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間世》由陶濤、張琪、秦博、范士廣四位導演共同執(zhí)導,陶濤,張琪聯(lián)合監(jiān)制,秦博、范士廣任總策劃。影片選取兩位身患絕癥的病人,將目光聚焦于她們的家庭,記錄下她們人生最后的時光,書寫了一首關乎愛的生命詩篇。電影《人間世》是一部不同于電視版的大銀幕作品,秉承對生命的敬畏,以全新的主題立意,構建不一樣的敘事視角與故事結構,將電影蒙太奇手法創(chuàng)造性融入真實感人的紀錄影像,向電影中這些真實,可愛并飛揚著生命力量的人物致以最大的敬意。人間世,愛是感同身受的勇氣,觸手可及!
看完電影只覺得,生命在病痛面前十分脆弱,但是感受到愛的生命又很頑強。
看到許烈英被病痛折磨得日漸消瘦、看到王思蓉在手術后依舊走路困難……我覺得生命在疾病面前真的太渺小,太脆弱了。
但是當我二刷的時候看到許烈英在生完二胎寶寶,聽到孩子的消息,努力地睜開眼睛、看到王思蓉媽媽費力地帶著王思蓉去看海,她們一家人開心地拍照、開心地笑,又覺得有愛意的生命,無比頑強。
小時候我們總是把親人的關心、陪伴當做習以為常,長大后尤其是在逆境中才能領悟愛的力量。他們曾經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脆弱的我們,我們長大后也應該把逐漸變脆弱的他們放在心上。很幸運能夠看到《人間世》這樣一部影片,讓后知后覺的我,早些體會到親人的陪伴和愛的力量。
我想我之后會花更多的時間來陪伴我的家人,珍惜我們可以一起度過的每一天,讓每一天都變多姿多彩。我想這也是電影想要傳達給我們的,脆弱的生命,因為有愛而變得頑強。
王思蓉妹妹的故事在幾年前就讓我哭得稀里嘩啦,希望如果有來生,她現(xiàn)在已經是個幸福的小胖丫頭了。
許烈英這個因為病痛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女子,眼神卻始終冷靜而堅強。她的丈夫和很多普通的男人一樣,有些不解風情,卻突然有一天捧著一束花化妝成老人,那一幕真的太感人了,仿佛在說,如果生命無法延續(xù),那就讓愛跨越幾十年,讓尚且年輕的你,提前見到未來老去的我。
這些故事拍出來很有意義,讓我們得以向那些和病魔斗爭的人致敬,并且常懷愛意,向死而生。
第一次在電影院看紀錄片,一開始并不知道是這種題材朋友喊我來看我直接跟著來了,開始看了才發(fā)現(xiàn)是紀錄片,片子整體是很壓抑的,特別是這種“死亡倒計時”的設計,一步一步看著他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但是病人與家屬相處的過程中,那種愉快的氛圍又能感染到你,讓我不禁露出笑容,這時候的笑是溫馨的笑。 母女有一段我很有感觸,孩子剛做完手術媽媽很想去幫助孩子去把她抬起來但是抬的太疼了跟孩子吵了起來,母親真的太想幫助孩子了她很自責她覺得是自己沒能好好陪她才讓孩子得了病,迫不及待的想提供幫助,母親看到孩子的傷口泣不成聲哭的發(fā)抖,受傷的是孩子,更心疼的是父母呀。 夫妻兩個,丈夫的一句話:“我不懂浪漫也不會浪漫,但我看得懂浪漫?!庇腥苏f是導演慫恿他去化的妝,不管是不是他確實感動了妻子,妻子想和他合唱,他不會但是他還是去唱了盡管唱的跑調,歌詞記不住但是妻子很愛聽。
我平時很少看紀錄片可能我的審美仍需要提高,這部片子的評分比我給的要低一些但無論如何他讓我感動,給了我思考,如果我是病人,如果我只有兩個月生命我會想要干些什么,我不知道,我需要很長時間思考,對于我來說如果現(xiàn)在我只剩兩個月生命,我會有很多很多的遺憾很多很多的不舍。
外公去世前,作為非經濟勞動力我沒有任何發(fā)言權,很多決定都是我媽媽和爸爸做的。我不知道外公走之前是否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或許病人本人都會有預感。他和許英烈一樣,有時候對治療很積極,有時候又會私下和外婆商量身后事,告訴外婆以后節(jié)約用錢,他們倆剩下的積蓄還夠她一個人過很久。我不知道應該感嘆他們夫妻間的感情和信任,還是應該震撼他對子女的不信任感。如果還有機會,我想告訴他,外婆很好,和我們生活在一起,雖然吵吵鬧鬧,但不會孤單無依。我們這些子孫也很好。
后來我工作了,有一天和爸爸聊到這個生死大事。我問他最后想留在哪里?他說,當然是回老家。但是他應該是回不去了,村里根本沒親人,我也不可能靠自己給他修墓地,他這個愿望我是實現(xiàn)不了了。我告訴他,無論你最后是什么情況,我都會把真實情況告訴你。他沒說話。我以為人無論何時都是希望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做自己的主人,掌握自己身體。我在用另一種極端的方式對抗他們當時對外公的隱瞞。我以為這是新時代對待生命的方式,這是新的就是好的!嗎?
這部戲對我最大地觸動就是動搖了我告訴父母真實病情的決心。當醫(yī)生告訴家屬“你現(xiàn)在告知病人真實情況可能會加劇病情”的時候,我一直堅持的理念動搖了。不是說告訴他不對,而是我真的要親自當這個“兇手”,去告知家人命運的審判結果嗎?家里人走了我能承受這種自責和負罪感嗎?告訴病人本人有多少是我不愿意承擔,把做決定的權力推給別人?
因為這部戲我開始猶豫。
豆瓣上有一個熱門話題「熱愛生活的一萬個理由」,很多人都在這個話題下尋找著生命的意義。我們被內卷氛圍壓得喘不過氣,被大城市的房貸趕著不得不滿腦子想錢,被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困擾著,豆瓣上的言論充斥著彷徨,迷茫,了無生趣的怨念,去這樣的熱門話題下看那些在陽光下努力奔跑的人,在關注著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和生活中的小確幸的人,是擁有著怎樣的正能量,借此來促進我們腎上腺素的分泌,去有動力擁抱新的一天的陽光,但事實的真相其實是——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以至于不知道每一天健康的生活,就是多么珍貴的禮物。
醫(yī)院,是將生命的意義展示得最淋漓盡致的場所,而「人間世」這部電影的鏡頭,就對準了這些真正的人間煙火,替我們走進了那些悲痛深處,感受著身臨絕境的人們那旺盛的生命力,這種力量,遠遠比網上會覺察生活的人更強烈,直到讓觀看的人毛孔聳立,血脈僨張。
電影版《人間世》雖然源于同名電視版紀錄片,但影片的絕大部分內容未曾在電視版紀錄片中出現(xiàn),采用全新的電影主題、結構,并引入新的人物,是一部全新的電影。影片選取了兩個最典型的主人公生命的最后幾百天的日常,并線穿插完成。
其中一個主人公王思蓉得了骨腫瘤,這種癌擴散快,治愈難,死亡率高,盡早截肢可能是最保險的治療方案。但王思蓉小朋友拼命想保住自己的腿,堅持要用手術代替截肢,哪怕這可能會奪走她的生命。面對王思蓉的堅持,母親陷入了 “保命或者保腿”的兩難選擇,只能無數(shù)次地躲在病房外悄悄地啜泣。而思蓉在這個時候卻反倒變成了安慰媽媽的“小大人”,照顧著媽媽的情緒。要不是她在手術前羞澀地告訴醫(yī)生,想要美容縫合,我都差點忘記了,她還只是一個愛美的花季小姑娘。
人間事,著實太悲涼。
另一條線的主人公,是得了癌癥執(zhí)意要生下孩子的媽媽許烈英。我原本覺得這個選擇太過殘忍,在病床上瘦弱到臉頰凹陷的病人,和剛出生粉紅色的嬰兒形成鮮明的對比。孩子的父親深愛著妻子,努力照顧著妻子的同時,還要照顧襁褓中的嬰孩。在妻子的最后時刻,他戴上假發(fā),畫上老年妝,為妻子唱情歌,和她拍了一張兩人老去后的樣子的合影,那一刻,我破防了。我突然明白為什么這個媽媽這么堅信她的孩子來到這個世上會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他有個這么好這么好的爸爸。這是真的值得托付的男人。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不是活在成語故事里的幻想,它發(fā)生在醫(yī)院的生離死別里,格外動人和真實。
「人間世」不是個常規(guī)的催淚電影,它沒有劇本,取材于現(xiàn)實。它發(fā)生在上海頂級醫(yī)院最難以治愈的科室里,記錄了那些尋常百姓面對疾病和離別的心酸和苦楚。這種紀錄片式的電影,是真正意義上的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用倒計時的手法讓我們去回溯一段生命完結之前的幾百天里,他們如何掙扎著擁抱世界,又如何鄭重道別。
王思蓉媽媽給她放的漫天煙火和海邊一家人的歡聲笑語,讓人一度以為這故事的結局會迎來劇情般的奇跡和曙光,可惜,生活不是電影,不是每一段故事都有個美滿的結局。那些絢爛的煙火比醫(yī)院里雪白的床單更加接近生命的寓意,我們在這個世界一閃而過,綻放出自己的生命里最美好的一面,再悄然無息地離去。無論長短,此刻的一顰一笑,此刻的呼吸,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電影《人間世》,很好哭,值得每一個迷茫的年輕人去看看,看看那些恨不得替你活下去的人,有多么的熱愛生命。這才是治療人心最有效的藥方。
周末看完了這電影,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當然很多人說導演如何過度煽情,如何用拍攝手法引導情緒,但我想說的是,這電影確實把生死二字具象化了,僅僅這點,我就能說這電影值了;可能生死的問題和討論我們平時都有概念,但從沒有這么一刻可以如此近距離地感覺死亡這個概念,或許日常生活中我們以為自己看淡了討論生老病死,可當真正發(fā)生了,才會明白在宿命的洪流面前我們仿佛就像沙粒般渺小,敬畏生命的偉大...
電影版本最醒目的形式特征是提前宣判主人公的病亡結局,以此聲明自己作為臨終紀錄影像的性質,這樣做的效果可以討論。影片完全可以剪得再克制些,現(xiàn)時的版本仍有較強的電視片感,在煽情音樂中提煉出的主題金句則顯得淺薄。全片基本做成了親情/家庭片的面貌,藉以一覽世間百態(tài)和人生疾苦尚可,但論對醫(yī)療領域的問題的思考就比較有限,比如影片無一句提及看起來並不富裕的主人公家庭的醫(yī)療支出和體制保障的問題。2022年3月26日14:10於星匯光明廣場8號廳,點映。
很多刻意安排的細節(jié)令人在觀影時頗為不適,化老年妝,照全家福,一看就是節(jié)目組的安排?;蛟S是因為節(jié)目組資助了部分醫(yī)療費用,兩個家庭一直很配合,但作為觀眾,總覺得真相被摻水,消費苦難已經夠糟糕了,消費營造的苦難尤其顯得不近人情。且兩個故事都缺乏新意,故事與故事之間也沒有任何聯(lián)結,毫無道理地剪在一起,交互敘事,割裂感太強。
看過之后再看評論,覺得大家的生死觀真的需要好好進步一下。
哀而不傷的紀錄片,終點皆是死亡,終點前的燦爛和愛才是人生.
臨死之前還得配合家屬和攝制組拍場真人秀,導演你還知道自己拍的是紀錄片嗎?
#SIFF2021 小女孩故事打四星,夫妻故事打一星
眼淚沒有停過
今年看過的紀錄片還真都不錯
很榮幸能夠在一個小縣城和七八個陌生人一起分享這個片子,所有人從電影院出來都是哭著出來的,雖然有點刻意的煽情,但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吧,任何虛構的劇本都寫不出這種力量,我感覺自己的靈魂都被抽走了,沒有人能夠寫出這種感情
以倒序的方式記錄了兩個癌癥患者(兩個家庭)最后的生命旅程。。。再一次讓我堅定了我人生唯一的愿望:希望我父母有尊嚴和盡可能少痛苦的走完人生。送走他們以后,我什么都無所謂了。.或許,大家說的都是,有愛的人陪伴走完最后一段旅程是幸福的。但我卻覺得,如若沒有愛人和孩子,我大概可以無所畏懼,因為沒有牽掛。.叮囑自己:活著的時候,我一定要對我喜歡和愛的人無限好。但我不要再“愛”人了,不敢,也不能,因為我實在不夠堅強。
“相愛在人間”特別跨年場點映。沒看過紀錄片。我淚點比較高,卻還是會被打動。最觸動的是那些布滿在治療日常中的細碎小事。說實話,我不喜歡王思蓉?;蛟S是她太真實了吧,而看的時候,因為是電影,會讓我總有應該藝術加工的錯覺,她的故事反而體現(xiàn)的是在反襯她媽媽??赐陼伎忌c死,會想到親人和自己。觀影記得帶好紙巾。
妄圖用生死控制觀眾情感的企圖心太強
難免要比較,一周前也看了一部搬上大銀幕的所謂的“紀錄片”,差別太大了,一個是主題先行、臨時抱佛腳的命題作文兒,一個是扎扎實實的記錄真實,相對中立客觀地反應真善美。這部《人間世》我愿意稱它為優(yōu)秀的記錄片電影,五星好評。有一點瑕疵就是結尾的部分主創(chuàng)還是沒忍住主觀強加了一些口號和煽情,以及一些意義不大的發(fā)散。
這部紀錄片從一開始就像是“死神的倒計時”一樣,提前就宣告了拍攝對象的死亡,接下來觀眾們所觀看的每一秒,其實都是在見證他們一步步走向生命的隕落,這種結構的編排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紀錄片觀看過程的“未知性”,但同時帶來的情感沖擊也是更直接的。片中印象最深的段落莫過于王思蓉被推出手術室,媽媽看到女兒身上的傷口,害怕得不斷后退,不由自主地背過身去發(fā)抖痛哭。鏡頭沒有直接展現(xiàn)傷疤的面貌,卻真實地記錄下一位脆弱又堅強的母親內心的傷疤,這個鏡頭的份量宛如千鈞之重,壓得所有人都喘不過氣,也避不開。其實這樣的紀錄片不好拍,但只要選對對象,也很難拍得難看,畢竟遇到這種事每個家庭都有太多話可以說了。整體當然是推薦的,但我個人感覺,這個紀錄片太多“提煉”了,開頭結尾都是那種總結好的中心思想式的金句,反而顯得贅余。
我們從不討論死,除非已逼進眼前。病人和家人相處的可愛之處令人難得輕松一笑,但看到最后,整個廳都在靜靜的抽泣。這大概也是見過最不裝的一次主創(chuàng)見面會。觀眾:“一開始我覺得拍攝是對他們的冒犯,但看完覺得,這樣的紀錄片有它存在的意義。人總是要面對生老病死的?!敝鲃?chuàng):“和被拍攝者的相處,一兩句話很難講清楚。拍攝結束后一年找了已故病人老公吃火鍋。對方不停吃不停吃卻一句話不說,吃完后抱頭痛哭。原來這一年里,他都靠刷抖音麻痹自己,但我們的出現(xiàn)卻讓他再次陷入痛苦的回憶。最后,我們把他送回家,臨別時道了一聲保重,之后應該再也不會見了?!?/p>
中國的紀錄片工作者能不能不要那么刻奇,克制一下用音樂的欲望,克制一下一些大場景的使用,克制一下金句思維。請記住自己不是在拍公益廣告。
生命就像是那一場煙花,短暫、絢爛,而又美好。被那對年輕的夫妻所觸動,真誠的無比令人動容,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很孤獨,注定一生漂泊。但最重要的是,她們好好愛過也被愛過,一切都值得了。
唯一值得同情的是病人,家屬被攝制組裹挾在鏡頭前真假難辨地表演,攝制組處處設計去戳觀眾淚點,應了那句話,現(xiàn)在這些苦情片只會賣慘,紀錄片也不例外。
人間世無常,花開花落時。許是如璀璨的一瞬煙花,綻放過,存在過生命無解,愛卻永久愛是什么?是緊握的雙手,是溫暖的懷抱…愿有白頭偕老,愿你我平安快樂。PS:一定備好紙巾,不然只能用口罩擦眼淚
男生被生病的女孩說不懂浪漫,就偷偷化了老年妝,捧著個花回來的時候,真的爆哭爆哭?;钪婧茫液眯疫\,好幸福。相比別人真的擁有太多了,我還在奢求什么呢,健康平安,好好活著,愛你相愛的人,愛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