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艾瑪·湯普森 Emma Thompson 飾)曾經(jīng)是脫口秀行業(yè)中的先鋒女戰(zhàn)士,她所創(chuàng)辦的節(jié)目吸引了無數(shù)人的注意和評論。可如今,一再下滑的收視率和她不斷下跌的個人評價讓凱瑟琳開始意識到,如果再不對情勢加以干涉,那么她很有可能會丟掉飯碗。
為了打破外界對自己“厭女”的指控,凱瑟琳決定雇傭一位名叫茉莉(敏迪·卡靈 Mindy Kaling 飾)的印度裔女作家為自己工作,本來只是打算拿她裝點門面的凱瑟琳漸漸發(fā)現(xiàn),這個單純的有些可笑的女孩肚子里確實有點東西。在茉莉的幫助之下,凱瑟琳的風評開始扭轉(zhuǎn),而凱瑟琳也幫助茉莉抵達了她獨自一人絕對無法到達的職業(yè)高峰。
Katherine Newbury (Emma Thompson) 是拿了十幾座獎杯的深夜脫口秀主持人,多年來擁有眾多粉絲的她習慣了觀眾的掌聲與追捧。除了事業(yè)風光得意,她還有一個愛她的丈夫Walter Lovell(John Lithgow)。 Katherine的做事風格讓人畏懼,說話做事一絲不茍、咄咄逼人。在她的世界裡,只有完美,沒有瑕疵。
公司裡的所有人都害怕她,沒錯,她就是不顧他人感受,隨時解僱員工的女惡魔。有趣的是,她的公司沒有一位女性員工,所以有媒體稱她為“討厭女人的女人”。於是Katherine想要聘請一個女性員工來證明這並不是一個事實。就這樣,一個履歷並不符合要求的Molly Patel(Mindy Kaling)陰差陽錯的成為了Katherine 公司裡唯一的一位女性作家。 Molly Patel從小便崇拜Katherine Newbury,視她為偶像,這也是她想要應聘這個職位的原因,當然,也因為她熱愛脫口秀。
然而有一天公司決定這一季的節(jié)目將會是Katherine Newbury的最後一季。 Katherine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她並沒有意識到,時代不斷在變化,觀眾們的口味也隨之改變,越來越多的網(wǎng)絡紅人變成被人追捧的對象。而Katherine還是守著幾十年的主持風格和笑話一沉不變。而在此時,Molly Patel勇敢的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將Katherine真正的問題提了出來。 Katherine一開始當然是無法接受,但是隨著觀眾、媒體及員工真實聲音的出現(xiàn),她漸漸意識到自己確實有問題。於是她開始召集自己的作家團隊,開始研究如何改變她的節(jié)目內(nèi)容。她意識到,應該讓觀眾們了解她個人的想法與生活,從而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當然,這樣的變化與Molly的啟發(fā)與幫助息息相關。而Molly在工作的過程中,也和另外的男作家們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最後在眾人的努力下,Katherine突破自我,用嶄新的面貌保住了屬於她的節(jié)目。與其說這是Katherine挽救自己事業(yè)的過程,不如說這是一個讓她打開自己心扉的旅程。
我覺得本片的導演,來自加拿大的Nisha Ganatra,選擇演員特別到位。老戲骨 Emma Thompson 能演悲也能演喜,一頭帥氣的短髮與西裝造型,讓人一下子就能感覺到她強大的氣場。當然,她的喜劇氣息還是會時不時的自然流露出來。而由Mindy Kaling 飾演的Molly Patel更加符合大眾的生活。她並沒有魔鬼的身材,美麗的面容,也沒有傲人的學歷和精彩的履歷。她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位上班族,有著自己的愛好、熱忱及勇氣,在紐約城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我相信,這樣的形象更加能夠打動觀眾,減小觀眾與電影故事的距離感。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主角是兩位女性,故事當中也多次涉及到社會及職場中的性別歧視及女性主義的問題。再聯(lián)想到前一陣子的喜劇電影女主角後來美國總統(tǒng)的《long shot》。越來越多的女強人形像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中,這是一個有趣及值得探討的有趣現(xiàn)象。
推薦指數(shù)7/10
影評第423話《深夜秀》——兩個世界的斗爭
影片《深夜秀》于6于7日在美首映。
影片講述了如下的故事:?,敗丈鞒至硕嗄甑闹辈蕵饭?jié)目《深夜秀》即將面離被取代的危機,而門外漢敏迪·卡靈能否解救?,敗丈谒鹬??
兩位女一號的沖突實際上是兩個世界,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沖突。
影片中的埃瑪·湯普森是一位美國教授在拋妻棄子之后,扶正上位的小三,她集高貴、優(yōu)雅、美麗、智慧于一身。她誓愿丁克也要顧及其事業(yè)的成功。
?,敗丈苍晒?,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未能緊跟大眾熱點媒體(從未看過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她的《深夜秀》已經(jīng)每況愈下,接近下臺的邊緣。
敏迪·卡靈則是一位在美國出生的第二代印度移民。她的出身即使放在印度也是極為卑微的。
沒有富裕的家境,更沒受過良好的教育(僅僅讀過社區(qū)大學)的卡靈和一堆家人擁擠地住在一起。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偏僻的山里的化工廠里做一個質(zhì)檢員,卡靈快樂的做著自己,也把快樂帶給身邊的每一位工友。
但卡靈永遠堅信著“Never give up”(永不言棄)。
埃瑪·湯普森雇傭卡靈僅僅是因為不想被別人說自己不雇傭女性雇員。
卡靈的夢想對于湯普森來說僅僅是對外界的一個掩蓋。
而員工對于湯普森來說僅僅是一個個可以稱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代號的棋子。稍有不順意,就是“You're fired.”(你被解雇了)
白人一向固有的傲慢和固執(zhí),與美國有色新移民的堅韌和永不言棄,在影片中頻發(fā)發(fā)生強烈的碰撞。
卡靈冒著被解雇的風險,為了履行自己去參加表演的承諾,并沒有對自己的女老板跪舔。
這一點是所有的虛偽的白人男同事都做不到的。
當然,心直口快的卡靈最終還是被女老板解雇了。
作為一部喜劇,兩位女一號的沖突最終肯定會是以和解收場。
兩位女一號的沖突從另一個側(cè)面也代表著美國白人和第三世界國家人種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分歧與沖突。
湯普森不愧為奧斯卡影后,人物形象拿捏十分到位。而卡靈在本片中的表演亦是可圈可點。
向大家推薦這對歡喜冤家。
2019 年的電影《深夜秀》(Late Night)中,深夜秀 Late Night with Katherine Newbury的主播 Katherine(Emma Thompson 飾)在長期受抑郁困擾。陽光的 Molly Patte(Mindy Kalin 飾)對這種抑郁的癥狀表示不解、充滿敵意(toxic)的工作環(huán)境表示不滿,她問 Katherine 曾經(jīng)在節(jié)目中透出國抑郁癥的一點是否是真的
Were you really depressed? Or was it just part of the act? [...] God, why can't I express my admiration for you?
Katherine 帶 Molly 看了她的一堆金球獎,她的這樣回答
No. I don't want you to take this the wrong way, but your earnestness can be very hard to be around. [...] Because successful people hate their own admirers, and we're suspicious of people who compliment us.
當然實際上并不止限于成功人士(successful people)之間,只不過成功的人更容易讓人不解罷了。無法相信自己的成功、無法相信對自己的贊揚、持續(xù)地想要讓別人接受自己對自己的那個不好的印象,恐怕是對抑郁癥狀況相當精準的概括了。
雖然整部片子的劇情只是差強人意,但這個對話之間對抑郁狀態(tài)的刻畫我相當喜歡。
Late Night 2019
12.30
并不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電影,也算不上Emma作品中的精品。我認為原因在于劇本,劇情較零散,可以說是一些片段集合,主角有時缺乏行為動機,比如主持人突然去參加了下屬的脫口秀義演,性格轉(zhuǎn)換缺乏契機。但電影的確有趣,而且還不是充滿了屎尿屁性別的有趣。(對比電影中要取代艾瑪?shù)哪莻€男主持)一些反諷,如對“白人救世主”的諷刺可太高明有趣了。
最喜歡的一點是,這部電影從女性視角探討,我太希望能多些這種電影了。就圍繞女性角色,說她的職場,她的生活,她的聰明智慧天真愚蠢,無論什么,我們需要這種電影。還有就是電影對女性的職場問題,如蕩婦羞辱都是一帶就過,我覺得有點簡略。(Emma《兒童法案》雖然也從Fiona展開,但看她那個丈夫,完全只顧自己感受,但我懷疑很多人也能共情到他,認為Fiona只重工作,不管家庭。)
Emma的表演依然精彩,這個自不必多說。高傲尖刻不擅長人際關系,尷尬無措頹喪脆弱,Emma都表現(xiàn)得很好,很自然生動。
談政治正確沒什么意思,我不喜歡許多扣帽子的事情。在電影中,Emma 飾演的女主持雇了一位印度女性,還專門被問是不是政治正確,這個真題真是無聊極了,我是女主持我也翻白眼。雖然在結(jié)尾女主持的團隊多了很多女性,黑皮膚的,看著像LGBT的員工,顯示出一種包容開放的感覺?
Emma在電影中飾演的是一個很招人心疼的人,刻薄無情,卓越強大,但就是本質(zhì)可憐軟弱,讓人忍不住心疼,《是大臣》中的Humphrey 也是這樣。她說她一輩子把時間就花在了丈夫和節(jié)目上,這是她自己的選擇。
不禁感嘆,歸根到底,無數(shù)藝術作品告訴我們的都是尋找愛,給予愛,我們的畢生追求的也是愛。電影中的女主持凱瑟琳有愛他一生的丈夫,包容她了解她,最重要是愛她。幸福的人啊。(我這個口氣仿佛步入中年,只看重love and peace 的人哈哈哈)
有影評人說“Emma很適合演“愛而不得”的角色,擅長刻畫愛情里的兩分隱忍,三分譏諷,五分不知所措,有時機敏高傲,有時喋喋不休,但最后總讓人心生憐愛?!?首推《真愛至上》,臥室獨自哭泣那里太虐,還有《去日留痕》愛而不得女管家,甚至《理智與情感》,《霍華德莊園》中的角色都讓人好生憐惜。《哈維的最后機會》中她的平凡中年機場地勤更是讓我心酸,可能唯一快樂的就是《love punch》? 《兒童法案》好看是好看,但那樣的丈夫趕緊滾遠點。
P.s Emma在這部電影里有很多衣服,都很好看。粗略整理了一下,有30+套服裝,真的是我等粉絲福利了
《深夜秀》上映前,兩位主演到播客The Guilty Feminist作客,舉行了一場放映會+影后談。Emma和Mindy都有亮相,但明迪只呆了不太久一會兒,主要還是主持人Deborah和Emma在聊,主題當然還是喜劇與女性。這里簡要翻譯一下Emma的部分。文中除部分括號內(nèi)的注釋外,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于播客The Guilty Feminist, Ep.152, 06/03/2019。
Emma首先談起年輕時做喜劇的經(jīng)歷。她一開始做的是standup,到25歲她想,要是一直做單口,不到30歲她就會被舞臺嚇死的。后來在BBC4做小品電視節(jié)目,但節(jié)目出產(chǎn)過程并不順利,BBC4的領導看了劇本覺得get不到笑點,結(jié)果Emma跑到他辦公室從頭到尾演了一遍,最后成功逗笑領導,獲準制作。然而媒體的評價并不好,大家都說她仇男,她本人認為這是沒問題的,一臺節(jié)目做出來觀眾有不同意見很正常。獨立報評論說這臺節(jié)目很重要,是在擴寬喜劇的邊界、為喜劇提供不同的聲音,衛(wèi)報卻直接說who the fk gave this woman the money to make this shit? 衛(wèi)報這篇充滿主觀色彩的評論讓Emma感受到了惡意,之后決定轉(zhuǎn)做正?。╠rama)。但她不完全同意當時的整個體制都在排斥女性喜劇人這個說法,畢竟在當時已經(jīng)有出品人在有意識地幫助女性和少數(shù)族裔。
主持人Deborah特地提到了女性之間的互相幫助問題。她認為來自各個行業(yè)的女性都遇到過孤立無援的境況,而當這些女性嘗試去幫助其他女性的時候,身邊的男人就會開始不信任她。這種情況在電影中,Katherine站在Molly一邊時也有體現(xiàn)。Emma就表示男性進入任何行業(yè)中都像行駛在高速路上,到處都是路標,到處都是引導;而女性通常要走到懸崖邊才知道此路不通、需要回頭,因為一路上沒有人提醒她。這在喜劇行業(yè)特別突出,因為大眾普遍認為女人沒有幽默感。而男人習慣于取笑女人,例如經(jīng)典的老笑話“多少個女權主義者聚在一起才能換成一個燈泡呢(How many feminists does it take to change a light bulb)?”其實并不好笑,卻一直流傳了下來。很多男性天然認為女性就是缺少幽默感。Emma表示要是女性沒幽默感,我們早就死絕了。在《深夜秀》中,Katherine作為喜劇行業(yè)中的年長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是Molly的領路人,她很欣賞這一個設定。不過(辯證思維又來了)她也承認在職業(yè)生涯中無人領路,也是一個發(fā)揮的好機會。例如她23歲時做的單口相聲里經(jīng)常把性病放在嘴邊,這其實是來源于她的真實經(jīng)歷,當時她的澳大利亞男朋友通過性行為傳染給了她炎癥,于是她經(jīng)常在表演時問觀眾里的男人,“你平時有沒有好好洗幾把?”被問到的男性通常會支支吾吾,而他身邊的女伴就會很緊張地說“有的有的,他會洗的!”Emma就會追問“你別替他回答呀。你有沒有從里到外,從上到下,認認真真洗幾把?”她很熱衷于跟觀眾探討個人衛(wèi)生問題。八十年代的人治這個病,沒那么多一片片的消炎藥,她們就會用棉條沾上酸奶,放進去,來幫助消滅真菌(這個我查了,真的有),而Emma由此寫出的笑話是,一次她叫男朋友幫她拿點酸奶來,那位澳大利亞人還很十分講究地選了個熱帶水果味。
明迪為Emma量身定制了《深夜秀》的劇本,其實Emma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時驚大于喜,因為她收到過的那種“為她而寫”的東西大概都是講一個中年男人,地理老師,在大幾十歲的時候終于發(fā)現(xiàn)了愛,由此獲得勇氣,堅持做自己之類的那種感人故事,她已經(jīng)聽累了。但收到明迪的劇本48小時后她就像打了雞血,馬上下決心一定要做這個戲。這個劇本是明迪一邊上著班一邊寫出來的,每個禮拜六寫一點,前前后后一共寫了三年。電影取材于身為comedian的明迪的生活,她既是那個辦公室里唯一的少數(shù)族裔女人,又是那個沖進辦公室把下屬罵一頓就走的雷厲風行的上司,于是電影中的兩個主角都有她的影子。Deborah則從電影里Molly遭受男同事排斥的情節(jié)聯(lián)想到她的自身經(jīng)歷,她在職場遇到過的許多男人都十分迫切地想表明“我是好人”,意思是“我不是韋恩斯坦那樣的壞人”,但他們無一承認自己已經(jīng)占據(jù)的優(yōu)勢。每當有女人和有色人種進入某個行業(yè),這樣的所謂支持平等的白種男人表現(xiàn)得就像是他慷慨地把自己的蛋糕分了出去,這種意識似乎已經(jīng)在白種男性心中根深蒂固了,但其實本來這個蛋糕就不該是他們獨占,而是各種人都有權分一塊的,他們甚至并不是理所當然就該是先拿的那一個。而《深夜秀》的劇本很好地展現(xiàn)出了團隊多元化構(gòu)成的重要性,正如Katherine讓Molly進入團隊,就是不想讓整個團隊都用同一種方式想問題,這種多元化不僅是象征性的招個少數(shù)族裔女人入隊(token and representation diversity),更是思維的多元化。
Emma解釋了她所理解的“男性喜劇”和“女性喜劇”的差別,這是她很多年前就與劍橋腳燈劇社里的搭檔Ben Elton討論過的(在扣熊深夜秀上也講過),把喜劇帶來的快樂與性快感相聯(lián)系起來。男性做喜劇習慣把材料一點一點積累,最后來一個爆點(punch line)(相當于中文的做包袱和抖包袱吧),這個過程與射精很相似。Emma回憶起很久以前去媽媽工作的排練室看男人講單口,媽媽即使完全沒有被逗笑,也要在包袱抖出來的時候禮貌性地笑一笑。而女性喜劇的笑點循環(huán)往復,會帶來持續(xù)性的快感,當整件事結(jié)束時,觀眾便能夠得到巨大的滿足。然后Emma開始跑火車:“那些讓人開懷大笑、笑出眼淚的時刻,其實比性更快樂。人們總是不愿意承認世界上有比性更快樂的事,總覺得這種說法會讓他們顯得不夠酷,但我可以,因為我都六十歲了。不過既然今天我老公也在現(xiàn)場,那我這么說吧,對我來說世界上沒有比和我老公的性更快樂的事,但笑出眼淚比和其他人的性都要快樂。”另外電影中有Katherine和年輕男人的情事,這與一般的電影設定是相反的,一般電影里都是六十歲的男人與年輕漂亮的女孩擦出火花,而他的妻子被塑造得十分疏離,要獨自承受羞辱,還要大方原諒丈夫——就像《兒童法案》里的 Stanley Tucci 一樣,出軌完還能說“我在遠處愛著你"。這也與Emma本人正好相反,現(xiàn)在要是有年輕漂亮的小男孩來向她示好,她一定會逃跑的。這里Emma用了播客的固定句式:I'm a feminist but——她依然難以平靜接受自己被取悅這件事。
Deborah還提到一點是盡管《深夜秀》里有眾多的男性角色,而且他們確實在故事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承擔了喜劇效果,觀眾卻由始至終不需要用他們的眼光看問題,他們被炒魷魚就炒魷魚,前后的故事都不需要交代,一旦跟兩位女主角互動完,他們就離開觀眾視線了。這樣的角色在傳統(tǒng)電影里通常是女性來承擔。傳統(tǒng)電影敘事是如此習慣于從白男角度看世界,以至于所有人都很擅長于與白男(角色)共情,《深夜秀》則做到了擺脫這種圈套。同時,它沒有讓受挫的Molly去印度洗滌心靈,被路上遇到的白男l(wèi)oser救贖、繼而和他幸??鞓返卦谝黄穑矝]有嘗試去“治愈”Katherine的工作狂。這些都是《深夜秀》特別之處。Emma也說電影宣傳期她接受了許多記者的采訪,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全都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這部電影所討論的議題(issue),但事實上這些并不只是議題,這就是女職業(yè)人每天面對的生活。
講回電影的制作,拍攝一直在延期,前有Emma家里出事,后有明迪懷孕,一拖再拖,終于在去年湊出25天在紐約完成拍攝,整個過程人人都沒有工資。Emma說也許以后真的會出現(xiàn)女深夜秀主持人,但她做不了,因為她十點鐘就要睡覺了,只有參演SNL《周六夜現(xiàn)場》時例外。說到SNL也是很有趣。首先寫作室里確實龍蛇混雜,各種膚色的男女都有;其次節(jié)目組的工作時間表從七十年代開始沿用至現(xiàn)在,所有人都是白天睡覺、鬼混,晚上才來寫東西;原來真的有人會不愿意出演女人寫的小品,那是已故演員John Belushi,但Gilda Radner寫的可以例外;Emma請求大家嘗試著白天寫,結(jié)果這群年輕人都困得不行,老人家Emma發(fā)出感嘆:這種時間表真的沒必要;排練的時候她在舞臺上被拖過來拽過去,拉下來又扔上去。一切都更讓她感慨二三十年前這個行業(yè)中女性的艱辛。Deborah則分享了在美國演員Amy Poehler在書里寫過的一段經(jīng)歷,當時她在一個喜劇組里寫了一個關于衛(wèi)生巾的笑話,所有男同事都說沒聽懂,但她堅持要演,說既然這個笑話是有一半人口會懂的,為什么一定是你們來衡量它好不好笑?結(jié)果觀眾的反應證明這個笑話很成功。Emma表示認同,她認為很多人都學會了假裝覺得“男性喜劇”好笑。扮演Katherine給了她一個毫不留情地叫男寫手閉嘴的機會,現(xiàn)實生活中她絕不可能這么做。單口演員Hannah Gadsby也說她有時會被認錯成男人,她完全不會不高興,相反這對她像是一種放松。
Late Night這部喜劇片里沒有抖太多機靈,它的智慧都在更深層的劇情里。Deborah呼吁播客的聽眾都去買票看這部電影,因為如果是男人做的電影票房不好,人們會說他沒做好;而這樣一部女性電影票房不好,人們直接就會總結(jié)說女人不行。如果想要看到更多以女性視角為中心的喜劇,就一定要撐起票房。
最后Emma主動請求再次合作了。
故事很像#穿普拉達的女王# ,在講述一個一老一少兩位犀利女性職場故事的同時,也反應了目前好萊塢追求多元性帶來的爭議。片中一個男性編劇說:“少數(shù)族裔女性如今比白人男性在找工作時有優(yōu)勢很多?!?這是事實。影片對此有調(diào)侃成分,但同時也反應出當少數(shù)族裔女性獲得這個機會時,要怎么把握,展示自己的才華才更為重要。
敏迪·卡靈(Mindy Kaling)出演的編劇正是因為她是少數(shù)族裔女性,又很上進、敢言獲得了被她最喜歡節(jié)目錄取為編劇的機會。這在片中被稱為“多元化錄取”(Diversity Hire),為了達到公司員工多元化目標,而幸運獲得機會。她當然也因此被男同事們奚落和不信任。她的上司、脫口秀女主播Katherine Newbury (Emma Thompson)是一個尖酸刻薄又古板的女老板,不尊重也不在乎下屬,并正在遭遇事業(yè)危機。幸好這位新來的女編劇真的幫助了她,兩個孤獨的女性并因此形成了共患難的友誼。
片中順帶講述了女主踏入一個曾被老白男霸占的職場,面對的各種諷刺和壓力,并且要努力證明自己作為“多元化錄取”的幸運兒確實配得上這個職位。影片也通過電視秀欄目制作前后的過程,展示了娛樂業(yè)職場上的殘酷與多變性:任何人如果無法與時俱進地調(diào)整自己,隨時可能被淘汰。甚至影片也不忘調(diào)侃了當下動不動就“揭發(fā)丑聞“打垮一個名人的風氣??梢哉f,本片時一部對好萊塢業(yè)內(nèi)現(xiàn)狀、美國社會現(xiàn)狀敏銳又細致的觀察,語言十分犀利,但又很詼諧,諷刺意味極強。
很多名星,包括賽金花,史蒂夫馬丁,RDJ等被提及,也調(diào)侃了復聯(lián),真人秀和油管紅人比各種專家更紅的現(xiàn)象。
雖然說故事的構(gòu)架很老套,但算是一部針砭時弊的優(yōu)秀喜劇。Emma Thompson把臭臉的女主播演得非常出色,幾乎每句話都在換著方式罵人。雖然傲慢又難搞,但最終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終于卸下防線袒露自我時,又特別真誠動人。很喜歡她這次表演。
評論里的,能不能不要天天把政治正確掛在口邊,影片里描述的職場女性遇到的Trivialization和marginalization還是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政治正確矯枉過正個鬼。
雖然我睡著了,不過Emma Thompson好看呀。
常規(guī)雞湯
只要我們能正式自己的缺陷和錯誤,正直做人,永不放棄,就一定能從低谷中走出來的,登上人生的頂峰。
看的點映。如果把本片的主題重點劃在女性主義上的話,你將會在性別議題上越走越偏,因為女性議題本質(zhì)上其實是人性議題。本片通過各個人物關系的處理,在這方面就做得挺好挺人性的。
PC的劇情背景,但走向卻是十分客觀勵志。Emma Thompson的演技真是可以,MIndy的劇本也是非常棒,才人間的碰撞使得化學反應作用更加強烈。(拖了好久才做完,不過好電影不怕晚哈哈)
中規(guī)中矩,期待下一部。里面有幾句臺詞也真的只有印裔寫的出吧。不過實在是愛Emma Thompson。
曾經(jīng)的好萊塢充斥著Magic negro,現(xiàn)在鋪天蓋地的政治正確,反而搞出了很多Magic minorities. 他們可能是亞裔,可能是拉美裔,可能是殘疾女性,可能是單身母親。他們依舊樂觀向上精力十足,幫助白人角色們完成使命.... 唉
流媒體時代的《穿普拉達的女王》??從立意到表演都差了一點。
76/100 電視圈的《穿普拉達的惡魔》,看別人如何刻薄可能是這種職場類型片最大的樂趣。
非常流暢,流暢到讓人幾乎意識不到這是一個非常流式化的劇本架構(gòu)。雖然我看豆瓣評分不高,但我覺得非常值得看,輕松不凝重,同時又不致輕浮和淺薄,很像是距離的設定,英國式的entertaining。
公式化的劇情里隨意夾雜了編劇意圖反映的社會問題現(xiàn)象的討論,然而探討淺顯老套,劇情喜劇兩頭不靠,明迪自戀地讓自己的角色特別討巧戲份又多,快餐演技和艾瑪湯普森線一搭比較分裂
Just another smart comedy. But Emma Thompson is SOOOOOOO GOOD!
#2019圣丹斯# 提前預定金球喜劇類提名。密集笑點轟炸但不至于把故事打得很散已經(jīng)很難得了,可以看得出編?。嬷餮荩┑南矂」Φ?。果然喜劇才是最適合談政治的題材,但有些人笑完了就算完了。
什么鬼??
政治正確版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故事
1.前半部分對白精練,剪輯是肉眼可見的好,但因為敘事視角不明確越到后面節(jié)奏就越亂。2.沒有預告片看起來的那樣說教,可看到后面反而覺得要多一點政治正確的東西,不然就缺少主題/立意模糊,而且結(jié)尾也太過俗套了。
Too easy to make it.
難得一見的聰明喜劇。沒有屎尿屁也沒有蠢賤呆,Mindy Karling的劇本工整細致,人物鮮明飽滿,對政治正確與反政治正確的雙面調(diào)侃非常到位。推薦。
雖然的確有好笑的地方,但充其量也就是小段子集錦。兩個主人公感情建立和關系發(fā)展可以說是語焉不詳,毫無共情可言。影片節(jié)奏也很奇怪,斜街生硬。目的性和企圖心如此之強,明顯到全部寫在臉上,不知道是不是電影有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