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組織觀摩的紅色影片,講述常州三杰瞿秋白、張?zhí)住链⒌氖论E,主要以瞿秋白被捕后的幾十天經(jīng)歷,穿插各種回憶,整體看下來覺得還行,屬于能接受、但是也不值得專門去看的程度,比想象的好些。
不太欣賞的點,人物上國民黨將領(lǐng)的發(fā)膠讓人出戲到雷霆戰(zhàn)將,惲代英的演員有些娃娃臉且喊口號時毫無中氣、感覺更像是幼稚的大學生領(lǐng)袖而不是成熟的革命黨人。在莫斯科參加大會時,總給我一種小資的感覺(希望是想多了),雖然也有深情演唱國際歌的橋段,但總覺得像是小資眼中的革命景象,因為主角們光鮮亮麗、出入高級飯店,和一些國際友人手挽手在街頭唱跳著,總是跟心中的勞動者、革命者的形象相去甚遠。且不只是這里,張?zhí)妆淮虤?、包括最后瞿秋白就義的場景,都感覺充滿了文藝氣息,而私以為真實的歷史不應(yīng)該加這些濾鏡與美化,國民黨人的殘酷、先烈慷慨赴死的悲壯,不應(yīng)該是這樣的描寫方式(也可能是演技問題)。覓渡的點題不免生硬,雖然是探究中國的道路向何處去,但因為較為分散破碎的劇情敘事,沒能很好地完成表述。
多余的話多余的話——你應(yīng)該知道的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號熊伯,江蘇常州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學評論家。瞿秋白作為著名的革命家和知識分子,在20世紀跌宕起伏、風云變幻的中國政治、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獨特的印跡。他是第一個把《國際歌》翻譯成中文的人,第一個系統(tǒng)譯介馬克思文藝理論和蘇俄作品,第一個把新生的蘇維埃共和國介紹到中國,第一個嘗試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社會政治經(jīng)濟、研究中國革命。瞿秋白與魯迅有著很深的交往,曾到魯迅家中避難。魯迅把他看作知己,寫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期世當以同懷視之”相贈。
瞿秋白生于一個破落的紳士家庭,因家貧中學輟學,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1919年,參加了五四運動,并加入了李大釗、張嵩年發(fā)起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報》和上?!稌r事新報》聘為特約通訊員到莫斯科采訪。1921年秋,莫斯科東方大學開辦中國班,瞿秋白作為當時莫斯科僅有的翻譯人才,進入該校任翻譯和助教,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書籍。1921年5月由張?zhí)捉榻B加入俄共(布)組織,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黨的第三、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的緊要關(guān)頭,瞿秋白主持召開了中央“八七”會議,批判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提出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正確主張。“八七”會議后擔任中共中央書記,主持中央工作,曾犯過左傾盲動主義的錯誤。在六屆四中全會上,遭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打擊,被解除中央領(lǐng)導職務(wù)。1934年,紅軍長征后,瞿秋白被留在即將淪陷的瑞金。1935年2月,在隨軍突圍向香港轉(zhuǎn)移途中,于福建長汀被地方反動武裝俘獲,關(guān)押在上杭監(jiān)獄期間,由于叛徒指認,瞿秋白身份暴露,5月9日被押解到長汀,6月18日從容就義于福建長汀中山公園,犧牲時年僅三十六歲。
為革命英勇獻身的瞿秋白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背負著“叛徒”的罪名。這一切,皆因他在就義前夕寫下的那篇遺文-《多余的話》。《多余的話》全文兩萬余字,總標題后引《詩經(jīng)·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作為題記。正文共列七個標題:何必說-代序、“歷史的誤會”、脆弱的二元人物、我和馬克思主義、盲動主義和立三路線、“文人”、告別。這份自白,后人讀來所感受到的不是作者昂揚向上的斗志,而是內(nèi)心的痛苦、憂郁、厭倦。文中表達的個人際遇感受,與時代的革命洪流形成強烈的反差和沖突,給后人留下了不同解讀的歷史謎題,也給他身后造成了諸多誤解與政治的余波。
文革期間,《多余的話》被看成“一個叛徒的自白書”、“自首叛變的鐵證”,瞿秋白被視為“叛徒”。
瞿秋白不同于方志敏,《多余的話》也不同于方志敏的《我從事革命斗爭的略述》等遺文?!段覐氖赂锩窢幍穆允觥肥歉锩鼞?zhàn)士英勇不屈的戰(zhàn)斗宣言,它記述方志敏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最后歲月;《多余的話》則是沉潛自省的靈魂自白,在《多余的話》中,瞿秋白把一個共產(chǎn)黨人曾經(jīng)擁有過的浪漫、熱情、執(zhí)著、苦悶、困惑、堅定等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和曲折的心路歷程,都以其本來面目呈現(xiàn)在兩萬多字的自白中?!抖嘤嗟脑挕返莫毺貎r值就在于他的坦誠與真實,讀者從中看到了一個立體的“人”。如果僅僅著眼于文中那些“自我譴責”、消沉的意緒,確實暗示了他對斗爭哲學的深刻厭倦,《多余的話》肯定是與革命主旋律不和諧的音符。
文革結(jié)束后,在撥亂反正的歷史進程中,人們沒有忘記瞿秋白。1979年,中央紀委成立專案組復查瞿秋白被捕一案。1980年10月,《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guān)于瞿秋白同志被捕問題的復查報告》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向全黨轉(zhuǎn)發(fā),正式為瞿秋白同志平反昭雪?!秷蟾妗分赋?,瞿秋白被捕后“拒絕勸降”,“堅持了黨的立場,保持了革命的節(jié)操,顯示了視死如歸,從容就義的英勇氣概”,《多余的話》“一沒有出賣黨和同志;二沒有攻擊馬克思主義、共產(chǎn)主義;三沒有吹捧國民黨;四沒有向敵人求饒乞求不死的任何內(nèi)容,《多余的話》里,雖然也有一些消沉的語言,但是,客觀地、全面地加以分析,決不能認為是叛變投降的自白書”。從而推翻了以往《多余的話》是其“叛徒鐵證”的不實之詞。
電影《覓渡》,不得不說,這是一部讓人想要二刷的好電影,畫面、音效都很唯美,讓人一見傾心,靈魂浸入三個年輕人一生的光影當中。
我想,每一個常州人看到這個電影,都會為常州有這三位英烈感到驕傲,也會為他們惋惜和落淚。學黨史,看資料甚至是參觀常州三杰的紀念館的時候,他們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名字、一張張黑白的照片,雖然為他們所做出的貢獻而感到欽佩,卻遠遠沒有這樣的電影讓人感觸深刻。在這部電影里,他們生動、鮮活、意氣風發(fā),從少年到青年再到壯年,三位先生輝煌卻又短暫的一生在這短短兩個小時中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他們?yōu)閲鵀槊竦膴^發(fā)自強,他們?yōu)閷で蟪雎范暮1疾?,他們以自身微弱的光芒喚醒大他們?yōu)樽约核鶊猿值男叛龆⒂戮土x,一段段情結(jié),讓人心潮澎湃,讓人心生尊重,讓人愴然淚下。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留在我心中的就是一個“美”字。美在張?zhí)滋ど瞎伯a(chǎn)國際大會的講臺時飛揚起來的頭發(fā)和他那一刻的神采,那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的美;美在窗格中被囚的秋白先生,光影打在他堅毅的臉上,在窗格后面他拒絕了一次又一次生的希望,那是信仰堅定的美;美在窗格外總是下雨,他也總是在寫,天晴了他會去那方小院子里抬頭看,屋檐下的燕子,那是先生大才,“江南第一燕”之美·····最震撼我的美,美在秋白先生淡然赴死之時,不像是英勇就義的,而像是去郊游的,他坐在花叢中,就像長久的睡去了一樣。這是我第一次看這樣的處理,整個畫面非常美,一路從師部走出來到公園,沒有一處是黑暗,仿佛他知道,這個國家未來一定會這樣生機勃勃,欣欣向榮。這種處理的后勁之大,在我的觀影記錄中從未有過,整個電影結(jié)束后,我突然開始忍不住的流淚,胸中的情緒噴涌而出,釀成了今天這篇觀后感。
覓渡覓渡,覓的是對中國未來的希望,覓的是如何讓這個國家能夠欣欣向榮,渡的是中國人,渡的是讓千萬家庭吃飽穿暖,讓中國不再受其他國家的欺凌,能夠挺起身子堂堂正正做人。每個少年人都應(yīng)當去看一看這部電影,尋找自己人生的信仰;每個青年人都當去看一看這部電影,喚起自己年少時的熱血。承其遺愿,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
盲猜里面很多臺詞是多余的話里面的原話。
里面比較熟悉的是張?zhí)?、瞿秋白。張?zhí)资煜さ脑蚴墙?jīng)常經(jīng)過廣州烈士陵園,見過很多次他的介紹。瞿秋白是因為喜歡魯迅的書,魯迅的書中對其多有介紹。惲代英反而僅僅是歷史書中介紹過,了解不多。但從這個影片中,卻看出真的有“書生意氣(或者說,書生俠骨?)”
瞿秋白曾經(jīng)有過不公正的評價,還好最終恢復了他應(yīng)得的歷史評價。我的感受是,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一般給人的感覺是,這種人的骨頭不會太硬,但是秋白同志卻是貪生不怕死,踐行了一個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的入黨誓言。正是他和他的同伴,為我們國家在最黑暗的時代中點亮了微弱的火光,隨著一代代的前赴后繼,終于建成了先輩們所期待的新中國。
我們?nèi)悦媾R問題,但我們會面對并解決之,有貧困,我們就要去扶貧。有貧富分化,我們就要搞共同富裕。科技落后,我們就要去創(chuàng)新??傊?,有什么問題,我們就去解決什么問題,努力把這個國家建設(shè)得更好。
看主旋律電影千萬不要聯(lián)系當下
比想象中要好一點,一開始覺得宋洋不符合我心中瞿秋白的文弱形象,但是看完覺得還不錯,不過張桐的張?zhí)滋至?,有一種油膩感,該減減肥了。還有溧陽扎肝出了多少廣告費,張?zhí)缀么跏俏覀兲鞂巺^(qū)的人,拿手菜居然是扎肝,真是笑掉大牙。還有谷嘉誠的惲代英看著最小不符合史實。太電影化了,雖然是三杰也不一定會一直湊在一起,搞得和一個組合似的。
看的首映,看到一半有個叔打鼾了,聲音特別大,周圍人都在笑。
【2】被迫觀看
時間線非?;靵y,且沒有鉤子、色調(diào)或者音樂音效做分割、串聯(lián)。一星給宋洋。
如電影所言:我們現(xiàn)在在開正(的反義詞)車
我身上的磷,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發(fā)出更多的熱和光,我希望它燃燒起來,燒掉古老的中國,誕生一個新中國。
學習強國大熒幕版,觀影過程中我摳出了夢寐以求的三室一廳!
10.14在大劇院,單位組織看的。怎么說呢,拍的還不錯。
zz任務(wù),真的好難看啊,如坐針氈
我們知道革命先烈很偉大。我們不是傻子。
如坐針氈的兩個小時,拍甚至不如十幾年前的秋之白華,十分之一都不如。我真是驚嘆于該電影剪輯師的技術(shù),如同瀏覽了倆小時凌亂的ppt。唯一的亮點應(yīng)該是宋洋演的瞿秋白。
浪費宋洋
被迫看的,和喂我吃史沒有什么區(qū)別。說好看的,關(guān)注一下你們的精神食糧是不是出了問題。
我不喜歡讓人物來講歷史課,但看到訪談,導演說拍攝的每一天都像是瞿秋白的犧牲倒計時,我的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主旋律能帶來這樣的感覺,真挺難得。
作為弔州人感情上想支持,理性上做不到??吹贸鲅輪T盡力了,而剪輯和編劇要么是臨時工,要么是隔壁無錫派來的間諜
雖然是單位組織的,但很不錯,至少讓我心懷崇敬和感恩,確實一部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片。
覓渡覓渡,渡何處?向革命先烈致敬!
很優(yōu)秀的影片,溫潤而不失鋒芒。影片中的瞿秋白讓我聯(lián)想到了《人間失格》和太宰治,可能這個比方不合時宜。瞿秋白游移、瘦弱,《多余的話》就像詩歌文學中的“棄婦自憐”、文人感傷。他的天真在政治中顯得多余,所經(jīng)歷的世事與所處的位置亦由不得他全身心投入文學。一位“軟弱”、游移的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人,一位在歷史重重迷霧中,以文人瘦弱身軀拔云見日,守住了那方天地交予后來者的人。青春、誓言、鮮血,無負少年游。
拍的挺好的電影,了解歷史很重要。歷史不僅是寫在課本上的,課本背后還有很多沒有描述的故事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