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浮世一場夢
悠然的節(jié)奏下緩緩推開另一個角度的北齋先生,本人對他的了解其實僅限于那副沖浪圖,畢竟經常能在各個地方看到,朋友的壁紙,餐館的墻面,或是隨手點開陌生人的微博背景圖
電影中對于先生的甚少,沒有對于他的藝術水平深究,也沒有對他的人物生平過多的刻畫,寥寥幾筆告訴我們他是個愛畫之人,而側面也從臟亂的居室和胡渣更能印證是一個不羈的性格。
總體把更多的重點放在了女兒身上,用女兒來推進劇情,而后讓我們在女兒身上看到倒影, 劇情上略顯粗淺無力,中途插入的怪奇故事加入了些懸疑緊張氣氛,頗有調味的氣息,不過缺少了些關聯(lián)性,本可以將故事的趣味性提高,在這顯得有些繁雜了,或許用不搭來形容更好一些。若是想表達先生對奇聞異事的好奇的話,這表達方式未免有些拙劣了
畫面的美感有種沉浸的享受,跟泡溫泉一樣。歷史還原也是體驗到江戶時代的的各種建筑和氛圍,這應該也是我給四星的理由之一,電影中的主次分明,對電影中出現(xiàn)的畫作并沒有敷衍了事,而是在該細膩筆鋒的地方都做了很好的處理
總體來說這不能作為一部描寫先生的電影,但卻是一部很讓人好奇的電影,讓我更加好奇先生他這個人,他的畫,先生在電影中看似冷淡的背后,藏著細膩的關心,看到妻子在放生祈福,回到家畫下鐘馗畫而送去,他其實并非不疼愛小女兒,而是看到小女兒被病痛折磨卻無能為力的樣子所無法承受,心底的感情隱喻壓抑抗拒 。
如同回憶一般的講述方式,細微的瑣碎更像是我們回憶時出現(xiàn)的穿插,平靜而悠然,兩姐妹的深厚情誼更是讓人動容。一花一世界,整部電影恰似浮世一場夢。
2 ) 光之浮世繪的成長
如果不是看了《百日紅》,大概不會認識葛飾應為。
前幾天看了微博有人推薦這部動畫,說是關于江戶時代日本浮世繪畫師的故事。吸引我的是轉發(fā)中的一句話:為什么他們總是能把這種快要消失的技藝,拍得這樣吸引人。
之前對日本浮世繪沒什么了解,而促使我愿意去看的原因,也只是想看看到底是怎樣吸引人。
整個動畫的故事說得零散瑣碎。江戶的風貌人情,性格迥異的浮世繪畫師都,通過阿榮的眼睛一一展現(xiàn)。
彼時葛飾北齋和他的弟子一同生活在一間陰暗的小屋中,而阿榮為了照顧父親,也與兩個大男人同食同寢,幾乎模糊了性別。這也令她全然繼承了父親冷硬堅韌的一面,集中體現(xiàn)在了對畫技執(zhí)著至烈火焚身的信念上。
她的創(chuàng)作熱情像是一把放出去無法回收的火。她想方設法畫好所有的東西,任何事物都要超出他人。春 畫不夠吸引人,她就去尋了男妓體味個中滋味。打敗了父親的弟子不夠,她甚至有挑戰(zhàn)父親的意志——
所以江戶大火時,她站在人群的最前方目不轉睛地看著火焰燃燒,又將這股烈火體現(xiàn)在了地獄圖景中。畫中噴薄而出的熱烈和激情,甚至讓收藏家的夫人產生幻覺。
焦頭爛額之際,她父親看過一眼草稿,漫不經心地說道:“你啊,只顧自己畫得痛快,卻不懂得收尾。”
夜半時分,他們三人攜筆月下,前往收藏家府邸。葛飾北齋輕描淡寫,寥寥數筆間佛光降臨,普渡煉獄眾生,將噴薄而出的熱情緩緩攏于佛祖掌心,結束了。
驕傲如阿榮,也不由得贊嘆一聲,果然還是比不上他。
而她對父親的挑釁情緒卻并不純粹,其中固然有同樣身為畫師在技藝一途的追求,更多的卻像是一個賭氣的倔強女兒去挑釁父親的權威。
葛飾北齋是個好的畫師,好的老師,好的精神向導,卻遠遠不是一個好的父親。面對病弱的二女兒阿尤,他懼怕衰弱與疾病也將自己一并吞噬,不聞、不問、不管。阿榮努力地在妹妹和父親之間奔波,試圖彌補家庭中的巨大罅隙。百般努力下,父親終于去看望了一次阿尤,卻又送了二女兒一副鐘馗斬鬼圖,其中厭惡嫌棄之情連目盲的女兒都能感受到。
阿榮對這樣的父親心有怨懟,卻又不自覺地回護。她帶著自己的妹妹四處游玩,反復對妹妹說,父親是愛你的。
妹妹和玩伴在雪中奔跑時,她又想起自己小時候和父親雪天里一起速寫的樣子。
開心的玩耍的妹妹,和用凍僵的手指揮舞著畫筆的自己,到底是誰更幸運,誰又更不幸呢。
可是就在不久之后,妹妹就因病去世了。
畫要畫下去,日子也還是要過下去。畫師終究是人,柴米油鹽,七情六欲,是生存,也是生活。點點滴滴匯聚成經歷與畫力。
于是他父親說,你該有自己的風格了。
品嘗過愛情的苦澀,aiyu的纏綿與失去親人之痛的阿榮,終于收斂心中的烈火,畫出了一副恬然溫柔的阿尤觀魚圖,從此走上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路。
動畫明面上的主人公是葛飾北齋的女兒阿榮。動畫片斷斷續(xù)續(xù)地講述了阿榮作為一個浮世繪畫師的成長經歷,同時也描述了她身邊形形色色的浮世繪畫師。但是劇中主角阿榮的形象,更像是父親光輝下的一個投影,固然有自己的形態(tài),光芒卻來自于身后。
也是到了后來她結婚離開父親,才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歷史上的阿榮,畫名葛飾應為,被稱為江戶時期的倫勃朗,其作品也被贊譽為光之浮世繪。
特意去找了她的作品來看,真的很美。
附圖是葛飾應為的夜櫻美人圖。
3 ) FIFF16丨DAY5《百日紅》:看江戶時期浮世繪畫家的生活
第16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動畫片單元第5個放映日為大家?guī)怼栋偃占t》,下面請看前線各色畫家們踏遍多色生活的評價了!
鯊鯊魚維:
無聊的故事。
Xavier-耐觀影:
昏昏欲睡,中途退場。
Harper Yug:
有好看的點,但整體還是太散了。
Not Here:
很令人舒適的匠氣,鬼怪的背景時代混搭著畫筆藝術的成長,這顯然是一幅獻給時代和品格的畫卷。
笑意:
幾個怪力亂神的小故事很有趣,可惜結構太不連貫,突然冒出的搖滾樂把鋪墊得好好的江戶年代氛圍都打散了。
Spy Liu:
真無聊。真難看。真平庸。真的散。真浪費時間。片尾曲真難聽。配樂尚可。
看該片的過程中整理完了2020年10月至12月27日的電影票票根。
子夜無人:
江戶時代的市井生活畫卷以及蘋果女士貢獻的ed是唯一亮點,雖然提取出北齋之女作為主角,但其實故事整體落點都是松散的,包括畫風里也有雜糅一些平安時代的痕跡,時不時從《巷說百物語》穿越到《源氏物語》,對于“浮世繪”這三個字的完成度如果只是為了做這種表達,是不夠的。
Hethang:
目標很明確,但呈現(xiàn)不盡如人意。整部電影通過敘述江戶時期浮世繪畫家和他女兒的生活故事,生動反應了那個年代日本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格與這家人之間的細膩情感,倒也很具有一種將日本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繪畫文化推向世界觀看的韻味。但整部電影在具體的敘述上顯得有些混亂,玄幻的部分雖然顯得精彩,但免不了有一種低配版《聊齋志異》的局促感;而關于主人公各方面情感的敘述,尤其是對妹妹這個敏感角色的點觸,雖然構成了全片最具有情感張力的部分,但不免又落入了日式電影煽情的老套路。最終使得整部電影有一種在新奇的文化接觸與陳腐的敘事手法之間不斷跳躍的違和感,不算成功。
DAY5的動畫片場刊將于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朝開暮落渾堪惜,何似雕闌百日紅
<圖片1>
作者:別花人
<圖片2>
『花落花開,花落花又開,百日紅?!?br>
既是漫畫家,也是學者的杉浦日向子在自己的作品《百日紅》第一卷里,曾經引用江戶時代歌人加賀千代女的詩句,解釋這部漫畫名字的由來。
百日紅這種花,也被叫做紫薇。與那些朝開暮落的尋?;ɑ懿煌?,它『不將顏色托春風』、『不占園中最上春』,直要等待梅雨過后,才恣意盛開,一開便是一百多天。繁茂到壓彎樹枝的錦簇花團,在一整個夏天里,不斷地綻放,不斷地凋謝,然后再不斷地綻放,縱是已經曉迎秋露,仍在吐露一枝新。人常言『花無百日紅』,可是紫薇,偏就要『長放半年花』。
這種旺盛的生命力,在杉浦日向子眼里,渾似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
北齋19歲便開始發(fā)表作品,直到知天命之年方才成為風靡一世的著名畫家,這不正是遲開的紫薇花嗎?北齋一生創(chuàng)作作品超過三萬幅,跨越各個畫派、題材,才華卻不見絲毫縮減,晚年仍然積極學習西方傳來的技巧,直至臨終猶在感嘆『只要再活五年,就能成為真正的畫師了』,如此旺盛的創(chuàng)作生命和創(chuàng)作欲望,不正是毫不吝惜地揮灑花雨、卻仍然常開不敗的百日紅嗎?
光是這一個標題,便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杉浦日向子獨到的感性,以及對北齋深沉的敬愛與理解。能夠想出這樣一個標題的作者,描繪出的北齋,怎么可能不貼近史實,又怎么可能不魅力十足?
<圖片3>
2015年,《百日紅》被PRODUCTION I.G.改編成動畫電影。由知名動畫導演原惠一執(zhí)導的這部作品,上映之后獲得了日本海內外業(yè)內人士和觀眾的一致認可,并在蒙特利爾、安錫、錫切斯等多個奇幻、動畫電影節(jié)獲得獎項。那么《百日紅》的魅力究竟何在?如果你還沒有觀看過這部電影,或許通過這篇拙文,多少也會有所體會。
<圖片4>
《百日紅》描寫北齋,卻將焦點聚集在了他的女兒阿榮身上。
和父親同為浮世繪畫家的阿榮,相貌丑陋,待人冷淡,不善言辭,就算對身為巨匠的父親也不會表露出敬意。作品正是通過這樣的她的雙眼,反映出了一個褪去光環(huán)的北齋——或者,用作品中阿榮的叫法,鐵藏。他性格乖僻固執(zhí),酷好女色,對家人鮮少表達過關心……除了一手絕妙的畫技之外,幾乎就是一個無一可取的怪老頭。
漫畫以這對性格酷似的父女為主軸,通過一個個或平淡如水卻又不可思議的故事,展現(xiàn)這兩位江戶畫家的創(chuàng)作和生活。原作中彼此獨立、互無干涉的短篇,在電影中通過鐵藏先天失明的女兒阿猶這條似有似無的主線串聯(lián)。疼愛妹妹的阿榮對因為畏懼死亡而疏遠多病的阿榮的鐵藏的輕蔑不滿,以及阿榮作為浮世繪畫家對父親的才能抱持的復雜情感,被原惠一導演用不疾不徐的步調娓娓道來,直到最終抵達和解。
<圖片5>
《百日紅》原作者杉浦日向子在身為漫畫家的同時,也是一位江戶風俗研究家。在她嚴密的考據和精細的描寫下,一個繁榮喧囂的化政時代躍然紙上。得益于以注重細節(jié)、貼近現(xiàn)實著稱的原惠一導演,動畫雖然在考據方面出現(xiàn)了原作中沒有的瑕疵,但在整體上盡最大限度還原了杉浦筆下的江戶的真實感。
動畫以百日紅綻放的夏天開始,經過季節(jié)變遷,花開花落,又以夏天結束。在動畫原創(chuàng)的情節(jié)中,阿榮幾度帶著盲眼的妹妹阿猶走到街頭。目不能視的阿猶用繼承自父親的敏銳感性,在腦海中構建出了這座城市的春夏秋冬。與此同時,原本只能坐在屏幕前視聽的觀眾,彷佛也跟著阿猶一起,感受到了江戶時代四季的氣息和感觸。如此逆用阿猶的盲眼,不可不謂神來之筆。
<圖片6>
原惠一素來被認為風格比起動畫更接近真人作品,再加上在制作這部《百日紅》之前,他又挑戰(zhàn)了自己的第一部真人電影;因此,在這部從真人電影回歸動畫電影的作品里,原惠一有意識地強調了『只有動畫才能實現(xiàn)』的獨特表現(xiàn),充分地結合了自己寫實的作風和動畫的夸張。譬如電影中阿榮和阿猶姊妹乘船在浪頭顛簸時,便進入了北齋名作《神奈川沖浪里》的場景;阿榮在深夜奔出家門觀看火災的場景,則讓人聯(lián)想到她筆下對火光和陰影超越時代的真實描繪。如此將電影中描繪的場景和浮世繪的畫作無縫結合,只有動畫這一體裁,才能實現(xiàn)。另外,電影中也出現(xiàn)了北齋繪制《大達摩繪》和《北齋漫畫》等作品的場景。如此流芳百世的名畫,在劇中卻被一筆帶過,或許也體現(xiàn)了北齋的性情。
《百日紅》原作在通過寫實的筆觸還原北齋父女形象的同時,還加入了奇幻鬼怪作為調味料,電影也充分運用了動畫的優(yōu)勢,將江戶城描繪得亦真亦幻。畫家們的匠心,能招來呼風喚雨的神龍進入畫中;太過寫實的地獄圖,會讓畫主的妻子被魑魅魍魎攝去心魂;肅穆逼人的菩薩像,震懾不了毫無信仰的淫僧,卻在男娼的夢里現(xiàn)出了莊嚴寶相……這些夸張離奇的描寫,結合百姓篤信神佛的時代背景,倒也有著強烈的說服力:以北齋父女臻于神鬼之境的才能,能引出人心中的神魔,大概也不算虛幻吧。
遺憾的是,《百日紅》原作者杉浦日向子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因患病封筆,并且最終在2005年病故。然而她的藝術生涯雖然短暫,創(chuàng)作的作品卻沒有因為她的辭世而失去生命力。在原作者去世十年后方才問世的這部電影,沒有辱沒原作。杉浦日向子也正如她所培育的這株《百日紅》,在身后仍然『新花續(xù)放枝』。
5 ) 碰巧與我的百日紅
于我,這是默默看著十三年前的我和我的家人近六年的花,我卻直到看完這部作品后才又勾起了對她的印象,到現(xiàn)在卻是整整念想了兩個星期。
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敢講這中的歷史、名繪、音樂等等,而自己又是從來經受不住親情題材催化的感性小人兒,所以這里只簡短地講我感同身受的地方。(還是po一些圖向浮世繪致敬)<圖片2><圖片3><圖片4><圖片5><圖片6><圖片7><圖片8><圖片9><圖片10>
片中出現(xiàn)了多種植物,阿榮最喜歡的火紅的溫柔而溫暖的山茶花,掉落被掃去時仍然潔白的玉蘭花,還有北齋和夫人回家路上的垂柳。而片名用百日紅,她在片中唯一正面的臺詞只有"肆意怒放 灼灼凋零",并不是誰的最愛,沒有光怪陸離的故事,卻不停地穿插在轉場中,白天的晚上的,盛開的凋零的,開到圍墻外的掉到玄關前的,正就像兒時從不怎么在意頂多出門說句"花開了"卻又“無處不在”的那幾株紫薇,那時候家門口長著一排,鄰街便是一路的垂柳,上學放學總要經過這一紅一綠,家人的老去與我的成長全數匯聚于這熟悉感中,這三個字的片名仿佛邊記錄邊訴說了阿榮和她的家人一輩子的故事,同樣也許曾記錄了我們的故事等著跟誰訴說。<圖片11><圖片12><圖片13><圖片14><圖片15><圖片16>
<圖片18>
<圖片21>
所以打心底里覺得這部作品真實得可怕,但許多畫面又采用了動畫獨有的表達方式,平淡的敘事卻能激起回憶中洶涌的波濤,幾則鬼神傳說也就好像小時候父親給自己講故事,雖然沒有直接致以落淚的地方,但至少對我有種真切深層的觸動,不管何時何地,各種不同方式的親情與成長總還一樣暖心。
加之從@AniTama的影評中習得《百日紅》名字的由來,碰巧被我的家人與我成長的那段日子撞上了,便從頭到尾感到這部作品的認真,更加心生敬意。
6 ) 給你一部過去的電影,看看那時江戶的人與情
片單中剛好有這部電影,第一眼就被畫風吸引,影片簡介提了一個關鍵詞,江戶時代的風土人情群像,出于了解江戶時代的目的,于是便點開了電影來看。一周目一頭霧水,啊原來是講畫師的故事啊。然后看到阿榮阿猶兩姐妹泛舟河上涌起的白浪,覺得是很眼熟的浮世繪作品,片尾的字幕無聲敘述著主人公的結局,赤裸裸的人物傳記即視感?;仡^一搜,啊葛飾北齋。才注意到這是一部傳記類作品。
整個影片敘事風格很日式了,清清淡淡,波瀾不驚。劇情線索并不復雜,大致可以分為事業(yè)線,感情線兩部分。
事業(yè)方面,故事以插敘的方式,記述了阿榮童年在父親的指導下習畫,為父親代筆,模仿父親,形成獨樹一幟的風格,直到成為獨立畫師。印象深刻的一處是,期間為了畫出比父親門徒所做春畫還要好的作品,雖然非常的害羞,但依然義無反顧找到了男妓,身體力行尋找同儕評價其畫作時提到的女性魅力以彌補不足。
至于感情方面則分為親情跟愛情兩個部分,最動人的地方在個人看來,是影片對于親情的描寫。影片刻畫親情,一方面阿榮和阿猶之間深深羈絆的姐妹深情,另一方面不善表達的畫師父親與病魔纏身的女兒之間的父女之情。影片當中,別扭父親終于好不容易主動去探望一次生病的阿猶。小女兒睜著失明的雙目,雙手輕撫上父親的面龐,父親心靈大受觸動。那一刻,父親一定是感受到了阿猶的小手的柔軟。周圍的一切事物仿佛突然消失,就像五感盡失只剩臉上的觸感。雖然花無百日好,父親的最后努力依然沒能挽留住阿猶生命的消失,但至少阿猶離開之際,給父親留下了一朵,凋謝的山茶花。除去親情部分的描述,影片還提到了阿榮的愛情。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在整個作品當中,所謂的愛情不過是一人的單戀。譬如阿榮單戀師兄。譬如父親的小友單戀阿榮。不做贅述。
除去事業(yè)線與感情線,從交織其中的故事線的角度而言,整個影片的故事,是以單元的形式存在。幾乎每個故事都隱隱約約帶有鬼怪色彩,不失為一大看點。而這種手法,則存在著敘事零落的風險,所以觀影時建議心態(tài)輕松,可能有催眠之奇效。
最后再說回第一眼就非常吸引我的畫風,整個影片看來,用色復古厚重,避免了非?;ㄉ诘纳剩沟谜麄€影片的氣質呈現(xiàn)出了一種沉靜之感。人物線條簡潔繁復并存,有些細膩的細節(jié)刻畫,特別是對于藝伎,無論男伎是還是女伎,都展現(xiàn)了超乎尋常的驚艷。對于場景的塑造,無論是人來人往的木橋、街道還是熙熙攘攘的市集,用心程度可見一斑,無愧稱之為江戶時代民俗畫卷。
--------電影之外分割線----------
●關于片名(以下內容整理自藝術新聞微信公眾號,僅供自用,勿改勿二傳。)
百日紅,即紫薇花。它與電影的主旨并無直接相關。得名之由,是因為從原著作者杉浦日向子的家中到車站的路途上總是開滿了這種花。江戶時代的俳句作家加賀千代女有詩云:“花落花開,花開花落,百日紅?!?(散れば咲き散れば咲きして百日紅。)在影片中,百日紅露正臉只一次。阿榮看到庭院中百日紅開放的時候,感嘆道:“欣然凋謝,努力開放,漫長的祭典要開始了?!鄙计峙勘救藙t對這一命名解釋道:“當梅雨期終了之時,百日紅花便猶如信號一般,瞬間全面綻放……熱熱鬧鬧地散落,茂茂盛盛地開放,猶如一場為時百日直至秋天的盛典,一場為時相當長久的盛典。百日紅的繁盛花事,恰如江戶浮世繪畫師的形象,故以此作為本書的標題?!?●關于浮世繪(以下內容整理自維基百科)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回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此處借指當時人們所處的現(xiàn)世。因此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興起于17世紀后期,隨著町人思想與文化的崛起逐漸盛行。相傳刺繡工人出身的畫師菱川師宣是浮世繪的始祖。浮世繪涉及題材極其廣泛,有社會時事、民間傳說、歷史掌故、戲曲場景和古典名著圖繪,幾乎是江戶時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書。《百日紅》這部影片中主要出現(xiàn)的浮世繪類型有美人圖,役者繪,春畫等。浮世繪的制作過程可分為五個步驟,繪制原圖,雕刻墨板,選定色彩,雕刻色板,刷版。
●非完全考證致敬對照
▲ 影片《百日紅》根據作者杉浦日向子連載于1983-1987年的漫畫的同名原作改編。
葛飾北齋 神奈川沖浪里(P.S.沖在日文里有外海、海灣的含義)
3.5
3,作為完全不了解影片背景的觀眾,極簡畫風是不俗美學選擇,但音樂用得還是相當俗氣、故事線不僅松散,而且只聚焦在幾件性格不很分明小事上,卻要勾勒傳奇人物的一生,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好在和妹妹相關的幾段故事,清新脫俗,讓人難忘乃至動容,還算是好看。
略失望,故事支離破碎,配樂也有違和感,只有美術不錯。其實如果拍成TV或OVA形式的單元劇比較好。
消暑佳品。片名叫北齋小姐,但并沒有做成人物志,側重的是人物筆下的風物。很贊的江戶風情浮世繪,最喜歡北齋每晚離開身體雙手那一段!美中不足的是,幾個故事之間的銜接稍顯松散。
預期中是畫家技法+靈魂成長勵志片,雪地的那一幕都開始覺得是部超唯美神作了,可惜後半部敘事太亂,草草結束。feel lost.
樸實的江戶民生結合神怪信仰,目的不在講一個悲劇故事,也并非試圖去詮釋藝術或匠心,只在描述特定時代背景下特定職人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
可能是繪畫出身的關系,對這部動畫感到驚艷。畫畫就是要畫出心中的東西。作畫之前,想畫的東西已經在你的心中腦海完成了大半。所謂胸有成竹。故事以外,制作都很精良,故事線太散。3星半(2017-02-04 想看)
人物性格、故事有意思
愛情 溫情 家庭 麻生久美子 松重豐 濱田岳 高良健吾 杏 咁多巨星我真聽唔出, 畫面劇情足夠精彩, 原來我系2015.11.1看的, 隔太久了.....
bgm很大膽,開頭有點驚艷,江戶氣息加上有位作畫怪老頭和搖滾的搭配,但妹妹去世那段明明那么悲傷配個電吉他什么鬼。敘事零散,卻有種讓我說不上的舒服和喜歡。如果能拍出一集集的tv版會不會更好~[直接代入成松重豐的臉,真人就五郎你來演了!
日本浮世繪畫家的一個概況講述,神怪的超現(xiàn)實部分是彰顯想象力的部分,典型的東方魔幻主義。相比《輝夜姬物語》差一截,打動我的是情懷。
(7/10)葛飾北齋和女兒的故事。對江戶氣息的還原非常棒,如果你喜歡江戶時代題材的話,我想這片是不可以錯過的,至少看風景也可以一飽眼福。
其實故事部分只能是四顆星,估計是因為傳說的原因,故事結構有點松散。中途好幾個法國人離場,還把我給看睡著一次。不過制作絕對五顆星。幕末時期的畫卷,河邊場景讓我想到清明上河圖。音樂出乎意料的現(xiàn)代,再加上晚霞場景、藝妓之類的要素和時代背景,會讓我聯(lián)想到幾年前的仁醫(yī)。幕末歷史控必看。
這么說吧,完全是意猶未盡,你可以說是沒頭沒尾,但是就是很喜歡。動畫表演的各種細節(jié)帶出濃濃的情感。
什么?女主中途攪了下姬?!
德川幕府晚期的江戶浮世繪畫卷:畫師、藝妓、大名、商賈、姐妹、父女、傭人、廊橋、酒屋、市集、書店、園游、辟邪、春宮。怪力亂神,生活瑣記。即便不時有物哀之情,但總是一副市井蒸騰的俗世樂土氣象 #配樂離譜,敘事太散,好在畫風細膩細節(jié)動人,全片還算好看#
從女兒阿榮的角度來看葛飾北齋與江戶生活,除開妹妹線,幾段故事不了了之,結構略鬆散,但整體來說營造的庶民氛圍還不錯。只是這種低奇幻沒有必要拍成動畫(Production I.G浪費了),真人版會更好(一來可以演出泥濘感,二來配音卡司就能直接上)!聽說杉浦日向子原作尺度更開,過幾天找來瞧瞧。
橋,火,浪,雪。北齋的畫。另一部關于北齋女兒的電影。
畫風不錯,現(xiàn)代配樂也還算搭配,故事松散點,也還可以
曾經,萬物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