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改編自人氣小說,集結(jié)了西島秀俊、宮崎葵、綾野剛、竹野內(nèi)豐等豪華陣容。二宮與西島都飾演了不同時代,擁有絕對味覺“麒麟舌”的廚師。電影將于明年秋天在日本上映。
《最后的食譜:麒麟之舌的記憶》看片名是食神爭霸,看開頭是職業(yè)類型,接著感覺是講工匠精神,往下看是祖孫三代食譜懸疑,再往下是戰(zhàn)爭懺悔錄、民族大義、中日友好……這電影越看越大,很不簡單,不錯不錯!看完《最后的食譜》,差點就贊成中日友好了,但理智告訴我,看完《二十二》再做決定。果然,差點上當,中日友好還是先緩一緩吧,等以后有機會也讓我們侵略一下再說。目前,還是要保持清醒的憤怒。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剛開始涉及到那段歷史的時候,其實自己是帶著政治上的擔心去看的,但是,其實這是個深陷政治漩渦,卻超脫其窠臼的故事。也正因為我本身是中國人,所以感慨頗深吧。軍國用美好的東西當作誘餌,普通人卻當真了,真正做出了真正能溝通的東西出來,盡管從一開始他身邊每個人都知道這件事,包括楊,知道是行不通的,但最后還是一起跟著理想前進了,他們都恨日本,卻又都喜歡山形,然而最后,也毀于理想...
我也在想,表達本身,雖然隔閡依然無可避免,但那些不涉及于文化只涉及于美的東西,比如直接的視覺聽覺味覺,才是真正能大一統(tǒng)的東西吧,這部電影,其實也是這樣的一個表達。
看到一半多的時候在想二宮戲份不多啊,更像是線索人物而不是主題人物,再者忽然從大的理想轉(zhuǎn)變?yōu)樾〉臏剀?,一開始也有點不適應(yīng),但其實,一切正是從小的溫馨中而來的。二宮最后哭的時候,在想,原來他還可以這樣哭呀,他以前從沒用這樣的方式哭過的,一種成熟的壓抑的又釋然的,成年人又帶著點委屈的。這樣一個冷靜克己無感情的人,和也也能讓我一不小心就跟著他一起哭了,正應(yīng)該是這樣哭的,真的演得很好,讓他那戲份不多的人物在我這里一下子從線索人物變成了雙主角的存在。
我其實也有想過他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不是不太好轉(zhuǎn)型,因為畢竟沒法再說仍是少年了,但眼神依舊純真,臉你要說是完全成熟的那種卻又不是,所以是很矛盾的一種狀態(tài)。但近年的作品,這部加上黑鉗,我覺得在我這里已經(jīng)算是轉(zhuǎn)型成功的。
表達這種東西,其實重要的是希望接受到的人,能夠領(lǐng)略到,就很好了。我雖然不忿這部的評分,卻也理解,我接受到就好了。
以為最后會大哭,結(jié)果沒有,雖然感受到了導演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一些反思,但是由于影片中一些邏輯和細節(jié)的瑕疵,缺乏真實感、沉浸感,說到底是現(xiàn)代日本人對于過去戰(zhàn)爭年代的妄想,作為中國人看時常有點出戲。
其一,最開頭的楊晴明(這個名字的槽點就很多,如果作者有深入研究應(yīng)該就不會取這個名字)給佐佐木提出任務(wù)的地方過于豪華了,雖然要體現(xiàn)出現(xiàn)在有很好的地位,但是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老人很難會是這種鋪張浪費的人,在老年楊晴明身上看不到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年代的痕跡。
其二,鐮田背叛山型后參加了戰(zhàn)爭,雖然有后悔,但是更多的是對山型的后悔,沒有什么對戰(zhàn)爭中日本作為的反思,就連經(jīng)典的那句話還是鈴木廚師說的。感覺導演雖然有前進一些,不是停留在日本傳統(tǒng)戰(zhàn)爭無贏家的視角,但是有點只走了一半,不上不下的感覺。(我很喜歡大醬,但是老年的這個人沒有濾鏡了,所以無理)
其三,雖然說是做宮廷料理,料理的食材都很豪華,但是在那個年代,而且山型作為廚師也需要去菜市場,一點都沒有反應(yīng)中國下層人民的影子和亂世物資的不足,只是用歡快的場景帶過,過于想當然了吧,雖然也可以,但是就是普通及格。
其四,最開始在北京車上的那段劇情好多余,那個胖子說的話有必要?一開始以為有啥埋伏,看完返回想想覺得當時設(shè)想了很多的自己是個傻子,用來側(cè)面描述佐佐木當時的無情又顯得很無力。
雖然總體價值觀還能接受,但是看的過程中,這些小細節(jié)一直圍繞著,很難說深度地融入這部電影,明明是大導演,卡司也很豪華,但是作為中國人的立場看這種戰(zhàn)爭的歷史片,就算是帶著為了愛豆看的濾鏡,也只能說是勉強及格。
菜刀為父,鍋為母; 食材為友,食譜為哲學; 蒸氣是生命的喜悅,香氣是生命的驕傲; 完成的料理正是你本人,享用料理的是你思念的人。 用美食拉近彼此距離,不得不說是11區(qū)的高招。 N先生的戲路也真的寬,各色人物都能來去自如。 他擅長扮演的小人物,這一次終于成了領(lǐng)路人。 劇本構(gòu)架出色,沒有刻意煽情,充滿了各種隱喻和暗示,后半段精彩到讓人想屏住呼吸,改動較大,是連熟讀原作的人,也無法預料的發(fā)展。 全員演技在線,不愧是偶像與實力兼具的戲骨陣容,造就了最好的四梁八柱,全程看哭了四次,從此對西島叔路人轉(zhuǎn)粉。 菅野大神的配樂還是一如既往地穩(wěn),與情節(jié)相輔相成,連閉上眼睛聽都是一種享受。 因為時間關(guān)系,無法具體對照多做確認,但有幾處細節(jié)很值得一提: 首先吸引我注意力的是佐佐木充接下楊晴明委托這里,導演對原作的細節(jié)處理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雕刻杜鵑與梅花,厚重的對開房門,這扇門位于西式建筑的最深處,劉秘書緩緩開門,門后是約十五坪的寬敞房間,門的另一側(cè)是高達天花板的落地窗,窗外是中式庭園,房內(nèi)一半是客廳,擺放木桌與沙發(fā),房內(nèi)各處都是中國古董家具,靠窗的大柜子擺放象牙或水晶雕刻、壺、古董以及景德鎮(zhèn)之類的餐具」 雖然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鏡頭,但道具設(shè)計很是用心,增加了不少亮點,比如將原作中的八哥調(diào)整為茶藝師,毛澤東畫像換成書法字畫。 1、段澤琳女士表演的潮汕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是中國漢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當?shù)馗前巡璁斪鞔偷淖罴讯Y儀。 2、連墻上背景的布置,仔細研究都暗藏玄機。 「南枝獨有芲,景落野人家」 芲:讀huā時古同「花」,應(yīng)該是化用明代道源的『早梅』——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香聞流水處,影落野人家。 「?二松聲寒,半夜上樓看」 ?(颯):形容風聲,二:這里作為漢字筆畫里的兩橫,是前面相同漢字的替代符號,即颯颯松聲寒。 「慈母嚴師,千秋道統(tǒng)」 道統(tǒng):儒家學術(shù)思想傳承的脈絡(luò)和系統(tǒng),清代康熙皇帝提出「治統(tǒng)在朕,道統(tǒng)亦在朕」當時的背景是在滿洲貴族占領(lǐng)中國后,急需控制漢族文人的輿論,以尋求統(tǒng)治合法性。 此外還有蕭蕭送雁羣,羣同群,身在雲(yún)?行,?同垛,奇峯半空橫,峰是峯的異體字,獨坐惜昔人,雙口加土,是坐的異體字諸如此類的匠心。 足以看出幕后團隊在準備工作上的細致,雖歷史久遠,不曾親見,但這份態(tài)度,令人可敬。 其次是鏡頭切到人物近景,佐佐木充知曉真相后那幾秒內(nèi)的表情變化,眼神微動,努力克制隱忍的模樣,再來就是結(jié)尾品嘗料理那里,原作讀了不下三次,這場改動后的戲卻依然震住了我。 眼中含淚,面露微笑,視角上他在仰視,明亮的攝影,干凈的畫面,仿佛心中終于有了光。 只有看過二宮和也其人的表演,你才知道內(nèi)心戲究竟能豐富到怎樣的程度。 從置身事外到心泛漣漪,再到大為震動,都表現(xiàn)精準淋漓,足見他的演技又上了一個臺階。 眼看剛哥一直在炒飯,雖然知道是劇情需要,仍然忍不住笑出聲,再炒就要老了啊喂!和N先生的對手戲特別和諧(笑) 「料理不能加入戰(zhàn)爭,它不是害人之物,是要讓人幸福的東西」 山形直太朗創(chuàng)造了食譜,但能悟出真諦,站在品嘗者的角度考慮,這才是作為主廚的根本。 真正的料理人,是對美食最用心的人。 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這是一個值得回味、反思和記取的故事。 正如瀧田導演在多年前采訪中說過的那樣:「我總是希望能夠做打動人心的東西,而且這些故事,不管發(fā)生在哪個時代,哪個地方,對于不同地域的觀眾來說,都有共通之處」 『禮記·中庸』中有一句話: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意思是:喜歡研究學問,離智者也就不遠了,努力去做善事,離仁者也就不遠了,知道羞恥并敢于改過,離勇者也就不遠了。 對于這個民族,永遠不能放下的是底線和警惕。 坦白講,我希望他們知道真相罪惡感能更深些,但我更愿意看到國人記住這段苦難知恥而后勇。 還好導演呈現(xiàn)的是一種讓人感到慰藉的表述方式,不做過度渲染,只在客觀呈現(xiàn),珍惜和平的可貴,既講道理,也講人心。 但是,說到對吃的講究……盡管片中拍的色調(diào)和成品很美,不過并沒有讓我產(chǎn)生「特別想吃」的念頭,雖然滿漢全席已成傳說,可我們除了那玩意兒還有八大菜系哦……而且光是川菜就有24種味型,54種烹調(diào)方法以及7000多種菜品喲→_→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說明主題,那就是——我們吃遍山川湖海 ,你們還困于廚房與愛。 唯一低估了殺傷力,滿屏幕的美顏暴擊,每一幀都是壁紙級,基本沒給親爹親媽粉留什么活路。 在鏡頭面前那刀功,那手藝,很到位,讓我感慨下,影帝就是影帝,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每時每刻都在進化,每次亦是別樣風情。 只此一家,再無分號,你的場我一定捧。 ご馳走様でした,多謝款待。 以上純屬個人感受,文字表達實在蒼白,還請各位用自己的眼睛確認,很精彩,不只是聽說而已。 PS:放著這么好看的顏沒讓談戀愛,導演我謝謝你啊→_→
以原著黨觀點來看本片一塌糊涂。因工作關(guān)系看了日文原著,書實在很精彩,懸疑,感動,細節(jié),正視歷史都做的很好,尤其是最后真相大白我整個人都舒了一口氣。所以一直期待電影。書中對直太郎的感情、工作有很細致的描寫,影片大幅刪減并改動顯得人物形象突兀又標簽化,也會對一些情節(jié)有疑問。比如書中直太郎妻子千辛萬苦帶著菜譜回國,因菜譜糾紛傷連累他人最后郁郁而終。電影里改成難產(chǎn)一下子就顯得情節(jié)空洞小氣,本來是為了菜譜和丈夫的追求,加上時代烙印而死,現(xiàn)在卻成了難產(chǎn)...典型的為了感動而感動。
再比如直太郎為了研究菜譜不眠不休,后面得知陰謀后更是把自己搞得不人不鬼,為菜譜著了魔,片里那明亮整潔的工作環(huán)境,以及說好的機密結(jié)果誰都知道他在研究菜譜,讓人覺得原來研究出超越滿漢全席的菜譜是如此簡單的工作...
書中對佐佐木如何追尋食譜也有精彩的描寫,以一個神秘的中國秘書入筆,加入現(xiàn)代日本老婦人,兩方對抗,讓人覺得一切都是陰謀,解釋歷史,揭開陰謀,追尋家族腳步,電影里卻是眾人聯(lián)合演戲拯救孤高天才?這難道不中二?情節(jié)改動相比原著顯得十分無力,浪費了一個好題材,生生把一個蕩氣回腸卻又充滿人性溫暖的故事(對歷史也有客觀鋪陳)寫成了眾人演戲給一個莫名其妙的天才孤傲廚師看,然后直接給了他菜譜的日式雞湯。
有一個小細節(jié)也許是我記錯了(如果真的是請忽略這段),千鶴來到滿洲,坐在火車上時撫摸著肚子說“這就是這個孩子要生活的國家”,而之后他們在研究菜譜時,時而出現(xiàn)時而消失的肚子是怎么回事!網(wǎng)速不好沒敢調(diào)戲進度條所以我只好內(nèi)心吐槽了半部電影...
有人說本片政治正確希望內(nèi)陸上映,但事實是影片多次出現(xiàn)眾人向往地說著“滿洲,一個嶄新的國家”這類臺詞,最后說了句“我們在別人的國家都做了些什么啊”了事,對滿洲的街景描寫開始是祥和的民族融合的,后來揭露真相時只表現(xiàn)了其實滿條街都是間諜(而且我覺得直指gcd)...這能表現(xiàn)出滿洲都是間諜,但能表現(xiàn)出日本做錯了事么?且不說滿洲到底有多政治敏感,這種虎頭蛇尾的處理方式真的一言難盡,也許對于日本觀眾這已經(jīng)足夠反思,但對于戰(zhàn)爭受害國的觀眾來講,看完心里恐怕很難受,因為總覺得有懸而未決的問題。
而且書中對楊晴明的描寫,他是因蘇聯(lián)進駐日本,日本戰(zhàn)敗之后,擔心gcd會清算他這種算是半個漢奸的身份才入黨的(從時代和人性來講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方面是可以理解的),在電影里雖然被改成一開始就是gcd,但情節(jié)無時無刻渲染他是壞人的氣氛是怎么回事?這怎么刪減都不好處理。這部電影如果在內(nèi)陸就這么引進上映了,怕是我天朝又要出大事了...
以《入殮師》而關(guān)注導演的影迷觀點來看本片只能算平庸。音樂、光影、攝影質(zhì)量都很高,但主題表現(xiàn)模糊,不夠深刻,人物臉譜化嚴重,我覺得基本看到一半就都能猜出后面情節(jié),完全少了原著中吊胃口到最后的感覺。
以及片中奇怪的中文發(fā)音,導演組都遠赴中國取景了,卻還是非得讓日本演員硬拗中文...劇組經(jīng)費不足么?對中國廚師的形象描寫顯得很生硬,奇怪,中國廚師每次說話都是沒心沒肺的吊兒郎當樣,每次說話必跳舞的眉毛讓我忍不住想笑,即便他當時是擁護溥儀和滿洲的舊思想的人物,這種面對日本人眉飛色舞,又偶爾隱藏技術(shù),又突然說出政治正確的話,實在是令人奇怪他到底是什么心情,他是來干嘛的?實在是令人出戲。這個角色的塑造真的是一大敗筆。如果看名導演的片卻只能說他的基本功沒有出錯的話,以導演前作水平來看,本片簡直令人失望。
以評論里一些二宮和也粉絲觀點來看,這部片除了他戲份太少以外恐怕并無缺點...他在片中的演技值得肯定,希望他能接一些更好的作品。
如果并不在意涉及歷史的大主題,或是被編劇蓋的面目全非而漏洞百出的情節(jié),只想單純消遣,想看個美食片,再被日式雞湯那種人和人的羈絆感動一下的話,本片可屬佳作。
在電影院看的時候旁邊坐的妹子早早地就開始掉眼淚了,我還覺得有一丟丟夸張,可是越看到后面就越覺得難受,心里堵得不行。
不是每個人面對一種狂熱的主流思想浪潮都擁有以信仰去反抗的勇氣的,奉獻己身,只為了對得起歷史,對得起信仰。相比起日本其它的一些反戰(zhàn)片,我覺得這個故事明顯更有誠意。它沒有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受害者去大書特書(這也是為什么我不是很喜歡如果和母親一起生活這部電影的原因),而是選擇了一個在戰(zhàn)爭容易被忽略的角色的視角去切入,再加上融入了中國人物,更容易使非本國人對此產(chǎn)生共鳴。雖然最后還是日本人救了這個中國人,也許會有人說這是另一種形式上的洗白,可至少它揭露了二戰(zhàn)時日本為了發(fā)動戰(zhàn)爭而不斷尋找借口,從這一點多少還是能看出一點導演的反省意識。
開頭山形剛來到偽滿洲國時很明顯是懷著對能夠大日本帝國奉獻的一腔熱忱和榮譽感的,可是在最后,當知道自己所制作的菜譜不過只是為了完成一個陰謀之后,他沒有被當時那股軍國主義,戰(zhàn)爭論,大東亞共榮圈的說辭與狂熱所洗腦,還是堅持著自己的道,自己的信仰,哪怕代價是粉身碎骨也毅然決然。他甚至都不怪欺騙自己的助手,被殺前還笑著對他說我知道你也是喜歡料理的,就讓我來結(jié)束這一切吧。
這里真是哭成狗了。山形與他的助手兩相對比,一個人的信仰有多強大呀,為了保持著理想的純潔,寧死也不為他利而折腰,可是又那么脆弱,輕而易舉地就被戰(zhàn)爭摧毀,一點渣都不剩。
想起電影里楊晴明說的話:「什么民族融合,山形先生,那不過是理想罷了」。那個年代里,民族難以相融,但山形至少希望在料理上能夠得到融合,卻恰恰連這一點理想也被戰(zhàn)爭蒙上陰謀的色彩。最后楊的話,一語成讖。
反戰(zhàn)是整個電影所想表達的核心思想,不得不說整個故事用了一種想當高明地手段去描寫,糅合了親情友情愛情,沖淡了那股說教意味,又讓人覺得感動。然而讓人忍不住擔心的是,正是因為融入的感情線太多,因此以日本人為首的受眾的感動,能否與我們,作為被侵略一方的國家的受眾的感動之間產(chǎn)生共鳴?這也正是我給它四星的原因。
我明白感同身受很難,但至少希望現(xiàn)在的日本人能夠意識到,戰(zhàn)爭絕不是什么好事。就好像當年陸川拍的《南京南京》,以一種更人性的角度去刻畫了戰(zhàn)爭,反而讓人感覺另一種深刻。戰(zhàn)爭里沒有贏家,不是一味地強調(diào)自己受害者的形象才能讓和平永遠地停留,而看不到反思的作品,不過只是作秀。
差點以為要美化侵華史,男主人品拯救并升華了整部電影的主題,“一本好食譜,味道永流傳”,大義凜然的面對死刑槍口的眼神讓人印象深刻。雖然二宮的演技稍顯木訥,但角色定位偏壓抑已無太大的發(fā)揮空間,整體7.5的分數(shù)非常中肯!還有,那個流傳三代人的大塊豬排三明治我也好想吃@@~
這是一個讓人完全感覺不到?jīng)_突的故事,甚至在某些時刻忘了電影的背景是那段黑暗歲月。故事的一切都圍繞“食”展開,它可以讓不同的民族得到溝通卻跨不過政治的高墻,但能讓吃到的人感到快樂與幸福,不為高官厚祿而做,不為名垂青史而做,這就是“廚”與“食”的真正意義吧。
二宮戲份并不重,西島叔的人生真是讓人從頭哭到尾?!半m然民族不能融合,但料理卻可以做到。/明明只是想認真做料理,為什么戰(zhàn)爭要把料理變成陰謀?/世界上沒有第一料理,料理是不斷在進步的,就像這個時代?!?/p>
故事我是不買單的,但是,導演從哪里找那么多氣質(zhì)上佳的日本老爺爺啊,個個都是美髯公,大叔組有西島秀俊和竹野內(nèi)豐也是視覺很豪華。不過,演技最佳,要頒給那個年輕時代的中國廚子楊晴明,估計是真廚子,從舉手投足到白眼、笑容和半咸不淡的日本話都足夠傳神。拍出了食物的美和料理的魂,第一個哭點竟然在西島叔給幼女做好一頓端端正正的和式早餐那一幕,被食物本身的品相、質(zhì)地和儀式感戳出眼淚。料理人,真是個令人起敬的詞。
nino的演技越來越?jīng)]靈氣了,還記得青之炎里的那個少年,每個表情每個眼神都是戲,心里是有點遺憾的。故事本身還不錯。特別要提的一點是影片對聲音的處理,日本電影院音響設(shè)備很棒,咬東西的聲音非常立體,堪比asmr。 但想說我大天朝沒別的就是吃的東西牛逼,滿漢全席?貓食民族心未免太高了。
這片也太政治正確了讓人沒法批評啊.............故事挺完整的但感動點太老套 小葵和西島叔真可愛 又是全場除了我之外的人都在哭
這故事感覺太假了吧,特別是戰(zhàn)爭背景,西島大廚的“讓全世界人民都感到幸?!弊屓似痣u皮疙瘩。
對我來說,這是EGHY青之炎以來最好的映畫
意外地好看!跟我想象的不一樣hhhh里面的中國語有點出戲hhh但是有一段簡直哭成狗了 不過nino的戲份其實不算多 我怎么覺得西島叔好像更多點
“劇本”實在是和“菜譜”差距太大
看個電影感覺在練日語聽力。有些情節(jié)無論換作哪國來拍或許都會有些自我滿足感,暫且不論。其實整體很古臭い,部分演出也很微妙笑 然而民族融合終究是理想,渺小的我們無力追逐那些遠大的念想,可至少這次能抓牢身邊所珍視的人事物。某人炒了三次飯,聲音太可愛和形象嚴重不符笑 加半星給音樂。
剛哥一直在炒飯…
說起來還是去年電影首映跑到東京看的。敘述是平實的,于是更極大地依賴主役的表現(xiàn)。作為主役的二宮在不動聲色里細微的感情變化仍然動人,最后一刻里,排山倒海的、對自己和家族由來的理解與動容,都細致地被含淚的眼與含笑的嘴角詮釋。很難形容這一段歷史被隔海的人克制書寫的感受。
有生之年能看到小葵和西島叔終于演了回夫妻真高興啊……這部片政治太正確了,竟然還反思了侵華戰(zhàn)爭……結(jié)構(gòu)很好,懸念揭開的一刻,還是很讓人動容。日影能不能,能不能給演員打點光?nino怎么最近老演酷酷的懷有心事的孩子
片子是好看的,但是就是感覺想講的內(nèi)容太多了,所以整個觀影情緒上要求太高,一個接著一個的感動點,一直處于好難過的狀態(tài),反而有點堵得慌。而且我這個腦子,對不起,因為是先看了making和挨拶之后來看電影的,滿腦子都是宮崎葵被問到這個電影除了戲本身還有什么值得關(guān)注的地方的時候說,因為是跟西島演夫妻,然后西島演個廚師,所以作為妻子的戲份多數(shù)時候都是站在身旁身后觀察丈夫做菜,“背影和側(cè)面穿西服/制服太好看了,整個肌肉線條都有展現(xiàn)出來,簡直是無憂無慮陷入戀愛的拍攝。希望大家也能留意西島帥氣的背影……”我真的,對不起,滿腦子都在想這件事,并且很用心的留意了正面?zhèn)让婧捅趁妫?。)陷入戀?
日式輕反戰(zhàn)+溫情家庭片。主人公作為日本頂級廚師,幾年時間一直窩在金鳥籠里潛心研究食譜,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所以他理想的食譜完全奔著豪華、奢靡的方向去了,最后發(fā)覺現(xiàn)實世界跟他的食譜一樣,只是華麗的偽裝品。其實在那個餓殍遍野的戰(zhàn)亂年代,如果從“窮人的食材”入手,食譜可能會更有意義。
(6.0)我只有一個問題,一個廚子、倆伙計窩在東北的一間廚房里四年就能攢出一套上檔次的一百多道菜的食譜?
“我們在別人的地方做了什么啊”厲害的臺詞。
沒想到會看哭。幾經(jīng)輾轉(zhuǎn)找到的菜譜融化了佐佐木充心里的冰山。以為自己孤獨于世的天才料理人,聽到了那些遙遠的故事,異國的同伴,卑劣的戰(zhàn)爭,日夜不息的創(chuàng)作,寧死不屈的決絕。家人朋友用性命換來一本珍貴食譜的代代相傳。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濾鏡 二宮先生后半程表演真的挺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