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半島6.1級地震之后,引發(fā)了位于釜山地區(qū)的1號原子能發(fā)電站爆炸,核電站陷入了危機。大規(guī)模強震引發(fā)的爆炸導致核電站出現(xiàn)裂縫,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發(fā)生。毫無預警的災難,令韓半島被混亂恐慌籠罩。就連一直堅信可以預警災難的塔臺也處于即將顛覆的狀態(tài)。核能泄露的恐怖漸漸席卷而來,甚至還可能誘發(fā)第二次爆炸。核電站工作人員與居民、消防人員展開救災行動,然而下一輪爆炸的威脅已經襲來。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韓劇天使】 歡迎聯(lián)系授權轉載)
看多了韓國電影,其實大部分觀眾都清楚了他們的套路。
但不得不承認,韓國人特別擅長拍災難片,韓國人民也真是多災多難。
既漢江怪物、釜山喪尸、隧道塌方、致命流感海云臺海嘯、鐵線蟲入侵、摩天樓著火之后,這次核電站又爆炸了——
《潘多拉》
影片名《潘多拉》即為潘多拉的魔盒,喻指災禍之源,許多人用它指代不幸的禮物。
該片由金南佶、文正熙、金英愛、鄭進永等人主演。
圍繞核電泄漏話題展開,講述強震導致核電站出現(xiàn)裂縫,在放射性物質泄漏的危機下,核電站工作人員、居民和消防人員協(xié)力克服危機的故事。
說起這部影片,咱們首先要了解一個事實,韓國是全世界核電站密集度第一的國家。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后,許多國家都決定反核,但韓國目前依然增設了6座核電站,并擬定了建設4座的計劃。
影片一開始,是五個小孩之間的對話。
胖男孩兒問其他小伙伴,“你們知道發(fā)電站里面有什么嗎?”
他自己說那里面有一個很大的機器人。
另一個小男孩反對他說,“不對,是飯鍋,因為那里有飯鍋,我們才能享福?!?/p>
“多虧他,我們國家將來才能成為富國。”
而坐在他們身邊的另一個小女孩反對了他們,“老師說,核電站就像個箱子,一旦打開就會出大事!”
小孩們都不相信,他們始終認為核電站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是個很好的東西,不信就等著瞧吧!
十幾年后,這些小孩都長大了。
他們之中有一個叫姜在赫(金南佶 飾)剛好在核電站工作,他是技術人員。
可他迫切地希望離開這里,因為他的父親和哥哥都因為核電站事故失去了生命。
而他卻遭到了母親、女朋友以及其他朋友的反對。
他們從始至終都相信政府說的話,認為核電站的存在對他們來說只有好處。
“核電站的工作這么好,你怎么總想離開這里???”
住在核電站附近的村民也不喜歡核電站的存在。
但是他們都沒有因此而搬家和逃離,而是找到政府部門逼著他們中斷運行,封閉核電站。
“若不趕緊封閉我們都要沒命了!”
韓國政府,從總統(tǒng)到總理,再到他們手底下的其他工作人員,并沒有把村民的話當回事兒。
誰知,突然發(fā)生了一場6.1級的地震,引發(fā)了核電站的爆炸……
大規(guī)模強震引發(fā)的爆炸導致核電站出現(xiàn)裂縫,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發(fā)生。
核電站突然陷入了危機!
傻了吧唧、沒有話語權的總統(tǒng),不把人命當回事兒的總理,什么也不懂的外行核電站領導,敷衍了事的下屬。
又因為一部分人的瞞報、故意拖延時間,反正就是從上到下都沒把核安全當回事兒。
以至于這場毫無預警的災難,使所有人被混亂恐慌籠罩。
所有人都想逃離這里,甚至是逃出韓國,城市都陷入了癱瘓。
然而韓國政府依然不作為,還試圖掩蓋真相,斷掉了互聯(lián)網,又把人們困在核電站附近。
原本姜在赫已經從核電站里成功逃了出去。
可是核電站爆炸后,他又看到了那些受重傷的工友們被抬出來的場景。
再加上已經有不少消防員為了保命不愿進去,以及領導們停止救援的要求,他再也不能視之不理,決定重新返回核電站進去救人!
緊接著,姜在赫發(fā)現(xiàn)事情變得越發(fā)不可控制,除非犧牲自己,才能保住所有人的性命,包括遠在外面的家人的生命。
面對死亡,誰又會不怕死呢?
就連動物看見人類要殺自己都會跪下求饒,更何況是人呢……
姜在赫痛苦地哭著,“我到底做錯了什么?”
他的父親和哥哥就是核事故喪生的,輪到自己也是這樣的結局嗎?
影片的結局解釋到,姜在赫不是討厭核電站工作,而是害怕這份工作。
可最后挽救國家于危難的竟是一開始就被犧牲的底層工人,每一次犧牲的都是底層人物。
可又有誰想做平民英雄呢?無助又英勇、被逼無奈,不過都是為了家人罷了。
苦難永遠壓在老百姓身上,政治是災難的制造者,普通人是權利的犧牲品。
總的來說,這是部劇情刺激、故事走向毫無意外的災難片。
戳中人心、貼近人性、感染力和煽情程度也很強,還有就是他們把大規(guī)模人群恐慌 、騷亂拍得很到位。
愿以此為警戒,遠離災難,永遠不要打開潘多
拉的魔盒。
都說韓國電影只敢批判政府的不作為,卻從不改變現(xiàn)狀。
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在不遺余力的過度抹黑韓國政府的形象。
可事實上,韓國政府及總統(tǒng)的所作所為,的確沒有獲得韓國人民的認可。
前幾日,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就因為一句話引發(fā)了眾怒。
他在紀念“三一抗日獨立運動”104周年儀式上稱日本是韓國的“合作伙伴”。
由于尹錫悅在抗日紀念日認敵為友,因此有不少韓國民眾在他的雕像前邊打邊罵,用鞋底抽臉,是他活該嗎?
災難片作為韓國本土具有較強辨識度和吸引力的影片類型,一直受到韓國導演的追捧,近幾年也出現(xiàn)過不少優(yōu)秀的同類作品,從較早的《恐怖直播》與《流感》,到去年大火的《釜山行》和《隧道》,都是演員演技和劇本劇情同時在線的佳作,韓國導演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災難片拍攝模式。但不同導演對類似題材的深挖解讀卻漸漸趨于相同,電影主題無非是批判政府在對待社會問題時的不作為,和處理重大事故上的無能,而表現(xiàn)手段則是通過具有個人英雄主義的主角,來反襯政府的黑暗?!杜硕嗬冯m然論影響力不及《釜山行》,在格局上也沒有脫離諷刺政府的老路子,卻大膽地采用了反個人英雄主義的方式塑造人物,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災難片的固有模式,為同質化嚴重的此類電影帶來了新的可能。
故事發(fā)生在韓國南部一個以核電站為產業(yè)的小村里,居民們大多在電站做著枯燥乏味的工作。主角在赫并不愿過這種生活,夢想著有天能逃離小鎮(zhèn),但是經商失敗后他又只能回來,混吃等死地在電站上班。這樣一副頹廢的模樣不禁讓人懷疑,他如何才能成為災難片里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果然在事故剛發(fā)生時,在赫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逃跑,他的父親和大哥正是因為核電站事故死去,所以他深知輻射危險程度,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然而公司高層將電站大門關閉,逼迫工人們回去處理事故,在眾人亂作一團時,反應爐發(fā)生爆炸。廢墟中醒過來的在赫為了救出受傷的工友,自己也遭受了輻射,之后本來已經逃出生天的他們,得知需要有人冒死進入核電站內部修理漏洞,否則全韓國都將面臨滅頂之災。作為電站的工作人員,眾人自愿進入搶修,而突發(fā)險情要讓一個人必須留下,在赫為了拯救家人選擇了犧牲自己,和炸藥一同引爆保住了電站。
作為典型的英雄主義劇情,本片卻刻意弱化了主角身上的英雄氣質,反之放大了他身上懦弱膽小的一面。從一開始在赫就對核電站本身十分厭惡,親人的死因加上生活的無望,導致事故發(fā)生時他本能地想要逃跑。而在總統(tǒng)發(fā)表國民演說,懇請志愿者進入電站時,在赫也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不愿給這些官員賣命,如果不是他們的無能,災難本來可以避免。最終讓在赫改變主意的,不是國家利益至上的信仰,也不是成為英雄被人銘記的光榮,只是為了不讓親人們再遭受危險。就如同他一次次拼命從廢墟中救回工友一樣,身后的核電站有多大價值他不知道,但是對他來說都不如朋友價值更大,韓國五千萬人的性命也不是不重要,但在他心里都沒有親人的安危重要。在赫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不是無所不能堅不可摧的英雄形象。有多少次觀眾已經習慣了接受主角帶著光環(huán)改變故事結局,然后安然無恙地生還,這樣一個“現(xiàn)實主義”的劇情,將有些跑偏的災難電影拉回了正確的軌道,觀眾也并不是一味地從英雄主義中才能獲得刺激。
反之,韓國電影的老毛病在《潘多拉》中也體現(xiàn)了出來。近幾年韓國黑幫片似乎走上了一條“與政府作對到底”的路子,《新世界》《阿修羅》《王者》,一個比一個血腥暴力,在揭露政府的黑暗面上早已不滿足于旁敲側擊,而是赤裸裸的展現(xiàn)出骯臟。連災難片也受到此類模式的影響,在諷刺政府無能上不遺余力,這次更是將矛頭直指總統(tǒng)。且不說韓國政界是否真如電影所表現(xiàn)的一般,首先編劇在刻意追求戲劇張力的同時,就往往顯得用力過猛,將官員刻畫成了眼里只有個人利益的愚蠢形象。在《潘多拉》中,年輕的總統(tǒng)被老謀深算的總理架空了權利還渾然不知,總理事前隱瞞核電站漏洞,事后又再三阻撓總統(tǒng)了解實情,恐怕是覬覦總統(tǒng)的寶座。但是在國家存亡之際還打著自己的算盤,實在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國總理的做法。而在核電站廢料即將泄露時,居然有高層阻止消防隊救援,理由是澆了水核電站就會報廢,損失誰來負責。真不知道他們是打算留著已經爆炸過的電站繼續(xù)使用,還是等著看韓國人全部玩完。這種缺乏基本合理性的弱智劇情很難為影片增加亮點,反倒讓人覺得有些可笑。韓國電影在經過近二十年的蓬勃發(fā)展后,已經在亞洲乃至世界電影圈占有了一席之地,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但是這種風格沉淀的,似乎只剩下對政府沒有止境的抨擊和頻率越來越高的釜山罵人方言,這種表面上的形式主義。而在已有框架內尋求立意上的突破,可能才是韓國電影的當務之急。
看了很多的韓國犯罪片,災難片,可是看到這部電影后面還是哭了。看過很多電影的,知道幾個名詞的人都能裝比得分析一波拍攝手法和問題,但是在赤裸裸的現(xiàn)實和人性面前,一切的手法都是扯淡。
無論拍得是什么主題,表達得是什么,韓國電影拍得是真實的人,會犯錯會害怕會逃避但也會奉獻的人。它拍得當然不是最好的,我看哭的那些片段時,都會忍不住快進,可我也的確哭了。就為這部電影能夠居安思危,以日本事故為基礎拍攝出這么一部電影,無論拍得如何,只要故事是完整的,人說得話是真話,我愿意無腦給五星!
更多的,是很多發(fā)生在我朝的可以與之類比的災難。比如天爆津火乍。那些消防員讓我想起了,也許他們當時身陷火海里,可能想得和片中那個主角一樣。他們其實是在為監(jiān)管買單,他們也用生命承擔了本屬于某些人的責任!
最后,我想對那些分析電影手法頭頭是道的大師們感嘆一句,你們好專業(yè)!
挺好看的,雖然會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所長離核輻射最近,卻撐得最久;比如即將爆炸的時候,操控室里的大部分演員,都用力過猛,“演”得痕跡太明顯。但,仍然很好。 首先是把人們想象中的最壞的一面演了出來,這其實很難得。用畫面的形式告訴你如果真的發(fā)生災難,人會怎么樣,街道會怎么樣,經濟會怎么樣,國家會怎么樣,人性會怎么樣。很直觀,很殘忍。 其次,很感慨,對每一類穿上制服的英雄的感概。消防,救援,醫(yī)生,工程隊。一身衣服就代表著一身責任。我想到了15年天津港的年輕消防隊員們,前赴后繼,也是肉身之軀,也是責任。 再次,好在結尾,人性的呼喚。都是爹生娘養(yǎng),都是血肉之軀,會有選擇,自然也有恐懼。姜在赫在哭著喊“媽媽我好害怕”的時候,我也哭了,很難不動容。這才是鮮活的人。 最后,電影呈現(xiàn)了“選擇”??偫聿灰姷镁褪菒狐h,只是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選擇,他的選擇就是犧牲小部分人來保全更多的人。慈不帶兵,不見得總理的選擇就全然錯誤。但這時人性的考驗又在質問,“如果被留下的那個人是我呢?”我想到了2020年初的武漢,想到了今天在徒步回家路上的富士康員工。誰也不知道,一個簡單的選擇會帶來怎樣的后果,以及引發(fā)何種蝴蝶效應。 有一個感悟,要鍛煉身體,提高反應速度,培養(yǎng)危機意識。2020年的武漢,2022年的梨泰院,以及更多不確定的明天,都需要這些求生技能。 “里厄大夫決定撰寫這部到此結束的紀事,旨在扼要談一談在這場災難中學到什么,即人身上值得贊美的長處多于可鄙視的弱點?!薄涌姟妒笠摺?
看了潘多拉 發(fā)現(xiàn)這種災難片給你展示戰(zhàn)爭天災人禍的可怖之處 卻又總是可以被人性的暖光之處所感動 這個片子立了好多人 男主 廠長 救援隊 總t 總l 每個人代表一個階層 沒有絕對的去描述誰善誰惡 只是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考量
男主姜在赫一開始人設就是不學無術 好吃懶做 總想著逃離那里 一點都不靠譜 在災難剛開始時也是最先想到要離開的 他貪生怕死沒有道德感 但是卻是這么一個小人物在影片后成為了救了全國人民的英雄 因為他有要保護的人 他還是怕的 怕疼怕死 可為了家人他愿意赴死
人物內心的成長線很完整 兩個小時的片子不無聊 情節(jié)設計的很合理 在逃跑的時候領導將門鎖住不讓工人逃跑 男主就在電閘箱旁邊接線打開了門 也為后文只有男主能安裝炸藥做了鋪墊 這里的情節(jié)簡直是虛幻照進現(xiàn)實 (得到小道消息想要逃跑,被領導采取強硬手段鎖住大門 真實的可怕)看的時候我完全沒有心思去分析鏡頭調度 感慨拍的有多好等等 我徹底被故事本身所吸引 再次感嘆韓國真的敢拍題材完全不受限制
繼漢江怪物、釜山喪尸、隧道塌方、致命流感、海云臺海嘯、特線蟲入侵、摩天樓著火之后,這次核電站又爆炸,韓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
韓國人民多災多難呀,先是怪物,再是流感,去年先是隧道塌方,然后是喪尸肆虐,如今是放大的三星手機核電站炸了。一貫的套路,黑政府,黑既得利益者。
臨死還搞個電視直播廢話吧啦敗筆
韓國電影擅長的就是不遺余力地黑政府和國家機器,此片更是達到一個極致,歲月號事件之后這更是一種政治正確了。本來還不錯的電影,但煽情太過度了,后半段完全拖垮了節(jié)奏,尤其是結尾,干脆點死不好嗎?
結尾告別直播是災難片里煽得最狠的一次,眼淚狂飆,唉。就算害怕脆弱委屈也要去,不是為了狗屁的國家而是為了自己愛的人和孩子們,這就是為什么套路也能吸引人看完的原因。
前幾天多哈男雙決賽的時候,劉國棟說李相秀打球經常會用力過猛,可能和民族情緒有關,覺得劉老師說得挺對??
上聯(lián):腦殘師兄核電廠預言引災難,下聯(lián):苦逼小哥棄女友悲壯救國家。橫批:席八
類深海浩劫的設定,格局卻到了國家層面。全程靠吼的釜山方言很是糟心,韓式套路的煽情也用力過猛,但災難的完成度確實不錯。7.0(人設最討喜的還是護士小妹)
同樣是核危機題材,小到人物背景,大到場面調度,深至爭議反思,都比日影《天空之蜂》好很多。不因“黑”政府而加分,那是普遍存的秘密,順勢由劇情需要而產生戲劇沖突,合理存在;盡管后半段強行煽情,作為商業(yè)片正向結束未嘗不可。電站周邊村民的抗議合情合理現(xiàn)實,享受成果的城市人不應冷視。
政府也是天災的一種,韓國電影近年流行的經典主題。
大韓民國 電影 潘多拉。
音樂6 畫面7 導演8 故事8 表演9 印象8 平均7.9/10 即使看了那么多災難電影,即使熟稔于那么多煽情的套路,卻依舊哭得稀里嘩啦。影片對核電站的選材獨樹一幟,卻也因此差點無法公映。角色無任何多余設置,可各司其職。大英雄的小人物化更貼近于人性與真實。節(jié)奏恰到好處,一些細節(jié)看出可謂用心之作。
核與人,下個世紀不知道人類都會帶著防毒面具出門吧。
這部電影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把大規(guī)模人群恐慌(騷亂)拍得很到位,建議那些要處理這種情況的部門都看一看,我們的應急預案面對真正的逃命式的大規(guī)模人群恐慌,恐怕很是蒼白無力。
黑政府、平民英雄、狂煽情——韓國電影之日常,能拔高還挺難的,三星打住。最后煽起情來核廢料都等煩了好么到底炸不炸啊……全程釜山口音分分鐘腦補垃圾歐巴à~~~李璟榮又特么演個老混球兒煩死那張臉了。
地震前夜,老鼠瘋狂逃竄,核泄漏后,人們也如老鼠般鼠竄。災難發(fā)生時,所有車輛都想著逃命,但總有一些車輛逆向而行。野獸總是獨行,牲畜才會成群結隊。順流的方向總是擁擠,逆行的車道永遠通暢??墒强偟糜腥四嬷肆髑靶校詺⑿赃M入輻射的電站,合上潘多拉的盒子。路過破敗的街道,想起孩提的樣子。
全部是套路作祟,沒有半點驚喜,太多韓式災難片固有的模式,煽情過猛,主角全程靠吼,真是煩透了棒子這種扯破嗓子鬼叫的方式,節(jié)奏慢拍,結尾拖戲,唯一值得稱道的優(yōu)點就是將核爆炸和泄露的場面調度工作完成的不錯,直指政府的內核主題也夠直白,用偽命題控訴現(xiàn)實問題夠新式,撒狗血的部分均千篇一律
可以相信科學理論上的嚴謹設計,卻難以信賴人治社會中的利害權衡;爆炸飛石滅城,群盲恐慌暴亂,最想離開的人選擇了歸鄉(xiāng)犧牲,重返孩童時玩耍街道。韓國已將政治述求完美融合進電影娛樂性當中,也算是開拓了電影的另一種可能
這一萬七千人也是我們的國民,為了其他五千萬人,而要求這一萬七千人犧牲,誰都沒有這個權力。
距離核反應堆爆炸20公里的釜山市受到了嚴重輻射,請繼續(xù)觀看污染事件下一部作品《釜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