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艾美獎的電影人勞拉·里恰爾迪和莫伊拉·迪莫斯重返中西部,在那里,他們可以獨家訪問史蒂文·艾弗里、他的共同被告人侄子布蘭登·達賽、他們的家人,以及為他們爭取正義的法律團隊?!吨\殺犯的形成》第二部分共 10 集,深入探討了利害攸關的定罪后的程序,探究了這個過程對所有相關者造成的心理負擔。
其實從評分和接受度可以看出,第二季和第一季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先說說第一季印象深的一些優(yōu)點:
1、最精華的地方是庭審現場,對證人的交叉詢問。有幾個證人在感到壓力時候眼神躲閃、吞口水、手無處安放,這是電影很難表現出來的細節(jié),而且也不是能剪輯出來的。
2、塑造了非常光輝的辯護律師的形象和比較猥瑣的控方律師形象。當然從制片和傳播的角度來看,這很正常。但是其實回過頭看,辯護律師并沒有做得那么好,尤其是在結案陳詞是我最失望的地方,幾乎被煽情的 Ken Kratz 秒殺了(當然他的聲音還是會讓我感到強烈不適)。
其他的比如時間線的梳理、關鍵性證據的盤點,就不提了。另外提一點,紀錄片還是要有立場和角度的,這片也只能這么拍因為受害人家屬肯定是不愿意被跟拍采訪的。
看了第一季之后對第二季期待度還是很高的,但是目前看了三集還是略失望。
1、新律師形象。這個塑造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主要還是團戰(zhàn)切入的時間點太遲了。在紀錄片引起轟動之后接案,雖然符合情理,但是對于挑剔的觀眾來說,是沒有那么作好了。雖然在片中也解釋了,而且從我的角度看,Zellner 也是想通過社會輿論來宣傳和推進的(片中她的推特頭像是和 SA 的合影,但是現在不是了,懷疑她也感覺其實希望越來越渺茫,尤其是第二季很可能撲街)。當然,Zellner 整合資源的能力比前兩個律師還是強出不少,策略上也更加具有進攻性,而不是說控方提出什么證據,被牽著鼻子走。
2、一些實驗的噱頭大于實際意義,很容易起反效果。最突出的就是那個腦指紋測謊了,感覺是來宣傳的。首先,這個技術是完完全全有爭議的,還說 100% 可靠,這句話本身就非常反智,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第一句話給了三個定語「controversial, unproven and questionable」。其次,盡管被某些法庭視作可接受的證據,但是用在這里也是不合適的,理由片里也講,時間久遠、事實已知。最后,最大的問題是一些細節(jié)沒展露出來,我估計是看一些詞然后測腦電信號,有躍變的說明有反應,片中有幾個詞一閃而過,「behind the car」,也就是這里為了避免前一個問題,用了一些血液模式得出的一些結果作為「未知」事實來做這個測試,這個邏輯很成問題?!冈谲嚭箦N殺了受害者」還是個假說呢,要是不成立,做這個測謊有何意義呢?
<---待續(xù)--->
簡言之,現實比虛構更殘酷。
評論里很多人更贊第一季,因為圍繞一條主線有始有終,庭審實錄精彩過任何影視作品中的庭審。但這一季從多個角度向觀眾展示了一個極其殘酷的事實:沒有了虛構作品里主角光環(huán)的加持,想糾正權力機構的集體錯誤,極難;錯得越嚴重越難翻案。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結局就是結局。
精彩處包括:一、Steven 的上訴律師用教科書級的科學方法從不同角度嘗試還原真相,聘請了血液、彈道、DNA等多個領域權威專家參與調查。與之相比,之前的兩個辯護律師更多關注于辯護本身,而非尋找事實真相(當然那兩個律師也很出色)。二、Brendan 跌宕起伏的上述過程 。一方面不同聯(lián)邦法官對警察審訊 Brendan 時違規(guī)這一說法有爭議,另一方面州縣法院不惜多次與聯(lián)邦法官對峙也要維護其權威。值得一提的是顯然多數女性法官更同情 Brendan,可見在決策層平衡性別比例的重要性。
這部劇看到后面總讓我想起并重新審視《道德的刑場》,一部根據小說改編的英劇。集體對個體不公正審判是二者的相似之處。不同在于,《道德》真相已知,在觀眾看來“罪犯”是為他曾經的錯誤接受懲罰;但這里可能永遠無法準確還原真相。那么在司法體系里,程序公正是否比是非真相更重要呢?
以下長評整合了第二季案件上訴進展、辯方策略分析、個人看法、暗搓搓吐槽四五部分,嫌太長跟著大標題★走吧。
▲ 紀錄片中有關Kathleen為Steven新上訴動議提供的策略支撐點及細節(jié):
策略一. 新證據(新科學檢測,如對骨頭、血跡檢測等)
1. 對RAV4引擎鎖上Steven DNA拭子做微量軌跡檢測,發(fā)現為口水DNA不合理
原審判中該證據被控方描述為Steven接觸了鎖所以檢測出接觸性DNA,但新檢測發(fā)現這為是口水DNA相當不合理,Kathleen認為案件出現太多拭子(swab)證據,證據標簽極有可能被法醫(yī)疏忽弄混,控方和他們現在檢測到的都不是對應上的引擎鎖的拭子樣本。
2. 車庫發(fā)現的子彈碎片FL沒有發(fā)現骨頭成分(Ca,P)
新檢測發(fā)現子彈碎片FL沒發(fā)現骨頭鈣磷成分,說明該子彈并未穿透人頭骨,不符合檢方審判描述為射穿Teresa頭骨的子彈碎片,又檢測出子彈表面附有木質和油漆成分,和尋常被發(fā)現打到車庫中的打獵遺留的子彈碎片無異樣,Kathleen認為它只是警方被栽贓到兇殺案中;?再附帶第一季記憶中存疑:這個子彈碎片用拭子刮下被檢測到微量Teresa的DNA但后又被破壞污染了不能再被辯方利用測試。?
3. 在31號信號塔收到最后手機信號2:41在kuss rd附近表明RAV4和Teresa人已離開廢車場
策略二. 前審判中違背Steven憲法權利
1.Brady Violation(執(zhí)法方故意忽視或隱藏可能對被告有利的信息)
① 警犬嗅出疑似Teresa被殺害地點(kuss rd附近),但辯方并沒有得到警方進一步搜查該區(qū)域的消息或報告;
② 有新目擊者表示曾報警說在11.4見過RAV4行駛經過采石場,但辯方并沒得到警方報告;?再扯深一層該目擊者又向Kathleen交待他報告的警察正是Steven被冤枉強奸一案中96年漏寫報告失職的Sergent Colborn(紀錄片中未有錄音或視頻取證,這很扯?。?
③ 警方取證Bobby電腦后發(fā)現了色情讀物和視頻和強奸等犯罪字眼搜索等等,但將報告隱藏,從未交給辯方,直到2016年Kathleen向調查員索要才被公開;
2.前辯護律師過失:
① 沒請血跡專家分析(不能進一步還原事實真相);
② 辯護中無法指證別的嫌犯(預審被就被法官否決使用Danny策略)。
3.檢方(Kratz)妨礙審判公正及訴訟中過失
① 妨礙:Kratz在06.03.02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公開Brendan供認但未被證實的許多駭人聽聞的兇殺細節(jié),這已經相當于一場預審判Pretrial,先入為主,瞬時輿論一片倒,讓控方即時處于審判有利位置,也成了Brendan被判有罪的致命傷;
② 妨礙:Kratz在已知Bobby電腦有淫穢信息、該人缺失信譽情況下仍將其作為控方證人指證Steven;
③ 過失:車后箱門噴濺到的Teresa血液被證明不是kratz所說拋Teresa身體到車上濺到的;
模擬實驗部分還原了Teresa被殺害部分場景,血噴濺更大可能是兇殺在RAV4車門旁用鈍器捶打受害者頭部濺到車后門,而不是檢方在審判指控兇手拋尸體上車被噴濺到了后車門。
④ 過失:審判中kratz向陪審團交待骨頭并不能被專家證實為人骨與證據清單不符
原審判中辯方以骨頭被專家證實有切痕和搬動痕跡,說明受害者并不是在Steve拖車中被殺害后在外焚燒,但Kratz空口反駁說無法證實這些骨頭是否為人骨,請求陪審團別把這證據往重要去看,但Kathleen找到的相關證據清單發(fā)現已被法醫(yī)在上面標注命名為human bones,所以這是檢方在描述與事實不符的點給陪審團;
策略三.除以上上訴動議論述點,紀錄片還通過以下點削弱Steven有罪判決結論
1.認為是警方栽贓
① 栽贓到車鑰匙口旁和車門邊的Steven血液
Kathleen模擬實驗指出Steve中指流血時插鑰匙開車時碰不到那個地方產生不了血跡,再專家根據血液流出狀認為血液可能由警方用滴管滴下;同時血液來源分析,Steven說有人進入他拖車收集并清洗了房間內中指流血的痕跡,再有后來的栽贓;
② 車鑰匙發(fā)現的Steven的接觸性DNA量過高不合理,被認為也是栽贓;
模擬觸摸實驗后所得接觸性DNA檢測量僅為原結果的1/10,越0.017μL;
③ 車庫找到的子彈碎片為槍殺中遺留的子彈碎片并涂上Teresa的DNA(S1已提)
④ 警方伙同Ryan(ex bf)將RAV4開入廢車場區(qū)域
Kathleen找到的Ryan 11.4當天下午的通訊記錄被隱藏的一部分被證實為與警方通訊,又有sergent colborn 4號晚打電話查詢符合Teresa車牌號碼的車輛信息錄音,再有目擊者在4號下午見過RAV4行駛,串聯(lián)三者Kathleen認為是Ryan提前已找到車輛告知警方,但警方并沒有公開,而是伙同Ryan栽贓,將車開入廢車場區(qū)域。再有接下來的5號順利找到車并得到廢車場搜查令,然后馬縣警方6/7次進入區(qū)域栽贓血液和DNA證據。
<★★別忘記馬縣處在被追訴索償3600萬美元的艱難敏感時間點!真的什么都有可能發(fā)生!↓↓★>
2.認為警方工作失職,沒第一時間指派任何縣法醫(yī)到骨頭現場
3.認為是有人做偽證并據此指出Danny(其他容疑者)
①Scott Taldych作證看到高于房子的大火(可能是焚燒尸體),Kathleen方專家反駁桶中殘留物證據并不能證明原先有足夠燃料興起這么大這么高的火;
②Bobby證言說沒見到Teresa離開
Kathleen基于Barbara和Steven監(jiān)獄監(jiān)聽電話中得到的相反事實(Teresa已離開),再有
Bobby電腦色情信息被公開信譽不再,再三整理相關時間點證詞,
??????????????????
Bobby證詞(被法庭采用):
<2:30 看到rav4 和Teresa>
<2:45 洗完澡出門去打獵,rav4仍在,但不見了Teresa>
整理Scott證詞(被采用):
<同時間段證實bobby出門,他要出門看母親,出庭證明了Bobby的時間地點證詞>
<同時作證說火焰高于房子的也是他>
整理Bryan證詞(不被采用):
<Bobby曾告訴Bryan說Steve不可能殺害Teresa,看到她和車離開了,但證詞未被采有>
整理Steven證詞(本人選擇不出庭作證):
<本人在車邊跟Teresa談話,看到Bobby出現,談完Teresa離開,他拿了雜志放回拖車中,幾分鐘后從拖車后門出來看到Teresa的車已經開到了147th路上,與此同時Bobby和他的車也不見了。>
整理Chuck證詞(不被采用):
<4號晚看見車前燈閃,打電話給Steven問,Steven出門看并沒有發(fā)現>
??????????????????
根據上兩點加證詞整理指出Bobby極大可能造偽證并成為潛在嫌疑犯,再有Scott支持Bobby證供也是造偽證的可能下,那同時有犯罪嫌疑可能。雖然這是第一季給出的信息,但是這一季是證人信譽掃地情況下,再次整理時間軸和現場行為,確實軟化了觀眾對Steven有罪判決的態(tài)度,信可信度不是100%沒關系,結論是以上一定有人說謊就是了。
以上內容僅部分令人十分信服不用看的太認真(畢竟一日未知聽證會結果一日不能信K的證據),但從以上總體看Kathleen的策略,我認為方法用對方向走對,與原審判代表律師一樣試圖逐步推翻檢方展示給陪審團的證據但又比他們多做一步:進一步還原犯罪事實真相;又引出新嫌疑人Ryan、Bobby和Scott疑點,做到原代表律師沒能做的(預審中已被法官否定使用該案存在其他嫌疑者的辯護策略);再加以指責原辯方、警方和檢方三方都有過失,以此達成她想削弱群眾認為Steven有罪結論的目的。
再經過第一季播出熱度居高不下,指引Avery家族持續(xù)帶出熱點話題也是Kathleen的策略:如Steven積極接受訪問,又發(fā)表公開聲明指責前辯護律師的無效協(xié)助,新女友搏紅搏出位有了鏡頭前的煽情畫面、他們求婚訂婚的新聞、新女友上live show談話、后分手再反目成仇但Steven表示心痛等,自家律所開推update案件進展等,都為了保持Steven Avery本人的社會熱度(當然一切都是正面形象熱度)。
又有Kathleen無形中主導整個紀錄片敘述方向,并有效利用拍攝材料(辯方狡猾之處,也是紀錄片微妙但有趣之處)。
1. 將Bobby的疑點“合理地”放到了第七集提交了上訴動議之后
Kathleen透露bobby電腦中有色情信息是在第八集,而正式將Bobby列為新嫌疑人是在第10集Kathleen上訴動議(plan A)被撤銷之后,她把韋利警官撰寫B(tài)obby電腦含少女裸露照片等不良信息報告提交,同時結合Bobby極可能做了偽證的證據,再向法院提交加入新證據修改上訴動議(plan B)?!疚蚁嘈臖obby的疑點不會剛那么“巧”是在初次動議提交后才出現,只Kathleen為了更合理的向觀眾介紹自己的Plan(主導?。?,才有了Bobby線索出現片集的巧妙點】
(值得注意的是Bobby兩季都沒有在紀錄片中被采訪或者露面(除庭審和家庭照片)
2. 巧妙利用監(jiān)獄監(jiān)聽電話信息
Avery家族確實不聰明也不謹慎,無論十年前還是現在我相信監(jiān)聽電話中仍有許多有效信息可在紀錄片中發(fā)揮,如第一季紀錄片播放了監(jiān)聽中大量值得辯方或控方值得采集但并未見采用的信息,S1中Barbara有好幾次被提示會監(jiān)聽,下一次仍和兒子Brendan“口不擇言”?!舅麄兊摹翱诓粨裱浴彪m沒能推動案件進程令我暗暗惋惜,但仍是我在第一季對他倆有罪態(tài)度其一搖擺點?!康诙境霈F的監(jiān)聽僅有來自Bar斥罵Steven的一通,是在Kathleen開啟planB后,Barbara斥責K這次將兩兒子和現任丈夫引入風波(Bobby和Scott是新嫌疑者,Bryan為相關證詞提供者,她也是可憐人…)
監(jiān)聽細節(jié)里Barbara和Scott確認了Bobby曾說過看到Teresa人和車離開這一細節(jié)被Kathleen有效利用到Bobby做偽證的支持點中(plan B加料),而我認為微妙之處在于第二季不像S1公開大量監(jiān)聽,很好杜絕了觀眾觀看時的搖擺態(tài)度,而僅有公開的這則剛好能被Kathleen有效利用,進一步正面提高Steven原證詞可信度,從而暗暗推進了案件進程,所以很可能是Kathleen主導了紀錄片制作的結果。
同時我認為Bobby疑點在plan B動議階段才被提出也是很聰明的一點,因為Kathleen預料一旦提出就是Barbara和Steven撕破臉的結果,割斷Brendan和Steven一案互相支持的可能,反正Brendan上訴失敗已成定局,所以輿論點轉向Dassey兄弟和Scott犯案的嫌疑可能也是好處多多。
3.馬縣法醫(yī)Debra采訪片段播放,警方失職還是瀆職
背景回憶: 05年11月9日警方發(fā)現骨頭當天沒有任何縣法醫(yī)被第一時間指派到發(fā)現地點調查,并且Debra當時請求到現場被警長駁回,并且她后來07年準備上庭為辯方作證,但被法官先示意陪審團離場,申明她本人為馬縣本縣工作的敏感身份,又鑒于當時調查權已被移交到鄰縣,所以無作證資格,最后離庭,導致辯方指控警方沒指派法醫(yī)調查的失職一點又失敗;
有趣的分析是警方未第一時間指派法醫(yī)調查,這是失職;而17年Debra受訪時含淚訴說她當天被馬縣警長警告和威脅遠離該案子,這下子警方就不是失職而是瀆職了,無形加重警方過錯。但客觀事實是她敏感工作身份本來就不應該參與其中啊,又哭訴自己也是為了幫助Teresa。個人認為本片講述警方沒指派的失職說清楚就好,但卻狡猾地播放了她落淚煽情片段加以渲染將警方過失放大,是在無形中強行說服觀眾這是警方失職又瀆職的事實嗎?
4. 第二季巧妙結束在上訴證據聽證會前
看完第二季這個感覺巧妙得和聽完Kratz最先開了一場記者招待會一樣,同一個性質一個意義,他根據Brendan未被證實的殺害Teresa供詞開講的,面向公眾給Steven開了一場預審,現在Kathleen將這一招還給檢方,通過紀錄片第二季面向公眾同樣給Steven開一場上訴預審,先把輿論導向Steven一方,極好地為自己為Steven造勢!
▲以上是Kathleen引導該片的有趣的點,是否感覺看完這部分自己心目中的天平更偏向了Steven?
第一季爆紅后兩人案同時有了實質性進展,在Steven案中被判有罪成立依據是法醫(yī)證據,上訴官司打得既貴又久勞心勞力;反觀Brendan被判有罪成立依據并無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僅為一審訊的供認視頻,也決定Brendan比Steven更省錢省力請到免費律師來更早打完這一上訴官司。
上訴律師Laura根據供認錄像分析審訊違反了Brendan Dassey憲法權利,根據AEDPA法案為Brendan申請上人身保護令(?),再基于聯(lián)邦人身保護令(憲法)成功上訴至聯(lián)邦法院。(這段查了資料以后仍未能看懂→ →)
該案上訴經歷了四階段:聯(lián)邦法院單一法官審理(win)→威州司法部不服,上訴至聯(lián)邦第七巡回上訴法院任意三法官組成小組審理(win)→威州司法部再不服請求撤銷審理結果,再請求第七巡回法院全體法官代表審理(lose)→B代表方請愿案件上交至聯(lián)邦最高法院審理被否決,最終結果就是上訴失敗,Brendan繼續(xù)被監(jiān)禁。
上訴過程的關鍵當然是供認錄像,當中得到法官立場不同,但至今為止已得到多個法官否定錄像,即使仍多人持反對意見,這也是很令人振奮的案件進展,而關于該錄像的觀點語錄:
Laura:
<這是一場對一個16歲帶智力缺陷的未成年進行的強制性、非自愿審訊。>
<也是一場欺騙性審訊:1.無代表律師在場;2.口頭承諾甜頭引他說出什么。>
<警方以最壞的方式拿到這最可怕的證據。>
Judge Wood:
<這種調查員審訊方式令人發(fā)指。>
Judge Duffin:
<走司法程序時碰到假供詞是令人深惡痛絕的,這種帶心理操縱的審問技巧得出的供詞在任何法院都不能被承認為這是自愿供認得出的證詞。>
Judge Hamilton(反方):
<Dassey的供詞似乎是一種負罪感的產物,調查員用標準的非強制性的調查技巧溫和地從他那里得到的,并無過錯。>
而最終全體法官審議這個上訴最終判決Brendan維持有罪,在紀錄片中表觀描述為Laura口頭辯論落下風導致最終失敗,具體細節(jié)緣由除引用法官語錄無法進一步得知。
紀錄片Brendan案件中值得注意的是兩季為止Brendan本人并未接受過任何直接采訪,他的聲音基本來自監(jiān)獄監(jiān)聽電話(S1)、從Barbara手機錄出的監(jiān)獄電話(自愿錄音)和庭審,很可能是代表律師強烈不建議他本人受訪,這就令觀眾難以洗刷他第一季供認錄像中和被監(jiān)聽時“口不擇言”下自己時而供認有罪時而反駁顛倒錯亂事實的差印象。所以我自己兩季看下來傾向Brendan帶有負罪感才不主動參與紀錄片拍攝,極有可能是協(xié)同犯罪的一方,再經過第二季Bobby嫌疑被提出后令我態(tài)度更加偏向這個猜測。Brendan在錄像中提到的臥室、車庫和車廂等犯罪點,帶來令人興奮的腦洞:究竟是在誰家的臥室、誰家的車庫、誰家的鐵桶?
1. S2比S1更多親人生活錄影和電話,主題為無辜和展望,親情牌用到第二季已經起不到激不起觀眾同情憐憫的水花,反讓人認為是無效內容裹腳布(第一季還有許多監(jiān)獄監(jiān)聽電話有效信息);
2. S1 Brendan描述的矛盾故事主導了全季敘述方向,S2中Kathleen策略性成功主導了全季敘述方向。K方:反正目前為止誰都沒有事實基礎,這次就看誰更接近事實基礎!按照Kathleen逐點逐點接近事件真相的尿性看,拍攝素材夠再戰(zhàn)4/ 5季;
3. S1集中在Is that really they did that,S2集中在 How to get them out; S1為觀眾提供一個平臺擺放搖擺態(tài)度的天平,S2中Kathleen在暗暗為觀眾隔絕這個平臺;
4. S1兩辯護律師浸淫在警方以Brendan供詞編織的混亂兇殺網中,苦苦掙扎著推翻這些所謂的警方“證據”;S2中第五集甚至開頭起就走出了這個掘頭路:Kathleen不止挖掘出新事件真相,更將紀錄片第五集引入更精彩的點——挖掘新嫌疑人。
【這里想到律師啊檢察官刑偵劇,tvb的日本的隨便舉,以木村的Hero為一般刑偵律政劇代表吧,市面上律政劇其實大多都開頭已有嫌疑犯,主角查證下將疑點成功轉移到另一個嫌疑人,主角剝除編劇制造一層一層懸疑面紗,最后還原真相原來嫌疑人不是最初的他,這么演的肥皂劇的收視才有保證。哇,現在看來該紀錄片在本季是100%跟著一般的律政劇臺本演,一點意外都沒有呢,正好在第八集引出Bobby嫌疑將紀錄片帶到一個肥皂泡點!】
1. 跟著紀錄片的火起的Avery家族后院起火次數也很多,畢竟想紅的人太多了,第一季Brendan最先的公訴律師面對鏡頭和他面對他客戶講述案件是倆碼子態(tài)度;兩季中Avery的新舊女友,新女友提供了那么多新狗血煽情素材但大概沒能料想自己在第二季中那么快的一集下線;Steven的表姐我看了那么久也不明白單獨采訪(未與A家族聚集拍攝過)的意義;
這部分跟著“炒作”的中老年代表居多,’Cos they are old enough and get nothing to lose;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Steven子女未曾在庭審以外露過面,侄女倒多(照顧雙老)。)
2. 前檢察官Kratz也來蹭一波案件熱度召開記者發(fā)布會和預定出書賺走一波美刀再說也有點無恥,儂不是因個性騷擾短信被迫辭職了嗎,大概退休養(yǎng)老金沒拿夠。
3. 這波蹭新鮮出爐的Netflix掛的中文字幕看的,是AI翻譯的嗎,太渣了,只能怪我英文渣又不算太渣,state在這紀錄片大多明顯表示的是州政府/司法部門一方,被翻譯成國家……Trial attorney被翻譯為評審律師……還有更多人工智能翻譯在中文字幕等著大家探險……
兩季為止,Steven面對審訊、審判、受訪鏡頭、電話對話、監(jiān)聽時神智清醒、口齒伶俐,積極、清晰回答該答的話沒說不該說的話達到自己的目的感化觀眾,從不踏錯一步,你可以說是本身無罪才得滿腔自信,也可以說是多年沉淀懂得隱藏陰暗面陽光地接受輿論審判(從85年起);反觀Brendan從未受訪,供認錄像和監(jiān)聽矛盾顛倒的糊涂供詞帶來的負面形象,你可以說是無罪,這是智力缺陷,也可以說是負罪感重重壓身的結果。
本片名是制造殺人犯,加上強奸案被冤枉18年這個案子,為紀錄片貢獻三個案件兩個主角,Steven被制造兩次,Brendan一次。從片名就能知道制作方對案件的偏向態(tài)度,回想第一季片頭介紹Steven為智商70左右的普通青年,不能縝密犯罪,從這里就吸引了千萬觀眾進坑,待機看苦情?。òㄎ遥?,但通篇看下來,一季不夠兩季來湊,Steven竟是整家族說話最具思考力的,說兩點:第二季Ep10中Barbara和Scott的難聽謾罵他竟然hold住了;還有Ep10 動議被撤銷后Kathleen與Steven商量向法院請示已和檢方達成同意證據聽證的口頭協(xié)議以撤銷動議被撤結果,但K認為要先跟檢方達成書面協(xié)議再有動作,電話中的Steven回答:對,因為不能讓法院以為我們走檢方后門,想到走后門這點Steven比我想的快多了,慚愧。他完全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智力低下,第一季的片頭激起了多少觀眾的泛濫同情心,第二季可以說耗盡了我大半的同情心,但對真正智力缺陷的Brendan的同情是一直在線的。逐漸看下來制作方有失客觀性的紀錄片,擺準心目中的天平還是挺難的,從第一季結尾我看法是Steven有罪、Brendan從罪(隔太久難說明白原因),到第二季結尾我看法是傾向Steven無罪、Brenden從罪,Bobby有嫌疑,以下詳細說原因:
“同一罪案兩名被告,當一個被告的案子開始崩潰,這樣有利于瓦解另外一個被告的案子?!薄狵athleen Zellner
相當同意這一句話,假設最后的最后Brendan供詞被7th巡回法庭駁回宣判他無罪,那Kratz最初開的記者招待會就會真正成為兩案中的攪屎棍(路人我認為那場很有先入為主的意義,奠基了我對整個案件態(tài)度),然后進一步瓦解公眾對另一案中Steven的原有罪審判信心;前兩次B案的上訴成功是使人態(tài)度搖擺不定的。然而沒有假設,最后的最后,17年12月,B方還是輸了,挺司法系統(tǒng)的我一如既往相信法庭給出的最終判決,Brendan仍是有罪的;另一方Steven在整個紀錄片表現太無懈可擊了,又Kathleen給出了一些(不是全部)讓我十分信服的新證據推翻檢方指控,再有Danny指向Bobby也具信服力,所以綜上我的態(tài)度:Steven(有罪可能性↓),Brendan↑,潛在嫌疑犯bobby↑,Scott↑。
▲如果看官您在我的長評中找到贊同點的請點下[有用]按鈕吧~▼
理性本身不會產生行為,所以哪怕是記錄片后面有一個目的在驅動也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主要是回過頭我們可以通過理性來考查你這個過程有沒有偏頗。
第一季結束后,美國媒體提到了幾個steve有罪有力證據,并且其中不少在這些媒體看來是被這個”不公正“的紀錄片故意忽視沒有加入內容中的,看看第二季是如何回應這些質疑的。
第一季后持有Steve有罪的觀點的人所提出的幾個關鍵點,引述來自之前在簡書上看到的文章有以下這些:
//www.jianshu.com/p/5702c1d18bfe
——————————————————
——第二季中涉及到以上要點的辯方反駁——
1.汗液部分,第二季第二集中提到,其實并不能準確的說是來自汗液,如果客觀的說應該說是:“是來源不明的DNA",因為汗液是不可能檢測的。而且辯方律師進行的實驗表明如果只是接觸DNA的話,那出現在車蓋上的DNA的量會比現在法庭證據中的DNA總數少很多,而且15次實驗只有4次留下了可檢查的DNA。
然后合理推測,打開車頭蓋的這個地方,其實最可能就是用手去碰,第二季里說了幾個留下DNA的方式①血液②唾液 ③精液 ④尿液 ,血液被檢方證明沒有, 精液似乎不會出現在那(個人懷疑:強奸后手上有自己的精液?) 唾液?又不是舔狗,不太可能有舔這種地方的癖好吧, 尿液?同上,尿在這真是技術,而且如果這樣不可能不在引擎周圍也留下尿液。
因此,辯方的一個可能性懷疑是尿液或者唾液的栽贓。
然后一個間接可能證明是栽贓的證據是檢方的取證方式,按理來說,我們打開車頭蓋回去抓支撐桿,但是檢方除了對嫌疑人用手去撐起支撐蓋的那個點采集DNA外,沒有對其他任何嫌疑人可能碰觸的地方進行采集。
——————————————————
2 史蒂文小時候, 不是出于玩笑燒死了一只貓, 他沾上汽油之后, 將其扔進火里, 看貓 被折磨 。
3 還在蹲監(jiān)獄的時候, 史蒂文就曾告訴另外一個獄友, 他放出去之后, 準誒建一個“酷刑 室”, 專門強暴, 折磨, 和殺害年輕女人。他甚至畫了草圖。并且他告訴獄友, 消滅 dna 證據的最好辦法是焚尸 。
這兩個屬于非常非常間接的證據,所以好像第二季里面根本沒有理會,2是讓人對Steve的人格產生預判,3中且不說這個獄友的證詞的可信度,他甚至不是<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對自己罪行的坦白,只算是一種犯罪構想,因此就算這個獄友說的是實話,但是我揚言要去怎么怎么殺一個人,和我真的去殺人是不同的,不能作為證據。
——————————————————
4在燃燒坑里,同事發(fā)現了特麗莎的牙齒(她的牙醫(yī)認出是她的),她當日穿的牛仔褲殘痕, 以及史蒂文用來翻騰她骨灰的工具 。
5 死者的骨頭, 在史蒂文院子里的燃燒坑里, 跟鋼鐵的殘留物凝在一起, 符合他外甥招供 的, 他們把輪胎也扔進焚尸坑里燃燒。焚尸坑就是第一毀尸現場。紀錄片中, 律師生成, 這些骨頭是別處移過來的, 是不能成立的。
作為第一毀尸現場, 第二季中辯方律師請的專家認為目擊者對于第一毀尸現場的描述不成立,因為不可能產生這么高的或,并認為這個地方不可能完成尸體燃燒,而且也沒有任何尸體在那里被燃燒,因為沒有尸體殘留物和灰燼,而這是這個專家在每個焚尸現場都會見到的。
檢方取證上的疑點:沒有發(fā)現骨頭的現場照片——也就是沒有發(fā)現物在第一現場的照片,現在的證據是已經被采集了的骨頭,因此即使發(fā)現了她的牙齒,這個發(fā)現和發(fā)現現場的聯(lián)系有多么緊密似乎存疑。
————————————
6 車鑰匙上的DNA。
第二季中提出:①一個是車鑰匙上沒有血液DNA這個和Steve手傷不符②如果是接觸性DNA,那么留下的DNA的量還是太多了,第二季中辯方請的專家做了實驗,結果DNA留存量只有本案證據中DNA量的1/10(再次指向證據栽贓)
檢方疑點:檢房的專家證人引用了一個”分泌者“的假說來影響陪審團對于證據的看法,但是辯方在第二季中請來的專家指出這種假說的可信度是存疑的。
——————————
7 彈道專家說, 車庫里發(fā)現的帶有特麗莎 dna的子彈, 是史蒂文的來復槍射出的, 但這支 槍自 11月 6日起, 就被警察作為證據嚴格封存。而子彈是在 4個月后發(fā)現的。如果警察栽 贓放下的子彈, 那么他們如何能夠拿到他的槍, 并且射出子彈, 并且保留四個月, 再放進史 蒂文的倉庫?這個子彈必然是 11月 5日前發(fā)射的。也就是說, 根本不存在栽贓陷害。
第二季中指出子彈上的DNA是指被害者的血液DNA而且其實州政府并沒有實際證明(但是影響了陪審團)這個子彈是被害者的死因。 另外辯方在第二季請來的專家說,案中的槍打穿頭骨的可能性很?。ǘ虼┦亲訌椓粼谲噹斓囊?,而且如果打穿了,那么子彈上必然留下被害者的骨碎片,但是案中的子彈上沒有。 ———————— 8 電話記錄顯示, 在案發(fā)當天, 也就是 10月 31日, 史蒂文給特麗莎打了三個電話。一個 是下午 2:24, 一個是 2:35, 都使用了號碼隱身功能(號碼前 j按 67), 這是特麗莎趕來的 時間。為了偽造不在場的證據, 在特麗莎已經到達并被他殘害之后, 4:35分, 他又給特麗 莎的手機打了一個電話, 但這次沒有加播67, 因為他知道, 特麗莎根本不可能接電話了。
第二季辯方律師給出的理論是,別管這些行跡看上去多可疑,2:27分,也就是兩個67電話之后,她告訴《汽車交易商》雜志的多恩普利什卡。自己在去Steve的家。
辯方的另外一個邏輯是,被害者的手機號Steve是知道的,為什么還要故意打到公司去留下證據。(個人覺得這個理由也不一定成立,畢竟一般人認為打到公司可以給被害者施壓,因為公司可能可以命令員工)
第二季還提到一個假設,可能被害者還要給別人的車拍照但是還沒來得及匯報(但是沒有電話記錄仍然是這個假設的軟肋)
另外第二季另一個室友假說也沒有確證,而且容易掀起網絡暴力...
(個人看法,對于這一點辯方的辯護有點弱,但是其實4點35分的電話沒加67其實也可以有很多解釋,例如他們確實已經見過面了,之前需要擔心被害人不來的理由已經沒有了,所以不加了,結合另一個證據說的第一次見面Steve裹著一個毛巾就見被害者,害得她嚇了一跳,是不是可以得出某些不那么兇險的解釋,例如Steve擔心被害者因為害怕自己的性騷擾所以不接電話所以到了4點35分,已經見到她的Steve沒有必要再加67了,包括為什么故意留言說沒見到,會不會在見面中Steve又有其他性騷擾行為,所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不想承認被害者來過————總之雖然這一點上Steve可疑度非常高,但是如果還存在其他可能性,定罪可能都得更慎重。) _____
9 特麗莎的手機, 相機和 pda, 在史蒂文門外 7米開外的燃燒桶里, 被發(fā)現。但是紀錄片 中, 對此事只字未提。給人的感覺是, 只發(fā)現了一些被燒毀的骨頭。
對于這一點,如果我沒看漏的話,好像第二季里面沒有正面的回應的內容。
這部劇最讓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所有的人不是“人物”,而是實實在在的人,現實中的人。講的也不是“故事”,而是實實在在的事,現實中的事。人有缺點,事有缺憾。
這第二季更是讓人欲罷不能,現實永遠比你想象的極限更加戲劇化,我是一口氣10集看下來的。
kz這個娘們氣場太強大了,完全的女王,現實中真有這樣的人,完全不會顧忌什么面子,什么人情,鐵血冷酷,只看證據和結果,完全沒有考慮指出另外的嫌疑人可能會產生的社會和家庭沖突,這種人一般都會做到一個行業(yè)的頂尖,她接案子,百分百是因為第一季產生的影響力,百分百是因為能獲得利益,但是這錯了嗎?并沒有。因為她是活在現實中的人。
第一季的兩個英雄律師,在第二季里被kz批的體無完膚,個人覺得真的不是主觀上沒有盡全力,真的就是眼界經驗和能力有限,你拿個社區(qū)乒乓球隊的和張繼科比,那能比嗎?而且時間周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kz不光有全美領先的律師團隊和各種資源,她并沒有處在當時兩兄弟的狀態(tài)下:有時間期限,庭審不會等你的。而且bobby和后爹這種指向,在庭審中風險太大,面對的因素也太復雜,那哥倆就算心有疑慮,從性格上他們也沒有kz這種冷酷到冷血的程度,敢于面對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后果:avery一家子進局子的倆人沒出來,沒進局子的反倒翻臉成仇。前面這倆兄弟也露臉了,找了個時間有限精力有限的理由,其實他們也知道怎么回事,總不能當著全美的面說“兄弟真使勁了,水平真的有限”吧。而且他倆搞那個論壇研討同樣是為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有錯嗎?并沒有。因為他們也是活在現實中的人。
當然還有最可愛的我們的“主角”,勾搭人家老太太,出名了又覺得自己行了,甩了老太太,開始用筆桿子搞個金發(fā)大浪妞,結果肉沒吃到惹一身騷,其實他就是個浪貨,一個一身陋習的活在現實中的人。
這個事件里每個人都是這樣,因為現實就是這樣,人無完人,當媒體和傳播的放大鏡加到一個活生生的人身上,這很正常。
但是,在原則性的東西上,是不能有模糊的,比如法律,比如規(guī)則,所有參與這個案子的公訴方和法院犯下的就是不能饒恕的錯誤,其實到現在發(fā)展到現在這個程度,avery是不是兇手已經沒啥關系了(當然對他本人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是司法系統(tǒng)的問題,在如此多的疑點,警方如此多的違規(guī)操作,如此有影響力的案子,憑什么就可以完成定罪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駁回上訴,司法公正在哪里?kz所說的政治化是所有人都能想得到的,為什么從縣到州,所有的公訴方不惜一切也要讓爺倆蹲在局子里?所有辦案人員為什么不會覺得心中有愧?原因很簡單,有支撐他們的信念,他們就代表司法系統(tǒng),司法系統(tǒng)是不能錯的,無論付出什么代價都必須保證司法系統(tǒng)的權威和威懾力,就算是錯了,那也絕對不能承認是錯了。
我覺得pussy kratz在庭審結語最后說的那句話才是最有分量的,“你們要想清楚,判定被告無罪就等于承認所有的公訴方,警局聯(lián)合起來制造證據,陷害一個無辜的人”,擱誰坐在陪審團的位置,誰敢把這個事實扔在公眾的面前?pussy kratz等于在威脅陪審團,否定這個罪行就等于否定現有的司法系統(tǒng),否定現代社會建立的基石:法制。這其實也是這個案子的真正意義所在:到底是真相更重要還是維持法制的權威更重要?現有的司法流程到底在追求什么?
案子繼續(xù)發(fā)展,繼續(xù)政治化,草根屁民集資出錢,和聯(lián)邦現存司法系統(tǒng)一直斗到底,只會越來越精彩,這也是老美民主和自由的真諦,這案子要是擱在咱們這……哦呦,打住打住。
關于事實如何,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我個人的想法也在信息不斷補充的過程中不斷變化。從一開始的“假如史蒂芬艾弗里犯犯罪了”到“假如史蒂芬艾弗里沒犯罪?!?/p>
但是有兩個問題,就這么兩個問題,我無法找到合理的解釋。這個問題不只是辯護律師的間接想像,而是有目擊證人有力的供詞,甚至還有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呈現的證據。
(一)警察是否移動了被害人車輛
一位證人在便利店發(fā)現尋人啟事,并隔天向警察安德魯科爾伯爾尼報告剛剛發(fā)現的疑似被害人的綠色豐田。(車頭部受損狀況與被害人車輛一致)??茽柌疇柲釓奈磳⒃撉闆r寫入報告。
警察安德魯科爾伯爾尼是否去查看了這輛車,不得而知。但正恰好是同一天,科爾伯爾尼打電話回警局總機詢問受害人車輛的全部特征。(聽過這段錄音,你一定也覺得他一定是站在這輛車面前打的電話)。得到確認后,科爾伯爾尼掛斷了電話。
直到5號才在艾弗里停車場發(fā)現了被害人的車輛,恰恰就是目擊者發(fā)現車輛停在路上并告知警察的后一天。
如果4號警察科爾伯爾尼發(fā)現了車輛,那發(fā)現車輛就一定是4號,并且地點是在馬路邊,和艾弗里沒有關系。如果4號科爾伯爾尼沒有發(fā)現這輛車,目擊者向他轉告車輛信息后他為什么不去看?他為什么還要打那樣一同電話?
科爾伯爾尼的這份異常的電話錄音曾經在史蒂芬艾弗里第一次因為涉嫌謀殺接受庭審時就被律師懷疑了。但是律師無法推斷科爾伯爾尼撥打這通電話的前后文是什么,只能估計車輛在科爾伯爾尼眼前。
科爾伯爾尼在史蒂芬艾弗里的第一次冤案中知情不報,是艾弗里民事訴訟要求3600萬賠償金的責任人之一。他完全有動機將這輛車嫁禍給艾弗里。那通電話錄音,不能說證實,但是讓我確信他實施了這種行為。
(二)前男友手中拿到的日程表
特里薩在失蹤當天,在中午、下午的駕駛過程中同幾位客戶電話聯(lián)系時填寫了日程表(經通話用戶確認的通話內容可證實)。這份日程安排因為特里薩的失蹤,應該一直留在車里或者一直留在特里薩身邊。
但是特里薩的好友作證,11月3日特里薩的前男友曾對朋友們說,他知道特里薩的日程安排。
31號之后被害人就失蹤了。如果前男友沒有見過被害人或者進過被害人的車,他怎么可能在被害人車輛還沒有被發(fā)現的3號有被害人當天下午在車上撰寫的日程表?
根據史蒂芬律師的推測,前男友起碼參與了車輛的移動。這個推測應當屬實。
如果他移動了車,可以證明艾弗里不是殺人犯,如果它沒有移動車,他怎么解釋那份不可能的日程表?
但是,不僅如此。關于時間,有一個前男友和警察是否一起參與挪車的BUG。根據被害人好友回憶,前男友是在11月3號和朋友們一起在被害人房子表示他掌握了被害人的行程信息的。也就是說,11月3號前男友已經拿到了日程表,前男友已經在被害人失蹤后接觸過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車輛。
就算事實確實是警察科爾伯爾尼是故意栽贓給史蒂夫艾弗里,聯(lián)合前男友挪車。也應該是在11月4日,即被目擊者告知然后向總機核對之后。
然而,前男友3號就取得了日程安排。甚至比警方可能發(fā)現車輛的時間還要提前。
那么,我不知道,是不是終于可以說,就是前男友殺害了特里薩?
第二季:四位杰出女性的革命之路。力圖還原正義的女人們一個都沒放棄,只用十小時看紀錄片的人有什么資格叫停或是替Avery按頭認罪呢?
做了18年冤獄再次因謀殺被囚如今已56歲還在為“無罪”抗爭掙扎的人的人生,父母老的有可能等不到他被判無罪的那一天,一路上訴一路失望。斯蒂夫作為窮人,當年的律師太弱,如今因為紀錄片火了,他得到一位有能力的新律師,對比之下當年一切所謂的證據都經不起細節(jié)的推敲,而如果他是被陷害,檢方和警方對各個證人的脅迫和誘導乃至整個上訴過程中法官們的官官相護和壓迫感都令人不寒而栗,片子很隱晦,那個3600w不容忽視,數目是一方面,警方也怕效仿斯蒂夫的人接二連三出現吧,顏面何存?而如果無辜也說明真兇逍遙法外有可能實施其他罪行。作為觀眾主觀的感覺那個16歲長相酷似陽光小美女的保羅達諾的侄子,所謂的幫兇,盡管身材壯碩卻十分內向羞怯,想象不出他會幫助舅舅殺人。目前還在抗爭,上訴到最高審了,期待第三季給出圓滿結果。
凱瑟琳律師是唯一的贏家。不要再繼續(xù)下去了,快成鬧劇了。
這只能說是一個悲劇故事。在這么多年之后Zellner再去找能證明無罪的證據很難,特別是當時檢方對犯罪現場的調查很有問題的情況下。一季下來,她能做的也就是找了檢方的漏洞,及提出新的假設試圖來推翻當年檢方對謀殺事件的還原。從始至終她都無法找出任何關鍵證據來洗脫Steven的嫌疑,那么多重復實驗、專家證人的證詞都是間接的,推翻這種謀殺案的定罪用這些間接證據遠遠不夠。再加上案子已經變得政治化,縣里肯定不希望承認自己當初抓錯人,所以會千方百計阻撓上訴。還是很心疼Brandon,你能看出司法系統(tǒng)對底層人民的不友好,不管怎么樣,他當時致命的招供注定了他的命運,搭上了他一輩子的自由。最后還是希望真相最后能大白于天下,也許十幾年之后,某樣證物會奇跡般的出現,還原真相。不過即使真相大白,這兩位失去的自由卻永遠回不來了。
天下烏鴉一般黑,天朝出這事不會讓人知道,美帝就算真殺人了,也可以逃脫法律《紐約災星》
拍攝的進度不再多年累積而變成實時追蹤,就具有了更切實的意義:埃弗里、達西和周遭的人共同在這個巨大又混沌的泥沼中掙扎,定罪只是個開始??赐晔准局蟮母邢朐诂F在進一步的得到強化:埃弗里是否是真兇從不是最關鍵的議題,而是當弱勢個體遭遇到體制性制度化的碾壓時,其他人應當保持何種態(tài)度。
看完第二季開始覺得Steven有罪的人趕緊閉嘴吧,靠Teresa幾進幾出Avery家腦補犯罪故事?Kathleen Zellner的推導縝密清晰就被你們一筆帶過了?只不過案件年代久遠,缺乏直接證據才是被申訴駁回的的最主要原因,地區(qū)法官或許被施壓不愿接手燙山芋,種種地方警局劣跡,公檢法的相互包庇讓人心寒,更讓人心疼的是Steven的老父母,不管Steven能否翻案,他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
其實從第一季到現在沒有什么大的實質性結果,就是匯報一下進展,甚至Brendan在最高法拒絕接手之后就已經基本完全喪失脫罪的希望了。看完之后依然很唏噓,整個威斯康辛的公檢法部門還真是“沆瀣一氣”,而因為這個案子本身的影響力巨大,其實也在無形中反噬著Steven和Brendan被平反的機會:因為政府和執(zhí)法部門并不愿意在如此大曝光度的案子當中認錯、認輸。換成一個不那么出名的case,如果被律師揪出這么多漏洞和錯誤,可能法院和檢察機構早就直接釋放當事人了。Steven的律師Kathleen真的很厲害很厲害,非常sharp非常有經驗,希望她真的能turns everything over。
兩季二十幾個小時的紀錄片展示的還是冰山一角,有太多太多的信息沒有透露出來,但是徹底被K.Zellner征服。相信KZ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取得勝利,也希望Kratz,Lenk,Molburn一眾人一定要茍活下去,為他們做過的違背正義的事情付出代價。
如鯁在喉。兩位女律師是good fight里的本尊了。
第9集兩條線各自展開至高潮,第七巡回上訴法庭的錄音非常有分量,聯(lián)邦大法官水平果然很高,第一次看時思路沒跟上,又聽了好幾遍,法官把涉嫌脅迫的執(zhí)法問題,拓展開來,引至針對弱勢群體審訊方式上,最后從立法角度予以堅決否定(法院不是立法機關——"you must lose"像極了羅伯茨大法官關于同性戀婚姻合法的dissent),Larah太嫩,直接鉆套里了;Zellner是老鳥,在這一季中對案件的處理方向是非常正確的——如果不是Avery,那么到底是誰?然而找了許多線索,卻只能作為猜測的依據,沒有直接證據,只在這一集里很有戲劇效果地把矛頭對準了the Dassey's和被害人前男友,并提出了第一個有說服力的潛在證據(Bobby為避免電腦文件曝光而作偽證),但取證難度極大,還是無法撼動
太難過了,不是因為某個人受到的不公待遇,也不是為了某一個無辜的生命枉死,是明明都那么努力了,卻只能鑿開冰山一角……到底是茫茫黑夜中費盡心力撥開迷霧尋找真相,還是本來真相就在那里卻漸漸被黑暗深埋永無天日?真希望不要再過一個三年又三年還是舉步不前。最后一集的驗尸官讓我淚目,“我本該支持特蕾莎,現在卻內疚辜負了兩個人……”ps:其實看完心中對KZ找出的漏洞也有疑問,比如并沒有引擎蓋取樣,取而代之的是腹股溝取樣棉棒的論斷,引擎蓋抹一下難道不會有灰塵不會臟?和在身上抹一下能一樣?emmmm……總之真迷啊……不過紀錄片的好處就是可以帶上放大鏡從只言片語或者某個表情觀察每個人心里都有的秘密,哪怕是戲精也有破綻。
最讓人心痛的一刻是Steven Avery的父親忘帶ID知道無法給Steven過生日后無盡的失落
第一季是萬千信息中捋順線索娓娓道來,第二季是跟緊態(tài)勢時刻追蹤,觀劇心態(tài)上還是不太一樣。因為已知這件被紀錄片推高關注度的案件但凡有重大突破都會被新聞“劇透”。律師們依然在努力,因為這個案件是現在進行式,只盼望有一天我們能親眼目睹真相大白,也能看到環(huán)境真實的改變。
真相逐漸抽絲剝繭,進一步的科學論證和新的證據披露出令人震撼的現實,當然是對于事件本身的震撼,不是所謂的虛構藝術的洗滌。紀錄片提供了對真相剖析的視角,以及永不妥協(xié)、科學求證、合理猜想的法律精神,對無辜受害者的家庭是充滿人道主義的關懷。它引發(fā)的是對于司法、公正、真相的極大深思,因為取材于現實,所以現實的力量也更加震撼,影像無法折服我的,現實可以。
本以為第一季律師很努力了沒想到現任律師凱瑟琳更拼,基本把檢方提出證物疑點全部過了一遍,前半各種實驗特別好看,但在某一點之后她似乎完全不懷疑委托人了因此全部推理都站在不質疑的立場上,提出其他嫌疑人過于臆斷,在法律程序里提出可能性當然沒問題假如能爭取到重審自然可以辯個究竟,但目前單方面媒體發(fā)布造勢似乎不夠道德畢竟傻傻的觀眾還挺多的。侄子翻案官司科普司法流程,SA的案子看來不到聯(lián)邦層面估計沒指望,3年拍個續(xù)集太快了十年一部差不多orz 這季用Avery一組家人悲劇煽情成分也很重,這些我都自行過濾,還是關注案件吧。這劇的名氣對被告一家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若非第一季他們請不動凱瑟琳,但也因為劇的熱度讓案件上升到州的名譽高度混入了政治因素,威斯康辛州騎虎難下翻案反而困難重重。
女裝凱文貝肯,天降大神個人秀。導演挽尊秀。
Season 2, presented by the law firm of Kathleen Zellner
確實沒什么必要再拍,大家看新聞都夠了吧?!炯偃缬幸惶煳以诿赖鄯噶耸?,需要Kathleen Zellner來救我
第二季開篇非常巧妙地正面回應了之前大家對第一季的質疑(比如遺漏事實,忽略一些證據),并且第二季由此改進了說理風格,拜Zellner所賜,所有論據論點都是以非常理性非常科學的方式擺出。Zellner律師簡直職業(yè)典范。至于Steven到底是不是有罪,仁者見仁吧,紀錄片作為“無罪派”意見,在完成度和說服力上做的是很出色的PS. 有必要明白紀錄片不是Journalism,沒有偏頗記敘事實不是紀錄片的責任,引發(fā)思考才是?!吨圃臁窙]有故作上帝視角暗示“本片記述的是絕對事實”,為的就是給觀眾以思考的的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