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瑪麗·雪萊

愛情片英國2017

主演:艾麗·范寧  麥茜·威廉姆斯  道格拉斯·布斯  斯蒂芬·迪蘭  湯姆·斯圖里奇  瓊安·弗洛加特  蓓爾·波利  本·哈迪  休·奧康納  

導(dǎo)演:海法·曼蘇爾

 劇照

瑪麗·雪萊 劇照 NO.1瑪麗·雪萊 劇照 NO.2瑪麗·雪萊 劇照 NO.3瑪麗·雪萊 劇照 NO.4瑪麗·雪萊 劇照 NO.5瑪麗·雪萊 劇照 NO.6瑪麗·雪萊 劇照 NO.13瑪麗·雪萊 劇照 NO.14瑪麗·雪萊 劇照 NO.15瑪麗·雪萊 劇照 NO.16瑪麗·雪萊 劇照 NO.17瑪麗·雪萊 劇照 NO.18瑪麗·雪萊 劇照 NO.19瑪麗·雪萊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17:04

詳細劇情

  瑪麗(艾麗·范寧 Elle Fanning 飾)是一個從小就沉迷于怪力亂神的鬼怪神話之中的鬼馬少女,她繼承了父母的先進思想,個性獨立自強又桀驁不馴。為了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瑪麗的父親將她送往了自己的友人威廉(德里克·里德爾 Derek Riddell 飾)家中,在那里,瑪麗遇見了渾身充滿了憂郁氣質(zhì)的年青詩人雪萊(道格拉斯·布斯 Douglas Booth 飾)。
  瑪麗很快就被雪萊迷得神魂顛倒,當她決定跟他私奔到倫敦后,瑪麗才發(fā)現(xiàn),原來雪萊早已經(jīng)有了家庭。然而瑪麗不在乎這些,她堅定的選擇和雪萊在一起。因為背叛了家庭,雪萊失去了來自父親的經(jīng)濟資助,貧窮沒有拆散他和瑪麗,令他們的感情分崩離析的,是雪萊的不忠。

 長篇影評

 1 ) 論作家/詩人如何締造一個科學(xué)怪人

補tag

最近看了《瑪麗雪萊》,是Elle2017年的新片,一直都比較期待,不僅僅是因為Elle出演,也因為瑪麗雪萊這個人,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的《科學(xué)怪人》是我特崇拜的科幻小說,原本以為她的角色會是其中的某位女性或者那位自述者,結(jié)果她是站在怪人的角度寫的。從被愛人捧在手心到同時被妹妹和雪萊冷漠,孤獨給予了她成長的空間,而自立讓她能夠從生活的感悟中提取出科學(xué)怪人的時間,她將雷電化作自己的內(nèi)心,在電閃雷鳴中舉辦了一場屬于她自己的最為孤獨的盛宴。我的poor的理解能力讓我最開始讀完小說的時候覺得她就是一個科幻鬼才,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她其實是一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孤獨填充在了書中的字里行間,渴望被愛,被撫摸,但卻被冷漠對待的無奈與悲憤我卻并沒有讀出來??赐赀@部電影后我覺得我必須得再把《科學(xué)怪人》細讀一遍。

這部電影大概講述了瑪麗遇到雪萊的那幾年,最初因為后媽的冷嘲熱諷與家庭的封建思想帶上繼妹妹與雪萊私奔的是她,與雪萊一起倡導(dǎo)自由戀愛的是她,因雪萊的負債累累雨夜逃債而令自己第一個孩子夭折的是她,自己的妹妹略顯淫蕩與雪萊搞曖昧的人是她,對科學(xué)永遠求知若渴并得到寫作靈感的人是她,看到自己的愛人因前妻自殺而頹廢不堪因而強迫自己從失去孩子的痛苦中掙扎著振作起來的人是她,被愛人冷落后毅然寫下第一本科幻巨著的是她......瑪麗雪萊可以說是獨立堅強女性的代表,是那個傳統(tǒng)封建年代為數(shù)不多的為自己而奮力抗爭的女性之一。她在看到雪萊的第一眼就陷入愛河,可以說是有點不理性地與之私奔,在茫茫的愛河與現(xiàn)實生活中慢慢理性獨立,在喪子之痛與頹廢丈夫之間冷靜下來,拒絕了雪萊多位好友的示好,她的忠貞讓同樣倡導(dǎo)戀愛“自由”(實則為新鮮感)的雪萊皤然醒悟,守護了屬于他們自己的愛情與不可思議的人生。

Elle雖然年輕了點兒,但表演還是很到位的,不能說是完美,畢竟童星轉(zhuǎn)型需要一個過程。顏值就不用我多說了,永遠的小仙女Elle,可是雪萊的顏值就有點一言難盡...總的來說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有空的話可以去找來看看。我還買了一本雪萊的雙語對照版的詩集,想看看當時的年代與雪萊先進的思想碰撞出的火花究竟有多奇妙?,旣惖钠渌麜乙蚕肟纯?,偉大的女性!

 2 ) A Life to Live

There is something at work in my soul which I do not understand……

黑色的基調(diào),霧蒙蒙的倫敦,并不寬裕的生活里維多利亞式的裙子,唯一白的元素就是艾麗·范寧的臉,染坊、墓園、鬼怪小說,點燃心靈的篝火,是一種別樣的熒光閃爍。

雖然繼母干涉她讀書,父親在Mary失眠的時候陪她讀書,"to love reading is to have everything within your reach",告訴寫作不需要模仿別人,而是要她表達自己的聲音。Mary跑向母親的墓園,靠在MaryWollstonecraft的墓碑上讀哥特小說、寫下那些早已熟稔于心的話。Scarcely had the demon cast his buring stare upon her in her icy cheeks……


Percy和Mary的第一次見面是在蘇格蘭的一個聚會上,她的心里有著數(shù)不清的文學(xué)夢等待發(fā)芽,他的眼底里透著的是桀驁和冷峻。好像父親的朋友在有意識地讓他們認識,Percy一開口就問Mary什么才是有“實質(zhì)”的詩歌,Mary給出的答案是“anything that curdles the blood and quicken the beatings of the heart”,沒有作家不是敏感的,也沒有作家不沉溺于對事物的細微察覺中。Percy被主辦方叫走去朗誦一首詩的時候簡單的留下了一句without audience, ideas remain mere words of a page。他在寫作中最看重的是自己的表達能被別人看到(出版),能造成影響(比如寫了the neccesity of Atheism被牛津退學(xué)),卻不是很在意是不是屬了自己的名字,這一點也讓后面Mary被要求匿名出版并且必須有Percy寫的序時他的不解和她的憤怒有所鋪墊。

Mary生氣地質(zhì)問Percy為什么沒有告訴自己他已經(jīng)結(jié)婚的事實,Percy并沒有說服力的解釋,但是Mary卻說她不在乎名聲。她只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論前方是大海還是深淵。雖然父親承認Mary和她母親的相像,也說出了you can't be confined too long,但還是讓Mary做出了Percy和fatherhood的選擇。她在離家之前說出的"I fear nothing but let your meaningless words scare me away from my desires",她選擇燃燒生命,追尋所愛,開始了“心懷天下、心懷詩歌”的生活。但是Percy信仰的是愛情的自由,而Mary信仰的或許正是Percy Shelley這個人本身。這種Percy向往的自由,這種或許已經(jīng)在Mary的媽媽身上實現(xiàn)的自由,當Mary看到母親的情人的畫作Nightmare - the curse of the incubus時,她疑問道,為什么(自由)給她帶來了那么多痛苦?如果她都不能承受,那我有這么能夠呢?

可是,她把只好她受過的苦難、失去、孤獨、背叛都化成了那個科學(xué)怪人,既是對死去女兒重生的愿望,又是自己孤寂但火熱內(nèi)心的投射,正像她自己所說:“如果我沒能在痛苦中殺出一條路來,我就不可能找到自己的聲音?!弊詈螅莻€坐在母親的墓碑前寫作的文學(xué)少女的名字也變成了燙金的字。


影片把戲劇的張力做到了極致,情節(jié)的安排上特意設(shè)置了很多counterpart來襯托Mary的選擇。比如:公園里Percy見到前妻和女兒與Mary懷孕(前妻Harriet和Mary),Claire對Lord Byron的感情和Mary對Percy的感情,Polidori的The Vampire出版時被認為是Lord Byron的作品和Frankenstein被認為是Percy的作品……甚至Godwin和Wollstonecraft這對無政府論和支持婚姻自由的夫婦也是Percy和Mary的一組對照。

有兩段比較混亂(聲音和畫面不同步)的剪輯非常喜歡,一段是在日內(nèi)瓦的城堡里拜倫和雪萊喝著酒在近乎瘋狂的狀態(tài)下吟詩,中間插入了醫(yī)生和Mary關(guān)于電流復(fù)活死人的探討;另一段是Mary在寫作時,回憶中的景象在腦中一幀幀地閃過去。

影片比較讓我不同意的一點是把Lord Byron拍的氣質(zhì)放蕩甚至猥瑣,他本人的那種羅曼蒂克的氣質(zhì)表現(xiàn)的很失敗,那些恰爾汗·哈羅爾一樣的拜倫式英雄正是他本人的風(fēng)骨。附帶一個插曲:喬治艾略特寫Daniel Deronda的開頭靈感來自于她在德國的一個賭場看到拜倫的孫女不停的賭錢(?),然后她就把這個情節(jié)安到里Gwendolen身上。


電影結(jié)尾在Godwin的書店里,最有空間感的一幕,和她斷絕關(guān)系的父親為她匿名出版的作品舉辦了慶祝會,Mary穿著顏色暗淡的裙子躲在角落里。Percy說出Frankenstein的作者是Mary的時候,他道歉是自己造成的許多悲劇讓Mary承受導(dǎo)致這份怪異可怕的產(chǎn)物,聽眾們漸漸退去,整個世界只剩下他們兩個人,她說:“我以為你已經(jīng)離開我了”。那么這一幕是真實發(fā)生的呢,還是Mary的想象呢?

倘若歲月能一直停留在童真的時期,倘若時光能靜止在青澀的年際,他還是那個在書本后面遞給你詩歌的少年,仍然是那個坐在教堂的祭壇上拿起酒杯請你喝酒的無神論者,還是那個和你大聲討論柯勒律治的詩人,而不是躲債主、酗酒的滄桑者。你只好這樣寫和那個曾經(jīng)的他道別:He was soon borne away by the waves and lost in darkness and distance。但是,閉上眼睛,音樂聲響起,他仍然是那個塞給你寫著詩句的小紙條的深情款款的Percy,你一個人走到陽光下打開,上面寫著“If thou kiss not me”。

巧妙的是,影片的結(jié)尾也是停留在Mary的18歲,她說:“我的選擇決定了我的人生,所以我沒有什么后悔的”。

I regret nothing.

【附】電影中提到的詩歌:

柯勒律治的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雪萊的Queen Mab(1812),Epipsychidion(1821),Love's Philosophy(1819),Absence, On Death

拜倫的She Walks in Beauty

 3 ) 事業(yè)型中年女性困境

寫這種標題也是羞恥感爆棚了。

而且女主角完成小說也不過二十歲,我硬扯到現(xiàn)代中年女性也是有點遠。

我無意于洋洋灑灑寫長篇感想或者說個什么大道理。疲倦的中年婦女已經(jīng)夠累了,懶得說。隨便扯幾句算了。


我覺得元兇就是我覺得太累了,沒人能夠分擔。
真的很累,這種類的狀態(tài)我一個人承受也行,但是周圍一旦有導(dǎo)火索就很容易發(fā)飆。。。瞬間就發(fā)飆了~
你能體會到那種一股子氣上來,你能感受到激素對身體的控制感嗎?

看著雪萊讀瑪麗的初稿,然后把她從夢中叫醒,說這故事應(yīng)該寫天使的時候,我正在勸閨蜜不要對剛小學(xué)的女兒發(fā)脾氣。

范寧演的瑪麗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聽著雪萊關(guān)于 perfection 的描述。而我眼前閃過閨蜜家老公懶洋洋無所謂的臉。我上次和這對夫婦吃飯,趁閨蜜去結(jié)賬的時候,和閨蜜老公表達覺得閨蜜最近終于從惡劣環(huán)境惡劣心態(tài)里走出來開始振作了,很開心。

哦,她剛換工作不適應(yīng),天天和我抱怨。一開始我還能勸幾句,后來我也受不了啊。
她要是做不下去那就不要做了嘛。整天和我抱怨搞得我很煩的。

這位坦蕩的直男臉上寫了“自私”二個大字。

看起來我比他更了解他妻子曾經(jīng)歷的難過。

孤獨使得才華橫溢的文藝女青年寫出好作品,能流傳下來。而科研界的女學(xué)者們,論文里可不能帶著什么情緒。

之前看到一段話寫“中年男人”的孤獨,什么目所能及都是依賴他的,沒有他能依賴的。我只想評價,哦呵呵。

當然,賺錢挺不容易。另外,有事業(yè)心的男人女人都挺不容易的,

但要賺錢養(yǎng)家,要帶娃的中年女性的孤獨,特別是操心剛上學(xué)的小孩子的那種勞心勞力,很多中年男人不懂吧。。。大部分媽媽們都懂的。

我很多三十歲以上的事業(yè)型女性朋友都比她們的伴侶更累。

所以大叔們,別叫苦了知足吧!

 4 ) 為瑪麗雪萊立傳?還是侮蔑他們的自由思想?

瑪麗雪萊,因為寫作《弗蘭肯斯坦》被視為科幻小說之母;珀西·雪萊,創(chuàng)作了《西風(fēng)頌》等詩篇而成為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這是歷史書上給出的介紹。

但幾乎從他們生前一直到現(xiàn)在,他們在坊間卻有另一些不怎么雅觀的稱號。無他,因為他們的思想太過激進,保守的人們無法接受。小報樂于挖掘他們八卦緋聞的蛛絲馬跡,迎合觀眾們獵奇又厭惡激進派的心態(tài)。

八卦小報怎么看他們的呢?

雪萊?那個因為不服牛津?qū)W校“學(xué)長制”而對高年級同學(xué)大打出手的小流氓?那個膽敢發(fā)表“無神論的必要性”的“瘋子雪萊”?瞧瞧,他把原配拋棄了,去追求一個這么小的小蘿莉!他把老父親拋棄了,因為父親不認同這個激進的兒子!他竟然鼓吹革命萬歲、窮人造反!他竟然鼓吹婚姻自由!他竟然支持愛爾蘭獨立!

還有瑪麗?那個反對婚姻的瘋子老爸,和鼓吹女權(quán)的瘋子老媽,生出來的孩子還能有什么好的!小小年紀就被騙子雪萊誘拐走了,這還是個有婦之夫!他們逃去歐洲還帶了個叫克萊爾的女伴,不用說,肯定和雪萊有奸情!瑪麗攤上這么個風(fēng)流浪子,遲早被拋棄!什么?在雪萊死后,瑪麗還一直稱頌倆人的感情和雪萊的偉大?肯定是瑪麗為了自己的面子,給雪萊文過飾非來著!

很遺憾,這樣的八卦非常有市場,以至于流傳到今天,大家仍然愿意相信。胡布勒寫了本《怪物》,根據(jù)瑪麗的《弗蘭肯斯坦》展開了合理的想象,她竟然寫出這么悲傷、恐怖的故事,一定經(jīng)歷了特別可怕的事情吧?結(jié)合八卦小報的記載和雪萊夫婦日記中蛛絲馬跡的搜尋,《怪物》編織了這么個邏輯完整的故事:因為雪萊的自私無情和風(fēng)流濫交,讓瑪麗受盡折磨,一個被拋棄的妻子,一個被傷害的女性,催生出《弗蘭肯斯坦》這么個怪物。

幸好,可能胡布勒沒注意到瑪麗還曾寫過小說《Matilta》,暗示了女兒對父親亂倫般的愛慕。不然,《怪物》這本書可能還會加上亂倫這濃墨重彩的一筆呢!

看了《瑪麗·雪萊》這部電影,基調(diào)基本和《怪物》一脈相承,就是用雪萊的“渣”,反襯瑪麗的“受害”,其實棒打兩頭,把兩人的成就和思想貶到了泥土里。

到底這些八卦有沒有根據(jù)?

雪萊夫婦生前的熟人羅塞蒂,寫了一本傳記《雪萊夫人》,澄清了其中不少謠傳:比如所謂克萊爾和雪萊的緋聞,很可能是子虛烏有,被人編造出來的污蔑之詞。

而更重要的,是對雪萊夫婦思想的侮蔑。

比如雪萊鼓吹的婚姻自由。

這部電影里有個鏡頭,雪萊以為瑪麗有婚外情,反而興沖沖地說,沒事啊,我支持你自由追求你的愛情!

這個鏡頭,儼然把雪萊的“婚姻自由”思想等同于濫交,或者說得輕一點,open relationship,就是那個年代的道德家對雪萊等人最常見的污蔑之詞。

而雪萊到底是怎么看這點的?

從他的詩作和論述不難看到,雪萊痛恨一切壓迫人的東西,封建專制、腐朽習(xí)俗、宗教迷信,反對壓迫和追求自由,這是雪萊一切詩作和行動的出發(fā)點。的確雪萊主張廢除婚姻制度,這是因為在他眼里,婚姻就是壓迫人制度的一部分,讓自由相愛的人們不能在一起,把婦女束縛在完全沒有感情交流、專制獨裁的丈夫身邊。從“伊斯蘭的反叛”中的茜絲娜,到“倩契”里的女兒,雪萊筆下有大量獨立、堅強和偉大的女性形象,更別提雪萊是個享受孤獨和厭惡社交的人,很難想象雪萊會沉迷于風(fēng)流鄉(xiāng)中,追逐亂交的樂趣。

雪萊主張的,是相愛男女之間的自由契約,出發(fā)點是尊重雙方的自由意志,但絕不是否定對配偶的忠貞和熱愛。終其一生,雪萊和瑪麗都在感情上彼此相依,思想上碰撞交流,事業(yè)上互相支持?,旣惥幍摹堆┤R詩集》,在幾乎每首詩前都有大段的前言,記錄了夫妻倆的生活往事和思想探討。比如雪萊怎么鼓勵瑪麗進行文學(xué)創(chuàng)作,贊美她在寫作上的才華;比如瑪麗怎么和雪萊一起欣賞自然美景,欽佩他的天才和熱情。

更重要的是,雪萊和瑪麗的“婚姻自由”思想并非無水之源,深深受到了瑪麗的“瘋子”父母的影響。

要知道他們生活的19世紀初,英國社會還是相當保守,但雪萊夫婦膽敢如此激進大膽,瑪麗父母的榜樣力量功不可沒?,旣惖母赣H威廉·葛德文,本身就是廢除婚姻論的大力倡導(dǎo)者。而瑪麗的母親沃爾斯通克拉夫特/Wollstonecraft,首位女權(quán)主義理論家,一位大膽、堅強的女丈夫,雖然早在生產(chǎn)瑪麗的時候,就不幸去世了,但對瑪麗和雪萊,卻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沃爾斯通克拉夫特本人,就是“婚姻自由”思想的踐行者。她相信相比婚姻制度本身,男女間的相愛(affaction)重要得多。當然這并不等同于所謂“真愛至上”,在《女權(quán)辯護》一書中,她提出男女間的結(jié)合,最完美的就是從充滿激情火花的相互吸引,轉(zhuǎn)變?yōu)榛ハ嘧鹬亍⒒ハ嘀С值幕锇殛P(guān)系。她甚至不否認婦女要重視端莊儀表、要注重撫育子女,但這必須基于婦女本身接受了良好教育、具備了德性品質(zhì),以及丈夫的充分扶持基礎(chǔ)上。

換言之,在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眼中,取代婚姻的,應(yīng)當是一種自由的聯(lián)合(free union)。

人要先自立、自足、自由,才能相愛,這已經(jīng)有些接近弗洛姆在《愛的藝術(shù)》中的理論了。

而這種“自由聯(lián)合”的婚姻思想,深刻影響了她的丈夫葛德文,尤其是她未能謀面的女兒、女婿。我們知道,雪萊一開始就是葛德文的大粉絲,對葛德文追求進步、廢除婚姻等思想深信不疑。他上門拜訪葛德文,這也是促成雪萊和瑪麗相識的契機。

雪萊、瑪麗同時也對沃爾斯通克拉夫特敬佩有加,正如電影表現(xiàn)的那樣,在她的墳?zāi)骨埃麄兗s會、私定終身。而當雪萊帶著瑪麗私奔時,身邊就帶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的游記《Short Residence in Sweden》,里面記錄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對婦女地位的關(guān)切,對北歐地區(qū)男女自由戀愛傳統(tǒng)的贊揚。當他們旅行到意大利比薩,遇見了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生前的好友King女士。King講述了這位偉大女性的事跡和對她的熱愛,讓雪萊夫婦欣喜不已??傊?,雪萊夫婦踏著葛德文夫婦的思想足跡,同樣追求著自由,這種追求貫穿了他們的一生。

當然,可能相比這些,大家還是對八卦更感興趣。我只是想說,瑪麗并不像電影中那樣總是哭哭啼啼、受著委屈,她和雪萊可能更享受自由,更加堅強,更有思想。

她和雪萊并不是怪物。

 5 ) 瑪麗雪萊

終于完成了英國作家傳記看單的最后一部《瑪麗·雪萊》關(guān)于科幻小說之母在愛情與創(chuàng)作中的歷程。她與著名詩人雪萊的愛情故事本以為是唯美的,也可能是沒有讀科學(xué)怪人作品的緣故才會如此認為,我一向不喜歡詩人,他們太熾熱太可怕也太脆弱了,一般的人又怎么能接近詩人而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呢?像克萊爾接近拜倫落得個遍體鱗傷,但像瑪麗這樣的天才接近詩人便會從痛苦中掙扎變成更沉穩(wěn)又強大的靈魂,我記得芬尼說過如果可以擁有小說家和詩人愛,她會選擇詩人,而我會選擇小說家?,旣惖男≌f在出版上也遇到了那個時代對女性作品的質(zhì)疑,出版社認為女性無法創(chuàng)作出強大優(yōu)秀的作品而要冠上他人的名字才可以出版,記得瑪麗說“當我可以生育的那一刻起,我也有能拿起筆的力量”幸好幸好她沒有看錯人,雪萊依舊是高尚的依舊是她值得愛的人“我從未許諾過你一段不痛苦的人生,但我低估了我們將要忍受的絕望的深淵和遺憾的重量” 這部小說叫《弗蘭肯斯坦》作者是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戈德溫“我的選擇造就了我,我毫不后悔” 還有在伴隨著科幻小說的問世中,第一部吸血鬼題材的書也問世,是和瑪麗一樣在拜倫的那場鬼故事宴會中獲得萌芽,作者是拜倫的醫(yī)生波里道利,這堆人里只有強大的瑪麗堅強的活了下去,其他人都早死![/cp]

 6 ) 怪物的誕生

代瑪麗雪萊專業(yè)研究者Vera發(fā)

========================================================

總體上而言,電影在服裝、背景和氛圍營造方面可圈可點,讓人似乎回到了19世紀初倫敦沒有太陽的白天和日內(nèi)瓦大雨傾盆的黑夜。主演范寧演得也很出色,眼神中透露出比她年輕的面容所能承載的更為深刻成熟的東西:那是一種受難中的高貴,痛苦中的忍耐以及忠于自我的勇氣。整部電影看似平淡無奇,毫無波折,即使有波折之處(私奔、孩子死去)也沒有音樂和情感的渲染,但事實上從電影的第一個鏡頭瑪麗在母親沃斯通克拉夫特墓前讀書開始,到接下來零零碎碎的情節(jié)和片段都像是四散掉落的珍珠,而短短幾分鐘《弗蘭肯斯坦》這本小說的創(chuàng)作的鏡頭就像是一條結(jié)實的線繩,將它們一個一個穿了起來。

電影主要觸及到四個關(guān)系:瑪麗和她母親沃斯通克拉夫特,和她父親戈德溫,以及和她丈夫雪萊的關(guān)系,克萊爾和拜倫的關(guān)系。瑪麗的母親可以說是西方真正意義上第一個女權(quán)主義者,電影中通過戈德溫之口說起她:“你母親是一個戰(zhàn)士,她和世間的一切為敵”。母親不同凡響的勇敢是瑪麗敢于走上背離世俗之路的動力源泉。還有一處提到她母親是在拜倫指給她看一幅Henry Fuslei的畫像,畫的是一個睡眠中的女性正在做噩夢,她的夢外化為一只可怕的猿猴蹲坐在她身上。畫面中女性姿態(tài)放蕩的軀體,散亂的頭發(fā),猿猴狡黠邪惡的面容,充滿了淫欲、暴力的暗示,似乎女性既是被蹂躪踐踏的受害者,又成為這種畸形關(guān)系的共謀。而Fuseli正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第一個情人(他們的感情使她吃了很多的苦頭)。這幅畫事實上是一個隱喻,即對于一個十九世紀的女性而言,什么是她們最大的噩夢?小說于是引入了兩個平行的戀愛關(guān)系——瑪麗和雪萊,克萊爾與拜倫。前者可謂真愛,父親斷絕父女關(guān)系的威脅,和愛人已有家室的事實都無力撲滅這場愛情之火,但是當雪萊妻子和瑪麗當面對質(zhì)時,她已經(jīng)犀利地點明了他們未來的結(jié)局:“我?guī)啄昵耙彩呛退奖嫉摹保纯船F(xiàn)在的我,就能想象未來的你)。詩人的愛情如蒼穹之云,如星空之月,中看不中用。強行實行“戀愛自由”的理論,和妹妹克萊爾肆意調(diào)情,不顧暴雨如注帶著生病的女兒奔走,以及留下一堆未解決的前妻和孩子的問題.......這些都讓敏感的瑪麗陷入無助和絕望。當她的孤獨和憤怒都化作一個復(fù)仇的怪物時,雪萊竟然建議將之改成“一個代表著完美之人的天使”?,旣惖奈驮箽獗l(fā)了,她驚詫于愛人和現(xiàn)實的絕緣,她喊道“你看看我!”(你如何要求一個額頭上結(jié)滿風(fēng)霜的人去迎合你對未來天真的期許?)電影最后,雪萊當眾承認,“是我讓她陷入如弗蘭肯斯坦的造物一般的無盡孤獨之中?!毖┤R無法理解瑪麗巨大的隱痛,但克萊爾能。雖然她也是瑪麗生活的搗蛋者之一,但她自身的愛情悲劇讓她對瑪麗(和怪物)感同身受,她的理解是同樣作為女性受害者的同病相憐。比起雪萊對愛情的隨意態(tài)度,拜倫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自戀讓他把任何一個情人的愛都當作是自己理所應(yīng)當享用的祭品,他的道德盲點讓克萊爾的一生都在為自己沖動的過錯贖罪。再來說戈德溫。他既是瑪麗的文學(xué)啟蒙導(dǎo)師,又是召喚怪物的一片暗影。他教導(dǎo)瑪麗“去找到你自己的聲音”,開啟了她的文學(xué)夢想。但當私奔后的瑪麗在市集偶遇父親時,父親對她冷漠地如當時冬天的溫度。就像瑪麗質(zhì)疑她父親:“我們是按照你的理論生活的”,但他卻否定女兒的自由戀愛并和她斷絕父女關(guān)系一樣,小說中的怪物也是弗蘭肯斯坦一手創(chuàng)造的,卻同樣被無情拋棄。(當然她父親作為過來人,了解把理論不加三思地付諸現(xiàn)實的代價,這也是他身上的ambiguity)因此可以說,《弗蘭肯斯坦》中的怪物就是畫中的夢魘,是雪萊前妻的自殺,是瑪麗夢中復(fù)活的孩子,是她被搶走的作者頭銜,是許久未見的父親轉(zhuǎn)身而去的背影,是克萊爾雨夜的狂奔......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散漫無序。不過竊以為有一個情節(jié)設(shè)計多余,即瑪麗去蘇格蘭那部分,如果是為了設(shè)計在那里遇見雪萊的話,更是沒必要,因為事實上,他們是在戈德溫家里相遇的。順便提一下電影中出現(xiàn)過的詩歌:雪萊的”Queen Mab”,柯勒律治的”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和拜倫的”She Walks in Beauty”.

以上是作為普通觀眾的影評部分,主要是對電影本身的理解和解讀。接下來是作為瑪麗雪萊研究者的吐槽部分。電影作為一種商業(yè)的產(chǎn)物,戲劇化和好看是首要目標,真實性則會退居第二。為了不讓大家對瑪麗雪萊產(chǎn)生誤解,我列舉一下被影片歪曲的幾個主要的地方(細節(jié)部分就不追究了)

1,雪萊和瑪麗第一次見面是在戈德溫家里而非蘇格蘭。

2,瑪麗知道雪萊是有婦之夫,因為是他們夫妻一起到戈德溫家里吃飯的。可能為了道德上的考慮,導(dǎo)演把瑪麗無辜化了,事實上雪萊妻子的死一直如一個罪惡的秤砣一樣懸在瑪麗的心口。

3,雪萊到死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的詩人,他所有的詩歌加起來賣出去的數(shù)目不及弗蘭肯斯坦一部作品。直到1824和1839年瑪麗編輯了雪萊全集后,他才漸漸奠定其地位。因此,公園里有粉絲簽名情節(jié)是假的,因為他名氣大所以要他來寫小說序言也是假的。這就引出來本片最具欺騙性的情節(jié)——爭奪作品權(quán)的問題。當時小說寫出來后,雪萊幫助修改了一些字詞,寫了序言,聯(lián)系出版商匿名出版,確實一些人猜測這本書是雪萊寫的,包括大名鼎鼎的Walter Scott,但是瑪麗寫信給Scott謙卑而禮貌地澄清了他的誤解。所謂夫妻之間因此而起的沖突和冷戰(zhàn)全是為了契合女權(quán)主題編造出來的。

4,克拉拉是瑪麗第三個孩子,她的死亡確實是由于雪萊的魯莽,但當時他并未和瑪麗在一起,是他為了圖自己方便要求瑪麗連夜帶著生病的孩子去羅馬投奔他,因此孩子病情加重,死在那里。

5,瑪麗的性格也是一個誤解。范寧演出了她性格中堅毅、隱忍、高貴的一面,但是她的另一面是內(nèi)斂和軟弱(她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電影中瑪麗和父親的正面對抗,和雪萊的激烈爭執(zhí)以及對拜倫的大膽挑戰(zhàn)都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雖然她內(nèi)心也許這樣做過無數(shù)次....瑪麗一生都并非一個女權(quán)主義者。她在日記里說,“我的性格決定了我不可能再寫一部《女權(quán)辯護》,我總是無法宣告自己”?!皩τ谂詥栴},我從未確定自己的觀點,我認為不是撤銷所有的束縛,就能保證社會的進步,人生來總是要學(xué)會自我否定”。她當然為女性的被壓迫鳴不平,但她同時認為,在生活的復(fù)雜性面前,任何口號和理論都是無能為力的,反而是女性身上原有的對愛的守護和忠誠能夠守住一方幸福。

總體評價——雖然從透過人物經(jīng)歷從女權(quán)主義這個視角闡釋《弗蘭肯斯坦》的誕生并無不妥,但是這同時也壓縮了這部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和瑪麗作為一個作家用文字走出小我探尋真理的使命感。

以上。

 短評

看完很好奇雪萊真的那么渣嗎?查了資料徐志摩和郭沫若都奉他做男神也就沒啥奇怪了。劇本有點散,高潮太多也就沒有高潮。

10分鐘前
  • 毛小惺
  • 還行

如實反映了詩人是渣男。如果沒有科學(xué)怪人這本書,妻子名份都沒有的Mary可能不為我們所知。故事里只說了她的大女兒去世,沒說她四個娃都去世了。弗蘭肯斯坦的孤獨、被拋棄感的源來淋漓盡致了。人們逆天改命,自以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拼湊起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怪物…這個核心是最具科學(xué)性和哲學(xué)性的

14分鐘前
  • 慕思倩
  • 推薦

拍得太嚇人了,原來期待另一部明亮的星,結(jié)果噌噌來一堆隱婚愛豆艸粉+原配自殺+小三+少女前衛(wèi)科技博主+未成年媽媽,每個關(guān)鍵詞放到現(xiàn)在都能上頭條一萬次,不過人家是維多利亞時代,攤手。五方君有一種演什么都油膩的特殊技能。多一星給范寧??春媚愎媚铮?/p>

19分鐘前
  • ANNA
  • 還行

雪萊夫人永遠無法同弗蘭肯斯坦分開了

22分鐘前
  • 還行

一個女性的成長,就是面對孤獨、絕望還有背叛,又不斷走過的過程。在瑪麗的人生中,父親、丈夫、出版商,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人們,不斷將她拋入一個又一個深淵,“你將被海浪卷走,迷失在黑暗和遠方”。出現(xiàn)過的女人,看似不懷好意,卻最終都是她的同類,物傷其類。在這樣的人生境遇中,所謂的科幻大作倒不是源于對科學(xué)的熱忱,而是人性深處最深刻的悲憫。寫作是一種拯救,解脫自己,啟迪他人??茖W(xué)帶給我們契機,但不要努力讓它成為另一道枷鎖。

25分鐘前
  • 查理的天使
  • 力薦

年輕不是你的錯,要怪就怪你太zuo。

27分鐘前
  • 飲歌
  • 較差

拜倫和雪萊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女朋友真是太美了 太美了 太美了

29分鐘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還行

片里塑造的拜倫和雪萊一個賽一個的討厭,演拜倫爵爺?shù)哪莻€演法真的油膩得我兩眼一黑,有個地方還好,是小醫(yī)生拿著自己出版后的印刷書送瑪麗,上面署名卻是拜倫,瑪麗要為他質(zhì)問拜倫,他說拜倫早和出版商說過了,拜倫根本瞧不上他這本書。范寧是真的好看小仙女!年紀還小,爆發(fā)力慢慢來

32分鐘前
  • 123456
  • 推薦

quiver with anger and thankfulness, for the monster she brought out from all of us

37分鐘前
  • S?ger
  • 力薦

弗蘭肯斯坦的作者瑪麗雪萊傳記片,看后才明白那個科學(xué)怪人其實是瑪麗自己,不被理解,被最愛的人漠視,對自己懷疑和否認,多少反映當時女性悲慘命運。里面對我國推崇的詩人雪萊和拜倫的刻畫充滿諷刺。浪漫主義名不符實,浪漫的背后是濫交和不負責任?,旣愂藲q著成佳作,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值得敬佩。

39分鐘前
  • 金格格-Sophia
  • 推薦

臺詞把詩歌串起來,還有舞臺劇的效果。最后一幕說的很好,瑪麗對雪萊說,我放棄一切跟你在一起,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不后悔。這才真女權(quán)主義,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無論對錯

43分鐘前
  • 倫敦在逃火野麗
  • 推薦

My choices made me who I am and I regret nothing.

44分鐘前
  • t0psh1t
  • 推薦

第一本Sci-Fi的誕生,當然不是來自于賽先生,不是來自于不負責任的年輕詩人雪萊,而是來自痛苦,來自孤獨,來自于不被愛的焦慮。當瑪麗雪萊告訴出版人不要質(zhì)疑 a woman‘s abllity to experience loss、death、betrayal時,想為她鼓掌。

46分鐘前
  • 叢林宜歌
  • 推薦

艾麗·范寧年紀輕輕就敢挑戰(zhàn)瑪麗·雪萊這等大女主戲份,雖然年齡上是符合的...說點什么好呢,勇氣可嘉吧。

50分鐘前
  • 柯里昂
  • 較差

愛麗范寧還是不太能撐得起雪萊夫人這樣復(fù)雜的人物。

52分鐘前
  • 孔府小魚
  • 還行

以前也許只是當一個見聞看看,但是現(xiàn)在真的感覺一個女人在那個年代,寫出這樣的作品,要克服多大的困難。my choices made me who I am. and I regret nothing.

54分鐘前
  • 9o1o31
  • 推薦

雪萊拜倫,兩大渣男。腐國的確名不虛傳,兩位詩人不假思索地上演了同性之吻。雖然不免懷疑歷史上的雪萊到底是否真的有和Mary妹妹眉來眼去,曖昧不清,以及雪萊到底有沒有出軌。最期待的Maisie Williams戲份居然才這么少,轉(zhuǎn)瞬即逝。大臉圓圓的Ben Hardy實在太可愛啦!珀西·雪萊對于“自由戀愛”的理解可謂搞笑,“自由戀愛”是可以自由地去愛自己所喜之人,而非自由地愛很多人?,旣悺ぱ┤R,女權(quán)主義者之女,二十出頭便能寫下《科學(xué)怪人》這部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實在厲害絕頂,膜拜!平心而論Elle Fanning各方面都不差,輸就輸在無論如何都祛不去某處心機婊一樣的氣質(zhì),嘆氣。Douglas Booth和Tom Sturridge雖然都挺帥,但他倆在我眼中一直都是腐國兩大嫩牛五方【。

58分鐘前
  • 獨行俠殺手阿何
  • 推薦

怎么說呢,雖然 在母親墓前看哥特小說、踩著鋼琴聲奔跑什么的 滿足了我一部分幻想,但真的就是標準三星傳記片,不帶一點激情和作者氣息的。這類電影太多了,拍瑪麗這樣,拍雪萊可能也這樣。選角也失敗,非我看不起演員,但倆主演氣質(zhì)真不太像有文化的人…唯一喜歡的是那個呼應(yīng)了開頭的結(jié)尾吧,像流水

1小時前
  • 000
  • 還行

女性該如何過上勇氣、智慧與幸福兼得的人生呢?假如她對愛情,還有不切實際的浪漫期待,而期待與行動和選擇之間,又無法邏輯自洽…既然選擇一個為了自己拋棄妻子的男人,又如何用忠誠兩個字去捆綁他,用長久兩個字去寄望關(guān)系?真是繞不出來的悖論。把愛情兩個字鑲在人生匾額上,奉為最高準則的同時,就該甘愿一并忍受它的變卦和無法獨占;你不能既享受他的變心,又期望他的忠誠。一部瑪麗.雪萊的傳記片,倒是激起了我對她母親——一個200多年前的女權(quán)主義者的興趣。

1小時前
  • 匡軼歌
  • 還行

我在牛津看過一個以 Mary Shelley 主題的書信展,很有看頭流連忘返,因為不僅她自己是寫出《弗蘭肯斯坦》的大作家,她的家人也都個頂個的厲害,爸爸 William Godwin 和媽媽 Mary Wollstonecraft 都有名著傳世,丈夫是大詩人雪萊,就連妹妹的情夫都是大詩人拜倫。很多人批評這部電影過于平淡,但我能看到克制對白下的澎湃情感,而且臺詞優(yōu)雅耐人尋味,以至于讓我連看兩遍。

1小時前
  • 鍋蒸之魚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