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婚禮
星期天閑著無事,又找出《教父》殺時間。沒有看完全片,卻把第一場戲(段落)看了兩遍。
然后還是嘆服。如果說真的有個史上最牛B的電影開頭,這個絕對當仁不讓。
像《教父》這種史詩電影,龐大的故事架構,紛雜的人物關系,眾多的情節(jié)起點,都需要在第一幕中全部建立起來,為后面的敘述打下牢實的地基;在這個有限的時間內追求無限的空間,我覺得,只要能把相關的內容全部放進來不顯臃腫,已經是相當?shù)木辰缌?;還能夠在一個段落里,梳理得脈絡分明、簡繁有致,惟有大師的大手筆才能做到。
為何這么多關聯(lián)的細節(jié),在科波拉手中一如庖丁解牛呢?
歸根結底,我覺得他在講故事。
講故事,拋棄多余的技術手段,踏踏實實的講故事,“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這種樸實無華,應該也是史詩所追求的氣質之一吧。
敘述始于包納薩拉向教父柯利昂求助。由他的獨白特寫開始,鏡頭慢慢后退,出現(xiàn)教父的背影,他揮手示意身邊的人給激憤中的包納薩拉一杯酒。一個極盡平靜的開場,起初我以為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變焦鏡頭,后來在評論音軌里聽科波拉提到這是后期處理做出來的效果,才想起這部電影誕生在七十年代初。
這一段臺詞相當精彩。精彩之處首先在于形式,評論音軌里科波拉也特別提到了這一點,他說這是寫劇本時根據(jù)別人的提議,特意加進去的,有意模仿了他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的《巴頓將軍》中,電影由巴頓在美國國旗下一段冗長的演講開場。
內容上,這一段也包含了豐富的意象。首先由這個人物側面交待了柯利昂家族的背景,在法律以外存在的規(guī)則制定者,一種追求公平的規(guī)則,以及家族所處的地位:制定者與執(zhí)行者合二為一的身份。它點出了這個故事、或者故事所講述的人所賴以生存的兩種東西:一是規(guī)則,二是公平;這也是柯利昂安身立命的原則,故事其后的沖突就包含在這兩個原則所構成的矛盾中。其次它交待了故事主題所包含的對比元素之一,美國夢。一個移民實現(xiàn)了自己的美國夢,轉眼卻發(fā)現(xiàn)一切并不如自己想象美好,他必須重新回到自己所拋棄了的世界中尋找慰籍。這個元素的存在,同樣在柯里昂與邁克的父子關系中構成一個極重要的參照物。
在其后的對話里,柯里昂由拒絕到應承,進退有據(jù),完全掌控住對方,除了重新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尊重而非金錢)以外,也將報復納入一個自認公平的范疇。這里還揭示了故事另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生意。這是一段商人手腕盡顯的討價還價,這個精妙之處,在于柯里昂是在一個受限的前提下,成功地為自己爭取到最大利益。
這個限制由兩部分完成,首先在對白中交待了這是柯里昂女兒大婚之日,隨后通過柯里昂養(yǎng)子湯姆之口,交待了另一部分:西西里人在女兒結婚的日子里不會拒絕任何請求。所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柯里昂必然會無條件答應包括包納薩拉在內所有求助的要求,但即使處于這樣被動的條件下,他還是能夠爭取到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他的手腕由此可見一斑。在整個段落里,柯里昂依次見了四個人,除了一個是致謝外,另三個人全是求助。通過他面對這四個人不同的態(tài)度,對求助不同的處理、安排,他的形象已經躍然于紙上。
這個段落細致的塑造柯里昂這一人物,在后面的故事中,通過他的遭遇,表達了故事所包含的悲劇性:“王”正在老去,“王”的威懾力在減弱,他堅持的原則也不再成為所有人的準則;將之擴散開來,一個時代正開始悄無聲息的消逝;在這個大背景下,在這個充滿轉折的年代里,與之息息相關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歷史,一些人走上了前臺,另外一些人黯然逝去,或老死,或橫死。這就是《教父》深沉魅力的根源,不僅是黑幫,也是跨越數(shù)代的家族史。
故事由此轉入交叉敘事,一邊是柯里昂在室內接待求助的各色人等,另一邊是外景中熱鬧的婚禮場面。兩個場景里的光線是一個明顯的對比,評論音軌里科波拉也證實了這一處理;他還特別提到了幾個穿幫鏡頭。其實只要你注意了兩個場景里用作對比的光線及其方向,就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一個穿幫鏡頭的BUG,但另一個穿幫鏡頭卻可以用劇情內容來解釋通順。
注意這兩個不同場景里,人物各自不同的出場,他們的位置和他們與柯里昂的關系、在家族中的位置,以及在故事中的位置。比如作為家族律師(軍師)的湯姆與柯里昂長子桑尼,就與柯里昂出現(xiàn)在第一場戲里。而另一個兒子,弗雷多則在家庭合影時出現(xiàn),起初并沒有單獨鏡頭給他,暗示了他在家族事業(yè)中的邊緣地位。
詳細來看看科波拉如何交待柯里昂三個親生兒子各自的形象以及性格。
首先是桑尼,他在家族事業(yè)中處于重要地位。他與柯里昂同時出場,又一同在合影時出現(xiàn);合影完后,又與柯里昂一同接待另一個黑道大佬巴西尼。這個鏡頭里,柯里昂與巴西尼占據(jù)畫面中心,桑尼位于背景但面對鏡頭;其后是他與戴草帽女人的調情,然后與妻子交談,對話表達了妻子的不滿;然后是他帶著兩個手下來到院子外,那里有FBI正在抄下來賓的車牌,他極其不滿又無可奈何,在密探的證件上吐口水泄憤,回屋時順手奪下一個狗仔的相機,扔在地上,然后又扔下幾張鈔票;隨后又抽空與戴草帽女人在二樓偷情;當他再一次來到柯里昂身邊時,被父親責問,內容是與家庭、妻子有關的;這也是柯里昂最重視的關系。
其次是弗雷多,他在家庭合影時第一次出現(xiàn),但處于畫面邊緣;其后在父親與巴西尼見面時出現(xiàn),但處于畫面邊緣且背對鏡頭;直到邁克出現(xiàn)后他才在一次出現(xiàn),并首次占據(jù)畫面中心位置,借其與邁克的關系才首次得以強調,他對待邁克女友的態(tài)度也暴露出他的部分性格。
最后是邁克,這是貫穿故事始終的頭號角色。他的出現(xiàn)有別于所有人,科波拉用了抑揚的處理。首先,在家庭合影時,柯里昂因為他沒有出現(xiàn),拒絕照相;湯姆與桑尼的交談暗示出邁克與他們在父親心目不同的地位;然后是正式出場,帶著女友凱,走進來,而柯里昂正從窗子里向外看;邁克與凱在一邊坐下,他們倆談話的內容先后涉及到路卡、強尼,此時邁克完全以一個旁觀者、略帶不屑的態(tài)度講述他們與自己家庭、家人的關系;中途湯姆、弗雷多先后過來與邁克擁抱、打招呼。這場戲里并沒有特別刻畫邁克的性格,而是首先將他置于一個旁觀者的位置,與桑尼的重要性、弗雷多的邊緣性形成對照。
在柯里昂的家庭中,除了上述三人外,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養(yǎng)子湯姆。這在他的出場時間、參與場次,與柯里昂的互動關系、邁克的側面交待中都有體現(xiàn),也有詳細的人物塑造。再外擴散開來,角色就是柯里昂的妻子、女兒與女婿,他們都有較多的鏡頭交待,但沒有細膩的刻畫。這樣的處理也頗有考量,因為他們將在故事里長時間存在,有充裕的空間來塑造他們,無需集中在開篇部分。
在幫會里,另外兩個重要角色:胖子克里曼沙、瘦子泰西歐也得到了同樣多的鏡頭,并側重于人物塑造,這與他們在以后的故事中所承擔的責任、行為形成對比,同時也與柯里昂對他們的了解相呼應。再往外的就是克里曼沙的手下保利,除了得到單獨的交待鏡頭外,也有簡單的形象塑造。另一個重要角色是專程向柯里昂致謝的路卡,他得到了更多的鏡頭交待,通過多次重復同一對白就揭示了這一人物外強中干的特點;邁克向凱講述路卡的故事是一個很巧妙的伏筆,他說出了柯里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給觀眾一個固定印象,但接下來在湯姆解決強尼的問題受阻后卻使用了迥然不同的方法,差異化更進一步展示了柯里昂的力量所在,也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情感沖擊。
在這兩個關系圈以外,還有另外的兩個關系圈。第一個關系圈的人物主要就是向教父求助的各色人等,既殯儀館老板包納薩拉、歌星強尼、蛋糕師,這個關系圈用來烘托柯里昂的教父形象,以及他處事的原則: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敵人,只有朋友,只有生意。最后的關系圈是柯里昂的社會勢力,與政治人物的關系。這些人物并沒有出場,完全通過側面來表達,一是解決蛋糕師的難題時提及的非本區(qū)議員;二是湯姆看賀信時提及的議員、法官。這個關系圈具有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與前一個關系圈形成強烈反差,也是柯里昂與邁克的父子關系中一個極重要的參照物。
在這部電影里面,科波拉特別注意過場角色的重復出現(xiàn)。比如保利、攝影師這類人物,在人物關系上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但科波拉還是巧妙賦予他們重要作用。比如在后面的情節(jié)里,保利在柯里昂被刺殺時還有多次出現(xiàn);攝影師只出現(xiàn)了兩場,但卻側面烘托了巴西尼的形象,他無意拍下巴西尼一桌人的時候,巴西尼讓手下拿走了他的底片并撕爛,就揭示出巴西尼是一個謹慎而克制的人,他知道這是被柯里昂家族雇來的攝影師,所以沒有進一步或者惡意的舉動,這恰好與桑尼對待狗仔時的舉動形成鮮明對比。即使完全從屬于咖喱啡位置的蛋糕師,也有呼應的場次并為故事注入一絲難得的幽默感。在開場出現(xiàn)的包納薩拉,更是在故事幕次更替時再次出場,作為柯里昂家族興衰的重要見證,成為故事宿命感的重要注腳。
在這個段落里,現(xiàn)在已經成功完成了故事架構的設定、相關人物的出場以及形象塑造,最后一個任務是為后續(xù)情節(jié)埋下線索。與處理前兩者的巨細靡遺比較,科波拉處理這一任務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這個段落的最后部分,也就是強尼求助離開后,柯里昂詢問湯姆是否還有未完的事情,湯姆說出與索拉索會談的事情,柯里昂說等他從加州回來再討論,湯姆驚訝自己從未有此行程,柯里昂說讓他去解決強尼的麻煩。
這里用了“三”的重復,能夠表現(xiàn)出最大效果的最小次數(shù)。針對不同客人的求助,柯里昂視事件不同性質安排了相應的人去處理,這里安排湯姆親自去辦理強尼的事情,表現(xiàn)了他對湯姆的能力的信任以及對強尼這個教子的重視。至此序幕的所有任務全部完成,這一段落也順理成章的走到了尾聲。
最后的合影是一個暗喻,它代表著以“柯里昂王”為主導的家族最后的輝煌時刻,是這個家族走向衰亡的起點。
回到開篇的話題,其實技術并非無用,攝影師戈登?威廉斯為這場戲也貢獻良多,尤其是低調布光。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我看過的資料里說,拍《教父》時的科波拉還是個小角色,只是因為能夠以較低成本拍片,才得到這次執(zhí)導機會,而他自己起初對這個故事也不熱衷,只是由于經濟困境在盧卡斯的勸說下才接下這個工作。當原著小說出乎意料的暢銷后,《教父》也得到派拉蒙的重視,科波拉就成為最無足輕重的角色。他說自己面臨著隨時被換掉的命運,最可能的接替者是伊利亞?卡贊,他被視為善于駕馭最難駕馭的馬龍?白蘭度的最合適人選,諷刺的是,當初極力推薦馬龍?白蘭度飾演教父的正是科波拉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據(jù)說劇組里所有人都不怎么鳥科波拉,其中自然包括了戈登?威廉斯。
拍婚禮這個段落在派拉蒙的計劃里只有兩天時間,科波拉無法爭取更多時間,只能因繁就簡。這場戲里也充滿了太多遺憾,這就是電影,一旦洗印,就無從更改,或許這也就是缺憾的魅力所在。但這絲毫也不影響這段戲的超強魅力,唯一的原因,只能是一個正確的時間,一個正確的人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關于這部電影,另兩個名字必須提及,原著作者馬里奧?普佐,他與科波拉一起改寫了劇本,同時也是科波拉最堅定的支持者。另一個人是羅伯特?唐,他后來被派拉蒙邀請來改寫劇本,奉獻了片中極精彩的幾場對手戲。這個人,據(jù)說無法駕馭結構,駕馭細節(jié)卻擁有無人能及的天分。
2 ) 【多年前的作業(yè)】What impress me most of Godfather
What impress me most of Godfather
At the wedding, I remembered, after telling the story of his family, Michael said to his girlfriend: “that’s my family, Kay. It’s not me.” However, at the end of movie, he closed the door to let Kay outside. At that moment, he is “his family.” ?
Michael was retried from the War. He was a war hero. He had a beautiful girlfriend. He was not interested in family’s “business” and didn’t want to involve into it. His father, Don Vito Corleone, took the charge of the whole family which could be the most powerful New York-area mafia family. For the godfather, Michael was his smallest son as well as the favorite one. Michael was supposed to have a peaceful life, lovely children, which come to see their grandpa on holidays.
However, everything had changed when the godfather was shot.
When Don Vito Corleone refused the drug dealer, he had already been opposed against the other mafia families in New York. They sent people to kill him. As soon as hearing godfather was still alive, they colluded with the police and wanted to send him to die in hospital. Michael had seen through this plot and protected his dearest father. When he sat on the sofa, spoke out the whole plan calmly, he knew that he had no escape from his family. He killed Sollozzo and McCluskey and ran away. For his father’s safety, he dropped off his peaceful future. Just as he said: it is not personal, it is strict business.
It seemed Michael had a happiness and peaceful life in Sicilian. This short quiet life had been broke by the death of his brother Sonny and his wife. He returned to New York. He had to take charge of the whole family and he knew his responsibility to the whole family. The old godfather was died, and the new godfather was appeared. He took the revenge. Everyone who had opposed and betrayed the family had got their ends.
Michael had become the new “godfather”.
Life is not so easy and simple as we imaged. It is not the food, if we don’t like it, we can spit it out of our mouth. Everything is not depended on our willing. Sometimes, we have to make sacrifices to our families, to our friend, to the society, and to ourselves. Michael did not want to involve into his family “business”. But when the crisis came, he stood out. Because he knew that where his responsibility lies. As a human being, we are not isolated. We are in the different groups. Friends groups, family groups, work groups. So that, all of us have the responsibilities. A position where we are, a responsibility where we should take.
3 ) 安息吧,我尊敬的教父
我最愛的電影是《教父》。在這一點上,我可以同許多男人達成共識。馬龍的表演實在令人心折。在少年時代,我深深著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說話方式,卻并不成功。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認真的聽眾,那個口齒不清的教父,卻沒人敢忽略他說出的每一個字。他總是面無表情,背后卻潛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一種優(yōu)雅的狂暴、平靜的殘忍、化妝的邪惡,如同毒蛇與猛虎的混合體。他輕蔑地說,“讓我開一個你無法拒絕的條件”——這是男人的威權;他溫和地說:“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薄@是男人的價值。而事實不是這樣的。那個真實的教父,生活中的馬龍·白蘭度,是個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則是一窩混蛋。
當然,他們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應該被寬恕的混蛋。
白蘭度家族中,女人個個紅杏出墻,男人個個酗酒成性,且盛產自殺者。小馬龍的童年在陰郁中度過,父親很少回家,母親終日喝得酩酊大醉,與一個又一個男人發(fā)生關系。小馬龍生活中惟一的溫暖來自一個友善的同性戀教士。這使得他成為一個雙性戀者,因為同性戀行為被軍校開除。
為逃避這一切,他來到紐約,躋身百老匯,陰郁生活賜予他的狂暴氣質令他成功出演《欲望號街車》,名聲鵲起?!胺路鹨挥X醒來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這種名氣,感覺自己是個騙子,不得不求助于心理醫(yī)生。為了幫助他戰(zhàn)勝焦慮,醫(yī)生甚至為他宣讀希特勒的講演詞。
上世紀50年代初,馬龍步入影壇,開始輝煌之旅。他拿下了七次奧斯卡提名,兩次奧斯卡獎。與此同時,他不停地結婚離婚,生下一大堆性情陰郁的子女。他的妻子總在爭吵,他的情婦總在自殺,他的子女則陷入無盡的麻煩。 馬龍的大兒子克里斯蒂安·白蘭度吸毒、私藏武器、干非法交易、與父親的情婦吉爾上床(吉爾后來在汽車上自殺)。切娜是白蘭度的小女兒。這個太陽般美麗的姑娘在家中得不到關愛,就到毒品中尋求慰藉。
1990年5月16日,馬龍生活中最大的悲劇發(fā)生了:兒子克里斯蒂安殺死了女兒切娜的男友戴格。當警察趕到時,戴格已經死了,顴頰處射進一顆子彈。切娜坐在沙發(fā)上,手里握著一個打火機,面前擺著一杯酸奶。人們至今搞不清楚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據(jù)白蘭度家的人講,是一場毆斗;據(jù)辯護律師講,是一場意外;據(jù)切娜講,“是我父親安排了一切?!焙髞恚心茸詺?。馬龍沒有參加女兒的葬禮。
記者問馬龍是否感到應為這種亂糟糟的局面承擔責任,他說:“當一只海鷗從2000人頭上飛過,誰知道它掉下的羽毛會落在哪里?” 然而,馬龍真的可以把沉重的罪過當成輕浮的羽毛?他仿佛中了詛咒,正如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中說過的臺詞:“你一直是孤單的,你無法逃脫寂寞的感覺,直到你死去?!薄[然就是他一生寫照。
我曾經想過,這個雙性戀男人到底愛過誰?也許,只是他那個沒出息的殺人犯兒子。我永難忘記《教父》中的情節(jié):兒子桑尼被亂槍打死。他對殯儀館的化妝師說:“你看,他們是這樣對待我兒子的?!被璋档臒艄獯蛟谒~頭上,臉的下半部隱沒在陰影里,他的眉毛蹙起,形成悲傷的皺紋——我的心抽緊了,緊得發(fā)痛。我也有個可愛的兒子。我能夠感受一個父親遭遇這最大的不幸時,那種洶涌的痛苦與復仇的狂怒?,F(xiàn)實中,為了給兒子克里斯蒂安脫罪,馬龍耗盡家財,窮困潦倒??死锼沟侔踩匀槐慌腥氇z十年。受此打擊,馬龍暴飲暴食,體重驚人,昔日的“性感野獸”變成一頭肥豬。如果想要嘔吐,你大可以去看馬龍在大爛片《人魔島》中的扮相,臉上涂的粉厚過日本藝妓,如同一噸涂脂抹粉的肥肉。
后來,他終于死了。聽到這消息時,我愣怔了一會兒。在記憶中,馬龍早就死了,永遠地葬在了1972年。那一年,《教父》問世。他扮演的教父在花園里頹然倒下。喪鐘鳴響,經典誕生。32年后,他死了第二次。這次,他是徹底地死掉了。馬龍的身后,遺留下一長串數(shù)字:1個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經典的影片——《欲望號街車》、《現(xiàn)代啟示錄》、《巴黎最后的探戈》、《碼頭風云》、《教父》;6個自殺的情婦;17個律師;大約25個不幸的子女;1100萬英鎊的巨額債務。
安息吧,教父。只是,我要糾正一下你的說法。盡管你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但你仍是真正的男人。因為,你的扮演角色教導無數(shù)男孩成長為男人。僅為這一個理由,我將永遠尊敬你。
4 ) 半個字都不想評價
雖然是第四次看教父了,還是一口氣三部全部看完。
作為一部評論被人寫了快半個世紀,“經典”被說過上億次的電影,我半個字都不想評價了。
只是開了個文本邊看邊記了些覺得有用的話,列點出來:
開給他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
我會跟他們講道理
不照顧家人的男人算不上是一個男人
不抽時間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女人和小孩子們可以很粗心,但男人不可以
從別人的角度考慮一下
一個人不可能事先知道自己什么時候需要一位朋友
不要說不可能,沒有什么不可能
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不要說太多話,否則別人就知道你在想什么
讓朋友低估你的優(yōu)點,讓敵人高估你的缺點
離你的朋友近些,但離你的敵人要更近,這樣你才能更了解他
如果一個人背叛了自己一次,那他就會背叛第二次
第一個要求被拒絕之后,從來不要提出第二個要求
別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life is so beautiful
5 ) 一切不能回頭,按照江湖規(guī)矩辦
據(jù)說《教父》前后三集拍了18年,關于這書和這電影的評論已經是汗牛充棟了。黑幫片和江湖片的經典之作應該非它莫屬---最近的《無間道》似有出椽之勢。引人的故事得力于原著魅力,其中的音樂現(xiàn)在比電影本身流傳更甚,我只能談演員的表演了。馬龍-白蘭度飾演的老教父永遠是有些漫不經心有些玩世不恭的紳士派頭-----他已經不需要使用外在的暴力和威壓了,他混沌不清的話音,每一個字都是可以改變外面世界,都可以引起人間紛亂。這也許就是所謂老男人身上散發(fā)的抓人之處----一切盡在掌握。他甚至不需要別人的回報,只要別人承認他是教父,接受他的友誼。這完全是一個強勢者的心態(tài),登峰造極的自我實現(xiàn)感。對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當今之世這么多所謂成功人士/財富精英,都喜歡以一種親和的示范性的做派示于人前。男人就是需要人們崇拜如神。為了這種幻覺,他們不惜一切手段。我還是喜歡比爾-蓋茨的回答,為什么我這么有錢?也許,是上帝給我的運氣。所以,我認為馬龍-白蘭度的表演太真實了,也許這也是他的本色。帕西諾飾演的麥克,從一個純真的戰(zhàn)爭英雄好青年,一步步成長為狠毒陰險的新教父,表演也極有層次。當他在老教父葬禮上冷眼看著其他幫派老大假惺惺的吊唁,他陰騭冷峻的目光仿佛在透出寒意----他已經決定了,一切盡在掌握,一切不能回頭,按照江湖規(guī)矩辦。我在發(fā)哥的《上海灘》里同樣看到這樣的眼神,也許,一個男人當他決定不擇手段地成為弱肉強食世界里的最強者時,他接近了男人原始的動物本性。
6 ) 《教父》中老教父維托·唐·柯里昂的經典名言你喜歡哪一句?
老教父對麥克說:“我最不希望參與家里面的事情,我希望你將來可以成為州長,議員什么的,那樣就不用再受大人物操控”;這句話是感觸最深的,其實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甚至是獨裁社會,權力永遠都在操控我們,所以人們奮斗的最終目標就是不被操控,然而不被操控就必須操控別人,這個漩渦沒有人可以逃避才是教父整個家族幾代人的悲哀,也是世界的悲哀。
當一個新生兒在教堂接受教父的洗禮時,教堂之外的死亡正在蔓延……
麥克在西西里結婚一事,我不太能原諒。如果他愛凱,怎么能另娶?還有最后為桑尼復仇,殺了其他黑幫老大,其他老大沒有兒子沒有兄弟來復仇的嗎?注定冤冤相報,因果循環(huán)。還是不看2、3了吧。
這男人。。。牛逼又孤獨吧。。
“永遠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你在想什么?!?黑幫上升為哲學流派,一場悶騷至極的隱忍角力。接近完場的暗殺戲甚好,多線分層,與教堂彌撒“綁鞋帶”,禱告、誓言、自我反叛,異己他者消亡、教父身份新生。沉郁靜謐屢屢響起的曼陀林,一扇緩緩掩上的門。
科波拉是有厭女癥吧?這片子里的女人要么圣母得讓人惡心,要么就傻逼得遭人煩,除了哭哭啼啼就是無理取鬧。最后一個鏡頭,麥克成為新的教父,一道門隔開他的妻子,不是沒有理由的。這是一個男人的世界。相對來說我最喜歡醫(yī)院里那場戲,拍得相當有張力,第一場婚禮戲也喜歡。
N年前看過英文原著,只記得是個血腥暴力的故事,想不到電影可以如此沉穩(wěn)和大氣,有一種史詩氣質。大銀幕上看馬龍·白蘭度,感覺膝蓋好疼...
講述的是一個好孩子怎么變成老大的過程
當全世界都告訴你某片特好,不去看是:不對的
不做愧疚內心的事,內斂,沉穩(wěn),勇敢,愛家庭,不自私,為愛的人挺身而出,雖然是男人必看的片子,但是作為女人還是學到不少。戴安基頓年輕時候太美了!最后一個小時精彩得我都沒眨眼睛!
#SIFF2014#三小時內群像畢現(xiàn),人物筆墨濃淡均勻,無閑筆;很多場面的調度堪稱偉大,環(huán)境、聲音、布光、道具渾然一體,如醫(yī)院換房間那段,剪輯得太好,百忙之中不忘特寫教父眼角淚珠,動靜相宜;如洗禮與殺戮并行那段剪輯,可謂驚心動魄,在喜悅和冷血交錯中教父二代逐漸升華定格。
男性電影,沒有打動我
無論阿爾帕西諾多賣力,教父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永遠的馬龍白蘭度。時代不一樣,要走的路不一樣,所以那個黃金時代,講義氣重家庭談承諾的時代,永遠回不去了。
平緩的節(jié)奏蘊藏著巨大的權威和張力,音樂舒緩淡淡憂傷,利益博弈人性沖突。無論是演技還是鏡頭、音樂的運用,都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而看這部電影是極其需要沉下心來細細品味,也無論何時翻出來重溫都能有新的感受。★★★★☆
生活是這樣的美麗。劇情什么的都很不錯,但有一句話我不喜歡,好像是說男人需要考慮很多,承擔很多,但小孩和女人不用。用覺得有點性別歧視的意味。
無聊有雍長的電影!作為電影實在是不敢恭維!雖然可能閱歷不足!但是一部真正經典的電影是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感受!閱歷多了的觀后感到底是腦補出來的還是電影本身的意思?都說教父是男人的圣經!也沒見圣經拍成電影??!沒有視覺沖擊力的故事真的不適合拍成電影!
"Because a man who doesn't spend time with his family can never be a real man."
年紀越大,這個片打分越高
黑幫片的里程碑,也是黑幫片的天花板。
男人。千萬不要記恨你的對手,這樣會讓你失去理智。
3個多小時,從頭到尾,沒半點沉悶,到最后也是意猶未盡。權利爭斗,心狠手辣,陰謀陽謀,博弈算計,人性陰暗,像病毒一樣深入到骨子里的人性挖掘。幾乎所有權利斗爭的始祖,完全徹底的影響整個價值觀,不僅僅是電影。馬龍白蘭度的演技,令教父不朽。面癱卻又如此攝人威嚴,這正是他的個人魅力!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