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由三個短片構成——《魔法(比魔法更不真切)》《開著的門》《再來一次》。女性角色的多重性和鏡像性是濱口之前的作品中的主題,在他的新作《偶然與想象》中也是如此。前作《歡樂時光》和《夜以繼日》,從字面上看,頗有小說的味道,而《偶然與想象》則可以說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敘事節(jié)奏 更強化了這一印象:三集,每集圍繞一個女性角色展開,又分為三幕。三個短片講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三角戀、一場未遂的誘惑和一個因誤會而相遇的故事。盡管零散,但仍保持了有機的敘事流程,甚至還強調了這一點。雖然大部分的動作都發(fā)生在一個空間里,而且只有兩個演員參與,這部電影卻不讓人覺得像一出室內劇。這不僅僅是由于對話的緣故,還在于其復雜的時空概念,最后一集幾乎變成了科幻片。我們所見證的時刻都與感人的普遍命運相連,以選擇、遺憾、欺騙和巧合為標志,它們是影片真正的主角。
這是最像村上春樹小說的電影,對男女關系和愛情的定義都非常村上,村上小說里愛不是凡俗的理解(貌美,金錢,性,等等)村上小說里愛都源自獨一無二的彼此理解,默契,雙方對對方靈魂的觸摸,第一個故事里女主之一描述的愛情就是這樣的。第二個故事里少婦學生對老師的情緒也是如此,第三個故事兩個陌生人之間也產生了這樣的火花。村上還有個特點就是情節(jié)走向的意外,這是為了懸疑,但仍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藝術。但我覺得濱口龍介卻沒有拍好《drive my car》,把《drive my car》按照原文排成個短故事放在這部電影里會非常合適。
《偶然與想象》拍了三個人間真善美的故事,不同年紀的戀人,不同的愛欲糾纏。
第一個故事,我覺得其實是有點破綻的,兩個是閨蜜的人不可能沒見過對方的前男友,當然可能如今是速食時代,他是她前男友時,她還沒有和她成為閨蜜。這個故事和了洪尚秀《這時對,那時錯》的結構一樣,演了兩個結局,短發(fā)女孩兒最終選擇放手,成全前男友和閨蜜的戀情。在腦海中把三口六面對質的情節(jié)演了一遍,發(fā)現(xiàn)對誰都不好。短發(fā)女孩兒忠于自己感情,所以即便男友長得像金城武一樣帥,又有自己公司,她還是綠了他。她發(fā)現(xiàn)閨蜜比自己更能理解和愛前男友時選擇放手。
第二個故事是最棒的,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兒替metoo運動中受委屈的男性張目,在這個大背景下,獨身男教授要求自己辦公室的門一直開著,即便中間女主含情脈脈,色誘之心溢于言表,他仍可以鎮(zhèn)定引述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化險為夷,但人非草木,最后他還是破功了,但也僅限于讓女主把錄音發(fā)給他一份,老實說,那段色情描寫和渡邊淳一的人體解剖式描寫一樣,干癟無力,讀了只會讓人性冷淡。這是一場誤會,也很容易澄清,但教授為此辭職并銷聲匿跡了,女主也離了婚,得益的是一只畜生。這個男的選的非常好,那種自大無能賤格演的入木三分,而且他其實是通過賣身法語老師覺得自己肯定能過,結果老師回去生娃了,新來這個男教授直接把他掛科了。他沒法色誘男老師便派他色誘的少婦女同學去做。他是表面的受益者(順利畢業(yè)找到了編輯的工作,以他人渣本領,肯定還能混得不錯),但教授和少婦女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心靈上的,雖然只有幾秒鐘,也是金風玉露一相逢那種可遇不可求的心靈交流,當然,這位渣男對此也根本不屑一顧,他畢生都不會有這種時刻了。
三段故事里我們也都可以發(fā)現(xiàn)細微的男女的不同,女的更容易投入感情,而男的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冷靜,冷酷,理性。
濱口龍介和洪尚秀這種電影,導演都必須有一流的功力寫對白,讓對話進行下去是非常難的,讓觀眾看著對話進行下去則難于上青天,但他倆都做的不錯。鐘情于寫大量對白的電影,最后能活下來的,都是披沙揀金后經得住考驗的,都不會差,林克萊特的《愛在...》三部曲,伍迪艾倫的冷笑話大集合等等,洪尚秀和濱口龍介,除了對白寫的不錯之外,選的演員也非常有個性和內涵,這些演員不一定是俊男美女,但都是那種非常耐看型。能夠和對白融為一體的。
無論小說還是電影,這一類能稍微觸及人類深層次情感的,都是上品而可以留存,電影當然首先要提供感官刺激,這樣的電影才能賺錢,小說亦如是。但總有那么一些創(chuàng)作者,越過感官,希望直達人的靈魂,看前一種電影是婚姻生活,只要稍微努力一下,人人都能有,而這后一種則是愛情可遇不可求。
這幾年最受矚目的亞洲導演,恐怕非濱口龍介莫屬了。自從2018年《夜以繼日》空降入圍戛納競賽單元后,他的知名度不斷攀升。盡管這部作品引起了極端兩極化的評價,但是仍無損他作者風格的完整表現(xiàn)。作為黑澤清的徒弟,他去年參與編劇的《間諜之妻》為師傅拿下威尼斯最佳導演獎,證明了他深厚的文學功底。而今年更是他創(chuàng)作力爆發(fā)的一年,《偶然與想象》先在柏林電影節(jié)拿下評審團大獎,而在上個月落幕的戛納電影節(jié),他則憑著另一部作品《駕駛我的車》獲得最佳編劇獎,一年內兩次登上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的領獎臺,無疑是導演實力的證明。
當年,我并不太喜歡《夜以繼日》,太像日劇風格,飄忽不定的女主角,反復無常的情感糾結。不過,今年這部在柏林獲獎的《偶然與想象》觀感要比《夜以繼日》好得多,估計是短篇集的結構所致。從偶然的巧合切入敘事,繼而引發(fā)日常生活里意想不到的波瀾,有時甚至透出一絲超現(xiàn)實的想象意味,令人拍案叫絕。
濱口龍介有著高超的手法,透過平平無奇的雙人臺詞對白,一個簡單的場景足以制造引人入勝的戲劇張力。三個故事的大部分情節(jié)都發(fā)生在兩個角色之間,閨蜜在出租車里對話,女孩與前度在辦公室敘舊,少婦在辦公室里誦讀小說引誘教授,以及兩個陌生女子在天橋上偶遇而錯認彼此。透過設計精準的鏡頭調度和人物位置變換,細致刻畫出人物之間的微妙關系?!澳Хā崩锱⑴c前度在辦公室對話,先是保持著距離,隨著談話深入而逐漸靠近,之后女孩激烈掙脫,最后兩人摟在一起。這種距離的變化暗示著兩人之間愛意未斷的曖昧關系。而第二個故事更為明顯,少婦想引誘教授犯錯,而教授偏偏堅持讓門開著,面對欲望展開了一場誘惑與對抗誘惑的角力。
這種單一場景的故事具有強烈的劇場感,但導演又想盡辦法打破這種空間局限性,最常見莫過于引入第三個人物,有意破壞這種雙人的平衡感。比如“魔術”里女孩與前度摟抱在一起時,女秘書突然回來撞見;“再來一次”里在兩個陌生女子“入戲”扮演相知多年的密友之時遭到回家的兒子中斷。這種突如其來的第三者進入畫面,不僅打破了原有的空間與人物構建的穩(wěn)定性,也有力地阻止了情節(jié)陷入過度戲劇化的乏味套路傾向。
而第二個故事更是可圈可點。從人物性格塑造來看,教授堅持讓門開著的行為體現(xiàn)了他坦誠的個性,讓密閉的私人空間變成了半開放的公眾空間。而從敘事手法來看,此舉讓這個“引誘”的故事保持著隨時被外人干擾的可能性,不知不覺地融入懸念與情節(jié)張力,讓觀眾感受到看不見摸不著的欲望彌漫空氣里,在兩人之間不停流動。 透過這種空間和敘事的處理,導演巧妙地在生活流的情節(jié)里提煉出人性和情感里復雜多變的本質,令人在影片結束后回味不已。女孩對前度的感情究竟是藕斷絲連,還是故意做出的一場戲?少婦在誘惑教授的過程里究竟是存心的復仇,還是中途心軟而妥協(xié)?最出色的莫過于“再來一次”,兩個陌生女子在天橋上偶然錯認,究竟是什么觸動了她們內心的神經,讓兩人在轉眼一瞬間放下戒備而彼此袒露心跡?她們之間是不是存在著一種超越友情的可能性呢?劇本里低調地鋪開這些細節(jié),在靈光乍現(xiàn)之處捕捉到人物的情感與心理變化,大大提升了當代日本都市題材的表現(xiàn)角度,實屬驚艷。
最后,不得不提,濱口龍介絲毫不避諱直接挪用電影前輩大師的表現(xiàn)手法。第一個故事借鑒伊朗導演阿巴斯《如沐愛河》一幕,兩名閨蜜在出租車里談笑風生,第三個故事模仿王家衛(wèi)《花樣年華》男女主角的角色扮演情節(jié),而最顯眼的莫過于模仿韓國導演洪常秀標志性的推拉鏡頭。在第二個故事里,女孩在咖啡廳陷入白日夢,想象自己親手破壞前度和新女友的感情,之后猛然回到現(xiàn)實世界。種種借鑒手法并沒有因此削弱濱口龍介的個人風格,他反而巧妙地在敘事里融匯貫通,展示出屬于自己的影像特點,給觀眾留下空間去思考關于“偶然與想象”的主題。
以“偶然與想象”連接的三個短篇,每一部又是三幕構成的短劇,讓人想起《人約巴黎》類的半命題小品:偶然發(fā)現(xiàn)女友所說的“一見鐘情”正是自己的舊愛,想象中戲劇化的選擇;偶然的失誤與重逢,想象中的桃色陷阱;偶然的誤會與想象完成的重逢治愈。
更有趣的是三篇之間隱含的串聯(lián)線索,是看似“獨立”之外的“密碼”:比如《魔法》中Meiko所說的erotic的對話、在對白中相互愛撫,到了《開著的門》中就成為女學生通過念出作家書中的erotic段落實現(xiàn)想象中的誘惑,“聽著這個聲音zw”就是一種從對白到愛撫的現(xiàn)實欲望;而第二部偶然發(fā)錯的郵件又成為第三部科幻設定的前情提示,一種網絡的失信促使人們面對面尋求聯(lián)系。
除了大標題的各種明暗扣題,每一篇小題目關鍵詞在三幕戲中的轉義延展也頗具巧思?!赌Хā分兴丝谥小澳Хā背蔀榕髡J知內心的“魔咒”;《開著的門》里重復的開關門一開始是對待學生的“公開公正”,和女主共處一室時的兩輪關門開門已經從自證清白到抵御誘惑,甚至是情色的聲音被更多人聽到心態(tài)下的沉淪;《再來一次》是以升降電梯的重逢、雙重誤認和兩次的表演展開的重復差異。
“偶然”與“想像”就像即興表演中所說的“是的,然后”,迅速接受一個偶然的戲劇情景并以自己的想象來進行“故事接龍”的練習。從出租車里女友講述自己的浪漫邂逅、教授辦公室內的大段念誦,陰差陽錯“老同學”的回憶,這里的影像是克制的,依賴于對白推進,也就將虛構影像的“導演”工作交給各位觀眾的“想象”。
如果只停留于“偶然”,更像是依賴巧合和反轉的某種創(chuàng)作投機,正是后面的“想象”打開了小說、戲劇和電影的共享時空,這種想象通過三部短篇不斷“進化”,三位女主角從第一部傾聽的想象,第二部在讀書中賦予自己的聲音以想象,但第三部通過扮演他者成為他者,達成想象中的療愈,而且這一次想象從單向信息變成雙方的真正交流。
連起來看三部小故事正是電影表演從腦海中的預演、帶角色朗讀的劇本會到“對戲”的過程,導演的工作需要一個“魔幻時刻”,需要電影時空的“大門”敞開,發(fā)現(xiàn)日常細節(jié)中的“魔幻”,還需要“再來一次”,在重復進階中接近想象。
故事中的三位女主角都遭遇了一個來自過去的幽靈,她們曾經或是以傷害來表達愛,或是屈服于空洞的x愛,或是因未說出口的勇敢爭取而懊悔糾結,攝影師拍下了腳手架矗立的街頭,學生/主婦制造了改變他人命運的typo錯誤后成為校對員,失業(yè)的碼農走出網絡郵件和遠程電話,切實嘗到了懷念的豬排飯,在直面戲劇式的交流中打開自己的心,這是幾位女主角告別過往的勇敢一躍,也是在想象力量下擺脫心魔的“災后重建”。
或許也可以把這個短篇集理解為一種特殊的yi情影像,從第一部中前男友工作室的門,第一部中教授辦公室的門,到第三部“老同學”家的門,這扇戲劇化的門在從閉合的私密到被闖入打斷、成為心理戰(zhàn)的“防線”和“籌碼”,直到最后的邀約與敞開,因為打開了門,也就真的成為可以分享秘密、互訴衷腸的朋友。那個想象中斷網的社會正式如今過度依賴網絡的某種反噬,也是想象中救贖的可能。當禁閉大門后的人們在網絡空間對各種“偶然”和“反轉”麻木,也就失去了感受“魔幻”的能力,當人們帶著偏見去質疑,缺乏想象的共情,也就以“只此一次”武斷的定論阻斷了“再來一次”的無限可能。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濱口龍介的新作《駕駛我的車》引起了不小的熱議和反響,并拿下了主競賽單元的最佳編劇,于是我?guī)е鴮@部電影的期待看了先走進大眾視野的《偶然與想象》。
到底是什么樣的故事,能受到電影節(jié)的如此青睞(柏林電影節(jié)的評審團大獎),僅透過片名就已經讓人浮想聯(lián)翩,抱著好奇的心情看完后,很是驚喜,可以說是最近看過的電影里最偏愛的一部。濱口龍介在看似尋常單調的條件下,透過生活流的表象,巧妙地展現(xiàn)出電影單純透過文本構思的可能性,很有意思。
剛開始本以為是特別悶的文藝片,非但不無聊,結果很有趣。這部電影由三個相對簡短的故事構成,在看第一個故事的時候,妥妥的洪尚秀,除了說日文,男女間的那點事,想象的“現(xiàn)實”,連“刻意”的推拉鏡頭都那么的有重合性,當然,這樣的拍攝風格和對話式的進行,很難不讓人聯(lián)想到侯麥。
曖昧的三角關系;不關門的誘惑;互不相識的朋友;看到第二個才察覺到濱口龍介的心思,就像透過影像在玩一種帶有實驗性質的文字游戲。從很多電影里我們獲知,偶然(命運)與選擇構成了人生走向的兩大主導因素,和意外緊密相連的前者自然成了本文創(chuàng)作的主要靈感來源。
印象最深的便是《老無所依》里偶然促成的“反高潮”,《機遇之歌》中偶然導致的不同結果。一次不經意的舉動和出乎意料的發(fā)生,會造成一種預期性的落差和注入更多可能性(想象空間)的文本形態(tài)。或許很多人覺得濱口龍介進行了一次很聰明的寫作,在我看來他更多的是展現(xiàn)出寫作的基本功。
時間、地點和人,人當然是電影最核心的重點,重要的信息和線索依靠對話來填充和完善,這也是看似隨性并貼近生活的原因,濱口龍介以一種不疾不徐散文式的敘事節(jié)奏將他的構思與設計融入生活。三個故事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以女性角色為主,互為“獨立”,卻又有某種相似的聯(lián)系,通過巧合和偶然產生的轉折點,戳中了她們內心最敏感和脆弱的部分。
在沒想到的偶遇、關系和對談中,挑明與祝福,直白與失誤,往事與她,順便將暗藏在內心的苦悶和酸澀得以表達。第三個故事設定的背景很有想法,我們一直在被動或主動的迎合科技的發(fā)展,社交網絡的興起甚至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隱私成了公開的秘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關系失去了意義。
濱口龍介則反其道而行的表現(xiàn)出人內心真正渴望的,以及缺乏誠摯交流的真實狀態(tài)。再回到時間和地點,時間的跨度,地點的重合,人生沒有如果,結果常常不盡如人意,但或許也能人為的制造“再來一次”,虛擬的真實,機會與選擇,彼此的記憶和心結,被激活與釋然。那句“對任何事情都是失去了熱情,時間摧毀了我。”在盛行“躺平”的當下,相信會戳中不少人的內心。
事與愿違的結果,很多時候并沒有像腦補那樣發(fā)展,想象往往是個人意愿的美好訴求和內心真實想法的表露,但在現(xiàn)實面前很多時候成了一種相違背的延伸。第二個故事讓很多人記憶猶新的應該是打開門朗讀的部分,這也呼應了教授的話語,會讓你更有興趣的看下去。而最讓我覺得感慨的是世事難料的共鳴。
片中教授相當的注意和謹慎,即便“小姐”式的誘惑也沒能得逞,但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而這也就是生活有趣、無情和真實的一面,全部體現(xiàn)在對于往后未知的發(fā)展中。很多時候我們貌似做好了各種準備,為人處世小心翼翼,對接下來的走向各種預期和想象,但還是會防不勝防的被生活殘酷的玩笑在背后捅上一刀,中招成了必然。
濱口龍介看似樸實無華,實際蘊藏著一些不經意的哲思,探討的問題也更加寬泛,值得反復品味。透過這片感受到電影將文學的魅力和趣味無限放大,甚至讓我找回了當初看侯麥電影時的感覺,無需什么高超的技術或明星大碗,依舊能拍出精妙的結構和巧思,成就耐看的好片,甚至能帶動觀眾的思考,將電影的可能性推向一個更高更豐富的層面。
歡迎關注 | 首發(fā)公眾號:yuchishangjiu
原文發(fā)表于《CINEMA SCOPE》
作者:Beatrice Loayza. (美國影評人)
翻譯:Berger
(內容有刪節(jié),僅供參考)
在濱口龍介這樣由對話推動的電影中,人物之間散漫又親密的交流是至關重要的,但其對話背后的那些刻意隱藏起來的東西同樣會逐漸浮出水面。讓我們回想一下《歡樂時光》中在研討會結束后的那場晚餐中,Jun透露了她即將離婚的消息,同時承認了她對感情已經冷淡的丈夫的不忠。在《夜以繼日》中,朝子前男友和現(xiàn)在男友似乎融為一體,盡管他們的性情并不相同,只是身形外貌極為相似。朝子秘密地守護著這段聯(lián)系,她害怕被現(xiàn)在的男友質疑他們之間關系是虛假的,同時她自己不愿意或者不能接受自己這樣混亂的欲望。
通過這樣收放的方式,在虛構和真實之間的碰撞中,濱口龍介試圖找到那種讓人捉摸不透的關于人類欲求本質的真相。在獲得2021年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銀熊獎的作品《偶然與想象》中,他將“假裝”所產生的效果放置在三個不同的行為當中,將他那看似輕快的方法運用到三個女人在各自人生關鍵時刻的故事里?!杜既慌c想象》中,導演延續(xù)了他對身處陰影和矛盾中的中產階級女性的興趣,這是他自《歡樂時光》以來所取得的重要突破。不過不同于《歡樂時光》這樣的史詩或者《夜以繼日》中對浪漫幻想的那種高概念解構,在《偶然與想象》中,他的電影具有了一些新的活力,這種感覺是由標題產生的那種目不暇接的“輪轉”所帶來的。
和侯麥的《人約巴黎》一樣,《偶然與想象》是由各自長40分鐘左右的短篇故事組成的,這些故事由帶有傷感情緒的鋼琴曲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又取決于偶遇的辯證的可能性。在第一個《魔法(比魔法更不真切)》故事中,從前女友Meiko角度來看,她發(fā)現(xiàn)她的好朋友愛上了自己曾經背叛的那個男人。我們第一次是在較遠的地方看到Meiko,她是一位時裝模特,有著男孩那樣的圓圓的短發(fā),身上有股頑皮的氣質。在城市公園的攝影項目中,她是被關注的焦點?;顒咏Y束后,她和自己的好朋友兼助理Gumi一起回家。Gumi興奮地講述了她與一位室內設計公司高管Kazuaki的第一次見面,當時她興高采烈地和這位高管展開了一段長時間的、非常親密的對話,Mekio傾聽并鼓勵她說更多的細節(jié),看起來她非常的感興趣。把Gumi送走之后,Mekio讓司機調轉方向,去了Kazuaki的辦公室。這時候,三個人的關系逐漸明朗了起來,同時我們也可以重新認識到當時Mekio在車上的種種行為和反應,Mekio就是那個傷害了Gumi情人Kazuaki的女人。一想到Kazuaki可能會用對Gumi的愛來代替對她的愛,她就不斷地試圖通過控制Gumi的情緒來重新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盡管她對自己的真實意圖仍保持著曖昧的態(tài)度,但在Kazuaki的腦海中仍縈繞著他們復合的可能性。
在咖啡店,他們三人相遇了。一個洪常秀式的快速變焦給到了Mekio在說出真相前的慌亂的表情,她要求Kazuaki在她和Gumi之間做一個選擇。在這個假想版本中——這是Mekio想法的投射——震驚的谷美哭著跑開了,Kazuaki追著她,而既是惡人又是失敗者的Mekio被遺棄在一邊。濱口龍介然后“重演”了這個特寫鏡頭后的事:Mekio其實什么也沒挑明,只是簡單的說了幾句就走了。
這種讓人出乎意料的表現(xiàn)使得故事成為了一個關于個人成長的過程。在這個片段的最后一個鏡頭中,Mekio轉過身拍攝了一張城市的照片,這使得開場她作為被拍攝對象的身份得到了翻轉。
濱口龍介電影中的女人們被她們對他人的記憶、對過去的誤解和對未來的推測所困擾?!拔沂钦l?”安德烈·布勒東在《娜嘉》(譯注:本書完成于1928年,安德烈·布勒東從與一位名叫娜嘉的女子在巴黎相遇、相愛到分手的經歷中,提取大量事件,對現(xiàn)實、真實、美、瘋狂等概念進行探索,徹底顛覆了19世紀傳統(tǒng)的文學觀念。)的開始就發(fā)問,“事實上,回答這個問題不就是要知道我與誰經常交往嗎?”這部小說揭示了“我一生中最具決定性的幾段經歷……而這一切都是偶然的?!睘I口龍介總是喜歡和出人意料的故事背后潛在的破壞性“調情”,然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聯(lián)系,癡迷偶然的事件和曲折的命運所帶來的戲劇性和可能性。對于濱口龍介來說,他和布勒東一樣,“偶然”和壓抑情感的爆發(fā)使得生活變得帶有悲劇色彩,同時又流暢有趣。在《偶然與想象》中,濱口龍介電影中的女性明白她們需要擺脫過去——不是抹去過去或者降低過去的重要性,而是靠自己行動來進行恢復。盤繞在心頭的過往并沒有讓這些女性陷入停滯,而是迫使她們采取行動,迫使她們轉變。在與自身內心幽暗回憶的拉鋸中,她們都接受了過去,并看到了克服過去的可能性。
之前經驗是,會覺得吸引我的片名,不一定是部好電影。此片是例外。
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第45屆)的閉幕片,三個小故事都很有意思,平凡而雋永,偶然得知閨蜜的crush是自己前男友;一時興起引誘一直崇拜的大學教授;偶然將陌生人認錯為當年的意難平。這些故事的梗概寫在影片的簡介,昨天和友人說起,友人還以為我已經看過了整片,但影片講得恰恰是這些偶然發(fā)生后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出租車的戲的光影太溫柔了,一開始還停在現(xiàn)實,后來就仿佛落入關于愛情的浪漫幻想里;女主沖去前任的辦公室也讓人意外,男女主之間的交流論情感的隱忍和爆發(fā)和沖突為影片之最。有意思的是第一個故事安排了兩個結尾,相信哪個則取決于你是誰。
第二個故事則是一方極為克制,一方語氣淡淡但充滿誘惑。教授的話語幾乎全部是學術用語,不知道是一種習慣還是出于自我保護,我想兩者都有,至少這個曾經的學生是自己一生的例外,激發(fā)了極大的情感上的波瀾,不知所措之下,抽象的話語才是保護色吧。女生則極為坦誠,平淡無奇地講述自己作為一個女性個體對于性,這個在日本社會或者說東亞社會常被壓抑的話題,的欲望,顯得極為有力量。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第三個故事,認錯人在我自己生活里是社死現(xiàn)場,但是影片的這兩個女人則刻畫出來什么是素昧平生中的意氣相投,一句“你很像她“,一句“不介意的話我來扮演她”,聽上去不可思議,但在她們似有若無地傾情相訴中,我一度落淚。高中畢業(yè)時隔二十年后,一位“過得不幸?!?,一位“無法說自己過得好,只能說每天都在努力”,但卻默契地給予對方自己的溫暖。
而正如濱口龍介對這部影片的受訪所說,那些按部就班的生活以外的偶然才是人生。也許他說的是,有偏差的,有例外的,充滿巧合、偶然,然后你對這些偶然背后的原因發(fā)起想象,那些想象,決定了你是誰,決定了你過著,以及將會過什么樣的生活。
第一次在香港看電影,時隔多年第一次自己一個人,特此影評留念。
對《夜以繼日》毫無感覺的我,這回終于 get 到了濱口龍介。全靠對白推動,但是劇本非常非常出色,100%按照劇本拍攝毫無即興成分,卻有完全不露痕跡的輕盈靈動,表演又是那么自然流暢。每個故事都很「小」,就像村上所寫的「是人生中稍微繞點路的插曲。即使沒有發(fā)生那種事,我的人生想必也和此時此刻沒太大差別」的故事。而在這三個小小故事里,對人與人之間關系和情感的描繪異常細膩豐富,洞察力驚人,駕馭節(jié)奏行云流水,真是厲害。是那種看起來沒費什么力氣也沒花多少錢好像很容易就能拍出來,但事實上你就是拍不出來的作品。映后看導演訪談,濱口龍介看起來就像個宅男,說話語調平得就像個 AI,簡直無法想像他怎么能寫出如此女性視角的故事,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天賦異稟吧,真讓人生氣?。。。ㄆ鋵嵤羌刀剩?/p>
往后將是濱口獨步影壇的黃金十年。和洪尚秀之類比較并無必要,因為濱口儼然自成一方風景,他的故事不可能讓人失望,因為他不設置懸念,更不試圖展示什么以說服觀眾,他只是通過一座體驗之橋,邀請你進到他的世界里來;在這里,故事性的“偶然”不再是主角,因為我們享有的是電影的“偶然”。手冊五虎中最難接洽的兩級,侯麥的設計和里維特的即興扮演,在他手上加之黑澤清式日常的儀式化,達成珍貴的和解。本作看似行云流水的幾場相遇中,便藏著影史隱秘的交鋒:故事二是侯麥式色誘的變體,故事三是里維特演員觀的舉一反三,而故事一則是《夜以繼日》和《這時對那時錯》的分臺重演;可一切又在濱口的表演調度和劇作層次上被統(tǒng)籌歸總。在這個創(chuàng)造力奄奄一息的年代看到濱口是一個奇跡,因為他的身上似乎映照著許多前人的名字,又似乎只是電影本身。
我在談話中認出了你的魔法,這魔法讓你和我相愛。我在文字里讀出了你的渴望,這渴望讓你和我茍合。我在扶梯間識出了你的缺口,這缺口讓你和我重逢。車外明滅的燈火里,閨蜜幻化成我與你相愛。門外吵嚷的雜音里,語言代替肉體彼此交歡。屋外明媚的陽光里,生人扮演舊人彌補遺憾。時光摧毀,靠想象圓滿。
#71st Berlinale# 評審團大獎。9分。濱口龍介真香!劇作實在精妙,《魔法》可能稍弱而且更洪常秀一些,不過《開著的門》真是神了,完全是從不可能的角度展開了神來之筆?!对賮硪淮巍冯m說不免讓人想到[花樣年華],不過這一段是全片視聽上最出色的(倒影以及電梯的精彩調度)。制片規(guī)??刂频卯?,精致又輕巧,當然舞臺感還是有點過強……
每一段都精彩卻又能融為整體,其文本深度和層次與片名緊扣,每段“想象”呈現(xiàn)又都完全不同,看后第二天仍在回味。
熠熠發(fā)光的Screwball Comedy,性感美麗的男人女人!在凡俗的景觀中等待某個超脫于現(xiàn)實的魔力時刻。EP1是時間的凍結(變焦鏡頭),EP2是聲音的穿透(空間開合),EP3是場所的輪回(回憶排演)。用最省力的分鏡,完成最自由的調度,如身未動心已遠,令人捧腹的橋段里飽含深情的告白與深刻的哲思。
1.極有韻味的劇作,圍繞著種種偶遇、多重的扮演和身份的誤識與輪轉。2.一如故事一女主所言,他們通過談話觸到了彼此內心的深處,而身體的接觸與交合卻從未達成,全片亦缺失了造愛場景,甚或連對象都可以是假扮虛設的,通過朗讀與錄音亦可達到自慰式的高潮。這恰符合拉康的理論:欲望的游移漂浮正因為其追求的是永遠失去的目標,而幻想的功能是維持永不能滿足的欲望。換句話說,經由缺席,方能抵達更加迷人的、真正的在場。3.三個故事中,女性都是幻想、選擇與行動的主體,男性或無蹤或成為獵取與戲弄的對象。4.但唯有故事二的法語教授(澀川清彥)極富人格魅力,讓辦公室大門永遠敞開,正直,坦誠,寡欲,有禮有節(jié)。5.故事二:在半公共空間朗讀情色片段,反引誘;故事一:無縫想象后開啟重復敘事;故事三:自動扶梯的上下追趕,將錯就錯。(9.0/10)
8.8分是真的不至于。和洪尚秀快走一個路數了包括每個故事結尾一個zoom in都神似,水平比洪高點但是半斤八兩吧。色誘教授那段潛臺詞:-我這片怕無聊故意中間放一段黃黃的讓觀眾能繼續(xù)看下去。-那導演你是這樣的人嗎?-這得看你們觀眾自己是什么樣人了。讀德勒茲出來的也就追求到這水平上了。柏林金熊銀熊都是這種低成本片,不知道這路現(xiàn)在是有多難走。
像在看一本村上的短篇集,第三個故事真不錯。好想看《駕駛我的車》!
4.5 三段個人排序是2>3>1, 向侯麥和老洪致敬的隨性之作??赐赀@部完全不擔心濱口拍村上春樹, 尤其是第2段的tragicomedy和eroticism的融合簡直激動人心, 全世界導演最適合搞村上改編就是他了。還有就是體會到濱口對朗讀臺詞的要求的重要性, 第二段的戲劇張力正是源自這種反差。不過還是更喜歡夜以繼日, 那是獨自在海邊的夜間魔法, 這部則是陽光下令人眩目的狂想曲 #hkiff2021
配偶是偶然的偶,對象是想象的象。
情深言淺的三個故事,雖然是絮絮叨叨的對話體,但深層的情感就像冰山只露出一角。濱口龍介似乎是在用日劇的方式拍電影,藉著生活中的偶發(fā)事件,加上一點點順水推舟的想象,叩開那些欲言又止的藍色大門。個人最喜歡第三個故事,認錯后的將錯就錯,是溫柔了歲月的擁抱。
4.5 濱口已經不滿足于展現(xiàn)magic moment,而是在人物對話的碰撞和錯位中創(chuàng)造magic的觀感,日式生活流的場景卻發(fā)展出不可預知的劇情走向和層次,介乎于侯麥的哲思與洪的反諷之間,輕巧又耐人尋味。
第二個故事《門就那樣開著》的基礎感覺是大學里一項默認的規(guī)則:老師的辦公室盡量要打開門來以避免職權騷擾、性騷擾等事情的發(fā)生。但是,就是在這樣的門“大開”的情況下,情色以更為隱秘的方式出場了,與外面不時走動的學生制造出的動靜構成鮮明的張力。同時門還可以視作心扉的外顯,辯證地刻畫出看似寡欲實則能在芥川獎級別的作品安插極其詳盡的性愛細節(jié)的人物(所以這部分大概是想象?)。這個故事連同其他兩個故事都以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的成長為線,并以她們的釋然收束全篇:以傷人的方法愛人的女生選擇離開三人局,暗自尋歡的女人終于在偶然之后大膽做出親密舉動,而無數瑣碎和心事郁結心中的主婦則在偶然的錯認之下找回了希望(Nozomi)。每一段都有明確的用心調度了的場景:車后座、臨窗咖啡座;門;電梯、落地窗,舒適自然。
相當高妙的魔性意淫片,濱口龍介的發(fā)力點是如何將意淫內涵不斷地豐富,這個過程帶來了一種魔性神力的彌散。畫面越是清新明亮寫實,魔性越是強(算是間離式場面調度技巧)。幾個女角選得都特別到位。第一段是兩位女角之間氣質的極大反差。第二段是女角所為所行與氣質之間的反差。第三段是女主氣質夠路人,但卻上演了超現(xiàn)實的魔性邂逅演出。年度強片。4.5
其實不如《夜以繼日》喜歡。但是濱口還是把女性那種「無法操控的情緒涌動和無法定義的欲望之爭」,以及「人與人之間散漫而親密、隨時會消失的關系」拍得好好,最后突出的還是濱口電影里那個「永恒的無?!惯@個命題。我太能共情第一個故事了!~久說「我們是通過談話在撫摸著彼此」,古說「太色了」,并且對「沒有做」這件事情感到非常驚訝。讓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則廣播「過度的交流會誘發(fā)性欲。因為坦誠所具備的能量是無限巨大的,沒有人能夠完全承受另一個人的自我剖析, 更別提毫無保留地剖析自我。兩個人當中總有一方會率先承受不住這種赤裸所帶來的不安,這時候人們下意識地就會開始做愛。以及,在傾聽的過程中,總會有那么一個瞬間會讓人分不清是心疼還是心動。就是這個瞬間,這就是產生性欲的瞬間」我要去讀一下《孤獨的性》了。
濱口龍介果然比洪尚秀還侯麥,借“巧合”這個命題,對人際情感做出了如手術刀般精準的剖析,但同時又不失溫情
幾個故事都很妙,用對話推動劇情,在日常中發(fā)現(xiàn)魔幻時刻。最愛的其實是最后一個,尤其是兩人第二次假扮重逢的時候,突然被感動了,又是屬于電影的魔力時間,偶然的重逢,有趣的想象。以電影實現(xiàn)生活中的不可能。有點意思。
與男性始終明白“我是誰”不同,女性在社會這個場域里始終存在“是我”和“非我”的兩次確認,她們自我確認的那一次停頓,構成了濱口電影的魅力。三個短篇,節(jié)奏感始終是一種逡巡,可以捕捉到三個女主不斷地“是我”“非我”的反復游離,所謂的魔術就是在她們確認“我是誰”那一個當口的停頓,可以是一次臆想,可以是一次突然的吻,也可以是抓住偶遇的陌生人。
4.5;濱口龍介的確擁有天分(系列前作實已證明),非常迷人的文本(堪稱劇作典范),大量對白卻能攜有豐盈的氣質,將小體量內的精妙敘事與精準調度發(fā)揮得舉重若輕,再次印證電影的無限魅力。人物關系的架構愈發(fā)純熟,話語的層層機鋒在日常保護色的掩蓋下,涌動著驚心的暗層——潛入生活真相的底部,方能窺見一個漣漪激起的無窮動蕩,part1結尾真的很洪常秀;part2的門外視角極為美妙,情欲的隱秘流淌與門外喧擾的走動幾乎構建出一個超驗的空間,余波的處理耐人尋味;不可避免地最愛part3,完全契合主題「偶然與想象」,記憶篡改了多少現(xiàn)實,我們曾多少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排演”段落是往昔的倒影,在「重復」中消解執(zhí)念的心結。三段都有時間段延宕的設置,偶然與想象穿透時間的波紋,直抵最驚心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