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許多銅子所說,《大宋》的案件挺容易猜透的,有點“小兒科”,而且他的驗案手法也并不完滿,但是在我的眼中,《大宋》是一部難得的斷案經(jīng)典片。他的經(jīng)典之處,就在于它的真實感。我想,它帶給了我們異于時下很流行的斷案片觀念的一種新感覺。現(xiàn)在的斷案作品(無論動畫、小說、電視片)大多講求案子如何懸,過程如何巧妙復雜,結果如何讓人想不到,倘若讓人猜到兇手就是一點身價都沒有了——我曾見過一個作者為了讓人猜不到他的兇手,硬是把一個看起來很可愛的人推上“斷頭臺”,雖然他解釋得通,但我看得像吞了根魚刺——怎么也咽不下去——因為他這樣是打破了美感,毀了一個原本已經(jīng)成就的美好的形象。說實話,一個一輩子辦案的人,終其身能遇到一兩個懸案并解開就是他一輩子的輝煌了,哪有人能像某些斷案作品中的主角,走到哪里懸疑案情就像長了腳一樣跟他到哪里,莫非他是災星?所以我覺得以案件的懸疑為主的作品固然好看,但像《大宋》一樣有自己獨特的特點的斷案片也是值得欣賞的。
那么,它獨特的特點是什么呢?我認為,正是他講求平凡樸實。它的人物不是神,它的公堂是千百年來封建社會一個普通的公堂,它的案子是很常見的案子,但是,它的感情也是最真實的感情,它對“人命關天”的嚴謹也給人帶來真實的嚴肅感,于是它給人帶來了真實的感動。
那些看起來動機很普通,沒有復雜背景的案子,樸實得似乎就可能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只要想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毫無顧忌的罵它“弱智”了。誠然,就像我們周圍的人我們也很了解,假如那天出了什么案子,我們自然也會聯(lián)想到很多平日里家長里短的東西并以此推測誰有作案動機,而且也很可能猜對——但是斷案就是“猜到兇手”這么簡單嗎?或許我們看了不少偵探小說,都是保持著“猜兇手”的習慣,想著反正只是個看戲的人,猜到兇手就是完全成功了嘛!但是這部電視劇給了我一種新的認識,讓我得以從一個新的角度思考“斷案”。
第一,就像劇中的男主角遇到的案子,很多時候,生活中常見的案件并不復雜,有時候你就明知道只有某某人才會干這種事,但是就算你再肯定,你拿不出有力的證據(jù),甚至只要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說不通——你就沒有成功的斷案!猜到了兇手又怎樣,想通了一兩點又怎樣,甚至你全想通了但是找不出證據(jù)也是徒勞!人命關天——《大宋》給了我們一個嚴肅的話題,斷案的本色并不是像我們??吹降膽乙晒适拢谄椒仓幸娭腔?,在平凡中顯露人的本性,在平凡中講述最古老又最真實的道理——就算它簡單、枯燥,甚至“弱智”,它也有著鐵一樣的規(guī)則!如果不能嚴守這個規(guī)則,你就注定是失敗者,就算你曾經(jīng)解除了無數(shù)的冤獄,只要你錯了一回,留下的必定是血的烙??!就像宋慈的父親,多么好的一個老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是如果這一“過”就要換一條人命……要決心做好一輩子的提刑是多不容易的事啊,也許我們可以肆無忌憚的笑話一個案件是多么弱智,但是在弱智的案子宋慈也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慎重,為什么?因為人命不是兒戲。
第二點就是判案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很多懸疑案件故事的主角通常會有巧遇,遇到什么東西突然啟發(fā)了他們,然后終于想出答案。是的,那些主角通常像被神引導者,每走一步就離答案近了一步。但在現(xiàn)實中如果憑空丟給你一個案子,你很難有故事中的靈感,只會有一片茫然,因為無論你向那里走出一步都有可能錯——你根本不知道兇手是個絕頂聰明的人還是個頭腦簡單的白癡,你每確定一樣東西都得擔心兇手是不是比你聰明把你給騙了。拿著時候應該怎樣判案呢?我覺得《大宋》對這一點解釋得非常好,宋慈判案的時候就是一步步大膽地進行設想,然后再把各種可能性一一排除,最后只剩真相。這樣免不了設想錯,但是只有去設想才能有主動權。這樣的過程就真實多了。
因此,我覺得《大宋》給“斷案片”注入了一種新的觀念,使得古老簡單的案子煥發(fā)了新的光彩,給了我們新的更深刻的思考,應該是一部當之無愧的好片子。
小時候看這部劇,看的是撲朔迷離的案情,縝密的推理。剛正不阿的提刑官與貪官污吏斗智斗勇,伸張正義,懲惡揚善,好不精彩!多年之后再次回顧,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卻是宋慈的結局。都說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最初的宋慈確實如此。經(jīng)歷父親自盡、摯友慘死、同窗貪墨、岳父栽贓等事件,他仍能初心不改??僧斔H眼見到朝臣貪贓枉法欺壓百姓而當權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時,他震驚憤怒乃至絕望,心灰意冷,掛印而去。在乃父墳前付之一炬的,是多年的心血總結,是懲惡揚善救世濟民的理想抱負,更是那個腐朽的王朝。萬千個有志青年或理想破滅,熱血漸涼,或為權勢所迷,初心不再,敲響了那個王朝的喪鐘。
看完后很受震撼,順便指出幾處史實錯誤。
1. 宋代官員有任期制,一個人把同一個官做幾十年是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
2. 宋代沒有欽差大臣之說。
3. 宋代主要用銅錢(或鐵錢等錢)和交子(或關子等紙幣)交易,不可能出現(xiàn)劇中喝酒都用那么多銀子的事。而且宋代也沒有銀票一說。俸祿也不說多少兩銀子,一般說多少錢或貫。
4. 宋代提刑司是路一級的司法機構,不是劇中說的州一級司法官,路是州之上的一級單位,州是縣之上的一級單位。提刑司長官是提點刑獄,剛中進士沒幾年、沒有任低級官、只因破案就當上,是不合史實的。
5. 宋代州級政府司法官有司理參軍、錄事參軍、司法參軍等等,推官也在某些環(huán)節(jié)參與司法案件。但是劇中專管刑獄、坐堂審判的推官是元朝才出現(xiàn)的,宋朝推官的工作職能遠遠廣泛。
6. 宋代州級政府監(jiān)獄主要有司理院、州院,獄官為司理參軍、錄事參軍等屬官。劇中監(jiān)獄一律由胥吏掌管是不合史實的。
7. 宋代縣級政府只能判決徒刑以下的案件,徒刑及其以上的案件要初審之后將犯人和案卷一并移交到州級政府,由州級政府再審后判決。
8. 宋代驗尸,一般來說州級政府由司理參軍負責,縣級政府由縣尉負責。
9. 宋代沒有捕頭、捕快這類官吏。
10. 宋代“官與品輕重不相準”,一般不會說幾品官。而且,官、職、差遣分離,知府、知縣、提點刑獄都是差遣,本身并無官品,其品位靠的是“本官”,在北宋前期是吏部侍郎這一系列(本身并無職事),元豐改制后本官改用承務郎這一系列。劇中七品知縣、四品知府、五品提刑、一品尚書、二品侍郎之說,均與宋朝制度不合。
11. 宋朝地方?jīng)]有省的建制,不存在外省提刑之說。
12. 宋代官府里沒有師爺。明清師爺又稱幕賓,為長官私人聘請的無官之人。宋代州級政府的幕賓即幕職官(判官、推官、掌書記、支使這些),一般均為中央政府任命,即使長官辟舉一般也是辟舉有官之人。
13. 庫銀被盜案中,宋朝的宋慈竟然說出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穿越了。
14. 宋代兵部侍郎不領兵打仗、沒有兵權。
15. 宋代沒有羽林軍,不會出現(xiàn)劇中派羽林軍圍大臣府邸之事。
16. 宋代監(jiān)獄里關的主要待審判、待執(zhí)行的犯人,沒有現(xiàn)在坐多少年牢的有期徒刑制度。
17. 南宋仍認為京城是開封,臨安只是行在,沒有京畿提刑司。
18. 宋代沒有“閣老”,有宰相、樞密使,上朝議政時不會只有六部官員、御史這些官。
19. 宋代刑部侍郎不分左右。
劇情好壞,可以先不論。劇中的服飾是大亮點,沒有花里胡哨、富麗堂皇,但是布衣釵裙的裝扮很樸實很美好,男子也都束發(fā),細節(jié)上的稱呼,類似男優(yōu)這類的名詞,整部劇的氛圍還是挺符合北宋的背景。大宋提刑官重的不是懸疑奇案,更注重塑造主角正義、剛正不阿的形象,其中多處對為官之道、官場作為的描述,頗有點借古諷今的意味。
何冰演的宋慈中規(guī)中矩,一生守法奉公,他可以讓死人開口說話、為屈者伸冤,卻對官場上的腐朽黑暗無能為力,結局時他辭官而去,在父親墓前的一番感慨,還有宋皇的一聲嘆息。滿朝文武,皆有失德失敗之處,即使是表面再和善、對宋慈和藹相對的老官員,也逃不過私欲和權利的誘惑。為官者分忠奸,宋皇燒了那堆證據(jù),其實內心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保下了滿朝文武,為他的江山正統(tǒng)維護了官場秩序,卻注定要失去一個忠誠正義的好官,當真讓宋慈處于“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凄涼狀態(tài)。
私以為全劇的最精華,就是在郭達飾演的刁光斗出場,和宋慈斗法,玩弄律法和人命于股掌之間,掌握了滿朝文武的弱點,為己所用、避己之災,恰恰是與宋慈品性截然相反的人,兩個人的沖突在所難免,尤其是刁光斗一心挑釁,他想讓宋慈認清現(xiàn)實,這個官場,好和壞,不是像他驗尸辨兇這么簡單,除了忠奸善惡,更多的是灰色。大部分的官吏,才德都無法兼?zhèn)?,如包拯般鐵面無私、大義滅親畢竟是少數(shù),又如于謙這般兩袖清風更是少之更少,所以宋慈追求的正義和律法的嚴明,到頭來還是成了空談。刑律終究是人所制定,而這世間最無法制約的就是人的私欲,滿朝官員都為了各種理由保住自己的烏紗和地位,刑律真正是成了擺設,獨你宋慈一人之力,又如何能扭轉大局,正風氣?
郭達演的刁光斗很出彩,演反派奸相入木三分,當真是讓宋慈頭疼的對手;還有杜志國演的官吏,將貪婪、險惡的姿態(tài)演的生動深刻,不愧是老戲骨。還有劇中其他的配角,基本都是熒幕上的熟面孔,甘當綠葉,有的也只是客串,但都很敬業(yè),雖然沒有大紅的明星撐場和高昂的投資,但私以為這是近年難得的用心之作。尤其喜歡劇中人物的造型,就連官員的官服都變得很有愛了。推薦!
還有這部劇的片尾曲,唱功和詞意都很好,開頭的一段吟誦很出彩,強烈推薦。
這個劇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劇了,劇中沒有花里胡哨、富麗堂皇的衣服,但是就是布衣釵裙的裝扮雖然樸實但也特別考究,細節(jié)做的很好,整部劇的氛圍符合北宋的背景文化。大宋提刑官里面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案件連起來的,宋慈在斷案中邏輯清晰,審訊罪犯時有有理有度,法醫(yī)學的技能也特別精湛,而且他的性格剛直,能不畏強權,整個劇沒有展示官場的斗爭,但是就是這幾個案件也特別的精彩。
很喜歡這部劇,宋慈對職業(yè)道德令人欽佩,對自己熱衷的事業(yè),貢獻了一生。各種離奇的案子都被一一解開,換給人們真相,很帶感
父親,慈兒已辭去官職,回歸故里,從此再也不回去做官了。時至今日慈兒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惡揚善,單憑我等仗義執(zhí)法,查兇審案,是無濟于事的。孩兒已疲憊不已,不堪重負了。唯留下這本書,原想可以幫助后人,輔助大宋,現(xiàn)在……看來也沒有必要了, 大宋這半壁江山不會久了。
這回算把所有案子都看完了,這tm哪是歌頌宋慈啊,分明是歌頌他老婆的,這男人千好萬好就是對老婆不好,他老婆還不離不棄,他老婆就是女性楷模!?。?/p>
沉冤必須昭雪,律法必須堅持,正義必須不倒。孤獨的宋慈,可怕的和諧。
片尾曲比電視劇牛逼
很早前看過的 大陸電視劇很少喜歡中的一部 何平+羅海瓊
[大宋提刑官]郭達把那個刁光斗飾演的活靈活現(xiàn),真是該劇一大亮點。太絕了!沒想到一身土渣氣息的郭達還是上海戲劇學院畢業(yè)的。宋慈這個人物太呆板了,一身酸腐氣,太政治說教,符合主旋律了!因此去掉一星。
編劇極神,52集如此長度,卻沒有一分鐘浪費,故事進展速緩拿捏到位,BGM非常貼合劇情,片尾曲是近年來聽過的最厚重的歌曲,全場老戲骨飆戲看的極為過癮。如此內涵的電視劇,中國大概不會再有了。
臺詞真講究。也不過是短短十年,國產(chǎn)劇的質量卻像經(jīng)歷了饑荒,倒退到了解放前。真難以想象十年前國內還能做出這樣的電視劇。
看了B站鬼畜突然想起小時候看過這部劇,由記得宋慈入獄后老丈人去勸他那段戲,我說他怎么這么頑固,我媽說:“這不叫頑固,這叫鐵骨錚錚?!?/p>
驗尸只是手段,案件只是載體,真正的矛盾沖突是為官的不同價值觀,幾乎樁樁命案背后原罪都是各色官吏,以案件講官場本身定位就高過同類作品。片尾曲是神作+1星
父親,慈兒已辭去官職,回歸故里,從此再也不回去做官了。時至今日慈兒才明白,若要世道清明,除惡揚善,單憑我等仗義執(zhí)法,查兇審案,是無濟于事的。孩兒已疲憊不已,不堪重負了。唯留下這本書,原想可以幫助后人,輔助大宋,現(xiàn)在……看來也沒有必要了, 大宋這半壁江山不會久了。
悲涼到骨子里的電視劇
何冰郭達演技封神,一批喜劇演員演出的黑色正劇。劇本內涵外延合適,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部懸疑、推理、刑偵的片子,后幾個案子直指宋朝乃至整個古代中國的政治命脈。掌握法醫(yī)技術可以挽救一個案子,但遠遠改變不了官僚體制。
十年前在央視上看到覺得超級無聊,無法耐心看兩分鐘。沒想到十年后回頭看,發(fā)現(xiàn)真的是超級好,從服裝道具化妝音樂到演員的表演都是用心良苦一絲不茍。放在今天的環(huán)境里這部劇更加鶴立雞群。但愿現(xiàn)在的國產(chǎn)劇能向以前這樣的劇學習,用心拍戲。
一集一集看下來,越往后案子牽涉愈廣,內幕愈黑,心情也復雜難言。蚍蜉撼樹談何易,樹大根深難拔除,真是可悲可嘆又膽寒吶。這劇給十顆星也不過分,演員全是實力派,道具布景贊,配樂也好,滿江紅聽一次嘆一次,到最后一集已無話可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電視劇可以借古諷今,而今又如何呢。
片尾曲是神作。比之電視劇更加深刻。
畫面水墨風格,演員不是戲骨便是笑星,能演好悲劇方能演好喜劇,臺詞功力大家相比現(xiàn)在這個年紀的演員好的也不是一星半點。跟著劇情看下去,希望一點點泯滅,到最后是徹骨的悲涼。刁光斗死時那滿地的棋子,可不就是黑白分明嘛。片尾曲聽聞是一位法醫(yī)作詞,真的是有感而發(fā)啊。這劇情這主題,永不過時啊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諓濄?,人寰無限,叢生哀怨。泣血蠅蟲笑蒼天,孤帆疊影鎖白練。殘月升,驟起烈烈風,盡吹散。
話劇演員出身的何冰飾演宋慈表演能力自不必說了,多年的舞臺經(jīng)驗助其把握這個角色恰到好處十分傳神。每個獨立故事中的配角又都是絕對的演技咖,絕非打醬油過來玩票的,整部劇集啟用的都是中年演員,使該歷史題材作品更具觀賞性,即使時間久遠,現(xiàn)在回看依然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