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人群:奉俊昊粉,動作片粉,暗黑系科幻影迷,中二憤青
不宜人群:文藝愛情片粉,暈血者,中二憤青
注意:一點愛情都沒有。
《雪國列車》的劇本改編自曾獲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jié)大獎的作品,講述在今年7月(沒錯,2014年),全球79個國家為了逆轉溫室效應,往大氣層中散播了制冷劑CW-7。沒想到氣溫驟降,全球被冰雪覆蓋。幸存的居民登上了威爾福德公司制造的環(huán)球列車。這列由天才設計的列車由永動機牽引,按社會階層從前到后安排車廂,每年巡回全球一次。故事以好萊塢常用的英雄敘事開場,講述尾廂人民在造反青年柯蒂斯領導下掀起了一場革命,隨著義軍節(jié)節(jié)突破車廂向車頭進軍,關于這個世界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
作為一部反烏托邦的商業(yè)大制作,早有《銀翼殺手》和《黑客帝國》等珠玉在前,《雪國列車》在科幻設定方面可以說并沒有太多亮點。且不說永動機的設定本身就違反物理定律,茫茫雪國中的鐵路為何不需要檢修,以及列車為何非要每年在鐵路上巡游,這都是一些形式感大于現(xiàn)實感的設定。觀眾與其把它看作科幻電影,還不如把它當作一部類型化的寓言電影來欣賞更好。
“破雪者號”本身就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影片一開始就利用各種強烈的對比,把窮人和富人,有權者和無權者階級沖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然而階級并非社會的全部,隨著革命者從末尾向車頭挺近,影片表現(xiàn)的階層逐漸升高,個體自由與整體生存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凸顯。起義領袖柯蒂斯從革命一開始就表明了自己“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在車廂肉搏一段戲里,他為了生擒人質不惜犧牲自己的兄弟,達到了為大我而獻身的崇高境界。但在影片末尾,在經歷了“平衡論”的洗禮之后,他毅然做出了車毀人亡的“非理性”選擇,表明他在自由地死去和蛆蟲一般活著之間選擇了前者。全人類為此付出了慘烈的代價,但幸存者贏得了生而為人的尊嚴。
奉俊昊給這個寓言包裹上了十分類型化的外殼。封閉的列車環(huán)境將矛盾集中起來形成一個死局,是商業(yè)片的常用套路。而節(jié)節(jié)遞進的占領車廂過程猶如電子游戲過關打怪一般,將風格多樣的動作奇觀串聯(lián)起來。以韓國動作片標志性的飛踢拉開序幕,影片依次展現(xiàn)了血腥的冷兵器對抗、桑拿蒸汽中的追逃、幼兒園大屠殺和一夫當關等充滿趣味的動作場面。雙方的戰(zhàn)將各出奇招,從汽油桶攻城到單兵對決,營造出一波又一波的對抗高潮。奉俊昊早在《漢江怪物》中就展現(xiàn)出駕馭動作場面的天分,這次對節(jié)奏、類型的把握更為精準。單以動作戲而論,可謂量大味足,好看。
影片的每個人物都經過細致的琢磨?!懊绹犻L”克里斯?埃文斯扮演的主角柯蒂斯從“惡人”到“義人”,再到“真人”,走過了一條曲折的心路,最后的斷臂呼應著吉連姆當年拯救孩子的義舉,完成了自我救贖。雖然被別的配角搶去了不少風頭,但角色性格很豐滿。蒂爾達?斯文頓扮演的童花頭女干部集天真、古板和邪惡于一身,是影片中最搶眼的角色之一。自然,奉俊昊也沒有忘記給自己的好基友宋康昊安排一個最酷的角色——安保設計師南宮明秀,這個“職業(yè)帶路黨”堪稱影片最大的伏筆,在三大幕后黑手中,只有他持續(xù)關心著窗外的氣候,而且在一次又一次失敗的革命中積累著力量。高雅星則繼《漢江怪物》之后第二次扮演他的女兒。
奉俊昊的影片最好看的一點,就是把技術、敘事和血性巧妙結合在一起,那種獨特的味道,在世界影壇也不多見。《漢江怪物》中學生運動領袖用燃燒瓶對抗象征美帝和官僚的大怪物,給動作戲添上了一層熱辣辣的“造反有理”的氣質。這是越來越迂腐的西方電影難以再現(xiàn)的風采。在少數(shù)幾個風格相似的異數(shù)中,昆汀?塔倫蒂諾的幾部近作已經轉向拿歷史上的納粹和奴隸主開刀,充滿了無趣的政治正確。埃德加?賴特的作品則走向電子游戲化,變成了無厘頭喜劇?!堆﹪熊嚒冯m然是奉俊昊的第一部英語電影,卻無疑是他把自己的世界觀表達得最完整的的作品之一,絲毫沒有面對新市場的怯意。影片中那個整體均衡至上,連革命都變成了社會安全閥的“破雪者號”,未始不是今日世界的縮影。那些敢堅持自己理念的人或許會犯錯,但永遠值得我們敬佩。
————————————————————————————
以上是給鳳凰網寫的稿子,沒勁,別看(當然你已經看完了哈哈?。?,下面是二刷的一些感受,供討論:
數(shù)了一下列車的每節(jié)車廂,從尾廂開始,1食堂(領蛋白塊兒的地方),2,隔離車廂;3,監(jiān)獄;4,一節(jié)空車廂,有床、桌無人,應該是看守休息的地方;5,食品車間;6,sleeping car(標牌上寫的),肉搏戰(zhàn)的戰(zhàn)場;7,供水車廂;8,農作物車廂;9,水族館;10,冷藏車廂,保存牛羊肉的(但沒說牛羊養(yǎng)在哪兒);11,課堂;12和13,兩節(jié)軟臥車廂,里面有牙醫(yī)、裁縫等各種服務;14,酒吧;15,發(fā)廊;16,泳池;17,桑拿;18;黑暗的一節(jié)車廂,柯蒂斯死里逃生后從里面穿過,沒有細節(jié);19,迪廳;20,鋪滿毛皮的沙龍;21電子控制室;22,機械設備,橋和通往外面的門都在這里,23,神圣的引擎。
尾廂有多少節(jié)?不知道。按人口說,18年前上來了1000多人,那怎么也得有十幾節(jié)。自相殘殺死了一些,后面處刑時的目標是殺掉74%,剩下18個,也就是原先總共還剩七八十人。我猜的。
一開頭的畫外音里說,發(fā)展中國家抗議使用cw7,為什么?
課堂教學內容:列車一年運行438000英里,也就是說,時速大概是50英里。
影片的動作指導是《東方的承諾》的Julian Spencer,所以看到桑拿浴打斗,有點穿越了……
車廂肉搏那場,動作本身拍得一般,那么擁擠的空間,按說應該是兵陣式的步步為營才對,呼應一開始汽油桶攻城,有戰(zhàn)爭感,結果被拍成了小混混街頭群毆,大開大闔啊那叫一個。我只好安慰自己,“好吧至少沒有慢鏡頭”。結果馬上就給你來了個《斯巴達300》……我去你NND!還好,小奉拿捏節(jié)奏不錯,斧頭沾魚血、新年過橋都是很好的調情戲。
一個小bug:斧頭黨明明都是蒙頭遮眼,后面一個摘下夜視鏡的鏡頭里,眼睛部分卻是露在外面的。
既然子彈能打穿車廂的玻璃,南宮為什么不在那里引爆炸藥呢?可能是因為克羅諾還沒有收集夠,另外他也沒有足夠御寒的衣物。而這一切都在毛皮沙龍(第三節(jié)車廂)里。
威爾福德說槍斃老紀廉是因為起義突破了預期的控制,這明顯是扯謊。真正的原因是紀廉在與柯蒂斯分別的時候告誡他:“一見面就割掉威爾福德的舌頭,不要給他說話的機會”,還讓養(yǎng)子跟緊他。說明紀廉已經開始相信柯蒂斯是個更好的領袖。處死是為了懲罰他的背叛。
關于柯蒂斯最后的選擇。威爾福德最后試圖說服他,人性不可改變,要保留殘存的人性,屠殺、階級、機械的工作都是必須的?!拔覀兙褪侨诵?,拯救人類是你的命運”。換了站在引擎里的人是我,估計會先把權奪過來,慢慢想辦法改良,外面的雪不是開始化了么?總有人類的生路。但是中二病的熱血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啊,“救救孩子”的激情一上來,誰還記得平衡不平衡?這就是韓國人和日本人的差別,看看深作欣二的《復活之日》就知道,最熱血的日本導演,碰到這種情況也會冷靜下來的。
但是,小奉管你那么多……
ps:推薦各位看一下這個相冊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27172142/,很多問題在里面都有答案。還有很多好玩的花絮。小奉和蒂爾達·斯文頓真是劇組的兩大萌物!
對很多人來說,《雪國列車》與奉俊昊過往作品的最大區(qū)別可能是以下幾樣:英語片、國際明星陣容、主打全球市場。但事實上,對奉俊昊而言,《雪國列車》有樣東西是最致命的,這是一個改編劇本,以前的奉俊昊卻有著獨一無二的原創(chuàng)故事,從社會背景到人物性格,他都非常之熟悉。而《雪國列車》,無論從制作理念還是思路走向,那都是全新的挑戰(zhàn)。
拋開電影語言不談,在高屋建瓴的人類寓言格局上,《雪國列車》成也原著,敗也原著。正如朋友指出的,《雪國列車》的故事載體——這列二十幾節(jié)車廂的末世列車,本身就是一個浮在半空中的形式存在,正如那臺荒誕的永動機引擎。如果,你不認軟科幻這條理,那么,這部電影的嚴肅性勢必要大打折扣。譬如,為什么只有一個門?這個問題會接著引出以下問題,這個門還居然是在最前面,那么當年的人們是怎么擠上來的……因此,難怪也有人說,《雪國列車》更像一部政治隱喻電影,而非科幻電影。漫畫所能呈現(xiàn)的1001節(jié)車廂,放在電影里變得不切實際,也令制作難度一路爬升。也有變本加厲的抱怨,這哪是科幻大制作,完全就是一出封閉空間室內劇,就連外頭的冰雪特效都做得不到位。
話雖如此,《雪國列車》依然展現(xiàn)了韓國電影人在進軍國際上的勇氣和魄力。無論典型與否,科幻片在中日韓等國都不見長。日本動漫有大量的科幻題材,無奈真人化道路一直不太順暢。在類型突破上,《雪國列車》還是具有里程碑意義,哪怕它還小心翼翼,不夠純熟。
你可以對不同車廂的奇觀設定不以為然,但《雪國列車》直觀呈現(xiàn)了人類社會的螺旋狀上升——只需從火車尾巴一路殺到火車頭。你可以腦補成慘烈的世界大戰(zhàn),永無休止的自相殘殺和屠戮。如同復仇所會帶來的巨大空虛,造反者總想著革命的血與火,想著浪漫的靈魂升華,卻不曾想過革命之后的巨大空虛——你是取而代之,還是一起覆滅。奉俊昊顯然相信,只要這列火車還在,那么,關于人類社會的紛爭、階級的壓迫與反抗都不會停止,并且,這一切還是罩在完美的科學鐵皮之下,同時還有一個永恒的偶像領袖,實在是太諷刺了。
前面說到,原著限制了奉俊昊的發(fā)揮,他很難像以前那樣,想出一些神結尾,給觀眾提供神解讀?!堆﹪熊嚒芬廊挥胁簧俚暮谏哪?,重口味的像蟑螂龜苓膏,輕一點的大概是新年快樂。至于所有人都在討論的殺魚戲,其實不難理解,難以理解的是為什么還要踩到死魚?;蛟S,這也是常人無法理解的黑色幽默吧,包括那個看似多余的譯意風,有討好韓國本土觀眾之嫌。如果說,斧頭幫一段還有華麗的動作片神韻,那么,子彈對射實在有點作秀之嫌。說它為了表現(xiàn)涉及列車以外的環(huán)境空間,并不成功。怎么看,它只為了那一朵雪花飄進來。所以,奉俊昊并沒有提供一氣呵成的火車自由行,而是一幫群眾演員盲打誤撞,穿越了十幾個攝影棚,從衣不蔽體的奴隸社會穿越到了只等毀滅的高度文明。
由于重形式而輕人物的表現(xiàn)方式,重在列車空間卻被束縛了手腳的先天不足,《雪國列車》的人物基本沒有給人留下太多印象,哪怕是一向神采奕奕的宋康昊,多數(shù)時候不在傻迷糊,就是偷偷躲了起來。至于造反派,在性格塑造上,他們還不如斯文頓飾演的女部長,其嘴臉之鮮活,只有那條不幸死去的魚可以匹敵。影片有許多嚼舌一般的長篇大論,鞋子和帽子、社會的平衡,包括主人公全盤托出的黑暗身世,它們并不是不好,只是,講得并不高明——尤其是放在奉俊昊的作品體系里面,略顯笨拙。
正因如此,即便《雪國列車》依然帶給我不小的震撼,但在觀影的愉悅感上,一個沒有觀眾緣的開頭,一段五味雜陳的中間死斗以及一個漏洞百出的結尾,它明顯不如奉俊昊之前的幾部作品。如果你能掌握了內地學者們的文本分析大法,那么,《雪國列車》看個預告片和故事梗概,就能寫出雄文一篇。因為它想闡釋的東西,已經超越了電影這個形式。至于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有沒有給這個論證過程加分,在我看來,奉俊昊所做的還遠遠不夠?!局袊侣勚芸?/p>
階級斗爭指對抗階級之間的對立和斗爭。一切階級斗爭,都是在物質利益即經濟利益互相對立和沖突的基礎上發(fā)生的,歸根到底也都是圍繞著物質利益而進行的。
其實看完全片的時候,會被最后的結局引導到這樣一個主題上面,即回歸自然,追尋自由。但以我個人的觀點,從一開始車尾的暴動緣由來看,直到片尾的人類伊甸園似的結局,這中間,從歷史發(fā)展角度來說,并不是完全合乎發(fā)展規(guī)律的,而結局,也多少帶這些宗教寓言的意味。所以本片題材,個人認為它并不是一部科幻現(xiàn)實片,而是一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
一個假設,如果車尾士兵的槍是實彈的槍,那么這場革命還會發(fā)生嗎?當然,歷史是無法假設的,單從暴動的初始原因來看,車尾的群眾之所以敢于暴動,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男主角看出車尾士兵的槍中沒有子彈,只是一個唬人的擺設罷了。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維持政權的手段,往往不是徹頭徹尾的血腥與暴力鎮(zhèn)壓,它往往基于一種威懾,這種威懾使得人們害怕即將發(fā)生的暴力鎮(zhèn)壓,而選擇忍氣吞聲。但這種威懾并不是單純唯一的統(tǒng)治手段,另一手段就是控制食物與水,盡管這食物可能僅僅是垃圾一般令人作嘔的存在,但這種東西足以使得群眾處于一種半饑不飽的狀態(tài),在勉強能夠活下去,并且受到死亡的威懾時,人往往會選擇茍且下去。當然,這個列車上的生存環(huán)境與政權統(tǒng)治是特殊的,第一,它沒有外部干涉;第二,階級之間的界限非常分明,并且處于社會底層的人對上層的人幾乎一無所知。
一種討論,情境的力量。在《烏合之眾》中討論過群體無意識這一概念,而在《路西法效應》一書中,更是以實際案例,詳細的闡述了人類自身所帶有的邪惡的平庸性這一特質。人,究竟在什么情況下才會吃人?一個表面的結論是,人在沒有任何其他食物,同時已經饑餓到生命垂危的時候,才會選擇吃人。這個表面結論的得出,基于生存壓力,也結合了一些歷史上的事實,其中都有一個非常一致的原因,那便是:逼不得已。但讓我們先跳出這個原因,想一下食人族部落的事情,食人族部落也吃人,但這更多的基于一種原始的宗教信仰,他們可能會認為吃人可以獲得更大的活力與力量。不同于生存壓力,這是另一種情境壓力。人是一種非常奇妙的生物,始終處在本能、感性與理性角立的過程中。任何人類社會群體的形成,都要基于某種滿足本能的基礎,感情能夠認同的道德,以及源于理性的律法這三者的結合。那么,對于人吃人的現(xiàn)象,我們不妨大膽架設,任何以上三方面的崩塌,都可能導致這個現(xiàn)象。當?shù)谝粋€人吃了人之后并沒有收到任何懲罰,那么這種現(xiàn)象就會被合理化,接下來便是這種現(xiàn)象的普遍化,而給予這種現(xiàn)象終結的,也是第一個停止吃人的人,正如片中的車尾的老人一樣。由此可見,對于人吃人這個現(xiàn)象,其開始與結束,可能僅僅是因為個人行為,即第一個突破限制的人,這個人,無論是第一個開始吃人的人,還是第一個停止吃人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都具有統(tǒng)治者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歷史是屬于人民的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并不全面,歷史屬于人民,但改變歷史的,仍然是政治精英們。
一個符號。在突破幾節(jié)車廂之后,叛軍面對著面具軍團,也就是統(tǒng)治者的暴力機器。他們都手持斧頭,同時蒙面。這個設定有一定的令人尋味的地方。蒙面的斧頭軍團,實際上是符號化的暴力機器的象征。正如軍隊一樣,這個地方是一個服從命令的地方,抹殺個性,抹殺差異,只有一個目的,那便是殺戮。暴力機器屬于統(tǒng)治階級,但注意到奇怪的一點是,暴力機器的組成部分,往往大部分來自于被統(tǒng)治階級,于是奇妙的一點便發(fā)生了,在叛亂與鎮(zhèn)壓的過程中,實際上是被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的自相殘殺,如果不能夠到達最后的權力巔峰的車廂,那么,這僅僅是一場無謂的流血游戲。由此,聯(lián)想到階級的定義,以及情境壓力,我們不妨這樣說,階級確實基于物質利益,但有些時候,它也可以由階級認同所確立。一個人處于什么樣的階級,往往并不是因為他生于這里,而是他感覺到在哪里能夠獲得認同感。這也是人根深蒂固的群體性所決定的。
第一個寓言。這個寓言發(fā)生在叛軍進入壽司車廂時,之前他們路過了植物車廂與水族館車廂,而在這里,作為發(fā)言人存在的女人第一次提到了生態(tài)平衡這個概念。生態(tài)平衡是一個自然界的概念,它是一個循環(huán)的理念,所有生物與非生物都是自然界的一員,所以在其中,每一種生物與非生物都是資源。而自然界是一個資源有限的世界,于是便有了生態(tài)平衡這一動態(tài)循環(huán)的概念。在這里面,每種資源同時又是消耗資源的成員。反觀列車本身,更是資源有限世界的一個極具特點的縮影,結合片尾統(tǒng)治者在統(tǒng)治車廂中提出的維持人口穩(wěn)定的說法,雖然殘忍,但在某種現(xiàn)實意義上來說,其實是帶著合理性的。與此同時,人性在某種時候往往要屈從于自然規(guī)律。這第一個寓言,便是人不擁有自然,而自然,擁有人類。
第二個寓言。這個寓言發(fā)生在教室里。從孩子的發(fā)言可以看出,人的意識從童年便開始養(yǎng)成,而教育,往往會成為一種灌輸式的統(tǒng)治手段。所謂的從娃娃抓起,是非常有道理的。教師的教育手段,有歌功頌德,歧視,對外部的否定。下一個場景,便是分發(fā)雞蛋的光頭和藹的仿佛教士一般,最后,教士與教師統(tǒng)統(tǒng)拿起槍,開始了掃射。可見文明雖然是更高一層次的發(fā)展階段,但其根基,還是野蠻。而影片的魅力所在在于這種節(jié)奏的轉變,從野蠻到文明、從文明到野蠻,一閃念,一瞬間,這種突變讓人印象深刻。
第三個寓言,在片尾處。當爆炸之后,列車損毀,人類毀滅殆盡,只留下兩個孩子,一男一女,踏出列車,在寒風中面對蒼白一片的世界,遠處山峰上的北極熊告訴觀眾,這世界上還有別的生命存在。而男孩與女孩,就仿佛是亞當與夏娃一樣,迎接他們的,是人類新的世界,一個殘酷的,沒有上帝的伊甸園。在列車上,反復在宣傳列車是人類最后的凈土,而片尾的結局恰恰否定了這種宣傳,凈土出現(xiàn)在白雪覆蓋的山上,兩個孩子,還有一只北極熊。但這種伊甸園的存在形式恰恰卻是反伊甸園的,因為它代表著極端的匱乏,困苦,以及誕生于掙脫列車的束縛,依靠人類自身尋求新世界的形式。
影片中還有一些細節(jié)頗有些意思,包括光頭男這個角色,象征著一種混沌以及原始的邪惡,他不代表任何階級,只代表自己,只代表暴力與殺戮。還有小女孩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暴力傾向,都耐人尋味。而統(tǒng)治者與車尾老人的交流真相,也同樣值得人思索。一言以蔽之,人類世界,以及人類本身,是一個無比巨大又深奧的高塔,在這里,辛苦構建的一切可能一瞬間就會坍塌,而突破禁錮之后,可能又會踏入新的困境。人的一生,何其脆弱與短暫,我想本片的寓意所在,也許就是,人類與世界的關系,永遠不應該是人統(tǒng)治世界,人與人的關系,永遠不止于人統(tǒng)治人,而應該形成一種循環(huán),基于理性控制之內,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世界,這種世界,現(xiàn)在只存在于理念中,而未來,則未可知。而這種未可知,或許才真正是這部影片的科幻意義之所在。
全文完
寫于2014年4月7日夜
奉俊昊的新片《雪國列車》,是一部被給予最高期待和被觀眾提前厚愛的真正大片,即便導演因忙于新片不能前來,票房依然早早告罄。宣傳手冊上強調著,這是一次向盧米埃爾和格里菲斯的偉大回歸,將讓觀眾回到電影最單純最具奇觀震撼性的百年以前。影片放映前的VCR中,在片場忙碌的韓國人表達著好多個抱歉,自信能以好看的故事報答這份厚愛,主演蒂爾達-斯文頓和宋康昊也提請觀眾系緊安全帶,開始這場刺激的冒險。
事實證明,至少對我而言,這是一部被嚴重高估的傳統(tǒng)冒險片。如若將影片里精致布景的一節(jié)節(jié)車廂丟到電腦游戲里,也就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通關類游戲。當然,對法國原著漫畫的大手筆改動,賦予了電影一個看似精彩的末世之后社會。新冰河世紀的極少數(shù)幸存者,在一列永不停歇的列車中,被嚴格以階層劃分,有錢人享受著有花園、SPA、酒吧和夜店的頂級車廂,窮人則蝸居于列車尾部逼仄而骯臟的黑暗空間,中間則是維持著階層絕對界限的大群警備人員?!懊弊哟髟陬^上,鞋子穿在腳上,你總不能把鞋子擱在腦袋上吧”,執(zhí)行懲戒的女部長Mason教育著下等人。然而,要維持脆弱的列車生態(tài)平衡,就得有著殘酷的淘汰,只是在神秘的專制勢力下,這些篩選變得更有效率也更加殘忍。
理所當然,反抗跟著壓迫而來,重則落在了“美國隊長”身上(主演Chris Evans曾扮演《美國隊長》)。電影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又一個早已爛熟于心的反體制故事。無論是反體制,還是反烏托邦,這樣類型的科幻片總能叫好又叫座。稍微往深處思考,這列被聰明設置的“末日列車”,就能帶出絕對平等和相對公平哪樣更重要的問題。而追求絕對平等的下層乘客,也漸漸成了一群烏合之眾,他們的革命領導者在固執(zhí)的沖破一道道鐵門后,也幾乎鉆進了新一代獨裁者的模子里。推翻舊世界,獨裁新世界,這列的“起義—專制”號列車,早就是在中國歷史里行駛了數(shù)千年,碾出一條悲劇的宿命之路。換作國際化大制作的科幻片,也無非是從蒸汽內燃機車變?yōu)殡姎庾詣踊哞F。
不管初心有多單純,犧牲有多壯烈,日月?lián)Q了怎樣新天,前仆后繼的革命者們要想繼續(xù)維持這個人類最后的居所,就不得不繼續(xù)著有效率的剝削體系,至多期待一位有著相對公平意愿的明君出現(xiàn)。所有列車里的人,無論階層,無論新舊,都早已被體制化了。只有宋康昊飾演的Minsu,這個末日前人類社會生存經驗的人,才會不想再打著一節(jié)節(jié)車廂的通關游戲,通過窗外一些氣候變化的跡象,他覺得是時候打破旁邊的門,跳出列車,去挑戰(zhàn)生存了。照導演奉俊昊的看法,這才是電影隱藏著的惟一“好人”。
可是,隱喻至此,哪還有什么盧米埃爾式的單純視覺奇觀?再說,空間如此封閉、階層如此明晰,一切隱喻怎么都成了膚淺的明示了。如若有蛋疼者想往國際政治、歷史研究角度去解讀,也不妨算一件樂事。
其實,一切從創(chuàng)作到觀影都需煞費點腦力的反體制電影,都已單純的樂趣相距甚遠。而它們所孜孜不倦追求的那么一點所謂深刻雋永的意義,也早被《美麗新世界》和《1984》這樣的名著說透,人性和社會永遠就那么回事。于是,還是至少對我而言,不但《雪國列車》被嚴重高估,它那些在影史上幾乎樹碑立傳的同類——《V字仇殺隊》、《妙想天開》甚至《黑客帝國》——都一樣過譽了。
那頭白熊最后要是把小孩們都吃掉就神作了~漢江怪物泥滾開?。。?/p>
我也曾手里攥著一張硬座票,癡癡地望著臥鋪車廂里的人們。
演得最好的是頭牌車廂舉手說車尾人吃自己屎的那個小女孩,一副碧池臉是怎么訓練出來的,太傳神
相當精彩,看似過關戰(zhàn)將的模式,內容極為豐富與深刻。一輛列車封閉的小社會、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人類善惡美丑,貧富貴賤包羅萬象。后工業(yè)時代質感,蒸汽朋克、反烏托邦精神內核,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是上帝與魔鬼的契約。整體震撼,結尾稍顯弱,是奉俊昊的妥協(xié),假如讓隊長最終登頂進入死循環(huán)是極佳的政治寓言
又一次赤裸裸的展現(xiàn)人類弱點的好電影,一列列車充分展現(xiàn)了人類的善惡美丑。當大自然都被凍結的時候,人類依靠的卻只是一個引擎,一個讓生命維持,卻創(chuàng)造著讓底層人民為吃一頓飽飯而互相廝殺,上層人民糜爛享受又綽綽有余的不公社會,但這一切都是由擁有權利的引擎控制者所操控,有善有惡才是平衡嗎?
如果我是導演就讓男主被洗腦成功。輪回神馬的才有意思呢。
3.5 結尾功虧一簣,埃文斯絕對應該被成功洗腦的,否則整個苦心建立的政治寓言是失效的。
最后,韓國人終于成了全世界人的祖先。
到最后食盡熊歸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片子不很血腥,卻建立在黑色壓抑、滅絕人性至絕望的背景下,寒意來自想象空間。這是人類的寓言,關于革命與階級,甚至搞出些圣經啟示錄之類的感覺。影片野心太大,電影多少有些承擔不了,只能草草收場,靠幾段獨白講出核心。動作場面很贊,節(jié)奏感,惡趣味。魚,幼兒園這種。蒂爾達·斯文頓很亮眼
黃種人夏娃和黑種人亞當步出長長的產道,來到一個沒白種人什么事的白色世界。The End。
吃孩子,吃自己,殘肢刑,殺孕婦。但目的并非賣弄這些細節(jié),而是為了表達嚴肅的主題,完爆昆汀和Edgar Wright。幕后黑手擋不住自由意志,絕對權力腐蝕不了革命青年的心,小奉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作品。
前半小時錯位的黑色幽默就已經有種濃濃的B級山寨感,各種層面的硬傷更是遍布全片,主題過分追求高大上可隨后半段莫名的情節(jié)發(fā)展在邏輯上又充滿自我矛盾,結局更是無力得令人發(fā)指。。只能看在中段還是有不少亮點的份上勉強給出三星了。?!,F(xiàn)在對奉神的心情大概形容就是看完寧浩大劫案受的傷再乘十倍。
《發(fā)條橙》混搭《饑餓游戲》,《2001太空漫游》穿越《2012》,《人類之子》勇闖《楚門的世界》。一次新鮮而刺激、夸張而極致,五味雜陳、絕妙又荒誕的銀幕體驗,值得去深挖又擔心過度解讀的電影。勇敢的少年們,大膽的走出列車去創(chuàng)造奇跡吧,因為雪國世界自會有冰雪女王拯救你們!
這種中國不會上映的片中國人也拍不出來。拋開棒子的種種,韓國導演近幾年在國際上的表現(xiàn)不得不讓人佩服,強烈的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韓國電影,哪怕演員換成清一色的好萊塢。本片雖然bug較多,但是依然很好看,另外Chris Evans總算有一部讓人滿意的作品了。
兼顧商業(yè)片的節(jié)奏和文藝片的野心,奇觀式的暴力和場景創(chuàng)意絕佳,故事的背景和世界觀的構建卻算不得漂亮,最后全靠演員大段的對白來豐富,而之后緊接著就是真相的反轉,大爆炸式的信息量一股腦的堆在一起了。你姑且稱這種劇本大尾巴狼式的敘事敗筆叫反高潮吧,玩不好就會功虧一簣。★★★☆
【Spoiler Alert】北極熊的快樂結局
北極熊內心OS:老子找了這么久終于找到食物了(。
裝個溫度計就解決的事搞得這么血腥
媽啊想想攝影是怎么架機位的都覺得頭疼,列車設定意味著從頭到尾全巷戰(zhàn),導演也是蠻舍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