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棱鏡門”事件,斯諾登讓全世界認識到:數據就是21世紀的石油,掌控數據就能擁有財富和權利。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在互聯(lián)網上的每一次點擊,支付和下載都在透露我們的信息。但由誰來掌控這些數據?這些數據又對我們的社會意味著什么?《民主:沉醉在數據中》將鏡頭對準了歐盟的立法進程,深入歐盟內部,記錄了歐盟委員會委員維維亞娜·雷丁和年輕的綠黨議員讓·菲利普·阿爾布萊希特在兩年半的時間中,為制定歐盟首部數據法案做出的努力。本片以數據法案為切入點,真實而又感性地展現(xiàn)了歐盟復雜的權力架構和民主議程。(豆瓣電影字幕翻譯2.0小組)
影片記錄布魯塞爾持續(xù)兩年的歐盟新數據保護法草案的討論,伴隨歐盟議會與委員會的協(xié)商,不僅各種政治司法觀點相觸,經濟利益與公民權利也被卷入立法的民主程序中,年輕報告員作為跟蹤主角成為觀眾眼里帶悲劇潛質的演員。除提供豐富的歐盟內部一手信息,對素材的靈活編排更讓枯燥的官僚會議成為偵探片。
五年前歐盟的一個年輕人為了推進公民的數據保護權利而努力奮斗,五年后中國的政府推動立法將公民隱私權棄之敝履。民主不是冗余的資源浪費,其過程本身就是自由的體現(xiàn)。一個沒有民主的國家不一定沒有未來,但這個未來一定不是自由之人所期待的。
攝制組史無前例地獲得了歐盟的許可,得以在兩年多的時間中全程記錄歐盟首部數據法案的誕生過程。紀錄片成品也是非常可人,節(jié)奏緊湊,通過剪輯將各方矛盾直接暴露在觀眾面前,針鋒相對,各種權利的制衡讓新法案的出臺困難重重。
感謝豆瓣翻譯小組。希望能多翻些這樣的冷門語種冷門話題的片子,在鋪天蓋地的英文媒體統(tǒng)治下撕開一片新天空。
B站有資源 - 歌德學院這周會放
Parliment - full time in Brussels MEPs from all over Europe; counsel - national ministers meeting a few times a year
黑白化現(xiàn)實,比較特別,記者的鏡頭。
看名字還以為是講民主選舉與大數據之間的關系呢,原來是歐洲個人隱私數據保護立法的實錄,過程講得比較平淡,太過關注于與會人員去了,幾乎沒有對問題的深入。
對外行的人來說有點無聊,從頭到尾就是開會,好像在看新聞聯(lián)播
主要就是開會。開頭就說數據是新世紀的石油,然后詳細展現(xiàn)歐盟相關立法討論及制訂過程
一群歪果仁,為了中國的數據傳輸是不是經過歐洲而爭論不休,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_→
這個平了的世界已經被資本和被資本成功lobbying的政治權貴所掌握,屁民的福祉終究是個不被重視的屁 #OST超棒
文不對題
真 真紀錄片。字幕組diao炸天
堅持、妥協(xié)、運氣
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差了十萬八千里
歐盟數據保護法(EU Data Protection Law)出臺始末。由歐洲綠黨80后議員Jan Philipp Albrecht力推。裹足不前之際,美國NSA 80后雇員斯諾登強勢助攻。
四星資源,看得另一部斯諾登的作品,整部電影對所要表達的觀點非常鮮明,有看法
阻礙真的好大,各個利益集團的互相博弈也好復雜,要不是斯諾登事件,搞不好真的會失敗。維維亞娜人很好的樣子,紀錄片里的好幾個片段拍得很有美感。
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