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感悟金基德作品
以前我一直不知道韓國還有金基德這么個怪異的導(dǎo)演.因為他的作品一般不能在大陸公映.我在租碟子的地方看過.基本上也沒多少他的作品.我最初看的是他那部摘得柏林電影節(jié)最佳導(dǎo)演獎,既情色又慈悲的《撒瑪利亞城的女孩》.開始對他和他的作品產(chǎn)生了興趣.
我看電影有一個習(xí)慣.大多電影我是知道他的內(nèi)容去看的.一般都是有點名氣.要么就是大師作品,要不就是獲過大獎作品.我也很關(guān)注很有爭議的作品.每看完一部電影,如果我對這作品的導(dǎo)演不怎么熟悉的話,我都會到網(wǎng)上搜索他的資料.每看完一部電影我也會去搜索這部電影的影評.看別人是怎么評論這部電影.而我是怎么欣賞這部電影的.同時也會關(guān)注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
我陸陸續(xù)續(xù)地下載和觀看了金基德的《雛妓》,《瑪利亞城的女孩》,《漂流欲室》,《壞小子》,《海岸線》,《空房間》,《弓》,和最近作品 《時間》 .這些作品選材大膽激進,偏愛虐戀,歧戀的故事,充斥著暴力與色情,金基德導(dǎo)演功力非凡,以暴力、變態(tài)的特異美學(xué)探索社會底層黑暗面.
金基德早期作品《雛妓》講述了一個妓女使另外一個良家閨秀也自愿成為妓女的故事,但與《壞小子》截然相反的是,《壞小子》是暗戀的男人把嫌惡他的女大學(xué)生變成放蕩的妓女?!峨r妓》表現(xiàn)了一個女性作為一個妓女的尊嚴。
《漂流欲室》,感覺就是攝影是水墨山水,音樂讓人怦然心動,然而內(nèi)力卻涌動著無法言說的暗情性欲,有些畫面真讓人觸目驚心!看了心里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也許這便是這部影片復(fù)雜而神秘的影像織體.
最早看的《撒瑪利亞城的女孩》是將唯美的鏡頭瞄準(zhǔn)虐戀的男女,與《漂流浴室》不同的是,本片的故事發(fā)生在都市,許多室內(nèi)情愛畫面非常迷人.我個人覺得這是金基德最自然清新的影片.故事結(jié)尾也很新穎.給人一個想象的空間,就像我國黃健新導(dǎo)演的《求求你,表揚我》.結(jié)尾時都不給觀看著一個清晰的結(jié)尾.但金導(dǎo)的這部電影故事情節(jié)是有點離奇,不過,比其他影片的故事還是讓人理解些,我感動的是里面父女間的感情,也為里面父親的良苦用心而感動.
剛才看了的是《壞小子》,覺得看了金基德大多的作品,心中有很多的感悟,所以才決定寫著篇文章.《壞小子》是一部顛覆傳統(tǒng)影像的半抽象化電影,儼然已把金基德的審美情趣和人生理念發(fā)揮到極致。確切地說,這是一部愛情電影,但肯定是一個畸形的愛情,不過金基德的作品講述大多都是畸形的愛情,我不知道他腦子怎么對愛情的理解這么的離棄.而《壞小子》也是一個觸目驚心的、逾越階級身份的畸形愛戀。我看了這電影覺得導(dǎo)演也許想透露給觀眾的是女孩子都不必要太清高,也不要太自傲,更不能得寸進尺.所以當(dāng)我看到女主角朝男主角的臉上吐口水時,我從男主角的眼神里知道傷害別人的敏感的自尊心照樣會付出沉痛的代價.奇怪的是最后的女主角竟然愛上了毀了自己一生的男人.
《海岸線》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合乎情理.雖然金基德作品比較離奇.而且主人公清一色的沉默寡言.有時候看著都有點悶,同時加大了演員的難度,但金基德大膽自然的敘述.使得大家都相信這一事實.這就是他的成功之出,也難怪各大電影節(jié)會把最佳導(dǎo)演獎捧給他.《海岸線》是通過兩位主人公的悲慘命運,控訴軍政府統(tǒng)治集團為利益不擇手段的暴行和虛偽本質(zhì),描述朝鮮半島分裂下人性的一場集體瘋狂。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揭露人性的丑惡.幾乎每一部金導(dǎo)在畸形的愛情故事中蘊涵著深刻的哲理!
金基德的作品在韓國一向難以為主流所接受,也不被韓國人民所看好,也許自尊心很強的韓國人不能接受他那畸形的愛情吧!不過金基德憑《空房間》在威尼斯獲得最佳導(dǎo)演銀獅獎,《空房間》比起金基德以往的任何影片都要“正?!保鹘且膊辉偈羌伺?,也打破了他的許多慣例,畫面也少了些鮮血。畫面的緊湊和流暢,絕不會產(chǎn)生沉悶和冗長感,反倒會讓人更加地投入到情節(jié)當(dāng)中。
《弓》講述一個60歲的老人,和一個16歲的女孩共同居住在一個小船上。他計劃在她17歲的時候娶她,并帶她離開這個世界。然后,人們來到船上捕魚,同時也見到了那個女孩,而這個從來都在海上生活的女孩也開始對城市人感了興趣,而那個老人卻也開始變得緊張和乖戾。這部電影有點像他的《漂流浴室》,故事情節(jié)照樣很離奇.金基德幾乎迷戀地這種把人性推到極致的狀態(tài)。
《時間》我看過,沒很大的感悟,故事情節(jié)是沒那么離譜了,但缺少了很多東西
.他的新片,臺灣演員張震演繹的《呼吸》講述了一個即將被槍斃的殺人犯和因丈夫的外遇而困擾的主婦,還有想方設(shè)法阻止兩人關(guān)系的丈夫之間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也有那么一點怪異,相信大家一定也很期待.
金基德確實是一個怪異的導(dǎo)演.他的作品也很有爭議.大家叫他是一個情色暴力大師,我不這么認為,但他的作品在中國也不好劃分.三級片也不像.藝術(shù)片也有那么一點點.總之,其作品酷愛表現(xiàn)的性、暴力和死亡等主題,這是中國導(dǎo)演沒一個人敢同時挑戰(zhàn)性,暴力,死亡等主題的,也更難揉搓在一起.在金導(dǎo)那些富有張力的故事情節(jié)中,情欲和暴力往往被用力地揉搓在一起。同時構(gòu)建了一個由復(fù)雜人格、暴力、情欲、唯美色調(diào)組成的社會及民族隱喻.
2 ) 創(chuàng)傷與救贖
終於看了《慾海慈航》(港譯)。
有人提出:上半部父親送女兒上學(xué)的過場戲,父親在途上不斷給女兒講外國的故事,特別是宗教故事;下半部便隨父親的視角發(fā)現(xiàn)原來女兒對西方的嚮往,是促成她援助交際的原因,於是恨錯難翻。有人提到父親拾到女兒的日記,暗場交代了父親得知女兒援交的原委;但值得注意的是,父親是在殺人之後(亦是對女兒援交顧客的最後一次攻擊)才拾到女兒的日記,而那巳接近電影的尾聲;所以父親得悉女兒援交後的情緒及行徑,開始時應(yīng)與那本日記無關(guān),他是最後才得悉真相的。父親於那些專門援助這些女學(xué)生的中年男人的仇恨,當(dāng)中存在著一種心理轉(zhuǎn)移─這些中年男人做了他不敢做的事嗎?看來沒那麼複雜。首先,女兒的援交顧客也不全是中年男人,父親第一個截擊的對象便算不上是中年。我想我們可從父親的家庭背景(喪妻,與女兒雙依為命),作出些猜測。從父親對女兒在生活細節(jié)上無微不至的照顧,父親對女兒自然有愛的成份,但從下半部父親帶女兒往郊外給亡妻掃墓的細節(jié)看,父親得悉女兒援交後的情緒及行徑,大概更多地源於自己對亡妻的歉疚:沒有盡責(zé)好好照顧女兒;而完場一幕─父親坐上了同事的汽車結(jié)案而去,丟下女兒一個獨自學(xué)習(xí)成長,也就可看作對亡妻的交代。電影沒有交待妻子的死因,但在父親從女兒日記得悉真相後的平靜,以及父親在山村中所說的德蘭修女故事,父親與女兒所達至的大概是一種同病相憐的諒解。電影中不斷出現(xiàn)洗滌的場面,加上聖經(jīng)故事的穿插,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對罪的洗滌。但在《慾海慈航》,主要要被洗滌的似乎不是當(dāng)娼、殺人,而是難以磨滅的心靈傷痛(trauma)。值得注意的是,女兒在完場一幕做了一個夢,夢中女兒被父親殺死,並被埋在泥土裏。有趣的是,呼應(yīng)上半部父親以CD機放音樂喚醒女兒的場次,夢中父親再給埋在泥土裏的女兒放音樂,這似乎把之前那些似乎是沒出路(無法藉此離苦海)的行徑(殺人)轉(zhuǎn)化為重生,給泥土中的女兒放音樂,不就是要讓女兒在死亡中重生(喚醒女兒)?《慾海慈航》也就一如它的中文片名,有了一重深沉的宗教意味。
3 ) 《撒瑪利亞女孩》的兩點啟示
前幾天看了金基德的獲獎作品《撒瑪利亞女孩》,還以為自己在看一部日本電影。第一次聽說援助交際是在日本電影《澀谷二十四小時》里,現(xiàn)在看來,援助交際大有沖出日本,走向亞洲的氣勢。前幾天看報紙,我們國家也出現(xiàn)了在網(wǎng)上聯(lián)系援助交際的案件,面對這一方興未艾的新興事物,我作為一個男同胞,既感興奮,又感痛心。這種矛盾而又卑劣的心理不言而喻。
影片看完了,想到的卻是一些和影片無關(guān)的事情。很有一些啟示,歸納兩點,一一道來。
這第一點啟示嘛,就是生子當(dāng)生男。首先澄清一下,在下不是重男輕女之徒。決非出于傳宗接代的考慮。我也曾遙想未來,假如有一個乖巧可愛的女兒承歡膝下,那將是多么幸福的情景?,F(xiàn)在看來,事情不是那么簡單的,將一個女孩養(yǎng)大,其困難程度遠遠超過男孩。養(yǎng)男孩嘛,就是給他來一個馬放南山,放任自由。他要做了什么錯事,那就是不由分說,一頓毒打(我爹就是這么教育我的)。即使是他走錯了路,那也是一種磨礪,浪子回頭,男孩子從來都是容易被父母原諒。即使在男女關(guān)系出了問題,似乎也是占了便宜。就是出去做了牛郎,好象也沒吃虧,還能拿錢貼補家用。
女兒就完全不同了,和她溝通就是個大問題。在影片里,父親雖然父兼母職,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父女二人完全沒有溝通。女兒內(nèi)心的想法父親一無所知。假如女孩能夠和父親溝通,解開心結(jié),也許她就不會選擇那么激烈的贖罪方式了。當(dāng)然也許沒有意義,而且作為觀眾的我,是從頭到尾看到了女孩的行為,看到了我也不理解,她為什么選擇這樣的方式?就沒有其他的方式了?比如替朋友去歐洲,然后把拍到的照片在她墳前燒了,告慰她在天之靈(這個方式好象自私了點)。再比如把那個搞音樂的嫖客剁成肉泥,然后把他的人頭在朋友墳前燒了,告慰她在天之靈,之后亡命天涯(這個方式我喜歡)。而她卻選擇了一條自殘的道路。理解不了,不可理喻。還有她那個跳樓的朋友,她微笑著就跳樓了。為什么跳樓?怕事情傳出去?為什么微笑?以為女主角能接住她?從她樂此不疲的投身援交事業(yè),我就覺得這個女孩不正常,是個傻子。而且她和女主角似乎還有點同性戀的關(guān)系。話扯遠了,總之不理解。作為父親和女兒不能溝通,就不能了解女兒的內(nèi)心世界,就不能在女兒做出錯誤決定之前及時阻止,糾正。一旦大錯鑄成,合該如何是好?捫心自問,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會怎么反應(yīng)?我想那個搞音樂的是死定了,其他嫖客也他媽別想活。作為父親這絕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既然不能承受,我們就不承受,還是有個兒子的好,盡管這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如果我不幸成為一個父親,如果我有幸能夠決定我的后代的性別,我真心的希望我能有一個兒子,因為我根本不能忍受女兒受到任何傷害。況且,兒子還可以傳宗接代......
這第二點啟示嘛,就是劇本決定論。如果說一部電影的價值有一石,保守的講,劇本獨占五斗,其余環(huán)節(jié)分享剩下的五斗。何出此言呢?容我細細道來??赐暧捌度霈斃麃喤ⅰ?,為了解惑,便迫不及待的去找影評來看,影評都很枯燥,倒是有一個資料讓我眼前一亮:《撒瑪利亞女孩》由金基德電影公司投資拍攝,前后只花了十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前期拍攝?!犊辗块g》的拍攝歷時十六天,一共拍攝了十三場戲。就是靠這兩部拍攝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個月的電影,金基德在一年之內(nèi),連續(xù)摘取柏林和威尼斯兩大電影節(jié)最佳導(dǎo)演的桂冠,成就了一段影壇神話。這是多么高的性價比呀!歐洲電影節(jié)的大獎,所有中國導(dǎo)演望眼欲穿的大餐。為什么我們花5年拍的東西不好使?為什么我們花幾千萬美圓拍的作品人家看不上?原因很簡單,劇本不行。金基德獲獎靠什么?拍攝技巧?不客氣的說,這一點他同王家衛(wèi),張藝謀比起來望塵莫及。金基德靠的就是劇本,他的影片立意深刻,情節(jié)詭異,匪夷所思。就是你讓艾德·伍德來拍,它也吸引人。所謂欲要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劇本就是你的武器,刀磨的快,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砍下諸如金熊,銀獅子之類的大畜生。刀要是不快,累死你也砍不到一只耗子。當(dāng)然不排除有瞎貓撞到死耗子的運氣。所以砍柴之前先磨磨刀,耽誤不了你幾分鐘。
讓我們看看那些偉大的導(dǎo)演,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親自操刀炮制劇本的。很多大導(dǎo)演同時也是文學(xué)家。比如說安東尼奧尼和塔科夫斯基,他們本身就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再比如新浪潮的旗手葛達爾和特呂拂,作導(dǎo)演之前都是著名的影評人。坐世界導(dǎo)演頭把交椅的伯格曼,更是獲得過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提名。還有一些導(dǎo)演,本身不會編劇,也要找最好的作家來為自己服務(wù)。比如說著名導(dǎo)演阿倫·雷乃,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去年在馬里昂巴德》,《廣島之戀》。編劇分別是大名鼎鼎的左岸派代表人物羅伯·格里葉和瑪格麗特·杜拉斯。再比如說張藝謀,他的電影大多改變自小說。莫言,蘇童,劉恒,余華,述平,還有李馮,這些人成為了他在各大電影節(jié)上摘金奪銀的堅實后盾,也成為他票房大收的重要保障。最近他自己開始參與劇本創(chuàng)作,搞出了《英雄》和《十面埋伏》兩個大飛機,結(jié)果大家有目共睹。沒劇本,再精良的制作也不行。如今這個《千里走單騎》他只好請鄒靜之出山,結(jié)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似乎搞的有些嚴肅了。讓我來問一個輕松的問題。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TVB?和大陸劇比起來,說它制作粗糙不為過。關(guān)鍵就是故事吸引人。韓劇就更不用說了,動輒上百集,還不枯燥,這就是故事編的好。當(dāng)年巴西,墨西哥電視劇也是這個特點。咱們大陸編個四五十集就歇菜了。靈感枯竭了。你就說《三國演義》吧,這么大的部頭才拍了八十多集,你拿給韓國人拍,三百集擋不住。咱們再說說美國,周黎明寫過一篇關(guān)于美國編劇的文章。人家美國電影公司是看劇本再投資。編劇也分工細致,有專門寫對話的,有專門寫情節(jié)的,有專門寫動作場面的,不一而足。到后來還要請劇本醫(yī)生認真改正,其對劇本的態(tài)度可見一斑?,F(xiàn)在美國大片為什么不如當(dāng)年了?很簡單,劇本不行了。那寫劇本的呢?都寫電視劇去了。最近美國電視劇著實把國人給鎮(zhèn)住了。你就說《六人行》吧,是,演員演的很好,但關(guān)鍵是劇本太棒了,誰演誰紅。再說《24小時》,用《新電影》的話講,它滿足了我們對故事的強烈需求。話說回來,我們大陸的電影不景氣,從內(nèi)部講就是沒有好劇本,進一步講,就是我們對編劇太不重視了。鄒靜之就說過:你出一塊錢,就想要十塊錢的劇本,可能嗎?
這就是我從電影中得到的兩點啟示,羅嗦了一大堆似乎已經(jīng)和電影本身沒太大關(guān)系了。不要緊,這部電影本來就是個藥引子,我寫的本來也不是影評。
4 ) 這是一部中國式的毛片
如果各位看過《金瓶梅》或《肉蒲團》等明朝時期的情色小說,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個時候中國人的可笑。當(dāng)然,如果你看過18世紀(jì)的在英國倫敦街巷里流行的有關(guān)《防治手淫之害》的小冊子,你也會發(fā)現(xiàn)一些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雖然都是名副其實的色情讀物,卻總要在其中加入大量的仁義道德的篇章。
由于朋友的力薦,我看了金基德很多部電影,我非常敬佩他對東方的道德倫理的挑戰(zhàn)。但是這部電影,帶著很濃重的商業(yè)色彩。我很不喜歡。給人的感覺是為了刺激感官和倫理神經(jīng)而做的片子,這部電影很像另一部韓國電影《老男孩》。后者在電影里刻意安排了父親和女兒的亂倫場面,并且利用精心勾勒的劇情來讓觀眾覺得也只能這樣。
這兩部電影都是在挑戰(zhàn)東方道德的底線,可是令人諷刺的是,東方道德的扭曲就在于兩面性,這是所有極端禁欲教派的特點。東方人一方面大聲的呼喊女孩的貞潔,一方面卻在齷齪的使其更加的商品化。
這部電影是對美的玷污。這一點毋庸置疑。他放了兩個極端的小女孩,她們很漂亮卻異常的封閉和混亂。金基德在很多電影里都表現(xiàn)了這樣的女孩形象:單純、迷茫、無知。導(dǎo)演在用一個個東方女性形象來勾勒這個極端男權(quán)社會里的女孩們的狀態(tài):任人擺布、無助、無知和很容易成為道德犧牲品。
但是,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是不好的。第一,這部電影缺乏想象力,第二,這部電影缺乏突破,毫無解決辦法。就像當(dāng)代的中國紀(jì)錄片“這里沒有人權(quán),沒有思想,缺乏法制,叢林法則,女人被壓迫,人民被壓迫,無法發(fā)出聲音,人的生命如草芥!“——這我們都知道,那么……你能說點我不知道的嗎?我們不該抨擊嗎?不該反抗嗎?不該探究嗎?而只是所謂的”如實“的反映?
所以我說這是一部商業(yè)電影,因為這些事情西方人恰恰喜歡,這符合他們一貫的東方審美:極端、柔嫩、冰冷。我認為導(dǎo)演應(yīng)該有更多的自我見解和原創(chuàng)性。而這部電影一點都沒有。
5 ) 太虐心
整個片子看得人如同便秘,幾度看不下去,誰說這片子特好來著?捶死他。
故事的前提根本不成立,有這樣的二逼女孩兒嗎?笑嘻嘻地求援交,再義無反顧拋下蕾絲邊,自己笑嘻嘻地跳樓去。只是為去個歐洲,P大點兒事兒,用得著出賣肉體嗎?假如你當(dāng)真是佛教徒,只為救贖偷腥的老男人,怎會執(zhí)著于去歐洲而不擇手段?跳樓是個敗筆,女孩因此更不可愛了。
收錢的蕾絲邊也二逼到無窮大,既然不想心愛的女友被人玷污,就換種賺錢方式?。『伪匾贿吺召~一邊罵人骯臟呢?然后在痛失女友后,翻天大逆轉(zhuǎn),一廂情愿地展開骯臟的救贖,一根筋真可怕,嫖客變佛教徒也只是童話。我深信韓國女死纏爛打的絕招是厭煩到暴力的催化劑。
最讓人添堵的是蕾絲邊的父親,大氣也不吭一聲,悶頭害死了倆男人,干嘛不直接勸停?牽累那么多無辜的生命,能不能整個腦袋靈光點的主???
每個人都一廂情愿地固守自己的秘密和計劃,救贖是導(dǎo)演一廂情愿的希冀,可惜你根本什么都沒解決,還搞得一團糟。WHAT A PITY!
6 ) 且聽風(fēng)吟
如果不是那轉(zhuǎn)瞬即逝的援交場面,你好像只看得見兩個女孩無暇的友情,
背著書包的并肩走著的校服裙子下的兩條稚嫩的腿,拉著的手,并肩坐在臺階上憧憬著她們辛苦策劃的歐洲之旅。
甚至坐著等嫖客的時候她們還有閑情逸致用手機合照。在她們的世界,如果沒有這荒誕的交易,一切都是簡單干凈的。音樂凄涼又純潔,如同忽然從鏡頭兩邊出現(xiàn)的那兩張純凈的少女的臉一樣震懾你的心靈。此刻,你怎么能把她們和那些猥瑣的鏡頭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導(dǎo)演也沒有安排。
兩個女孩在浴室互相擦洗的鏡頭純潔的近似圣潔。依雋一直堅持要洗掉潔蓉身上的污穢,可潔蓉堅持說自己是干凈的,她把她的行為當(dāng)成了救贖,她墮落的根源竟然是她腦海中的伊甸園。證據(jù)就是,她竟然愛上了她的一個嫖客,而那個男人連她死前最后的一面都不肯見。潔蓉帶著笑死去,依雋大吼著,不要笑了。而潔蓉似乎一直是笑著的,笑著迎接一個又一個男人,笑著面對突然襲擊的警察,笑著跳下樓,笑著從未干的血跡中醒來。只有垂死的一瞬間,她哭了。而同時,依雋正在被潔蓉愛上的那個男人侮辱。她最后的笑大概是對這個世界的諷刺。
依雋的爸爸最后沒有殺死她么?許多人都說希望真正的結(jié)局是第二個,可我覺得不管是哪一個,依雋都被如此愛她的爸爸殺死了。她一個人駕駛著汽車那驚慌失措的表情,那跌跌撞撞的獨自在空無一人的山谷中行駛的汽車,已經(jīng)預(yù)示了她的結(jié)局。父愛也是狹隘的,狹隘到無法忍受自己的女兒不再純潔,于是,他寧可殺掉她。
于是整個世界都不再記起,這兩個女孩曾經(jīng)是天使。
換個海報啦
罪是多么無意識的東西,往往不是人去犯罪,而是被卷進罪的漩渦。
金基德即便開篇是以旅游為夢想,也拍不出陽光的片子,潔蓉跳樓是因為玻璃心嗎?更喜歡親愛的伽利略
6/10。用肉體補償?shù)赖洛e誤,反而鬧出更多人命,而父親捍衛(wèi)倫理的殘忍報復(fù)又釀成新的人性迷失。把妓女神圣化為性職能之外與顧客建立情感、連對此厭惡的朋友也親身體驗了這滋味,在嫖客家人面前毫不留面致其跳樓、拿地磚拍死淫男的暴力則是渲泄看愛人被糟蹋的失尊,金式推演故事的影像世界已然超越現(xiàn)實。
“金基德電影的痛,是砸碎骨頭連著筋的那種痛”
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喜歡的
這么現(xiàn)實的題材被金基德拍的這么浪漫,幾近殘忍。
金基德的故事總是封閉的,浪漫主義的,在這個片子這樣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好多細節(jié)讓人質(zhì)疑真實性,顯得有些荒誕,沖淡了這些細節(jié)的創(chuàng)意。喜歡結(jié)尾父親教女孩開車,而后被警察帶走,女孩開車追卻動彈不得。
電影分成了三部分。正當(dāng)觀眾以為故事將在援交少女和她的同伴之間展開的時候,砰!少女竟然死了!正當(dāng)觀眾被少女同伴殘酷瘋狂的自我救贖方式震撼的時候,同伴的父親出現(xiàn)了。這時候電影才進入正題。走上迥然不同的救贖道路的父女,如耶穌和撒瑪利亞人,看得人壓抑而凝重。結(jié)尾更顯絕望。金基德GJ!
意境和情緒到了,但構(gòu)建整部電影的情節(jié)和人物全部過于生硬和極端,這是金基德式美學(xué)中的沖突方式,輸出時需要受眾有一個稀釋和提煉的過程。所以個人認為規(guī)避了這一”缺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才是他最好的作品,《弓》和《薩瑪利亞女孩》都欠缺,《悲夢》更明顯。
結(jié)局還是可以接受,只是不明白潔蓉為何跳樓。
結(jié)尾真令人難忘
那顆星給海報= =借出來以后仔細一看劇情簡介覺得很久之前看過。。打開一看果真。。原來我以前已經(jīng)被坑過一次了結(jié)果今天又在圖書館被坑了一回。。
水槽中,火與水兩種“神秘物質(zhì)”在代表創(chuàng)傷的鈔票之上的交替出現(xiàn)構(gòu)成了《撒馬利亞女孩》的一個轉(zhuǎn)折,在金基德的影片中,往往來自于在時間線性上的退行,或者在這部影片之中:分流的“救贖”:天主教圣母式的,通過“給予”,以及耶和華式的暴力“審判”,作為宗教(在這部影片中,無論是佛教的婆娑密還是圣經(jīng)中的撒馬利亞人)的二重并置態(tài),與其說這是一部父女關(guān)系,不如說是宗教的雙頭神像。我們需要注意到這個父親,他既是黑色電影之中常見的私人偵探,又是如同《處女泉》最高權(quán)力的化身,并通過一種規(guī)訓(xùn)的方式重新構(gòu)筑女主角的成長儀式,在結(jié)尾大遠景和近景特寫交替之下追隨警車運行的車子,正在返回到一個以交通系統(tǒng)的世界,在她的駕駛之中,撒馬利亞女孩最終向她的父親展現(xiàn)了自己的赤裸身體。
大陸有婁燁、賈樟柯,臺有蔡明亮、侯孝賢、楊德昌,日本有三池崇史,韓國有金基德。7.6
說什么呢?挽救什么?還是讓整個世界都破碎了吧
愛情與親情的傷痛,都隱藏在金基德不動聲色的攝像機下。
突然想起這部片,重看了一遍,還是對金基德喜歡不起來,女孩跳樓前都還不錯,很像花與愛麗絲,后面救贖段落,明白導(dǎo)演用意,但實在看著心里膈應(yīng)??偟膩碚f撒瑪利亞是他比較出色的一部了,結(jié)尾的處理雖刻意但很深刻。
后半段父女情更打動我、震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