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小兒麻痹的阿龍原本準備孤老一生,但堅持為他組成家庭的母親,花費不少金錢及心力,從越南帶回了阿紫。阿紫是爸爸最疼的女兒,生長在貧窮的越南農村,為了家人的生存,她同意嫁到臺灣。阿龍知道阿紫為了家庭存續(xù),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但家人的歧視和控制不住的脾氣,讓兩人漸行漸遠,在這個沒有期待的海邊小村,被捆綁的兩人日復一日,沒有盡頭。
為了完成家庭的束縛與期待,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導演以阿龍和阿紫為中心,輻射出臺灣社會潛在的傳統(tǒng)價值觀,迫于上一代的壓力娶妻生子,在沒有感情的基礎下,與新住民的聯姻造就無數破碎的家庭,以及單親的下一代,最初要遵循的傳統(tǒng),反倒岌岌可危。
《阿紫》運氣好找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臺灣農民,她有私心,為了越南的父母。希望每次回家都能多拿一些錢回去,還幫著他們把房子也蓋好了,越南家里全靠她,大哥小弟也靠她。婆婆雖然很生氣也沒辦法,也是經常吵吵鬧鬧,其實正常家庭不也是這樣,只要別像片子里說的,帶著錢跑了,或者抱著孩子跳樓,瘸子老公只是希望幫助娘家要有夠,別沒完沒了,倆孩子和八十多的老母也要養(yǎng)的!最后《阿紫》媽媽收養(yǎng)的侄女也快要嫁出去了。。。還有片子里面有一段在越南,《阿紫》她爸說嫁到中國的女孩沒有給家里寄錢。。。其實人都一樣,都是站在自己這邊看事情。。。
我發(fā)表的短評由於可能含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或管理規(guī)定的內容,現自行先行移除。
嫁到大陸的越南新娘又是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對中間一段對話很不滿。記好了,你們是中國臺灣省,也是中國人!
作為紀錄片來說,人物很深刻,也從幾個方面能看出反應的社會問題,從越南嫁到臺灣的媳婦、殘疾的丈夫、苛刻的婆婆,其實阿紫不明白的是,她悲劇的生活不是放不下孩子,不是婆婆的刁難,其實是她背著一個父權社會的原生家庭,而即使和喜歡的男人結婚,依照越南的父權制,也未必好到哪里……
買賣越南媳婦的故事,沒想到竟然是最近兩年拍的,看畫質我還以為是10年前的。一般般,挖掘的深度不夠。6分
《日久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交工樂隊這只是其中一個??
關注臺灣鄉(xiāng)村越南媳婦生活的,拍得很寫實,人物面對鏡頭,表情及情感都很自然。作為越南媳婦的阿紫,縱有千般不甘,畢竟撐起了她在越南的家人,她的父母及兄弟姐妹。
淺嘗輒止的越南新娘與小農傳統(tǒng)的對撞
越南媳婦的故事。不過挖得不算深。
頂級剪接,又有一顆包容的心,涵納各方立場與想法(阿紫、阿龍、婆婆主要三方,再往外擴)。稱不上有什麼「洞見」、「新意」、「政治性」,末尾可能也有點「不了了之」(這些又很重要嗎??。?,但應該是近年臺灣看過最好的關於新住民的影視作品。
剝開「越南妻子」的「外衣」,細細書寫遠嫁貧女在異鄉(xiāng)家庭中的重重困境,粗看是國別之下的文化隔閡,亦不過是嫌貧愛富的俗常目光,阿紫在兩地之間的難處背後是一群男性的嘰喳叫囂:嫁女(妹)圖報,或是娶妻生活,她也掙扎,但更多不過是沉默以對,只作命當如此——又有誰當應如此呢?
#金馬56#最佳紀錄片提名,今年入圍的確實質量都一般,沒想到居然是這部最后差距很小的輸給了蔡明亮《你的臉》。女導演的長片處女作還是有電視節(jié)目的質感,她也是盡力的展現這個家庭幾方的觀點讓觀眾來思考。近些年在臺灣很普遍的有娶外來妻子的趨勢,男方本身就在條件不好的鄉(xiāng)下還有殘疾,暴露更多問題的同時還是對那些孩子未來的擔憂。到越南娘家的片段也有和趙德胤回緬甸拍片時當地人類似的評價,就是說大陸各種不好的壞話,當環(huán)中國的周邊地區(qū)都對你懼怕或討厭時,他們只能更加的抱團兒。
越南新娘的三農問題,這都能黑到大陸我也是服氣的。
90分里面有在說中國壞話,但言論自由,不能否定片子的價值。
此即眾生
2020.7.9想看。看介紹會想到《我的強娜威》.境外新娘的題材。前幾天看了《我的強娜威》《黑仔討老婆》.那兩部片子都是快二十年前的,這片子是最近的.女方還會臺語。看這片子也會想到《毛毛打官司》,都是和殘障人士的婚姻。這個片子有些私貨.買WIFE的肯定都不是有錢人,想嫁出去的也都是想過得更好的人,所以說各取所需.第213個標記看過
好題材,長知識。P.S.“3月1日起至12月31日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
田野蹲得很深,但還是太電視紀錄片感了...
【臺北金馬影展】嫁到臺灣的越南媳婦,面對越南老家的經濟負擔、臺灣婆婆的挑剔責難、丈夫的爭吵不解、女兒的學業(yè)教育問題。家庭關系似乎脆弱不堪。阿紫與丈夫都是善良的好人,只是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需要更多的互相理解支持。紀錄片作者很明顯不知道如何收尾,草草了事。仿佛給主人公未來的命運籠罩上一層陰影。還好映后得知一家人現今生活安好。今年確實是華語紀錄片小年。即將過去的9012年如此多事,明年后年,應該會涌現出無數優(yōu)秀的紀錄片作品吧?兩星半
越南新娘????阿紫如何與臺灣因兒時發(fā)燒而一腿殘疾的丈夫相處,為越南的家人付出,還要面對「惡婆婆」的咒罵。經過了五場戰(zhàn)爭的阿紫父親,在吊椅上晃著抽煙;曾在臺北做手工西裝的丈夫,失業(yè)十年只得回鄉(xiāng)種蒜頭。從紀錄片呈現來看,男人看得挺開的。我常在看他吸煙??熏黃的牙齒??。內容挺好的吧,要不是看這個我大概完全不知道還有這樣的事兒。但,感覺鏡頭語言上太粗糙了,感覺只是很隨意的紀錄。而且,丈夫的發(fā)型在剪輯前后多是一短一長,導致我老在想這到底啥時候拍的素材啊,以及導演怎么在剪輯中安插故事和信息量啊,這算穿幫嗎,不太懂誒。我雖然知道這肯定不會遵循極其客觀的時間線,但這種長短發(fā)的切換我是很容易擔心自己被導演牽著走了,還注意了一眼,剪輯廖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