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好漂亮的終局
有人說整部電影就是為了這最后的10分鐘作排練,形容的好
戲如人生, 人生如戲,Jacques Rivette就是有本事把150分鐘的長片拍得不流失一絲絲養(yǎng)分
2 ) 白忙活
讓娜.巴利巴爾在片中俏皮,憂郁,隨性,知性的形象,再加上迷人的短發(fā),簡直是心中繆斯。每次到她的戲份總讓我心曠神怡。尤其她被前男友反鎖在房間里后,她不緊不慢的從天窗爬到屋頂,然后不緊不慢的順著梯子爬下樓,最后不緊不慢的回到劇院上臺演出。這種從導演設計到演員表演出來的節(jié)奏感充滿了幽默元素,俗稱高級貨。
卡蜜兒時隔兩年之后隨男友的劇團來到巴黎演出。他們的舞臺劇沒有吸引太多觀眾。迫于壓力,男友到處尋找劇本。在圖書館尋找劇本時,他認識了一個漂亮女人,隨后兩人產生了曖昧關系。而卡蜜爾則找到了曾經(jīng)的舊愛,一個哲學教授,他們顯然舊情未了,但見面后卡蜜爾卻又欲拒還迎(作)。哲學教授的妻子是芭蕾舞老師,她被卡蜜爾男友在圖書館認識的女人的弟弟追求(有點繞)。哲學教授邀請卡蜜爾和男友來家做客,(?)四人坐在餐桌上,彼此都知道對方身份(法國人真性情......)結果大家不歡而散。第二天卡蜜爾來到哲學教授妻子的舞蹈室找她,見到了圖書館女人的弟弟,結果弟弟立馬變心愛上了卡蜜爾(男人?)就這樣,所有人都陷入了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網(wǎng)之中。最終,卡蜜爾男友找到了傳說中的劇本,停止了與圖書館女人的曖昧關系,并與哲學教授在戲院屋頂以喝酒的方式?jīng)Q斗,教授輸了。圖書館女人的弟弟偷了教授妻子的戒指,卡蜜爾以一夜情的代價從圖書館女人弟弟的家里把藏在鹽里的戒指拿了回來還給了教授妻子(真繞)。最終大家齊聚戲院,卡蜜爾與男友和好,妻子抱怨著喝醉的教授,弟弟與姐姐跳起了華爾茲。所有人受欲望的驅使在放飛自我的邊緣瘋狂試探,但最后都回到了原點,卻也改變了一切。
這是一部渾身上下散發(fā)著法國知識分子氣息的法國電影。充分體現(xiàn)了雅克.李維特超強的掌控能力。如此復雜的關系眾多的人物在李維特細致的梳理下清晰的展現(xiàn)給觀眾。愛情,欲望,犯罪,懸疑,各種元素雜糅在一起呈現(xiàn)出一種難以言說的氣質。
3 ) 優(yōu)雅的尋找
優(yōu)雅,這是《去了解》給我最突出的印象。法國電影看了不少,但能像雅克·里維特這樣舉重若輕地經(jīng)營感性浪漫氣氛的導演不多。也許因為他已經(jīng)73歲高齡,一個老人,總是對古典主義的美和價值觀要更為心儀吧。
人物是典型的法國男女,女人高挑輕盈,言辭閃爍,男人高談闊論,熱衷于話語的魅力,還帶著那么一點可愛的魯莽。男女主人公習慣在追光下表演自說自話的話劇,其實劇中任何人似乎都有很好的舞臺感,即使在最苦惱和痛苦的時候,從外表也看不出來,始終是舉止有度,彬彬有禮。離別三年后重逢的戀人,女人站得矜持,男人坐得穩(wěn)重,心內的狂波巨瀾只在一轉身的低眉、一低頭的輕嘆中。事業(yè)各有所成的情敵,硬是為個女人坐到一桌共進晚餐,觥籌交錯,儀態(tài)莊嚴,隔桌而談的卻是“海德格爾的忌妒”。即便女人對那個差點讓她的情人頭腦發(fā)熱死于決斗的女演員一記耳光,也是姿勢曼妙,如落花般輕盈,然后,兩人都面帶微笑,知心朋友般相擁和解。
優(yōu)雅的節(jié)奏當然極其緩慢,兩個半鐘頭的電影竟然用了兩個鐘頭作鋪墊,男男女女尋尋覓覓,始終不知結果,說說笑笑掩掩藏藏,終究難明究里,看得人昏昏欲睡,只想把這雨霧中的春困一徑睡到蟬鳴蝶舞的初夏。自詡愛看藝術電影,自《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之后,還難得碰到一部電影像今天這部具有催眠之效。雅克·里維特,這個當下法國國寶級的老導演,10年前另有一部長達4個小時的悶片名作《愛吵架的美人》,縱然有艾曼紐·貝阿這樣的美人赤子出演,我想我恐怕也是難以消受吧。
一個意大利劇團來巴黎演出,臺柱子卡米爾是個法國美女,正和劇團的經(jīng)理雨果相愛。她三年前曾在巴黎有一場狂熱的戀愛,與昔日戀人皮埃爾的重逢讓她有些不安,有些恍惚。哲學教授皮埃爾已和舞蹈教師索妮婭同居兩年,索妮婭深愛著他,又難以抵御阿圖的甜言蜜語。阿圖的母親是一個18世紀意大利劇作家的后人,雨果因為找一部戲劇手稿與他的母親和他同母異父的妹妹多米尼克相識。漂亮的女大學生多米尼克對成熟的中年男人雨果非常著迷,有意無意地挑逗他,阿圖總是曖昧地窺探著他倆的一舉一動。出人意料的是,阿圖對索妮婭原來另有所圖,看上的是她手上前男友送給她的價值不菲的戒指,而最后他竟然也迷上了卡米爾。
六個人的感情和生活就這樣戲劇性地交疊在一起,卻沒有變成一部很有喜劇甚至鬧劇味道的電影,雖然也充斥了大量的對話,又不同于侯麥式的散發(fā)著明快青春氣息的細膩和微諷,調情、忌妒、猶豫、懦弱都是那么含含糊糊,被話語包裹了一層又一層,少了少男少女處處心機又沒有心機的爽利和欲蓋彌彰,盡是成年人真真假假的情感表達和耦斷絲連的欲望描寫。
卡米爾去皮埃爾的家里向他解釋自己已不再愛他,被舊情驅使有些瘋狂的皮埃爾將她反鎖在工具間??谞枏奶齑芭郎蠘琼敚柟饷髁?,法國城市一片連一片的鐵皮屋頂直晃人眼,她來來回回尋不見下樓的梯子,鏡頭也就這么跟著她優(yōu)雅地過去又回來。在這樣從容的尋找和來去中,一直到了電影的結尾。
如果兩個小時的鋪墊一直在考驗著觀者的耐心的話,浪漫輕喜劇式的結尾卻是大大地出人意表,把你一下子從睡意朦朧中拉回來。這個結尾情節(jié)的巧妙和場面調度的復雜,充分顯示了導演的控制力,也終于明白告訴了我們他理性成熟的愛情觀。
其時,卡米爾已經(jīng)巧妙地從阿圖那里找回了偷走的戒指,阿圖卻無可救藥地迷戀上了她的冷若冰霜。雨果成功抗拒了多米尼克的誘惑,多米尼克偶然間從媽媽的菜譜中發(fā)現(xiàn)了他夢寐以求的手稿。兩個男人為了卡米爾站在舞臺上空拉布景的天橋上決斗,方式又十分搞笑,一人一瓶伏特加。喝醉的皮埃爾從天橋上栽下去卻沒有摔死,雨果早就在空中扯了一張大網(wǎng),掉在網(wǎng)中的皮埃爾找不到“出口”,竟然酣然入睡。被卡米爾趕出化妝間的阿圖在后臺迷了路,兜兜轉轉來到前臺,問媽媽他的“出口”在哪兒,抓起雨果喝剩的半瓶伏特加仰頭就灌。最先清楚自己目的的倒是三個女人,多米尼克不再糾纏于不屬于她的感情,親自把手稿給了醉醺醺的雨果;焦急趕來尋找皮埃爾的索妮婭以一個耳光和卡米爾達成和解,還把戒指送給卡米爾,這對她自己不啻是個解脫,開始要全情投入和皮埃爾的愛情;卡米爾答應雨果繼續(xù)他們的巡回演出,這枚珍貴的戒指也緩解了劇團的財務危機。索妮婭爬上天橋幫皮埃爾找他的“出口”,雨果和卡米爾相擁去了后臺,多米尼克與阿圖翩然共舞,媽媽叫著誰要嘗她美味的黑森林面包……
鏡頭慢慢向后拉,這一切原來都發(fā)生在舞臺上。人生如戲,從舞臺到生活,從生活又回到舞臺,戲里戲外都在這樣不停地尋找之中,難得的是優(yōu)雅而不失真誠,熱情而不失理智,執(zhí)拗而不失寬容,尋尋覓覓,終于能真正誠實而睿智地面對自己和他人。
4.5 魔性之處在于角色關系發(fā)展的潛在可能性一直存在,這種潛在性即是現(xiàn)實的魔幻性、神秘性,如標題所言,誰知道呢
這部電影看完最大的印象就是讓娜巴利巴爾真是太美啦!滿足一切對法式優(yōu)雅的想象:痩、高、脖子長,四肢纖細,眼神可純真可魅惑,氣質極其迷人。衣服更是每一件都超級好看!在里維特的電影里這部兩個半小時不算長,卻絕對是顯得特別短的一部。焦慮劇團三男三女形成了不僅是愛情、性方面的網(wǎng)狀關系,更是有互相利用、哄騙的略帶懸疑和幽默成分的,相比起來中年人親個嘴上個床就像人際交往中取得一點點信任使出的小手段罷了。法國人拍這種東西真是信手拈來,最后甚至帶出了焦躁中的一點點浪漫味道,實在是挺神奇的。放在其他國家的電影里大概完全不適用…
成人之美,不太喜歡??晌矣譃楹螘敲礋釔劭ㄋ骶S茨先生呢?想了想,應該是他不優(yōu)雅反而粗礪。三星不夠。
我的第一部里維特,想不到啊想不到...... 絕對精妙絕倫的電影語言和難以置信的的幽默,戲劇和表演作為關鍵比喻連接起了一個《雙峰》級別的混亂網(wǎng)絡中,其中夾雜著的滑稽的懸疑感更是令人欲罷不能,杰作啊……
Rivette變了劉別謙,人人也活得機智,對話也迷人,再無需對抗惡意,只不過人人都在慾望漩渦中,有人為了自救,有人為解決貪慾,有人被愛衝昏頭腦。劇場是世界的投影?不如說是世界的源頭,所有生滅最終都回到舞臺上,最後是如此喜樂,動人。154分鐘版有點趕急,臺上臺下各自各精彩,還想看更多更多。
里維特2001年精彩作品。細膩,值得反復捉摸!里維特在該片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被你理清的人物關系網(wǎng),而每兩個角色之間人物關系的發(fā)展又是復雜多變的,事態(tài)總是超出你的預料但有它自身邏輯,這一微妙像(無數(shù)的/不停的/隨時的)雪崩一樣襲來,它不是外部強壓,而是一種內在的張力,這種力伴隨著各種心理因素產生,而觀眾預設性地參與其中,里維特無疑是操控這一切的高手。推薦!??!
從舞臺開始,在舞臺結束。。。戲中戲連環(huán)套。。。浪漫又美麗,各種匠心獨具。。。我以為我在看戲,其實是在看幕后的real生活。。。我說原來這是real生活,導演又告訴你其實都是戲六人行而已。。。
結尾方才領悟導演用心 出彩 劇終
千奇百怪千回萬轉眾人又似乎回到原點 誰在乎這當中的猜疑 焦慮 騙來的浪漫或自欺欺人的釋懷呢 私情中異性同性之間你來我往的花招一戳即破的親熱每個算計的腦細胞每次漂移的眼神 得不到的越想要 對繳了械的新情人卻反而發(fā)現(xiàn)原配的好 浪漫和滑稽之間的距離比我們想象的要近多了
一如雅克里維特一貫對立符號系統(tǒng)、電影中的其他藝術形式、真實與虛幻等元素還有馬拉松一般的觀影體驗以外,或許是題材更加貼近生活和人物眾多關系復雜混亂令電影有了不少趣味。另一個中文譯名會更加有趣——《六人行不行》,幾乎直接指涉皮蘭德婁的舞臺劇《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同時影片中的主角尤格也正在排練皮蘭婁德的新戲。人與判斷的相對性——絕對的相對性。最真實與即興的表象之下只有觀點、角度、面具和角色,真正的事實不再存在,只有無數(shù)的觀點更迭構建了一個似乎確證的事實。而雅克里維特將其引入電影則構成了一個更加復雜的空間,如果說《塞琳和朱莉出航記》構建的是影片真實和虛構世界的對比以及替換性,那本片則是在真實社會生活空間與真實戲劇空間的無限接近中以超越反諷的嚴肅性批判人在社會空間中的面具化
這兩個半小時,我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人物關系的變化還挺有趣的,但是太拖沓了,戲中戲只是個形式,沒能很好地角色自己的故事相融(也或者,我沒把戲中戲的情節(jié)看明白)。
藏有秘密的街巷不在都靈而是里維特的巴黎??!群戲看到了卡薩維茨的影子。精巧設計中的詩意。濱口偷師了多少呢。220 min #Cinémathèque
這是我找資源找字幕都耗費許多時日的一部影片 當然不枉付出 向前看得到小津的《浮草》看得到侯麥的男女 看得到皮蘭德婁的《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向后看找得到伍迪艾倫 也找到了歐容和穆雷 電影說到底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的圓圈
看的新修的導剪版,感覺六人的交互有Red Line 7000的影響,spanking更是第一時間想到尊榮
耐下性子來看也不無趣味。評分:6 out of 10
光是皮蘭德婁就足以令我給你五星了。
第一部真心喜歡的李維特。
7.5/10。①以劇團生活與演出為線索講述了三男三女的復雜六角戀關系(包含出軌)。②充滿神秘感的靈動氛圍的營造:鮮艷亮麗且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攝影美術;絲滑優(yōu)美的高水準運鏡/場面調度;舒適的音響;主角們的表演模式有種充滿神秘魅力的美。③作為主情緒電影不該使用群像敘事(同質于《不散》),扣1分;過于平淡+緩慢的敘事節(jié)奏與輕盈的影調極其錯位,扣1.5。
在里維特的“戲中戲”結構里,每個人都在面臨自身與他者的兩難境地,這些境地體現(xiàn)在情感/金錢/事業(yè)等多個層面,最終以多人一臺戲的方式回饋到對現(xiàn)實的反思,命運的不確定性無法被任何形式預知,任何抉擇時刻都是一種對自我的閹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