整的長片,之前做了柯一正,之后就離開了。今天看完自己心里也是很激動的,我記得之前我們做楊德昌回顧展的時候我就會找照片,會找到一些老照片,然后在一張照片后面我看到自己寫的“我今天三十歲?!彼晕覄倓傋谀沁呂矣X得我不只是在看《海灘的一天》,我在看著三十多年來在我的生命中代表那個年代的社會,不少我們熟悉的人物,還有我的家、我的衣服、我媽媽的家,所有東西都在那里面一幕幕地出現(xiàn),當然了很多東西也是有很多的回憶,可是只有在一幕中,我眼淚忍不住流出來了??赡苣銈兌疾恢溃悄悖炊藕V之)記不記得,我的那個“外遇”平平,他的聲音是楊德昌配的。所以我就覺得有太多太多的回憶,在那個年代可以拍出這樣一部電影其實是很難的,可是好笑的是,到了現(xiàn)在還是一樣的難。不過開心的是我們都還在堅持。我們年代的人、喜愛電影的朋友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主持人:三十多年前我還很小,我記得我讀報紙的影評時,這部電影推出的時候并不是像今天這樣說大家來瞻仰一部經(jīng)典,當時爭議其實很大的。大家說這部電影模仿什么安東尼奧尼啊,模仿歐洲電影啊,沒有臺灣味道。而今天看到整個是一個相反的事情,不僅是張姐變成女強人,在銀幕當中不僅是發(fā)型的改變,從小診所到公務人員,從整個時代的性別觀念(這里聽不清)……這樣子太厲害了,在講一個時代的變遷時把整個時代都壓在了這個女人的身上還有她的這種背景,現(xiàn)在也不記得有多少部電影可以做到了,這樣的程度。我很好奇張姐當時雖然也是新藝城在臺灣的總監(jiān),有權力可以決定或推動這個案子,但看到楊德昌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有沒有猶豫過說這個東西可以做嗎?還是說,哇,太棒了,這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這對電影人來講也是莫大的一個挑戰(zhàn)。
張艾嘉:其實在這部電影之前我和楊德昌就合作了《十一個女人》,《十一個女人》雖然是電視劇,但鏡頭都是用電影的語言來拍的。從那時候我就知道并不是我們要去推翻一些所謂的老導演,而是電影的語言是可以一直往前走的。你說楊德昌有沒有受到國外導演的影響?必然有的。每個導演都會受到看過的東西,看過的電影,藝術表現(xiàn)的東西所影響的??墒悄阋仓肋@是楊德昌第一部長片,可以看到他幾乎想把他所有想講的東西全部放在里面。三十多年后我會想說,你會看到楊德昌這么多年一直在轉變,他也在轉變,好的是他所轉變的是他一直在往前一直在進步,他很有誠意地把所有當下那個時刻無論他想什么,他想為誰發(fā)聲,他想為什么故事在說話的時候,他希望全部都能讓觀眾看得到。所以他還是蠻誠實的,就是把他所有想說的東西都做出來。那時候我們幾乎就是一股熱情,不用去想太多的事情,還有好多導演,大家也都是這樣就過來了。
主持人:另外我聽說,只是聽說,恰好也在這里驗證一下,當時在拍這部片的時候有蠻大的沖突。像楊導這種心中有自己的堅持,但跟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的做法很不相同,所以一定會有沖突,那該怎么辦呢?
張艾嘉:所以其實我在演戲的時候要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要照顧他的情緒的,另一個是演戲里面壓抑的女人。因為那時候你要拍中影的戲時中影會派一名攝影師,當時張惠恭是中影派出來的攝影師,而楊德昌那時非常地喜愛杜可風,其實杜可風那時候還沒有拍過電影。然后就不知道為什么張惠恭也就接受了,(楊導)當時就去說服,說可不可以有兩個攝影師。剛開始一直都合作得很好,可是到那個海灘的時候,我就看到他們兩個在那邊吵架,楊導跟杜可風在吵架。好像在戲里面,我遠遠地看,就可以看到那邊聽不見的聲音(笑)。然后攝影師就走了,含著淚走的哦,我就不知道要去追哪個,過一會兒導演就喊說:“叫杜可風回來!叫杜可風回來!”他就是懂太多東西了,比如說你光打得對不對,他什么都懂,所以基本上你騙不了他什么東西。尤其是你想象一下一個攝影師在打光的時候,導演就拿著測光表在旁邊,這個壓力其實是蠻大的?;旧厦恳粋€部門他(楊德昌)都可以坐在那邊說“你走掉好了?!碑斎怀宋业慕巧ㄐΓ?
主持人:因為杜可風也在臺北嘛,他的新片也要在金馬影展放映,然后那天晚上他喝多了還跟我一直說如果沒有你的話《海灘的一天》是不可能完成的。然后他又跟我說了一件事,也要求證于您,因為我不知道他說的真的假的。(聽不清,可能是在說楊德昌)就在旁邊看他,怎么擺,怎么拍,他也不干涉不參與,然后就離開了,是真的這樣讓杜可風發(fā)揮的?
張艾嘉:是,杜可風是非常非常好的一個攝影師。
主持人:然后杜可風說當時他連打光怎么打都不知道,在拍這部片之前他不知道攝影是要打光的。我說會不會太夸張了一點,這樣你也能來工作?他說是啊,那個時代什么都有可能性。
張艾嘉:我記得在配音的時候,中影當時的配音場是非常大的,導演要求也就蠻多的,杜哥(杜篤之)在里面搭了一個房子。
杜篤之:因為那個房屋很大,吸音的處理不是很好,你在里面講話有點像一個禮堂,(我們)就在這個大禮堂里面搭了一個小房子。這個片子里面在小房屋講話(的場景)我們就把演員放到這個小房子里面講,你需要一個比較大的回音。有時候我們到銀幕后面去配音,因為銀幕后面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沒有吸音處理,是有回音的。所以我們就在錄音室里面到處找適合的空間,(電影)那里面有很多日本式的房子,走路會有木板的聲音。我們就讓電影公司訂了很大一個木板在錄音室里面,然后在木板上走路才做出那些聲響。
主持人:我記得當時很多外國的影評啊影展都不曉得我們臺灣當時的做法,很多人都以為這部片子是同步收音的,造成很多誤會。
杜篤之:不過我們很長的一段時間都為這部片子做聲音而驕傲,很長一段時間。
主持人(問廖慶松):你到底覺得誰的片比較難剪?侯孝賢還是楊德昌?
廖慶松:這兩個都超難剪的,一個是精密的設計,一個是精密的設計要剪出不設計(的感覺),一個是完全自然,一個是要剪出比自然更自然。兩個剪完看起來都像沒剪過一樣。
主持人:這就是你為什么至今沒有得到過金馬獎最佳剪輯的原因嗎(笑)。開玩笑啦。
接下來觀眾提問。
觀眾甲:我想請問一下杜篤之,聽到張主席說《海灘的一天》里面那個角色是楊導配音,我在想說可能還沒有挖到很多的寶,以您跟楊導的交情知道他還在其他哪些電影里面配音過嗎?
杜篤之:好像《獨立時代》還是《麻將》里面的張國柱是楊導幫他配的。
主持人:那楊導在選擇幫某個角色配音的時候有沒有特別的原因?除了里面的聲音不是很適合之外,有沒有說我比較認同這個角色(然后就給他配音)?
杜篤之:他好像有一點想要留他自己表演過的感覺下來,就找一個他很喜歡表演的角色。
張艾嘉:平平的角色就跟他還蠻像的。
觀眾乙:我想問一下張姐在剛剛這部片里面您印象最深、自己最喜歡或感覺演出最困難的是哪一段,謝謝。
張艾嘉:其實我剛剛看就覺得這個角色跟我本人是非常不像的,因為我不是一個壓抑的人,所以從頭到尾我未必可以了解這樣一個女人是在想什么??赡茉谖覀兡莻€時代我也算一個,不能算前衛(wèi)吧,就一個敢說、敢做的那種人,而這個女人她什么事情都壓下來,都不敢說不敢做,把所有東西都投射在某一個人身上依賴在某一個人身上,比較不像我。所以我覺得從頭到尾對我來說都必須要進入另一個狀況,一會兒要跳入那個角色一會兒要跳出那個角色對我來說是最難的。還有一場戲,是當我在海灘的時候,徐明對我講說:“不管哪一個結果對你來說都是一樣的。”我就在那一霎那終于明白了說“對,得走了?!?
主持人:因為這個角色跟你個性完全不一樣,所以你有提出跟楊導完全不一樣的看法去刺激、駁倒他嗎?
張艾嘉:沒有欸,因為楊導的劇本是非常精密的。我只記得在最初寫這個劇本的時候他會常常跟我討論說每個女性的成長,怎么樣讓她……因為你看得出剛開始的時候,特別是胡因夢這樣一個角色,當她跟那樣一個男孩子去談戀愛,其實是非常不相像的背景的兩個人在相愛,要怎么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得很清楚。后來我就說,我們可以把她(胡因夢)帶回我老家,父親就能很快知道。我就記得這么一件事是我們兩個談出來的,父母親看到這么一個外來的女孩子馬上會做出的反應,會做出來的事情。可以看出來每個角色他(楊德昌)都花了很多時間去想他們的背景,他們會做的事情會說的話。我相信在那個年代很多導演跟編劇都受到了楊導蠻多影響的,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也是覺得自己學到很多受益很多。當然也受了很多氣(笑)。
主持人:就像杜可風說的嘛,沒有你這部片就不可能完成。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可能沒辦法再開放現(xiàn)場的朋友問問題,難得今天三位都在這邊可以同臺,大家可以再做個簡單的結論嗎?就是對這部片子可以再簡單地聊聊。先從廖桑開始。
廖慶松:其實我很完整地看這部片子也是這次,因為我從剪片子到最后都沒有看到,今天是第一次看。也很訝異說楊導對女孩子這么了解,也感受到張主席演得真好,而且里面很多畫面我剪的時候還感覺沒有那么漂亮。
杜篤之:我也是跟廖桑一樣,也是三十幾年沒有看,今天終于看到了傳說中的(修復版)。雖然說不是我們做的,尤其是隔了三十幾年有一些東西,有一些東西已經(jīng)忘了,但今天看了真的還是讓我覺得楊導真的是非常非常不簡單。我還是一樣為曾經(jīng)參與這部片子感到很光榮。
張艾嘉:我想就像戲里面楊導寫的說“時間很偉大,可是也很恐怖。”可是我覺得那個時候大家都努力過做了這么一部戲,然后三十多年后拿出來看我們不覺得丟臉,那個時候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還是堅持那么一句話,我們就是要做好的東西。
主持人:好我們最后再次以掌聲謝謝三位。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分手,他說他拿起電話,告訴前任他想要分手,前任哭得泣不成聲,她說是不是因為她沒錢,她可以把身上的錢全部給他。在KTV里面唱李宗盛,我唱成了淚人,他聽成了淚人。
楊德昌的這部電影,要從電影評論的角度去討論,有很多點可以入手,不管是愛的本質也好,婚姻也好,女性主義也好,甚至去挖掘次文本,可以照見時代的洪流,意識形態(tài)的轉變,以及社會學意義上中國傳統(tǒng)家庭結構的松動。但這一切都太過冰冷,以至于我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我們個體需要愛,我們想要去愛,而愛,是沒辦法被教育的。哪怕是張愛玲在自己的作品里面,冷峻而犀利地道出了愛情和婚姻的脆弱,她自己也一頭扎入其中。
當自由戀愛開始成為社會的主流,傳統(tǒng)的包辦婚姻成為糟粕,身邊的物質不斷堆砌,我們都開始穿上了時髦的衣服,住進了現(xiàn)代的公寓,男人點著香煙談論業(yè)務,女人購物,化妝,和其他的家庭主婦一起談論家長里短,舊的秩序退散,新的結構出現(xiàn),一切欣欣向榮,井然有序,但在一天早晨,我們醒來,看著窗外滾滾的車流,我們發(fā)現(xiàn)一切似乎并不對勁。生活的背后,滿目瘡痍,油膩的男人們急切地想要證明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別的男人談論如何管教女人,自己怎么在外面尋花問柳,女人們在沙龍里面喝著咖啡,分享留住男人心的技巧,在新的秩序里,愛也被降格成為了生活機器的紐帶,成為了維持外在體面的齒輪,成為了工具性的物品。于是,我們長吁短嘆,世界上沒有愛!安安穩(wěn)穩(wěn)地度過一生,這已成為了最大的幸福,這便是長此以往的規(guī)律,我們沒辦法轉變。
可在那海灘的一天,男人和女人光著腳在海邊行走,浪花輕柔拍打他們的腳踝,他們幸福地笑著,他們成為彼此的羈絆,他們徜徉著有無限可能性的未來。我們不能確定,在這一刻,愛是否存在,亦或是說,是不是在這一刻,他們的愛已經(jīng)成為了永恒,離開了他們的身體,永久地鐫刻在了每一顆沙礫里面。
佛說,萬法緣起,法無定相,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了避免痛苦,我們認清了一切事物背后的悲觀底色,所以我們嘗試脫離苦海,擁抱涅槃??晌覀?nèi)祟?,太貪心,總想去嘗禁果,于是愛成為了原罪。達爾文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基因在作祟,若是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解釋愛,這一切也都合情合理了,但是為何我們依舊為愛痛苦?這仿佛就是一個死結,一個永遠都逃離不了的囹圄。
我們都情愿陷入無明,我們沒辦法大徹大悟。愛是什么?愛的本質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愛?我們應該如何讓愛成為永恒?也許佛說的是對的,我們應該面對無常。但我們寧愿在苦海里掙扎,也不愿去放下。你要讓我痛苦,就不能阻止我去愛,也許只有愛過,才能明白什么是無常。也許投機取巧的大徹大悟,不如愛過之后的遍體鱗傷。
在臺灣看2K修復版大銀幕,效果極佳,畫質感人,如同新片一般清新亮麗。張艾嘉與胡因夢的美無比清晰。徐明的表演也很出彩。全片倒敘且?guī)缀鯚o配樂,令很多段落顯得沉悶冗長。楊德昌處女作便直擊臺灣的中產(chǎn)危機與情感困境問題,非常凌厲,開放結尾也很厲害。但臺詞過于直白說教,不如后面幾作成熟
一口氣看完《海灘的一天》藍光修復,166分鐘,攝影、色彩、剪輯極佳,實在精彩,楊德昌這個人像哲學家,太通透,好像生下來就蒼老了,從沒幼稚過,長片處女作就這么厲害,80年代這批年輕人時髦大氣,個個氣度不凡,尤其張艾嘉靈氣逼人,懵懂少女,純情學生,成熟人妻,深閨怨婦,職場女性,全包圓了。
4.5,其探討的女性覺醒和中產(chǎn)階級迷失的主題即使放在今天,也是相當前衛(wèi)的,再者超強的電影意識像交響樂一般恢宏,張艾嘉看著跳舞的人,舞姿的投影映照在旁邊白墻上,還有哪些黑暗中的細節(jié)和光影,具象的電影竟可像文字一般描摹人物內(nèi)心,不可想象,缺點是說得有點多
如果蔚青如愿以償嫁給佳森,恐怕與佳莉嫁給德偉的本質是一樣的。?!皽贤ā逼鋵嵤蔷涔碓挕?/p>
“我們讀過那么多的書,小時候一關一關的考試,為什么沒有人教過我們,怎樣去面對這么重要的難題。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總是兩個人結婚以后都是圓滿大結局,大結局以后呢?沒有人教過我們,也沒有給我們?nèi)魏尉毩暤臋C會?!闭缱T蔚青所說,那一刻最殘忍的,莫過于追問那天海灘上還發(fā)生了什么。
有胡因夢這樣的大美妞在,誰還看張艾嘉演什么受氣小媳婦啊,真是選角失敗……話說回來,愛德華楊的視聽觀念確實甩當時華語片一大截,可他的問題也暴露無遺,太愛用臺詞發(fā)問、說教,要個答案。
八一年,徐復觀在美國,名動朝野,華人知識分子紛涌而至,一面訴說思鄉(xiāng)之情,一面怒斥大陸的知識青年深陷虛無主義和懷疑主義,媚外的心理極盛。時光若倒退四十年,我們也可以說,楊德昌也是那個深陷虛無主義、懷疑主義的臺灣新青年。生活儀式化給他的啟發(fā),就是離開男人的女人燙著殺馬特的卷發(fā),在馬路上一走一扭;而瀕死的男人只好躺在病床搖頭晃腦,爸爸的威權讓兒子沒有選擇,畢竟千錯萬錯都是肉體的錯!這哪里是身體長了癌,分明是腦殼也壞掉了,不是說楊德昌和侯孝賢這樣的電影沒法看,而是只能瞇著眼睛看,看得太清楚怕是金馬頂上了雞屁股,鐵雞啄歪了毛驢的蹄。
佳森太過于相信一個人,佳莉則是不相信,兩人卻都不幸福,楊德昌的電影有難題,最后又都解決不了難題。
真是難得牛逼的處女作。160分鐘的片子,但是一點不覺得累贅??戳艘恍┤说挠霸u,深有同感的一句話是,獨立意識對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確有幫助,但未必是婚姻的一劑良藥。女兒對媽媽說當初我錯了的時候,媽媽只是淡淡的笑了笑。我以為的理解是,無論她當初的選擇是什么,在時間的覆蓋之后,結局未必會比
「有人說,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孩子,可是我不覺得,因為,如果我都沒有辦法告訴自己生命是有把握的幸福,我怎麼可以對另外一個生命說,只要你來,我就可以給你幸福。」
「新的開始」是楊德昌電影從處女作開始就在探討的一個母題:試著開始完全信任對方,試著去美國,試著搬出去住,試著和舊情人重新開始。但無論如何掙扎,一切都會像宿命般指向徒勞。生活很冷,在風中奔跑更冷,所以我們只好停下腳步,獨自擰巴成一團。
159min版。楊德昌處女長片,仍聚焦于都市癥候群患者,此時風格已初現(xiàn),只是驚嘆于已有情感時空化的概念:電影用閃回與疊加閃回輔助敘事,把每個人封鎖在單獨的困境,逼發(fā)出不同個體在空間中的情感變化;同時注重于對過去的重塑,對不同視角的回憶進行回音式處理,與現(xiàn)實共同編織出畸形的都市傳說。
“社會好像故意將丈夫和太太分開,男人有男人的場合,女人有女人的范圍”,這是婚姻模式的外在窘境,而其內(nèi)在沖突,源于男權支配擴張的習性遭遇了女性平等意識的覺醒。再加上情到濃時情轉薄的天性,由臣服向平等過渡的道路步履維艱。獨立意識雖能讓女性找回自我,但未必是拯救婚姻的一劑良藥【9 ↑】
沒想到楊德昌的第一部長片我到最后才看,驚訝的是他在近四十年前就在探討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了。女主佳莉逃離了家庭中的父權控制,卻又無意中掉入新的婚姻陷阱中。在和丈夫貌合神離后,她一邊回憶兒時父親的出軌,一邊問母親,難道你不怕爸爸拋棄你,然后沒人照顧你嗎?母親回答,你爸爸一直都是小孩子,是我在照顧他才對。全片幾乎所有的男性角色不是自私強權就是虛偽懦弱,就連逃避都各有不同的方向,德偉面對難題缺乏擔當,佳森面對強權不敢反抗。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楊德昌似乎一直都是這樣,無論是什么選擇,最后總是指向人生的遺憾與失意。但好在仍有一些人,無論經(jīng)歷了什么都能保持著直面人生的勇氣,所以佳莉忤逆父母之命選擇了愛情,又在丈夫出軌失蹤后重新振作起來回歸到事業(yè)中,好友小慧也離開了年輕男友開始了新生活。也算是一點鼓勵和希望吧
超強悍的處女作
大二時候百老匯有楊德昌電影展,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
在海灘那一天,佳莉解開了某種生活的謎,得到嶄新的自己,這一切說是德偉消失給她帶來的也不為過。然而,德偉呢?必須瞞著老婆同事吃藥的他,有解開這個謎嗎?被困住的男人,連離開海灘的權利都沒有。
三重敘事,長度可怕(但是難得不亂),簡直是一個二十集電視劇的架構。老楊第一次拍電影,各種東西都往里塞,理一理其實足夠拍三部片了。核心是都市對人的異化,強悍小三面對正妻那段著實驚艷。國語臺語日語德語,侯孝賢吳念真。聲音剪輯是亮點。海灘那個刻意模糊的處理很歐洲范兒。
楊德昌第一部長片就166分鐘,的確容量很大,多線交織還原一個女孩成長為女人的史詩,時間線剪切很到位,情節(jié)交代的很清晰明白。剛開始以為是兩個女人憶戀愛舊事而已,沒想到話題越擴越開,展示了一個家庭的圖景和一個女人的成長史。編劇、導演、演員、攝影后來都成了華語電影的神話。
雖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沒啥多說的,拋開那些亂七八糟說給迷影青年的雞湯,楊德昌本人就是天才。并且楊德昌也再次證明了,在男權社會下,男性創(chuàng)作者審視女性的態(tài)度,反映(影響、甚至決定)了他的段位——道理很簡單,這體現(xiàn)得是你的洞察力與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