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小良(杜江 飾)來自貴州山區(qū),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都市周刊》雜志社當記者,由于試用期沒有工資,他只好跟他人合租房子以降低生活成本,跟他合租的是女同事來自湖南的蘇悅(董維嘉 飾)。全小良憑扎實的功底很快在雜志社站穩(wěn)了腳根,并贏得上海地產(chǎn)大鱷喬盛龍(楊寶龍 飾)女兒喬海貝(汪家麒 飾)的青睞,但全小良的心早被蘇悅占據(jù)。在蘇悅生病住院其間,小良對她照顧周到,令蘇悅十分感動,但此時小良的天平卻向海貝傾斜,原因是她有一個實力雄厚的爸爸。當蘇悅發(fā)現(xiàn)端倪后,毫不猶豫地離開了小良,而與海貝的交往也被其父喬盛龍一棒喝止,小全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被上?!迸c“被傷害”的“悲傷?!?/p>
——電影《上海日記》中的“我們”與“他們”
王升遠
當上海人口由1700萬暴漲至2300萬,你會發(fā)現(xiàn)趨之若鶩、心甘情愿“被上海”的人還是一如既往。這個城市承受著“無法承受之重”。4年前,葉辛的《上海日記》曾在文壇風行一時,近日CCTV6推出了陳吉編劇、葉田導演的同名電影。坦白講,作為一個外國文學研究者,素來對中國當代文學不甚關(guān)注,葉辛的小說在觀影前也不曾讀過,因此沒有評論資格。原本,對“上?!辈⒉桓忻暗奈遥瑢λ泄谥浴吧虾!弊謽拥淖髌芬幌蚓炊h之。拜當年的、當下的某些前衛(wèi)作家所賜,這個詞已經(jīng)近乎是與“我們”(“80后”的都市外鄉(xiāng)人)無關(guān)、只關(guān)乎“他們”(我指誰,你懂的)的詞匯了。而之所以有了提筆對作為電影的《上海日記》說三道四的念頭,是因為這是一部有關(guān)“我們”與“他們”的作品,是因為與全小良一樣,我也只是“被上?!闭咧械奈⒚煲粏T。賈樟柯說,當一個社會急匆匆往前趕路的時候,不能因為要往前走,就忽視那個被你撞倒的人。把這個社會具體置換為“魔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曾被一些無色無味的東西“視若不見”地“撞了一下腰”,而后莫名地翻到在地。與人如其名、各方面都“小良”(復旦新聞系出身、斯文俊秀)的男主角相比,我似乎沒好到哪里去。撞翻到“悲傷?!焙5缀螅鲆晱奶摕o的繁華之處同樣被撞翻的全小良,著實是心有戚戚焉。
生在斯長在斯、又與我同齡的上海人陳吉和葉田挑戰(zhàn)這一選題,顯然取的是一種內(nèi)面自省、對話討論的姿態(tài)。實話說,影片的前三分之一,帥哥全小良、美女蘇悅、喬海貝你方唱罷我登場,帥哥美女“蝸同居”、帥哥與富二代美女歪打正著的邂逅相識、來電,都讓我心中暗叫:“又是‘上海貨’!”但隨著劇情的推進,你會突然感到一種沉重的東西開始光著腳丫、悄然踐踏起你的心靈。在上海一無所有的全小良開始面對一連串原本在校園里無須直面的誘惑與矛盾:原本青梅竹馬、原本“相同的人”因了怎樣的變故就變成了“不同的人”,又何以轉(zhuǎn)瞬便認定與剛結(jié)識的美女同事是“相同的人”?在現(xiàn)實的女色誘惑面前,已“自我都市化”的自己與青梅竹馬的故鄉(xiāng)女孩苗杉何以無法回到從前?為何名校才子全力奮斗卻只能寄人籬下、與人共“蝸”一室,而只會附庸風雅的房地產(chǎn)商人及其子女卻可坐擁豪宅、坐駕名車?應(yīng)順藤摸瓜、半推半就地將喬海貝收入帳下,還是與同樣來自外鄉(xiāng)的蘇悅同甘共苦、不離不棄?作為一個新聞從業(yè)者,是保持安貧樂道、堅持新聞理想和職業(yè)操守,還是投機鉆營、八面玲瓏地充分利用各種人脈、資源,名、利、色三收?如何能在喬海貝青春靚麗的面孔下、在喬勝龍的一臉無辜的自我辯白中、在報社主編和其他媒體、公眾的監(jiān)督、責斥聲中辨明“新聞?wù)鎸崱??新聞要呈現(xiàn)出誰的“真實”?房地產(chǎn)集團老總喬勝龍和《上海都市報》主編都算是現(xiàn)實中的成功人士,可是為什么生活在全不相干的軌道上的兩位精英,甚至蘇悅、喬海貝兩位美女都先是對自己贊賞有加,然后卻又雙雙拋棄了自己?在一無所有的現(xiàn)實處境下,“被上海”的自己在生存壓力下是否/能否“返鄉(xiāng)”?已被“漂白”的自己如何以失敗者的面目面對未“被上?!钡馁F州黃土?被上海放逐而再次被打回一無所有的原形,拖著行囊回到故鄉(xiāng),是順應(yīng)“逃離北上廣”的潮流、做一名歸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還是直面失敗的自己,回到傷害自己的城市,在學會享受“被上?!钡倪^程中越挫越勇?到底該放棄什么、堅守什么、改變什么?這些問題似乎都不只屬于全小良一個人,而是蝸居于上海一隅中“被上?!钡?、“被傷害”的“我們”都逃不過的,或許也是生于魔都、長于魔都者所必須正視的,因為在彼此的視野中大家互為風景。我不會自作聰明地嘗試回答,因為那只能是一場徒勞,那只是我想要的“真實”。
葉辛的粉絲、擁躉們或許會抱怨,電影《上海日記》因改編而與小說在內(nèi)容構(gòu)成上有著較大的距離。小說中諸如男主角同學的殺人、初戀女友苗杉因生活壓力棄他而去,他又因各種現(xiàn)實原因傍上富二代而最終見棄等內(nèi)容情節(jié)都被割而舍之。實話說,這些在“他們”看來或許只是飯后談資的話題,在“我們”看來確實帶著冷酷溫度的真實。而電影的容量和當前的某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難免會限制編劇與導演的思想表達;而在我,更愿意在所有問題沒有得到答案之前,只將這一電影化嘗試視作編導們的一種達觀態(tài)度。就像明知現(xiàn)實生活就像一坨屎,不是捂著鼻子、皺著眉頭打量審視、而是罵了句“Shit”后與之微笑合影;明知人生的終極就是個“杯具”,卻有人卻把它灌滿“百事可樂”,豪爽地一飲而盡。被勒令長休的小良從貴州纏溪回到了那片“悲傷?!?,辭去了報社記者的工作。電影中的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在全小良眼前,某棟樓體上“不知如何降下”的六個黑色大字懸在半空,實在是名校畢業(yè)生到現(xiàn)實失敗者的絕妙隱喻;可只要他一轉(zhuǎn)頭,就會發(fā)現(xiàn)那個貼近地面、并不起眼的藍色條幅依然“給力”:“重要的不是在飛起”。身前身后,相得益彰。維特根斯坦有句話,“我貼在地面行走,不在空中飛行?!蔽页姓J,到這里,我,被鼓動了。
關(guān)于這部電影的專業(yè)評價我愿聆聽專業(yè)人士的高論,不敢妄言。但至少電影中問題的提出與討論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不管在“我們”那里,還是在“他們”那里。
但“我們”的追問尚未終結(jié):返滬有年的老知青葉辛的、“小上海佬”葉田的《上海日記》是否是貴州邊遠山區(qū)出身者全小良的、“我們”的“上海日記”?如何穿透現(xiàn)實表象、更為立體、多面地呈現(xiàn)“被上?!闭咴凇氨粋Α钡摹氨瘋!敝袙暝?、起伏間那帶血的真實?返回上海的失敗者全小良將如何洗心、怎樣革面,會因此走向成功,還是將繼續(xù)在“被上?!钡目喽分小氨粋Α??這一“城”與“人”的精神契約將在編導陳吉和葉田、“我們”與“他們”共同討論、探尋中接近于達成。
猛然想到了“上?!痹谖鞣秸Z境中的詞源。古時從歐洲到中國做生意,須遠涉重洋、歷盡艱險,故而船長們都是先把不情愿出航的水手們騙上船,船開到海上后才宣布要開往上海,是時水手們才大呼上當——“We are shanghaied!”最初意即被受騙了、被拐賣了。套用當下的時髦說法,大可直譯為“被上?!绷恕H绱丝磥?,Shanghai似乎原本就有著“越界”意味的“原罪”。而當Shanghai經(jīng)過一日千里的發(fā)展、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國際大都市、全球航運中心時,當滿街的白佬、黑佬、棕佬呲著白牙、金牙、銀牙,摟著黃膚黑發(fā)妞的屁股在燈紅酒綠的上海街頭招搖而過時,還有哪個來到中國的異國水手會抱怨自己“被上?!绷??
今天,上海是誰的上海,又是誰“被上?!绷??
誰都不要逃,你也有份。
電視電影 人物少 演員業(yè)余 除了杜江沒有認識的 文本雖然打著現(xiàn)實的旗號 但內(nèi)容上還是很做作和異想天開
即使拍的很一般,但其現(xiàn)實性還是值得一提的。
我也想合租?。。。?/p>
不是給影片質(zhì)量邏輯五顆星,而是給影片反映的現(xiàn)實。
主角很帥
題材還行,就是矛盾還不搞深,男主角和女主角分手太快,而且結(jié)尾太突兀了
我竟然看了這部如果cctv不放壓根沒人看的電影…
刷到一個片段,看完整部電影!
好狗血
我是場記呢!雖然我也覺得不咋的。。。
誠意之作
原著竟是葉辛的!雖然我沒看過他的書,但這片子…難道是編劇的過錯?
????
因為復旦新聞的學子我看,男主我很喜歡,各種羞澀各種扭捏各種青春??赡芡獾貋頊蚬さ母邔W歷們看了會更有共鳴吧。
開頭覺得會是個很不錯的故事 可故事慢慢就平庸了
徹頭徹尾的DV作品,編劇大學還沒畢業(yè)?
很真實,結(jié)尾差強人意
的確分數(shù)不值得給這么高,不過,哥相信奇跡。
記得是在剛來恰?,敳痪玫哪程焐钜?失眠 然后cctv6 看的 覺得還是比較寫實,比較好看的。 后來回頭想想 國內(nèi)不是 凌晨4點放的。。。赤佬看啊。。
金錢還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