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Definitely worth 5 stars
Why I get 5 starts for this movie? Because this's Wes Anderson.
When you've done with his movie, feeling so good but didn't know why. That was supposed to be a movie from WA(kind of funny that Woody Allen also the same abbreviation).
Mayb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I like WA's movie was the ending. Every character was always finding something, but mostly don't have a traditional happy ending.
Jane was looking for her idol in her childhood. She found it, but he was too old for her.
Ned was looking for the love of father. Steve always pretended he didn't care. But after a period of time, Ned figured it out that Steve knew he well since he was born. Steve even keep the letter from Ned long time ago. When Steve show it to Ned, the accident happened. Ned got what he wanted but lost his life.
2 ) 咱們心里都有條虎鯊吧
這是今年迄今為止看過的最可愛最有想象力的片子
電影里的海底兩萬里
其實我忘了海底兩萬里講什么了
就記得小時候讀過之后覺得它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
十幾年后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給了我同樣的感覺
徹頭徹尾的浪漫
它的一切都太完美了
最后酷酷的zissou大叔把像玩具一樣的黃色潛水艇停在水底
sigur ros的音樂響起
美麗的虎鯊從黑暗中出現(xiàn)
zissou說,“我們的炸藥已經(jīng)用光了
不知道它是否還記得我”
眼里充滿了淚水
我想不到比這更美的結(jié)局了
2009-7-22
(這一年稍后,了不起的狐貍老爸遠遠看見了他心中的那只狼)
3 ) 另一種內(nèi)心的尋找
其實是一部沒什么意思的片子,在情節(jié)的簡單構(gòu)筑之上,散落一些冷幽默的線路之間,任由一種情緒氤氳而已。
比爾莫瑞倒是很適合如此感覺的東西,感覺上有點科恩兄弟的意思,但又嚴重的缺乏力量感,而其著力表達的隨意其實也很刻意,總之,有點對不起時間。
4 ) 十二歲,也是個我喜歡的歲數(shù)
從《天才一族》,到《穿越大吉嶺》,再到《海海人生》.一部部走過來,漸漸愛上了這幫可愛的家伙.并不是他們有多么與眾不同,反到是那種平易近人的調(diào)調(diào)引發(fā)了我的共鳴,使我無可厚非的深陷其中.
親愛的Ned:
我是你的船長,你的合伙人,以及你的父親.
影片終于公映了,在此向你表示祝賀.
盡管一切都無補于事了,但我還是想對你說,看到你戴上小紅帽的樣子,我非常欣慰.
對于那封你珍藏的由我口述的回信我深感抱歉,現(xiàn)在我想向遠在天堂的你寫一封回信作為彌補,彌補這些年對你的虧欠.
在甲板上當你面對面的告訴我說你是我的兒子的時候,我甚至有點不知所措了.不過沒關(guān)系,你總算是來了.很高興你和你的資金能加入到這次注定不尋常的復仇之旅中,盡管你連游泳都不會.
Jane在熱氣球上說她很喜歡我當年官方照片上遙指大海的威武造型,讓我以為自己有機會對她發(fā)揮余熱,但沒想到她斷然的拒絕了.我很尷尬,你明白么?特別是得知你跟她打的火熱,更令我感到很自己很可悲.不管怎么說,我是愛你的.那些菲律賓雜種將你綁架時,我都快急瘋了,還好你平安無恙.還沒來的及慶幸,大海卻迫不及待地將你帶走了......
我不想責備Klaus沒能每6個月按時檢修這該死的直升機.也許這就叫宿命,無論如何,這次航行無疑是我生命中最難忘的時光,
坐在黃色潛水艇里,斑斕的美洲鯊掠過我們的頭頂時,我早已淚流滿面.
再過12年,Jane的孩子便是12歲了,沒錯.那正是你寫信給我的年齡,也是我最喜歡的年齡.
感謝那個靦腆的冒失鬼Klaus,他至今依然感激你將他畫在Zissou隊旗上.
感謝Vikram Ray,還記得他么?無處不在的印度攝影師.
感謝Santos,枯燥的航行可不能少了這位海上的游呤詩人和他的木吉他.
感謝所有站在線后對我不離不棄的戰(zhàn)友.
僅以此片緬懷與我一同奮戰(zhàn)27年的老友Esteban,還有你,我的兒子.
深愛著你的父親
PS:我仍希望能在水下呼吸,和你一起.
5 ) 水族生活與冰島玫瑰
Oscar & Lucinda,Notes on a Scandal,Charlotte Gray,Heaven??品味過十幾部Cate Blanchett的片子,從沒懷疑過她詮釋角色的才能和挑選劇本的慧眼。也是因為她了解到這部片子。
至于Bill Murray,縱然不一定是熒幕上的救世英雄,但也實在對他屢屢塑造的窩囊知識份子形象不感冒。特別是Lost in Translation,沒看進去,就難免覺得片子自戀,越是覺得自戀就越是不買賬。他和Scarlet Johanson這對不討我歡喜的配對加速了這個惡性循環(huán)。對他印象最深的,還是Coffee & Cigarette——畢竟還有Tom Waits,White Strips這樣的跨界大名。在不嚴格意義上,這片子也算是他和Cate的第一次“合作”。于是想,這次兩人正面交鋒,Cate一貫的女強人形象應該能夠激發(fā)出他別樣的素質(zhì)。
影片可算是半戲中戲,講述以Bill Murray為首的水中生物研究兼紀錄片創(chuàng)作團隊的又一次冒險之旅。上一部紀錄片“滑鐵盧”為整部影片定下了有些哀怨的基調(diào),尋找鯊魚為死去好友報仇的這一次旅程是整個影片的基石。久而重逢的兒子、情史豐富的戀人、亦敵亦友的記者以及各有所思的團隊成員,這些表面上混亂無序卻又暗中相互牽制影響的矛盾關(guān)系圍繞著Bill雜草叢生般地瘋長。對我來說,影片最大的出彩之處就是對紀錄片戲里做作和戲外瑣碎的描寫諷刺而真誠,對人物間關(guān)系“大亂燉”式的描寫雜而不亂,形散而神凝——怎么讓我想到了2003年上海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不得不特別提到團隊中的葡萄牙作曲小伙兒Seu Jorge。他對David Bowie名曲的葡語版重新演繹簡直是天衣無縫、令人陶醉。工作時,他在錄音室為紀錄片創(chuàng)作配樂,閑暇時他也是一個人坐在船頭彈彈唱唱。任憑船上腥風血雨、歇斯底里,他也毫不理會、陶醉始終。他的每一次出現(xiàn),都是對影片大環(huán)境的又一次強調(diào),也把觀眾從瑣碎的關(guān)系中抽離出來,放松了身心,極具象征意味。
一直認為電影里用音樂都是得有些勇氣和資本的。電影是電影,音樂是音樂,攪在一起難免嘩眾取寵或者兩敗俱傷。當然對于Dazed and Confused這樣有些時間烙印的“派隊”般熱鬧的影片,應景的歌是多多益善,但如果試圖往深處走,音樂還是慎用為妙。我以為Mysterious Skin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影片的敘事沉穩(wěn)而獨特,開始看得也很入味,但是越到后面注意力越被其中的音樂拉走,以至于幾天之后,腦子里都是Robin Guthrie & Harold Budd寫的那首"Snow"和Sigur Rós的"Samskeyti",而對于影片本身的記憶卻只剩下幾個殘缺的畫面。
說到Sigur Rós,不知道多少人是像我一樣第一次從20世紀末的某期《音像世界》雜志上了解到的。之后高中時去英國交流訪問,在倫敦某個Virgin Mega Store徑直塞給店員一張清單,上面洋洋灑灑20張唱片有Korn,也有Sigur Rós那張ág?tis Byrjun?;貋碓趐artner家中試聽到這張,本身還處在沒有調(diào)過時差似的暈眩狀態(tài),隨著Jónsi的歌聲就飛了。那時覺得自己特別幸運,憑著一頁飄忽不定的文字就挖掘到了這聲音。可能是因為那時的文字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泛濫,對文字的理解也處在很敏感的狀態(tài)。
回國后只把這張唱片推薦給了臭氣相投的初中神交,還專門給她刻了一個拷貝。到現(xiàn)在還有這種病態(tài)的吝嗇,恨不得把摯愛的電影和唱片握在手心、含在嘴里,只供自己御用,生怕它們在風言風語中沾染了邪氣——絕對比Lost in Translation還自戀。
一年前申請了豆瓣帳戶。點開Sigur Rós新專輯的頁面,呆了:收藏人數(shù)兩千多。當時覺得,八年后,一下子被潮流沖出了自己的小世界,并懷著矛盾的心情發(fā)現(xiàn)大世界已經(jīng)向共產(chǎn)主義(或者是共享主義)又邁進了一步。
回首這八年,Sigur Rós成了我審視全球化的一個參照物。從冰島到歐洲,從美國到中國,他們已經(jīng)算是風靡世界的大牌了!印象中第一部用他們音樂的大片是小湯哥Cruise和大嘴妹Diaz演的《Vanilla Sky》。它們的音樂確有種魔力,可以調(diào)動全身所有的神經(jīng)來感受畫面的刺激,進而讓電影故事產(chǎn)生短暫的升華。但大多數(shù)時候,這種升華只是瞬間的氣泡,熒惑人心,等到氣泡消散了,電影的魅力反而被音樂所榨干。
說了這么多Sigur Rós,其實只是欲揚先抑。揚就揚在這部影片的結(jié)尾。兒子光榮犧牲。當觀眾還沉浸在這個小高潮的悲痛中時,影片低調(diào)地一刀剪出所有隊員擠在潛水艇中的場景。影片用充滿戲劇性的沉默和靜止襯托著隊員們內(nèi)心深處被喚起的勇敢和信念。誰都不知道它們所尋找的這只神秘鯊魚有著多么兇殘的模樣,甚至不知道它是否是一條鯊魚,或者是否真的存在。就在此時,潛水艇停在儀器顯示的方位。歷經(jīng)磨難的觀眾和隊員們在幽暗深海里屏住呼吸,對話自然。Sigur Rós的Starálfur響起,答案揭曉。
這是我第一次目睹一部影片和Sigur Rós如此完美的融合,一種幸福感猶然而生。
片子成功了,Bill Murray終于也做了一次英雄,雖然代價不菲。Love Actually之類的片子讓很多人覺得溫馨,還有更多片子讓我們感到快樂,但是一種洗盡鉛華的幸福感,我還很少在電影里體會到。這部有些無厘頭的喜劇片算是其中之一。
6 ) 把《紅豬》帶到水中
當年《水中生活》被標準收藏收錄的時候算是創(chuàng)下了一個記錄,04年上映的電影,05年就被收錄。今天再上網(wǎng)一看,Wes Anderson至今為止所有的擔任導演的影片,除了名氣最大最新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之外,已經(jīng)被全部收錄,比伯格曼費里尼都要厲害。
夏天的德國會有open air的電影放映,上回隨便騎行慕村的時候路過了一片看似廢棄的場地,走進去一看,破破爛爛的墻上畫滿涂鴉,和慕村傲嬌的風格完全不搭,卻讓人迅速想起柏林。內(nèi)院里面搭了一個露天電影的場子,一直記著要來體驗一回。
上網(wǎng)一查排片表,發(fā)現(xiàn)這周居然是Wes Anderson周,有三部他的片子上映,其中只有周一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原版,其余的兩部都是德語配音。
雖然德語一直被吐槽,說人生苦短,何必學德語,但是在全世界眾多的語言中,德語應該是和英語最近的語言了。我昨天的露天電影馬馬虎虎看懂了6成,今天網(wǎng)上又看了一遍英語的,感覺能看懂9成,所以這篇影評不從內(nèi)容,先從語言來講。
如果一部英語電影加上華語配音,那絕對是兩件完全不搭的事情了,因為中文和英文完全不同,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地方。但是由于德文和英文這么接近但是又有不同,所以連看兩遍后能夠特別敏感地體會到差異。
總體來說,當然是英語的版本更好。影片里面人們說話的語調(diào)都和角色配合地十分緊密,而且眾多口音讓影片更加出色,尤其是小兒子的南方口音。這些亮點在德語配音中全都丟失了。
有趣的是,經(jīng)過翻譯后,很多笑點會發(fā)生轉(zhuǎn)移。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兒子摸著女記者的肚子說,你將會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單親母親(single mother),英語聽起來并沒有很好笑,但是昨天的德語版本說她是ausgezeichnete alleinerziehende就超冷超符合影片的整體基調(diào)。
為什么標題要提到《紅豬》呢,因為兩部影片的內(nèi)核一樣,講的都是中年危機的故事。在絢麗的色彩下,《水中生活》還是涉及到了一些情感的。
但是因為Wes Anderson要獨樹一幟,創(chuàng)立自己的一套語言,在電影表達上故意選用多隱喻不說透的方式,色彩絢麗,情節(jié)夸張,導致他的影片太過碎片化。想在一場原來就沒準備好好講故事的電影中在時不時地穿插讓人忽喜忽悲的喜劇效果,對導演的要求未免太高了。
《水中生活》不僅想講老船長中年危機的故事,還想講父與子的故事,想講夫妻的故事,講男人永遠長不大,女人永遠不童真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全都被或有意,或無意的隱喻打碎了,就算講到小兒子和父親的對峙,甚至小兒子死去的那些情節(jié)的時候,Wes Anderson都不得不用一種不夠嚴肅,略顯夸張的手法來表達。
出于職業(yè)習慣,我往往會把廚師,導演,音樂家以他們的風格和建筑界的某位建筑師聯(lián)系到一起。Wes Anderson讓我想到的建筑師是赫爾佐格和德梅隆,他們同樣聰明,同樣注重外觀的表達,但是在內(nèi)在情感上就失去了其他導演和建筑師所能達到的更大的張力。
最后一個細節(jié)是小兒子小時候的夢想,他想成為:
A 海洋學家 B 建筑師 C 飛行員
這三種職業(yè)象征了世界上海陸空的三界,建筑師能夠代表整個陸地,讓人還是很自豪的。
The.Life.Aquatic.with.Steve.Zissou.2004.HDRip.XviD-BMDRU
不是最好的韋斯?安德森,卻是最韋斯?安德森的韋斯?安德森,那些他常用的技倆這里面都有了,時隔一年后終于下決心補完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說是懷念中伴著遺憾了。總有人給韋斯標喜劇的標簽,可他的作品里卻常常有一種孩童般的憂傷,你會因為這些憂傷過于輕飄飄而忽視它們么?其實這種輕快掩藏的是另一種沉重吧。無論多么成熟,我們或許都沒法真正理解自己,迷茫著、磕磕絆絆著,我們終究都是個孩子。
幾部片子看下來,首先是N多的冷幽默。尤其是比爾墨菲,兩人也快黃金搭檔了。大量經(jīng)典音樂的引用。情節(jié)相對松散。關(guān)注親情友情。不過他的片大多四星水準,不好不壞的。
韋生早就預見了《菲利普船長》
這個電影太嗲了!
愛極了那個半剖面的船,有桑拿室、圖書館、剪輯室、引擎室、廚房、客廳、潛望廳,就如同一個濃縮的人生一般。依舊是安德森那股子怪里怪氣、笑又笑不出聲、哭又哭不出來的微妙氣氛,但是越看越愛。大抵很多時候的心情以及生活就是如此吧!
父子尋鯊記。開始有段船中隔間介紹的長鏡頭(之后1h18m45s還有一段1分多鐘隔間長鏡頭)跟之后《穿越大吉嶺》中百態(tài)人生列車隔間蒙太奇如出一轍,當然,還有一貫的家族(族)主題。巴西音樂家(那個拿吉它的黑人)Seu Jorge唱了葡萄牙語版life on mars以及其它David Bowie葡萄牙片。
連威廉達福都賣著命演如此低智商的角色,就知道維斯安德森的魅力有多大了。他的片子都跟童話一樣,單純的角色,冷幽默的臺詞,最關(guān)鍵的是絢麗多彩的顏色?。ㄟ@還是他投資最大的一部片呢,大概是因為那些槍戰(zhàn)?)最后大家一起坐在潛艇里看鯨魚真是暖暖的。原聲大贊!
Odd Wes Movie、失重感、童真味、偽記錄、美洲鯊、紅線帽隊服、嗜好房間剖面、Songs by David Bowie ?Life on mars
3.5 如果大銀幕觀影也許會甘心給四星。wes的片分可愛有趣而已/不只可愛有趣,做到前者就已經(jīng)秒殺大部分電影了。
還是具有韋斯·安德森獨特氣質(zhì)的作者電影,一如他所有電影一樣在連續(xù)不斷的冷幽默中探討著親情與愛情,可這部的結(jié)構(gòu)實在是太散碎了,看得人犯悶;不過那水中探險的定格動畫在這本來就荒誕的片子里看著還真協(xié)調(diào),一看字幕這部分是亨利·塞利克負責制作的,哈。
很喜歡海海人生這個名字。韋斯安德森的電影,不能稱極好又總是不壞,艷麗顏色神奇人生,冷幽默的細節(jié)和有風情的音樂,因為演員面孔總是熟悉,就像看到了老朋友,很親切。比爾默瑞最后想哭的樣子還是讓我微微動心了。
這是一幫有夢想和有愛的人呀。韋斯安德森無疑是個手工制品愛好者,能把少年(11歲半)的愛好保持到現(xiàn)在。影片漫畫式的不靠譜氣質(zhì)下描述的是中年危機和父子關(guān)系,這種中產(chǎn)階級式的主題被呈現(xiàn)為有點間離式的電影化方式——造夢,某種程度上這才是極致和作者氣質(zhì)。
i don't like wes anderson. i adore him. for dreaming the dreams we used to have when we were young, but afraid to dream when we grow up....p.s. cate blanchett's so cuuuuuuuuuute
好棒,Wes Anderson這部滿足了幻想/設計/情懷的各種指標,我覺得是比較上乘的一部。船里的一個個小艙太贊,三條腿的狗,大蟒蛇,還有那條神奇的大鯊魚,意象滿分。
不知是影片節(jié)奏有問題還是自己的狀態(tài)出了問題,就是感覺整部看下來都不知道到底講了些什么,盡管小包袱還是一如既往地密集;鮑爺?shù)脑头加玫煤苜?;配樂果然還是Mark Mothersbaugh做的啊,這次太Devo了暴露身份了哈哈~
哈哈!哈哈!時不時蹦出來的冷幽默!但感覺劇情方面有點像《狐貍爸爸》:父子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少年愛情,各色人物,營救計劃,放棄復仇,善用炸藥。
好可愛哇·····最愛一家人各各是怪咖的故事了··················
好看的喜劇不一定就是讓你笑得掀天花板的那種。那只彈吉它唱歌的黑人小哥,好想把他裝到籠子里吊起來養(yǎng)在家里噢。
安德森式的【老人與?!浚肋h與困厄、與失意、與危機斗爭;Bill Murray 簡直是招牌;12歲是我喜愛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