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生人的金總名下兩套房,燕郊那套老人住,百子灣一居室為孩子北京上學占個名額,每月還貸加公司房租支出差不多三萬左右,2020年因疫情公司業(yè)務發(fā)展不好,員工減半,客戶也和他本就稀疏毛發(fā)一樣所剩無幾,為減少家庭不必要矛盾,他選擇每天步行下班回家,嚴格控制與媳婦相處時間。
年中呢,大學同學老汪聯(lián)系金總,老汪一直在做旅游,往年市場火熱,搞搞線下展會能拉不少叔叔阿姨,今年卻異常蕭條,投奔金總也屬無奈。畢竟自個通州房子要還房貸,媳婦也才剛失業(yè)。金總一見到同樣發(fā)量的老同學很快親切如昨,仗義收了老汪做銷售,不過無底薪,老汪猶豫片刻還是勉強接受了。
老汪這一來就帶來了當年金總暗戀的班花陳姐離婚的消息,金總一聽就走不動道了,放佛少年那股勁又回來了。話說當年追班花的人不少,金總個子不高,班花到畢業(yè)也沒記住他。班花很快就從保定到北京了,幾人吃了飯,金總就帶班花來公司轉了轉,為此之前還特意重新裝修了辦公室,哎,男人?。‘斚陆鹂倲S地有聲的給了承諾,表示重金留班花上班!這挺直了腰板把他給高興的啊,當天回到家講話都不自覺大聲了起來,媳婦也奇了怪了。最終呢,還是沒能如愿留住班花,因為同一時間另一個來自天津的男同學開出更高條件,班花連招呼都沒打就坐上了京津城際高鐵。不知是巧合還是心灰意冷,隔天金總在回家的路上狠狠摔了一跤,之后一周都沒來公司。
眼見公司業(yè)務一日不如一日,去年金總就萌發(fā)了合租辦公的想法,將辦公室工位挨個出租,減少房租開銷。很快做手機業(yè)務的魏總入駐了進來,魏總是搞實體店面的,有大品牌代理權,今年因為特殊原因,實體店鋪也空前的難做,跟著企業(yè)家老丈人參加了幾次大佬團拜會后,在高人指點下準備進軍電子煙市場,一時間斗志高昂,幾番折騰后發(fā)現(xiàn),品牌該入駐該代理的區(qū)域已經被人占的全全的,留的市場份額極小,再一次陷入了創(chuàng)業(yè)的迷茫中,先天性鼻炎似乎也更嚴重了,只是愛開會的毛病并沒有減少,只是他不斷打著噴嚏,底下員工不斷捏緊口罩。
這是題外話,再說回金總。
休息期間,金總幫做醫(yī)美的小姨子解決了一大麻煩。怎么說呢,小姨子當年和妹夫是金總介紹成的,去年離婚了,鬧過一陣消停了,不想事情才剛開始,離婚后,妹妹很快結識了一位做金融的年下男,兩人火速熱戀,火速領證,這搞金融的呢自然腦子好使,忽悠著妹妹婚后燕郊貸了款買了房買了車,這愛情的新鮮勁一過啊,年下男就露出了家暴的跡象,等妹妹反應過來已經鼻青臉腫了,這不又鬧著離婚嘛,叫來了金總和創(chuàng)業(yè)失敗在開網(wǎng)約車的前夫一起,好說歹說才算有點結果,與年下男達成和離。
這金總雖然技術出身,可嘴確實厲害,一來二去與年下男混成了朋友,七月的一天,年下男說有個企業(yè)家會,花重金給金總報了名,金總一聽有潛在客戶眼睛立馬亮了,提前準備好了PPT和名片資料。
會議現(xiàn)場是個可容納百人的廳,前臺簽到處禮儀在特別高大上的彈著古箏,時間一到,大門兩旁站的身著漢服小姐姐搖起了課鈴,進場關門后燈光就著禪樂暗了下來,一位道士出現(xiàn)在主屏下,接著大廳四周點起了檀香,在一片云里霧里金總聽了四個小時道家學說,剛想結束,一位和尚再次登臺,又過去四個小時,最后上來一位占卜師,一對一現(xiàn)場算卦,如此折騰了一夜。
你要猜了,這到底是什么會呢?
是的,沒有懸念,這是賣墓地的會銷。
一陣疲憊后,金總順道回了趟燕郊的家見了爸媽,一出小區(qū)準備掃健康碼,咦?怎么變紅色了?!問完小區(qū)工作人員才得知,自當天開始燕郊受疫情影響,所有人員需在家隔離,無必要不建議返京,心想,得嘞,這次還回不去了!正巧媳婦發(fā)語音來了,讓金總記得聯(lián)系上次來家的英語外教,金總氣到忍不住回了個電話,還沒開始罵,媳婦先將一軍,說,等會,先等會,我正在搶薇婭直播間面膜呢,掛了掛了。
此時,門衛(wèi)遞給金總一根煙,不抽煙的金總絕望的抬頭看了看,天,突然就下起雪來。
以上情節(jié),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同學麥娜絲》是一部充滿臺灣本土氣息的電影,片中圍繞著事業(yè)、愛情、住房這幾大主題展開,既體現(xiàn)了生活不公,也突出了底層人沒錢沒房、被迫做雞的悲劇。
影片講的是小人物的故事,主角是四個已邁入中年的老友。四個人性格分明,際遇也大不相同。有理想的人卻最墮落,渾渾噩噩的人卻最深情,最認真的人卻萬事不順,最善良的人卻遭遇慘死。片名中的“麥娜絲”是其中一位的夢中情人,卻靠賣身為生。
隱喻1:「初心」效應會失效 《同學麥娜絲》是一部有關于“初心”的片子,片中有兩組人物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一組是吳銘添&罐頭,另一組是電風&閉結。
劇中當編導的吳銘添,是一個失敗卻走運的傀儡, 他為跨越階層成為“大人物”無所顧忌地瘋狂拉選票;在戶政所查戶口的罐頭,是一個瞻仰女神的窮屌絲,自殺未遂后偶遇女神下海。 吳銘添可以通過選舉在事業(yè)達到巔峰時刻,罐頭可以通過金手指傳授在情欲上觸摸高光時刻。但是,他們做了不同的選擇。
吳銘添選擇背離道德,做一個失心的提線木偶,為幫高委員所在的政黨選舉獲勝,他在電風的婚禮、閉結的葬禮上毫無底線地作秀,消費兄弟情,為爭取民意拉選票。另一邊,他又與高委員的相好瓦樂莉勾搭上,被妻子發(fā)現(xiàn)留在衣服口袋里的女人內褲從而撕破臉。
而罐頭選擇回歸初心,他與年少時的女神麥娜絲重逢,女神卻無奈淪落到下海為娼,雖然罐頭內心無比糾結,但最終還是在臨門一腳的時刻奪門而出,放棄了消費女神的念頭。
罐頭看起來很傻,他最后什么也沒有得到,但他活得坦蕩并保有初心;吳銘添看起來很聰明,但他破壞了兄弟情義,背叛了與妻子的愛情,失去了大家對他的信任。通過吳銘添&罐頭的對比,讓人看到有初心的人也有希望。
不過,通過電風&閉結際遇的對照,則凸顯出生活的不公平,初心效應失效。 從事紙扎屋業(yè)的閉結,是一個結巴的良民孝子,卻被人誤殺慘死;賣保險的電風,是一個認真工作的衰仔,他做任何事都很認真,但任何事情都不如意。
顯然,他們都保持“初心”,但顯然沒什么卵用,面對生活的殘酷,他們充滿無力感與無望感。 那么影片傳遞的就是,有初心不一定如意,丟掉初心一定不如意。
隱喻2:「房子」只是販賣美好 《同學麥娜絲》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房子,房子販賣著美好,主角也大多為房子奔波著。 罐頭來到戶政所工作,他需要四處調查戶口。在他開始工作前,上司還親自指導他:一個合格的家戶需要四面有墻、有床、有衛(wèi)浴,看似不難達到的條件,實際檢驗起來卻是十分苛刻的。后來他去做房屋信息登記,遇到一個大爺,他的自己撘的住處就并沒有墻壁。
罐頭也因為調查戶口的工作,巧遇他高中時期的女神麥娜絲。麥娜絲居住在傳說中“做黑的”大樓里。這位曾經被同學們捧在手心、視為?;ǖ男」?,在多年后卻卑微地藏身在廢棄大樓中,依靠賣身生存著。
看似突然“走運”的三流編導吳銘添,也沒有好到哪里去。他以豪宅接待中心作為他的競選總部,成天面對高級馬桶的廣告墻,做著他易碎的政治夢。
閉結有個假房子,他過得也倒愜意。相親所的介紹人總以為閉結是蓋房子的,閉結確實也是蓋房子的,不過這些房子是給往生的人蓋的。 閉結談到做紙扎屋的意義時說:「很多人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一間房子,幫往生的人做紙扎屋,幫他們完成生前沒辦法完成的事,過世之后,他們的靈魂得以安息,離開的時候就不會有什么遺憾?!?/p>
閉結在路邊老舊的屋里,為自己打造了一間大型的紙扎屋。他的紙扎屋也暗示著理想主義的虛無,一方面紙糊的房子相當脆弱,本身就無法與實體房相比,另一方面紙扎屋是為往生人的慰藉,在世之人生活其中寓意不詳。果然沒多久,善良的閉結就意外被砍離世。
電風有個真房子,卻并沒有幸福感。電風拿著去世父親留下的一筆錢,好不容易付了個30平小房子的首付??伤€有部舊車,為了省錢還貸款,只好買了個摩托車車位。可是車位實在太狹窄,開車入庫后,人根本出不來。他只能每天停車,先下來,然后手動再把車推回停車位。
隱喻3:「假象」終會破滅 假象破滅后,真相就會暴露。最后,電影以典型的房地產廣告形式作結,借以諷刺房地產廣告所販賣的美好假象。 在電視廣告的情節(jié)中,已逝去的閉結又活了過來、電風不再需要擔憂生計問題、罐頭與麥娜絲終成愛侶,而吳銘添成為了他所向往的成功人士。 這支廣告的廣告詞是這樣說的:“每平只要200萬(新臺幣),住進來,不但人生成功,連房子都可以成為傳家之寶。再過個幾百年,也有機會被聯(lián)合國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边@廣告詞顯然有些夸張。
說到房價,在電影中,電風花了720萬(新臺幣)購置一間房子,按照現(xiàn)時匯率,相當于167萬人民幣。首付200萬新臺幣中,只有30萬是自己存的,其余170萬來自父親的遺產,如果沒有170萬,自己存不到首付的。 在現(xiàn)實中,臺灣地區(qū)經濟和政治中心都在北部附近,形成了以臺北為中心,包括新北、基隆、桃園等幾個大型城市的核心經濟區(qū),目前房價大約在11萬新臺幣/㎡(約4萬人民幣/㎡)左右。
而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臺灣地區(qū)月薪平均大約是3.9萬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大約是9000塊。如此看來,雖然房子被看做擁有美好生活的必需品,但真相是,很多人工作一輩子是買不起房的。 而高房價也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低生育率,在2020年,臺灣地區(qū)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人口第一次出現(xiàn)負增長。由此可見,這部電影就是對現(xiàn)實房價的批判。
在房產廣告后,這種幻象又被澆滅,畫外音這樣提醒道:年輕時的我們,時常說到未來,以為總有一天,會衣錦還鄉(xiāng),開著名車、娶一個嬌妻,住在豪宅里。我們總是相信自己,身上有一雙翅膀,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展翅高飛。但過了40歲,慢慢可以理解,原來我們其實只是一只雞。 片中,麥娜絲是最初人們理想化的公主,最后卻在經歷了生活的捶打以后,淪落為現(xiàn)實中的雞。而誰又比誰高貴,無論是片中的戀愛腦、工作狂、孝順男、傀儡男,還是熒幕前的你我,很多人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一間房子,也等不到暴富時刻。最終,只能黯然接受自己的平庸與生活的蹂躪,做了生活的雞。
只不過,有人悟透了這個道理,有人還依舊渾然不覺罷了。 來源 | 清野娛樂 ID |qingyeyule 編輯 | 清野 部分圖片綜合網(wǎng)絡(侵刪)
《大佛普拉斯》的導演的新作,《大佛普拉斯》的聲譽太高,大把大把的人都在拿它和前作方方面面比較,雖然兩個電影都是在用敏感的鏡頭和故事來描寫底層的生活,而且名字諧音一個是加(plus)一個是減(minus),但我淺薄的理解下總覺得這個電影跟《大佛普拉斯》沒有比較的必要。
荒誕感還是一如既往的讓我上癮:暗戀30年的女神卻進了鳳樓當妓女;做夢都在搞藝術的人卻變成了在朋友婚禮和葬禮上拉選票的政客;錢包里塞滿了符簽卻唯獨沒有錢;專業(yè)導演卻被一個光膀子的群演教鏡頭;拍治陽痿廣告卻還要搞成日光夜景;屏幕里的加藤鷹看見屏幕外的罐頭;片子外的導演跑進片子里打人;職業(yè)水平過于強硬的保險員卻跳到湖里“不為什么”;天主教堂穹頂上畫著最后的晚餐卻是本土人像;一個人,是神父,同時也是死神,同時也是色情桑拿店的老板;一條情趣丁字褲,拿來用、放口袋里把玩、拿來聞、放盤子里當點心、卻要被嫌“臟”......
穿過荒誕的、挑逗的、悲憫的故事外,我個人感覺這個電影不是在講故事,當然本身散亂的故事線感覺導演壓根兒就沒打算像《大佛普拉斯》那樣好好講故事,電影名稱里的麥娜絲這條故事也遠不足以貫穿電影,想了好久我覺得他主要說的是----“明天”。
主角之一的名字“吳銘添”的諧音意味“無明天”還有他為拉選票搞的那些口號,這些明示當然不足以證明,然而我覺得是否電風跳湖時的那段混沌、罐頭這三十年后女神這個神話的消解、閉結在狂熱歡呼之后的暴斃街頭,都意味著一種“明天的消失”,不管是在意義上還是個體上,通過性、通過愛、通過藝術、通過信仰全都找不到出口,把神父、老李、桑拿老板三種身份于一個角色,都是要企圖能引領這些底層的人能走下去,可最后卻各有各的不幸。
年輕人對“明天”的樂觀程度反映在生育率上,數(shù)據(jù)沒必要細說,我猜想“minus”是不是指的“減欲”,像日本的食草族一樣,反復多人多次提及的活人一輩子買不起房,閉結給死人扎紙屋以獲安寧,再加上片尾提到的那個濁水溪《卡通手槍》,明顯才是這個電影的靈魂所在,我查了一下這個歌詞,看了他們樂隊現(xiàn)場的視頻,真是足夠的嬉皮、足夠的叛逆、足夠的敏感、百分百的被禁歌。
綜上,這是一部反映年輕人對明天失去信心之后,以欲望減弱為方式的“無聲的叛逆”。我不太懂這是描述的80年代還是哪個時代,是另一種新的嬉皮時代的到來嗎?
還有一些細節(jié)的地方:四個主角在閉結給自己做的“避難所”中抽煙時,背景有不同版本在切換,左上角的假人時有時無、窗外的景色、墻紙的顏色、墻角被褥都一直在切換,我以為是有一些所指,一直想不明白,又看了好幾遍結果是兩邊都有窗子,拍攝視角不同造成的錯覺;瓦勒莉主動對吳銘添投懷送抱的原因之所以沒有交代,其實是出于一種職場生存“常識”,并非一些人所說的故事線不完整。她主動是為以后吳銘添當選后續(xù)任秘書長做自保,并且給吳銘添提供了一下籌碼,是吳銘添在廁所跟高委員抗衡的幕后推手,所以高委員在無奈妥協(xié)之后狠狠甩了句“離瓦勒莉遠點”。(高委員在乎的當然不是吳銘添跟瓦勒莉XXOO那點不值一提的破事呢?。?/p>
“這部電影,應該是全世界第一部有導演跑進畫面里打人的,有時候拍電影會拍到令人受不了,都分不清是電影還是現(xiàn)實人生,你可能會說這部電影太荒謬了,但對很多人來說,人生本來就是一派胡言?!?/blockquote>
繼前作《大佛普拉斯》之后睽違三年,黃信堯導演的最新劇情長片《同學麥娜絲》終于順利面世,雖然口碑褒貶不一,卻也不乏一批擁躉。本片曾在去年入圍第57屆金馬九項大獎,包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等;最終,納豆還憑借本片拿到了金馬最佳男配角。
時隔數(shù)月,《同學麥娜絲》正式登陸Netflix,得以與全球影迷觀眾見面。不同于《大佛普拉斯》企圖貼近難以見光的社會底層人物,這次啊堯導演將創(chuàng)作焦點轉向四位生活在臺灣中南部的中年男子,以及藏身鏡頭后方的自己。
同樣由黑色幽默旁白貫串的電影敘事,濃縮了黃信堯導演對周遭同輩和社會脈動的實況觀察,以及他對個人生命狀態(tài)的關照與省視:這里有夢境、有地氣,有荒謬、有現(xiàn)實,有笑鬧、有情義,有憤怒、還有悲涼,個中奧秘其來有自,且聽啊堯真情告白、白、白、白、白??
專訪《同學麥娜絲》導演黃信堯
首發(fā)|臺灣《放映周報》第680期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
問:能請啊堯導演跟我們聊聊,《同學麥娜絲》這部新片的創(chuàng)作緣起嗎?
黃信堯:在拍了《大佛普拉斯》之后,得到了一些回響,甚至還得了金馬獎,才有契機拍攝新的電影。然后,就有一些老同學開始對我有一些好奇和想象,像會以為我認識很多出現(xiàn)在熒光幕上的演員明星,但其實我根本沒有什么認識的人。
這種轉變我覺得很有趣,也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生命的轉折。如果我今天沒有拍過《大佛普拉斯》會是什么樣子?我在三十歲前后會拍出《唬爛三小》,想想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原因,都是在省視自己。因為一位朋友的過世,從而看到其他同學的處境,然后再去看到自己的處境。
現(xiàn)在,到了四十幾歲,我就覺得這剛好又是一個重新省視自己的機會。所以就花了滿長的時間去盡力寫好劇本,經過反覆的刪減修改,最后才把它拍出來。
問:啊堯導演,您如何看待《唬爛三小》和《同學麥娜絲》這兩部創(chuàng)作的關系?
黃信堯:要說連結的話,兩部作品一樣都在探討人,男性也可以、人也可以?!痘€三小》是三十出頭,《同學麥娜絲》是四十幾,總之都是在談論這個年紀的當下所遇到的困境。
完成《唬爛三小》的時候是2005年,已經是十五年前了。這過程中遇到太多人,又發(fā)生那么多事情,還有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氛圍等等。寫劇本之前,我也沒有重看《唬爛三小》,因為已經記憶很深刻了。
對我來說,這次的劇情長片創(chuàng)作,我不是在把《唬爛三小》做延伸,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人物或情節(jié)而已。我有從這部紀錄片中抽取精華,就像是有一些生活日常里的閑聊,我聽到你這句話很好,之后就寫進劇本里面這樣。在做《同學麥娜絲》的時候,我主要還是去書寫近年所觀察到的臺灣社會的人和現(xiàn)象。
問:和《大佛普拉斯》相比,第二部長片《同學麥娜絲》的創(chuàng)作模式有無不同?
黃信堯:《大佛普拉斯》在拍攝的時候,有不少是現(xiàn)場即興或實時修改劇本試出來的,我自己旁白的部分,也蠻多都是拍完后才改出來的,比較像各種條件限制下幸運try出來的成果。
事實上,我們能運用的電影制作費就這么多,我們的拍攝期程就這么長,如果事前能在劇本寫作期間就把它弄得更精準,拍攝工作出差錯的地方也就會越少。
這次《同學麥娜絲》拍攝的影像內容,包括我自己旁白要講什么等等,幾乎百分之九十都在劇本階段就確定了。開拍前,劇本花了蠻多時間調整修改,讓每個人物戲份都很平均,我覺得都沒有什么贅詞了才定案。所以,我們這次也要求演員直接把臺詞全部對得很清楚。
問:想請啊堯導演為我們介紹下四位主要人物的取材設計?特別是針對閉結(劉冠廷飾)和銘添(施名帥飾)這兩位相對而言更虛構,屬于在《唬爛三小》找不到原型的角色。
黃信堯:像罐頭(納豆飾)、電風(鄭人碩飾),主要就是我把《唬爛三小》里面現(xiàn)身的同學以及其他同學的故事打散再融合,其他兩個人物也是這樣。不過,每個人物的創(chuàng)作取材,都有再融入一些我自己后來的生活經驗,以及那些印象深刻的新聞時事等等。
關于閉結,我最初想把他形塑成這樣的人物:擁有某一種才華,可是一直被打壓、被否定。臺灣不就是這樣的社會嗎?例如說,如果你在一個升學取向的高中里面,擁有美術才華是沒有用的,甚至會干擾你念書。
有段電影后來沒拍出來的故事我大概是這樣寫的:高中老師要求同學回家作業(yè)以“我的家”為題自由創(chuàng)作,閉結就做了一個紙扎屋的房子。后來,他把作業(yè)交給老師,老師覺得觸霉頭就處罰他。他便捧著那個紙扎屋,一個人站在走廊上??
雖然后來這段沒拍出來,但我們在電影里還是可以看到。閉結他家是隔代教養(yǎng),“閉結”這個綽號是從他的高中時期就留下來的,后來他的這一輩子,一直在幫人“做房子”維生,而他還有自己對于家的想象??
至于添仔,我不曉得你有沒有這種朋友?例如說,我有個朋友,每次遇到他都做不一樣的工作,他就常常一直換、一直換,我覺得他和吳銘添其實是類似的。
在臺灣,有很多念電影的人,都很想拍電影;很多不是念電影的,也很想拍電影,有各種電影夢;或者說,有很多人就有很多種夢想,像有人說他要開炸雞店、開燒烤店,研究醬汁。
我把這樣的概念,用在吳銘添身上:同樣都是夢,同樣是每天都在想那些有的沒有的,添仔這個人,始終如一,一直想要做導演,但卻一直沒有辦法實踐??我只是把他虛構成一個“電影夢”,讓大家覺得好像比較夸張一點,主要是想反映這個社會存在著這樣的人而已。
問:在創(chuàng)作這些人物和故事的時候,還有什么其他想法?
黃信堯:《大佛普拉斯》上映之后,有些觀眾反饋認為,這部電影對女性有一種物化。我自己覺得,我也不是刻意去物化女性,我就只是原本地呈現(xiàn)這些人物。像肚臍、菜脯他們想象的女性是什么樣子,就是把一些男性對女性的想象拍出來。我會好奇為什么大家沒法接受,有些男性對女性就是這種想象。
我也認為,這些擁有話語權、詮釋權的人,會用性別二分的角度去說男性壓迫女性。但像這樣只用性別二分法看事情,反而常常把經濟或社會脈絡去掉了;肚臍、菜脯這樣的人,他們完全不懂這些理論,甚至連什么叫社會公義都不懂,但他們天天都在面對自己眼前生活的關卡。
在我看來,四十幾歲的男性其實普遍活得很苦悶,卻大多被解讀為“中年油膩男子”,帶給人滿負面的印象;我覺得,其實他們某部份也是被壓迫的,而我想講這些故事??有群人總是在為生活奔波、有的時候也沒辦法考慮太多自己,《同學麥娜絲》大概就是這樣子的故事。
問:根據(jù)觀察,因為有涉及到“性”,就很容易會有“物化女性”的直覺反饋,啊堯導演您自身如何看待“性”呢?
黃信堯:對我來說,性是很生活化的,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只是大家覺得,它骯臟、或不能談、是禁忌,有的時候是想太多??很多宗教都一樣,不是都在講生死?他們通常還有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要戒性。所以性是不是很重要?性是不是跟生死一樣重要?性就存在在我們的生活里。而我這次,是用貼近臺灣中年男子生活的電影呈現(xiàn)它。
問:剛才聊到《同學麥娜絲》沒拍出來的閉結高中回憶,這部作品還有其他遺珠之憾嗎?
黃信堯:跟你們講,我們其實有埋一個梗,我們有想另一個故事,叫“一部吳銘添的電影”,說不定下一部會拍。我不曉得吳銘添后來有沒有選上立委,還沒開票我也不知道。如果他沒當選,有可能之后高委員就當他的監(jiān)制,他去拍電影,就拍一部吳銘添的電影。
在《同學麥娜絲》里有一段拍了但沒剪進去的畫面,是添仔在跟我談他的電影夢。因為這整段話我們足足講了五分鐘,但實在太長了,最后決定割舍。
其實電影剪掉了非常多東西,劇本也刪減了很多內容,都很可惜,但也不用覺得可惜。打個比方,你原本在餐廳點了一份牛小排,不就煎一煎、灑點鹽巴就好,只是看到桌上擺了很多調味醬料,又難免會覺得錢都付了不加有點可惜。
但如果真的加了很多醬料,吃到后來,你就根本不曉得到底是在吃牛肉、豬肉、還鴕鳥肉。所以,你就把醬料拿掉,留下鹽巴就好。沒有辦法,電影就是沒有辦法。什么叫好的畫面、精彩的畫面?剪得進去才是精彩的畫面。
問:最后想問的是,啊堯導演曾經以“南方的影像自耕農”自居,現(xiàn)在您如何看待自己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身份?有想象自己可以成為什么樣的電影導演嗎?
黃信堯: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我已經很久沒有提到那個身份。如果現(xiàn)在人家問我在干嘛,我都說我是在拍片的。他如果問說你在拍片怎么沒看過你,我就說我做幕后的。
拍了電影,就是導演,就這樣,不會對當導演的未來有什么期待,希望明天還可以見到太陽就好。這種東西就是,你把他當成夢的時候,有時候會變惡夢,不是嗎?你做那種夢只是讓自己感到難過而已,不如就慢慢走、慢慢走,朝著那個方向,如果有一天走到了,那就OK了。
PS.本文原標題:原味“中年油膩男子”,真情加量不加醬——《同學麥娜絲》導演黃信堯專訪
作者| 林秉君;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原載于《放映周報》第680期,已獲授權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注明出處
基于紀錄片《唬爛三小》改編的劇情長片反倒附上"minus"的后綴,相比由《大佛》擴充為《大佛plus》似乎沒那么順理成章了,不過細究《同學麥娜絲》與《唬爛三小》的關系,minus不單是同plus間的打趣調侃,也確能拾掇出減法的形意。
形式上從紀錄片到劇情片,需要在攝影機與真實的距離上作減,這與短片擴充為長片的加是對立的。而《唬爛三小》可再細分為紀錄片中的私影像,生活流記錄的水流云在和社會議題紀錄片的抽絲剝繭很難相提并論,前者相比后者,轉譯為劇情片的難度也會更高。
況且,黃信堯還不愿意犧牲對臺灣社會的諷刺,《同學麥娜絲》中的黑社會、偽精英、愚民之政、避世之宗教仍一應俱全,而這些在《唬爛三小》中均不曾出現(xiàn)。那么只好在本已遠離真實的影像中唬爛三小,毫不節(jié)制地加注導演旁白,自己揭露閉結之死的暗示——見到老李、不再口吃,亦或者結尾更極致地下場打主角,導演在此的旁白/行為實際上讓他成為了自我敘述的評論者。
在旁白和影像同時出現(xiàn)的大量時刻中,敘述者—評論者的拉力被擺上臺面。不由得讓人猜測,創(chuàng)作者在從私影像到劇情片的轉譯過程中發(fā)現(xiàn)無法融洽處理社會表達與紀念友情的關系,亦可說是對角色的糾結態(tài)度,索性要親自下場終結它們互相之間的滲透。
內容上的減法則更明顯,《唬爛三小》的素材看似排布在混亂的時間軸上,但這樣略帶粗糙的編排反而有助于我們想象片中每個人在鏡頭以外的生活經歷?!锻瑢W麥娜絲》則將前者的素材元素重新置換、編排進四個角色——杰仔葬禮上的紙扎奔馳,天尊的債臺高筑,保險理賠的職業(yè)身份,家銘敲磚看質量、冠龍連抽兩支煙避免影響睡眠品質的理論,這些渾然天成的生活記號亦被作為描繪臺灣平民階級圖景的一部分截取利用。
另一邊,黃信堯像周星馳在《新喜劇之王》中「拿來」夸張的爛表演邪典化諷刺國內明星一樣,「拿來」臺灣商業(yè)廣告的情節(jié)略帶戲謔地展現(xiàn)這些幻夢對平民造成的影響:綠色家園展廳里盯著屏幕馬桶沉思的添仔,據(jù)說在構思劇本,已足夠怪誕。下一刻就和委員助理用著像從不知哪個咖啡廣告抄來的臺詞調情,這是暗自諷刺同行導演的腦子被桃色和廣告麻痹了么,開場提到的甜蜜生活的老板鐘孟宏可不就是電視廣告片出身的。
與此般前后聯(lián)動情節(jié)類似的還有,蔣市長在屏幕前喊著夸張口號制作市政廣告,下一刻就被委員叫去廁所商議,就因為廁所沒有監(jiān)視器啊。民眾生活充斥著無數(shù)屏幕,然而掌握權力的人總有辦法找到陰暗角落媾和共謀。又或者,屏幕本身就是權力——巨型選舉海報,結尾更直白的房地產廣告,這些不過顯性的壓迫,罐頭幻想中仍是經典廣告場景和加藤鷹的能力,難道這種喂養(yǎng)不是更隱性的權力展現(xiàn)嗎?導演的飛踹正如結尾的次序安排,只能是賽博時代之前最后還有方向的憤怒。
黃信堯的上一部片子大佛塑造了一些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居無定所的社會邊緣人,挖掘了他們的人物弧光,讓每個邊緣人都變得有價值而能被共情,雖然社會沒有給他們一絲公義。同學麥娜絲里的人高了一個階層,是真正的打工人,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這些中年人平實而普通的生活,拍出來幾乎沒有亮點,他們生活工作之外,殘存的那點同學情誼就顯得彌足珍貴。
同學麥娜絲并沒有講麥娜絲的故事,麥娜絲也不是主角,主角其實是“同學”兩個字。同學麥娜絲是罐頭從青春懵懂期就開始暗戀意淫的女神。罐頭偶然發(fā)現(xiàn)他的女神已經淪落風塵。女神掉下神壇讓罐頭黯然神傷,神傷更多的是憐憫,不是歧視她的職業(yè)。罐頭決定去會一下女神,在女神的紅燈房里,罐頭喊了女神的學名麥娜絲,女神心頭一震,回過神卻仍然只是以職業(yè)態(tài)度對罐頭說:我去準備一下。罐頭如受暴擊暴走街頭。給罐頭最后暴擊的,不是接受不了女神跌落風塵,而是他“表白”后,女神并沒有情感回應,麥娜絲仍然把他當做客戶,沒有出現(xiàn)他想象中的麥娜絲對他同學相認訴衷腸。他有機會可以得到女神了,和他夢中的一樣的得到,但他真正的渴望卻是得到麥娜絲以同學身份的回應,哪怕麥娜絲現(xiàn)在是風塵女也沒關系,但是沒有,罐頭只是她的客戶。 黃信堯的旁白會讓觀眾誤以為罐頭是因為接受不了女神淪落風塵跌落神壇而暴走逃離,這反而引起混淆。其實自身落魄的罐頭能有什么資格歧視風塵女,讓罐頭一下暴走街頭是女神最終決定以職業(yè)態(tài)度對待罐頭,不摻雜同學情誼,這才讓他奔潰。 “職業(yè)態(tài)度”是“同學情誼”的對立面。保險公司員工電風,一直以同學的情感對待上司“沒一元”,但沒一元在真正的沖突中,并沒有幫電風哪怕一句話,這讓電風徹底認清了沒一元一直以來真只是上司,以職業(yè)態(tài)度對待自己,并沒有當他是同學。電風撕掉沒一元“同學”的偽裝后怒懟了對方,緊接著他穿著職業(yè)裝去河里面涼快了一下。 添仔在婚禮和喪禮上,直接把自己的同學身份搞丟掉了,很職業(yè)的落實自己的政客身份和工作,以參選人的職業(yè)態(tài)度對待同學的葬禮。剛遭遇沒一元不講同學情誼的電風心頭火起,暴打了添仔。遭遇麥娜絲同學情誼幻滅的罐頭,更是憤恨的飛踹了變得不講同學情誼的添仔。當然還有導演。他們嘴里還不停的念叨:你這像同學嗎?你同學在哪里?……算是點題了。 罐頭、電風、添仔三位同學都充滿了中年人的各種負能量,眉頭緊鎖面如死灰,只有閉結善良、樂觀、積極,有夢想,有追求,有寄托、為他人著想、真心對待同學,即使他是個為喪事扎紙人的結巴。豪華紙屋里有他超越生活之上的人物弧光。而世事無常,美好比唬糊更脆弱,竟就此猝然飄散。 另外黃信堯似乎完全不會拍情感相關的戲,四位同學都給配了女主,甚至給添仔配了倆。但四個男人在電影里都完全沒有為女生付出情感,連以正面形象塑造的閉結也沒有,只看到阿月為他付出。是他們只懂兄弟同學情,還是黃信堯不懂拍女人?
中間一段基督教和佛道三合一場景配上解說有被笑到。
政客需要打動他的老百姓選民,誠懇的或偽善的笑臉,民主負責制真的很可愛,羨慕。
在最后要吐槽一下旁白。電影《大佛普拉斯》的旁白很成功,這部同學的旁白卻成了減分項,太嘮叨,導演急于總結升華,還是要留點空間給觀眾吧。電影里旁白、演員導演對話、導演入畫等等技法都只起了額外的戲謔效果,和結尾房地產廣告彩蛋一樣,沒有起到疏離或改變電影結構的作用。打破第四堵墻什么的那都是扯淡,和阿莫多瓦痛苦與榮耀結尾畫幅拉開漏出攝像機帶出戲中戲劇情震撼效果比,還是差遠了。
勤勤勉勉被人欺夢中女神去做雞橫死街頭背鍋技婚禮葬禮找時機
中年男性的苦悶生活,用幽默又喪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但真的沒多大意思哈(是說既不那么有趣能使人發(fā)笑,文本意涵上也淺?。绕涫亲鳛榭鄲炆畛尸F(xiàn)中介的女性形象,比如失意導演在其后默默支持面對出軌又歇斯底里的妻子(阿枝)、社會邊緣人的解語花女朋友(阿月)、宅男的女神(麥娜斯),實在是太陳舊又刻板了,而“她們”,也在直男男性的意淫中完全失聲。
沖進畫框的導演和急于解釋劇情的旁白一樣,均顯得過于直白而刻意形式,與影片整體偏荒誕的黑色幽默基調有所游離,四線輻射的中下層社會圖景顯得松散;多次調侃導演行業(yè)以及暗cue前作,其實用多了會流于疲軟;其他元素如性、幽靈、政治黑幕,塞得較滿,強行聯(lián)結。印象最深的:1、一場婚禮+一場葬禮,政治選舉的滲入覆蓋了所謂同學情誼;2、閉結糊了一座鮮妍紙屋,和凄慘現(xiàn)實對應,最熱愛生活或人類的那個人卻最早遭遇無情,生活哪有道理可言,劉冠廷真太棒了。中年以后更有資格感嘆一句“世界混沌”,活著太難。
Minus剛好對應Plus。 人到中年,無奈二三事。黃信堯的電影總有種荒誕感和冷幽默,但他又總能處理得恰到好處。像這部電影,嬉笑怒罵與調侃的同時,卻又滿含人到中年的無奈。讓你笑過之后,又有些唏噓。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比如,突然不結巴的閉結,對吳銘添說過的話,當然是鬼話啦!
壯陽藥廣告視聽語言分析;演員三合一省工錢;廁所福地適合思考國家大事;加班失眠漫畫屋姻緣;紙糊新家富士山;婚禮麥霸搶選票;想用第一次不結巴的聲音為朋友無謂吶喊;我把你當老同學,你把我當消費者;導演分不清現(xiàn)實入畫揍演員;人生不過是《唬爛三小》點題致敬……很多地方感覺是閩南鄉(xiāng)土狗血劇的新拍法,加藤鷹啊丁字褲早餐啥的,本質內容和快手里的那些差不多,但勝在能將巧思用在更深入一些的社會人性關懷之上,還算真誠可愛
最善良的橫死街頭,最認真的放棄事業(yè),最有理想的最墮落,最沒正經的最純情、哎呀我說命運啊,你是不是太工整了一點
像送的小菜比正餐更好吃的料理店,導演的旁白和預告片都比正片更有趣。
坐進按摩房,神桌再也無人供奉。鉆進紙扎屋,結巴開始有人聽懂。跳進無名湖,車位似乎不會擁塞。坐進選舉車,發(fā)票仿佛得以兌現(xiàn)。男人終將親手掐滅青春的香火,敲碎人生的地磚,夢見索命的巫鬼,在錢包里塞滿符紙。曾經逆風尿一丈,以為離成功只差個尾數(shù)。后來順風滴到鞋,在宇宙爆炸里變成沾土的蘿卜。
看完這部電影才真的意識到以前看的大部分臺灣電影都太外省了
鄭人碩在婚宴和阿堯對話那場戲真打到我心砍裡了,我當初也是處於這樣的心境在面對未來, 個人私心希望鄭人碩能夠得獎??????。 哈哈加藤鷹老師做為彩蛋客串有點意外?????? 還有史上第一位導戲導到一半跑進銀幕裡踹人的導演 都是很有趣的梗.. 因為該片很多故事都和現(xiàn)實情況接軌 這部是我今年最能感同深受也最喜歡的電影.
看完了,不大行啊,拍得非常小。黃信堯導演調度長片,感覺遠不如短片那么靈光。當然不能和《大佛普拉斯》比,無論是深度還是講述方式上。原先放在普拉斯里的那些小機靈,放在同學這里就顯得特別不搭,油膩生硬得很。
啊……真覺得很多動人時刻是屬於直男的……
白天寫不出的劇本只能在夢境之中喊停,這是屬于衰爛導演的日光夜景?;钪I不起的房子只能在死去之后買到,這是屬于悲哀中年的明天更好。把夢想的光圈縮到最小,卻還是不能看清欲望的真相。將女神的光環(huán)放到最大,卻還是無法接受現(xiàn)實的崩塌。如果一切注定不會改變,我們又為什么拼了命的在混沌里掙扎。鐘孟宏有《陽光普照》,黃信堯則是《回光返照》。四個人的人生都遭遇了人生中突如其來的好運,隨后又被不同程度上做了減法:無明天被人捧上位,卻是個花架子;電風結婚了,隨后又失業(yè);罐頭遇見女神,可女神是性工作者;閉結不再結巴,卻慘死街頭。導演在旁白中說:失去了距離,也就失去了幻想的美妙。仿佛一旦幸福來臨,又意味著某種不幸的開始。導演的視線從大佛移到了同學身上,向這紙糊的混沌人生,來了一記溫吞的扁踹,將所有散裝幸福都打回原形。
我在看《同學麥娜絲》時是在看什么?被大陸電影所遺忘的小鎮(zhèn)「中年」群體的生活狀態(tài)。無論是為照顧阿嫲錯過婚姻做紙扎屋的閉結,渴望帶領臺灣電影走向世界的添仔,自殺未遂后同女神重逢但怯懦的罐頭,亦或在臺北緊衣縮食地生活,卻因女友懷孕而被迫結婚的電風,他們是繁華都市無人注意路人,也是占據(jù)最廣泛群體的小鎮(zhèn)中年模樣。電影提供了遠離都市普通人生活的智慧和思考方式。罐頭媽媽評價添仔,當導演就是沒有工作的人;口吃的閉結和相親對象約會,對方總能猜到他在想什么,唯獨聽到「承諾」時假裝不明白;電風對于結婚很惆悵,被安慰道,兩個人認真在一起就會幸福啊。人生就是這樣,你不要想太多。喜歡朋友四人在閉結所造的紙房子里聊天,雖然不法到達彼此內心的宇宙,但紙屋像太空艙,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就很可愛的電影啊,看得很開心。
不像前作《大佛普拉斯》那樣有若有若無的主線,今次就只是扯屁亂講,四個同學的生活隨便聊聊,導演還會突然旁白、突然亂入,但怎么說類,人生不就是唬爛三小,我還是好喜歡閉結做的超大紙扎屋,好喜歡去查戶口的罐頭,好喜歡電風在漫畫店愛上笑得大聲的女孩,好喜歡好喜歡好喜歡這個講述人生有點掉漆的故事
閉結的紙扎屋就像肚財?shù)奶张摚莵碜詢刃纳钐幍睦寺?/p>
如果大佛是plus,這部真的就是minus
與《大佛普拉斯》互文。徹底粉上了導演黃信堯!麥娜絲是minus,是減法,是負值,是不爭氣的自己以及身邊的豬朋狗友。電風手動停車,還要安慰自己撿到了便宜。從事紙扎的閉結為自己打造了一座豪華新居,煞有介事地邀請朋友參觀打牌。剛遇到了知心愛人就死于非命。以為生活要好起來了,馬上跌落谷底。明天會更好嗎?不會的?!拔覀兓ê芏鄷r間 找尋人生的答案 但說不定 答案的本身就是一片混沌”
希望電影在1小時44分結束在閉結的歌聲里
非常松散,非常清涼,非常無厘頭,同樣語境,大概就是城鄉(xiāng)結合部三無網(wǎng)吧的熬夜大神的愛情,城中村角落撿煙屁股抽的流浪漢的奇遇,被卷入灰色產業(yè)的傀儡的鬧劇,連天網(wǎng)都拍不到的路人的獨唱情歌。那些城市文明遺忘的角落,整個華語電影世界,只有臺灣電影人認真而多情地記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