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評分咋這么低呢
BBC的節(jié)目,比Dis,還有NG要好一點
大英帝國雖然沒落
但作為曾經(jīng)日不落的貴族氣還在
多那么一點點人文味道
2 ) 計算機合成影像
古代部分最偉大的奇跡依舊埋藏在世人的腳底,沒有被發(fā)現(xiàn)與探索。傳奇的地方在幾千年前消失。本節(jié)目以紀錄片的手法,調查考古與歷史線索的蛛絲馬跡,將古代偉大的失落城市公諸于世。
透過劇情描述與計算機合成影像,這些失落的世界受到重建并且回復原本的光彩。
部分神秘的遺址非常廣大,讓人難以想象過去是誰在這里生活,而且竟然會消失。這就有如曼哈頓被海浪淹沒,或巴黎被塵封。不過本節(jié)目要展現(xiàn),無論這些文明有多么偉大,最后終將消逝并且成為失落的世界
3 ) 赫梯人:3000多年前就開始計劃生育了。覆滅吃了交通不便的虧,城市選址有問題。
第三集名為“第四帝國的黑暗權勢:漢梯沙”
人類文明早起,被世人所知的三大古國統(tǒng)治者中東、歐洲和非洲地區(qū)。它們是古埃及、古亞述和巴比倫。
可在3000年后的近代,一個曾經(jīng)統(tǒng)治了那個世界的偉大帝國浮出水面,為人所知,那就是赫梯帝國,即除上述3個帝國以外的第四帝國。
它的首都位于今天的土耳其,都城建在了漢梯沙(哈圖沙)。
這座城市與各大文明古國的都城有顯著的不同。它遠離河流、海洋和交通要道。離最近的海岸,也有250英里。
由于處在海拔較高的山頂,它一年中有幾個月都在下雪。
它的城墻最厚處達8米。
它背靠峭壁,外圍城墻長4英里,并修建了一圈內城墻,在城墻每隔4米建有一座瞭望塔,在城墻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還設置有致命的陷阱。
這座城堡的建設者要把它造成一座外敵無法攻陷的堡壘。
公元前1000多年,近5萬的赫梯人便生活在這座城堡中。
他們通過嚴明的紀律和宗教約束族人的生活。
這種約束甚至涉及到了人們的性生活和生育。
他們是最早實行計劃生育的人,比中國人早了3000多年。
有諸如“殺害親友者必然遭到神的報復”這樣的精神約束。
他們擁有5個圖書館,用石牌記錄下國家、公民生活的各個方面。
他們采用的是楔形文字,但又有自己獨特的文字,赫梯語,十分難以破譯。
經(jīng)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終于從他們浩如煙海的文字中的一句話中,發(fā)現(xiàn)了可以破譯的幾個單詞,它們與英文、德語、拉丁文有相似之處。
第一句完整的話被破譯了出來“現(xiàn)在我們吃面包和水?!保ㄆ谱g古代失落的文字,實在是一件很神圣、很有趣的工作,樂趣不亞于考古)
語言學家們發(fā)現(xiàn)赫梯語是印歐語系,而并非中東土生土長的語言。
由此推測出赫梯人是從歐洲移民過來的。(他們如此重視防御工事的建立,似乎也與他們是外來者,缺乏安全感有關,也可以猜測,他們在之前的遷徙和定居過程中,經(jīng)歷了嚴酷的戰(zhàn)爭。)
他們很注重軍事科技的研發(fā)。把馬拉戰(zhàn)車的轱轆前移,增加了戰(zhàn)車的穩(wěn)定性和座位數(shù)。
他們的士兵服裝很有特色,帽子高且尖,身著長袍,腰部系著束帶。
他們采用嚴明的紀律和規(guī)范訓練戰(zhàn)士和戰(zhàn)馬,制定訓練計劃,讓訓練對象的體能運作達到極限。對于不嚴格執(zhí)行紀律的管理者,挖去眼睛,對于體能較差的戰(zhàn)馬,直接殺死,只留下最強壯的。
雖然地處偏僻,但赫梯人以宗教、紀律、恐懼和軍事科技,讓整個國家團結并強大起來。
赫梯帝國開始四處征戰(zhàn)、擴展,他們征服了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并威脅到了當時最強大的帝國,古埃及帝國。
古埃及帝國的統(tǒng)治者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國王,他所處時期的埃及,也是埃及歷史上軍事力量最為強盛的。
埃及史書記載,埃及宣稱他們取得了對赫梯人的勝利。
但歷史的真相是,他們在對赫梯人的偉大戰(zhàn)役——卡疊什戰(zhàn)役中,戰(zhàn)敗了,并被迫簽訂了和平協(xié)約,在協(xié)約中稱當時赫梯帝國的國王穆瓦塔里為“Great king”,這一協(xié)約被記錄在了赫梯人的石牌上,在圖書館保存了下來。
據(jù)說,卡疊什戰(zhàn)役動用了5000輛戰(zhàn)車,在當時,一輛戰(zhàn)車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輛坦克,可估計其戰(zhàn)爭規(guī)模比二戰(zhàn)時期最大的戰(zhàn)役還要大。
赫梯人用的是更先進的戰(zhàn)車,加之他們紀律嚴明,團結,看起來贏得理所當然。
可在赫梯人獲勝后的幾年內,赫梯帝國就消亡了。
根據(jù)考古遺跡推測,他們點燃了自己所有的神廟,主要宮殿,掩埋了自己的圖書館,而在那之前,其內的財物基本被運走了。
可見他們是主動棄城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如此龐大的帝國,為什么會短時間內土崩瓦解,它堅固的城墻難道擋不住外敵了?
答案是,它們是被內部的爭端毀滅的。
找到這一答案花了些時間。因為圖書館內的石牌,對于走向的衰落的赫梯帝國只字未提。
在一個有著尖形拱頂?shù)氖輧龋仗萑擞米约旱南笮挝淖衷趬Ρ谏峡虧M了字。
它們不同于楔形文字,而是一種自成一體的文字。
象形文字出了名地難以破譯。
用已知的,關于赫梯的語言和語法,也無法破譯。
讓我印象較深的文字之一,是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道豎線,有箭頭標志,有T型標志。
象形文字破譯的基本方法是,如果畫了一個人,用手指指向自己,那么就代表“我?!?br>如果畫了“我”,再畫一只鹿,則為“I deer”,讀成“idea”,即為“思想”,可赫梯的象形文字的外形甚至都不像相應的物體。
后來,根據(jù)一塊塊黑色的巖盤,一對語言學家夫妻成功破解出了這些象形文字。(巖盤正中是某個象形文字,周圍是楔形文字注解,相當于是翻譯字典了,這或許是最古老的字典?)
真相揭開了,這些象形文字,記錄的就是赫梯帝國覆滅的原因和歷程。
原來,在征戰(zhàn)獲勝后,赫梯的軍事將領被國王所懼(國王穆瓦塔里是他的侄子),打算消減他的軍權,可他不想放權,反倒殺害了國王,自己奪了權。
這違背了赫梯帝國的宗教信仰。赫梯人的團結被粉碎了。
又由于哈圖沙城(漢梯沙城)地處偏遠,糧食補給困難,赫梯人最終選擇了棄城而逃。
在一段文字記載中,哈圖沙的統(tǒng)治者曾經(jīng)向外部求援,請求援助他們“至關生死”的糧食。
在赫梯帝國覆滅后,由于哈圖沙地處偏遠,便沒有任何文明再次在這里出現(xiàn)了。
不可復制的赫梯文明便湮滅在了歷史之中,在3000多年后才重見天日。
看了哈圖沙的布局,感覺和《上古卷軸5》中的雪漫城(white run白跑城)很像,不放下吊橋,根本難以攻入,在游戲中,最喜歡的還是這座城,視野不錯。
土庫美文明是整個紀錄片的第二集,看了前半部分。
土庫美文明位于中美洲,安第斯山北部。
文明興起時間大約在公元700年,興建金字塔時間大約在公元1000年多。
土庫美沒有文字,但先后建立了250座金字塔。
這些金字塔并非尖頂狀,而是堆砌成了像平頂山丘一樣的模樣。
在金字塔最密集的一片地區(qū),建立了26座這樣的金字塔。
它們的外觀已被風化侵蝕,乍一眼看去,就如一個個的土丘。
最大一個長700米,高20多米。
不同埃及金字塔和阿茲特克、古印加金字塔,這些金字塔并不是用來祭奠統(tǒng)治者,進行宗教儀式,它們是用來供統(tǒng)治階級長期居住的。
在金字塔頂部發(fā)現(xiàn)了魚骨和動物骨頭,炊具,以及貴族著裝的尸骨。
每座金字塔用動用上千人,他們有生產(chǎn)石料、搬運、做飯等分工,耗時幾年才能完成。
至于這個文明為什么會消失,沒有看了。
千年前的文明,連個文字都沒有,金字塔也很快就風化成土丘了,沒多少興趣看。
BBC出品,沒讓我失望。在zx的大電視上看的。
4 ) 三個遺址的Google Earth坐標
派拉姆西(Piramesse) 古城地基遺址
30°48'11.79"N
31°50'16.36"E
今坎提爾(Qantir),古埃及法老拉姆西斯(Ramses) 的首都
他死后150年后,因三角洲河道斷流,這里被遺棄,古城被整體遷移至北方直線距離約20公里處的塔尼斯(Tanis),這里的地下僅埋著遺留的地基
土庫美(Tucume)金字塔群
6°30'49.06"S
79°50'24.40"W
位于南美洲秘魯(Peru) 蘭巴耶克(Lambayeque)
漢梯沙(Hattusha) 赫梯古城遺址
40° 1'5.00"N
34°37'3.00"E
西臺人(Hittite) 依山建立的一座城堡
埃及、亞述、巴比倫三大古國以外的第四大古國(最后一個被發(fā)現(xiàn))
打開Gallery和Geographic Web,有很多信息和圖片
很美的記錄片,BBC牛X呀
hattusha比較酷
關于Hittite的那部分最吸引人
總覺得和cctv10似的 神叨叨的
TAT雖然做好心理準備的,不過沒想到BBC的實景還原還是那么顛覆價值觀。。。真不知道該說筱原千繪把西臺帝國畫的太美好了還是BBC的服裝設定太銷魂了OTZ不過三集講的都有點道理,算是都給出了千古之謎的合理解釋吧
三部曲一口氣全部看完,還不錯,只是我手里這套分辨率不是很高
Piramesse講的比較有道理,最后的結論也很神奇,Tucume拍的最不像BBC的,而且美音講的我不舒服,Hattusha的很好玩,關于里面語言的最有愛了。
應該準確地講是三個消失的文明古城,而不是古文明??赡苁苤朴谄?,感覺講的隔靴撓癢,不痛快。
只對Piramesse比較感興趣
埃及帝國和西臺帝國,這系列把天是紅河岸的背景都介紹了一遍
李老師寓教于樂,小朋友看得好嗨森
第3集講Hittite帝國的那個, 發(fā)現(xiàn)一個句子的詞和古高德語的很像然后推斷出Hittite人說印歐語實在太cool了. 不過好像BBC對Hittie文明的消失的闡述很粗糙, 說是Kadesh戰(zhàn)役后統(tǒng)治階級內亂, 但好像Hittite在那之后還撐了很久阿. 它們的衰弱被認為和亞述人的興起有關.而且BBC居然不提Hittite的制鐵技術
很有幸看到這一系列,考古學真是非常神奇的行業(yè)
不能再靠美劇過活了~
1、根據(jù)等高線繪制各時期河流可能的路徑,結合各地出土的陶器所屬的年代,可以確定消失的帝國所在location;2、對一門完全無法入手的古語言,要找尋同樣的文字,同時要跟現(xiàn)代語言(如英語/希臘語等)的某些詞最初出現(xiàn)的樣子匹配確認,剩下的就是連蒙帶猜;3、若當下的思想為錯誤的且不能發(fā)現(xiàn),那危險..
只看了赫梯/西臺一集。首都位置太偏僻所以在歷史上消失了整整三千年才被重新發(fā)現(xiàn)……忽然覺得中國的中學生上課學習一下就能讀懂兩千年前的文章,太可怕了……
這幾個確實蠻冷門的。
籠統(tǒng)的講了一下,還可以吧,我主要是想看赫梯部分,埃及部分還是找更詳細的資料看比較好
考古,地質和刑偵專業(yè)有很多相似之處啊?
這種事沒有抵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