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阿讓(連姆·尼森 Liam Neeson 飾)因為偷竊面包而面臨著二十年的牢獄之災(zāi),被警長沙威(杰弗里·拉什 Geoffrey Rush 飾)釋放后,囚犯的身份讓他處處碰壁。走投無路的冉阿讓被善良的主教(皮特·沃恩 Peter Vaughan 飾)收留。冉阿讓偷了主教的銀器企圖潛逃,在被逮捕后主教卻謊稱銀器是自己送給冉阿讓的禮物。主教的這一舉動徹底感化了冉阿讓,他決定洗心革面,好好生活。 一晃十年過去,冉阿讓隱姓埋名成為了小鎮(zhèn)的鎮(zhèn)長并結(jié)識了命運悲慘的女工芳?。醅敗ど?Uma Thurman 飾)。冉阿讓向命不久矣的芳汀承諾,自己會照顧她年幼的女兒珂賽特(克萊爾·丹妮斯 Claire Danes 飾),與此同時,一直都在追蹤冉阿讓蹤跡的沙威亦察覺了鎮(zhèn)長的真實身份。
老者第一次救贖:沒人開門給冉阿讓吃的,一位老者招待了這位小偷并讓他留宿了。
第二次救贖:冉阿讓襲擊了老者,被警察逮住了,老人卻說東西是贈給小偷的,并給了他值錢的東西,告訴他相信他從今開始洗新革面。
冉阿讓第一次救贖:命令警督不得輯拿女工,并待女工如妻子,告訴女工會永遠和她、孩子生活在一起。當她說自己是個妓女時,冉阿讓說上帝愛每個人,我們都是他的子民。
第二次:在法庭上承認自己是那個小偷,救了一個傻子,盡管接下來對自己的懲罰并不公平。
等三、四次:用錢把女工孩子贖回,帶她進修道院,十年如一日照顧她,并不顧生命危險去救她的心上人。
第五次:當孩子追問他是誰時,是不是自己爸爸,是不是有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冉阿讓并沒說出她媽媽的身份。當孩子知道后,當他深知自己可能會被逮捕時,他說,你媽媽是個好人。
第六次:親自接過殺警督的事,并把他偷偷放了。
警督:交上處置方式,并自殺,這樣也算對他一輩子不放過任何一個罪犯,畫上一個句號,更是被冉阿讓感動,放棄了毫無意義的追兇。
小偷成為品德高尚的市長,市長愛上了妓女,警督做出了和他本人最矛盾的事。這些不可思議的奇跡,正是因為被愛感動。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都值得被寬恕,能救贖自己,也能救贖他人。道德和社會輿論有時對一個人過于殘酷,如對冉阿讓,如對女工,幾乎讓他們沒有活路,他們才會沉淪,那么如果可以,請溫暖一下這些好人,讓他們也有機會幸福一些。謝謝??
用銀器買下冉阿讓靈魂的老人給了他心靈的赦免,而沙威在經(jīng)歷對冉阿讓漫長的追蹤后卻以自己的生命換得冉阿讓的生命,寓意其給了冉阿讓法律的赦免。影片最后,因饑餓而偷面包入獄二十載后又亡命天涯數(shù)十年的冉阿讓徹底成為了一個新生兒,一個自由的人。 他頭戴軍帽,著一身黑色風衣,眼神冷峻,面色沉靜,深刻的法令紋使整個人散發(fā)著威嚴和不可侵犯的氣質(zhì),他儼然是神的判決,法律的化身。沒人知道冉阿讓的轉(zhuǎn)變有多大,除了沙威。沙威明察秋毫,精明果斷,敏感準卻,他對冉阿讓知根知底,在追捕冉阿讓的過程中一步步見證了他行善施德,造福維高市民,一諾千金,為所愛之人赴刀山火海。冉阿讓在完全可以對沙威作出不利行為甚至是奪取他的生命時寬恕了他三次。不近人情的法律無法定義一個人的全部,一朝為賊終身為寇的說法在冉阿讓的奉獻精神和寬廣的胸懷面前不攻自破。沙威的信仰是對法律的絕對忠誠,他不懼怕死亡,他便是這法網(wǎng),他便是困獸的堅實高墻和行刑的冰冷槍口,他早就不再屬于他自己。投河自盡既是他對信仰的維護,也是對冉阿讓的肯定,更是自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擁有屬于自己的抉擇。 我們沒權(quán)力左右他人生死,但我們有權(quán)利原諒和寬恕。Liam Neeson(冉阿讓飾者)在辛德勒名單中說,赦免即是權(quán)力。 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在他眼中我們純潔無罪。史鐵生說,上帝的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總是給路。 救贖之道在于行,上帝與你同在。
1998英國劇情片《悲慘世界》,又名《孤星淚》,根據(jù)雨果名著小說改編,全球累計票房1409萬美元,定級PG-13,豆瓣評分7.5,時光網(wǎng)評分7.6。
英國版對原著小說做了很多改編和刪減,基本故事結(jié)構(gòu)和原著小說差不多。與忠于原著、片長210分鐘的法國版相比,片長僅134分鐘的英國版的敘事清晰度明顯不如法國版。
英國版對原著故事的最大改動在于——
1、原著中非常出彩、筆墨很多、貫穿始終的貪財奴,在英國版中曇花一現(xiàn),蜻蜓點水,戲份少到只有幾分鐘。
2、在英國版中完全沒有貪財奴女兒這一角色,更不會有貪財奴愛上愛國學生并為之獻身的劇情。
3、原著的結(jié)局是獲得自由后的男主冉阿讓在兒女的陪伴下衰老死去,而英國版的結(jié)果是督察跳河自殺后,男主冉阿讓奔向自由。
英國版整體來說拍得較為平淡,沒有毀原著,但也沒有在新時代給原著故事注入新的活力。英國版沒有對原著做出面目全非的改動,只是對原著做了敘事側(cè)重的調(diào)整和刪減。與忠于原著的法國版相比,英國版更像是原著的精編版或縮微版。
原著是個救贖、改錯、行善的故事,這一過程在法國版中體現(xiàn)得很好,但是在英國版中,救贖、改錯、行善這些核心元素較為平淡,英國版只是講通了故事,但未能拍出來原著的精髓。
《悲慘世界》的“悲慘”二字,對人吃人的殘酷社會的批判,法國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英國版則幾乎沒有這樣的感覺,社會的貧困,貧富的差距,法律的不公,時局的動蕩,都體現(xiàn)得不夠深刻。由于“悲慘”的缺失,直接導致英國版的戲劇沖突不夠激烈,故事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不足。從這個角度說,英國版未能拍出來原著的精髓。
英國版對督察的刻畫較為理想,這是法國版的欠缺。英國版很好地表現(xiàn)出了督察秉公執(zhí)法、紀律嚴苛、窮追不舍的特質(zhì),這種偏執(zhí)和執(zhí)念在法國版中刻畫得較為平淡。英國版的督察出彩,主要得益于老戲骨杰弗里·拉什拿捏精準的表演。
男主的角色化妝是本片的敗筆,在原著中,男主從監(jiān)獄到督察跳河自殺,這期間跨越了三十多年,男主從青年步入老年,而本片中男主從始至終一個模樣,連胡子都沒有,完全看不出歲月變遷,這么個拍法未免太沒誠意了。同樣的問題也出現(xiàn)在法國版中。
影片有一處劇情是必須要吐槽的——男主和妓女朦朧產(chǎn)生感情的構(gòu)思是什么鬼?雖然我沒看過原著小說沒有發(fā)言權(quán),但是我相信不是原著故事不會這樣設(shè)計。男主對妓女是同情和憐憫,絕不會產(chǎn)生男女之情。
英國版的卡司挺強大,男主是如今“營救”系列的當紅動作明星連姆·尼森,女主曾和“小李子”聯(lián)袂主演過《羅密歐與朱麗葉》,女主媽媽是《殺死比爾》的烏瑪·瑟曼,督察是《加勒比海盜》中的老戲骨杰弗里·拉什。
帶男主來河邊的時候,我就在想,會不會把他給放了,確實,如我所想,只是令我意外的是督察以自己的命來換取男主的自由,最后一刻,電影得到了升華。這就是讓愛感動愛吧,其實從一開始就是,男主偷了主教的銀器,而主教的不計較,使男主獲得了重生,后面男主放走了督察,督察換回了男主的自由。從電影的開頭主教包容的那一幕,男主就是一個從頭到尾脫胎換骨的好人了,法庭上更是,本來可以默不作聲,他就可以完完全全擺脫冉阿讓這個名字,繼續(xù)當他的市長,然而良心使他并沒有在一旁旁觀,而是扛下了責任,為什么一個改過自新的囚犯就不能有新的生活,這就是當時的社會問題。悲慘世界?世界從來就不會帶來悲慘,帶來悲慘的只是惡人欺負善良的人,社會沒有公平可言的時候。愿你我都被世界溫柔以待。只是電影源于生活,卻又比生活夸張一些,比如怎么做上市長的,不過也正常,電影高于生活,透過故事看到本質(zhì),對人生有所思考,就是好電影了。
(映后隨記,不成文)
為了看前半部來刷大屏,后半部和在家看的時候一樣持續(xù)翻白眼。珂賽特長大前的部分,卡司齊飆演技還是很順眼的;之后感覺導演各種先入為主了。
把人物都寫成傻逼和混蛋,去襯托冉阿讓的高大全,結(jié)果最后自殺一幕欣慰一笑人設(shè)完全崩掉——如果是真冉阿讓他一定會跳進河里救沙威的。還有那句莫名其妙的“我愛她”,雨果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奧古斯特的想法是好的。雨果原著太龐大,如果沒有足夠的力氣把支線全部展現(xiàn)完整,砍了倒也沒事。成片就…一言難盡。
影帝和影帝的表現(xiàn)非常不錯,人物呈現(xiàn)沒問題,但人物動機說不通。沙威應(yīng)該是最有的寫的那類人:恥于出生所以偏執(zhí)。滿口法律道義,卻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正義欲”。
人生中一定少不得遇見這樣的人,越卑鄙越喜“替天行道”。自我立場的崩塌源于窮盡一生與人為敵,在別人眼里卻不過爾爾。
很爛的版本,把原著的基調(diào)全都改掉了(結(jié)尾居然是沙威跳河自殺后,冉阿讓充滿希望的笑著走在街道上,汗~),人物內(nèi)心情緒的變化太突然,刻畫得很粗糙...
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 很愛這個故事,所以很討厭這版的改編,刪掉了愛波寧和馬呂斯的外公就算了,珂賽特也跟著成了叛逆少女,革命的部分也幾乎刪沒了,更糟糕的是我沒看明白最后沙威督查為什么就突然自殺了?!铩铩?/p>
你確定這是悲慘世界么!?支線全部砍掉!連德納第都沒戲份!愛波寧和安灼拉完全不見了!冉阿讓還看上芳汀!馬呂斯居然還不是小開!這貨是悲慘世界么?!!白白浪費了這么好的卡司啊……
沙威最后一跳讓我感覺其實是冉阿讓和他因愛而恨的攪基故事;珂賽特好像true blood 里的牙縫女;轟轟烈烈的歷史變成了街頭痞子的鬧?。粣鄄▽幍冉巧珶o故消失;實在讓我不忍稱其為悲慘世界,沒有寒陽的溫暖哪來冬雪的凌厲,樸實過火了。
這名字翻譯的差點以為豆瓣上沒這電影。好的電影和導演拍攝的是有節(jié)奏感的,而且節(jié)拍一致,從始至終,不管情節(jié)怎么發(fā)展或快或慢節(jié)拍是不會變的,這樣您能一口氣看完,中間沒有卡頓或調(diào)戲,讓人完全沉浸其中,并且看完還有很多細節(jié)深深印在腦海。liam大叔、最佳競拍老爺子、昆汀最愛的uma每個人都貢獻了最佳演技。雖然看評論說和其他版本的悲慘世界不可比,和原著也有出入,可誰定義了她是悲慘世界,她明明是孤星淚嘛!
杰弗里拉什的沙威非常出色,改編得有些流俗的劇本中這是最立體的一個人物,"我的父親是小偷,我的母親是妓女",僅僅一句臺詞就揭示了他所有執(zhí)著的原因,一個那樣長大的孩子,他對正義的渴望必然近乎偏執(zhí),法不容情,他沒有錯,只是有著過于沉重的童年陰影。冉阿讓的設(shè)置過于"超人"化了。
無法忍受弱化了關(guān)于revolution的部分,以及沙威的心理描寫,于是整部片的基調(diào)落在基情四射的相愛相殺...還有這英語說得無比別扭,Geoffrey Rush的澳英,還有英音、美音,老子真他媽的想來句中英!但配樂不錯,以及服裝神馬的,烏瑪瑟曼那腔調(diào)去演whore,真有奸尸的感覺
電影很棒,但是隱約的感覺沒有把主角和社會之間更深層次的東西拍出來。有時間一定要找原著來看看!
像冉阿讓這種人大概也只有書里才會有了吧,復習完畢明天看新版??!
每個犯過錯誤的人都應(yīng)該被原諒及尊重。人活在世間是為了給不是取恩,看完之后的總結(jié)
影帝和影帝飆戲好玩嗎,我覺得你們的發(fā)型很好玩...沙威把情敵芳汀氣身絕和冉阿讓玩手銬play(這個受),Uma Thurman的芳汀換我也會逆天愛上的。大珂賽特真不討喜,小柯賽特影帝單手抱的時候萌得一臉血。(德納第老板:“先生喜歡珂賽特嗎? 喜歡讓她在你腿上玩嗎?” 讓彼得·塞拉斯來 = =+)
8分,悲慘世界從這里開始,Liam Neeson!
對名著改編向來寬容,拿它跟舞臺版瞎比的可以閉嘴了。當年的陣容如今看著非常瞎眼……只是略為在意為毛會有基情的問題,嗯。
沒看過原著 單從這電影來說 故事還蠻喜歡的 杰弗里拉什無論演什么角色 看著都那么舒服
很喜歡這個故事,高二時候的小說課那學期看過只是差不多忘光了。總之巴爾博薩船長啊,你演戲怎么這么好!還得夸一下連姆尼森,果然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故事結(jié)尾讓人很壓抑,這就是為什么叫悲慘世界吧。期待一下杰克曼和海瑟薇的版本,畢竟從演員結(jié)構(gòu)上來說,F(xiàn)antine的戲份可能會增加。
喲 這版徹底狗血了 那自殺的鏡頭處理的呀 不是應(yīng)該月黑風高夜我們孤獨悲傷的沙威大叔獨自尋死的么 怎么怎么變成在冉叔面前優(yōu)美的跳水運動了?! 而且我們善良的代言人冉叔還那么淡定看了一眼然后一臉正義大踏步微笑離開居然不去救沙叔 喲我當時就雞血了出離憤怒了! 我的善之啟蒙啊 就這么毀了
確實很不錯,只是可能和原著有一定差距,除了感覺到男主角的洗心革面的決心,再就是可以深切的體會到警察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善惡觀被否定時的復雜情感,其余的就很淡了。另,對于女一號,只能用bitch is 矯情來形容,不過也只能怪尼姑庵確實是個世外桃源。
什么叫經(jīng)典 看過就知道。ps 強烈建議看電影前看書。
影片的節(jié)奏把握得不錯,134分鐘的長度,不足以展現(xiàn)雨果的恢宏畫卷,但主干還是抓住了。連姆尼森的化妝不好,相隔20年,居然面貌變化很小。印象中冉阿讓后面應(yīng)該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而連姆尼森還是個中年人的樣子。
在看了1958年版、重溫2012年版《悲慘世界》后,發(fā)現(xiàn)這個1998年版卡司陣容也挺不錯,就納入觀影計劃:如果沒有另外兩版做對比的話,觀感或許會好點。這個版本從開場設(shè)置的情節(jié)改動就不太滿意,這個前后動手打主教、珂賽特的連姆·尼森版冉阿讓也沒有另兩版喜歡,最后沙威改成在冉阿讓面前投河自盡也有些怪異……★★★☆……P.S.:1.比利·奧古斯特導演目前最喜歡他的作品依然是《征服者佩爾》;2.飾演芳汀的烏瑪·瑟曼給《風之谷》英語版的庫夏娜配音,飾演珂賽特的克萊爾·丹妮絲給《幽靈公主》英語版的珊配音……飾演冉阿讓的連姆·尼森則給《懸崖上的金魚姬》英語版的藤本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