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映像四字在港片迷心中分量頗重,但對于大部分只從院線了解電影的觀眾,仍相對冷門。即使“后CEPA”的合拍片時代已迎來第十年,杜氏作品仍在大陸人氣寡淡,偶有愛情喜劇能賣座一兩回,最見功力的警匪片、黑幫片由于題材“邊緣”,宣發(fā)不力(也確實難以開展)等,仍極少進入大眾視野。《毒戰(zhàn)》是杜氏迄今為止北上的最強一擊,棄守獅子山下彈丸之地,拍起公安題材,敘事中心也全在大陸,加上海潤賣力宣發(fā),最大程度吸引了多層次觀眾,一掃此前銀河犯罪片在大陸定位曖昧、不尷不尬的局面,有了準警匪大片的賣相??雌笞鲇霸赫{查,普通觀眾中熟悉杜氏作品者確實不多,問及感受,聽到最多的一個詞是,真實。
銀幕的真實自然不等于現(xiàn)實真實,何況有些環(huán)節(jié)沒法真實,比如片中描述細致入微的誘捕、追蹤、特警突擊等。映后筆者與請來當觀影顧問的緝毒警官聊天,她肯定了影片執(zhí)法流程的專業(yè)性,高科技化也是對現(xiàn)實的逼真反映,但再問及細節(jié),警官便三緘其口了。想來《毒戰(zhàn)》和國外某些“軍事教科書”級別的槍戰(zhàn)片一樣,已經逼近保守職業(yè)秘密的最底線,再往細里“真實”,銀河創(chuàng)作組就要面臨牢獄之災。警官還強調最夸張的,是片中幾場槍戰(zhàn),有趣的是,觀影調查表顯示,觀眾大多覺得槍戰(zhàn)才最“逼真”。
我國禁槍,眼下又是太平年代,普羅大眾對“真實槍戰(zhàn)”的概念多半來于兩處,一是新聞紀錄片,獲得的印象是槍戰(zhàn)是大量依靠掩體和玩了命跑位的殘酷較量,是雙方長時間稀疏的子彈交換,若學白鴿中風衣飄揚,或手持大槍怒吼狂掃的,都跟送死無異。二是《閃點行動》等以專業(yè)著稱的國外電視劇,得到的經驗是即便圍攻兩三個目標,也要調動數十倍警力,用重火力和場地配合,才有殲滅把握。長期被這兩種視覺印象耳濡目染,自然不難對《毒戰(zhàn)》營造的偽真實有一種先入為主的信服。更有甚者,影片雖從《大事件》、《非常突然》、《PTU》等借鑒良多,但杜氏這次連一貫的最炫浪漫風都舍棄,拿手的俯拍和血霧一并缺席,鏡語很樸實,一槍一彈都是直接呈現(xiàn),令觀眾無法不接受那眾不敵寡、玉石俱焚的撼人事實。唯有滿畫面噼里啪啦亂爆的火星,還像早年的銀河作品,因為成本低廉而沒錢布炸點,少了《大事件》的精良感,不知是制作疏漏,還是故意為之。
《毒戰(zhàn)》里少有一根筋角色,粗線條不少,但舉凡有名有姓的,多半不會“所見即所得”,這是往人性真相的“立體感”上靠,以揭示現(xiàn)實的鏡像,也能制造懸念驚奇,是杜氏拿手好戲。你以為殘疾人憨厚老實,他們就演一出喋血雙聾的彪悍殺戮;你以為“標哥”城府極深,轉瞬他就成了套在麻袋里的小綿羊;你以為香港七人幫深不可測,老大賣弄英文“高風險高回報”了半天,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被警察和古天樂輪著耍,命丟的要多冤枉就多冤枉。古天樂的配合與反骨交替拉鋸,孫紅雷一路突破我們對他吃苦耐勞敬業(yè)精神(杜導不愧最懂行情的北上導演)的估量,完成了一high到底、心無旁騖的單線破案敘事下,對角色的豐滿化修飾。不少大陸片為了讓公安和匪徒有“人情味”,務必安排其家人亮相,讓警匪以父母、兒女等身份真情流露,生硬的打破單線條式的塑造,這惡習甚至在《導火線》等港片也存在,充分暴露了編劇刻畫角色的有心無力,只能借助俗套來補完,該跟《毒戰(zhàn)》學學。
《毒戰(zhàn)》塑造了職業(yè)化、精英化、高科技武裝的大陸警隊,讓我想起去年為香港警隊大作廣告的《寒戰(zhàn)》。《寒戰(zhàn)》警員對敵時總是一副有備而來、好整以暇的面容,了不起讓郭富城熬個夜,而《毒戰(zhàn)》通篇彌漫著塵土味,為偵破通宵不眠、數夜奔波,中途下車解決生理問題都是奢侈,比《寒戰(zhàn)》多了一份不辭辛勞,觀眾也會從生活經驗出發(fā),覺得這樣更具現(xiàn)實味。主旋律作品頌揚執(zhí)法部門,往往喜歡拔高,一虛構就讓人反感,《毒戰(zhàn)》告訴我們塑造警隊正面光輝形象,并不一定要與“和諧”、弄虛作假、矯揉造作掛鉤,只要能把握藝術的真實,就能“歌頌并好看著”。
劇情在津海、鄂州和粵江來回跳躍,這是國人并不熟悉的地名,但在杜氏鏡頭下,讓人很快記憶猶新。公路,高鐵,幾幾出口的會面地點,津鄂粵字樣開頭的車牌,無處不在的道路標記,指名道姓的娛樂場所、碼頭、小學、醫(yī)院、酒店,畫面里還有現(xiàn)場表演的舞女和穿校服的小學生,不知不覺,故事講得七七八八,兩座城市也拍的聲色盎然。老杜在香港就好這一口,實實在在的街道樓盤,有商店招牌和地鐵巴士,人味濃郁,這一套原封不動搬到大陸,全不失鮮活靈動,是最沒有南北文化隔閡的移植。想到前幾年《長江七號》在寧波實拍,《硬漢》取景青島,哪個都沒好好運用過,反倒招來該地觀眾說拍的不像,蝕了好大一把米。
名為《毒戰(zhàn)》,又是合拍片,通常聯(lián)想會描寫販毒分子無惡不作、吸毒者的可怖后果,預告片還曾給出誤導,讓人以為有古天樂吸毒、孫紅雷戒毒的情節(jié),進了影院一看,只能大呼上當,銀河創(chuàng)作組和宣發(fā)方都太狡猾。影片著力于警匪斗智斗勇,沒有對毒品毛骨悚然的描寫,但通過灰色筆觸營造出那個毫無人情味的犯罪江湖,讓人倒吸一口冷氣,其震懾力遠比任何禁毒宣傳片都有效。看完電影,你只會想離的毒品遠遠的,但那一份壓抑陰沉的宿命感已經如毒品般纏上了你,無法擺脫。
文/方聿南
《毒戰(zhàn)》并不是一部很具有銀河映像風格的電影,但處處卻體現(xiàn)了銀河的標簽。
而本片真正的特質,就是反傳統(tǒng)、反類型化。在以往的香港電影中,無論正邪雙方都充滿了兄弟義氣,比如《英雄本色》和《龍虎風云》。過去港產片的黑幫是這樣的,洪興的陳浩南,東星的烏鴉,和聯(lián)勝的Jimmy仔,《槍火》里的阿鬼。他們要么夠帥,要么夠狠,要么有錢,要么有心計,而在本片中這一切都沒有了。片中所有重義氣的全都突入齊來的死亡,反倒是最沒有義氣的能夠活到最后。而香港黑幫呢?以林雪為代表的七人組,是何等狼狽,各個光桿司令,要什么沒什么,而作威作福的蔡振標和蔡永昌,反倒是七人的傀儡。對比傳統(tǒng)港產片,又是何等諷刺呢?
一,故事
基督教的傳道人有套勸人信主的說辭:世上生了孩子的女人都是媽媽,但只有甘愿為你犧牲的那個,才是你的媽媽。意思是,這世上受人敬拜的神千千萬萬,但只有耶穌甘愿流自己的血來洗凈你的罪孽,所以他才是真神。看完《毒戰(zhàn)》,我也想說一句類似的話:“這世上的警匪片佳作燦若星河,可只有為我們而拍的作品,才能真正引起我們的共鳴?!?br>
《毒戰(zhàn)》是杜琪峰正式進軍大陸市場的第一部電影,在此之前他的作品曾經多次在大陸上映,例如《單身男女》、《高海拔之戀II》等愛情輕喜劇和《黑社會》(內地公映版名為《龍城歲月》)、《文雀》、《神探》等警匪片,但愛情喜劇本屬他的游戲小品,被刪節(jié)的各種“自首版”警匪片更白白辜負了他的好手段,可以說都不能真正體現(xiàn)他的實力。
《毒戰(zhàn)》的情節(jié)是傳統(tǒng)的單線敘事,但緊湊復雜,高潮迭起。從一起偶然的制毒工廠爆炸開始,視角追隨古天樂扮演的毒販和孫紅雷扮演的警官,深入到制毒、運毒、販毒的龐大地下王國中,各路人馬紛紛登場。正當警方的大網快要收攏時,故事卻奇峰突起,慘烈的結局不禁讓人想起“銀河”當年的力作《非常突然》和《真心英雄》。
第一遍看《毒戰(zhàn)》,給人的感覺是故事相當“滿”,幾乎沒有給人物和情緒留下什么空間,待了解故事之后再看一遍,感想卻會有很大不同。原因在于片中的細節(jié)鋪墊密密匝匝,第一遍很難出個頭緒。這些細節(jié)有的寥寥幾筆就把人物勾畫得活靈活現(xiàn),有的卻是濃墨重彩,曲折備至,端看觀眾有沒有去體會了。
二,人物
古天樂在片中飾演的毒販蔡添明是個狠辣的角色,然而影片巧妙地將他的性格分成許多側面,一層一層地透露給觀眾。他在危急關頭救了警官,在手中有槍的時候放棄逃走,這些煙霧彈有效地迷惑了觀眾,在制毒工廠里燒錢一段,人情味達到了高潮。最妙的是,影片同時也明明白白給出了相反的解釋,吸毒被救一段,張警官根本就不領他的情,蔡添明后來怒打貨車司機,或許也有泄憤的成分在里面,透出此人心中的一股戾氣。在他放下手槍之前,鏡頭給了手槍一個特寫,背景是明晃晃一片警燈,分明透出“不得已”三字。
小學校門口的一場槍戰(zhàn)戲,著重刻畫的是他的狠勁。警匪雙方都還有道德底線,至少撤退的時候都知道要救護受傷的女人。而他一動手就開車直奔孩子而去,首先撞翻了兩員女警,然后把受傷的警官小貝當作誘餌,獵殺企圖營救她的同袍。這種狠,看似出乎意料,回頭想想,其實都有鋪墊。
主要角色是如此,那些一筆帶過的小人物,同樣個個面目分明。大聾小聾不必說,粵江的兩位警員下車就解手,而前面過通行站的時候有一個鏡頭,小貝注意到他們車里裝尿的礦泉水瓶,顯然二位是已經跟蹤了許久。
一條隱藏的感情線是小祥和小貝這一對,從開頭破獲人體藏毒案開始,小祥就一直在關心著小貝,而小貝心里裝著的,似乎只有張警官。這種情感醞釀到極致的結果,是學校槍戰(zhàn)一場中,小祥奮不顧身撲了出去救小貝,迎接他的是蔡添明的一槍。鋪墊了許久的一絲暖色,結局也無非如此而已。
陰郁是《毒戰(zhàn)》的主要基調,影片中空曠陰冷的北方大地沒有香江的燈紅酒綠,卻把“天地不仁”的主題烘托得淋漓盡致,從這一點而言,杜琪峰對自身風格的調整非常到位。
三,風格
杜導以往的電影都有著強烈的形式感,例如人物站位、戲劇化打光以及冷峻的角色外形等。這是他獨有的風格,卻同時也是一種窠臼。從《奪命金》開始,他努力在色彩和敘事方面擴展自己的影像空間,這種努力在這次的《毒戰(zhàn)》里更為明顯,影片幾乎沒有刻意的形式感,觀眾的注意力完全流暢的敘事所吸引。不得不說,這是杜琪峰邁出的意義重大的一步。
沒有形式感并不意味著《毒戰(zhàn)》缺少個性,事實上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杜琪峰擅用的各種技巧的集大成之作。例如張警官與毒販談判時,他精心布置攝像頭先是被鮑魚碗、醋瓶擋住,好不容易挪到合適的位置,居然又被對手拿在手中把玩。這種重復和遞進的幽默感形成了一種詩一般的韻律,任何一位銀河的影迷都會因為聯(lián)想起他此前作品中的類似橋段而會心一笑。
又例如站位和打光,仔細看的話,其實他喜愛的藍色頂光和人物站位也還是存在,只不過被放在了鏡頭焦點之外,僅起到陪襯作用而已。
或許可以這樣說,《毒戰(zhàn)》代表著杜琪峰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一次升華,以前被放在明處展示的形式感被隱藏了起來,有機地融入到故事進展和人物刻畫中。相對于個人風格濃烈的《放?逐》和《PTU》等作品,《毒戰(zhàn)》或許顯得不那么張揚,然而卻代表著杜琪峰的一次重要嘗試。
四,尺度
《毒戰(zhàn)》號稱“尺度最大的國產警匪片”,從成片來看,確實突破了以往中國類似題材中的一些禁忌。例如悍匪殺死大批警察、警官吸毒(為了破案)的情節(jié),還有運毒、制毒的場面。影片能通過審查,投資方海潤影業(yè)公司應該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有趣的是,據筆者了解,看過電影的觀眾普遍覺得“也沒什么出格的”。這似乎說明,觀眾完全能夠接受這種程度的暴力和犯罪場面,并習以為常。這無疑要歸功于大量海外優(yōu)秀警匪片的熏陶。相比起境外的黑幫片、警匪片而言,我們國家的警匪片創(chuàng)作始終很難走上類型片的正常軌道,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苛刻的審查標準,種種縛手縛腳的規(guī)定不但妨礙了創(chuàng)作者如實反映法制領域的人物和生活,而且也違背了類型片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使作品難以吸引觀眾。
《毒戰(zhàn)》就是杜琪峰帶著這些鐐銬起舞的產物。我們看到,作為香港導演,這次杜琪峰聰明地不做過多的價值判斷,只專心講好自己的故事。他一方面壓抑了香港警匪片中對犯罪的刻意渲染,另一方面也規(guī)避了主旋律電影中無節(jié)制的說教。
有一個鏡頭很有意思。在鄂州制毒工廠外,津海警員借錢給剛剛結識的本地警員,監(jiān)視面上,匪徒正在把百元大鈔當紙錢燒,而警員們手中清點的,卻只是幾張“大團結”。短短一個鏡頭,不但交待了雙方富有人情味的一面,而且點出了警察們的無私為公的精神。它沒有說教,卻更能打動人。
在東家的保駕護航和韋家輝、游乃海等編劇圣手的襄助下,《毒戰(zhàn)》順利上映了。盡管它還不乏生澀,帶著初次磨合的痕跡,但它畢竟是真正與我們有關的警匪片。中國觀眾無疑希望能夠在銀幕上看到更多屬于我們自己的故事,希望《毒戰(zhàn)》只是一個開始。
風間隼
2013年4月4日于北京
《海南日報》2013年4月8日
http://hnrb.hinews.cn/html/2013-04/08/content_33_1.htm文章里寫不下的細節(jié),索性再多說幾個:
1,開頭在高速公路邊追捕毒販,背后的廣告牌上寫著“純森林,以純待人。”——看你怎么想了。
2,全片只唯一一個與敘事無關的鏡頭,是哪個?答案:鑿冰釣魚?!茨阍趺聪肓?。
3,蔡添明在鄂州高速公路旁為什么不逃?因為此時是1比10幾個條子。而最后他動手時的力量對比是:毒販這邊7+1,再加兩個廢柴道友司機,共4輛車。警方共5輛車,13名警員。
4,蔡有一晚上的時間和他的干爹、拜把兄弟在一起,為什么那時候不說?怕監(jiān)聽?用筆寫也寫出來啦!丫那時候就存了要讓雙方同歸于盡的心哪!
5,蔡把校車開走,讓警匪雙方暴露在彼此的火力之下時,雙方各扛著一個女人,很對稱。
喜歡這種專心講故事的電影,老杜在《奪命金》基礎上更進一步,摒棄了各種形式上的炫技,專注于人物命運。細節(jié)中隱藏的人物情感耐人尋味,處處埋伏的隱喻使這次北上充滿各種解讀的可能。殘酷的結局讓人不禁想起“無仁義”系列。港陸“毒戰(zhàn)”,到底是誰在荼毒誰?
北上的杜琪峰,終于為他的蒼涼感找到了合適的土壤。
尺度前所未有之大,希望以后能夠開創(chuàng)國產警匪片新標準。結尾略奇怪,估計不是導演本意——按照全片的黑暗系風格,必須是壞人逃走啊~~(另,如將7個香港人看成7長老的話,那古天樂就是護士長了,嚯嚯嚯~~)
雖然只是國產山寨版的「槍火」+「神探」,停車場內一幫大佬走出來,還是非常銀河味;雖然只是惡趣味的小幽默,還是沒把觀眾當傻子;雖然不是古裝武俠,還是甩出了一批北上的香港導演幾條街。
杜琪峰讓說相聲的李菁去演啞巴對后者可謂是沉重一擊
三星半吧??粗翱吹酱似欢拱暌恍┯霸u人吹得天花亂墜,但看了之后挺失望的。缺乏味道、情懷和批判性。不過李菁和郭濤演的喋血雙聾倒是有點意思。古天樂布了這么大一局拼命求生的動機原來只是單純?yōu)榱饲笊?,感覺這樣的情節(jié)設置有點虎頭蛇尾……
大部分時間都在汗毛倒豎、脊背發(fā)涼,最后從槍彈橫飛的影院出來,灰土飛揚的晚風吹起黑色的圍巾、黑色的頭發(fā)、沒系扣子的大衣,頓時覺得自己也殺氣十足~(←_←)
真的太驚世駭俗了!真沒想到合拍片能拍成這樣!杜琪峰仍然是我心中的NO.1?。。〕绥姖h良李光潔那兩個角色有點多余,整個從前到后簡直太贊了好嗎!?。。?!雖然我還妄想著孫紅雷的角色能更復雜一點。嚴重推薦一定要注意結尾,不劇透。
畫面好大陸連續(xù)劇呀,我都在感慨這真的是杜琪峰的電影么。在大陸放映的影片來說也算尺度比較大的了,配角們也是金燦燦。話說,這結局…既無逃出生天的暢快,也無死刑伸張正義的快感,味如嚼蠟。我內心一直在猜測是不是如《奪命金》為了應付和諧大神創(chuàng)作了兩個結局?★★★☆
足有五六場以上的戲讓鄙人驚叫:好鬼搞嘢~
拍成這樣還能上映已屬不易,銀河團隊將香港的那一套成功移植到內地。情節(jié)緊湊,寫實夠勁。如果是純港片,相信能完美。古天樂演的真好,起碼值得一個金像獎的提名。
公平地講,海潤的公關能力很強,杜琪峰需要這種互補,影片在極猛攻堅的扶助下呈現(xiàn)出強悍的姿態(tài),受益的還是觀眾,個人比較滿意,尺度有些意外
無仁義、無道義。影片本身有很多解讀的空間,包括很多有意識的暗示。不過僅從這個結局,就已經值回這個分數了。不僅是反轉,還深化了主題和人物,讓你忍不住去回味之前的一些情節(jié)。杜琪峰電影的宿命感被植入到了內地警匪片的情境當中。難得看到這么慘烈的公安警匪大戰(zhàn)。
鐘漢良死的時候,電影院的女生一片嘆息聲,喂,你們夠了沒!
港導北傳的翹楚,也算內地警匪片的標桿了。對公安辦案的深入描繪有如當年《九一八大案》的紀實性,各色橋段軟硬兼施直挑電檢底線,也消費了觀眾的獵奇心理。敵明我暗的「引蛇出洞」殘酷寫實,黑白兩道的「群戲亂戰(zhàn)」簡單粗暴,文戲比武戲更適用內地。哈哈哥該找趙燕國彰來演。
杜琪峰矢志不移地保留著香港人的驕傲,在他的鏡頭下,內地始終是個落后的村寨。這部電影不是不好,而是不釋放,各種憋屈??赐曛螅屓藷o比懷念《奪命金》的從容,說到底是情緒的問題?!秺Z命金》除了結尾都壓抑,但結尾讓整部影片情緒高昂,觀眾得到了釋放。《毒戰(zhàn)》則憋了半天到最后還差一口氣~
好想甩出一麻袋星!
片尾一堆男人打手槍,后來,他們全死了。
不!懂!杜!琪!峰!的!人!我!真!替!你!們!捉!急!??!
哈哈哈期盼了半年的片子居然這么脫線真是沒想到啊!黃奕的演技真是充滿了槽點,一個黑幫老大的女人熟練的使用“搓一頓”這種我家樓下批發(fā)冰糕的大媽都不會使用了的詞兒真是充滿了復古的氣質呢。劣質皮草+閃亮亮的50塊夜店裙真是一個合格的vintage范兒的黑幫大嫂呢!最后古天樂也太不巧了被銬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