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秋菊的說法
《秋菊打官司》是一部關于現(xiàn)實農村生活的影片,圍繞農婦秋菊想要討一個說法而展開,著重刻畫了她不斷的奔波的過程,對農村生活狀態(tài)和人物關系以及倫理進行了真實的表現(xiàn),簡單直接的表達了人對自我權益的覺醒。影片拍攝手法樸實,并有一些偷拍的實際生活場景,給予影片無比強烈的真實感,并且把秋菊堅強、樸實的個性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鞏俐在張藝謀這部紀實風格的作品中,將秋菊這位性格執(zhí)拗的農婦演繹得十分到位。影片借一個“民告官”的故事,贊頌了農村女性的自尊、自強、自信以及法制觀念的覺醒。
秋菊就只想要一個說法的奔波,和影片樸實的拍攝手法,加上偷拍的一些實際生活狀態(tài),成為張藝謀電影中的優(yōu)秀作品?!肚锞沾蚬偎尽房梢哉f是張藝謀最好的影片之一。這是一部采用紀實手法拍攝電影,人物的矛盾關系依然存在著張藝謀一貫的故事性敘述方式。開始秋菊無論如何也要向村長討個說法,最后不惜告到市里的法院,在結尾時村長和秋菊一家的和好時,村長卻被抓走了。人物關系的轉換,顯示了張藝謀對這類紀實性影片故事性上的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也是本片廣受好評的原因之一。
2 ) 很喜歡這種現(xiàn)實題材
隨著影片題材和故事的變化,張藝謀找到了新的視覺形式和影像風格,從儀式化走向另一個極端——紀實化,于是誕生了《秋菊打官司》以及后來的《一個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中大部分鏡頭通過偷拍完成并采用了眾多非職業(yè)演員,這對張藝謀來說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其實,《秋菊打官司》這部片子從原著改編到拍攝手法的確都是帶有很多偶然性:首先,原計劃拍攝的影片《一地雞毛》已經納入了拍攝進程而因種種原因臨時改為《秋菊打官司》;其次,編劇劉恒最先是將《秋菊打官司》寫成了生活輕喜劇,后來張藝謀又突然決定改為紀實風格。雖然看似偶然,但其中有著必然的決定因素。
前三部作品已名揚海外,但電影套路和風格形式大致相同,不斷求變的張藝謀這次盡量避諱造型寫意之勢,將視角投向當今農村老百姓的生活。通過紀實方法,最大程度地淡化技巧和戲劇性,以求最大限度地貼近生活,使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到對人的關注上來。為了追求真實的效果,張藝謀借鑒了很多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手法。首先在設備上全部使用16毫米的攝像機和膠片。從而大大增強了影片的紀實感。
其次在景別上,張藝謀舍棄了之前突出演員臉部的近景甚至特寫鏡頭,多使用與人眼相類似的中景和全景,從而突出了客觀的感覺,很好地還原了人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狀態(tài),給觀眾呈現(xiàn)一種真實的時空關系,營造出整個影片粗糲的質感。
不過,張藝謀也沒有丟棄對傳統(tǒng)民俗造型的偏愛,從影片中一
串串紅彤彤的辣椒以及結尾給小孩過滿月時的場面,我們依稀可見他慣用的手法。
3 ) 可愛的山村大狗
這片很會拍。靈氣很夠。演秋菊老公的演員劉佩琦,大約十年后在「大宅門」演白三爺,實在是非常出色的演員。秋菊老公與白三爺這兩個角色,雖說都有慫味,但表演上截然不同。他的表現(xiàn)不下于鞏俐。像白三爺這樣優(yōu)秀的內地演員還不少,如此看來這片最出色的還是導演了。鞏俐的表現(xiàn)雖好,但基本上難度不算多高,只因她本來就很土,至今都很土,穿名牌時尚也還是土。開開玩笑別介意,鞏俐是中國影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女演員,她若說她排第二應該沒人敢自稱第一。
記得本片中有兩條狗?還是一條狗?這兩條狗在那邊逛大街似的行走鏡頭,屋子里外都那樣自如自在的晃蕩,與居民融合在一起,人、動物、植物、景物、炊煙、談話、動作、生活、炕上、山村,整個溶成天造地設。這沒法讓人唱高調去贊賞,因為像是無心插柳那樣的天成。其實,難度非常高,一個對道家的天人哲學與實體生活都有相當體會觀察的導演與團隊,才可以這樣達到。導演有個慧心,情懷,情韻,他是不是一個愛狗的人不重要了,狗自然而然成了各種鏡頭中重要的一員,像是文房四寶天天在用就忘記它們是寶?;蛟S吧,導演可以巧妙的給狗一兩個特寫更優(yōu),那種山村山狗的既平凡又可愛,以及不用送進寵物美容店就有的鮮茸毛澤。
我給這片4.5顆星,因為結尾不大高明。導演自以為高明,把固執(zhí)的秋菊安排在一個尷尬的處境來收尾。這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鄉(xiāng)愿!導演等于跳進來發(fā)表主觀看法,既是破壞了全片中的客觀鏡頭氛圍,也破壞了作品散發(fā)的靈氣與澄明之心。這事兒也可以這樣來看:
村長后來搭救秋菊,本來就應該搭救!那是他的職務,也是身為人該有的人性。這與村長先前欺負秋菊一家人是兩碼子事,原諒個屁!如果秋菊起寬諒之心,未嘗不可,導演可以拍她攤手聳肩一笑即可,或拍她以呆瓜的表情如常的做家事來帶過,恍然介于有感與無感之間?;蛘咔锞盏姆磻静槐嘏?!奔跑個鬼啊,那么愛跑去參加奧運會好了。搞不好村長是踏奶奶的偽善好嗎~各種可能的心態(tài)都有,不是說村長或各方誰一定不好。導演搞成說教了,何苦?
所以張藝謀藉由一個山村當縮影,反映出他對整個中國社會問題的看法,也是一種鄉(xiāng)愿之心嗎?這可能扯遠了。寬容是可以的,但雞湯式的寬容就很怪了。所以從這部片的收尾,可以看出后來張藝謀轉成庸俗的征兆?好吧扯遠了。
「給個說法」成了這部片的金句。我超喜歡這句??梢源┰綍r空用在很多方面。
我不認為張藝謀非得對他某個年代之后的轉變,給出一個說法。但凡身為創(chuàng)作者,大多有其一段最精彩傳神的時期,一出手就有的時期,像牌桌上怎么摸都自摸。手中的仙女棒總會燃燒完的。侯孝賢在「悲情城市」之后也并未片片成功,以最新近的「聶隱娘」來說,不少地方是荒誕的。不過侯導做電影有他的一個精神,這個精神從以前至今都一氣通貫(臺灣外省人在麻將上講的「一條龍」牌型,日本人稱「一氣通貫」,即一門花色的九個數字全有)。說真格的,張藝謀的才華恐怕大過侯孝賢,他可以從侯導那邊也抓養(yǎng)分來用,卻不著痕跡。他的作品也比侯在整體上來得完整,侯導的片有時會有某幾段挺落漆的,忽然像新手上路,或稍嫌僵硬、氣滯,但在大方向來說他只做他會的、他在意的某一塊,從有限中去求無限,反倒輕松且如實。張藝謀后來總有一種無奈、尷尬、勉強、吃力,或許他就是奔跑的鞏俐。無論如何,我還是感謝張導曾經交出不下一部的璀璨作品。
或許老謀子自己也不明白「秋菊」一片中他怎么可以把狗拍得那么好,照見出狗的憨傻有情、機靈俏皮、神思單純,宛若山中的精靈精怪。以我閱讀電影「活著」拍攝過程一書(臺灣曾出版)來猜測,我想他與他的團隊是有意識的明白鏡頭中狗的出現(xiàn)有多神奇。我個人對狗沒有啥特殊感情,雖有養(yǎng)狗也只是別人轉交給我只好養(yǎng)了下來。我比較愛貓。干脆!建議張藝謀以后來拍一部談珍惜動物的娛樂片。搞不好他聽了我的建議大感振奮,寓教于樂,又兼顧票房,這樣對社會很有意義,興許走出他事業(yè)的第二春。重點是繞過一大圈后,可能反樸歸真,也回到初心,欸!動物的一生可不光是可愛而已,牠們也必須面對復雜的問題。你若拍得出來,每分每秒都扣住觀眾,給人喜怒哀樂的享受(外加一點小小的啟發(fā)),那你何須給個說法。
難道你也要拍科幻片嗎?「活著」拍攝過程一書中,敘述張藝謀曾親眼見過幽浮,這讓他也算津津樂道??墒遣槐厝ジL啦。拍不拍動物我都不管了啦,重點是找回你自己吧前輩,我只能寫到這里。
4 ) 電影《秋菊打官司》觀后感
每當看到秋菊挺著個大肚子顛簸在凹凸的公路上的時候,我就為她的執(zhí)拗而捏一把汗。多大一點事情呀,也犯得著告到縣里市里去?可是秋菊硬是要為了討個說法,把市公安局局長的車都坐了。
中國人好面子。秋菊的不依不撓其實只為村長的一聲對不起,可是村長畢竟是村子里的頭面人物呀,那么容易就低頭認錯了,以后在村子里說話還有誰聽呀?然而秋菊說:“我就不信沒有一個說理的地方去?”雙方都有自己的堅持,于是官司就打起來了。
要說當地的執(zhí)法部門還真是耐得下心來,芝麻大一點事,告到哪一級公安局都沒有懈怠,依法辦事的結果卻總是難得盡如人意。為什么?法律只負責給秋菊賠償,卻并沒有保證要給個說法。中國的鄉(xiāng)村社會還是個人情社會,而司法卻是只講法理不講人情的。到最后,村長救了秋菊母子,秋菊盛意邀請村長去吃孩子的滿月酒,兩家恩怨一筆勾銷了,村長卻被公安局拘留了。這樣的結果,既不是秋菊原先所要的說法,也不是她現(xiàn)在所能理解的??梢姡饲楹头ɡ淼臎_突,在中國的農村,還是很明顯的。
印象深刻的還有傳宗接代這一觀念在中國農民那里的根深蒂固。當時應該是剛推行計劃生育不久,村長耿耿于懷自己沒有兒子,秋菊也一再強調村長踢人可以,不能往人要命的地方踢,害怕的也是自己頭胎生的不是兒子。及至兒子生出來了,大家歡天喜地,紛紛跑來道喜,足見大家對兒子的喜愛了。
另外值得一提就是秋菊進城的見聞和遭遇,也體現(xiàn)了城市和農村發(fā)展的差距以及中國的農民迫切的要改變現(xiàn)狀追求美好的一種心態(tài)。
5 ) 鄉(xiāng)土社會里的秩序和現(xiàn)代社會的法律之間的矛盾
秋菊家要建一個辣子樓,村長不讓,因為上頭文件在這里,這是現(xiàn)代秩序,是法律文明。
但是秋菊的男人罵村長“下輩子斷子絕孫,抱一窩母雞。”村長一生氣,踢了男人的下身這又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經典作為了。
中國社會分為兩套秩序,一是鄉(xiāng)土社會的民間秩序,一是官方的秩序,這在中國農村尤其體現(xiàn)得明顯。
在農村,最大的權力者是村長長老,民間輿論是評判行為的最主要力量,人情是聯(lián)系人們關系的最大紐帶。面子是他們所追求的東西。而在現(xiàn)代秩序中,權力者是公安局,是政府,評判行為的力量是法律,是國家強制機關,聯(lián)系人之間關系的是合作關系或者利益,利益是人們的追求。
而這里的秋菊,她就是要通過現(xiàn)代秩序,法律程序來解決一個鄉(xiāng)土內的問題,因為通過鄉(xiāng)土秩序她無法解決,而總認為法律,公安這些外來的官方物事是高高在上的,是有效的,可是,這些適合的也許是城市社會,并且即使適合你,它給你的也只是它們覺得重要的東西,比如錢,那兩百塊錢就是最好的賠償,他們認為??墒牵锞找氖且粋€說法,不是錢。
但是從這里,你是找不到的,你要賠禮道歉,這是面子問題,是鄉(xiāng)土社會看重的東西,法律上沒有這東西。
而且到最后,這兩套體系的沖突到了極其尷尬的地步。
村長不計前嫌半夜抬難產的秋菊去生孩子,還是大雪天的,如果沒有村長,秋菊可能就死了,兒子也可能沒有了。
秋菊感謝村長,要村長來喝滿月酒,可是在喜樂的熱鬧氣氛中,村長卻被抓走了,因為按法律程序,村長構成了犯罪,要坐牢。
然后影片以秋菊的尷尬結束了。
這種尷尬其實也是兩種體系的沖突尷尬。
這種沖突的產生就是秋菊這個倔強的女人跳出來,非要討個說法,于是,產生了沖突。
當然,我們甚至在這個普法的時代背景下將秋菊作為學習法律運用法律的典范,特別在那個九十年代,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但是,鄉(xiāng)土社會的規(guī)范又該怎么辦?
那畢竟是已經形成了幾千年的,并且一直存在著,忽略不了的。
6 ) 這是一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品吧?
張藝謀1992年拍得這個故事其實很完美,基本上是懲惡揚善,也算是給1992年的公民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司法教育課。
正如那個代理律師說的,既然這個事情已經進入了法律程序,就跟公安的行政協(xié)調不一樣。司法是不講究人情的,它只涉及程序上公平與正義。
所以好人局長會被告。本質不壞,而且有恩于秋菊的村長也會被行政拘留15天。盡管秋菊直到最后都沒要到一個“說法”(實質正義),但全面的認可程序正義,是近代法制的重要進步之一,事情發(fā)展至此,也已經再無“說法”,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個人心里不認錯,再怎么逼迫或者懲罰,他在心里都可以不認錯。某種意義上,秋菊要得”說法“(村長誠心道歉)永遠都得不到。
而我在意的是,故事里面除了村長外,其它的政府行政人員,公檢法人員的形象居然大都十分正面,那個村里的警關還愿意自己掏錢買點心來息事寧人,更別說那個站著跟秋菊一起吃午飯的市公安局局長了。
因為這基本上在2011年的中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故事。所以這片子在目前看來并不是個現(xiàn)實主義作品,而更偏向于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
如果在那個時代,小鄉(xiāng)村的行政權利墮落還僅僅限于村長為了面子而拒絕道歉的話,我們生活在的現(xiàn)實可能會如同“光榮的憤怒”里面,村支書光榮的臺詞:"這個村子已經爛到根里面了。"
所以如果讓我來重寫這個故事,那么便是村長直接踢得秋菊男人喪失生育能力,秋菊去鄉(xiāng)公安反應情況,結果吃了個閉門羹,當夜回家時就被由串通好了的鄉(xiāng)長以及鄉(xiāng)公安指使的打手打出了一個流產。
秋菊去縣公安反應情況,再吃閉門羹?;貋頃r發(fā)現(xiàn)鄉(xiāng)長帶了一隊拆遷隊把他們家房子給強拆了。
全家人都責怪秋菊惹事,丈夫也鬧著要離婚,可秋菊下了狠心要去上訪,結果村長受到消息,通報了上頭,縣領導“高度重視”,帶著一隊警察跨省追捕,把秋菊抓回來之后直接關到市里面的精神病院里面去。
結尾同樣是秋菊迷茫而執(zhí)著的面部表情大特寫,只不過背景是貼著雪白瓷磚的精神病房內了。
以上的內容,都是我根據這幾年的重大公眾事件的一些聯(lián)想,而我個人的親身經驗是成都某縣公檢法系統(tǒng)領導親口在飯桌上放出豪言:“在XX區(qū),就沒有我辦不成的事情!“
”殺了人,也能搞定?”我的父親開玩笑的問道。
對方咧開了臉頰上的紋路,收小了聲線,放滿了節(jié)奏的說道:”殺了人,不要把事情鬧大,我們安靜的處理了,就好了嘛。“
嗯,殺了人,安靜的處理了,就好了嘛。
張藝謀最耐人尋味的作品,不管主線情節(jié)合理與否,秋菊追尋“說法”所為何苦(作者故意省去事端的起因/借由他人之口切入秋菊的堅持,可見情節(jié)不過是一個切入點)在這之外,借由秋菊漫不經心的視線,張敏感的捕捉到過渡年代愈加分離的城縣鄉(xiāng)百態(tài),向紀實風格的轉型期能有如此杰作,于藝術于社會,其重大意義皆讓我嘆服再說回秋菊來來回回的旅程,她和村長的犟大概是為我們所不解的。實際上,犟是改革開放中被拋棄者的一種心態(tài)的表現(xiàn),他們長久以來固守著樸素幼稚卻穩(wěn)固成型的價值觀,秋菊在這種無意識的堅持中,她要的說法(小人物的尊嚴)與通行的金錢(實用、功利)對立了起來,甚至對法律、機關、律師這些“新鮮事物”下了定義——個人價值(說法)和通用價值(金錢)的交易場所。如此,真實又立體的人物及其追求、原則,有笑有淚,既極好看又耐琢磨
這部電影我都不知道如何歸類,媽媽說不是很好看,但是這部電影在當年應該具備了一定普法價值...
這部片子最有意思的是它在不同時間點上的觀感和側重點都是不一樣的,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區(qū)間:在影片剛開始時,我們就看到秋菊火急火燎的進城給她丈夫看病,隨后又挺著個大肚子到處“求說法”,期間丈夫、村長等事件中人物并沒有什么鏡頭和臺詞,鞏俐扮演的秋菊是絕對的主角——“女性覺醒”是這一部分帶給我最直觀的感受。隨后秋菊不顧丈夫勸阻、堅持“求說法”的樣子像極了《有話好好說》里的趙小帥——軸、一根筋、鉆牛角尖,這一段也是整部電影中最具老謀子個人特色的,在整體氣質中十分突出。本以為會一直軸到底,結果片尾又聊起了人情與法律的界限,但并沒有深入討論,整部電影更像是一次普法宣傳(也算是主旋律的宣揚),在當時來看十分應景,現(xiàn)在卻顯得過時而不切實際。
我自認為是鞏俐最成功的電影
鞏俐還是適合農村大媽的扮相,老謀子則適合礦工. 這村中人的生活,是叫一個凄慘,人權什么的,連個影子都看不到
秋菊的思維真讓人難以理解,這個故事也很不能反映現(xiàn)實——現(xiàn)實哪里有那么和藹善良的一層層領導?誰愿意理你這破事兒啊。這個片子的賣點和重點不就是為了能反映現(xiàn)實么?所以有點失敗,我覺得。
造型真是土炸了,紅配綠好扎眼啊,一場蛋疼引發(fā)的血案,一根筋的農村婦女神馬的,灰常中國特色,算是法制宣傳片。現(xiàn)在這種事情估計根本沒人理了。-_-張藝謀也曾經是文藝中年啊,現(xiàn)在是二逼中年了。。。
那時的張藝謀,還能夠這么的深刻。那時的鞏俐,演土包真不是蓋的。8.4
影片秋菊想要討一個說法而展開,著重刻畫了她不斷的奔波的過程,對農村生活狀態(tài)和人物關系以及倫理進行了真實的表現(xiàn),簡單直接的表達了人對自我權益的覺醒。
鞏俐的口音!太贊了~~~
《潘金蓮》只放眼到信訪無效,但無效本身都存在強行加工性,而《秋菊》就講到了法理和情理的相互架空,有效了也不一定管用。這是文化相對于制度的滯后性,得失皆有而無從估量遂難以定論,于是思考會一直繼續(xù)。這可能就是制造偽現(xiàn)實主義的泄憤快感與創(chuàng)作真正豐滿的佳作的區(qū)別所在吧。結尾真是恰到好處。
鞏俐演土炮真的沒的說。
男人被踢了下體,女人去討個說法。秋菊要的說法,不輕不重,是地上撿起的紙幣,是親自買來的糕點。有些事情只需要花點錢,車夫可以把你送到旅館,秀才可以代你寫張訴狀,律師可以替你伸張正義。有些事花錢卻辦不成,沒法把女娃換成男,沒法堵住村民的嘴,沒法真正出口氣。官司不能重判,破鏡沒法重圓。
鞏俐真是土到掉渣,章子怡都沒能完全做到。
張藝謀首獲威尼斯金獅獎之作(鞏俐加冕影后)。當代題材與寫實主義風格同此前高度風格化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大相徑庭。核心可歸結為人情與法理的不可得兼,實質也是東西方文化間的鴻溝(參見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表演質樸自然,生活化細節(jié)真實。人群固定長鏡開篇,結尾似[四百擊]。(8.5/10)
事實無數次證明,認認真真地拍一個樸素故事,故事本身的張力反而能承載巨大的解析空間。野心勃勃地架構一個體系,倒很容易崩潰,至少很容易讓觀眾崩潰。90年代電影那種從鄉(xiāng)土和生活中抽絲剝繭的精神氣質,后來慢慢就丟掉了。
這個農村婦女并沒什么崇高目的,她只是要一個“說法”。她并不知道自己是在挑戰(zhàn)中國千百年父權社會形成的家長威權。最后她成功了,可是恩怨已經掉轉,法律“說法”反而比情理更讓她難以接受。真實得滲人的鄉(xiāng)土中國,結局簡潔有力。鞏俐徹底讓人折服啊,那簡直不能叫表演了!
現(xiàn)在的國師張已經不是那個張藝謀了
如果說范冰冰是在演李雪蓮的話,那么鞏俐就是秋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這是熟悉的、普遍的、現(xiàn)實的中國。秋菊肚子里的孩子長到現(xiàn)在得有20歲了,而今安在哉?是在大學讀書呢?還是在深圳打工呢?還是繼續(xù)在家里種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