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諾是一名20歲的街頭混混,過活的營生是各種合法、非法的地下交易,他的女友,18歲的索尼亞也沒正當?shù)墓ぷ?,平日靠微薄的救濟津貼和他度日。\n索尼亞懷孕期間,依靠鉆政府政策的空子過了一段不錯的日子,但在生下孩子后,生活又陷入捉襟見肘的境地,好在布魯諾看起來也很開心他們的生活中多出一個小生命。但索尼亞不知的是,布魯諾的高興勁只是佯裝,他在伺機把嬰兒賣掉換得一筆收入,因為他認為自己根本沒能力擔負起父親的責任。
相比低氣壓的《羅塞塔》,《孩子》的節(jié)奏明快了許多,手持的狀態(tài)也不似前作般兇猛,反而時??桃饫_距離以制造一種跑神的間離感。
劇作上我們也能看到達內(nèi)兄弟此前少有的幽默:男主問所有人借電話沒有人給予答復;不得不回到母親住所通風報信,一開門卻是陌生的年輕男子;低價賣掉嬰兒車的同時,順便問剛給女友買的新外套能否賣掉,對方開價一歐元;男主等在女主家樓下,看到女主后抱住大腿哭著哀求;拉著未成年的小手下準備搶劫,在路邊因為放屁沒心沒肺地調(diào)笑。
這些看似與主線無關的閑筆太重要了,正是它們才真正構成了影片的核心,你甚至可以說這部電影是不存在主線的。事件的表面邏輯自然是生下孩子——賣掉孩子——找回孩子——被勒索——實施搶劫,但導演無意剖析人物的心理邏輯。為什么他毫無心理負擔離開排隊的女友轉(zhuǎn)頭就賣掉了孩子?為什么又瞬間改變了主意跑去找回孩子?他是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嗎?可他依然連孩子正眼都沒有瞧過一回。為什么他在搶劫的同伴被抓后又來到警局主動自首?他是良心發(fā)現(xiàn)了嗎?究竟是哪一刻讓他良心發(fā)現(xiàn)?
事實上,以道德立場的輕浮轉(zhuǎn)變呈現(xiàn)道德困境往往是走不通的。達內(nèi)兄弟貌似提出了一個道德問題,并忽視男主的行為動機,任由其粗暴地改變道德立場,但這一切實際上與那些不合時宜的幽默一樣,根本無關道德。
通過男主細微的小動作我們即看出端倪:賣掉孩子前用鞋沾泥巴憤怒地踢墻,仿佛這樣就可以洗刷罪惡;不顧女主的憤怒一走進房間就躺倒在床上,想裝作一切事情都未曾發(fā)生;被毆打后哭到涕淚橫飛,第二天又繼續(xù)嬉笑如常。男主才是未長大的孩子,他的行為邏輯無關道德,僅僅來源于身體的本能和脆弱的心智,而女主恐怕是比男主更加不成熟的孩子,竟傻到覺得自己可以依靠這樣一個幼稚的孩子。
達內(nèi)兄弟塑造人物的功力可見一斑,他們簡單地呈現(xiàn)某些屬于人物的惡意,卻又不簡單地依靠最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四兩撥千斤地消解了那些惡意。結尾女主去監(jiān)獄看望男主,兩人頂著額頭痛哭,與開頭兩人租車兜風時相擁著歡笑保持著幾乎一模一樣的姿勢。一次完美的原景重現(xiàn),境遇天差地別,但情感卻殊途同歸,那些最快樂的時刻與最痛苦的時刻其實并無二致。
忘了說,最幽默的部分其實是男主推著空空如也的嬰兒車在街上行走的畫面,在片尾去警局自首之前,他也是這樣推著作案工具摩托車獨自走在人群之中的,依然狼狽,卻不再茫然。所以你還關心他為什么會選擇自首嗎?好像并不重要了。
趁著洗澡的功夫接著梳理一下本片劇情,也揣摩了一部分人物的動機,想到的有點多,但要寫得深刻我也沒這么多能力,現(xiàn)在單純就是短評也放不下,就這么寫長評吧!當然難免有紕漏了,如果有些什么寫得不好的地方歡迎友好指正啦~
4.5,第五部達內(nèi)兄弟。這個人物的成長脈絡有些讓我聯(lián)想到前段時間看的《人生大事》(主要是想起當時和長評區(qū)里面某位朋友對三哥將小文送回親媽那段情節(jié)的辯論)。本片完全可以作為正面教材,告訴我們高明的鋪墊和處理相關的細節(jié)為何,毫無疑問的是兩者的情節(jié)鋪墊,起承轉(zhuǎn)合之處理簡直是天壤之別,說白了就是本作更“讓故事里面的人物貼合情節(jié),做符合他們這個年齡和階層會做的事”,男主本身就是靠著不務正業(yè)和小偷小摸過活,缺乏家庭的正確教育和關懷,即便有個女朋友,但他們倆也都只是涉世未深的孩子,一個有點傻乎乎的覺得他當爸了會對更小的孩子負責,但另一個終究不知道責任是什么,或許是因為迷茫,或許是想逃避,他內(nèi)心都覺得偷錢是輕而易舉的事,不重視養(yǎng)育的一切現(xiàn)實,你跟他講去打工他還當笑話看待,接著不務正業(yè)然后繼續(xù)大花灑,真沒錢了倒好,連賣小孩這種常人理解不了的事情都干,但他覺得這些都是合乎情理的,因為他只要錢,以為有了錢就能過上很長一段好日子,接著再要一個孩子,我敢說他女友要是原諒他然后再生孩子下來他肯定還會干這種勾當,人之本性使然,只會一直惡性循環(huán)。全程都是基于現(xiàn)實逐漸預設的一個困境,并非是將其揉碎然后告訴觀眾只看表面如何感動,從而更讓人信服男主所作所為的合理性(當然這種做法對不對就是另當別論了)。
往后的一系列認錯、表明決心悔改的情節(jié)又是繼續(xù)深度刻畫男主的“孩子”屬性了,男主并非壞到極點的人,他真的愛他的女友,他也真決心是和女友一起過日子,只不過生活的窘迫和經(jīng)歷了社會毒打后的他意味著他要負起相應責任,也是男主成長故事的關鍵轉(zhuǎn)折,使得他不得不接著做這些不務正業(yè)的勾當,他并不懂得孰輕孰重,他只知道自己要生存下去,直到搶劫時小弟被抓走,或許他也為著小弟對大哥的信任(之前偷竊時也沒缺了小弟的好處,這也是他本質(zhì)不算壞透的地方),因此在逃跑過后又選擇的自首,我會真切覺得他終于成了一個有擔當?shù)娜恕6@一切,前面都有所鋪墊會讓我覺得他的動機會有成長轉(zhuǎn)變喚醒良知的余地的,格外真實。
作者:羅杰·埃伯特 發(fā)表日期:2006年4月13日 譯者:維吉留斯 評分:★★★★(四星為滿分)
我們談論一部電影的“視點”?!逗⒆印酚蒙系鄣难劬碛^察。這部電影賦予了它的核心人物布魯諾自由意志,現(xiàn)在它專注但超然地看他將如何使用它。布魯諾太不道德,以至于他沒意識到自己行為的意義。起初,他的行為是邪惡的。他試圖彌補。他能否被救贖,這是個好問題。最后,他哭泣,但他不能永遠哭泣,他不太懂得如何生存和謀生。
請讓我直接告訴你電影里發(fā)生了什么,同時我發(fā)現(xiàn),比起我能想到的幾乎任何一部電影,《孩子》更多是關于一步一步前行,而不是情節(jié)發(fā)展。我們見到索尼婭和布魯諾。她剛生了他的孩子。懷里抱著孩子的她發(fā)現(xiàn)布魯諾在紅綠燈前向汽車乞討,同時為正在進行的盜竊望風。她給他看他們的孩子。他很感興趣,仿佛她給他看了她的新電話卡。
索尼婭(德博拉·弗朗索瓦 飾)看起來只有十八九歲。布魯諾(杰瑞米·雷乃 飾)看起來更老,但一點都不像成年人,事實上,他的犯罪同伙都是14歲左右的孩子。他完全活在那種年紀。索尼婭住院期間,他轉(zhuǎn)租了她的公寓。當他從搶劫中分得贓款時,他立刻花光了他的那一份。他買了輛二手嬰兒車,因為索尼婭想要。他租了輛昂貴的敞篷車,因為他想要??倳懈噱X的。打工?屌絲才打工。
在一家咖啡館里,他遇到一個和他做生意的女人。他提到了孩子。她告訴他:“人們會花錢領養(yǎng)孩子?!贝饝怂髂釈I照看孩子一個下午后,他準備把孩子賣掉。布魯諾生活在一個冷酷且不友好的街道;他和索尼婭蜷縮在河岸過夜。但電影里沒有哪個地方比賣孩子的空房子更凄涼。他從未見過買家們。他們也從未見過他。孩子被留在一個房間里后被人帶走,那人留下了錢。他回到索尼婭身邊,自豪地把錢給她看(“這是我們的!”)。當她絕望地問起孩子時,他說:“我們可以再生一個?!彼龝灥乖诘?,被送往醫(yī)院。這令他驚訝。
獲得2005年戛納金棕櫚獎的《孩子》是達內(nèi)兄弟的新電影,他們的《他人之子》是如此有沖擊力;觀眾被深深地、罕見地感動。達內(nèi)兄弟不拍寓言故事。他們的角色布魯諾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好是壞。他不成熟。有個場景是他和索尼婭在車里打鬧,然后像兩個孩子一樣在公園里嬉戲。他愛她嗎?愛情超出了他的情感范圍。他拿錢、花錢、甚至沒有樹立一個騙子的形象。他是那種最可怕的人,一個無法感受普通情感的人,甚至無法理解他人的情感。
達內(nèi)兄弟通過強烈的視覺焦點來達到他們的效果。他們跟著角色,仿佛他們的攝影機看不到其他地方。在《孩子》中,他們的目光落在布魯諾身上。他們故意不把孩子當成一個角色。與同樣強大的《黑幫暴徒》不同,他們的電影沒有表現(xiàn)布魯諾對孩子的關愛。孩子只是他隨身攜帶的東西,就像贓款或電子游戲一樣。這部電影也避免了發(fā)展索尼婭的機會,除了當她的行為對布魯諾的行為作出反應的時候。當她悲痛欲絕,暈倒時,這與其說她發(fā)生了什么,不如說是布魯諾看到她發(fā)生了什么。
仔細觀察一下影片后半部分的攝影機策略。當手持攝影機跟隨一個角色時,它通常會給人一種主觀的感覺;我們被邀請認同這個角色,仿佛攝影機是我們與這個角色共享的一個視點。在索尼婭暈倒后的片段中,攝影機如此專注地聚焦在布魯諾身上,以至于其他一切似乎都是次要的。但它并不“認同”他,也不代表他的視點。它觀察他會做什么。
有種神學信仰是,上帝給予了我們自由意志,并等著看我們將如何使用它。如果他要干涉,那根本不是自由意志。如果我們選擇得好,我們將永生;如果選擇得不好,我們將被上帝放逐。如果上帝下達了命令,那他的創(chuàng)造又有何意義?如果我們不能自由地選擇惡,那選擇善的美德何在?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達內(nèi)兄弟的視覺策略反映了上帝的眼睛。上帝創(chuàng)造了一個宇宙,讓布魯諾這種生物動起來,看看他會做什么。布魯諾的知識資本較少,且想象力有限。他受到如此嚴重的傷害,以至于他缺乏普通的感情;當他拜訪他母親,為準備不在場證明時,我們對他的童年有了一些了解。索尼婭暈倒后,他開始試圖把孩子找回來。他這么做是因為他懂得了賣孩子是不對的嗎?還是因為索尼婭對他來說是伴侶和便利的工具,他必須設法讓她恢復正常運作?
達內(nèi)兄弟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們讓我們意識到這些都是問題,并讓我們自由地回答它們。影片結尾所發(fā)生的事情也許暗示了悲傷以及懺悔的欲望。我希望如此。但《孩子》并沒有蠢到相信布魯諾會有個幸福的結局。在這部電影中,上帝沒有干預,導演們也沒有誤以為自己是上帝。它讓其他電影結尾的處理手段看起來就像是兒戲。
達內(nèi)兄弟電影獲獎多也是個好制片,都能打到四星卻很難給五星,千篇一律的歐洲賣慘模式還省了配樂的錢,詳細的大量物價數(shù)字。手持教科書運動中的多面性人物,沒有廢話的兩次驚恐交易的鏡頭敘事,前后頭碰頭歡喜與悲傷的呼應,經(jīng)典的裝扮形象。女主說男主是個騙子,但同是孩子的父親撒的慌都是為了彌補犯的錯。資料館膠片。2021.10百老匯回顧展。
沒有用來交代人物心理的冗余對話,只有一個又一個行動。
“當孩子也要撫養(yǎng)孩子,逃避便成為了第一本能——不要指望他認錯,因為孩子的世界沒有善惡?!庇捌`屬於青春片的基本邏輯,結尾突如其來的抱頭痛哭,不應被理解為悔改、人性的覺醒或和解,它更意味著男女主角以痛楚的方式,進入成人世界社會化規(guī)訓之彀中。︳母親似乎天然是母親,父親則需要經(jīng)過錘煉和考試才能成為父親。︳把達內(nèi)電影理解為“社會問題劇”是過於簡單的:通過社會問題和邊緣人物的窗口,這些影片講述的實是社會空間和社會化生產(chǎn)中“人”和“人性”的故事。︳“這哪像法國發(fā)生的事兒啊,像廣州發(fā)生的,還是賈樟柯拍的。”︳2022年5月28日15:50於百麗宮獵德4號廳,達內(nèi)兄弟電影回顧展廣州站場次乙。
一部寫實簡約風格的DV作品,卻展現(xiàn)出了一流的導演技巧。4星半。
一個簡單的故事卻用一個半小時講述得如此豐富,從頭到尾鏡頭就沒有遠去過.我覺得金棕櫚最近幾年的評獎以溫情風格為主似乎就是從它開始的。
原諒他吧,他并沒做錯什么,他只是不知道對與錯是什么。
難見生命力如此旺盛的手持,與男主的玩世不恭恰好形成雙向強化張弛,同時對孩子的多重含義做出比喻指涉,即存在母與子,“父”與“子”兩方角力拉扯,爭先演算出與走、生與死的生活奧義,最終在父與母的協(xié)約下逐漸歸向平和——最后一刻的相擁而泣是兩人靈魂共振,是成長的蒞臨,是閃閃發(fā)光的達內(nèi)時刻。
沒有責任感就不要成長
2005戛納金棕櫚獎。一個意外得子的街頭小混混的成長與救贖故事。片名中的“孩子”及其成長不僅指初生的嬰孩,也不僅指稱著并未成熟、責任與道德意識混沌的男主角,還適用于女主(由懵懂樂天到憤懣而決絕地獨自撫養(yǎng)孩子)及那位14歲的飛車黨少年(被誘惑首次作案即差點兒丟命)。相比此前作品,達內(nèi)兄弟在本片中的手持運鏡比較穩(wěn)重克制,構圖上也不再以小景別貼身跟拍為主,而是使用了不少中遠景的近乎固定的鏡頭。唯一的配樂來自于兩人在敞篷車內(nèi)播放的《藍色多瑙河》。影片亦曾多次陷入淪為流俗情節(jié)劇的危局,好在達內(nèi)兄弟的劇作在關鍵時刻總是堅守著樸素現(xiàn)實主義的立場。PS:溺水困境令人想及[羅塞塔]。(8.5/10)
第一次聽說這個片子好,是有人在貶低《三峽好人》。昨晚看了《孩子》,說實話,真沒有俺們家小賈的片子強。影像雖然有風格,但真的沒什么大不了的,哪有小賈的片子那么有感覺。故事雖然很強,但也在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中,水平只能說不差。當然,片子確實是不錯,絕對不是爛片,只是獲金棕櫚有點過分吧。
其實他沒有那么壞,但生活就是比最后的咖啡更苦。劇情的快速推動甚至沒有給角色任何猶豫的余地。男主各種眼熟,原來演了《隱藏的戀情》還有《單車男孩》里面的老爸??戳巳窟_內(nèi)兄弟發(fā)現(xiàn)演員都是同一群。。。
布列松真正的精神傳人在這兒呢。如果說布列松的《扒手》是指尖的藝術,達內(nèi)兄弟的《孩子》就是行動的藝術;但達內(nèi)兄弟不需要一個可以救贖凡人的圣母,因為一切轉(zhuǎn)變都在他所經(jīng)歷的事情本身中孕育,以你最不期然、同時又是最合理的方式降臨。觀看這個行為也并不意味著同步的理解,但卻孕育著觀者自身改變的無限可能。
孩子~ 2022.5.22 大銀幕重看還是那個感覺,他們就是孩子。
結束的真突然,他們就那麼抱著頭,沒有希望地哭著,一切就結束了,仿佛這就是故事的盡頭,雖然這個故事還有著說道的可能,但所有的發(fā)展,都指向著一樣的結局,生活依舊是冷漠而且絕望的,那個初生的嬰兒,他也許正在緩慢步進父輩命運的迴圈,無助地走向另一個冰冷的圈套,是的,生活是一場殘酷的屠戮。
這哪像法國發(fā)生的事兒啊,像廣州發(fā)生的,還是賈樟柯拍的
還是那些小細節(jié)逗樂了我,追逐打鬧,踩臭水溝里然后往墻上踢連環(huán)腳印。幾次爆發(fā)也很不錯,可是,以孩子般的成年人去講“孩子”,看下來的感覺,實在還不如《單車少年》啊
一切從簡,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打動人心靠細節(jié),不靠煽情;拍出生活本來的樣子,越接近真實越有力量。
主角指揮偷東西倒是很理性,有計劃有想法,怎么對自己女友的處理就顯得如此沖動呢?估計還是窮怕了的緣故。所以人在面對誘惑的時候,最容易失去的還是理智,更何況遠談不上成熟的年輕人。
現(xiàn)在看這種跟拍手法有點街貨了,但代入感還是很強。沒有太多情感流露,因主角的內(nèi)心并不復雜。 當孩子也要撫養(yǎng)孩子,逃避便成為了第一本能——不要指望他認錯,因為孩子的世界沒有善惡。
孩子指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