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匆I東西?誰讓這個世界變得無節(jié)制消費?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調查記者雅克?佩雷蒂審視了無節(jié)制消費潮流背后的機制,得出了答案。原來,使這個世界變得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并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廣告員和市場推廣員,而是這諸多因素背后那些首先改變產(chǎn)品然后改變我們的人們。紀錄片表明,長久以來,制造商都夢想著在消費者大腦中植入“升級”觀念,從而讓無限消費成為現(xiàn)實。他們首先瞄準未被開發(fā)的兒童市場,學習應用向兒童銷售的方法,從而增加向成年人的銷售。但是,那頭最肥的能夠帶來現(xiàn)金的奶牛卻來自恐懼——通過挖掘消費者的恐懼,制造商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對健康和安全產(chǎn)品有巨大需求的世界。
三集看完,截了幾次屏,覺得這應該就是最最最大的“元兇”了吧...先看圖...
三集,三個大方向。
第一集,主要是生活用品方面:燈泡、墨盒、手機、衣物、家具等等,外在物質。
第二集,主要是身體隨時間的變化產(chǎn)生的衰老、疾病,主要是健康方面,也涉及到了汽車行業(yè)。
第三集,主要是娛樂,孩子的玩具、成年人(年輕人)的游戲,還有信用卡(提前消費)、金錢(紙幣)的轉變(虛擬貨幣)、網(wǎng)購。
還是老樣子,不評價“對與錯” “好與壞”,因為并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就像片子里很多站在“商業(yè)”方的人,并不認為他們的行為是不道德的,并不會覺得良心不安。這其實是一個立場和信仰問題,能說他們私底下,絕對的,如同片子里所說的那樣嗎?人生漫長的幾十年(有些已經(jīng)年長),真的沒有一絲絲的懷疑過自己的行為嗎?肯定有,我敢說,因為他們是人(特別是當人年紀越來越大)。只是說,很可能經(jīng)過思想斗爭后,某一方最終獲勝——但也有一些被采訪者,有些許后悔,說當時年輕,只想取得成績,并未想太多。
其實看完片子后,我內心的感受有點復雜。理性告訴我,可能不能批判任何一方。因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確實有選擇權——選擇接受還是不接受“商業(yè)魔鬼”的洗腦——但同時“商業(yè)魔鬼”也有它們“不道德”的行為——隱藏。
如果說,小孩子沒有自制力,不知道什么是“該或不該”,但孩子背后有成年人這個強大的后盾,他們應該負起相應的責任,但這里有會有N多種狀況出現(xiàn),例如:孩子太倔強,照料著太軟弱不舍得孩子傷心;父母工作繁忙,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而隔代可能往往倍加寵溺;又或者父母本身性格里存有“無自制基因”,很可能孩子也存有,或會以相應的方式教養(yǎng)孩子,等等。但我個人始終認為,父母有很大一部分責任,在教養(yǎng)孩子方面。所以,這又涉及到比較遙遠,父母的父母如何教養(yǎng)孩子。
其實,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也有對立面:欲望可以讓我們進步,正因為它,我們才不斷地創(chuàng)新,迅速的發(fā)展;但掌握不好這個度,很可能作死。
所以,我無法去批判那些想要保持年輕、變得更好更健康的人的行為,這是生命或者說人性的本能吧。包括動物,其實都懼怕衰老、死亡。但利用這一弱點,發(fā)明根本沒有任何幫助的“商業(yè)魔鬼”,卻是實實在在需要被狠狠批判的對象。
我個人認為,這類型的紀錄片的宗旨,是揭露!揭露出當今社會的本質,另一面,也類似于一種覺醒,敲醒昏睡中的人們。有些人覺醒的快,采取行動,準備反擊,或讓更多的人知道。但,知道終歸知道,被洗腦的太久,很多行為已經(jīng)根深蒂固,深入情緒、大腦中。就像一個愛吃甜食的人,當他生活中的某一段時光,完全不攝入任何能夠感覺到甜味的食物,剛開始幾天可能沒有太大問題,但如果持續(xù)半個月一個月,這個人一定會變得非常狂躁、暴躁、抑郁、沮喪,喜怒哀樂陰晴不定。但只要他繼續(xù)堅持,身體、大腦就會慢慢適應,到最后,可能會變得不需要甜食,甚至厭惡甜食。我們的行為也是如此,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徹底根除,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只要不放棄,就一定能改善。這很像占星學里的土星法則,你付出的和你的結果對等,不多,也不少。
所以,我們已經(jīng)得到了信息,已經(jīng)了解大企業(yè)、商業(yè)的運作模式,而我們能調節(jié)和改善的,只有我們自己。而每一個人的改變,都能引起巨變——蝴蝶效應。
所以,除了改善思維模式,也要努力改善行為模式(這才是最重要的)。變得比商家跟精明。
而死亡這個巨大的、萬物的最終,我覺得接受就好,因為連太陽都會消失,小小的智人真的很小。其實當你接受后,等于戰(zhàn)勝了恐懼。會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也會用全新的眼光看到生命。
真正的接受死亡,并不代表可以肆意妄為,做任何想做的,不考慮道德問題。真正的接受,是非常平靜的,不會覺得好像人生苦短,就抓緊時間為之。是順其自然,在僅有的生命里,順其自然加努力的對待每一秒。
希望所有人,都能覺醒,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當下的行為,意識到行為所帶來的后果,為之承擔。
【更多占星資訊,歡迎關注我的豆瓣賬號~】
【看本命盤、情感合盤、親子合盤、咨商、塔羅占卜】
觀看地址B站!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jīng)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沖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百度百科
本片又名《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一共三集。
主要內容:
第一集:計劃報廢
從縮短燈泡壽命開始,揭露了消費走向快消的真相
第二集:消費心理
利用恐懼和焦慮等消費心理制造及擴大消費需求
第三集:市場營銷
利用廣告、設計、包裝、折扣、文化、信貸、移動支付、獎勵等手段創(chuàng)造非理性消費欲望。
作為消費者觀看可以預防你成為一個剁手黨!
作為銷售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可以作為教科書學習!
商品的價值是滿足人性本身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
銷售的價值是提高貨物的買賣效率,最大化利潤;
從滿足消費需求,到創(chuàng)造消費需求,又到設計需求層級化,再到營造需求的非理性化……市場營銷學更像在為每一個消費者設計了一個養(yǎng)成游戲,讓每一個大腦在商品的世界盡情釋放著多巴胺帶來的愉悅感。
本片帶給我的思考是消費主義帶來的發(fā)展意義是否只是制造了大量的多巴胺,從而讓每一個人產(chǎn)生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的價值是否值得整個社會鼓勵亦或反思。
過度消費產(chǎn)生的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又該如何消除。那么誰才是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
大半夜睡不著手機隨便打的,有空上來在修改。
特此感謝魚叔的推薦
以上
今天推薦一部BBC制作的高分紀錄片,名字是《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
豆瓣評分8.8。
網(wǎng)友高贊,“對消費社會來說,這是禁片”。
如果你已經(jīng)實現(xiàn)財富自由,剁手次數(shù)再多,依舊是千手觀音,沒必要看下去——如果你非要看,我也不攔著。
這篇文章是對打工人的警醒。
啥叫無節(jié)制消費呢?
我的理解是,貸款消費。
這里的貸款消費不僅僅是一種支付手段,更是超出個人支付能力的消費。
大家比較熟知的手段,通常是某唄,某條,以及某某信用卡。
早在雙十一之前,它們已經(jīng)主動拋來媚眼,為你辦理了各種提額手續(xù)。
這會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到了還款日期,你就有支付能力。
《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主要從兩點來討論這個消費時代的真相。
其一,他們如何讓人做到無節(jié)制消費?其二,我們?yōu)槭裁磿o節(jié)制消費?
《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揭露消費社會中的各種套路,讓你看清楚,你自以為薅羊毛,卻成為資本家的韭菜。
套路一、計劃報廢。
顧名思義,計劃減少產(chǎn)品使用壽命,讓消費者不斷消費,從而賺到更多金錢。
而這早已經(jīng)是各個行業(yè)心照不宣的秘密。
計劃報廢最早出現(xiàn)在電燈泡行業(yè)。早在上世紀20年代,幾家規(guī)模龐大的電燈泡公司組建福玻斯聯(lián)盟。
聯(lián)盟簽訂的相關協(xié)約,就有關于電燈泡使用壽命的規(guī)定,最高到1000小時。在此之前,電燈泡能使用2500小時。
將其使用壽命縮減到一多半,就是讓消費者購買更多的電燈泡,廠家收割更多利益。
后來福玻斯聯(lián)盟被解散,但是它的計劃報廢卻成為各個行業(yè)發(fā)家致富的圣經(jīng)。
洗衣機會采用容易損壞的加熱元件。
比如蘋果手機會縮短電池續(xù)航年份,讓人重新購買新款蘋果。
或許有些非蘋果用戶會很開心。
我只能說,騷年太天真。
手機卡頓,也是大多數(shù)手機品牌報廢計劃的一環(huán).
鮑德里亞曾在《消費社會》中提到,我們正經(jīng)歷著和祖先不一樣的文明生活。
在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夠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來的是物,是經(jīng)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產(chǎn)生、完善與消亡的卻是我們自己。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商家鼓吹新款能夠帶來更多快樂,辭舊迎新的消費觀,逐漸成為很多人的價值觀。
套路二、有序制造不滿情緒。
人都有貪嗔癡,會攀比,會炫富,會用凡爾賽學包裝自己。
商家就會利用這種人性,制造各種不同款式的產(chǎn)品。他們就是要滿足人類的物欲,讓購
買的人得到一種人無我有的虛榮心。
通用公司的總裁斯隆就是利用這種消費心理的高手。
他提出,消費者可以像購買鞋子一樣購買汽車。
汽車硬件設施無法更新,就改變它的外觀,推出不同色系的汽車。
有錢人如張柏芝表示很開心,終于可以用不同色系的汽車來搭配自己的衣服了。
或許你對汽車不感興趣,也不像張柏芝那樣有錢,認為斯隆這種有序制造不滿情緒的套路,對你不好使。
其實還會有影響,因為其他商家也將這種精神發(fā)揚光大。
我當年買蘋果6的時候,就看到有土豪金、銀白和深空灰三種色系。
我的很多朋友選擇了土豪金,而我最終選擇了深空灰,因為它最便宜(貧窮讓我理智)。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就能看出蘋果的營銷手段,用不同顏色打價格差,提高土豪金款的價格,給消費者營造一種“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優(yōu)越感。
套路三、營造恐懼,控制他人。
對消費者營造恐懼,就能更好地控制消費者。
《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用SUV車型來論證這一觀點。
它的產(chǎn)生就利用了人類恐懼的本能。
巨大的車型,讓人感覺更有力量,氣質更彪悍,安全感更高。
尤其在“9·11”之后,恐怖主義成為美國人的夢魘。
在21世紀初,SUV車型就達到美國汽車總銷量的20%以上。
有意思的是,SUV的安全性并不高。
因為體積較大,SUV的翻車率是普通車型的兩倍以上?;蛟S你覺得這只是翻車的情況。
但你要清楚,60%以上的車禍,都與翻車有關。
從這個意義上講,大眾對SUV車型的推崇,并非理智的選擇。
利用恐懼推銷產(chǎn)品,各行各業(yè)都輕車熟路。
漱口水利用人們對口臭的恐懼。
老年保健品,是利用老年人對死亡的恐懼。
保養(yǎng)品是利用人們對衰老的恐懼。
酸堿體質理論的盛行,是對失去健康的恐懼。
2018年11月,“酸堿理論”之父羅伯特·歐陽已經(jīng)承認其理論是營銷騙局。然而,他的酸堿體質理論依舊在國內大行其道,至今仍有很多人深信不疑。
除了上面三種套路,商家還會通過植入廣告的方式,來給消費者催眠。
穿明星同款,成為很多觀眾的嗨點。
千條路萬條路,大家還是玩不過商家的套路。
商品的生產(chǎn)者是套路高手,銷售者也會利用各種促銷手段來拉動消費。
“雙十一狂歡,全年低價”,現(xiàn)在買立省50%,多買多省的營銷口號讓很多人心動。
但我們也要明白,不買,立省100%。
我不是在抵制消費,而是希望大家保持一個理智的消費觀,在消費之前要思考兩點。
其一,你的消費是花明天,圓今天的夢嗎?
其二,你的需要,真的是你需要的嗎?
先說第一點。
前文也提到當下便捷的貸款消費,各大資本也都推出了各種消費貸,甚至現(xiàn)金貸。
它們就像魔法棒一樣,擴大消費者的購物欲,開始各種買買買模式。
然而,在買買買之后,你真的可以還得起這些貸款?
再說第二點。
總有些人聲稱,我買的就是我需要的。
其實需要也分為真實需要和虛假需要。馬爾庫塞就曾說過,
歸根到底,什么是真實的需要和虛假的需要這一問題必須由一切個人自己來回答,但只是歸根到底才是這樣;也就是說,如果并當他們確能給自己提供答案的話。只要他們仍處于不能自治的狀態(tài),只要他們接受灌輸和操縱(直到成為他們的本能),他們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就不能認為是他們自己的。
如果一個人不能分清楚自己的真實需要和虛假需要,很容易陷入無節(jié)制消費的漩渦。
如果一個人,用借貸的手段,挎昂貴的包包,買下幾十只輕奢款口紅,拿著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去網(wǎng)紅餐廳打卡。她的大部分消費都是無節(jié)制的。
想要避免陷入無節(jié)制消費的漩渦, 不妨聽聽老舍的話。
懂行的人得到個便宜,就容易忘掉東西買到手中有沒有好處。
《無節(jié)制消費的元兇》是一部在任何時間都值得看的紀錄片。
因為我們始終面臨一個刺激消費,鼓勵消費,以貸款消費為榮卻很少反思消費的時代。
或許你會問我,為啥今天才推薦?
因為我剛剛清空購物車。
淦。
細思極恐。
自由市場給予消費者自由消費的權力,消費主義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無數(shù)聰明的頭腦想盡辦法確保人們的消費欲不受到任何限制。
這部紀錄片是一個“命題作文”,所有的論據(jù)都是圍繞“無節(jié)制消費”這個母題展開:第一集主要是關于“計劃報廢”,商家設計產(chǎn)品時故意將產(chǎn)品的壽命縮短或是產(chǎn)品被設計得難以維修,使得消費者無意識地購買新產(chǎn)品,甚至有些諸如汽車、電子產(chǎn)品、家具這些可以長期使用的商品也通過更改外形誘使消費者替換;第二集則闡述了商家通過將恐懼(死亡和衰老)植入消費者的內心,讓他們覺得自己需要這些產(chǎn)品,即“恐懼式營銷”;第三集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講述了許多廣告以兒童作為潛在客戶進行宣傳,進而影響父母對商品的決策,另一方面成年人也被鼓勵放縱童心,“粘性行為”刺激游戲用戶大腦多巴胺釋放而對游戲上癮;信用卡和網(wǎng)購取代了現(xiàn)金,使得購物行為更便捷,也使消費者越來越難以推遲購物欲。
通過這部紀錄片,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下大部分的消費行為從某種意義上都被操控了,保健品、藥品甚至是食品都以健康為名,實際上是販賣焦慮;最新款的電子產(chǎn)品可能沒有值得夠買的理由,而僅僅是品牌效應;更貴的商品未必是最好的,延遲購物欲望很重要。
從一年前接觸極簡主義以來,我的確少買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從衣服、護膚品到生活家居用品,我都全面實行了一番消費降級,因為自以為已經(jīng)知道商家的營銷套路,很多產(chǎn)品賣的都是品牌溢價。但有的時候我還是會被無孔不入的廣告、以及看似真實分享的網(wǎng)紅推薦迷惑了大腦,實行金額不大但無節(jié)制的消費。
這部《無節(jié)制消費元兇》很適合身處消費陷阱中的每個人觀看,看完之后不至于醍醐灌頂卻也明白自己交了多少智商稅。
紀錄片一共有三集,總結下來,無節(jié)制消費主要圍繞3個主題:
#計劃報廢
#販賣焦慮
#兒童心理
為什么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電子設備?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每年的iPhone發(fā)布后,蘋果股價總會大漲。商家總會想盡辦法掏空我們的口袋,蘋果公司更是如此。手機太單調?那我就更新MACBOOK。手機電腦都成了主流,那我推出IWACTH、無線耳機、IWACHT表帶... 商家推崇消費主義,當然不能簡單地以增加產(chǎn)品種類為手段。我之前也一直想過這個問題,為什么諾基亞、摩托羅拉還盛行的年代,我們的手機總是很難損壞,當年根本沒有現(xiàn)在滿街都是修手機的店面,那我們是怎么一直保持手機的使用壽命的呢。我的MacBook壞了3次,都是主板問題,修理一次費用達到1600元左右,可能我已經(jīng)算是幸運的了。然而我卻也發(fā)現(xiàn),每次更換的主板,總是在保修期過了的一個月,就壞了,我不得不又自己掏錢修理。我的iPhone,總是在下一代iPhone推出之后,運行變得極其緩慢,而我最近使用的iPhone6s,因為話筒跟電池都都不同程度的損壞及續(xù)航能力不足,嚴重影響我的使用體驗的時候,我決定放棄再購買iPhone。
而今天看了這部紀錄片,事實告訴我們,無需懷疑,商家正是在這里大張旗鼓販賣缺陷產(chǎn)品。重點不在于產(chǎn)品是否完美,重點在于刺激“消費”。商家不需要給我們提供完美的產(chǎn)品,只需要告訴我們,買就對了。而一小部分并不追逐潮流變遷的人,卻要被迫卷入“計劃報廢”的陷阱里,即使你不需要新產(chǎn)品,但是你現(xiàn)在使用的產(chǎn)品壽命都無法超過2年,并且修理費用極不合理,這只是變相逼迫你購買新產(chǎn)品。這點我也深有體會,大學時代的我還是秉承物品丟棄可惜、能用即用的原則,但有一天我的吹風機無法吹出熱風了,但是我挺滿意這個吹風機的,買的時候是99元。于是我打電話給飛X浦的售后,詢問是否可以修理,我原以為修理費頂多20元到頭了,那邊卻答復我,修理吹風機要60元。這個時候我哭笑不得,再加39元我可以獲得一臺全新的風筒,但修理卻要花費我60元還有一個下午的時間。這個時候很容易選擇,我再花99元購買一臺新的風筒,然后給地球增添了一件垃圾。
我已經(jīng)過了那個靠電子設備給自己貼標簽的年紀,才如此坦然面對,iPhone是一部超越了我財力及管理精力(屏幕、機身極容易損壞)的手機,我不應該繼續(xù)在這條路上追逐。最近的我決定重新適應安卓系統(tǒng),父母的華為手機一般能用個3年以上,我買了一部華為,暫時來說各方面都挺好,重要的是它連iPhone的一半價格都不到。沒想到iPhone6s是我最后能買得起的蘋果的產(chǎn)品了,這之后的iPhone價格讓人咋舌,現(xiàn)在已經(jīng)攀升到1萬多。
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計劃報廢產(chǎn)品?在自己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買質量相對地經(jīng)得起考驗的產(chǎn)品。P.S.蘋果全線產(chǎn)品都被我排除到“質量好”的范圍外了。
其次商家情愿選擇把舊款銷毀,也不愿意舊款產(chǎn)品在新款產(chǎn)品推出之前,還在市面上流通。前段時間爆出Burberry情愿銷毀一大批的包包衣服鞋子化妝品,也不愿意將其打折出售,這就是經(jīng)濟學上“資本主義倒牛奶”的原理。我們身處一個產(chǎn)能過剩的年代,商家就必須通過各種手段維護其商品的高利潤,他們得到的遠比他們浪費的多。這里不對地球資源做討論,我們只針對商家怎么掏空我們的錢包,怎么把成本轉接到消費者手上。說到成本轉移,雙11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我曾經(jīng)因為雙11的到來,爆買各種洗發(fā)水洗衣液消毒液,家里每個抽屜都塞滿了雙11的打折商品,一度另生活過得非常不清爽。后來看了相關的報道才明白,這就是商家轉移成本的套路。工業(yè)的發(fā)展導致今天我們的生產(chǎn)力過剩,不斷生產(chǎn)出大大超過現(xiàn)有人類基本需求的大量的商品,而這些過剩的產(chǎn)品占據(jù)著商家的倉庫。由于儲存商品的成本增加,商家通過打折,把商品轉移儲存到消費者的家里,一石二鳥,既解決了商品庫存問題,又達到銷售目的。
我決定不再囤積任何生活用品,消耗性用品快用完的時候再買是很明智的決定,現(xiàn)在的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基本每個月商家為了銷售都絞盡腦汁制造各種打折活動,不要把自己的家當成倉庫,要過舒適、家無雜物的生活,要把生活重新掌握到自己手中。
看看今天中國的中產(chǎn)階級,就知道因“焦慮”誕生的行業(yè)未來的市值可達到多少。大概是可達到不可估量,哈哈哈哈哈哈。就我自己而言,最大的焦慮是認知焦慮。身邊各種功成名就的年輕人告訴你,你是loser;公眾號告訴你,不提升自己的技能你只能等著被社會淘汰;媒體告訴你,中產(chǎn)階級在過怎樣的生活是...于是沒錢沒背景的我,最唾手可得的大概就是知識。教你如何好好說話,一個課程388;教你如何寫一個好故事,一個課程98;教你如何提升ppt技能,轉發(fā)朋友圈可免費獲得2節(jié)課程。于是一夜之間,大家口里說的都是“認知升級”,你不升級?不好意思,你沒有終生學習的能力,你不配或者。
我并不是吐槽大家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但的確是大部分人都不具備自我判斷力,才會隨波逐流(包括我自己)。回首我多年來學習的路上,認知提升最快的階段卻不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而是在我還能安靜一周看3、4本書的時候,我的三觀基本是在那時樹立形成,我的知識體系建立得最大最全也是在那個時候。而在販賣知識焦慮的今天,我家里堆了大量未拆封的書,聽了2節(jié)又覺得無趣的網(wǎng)絡課程,而我什么實質性的收獲都沒有。
在知識隨手可得的今天,我卻發(fā)現(xiàn)我學什么都學不進去,其實,是太多聲音分散了我的專注力。一個人生活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操心,沒有了讀書時家里人幫忙打理了生活的時間優(yōu)勢,這是分散我注意力的一點。但更大的原因,我想可能就是——焦慮,讓我一事無成。即將30歲的我,生活只能算得上波瀾不驚,但想要有點成就,還是得靜下心來,這個時代,哦,不,無論哪個時代,最后得到褒獎跟肯定的都是那些十年如一日專注的人。我要學會在這個焦慮爆炸、觀點爆炸的年代,堅持做自己。
紀錄片告訴我們,焦慮有疾病焦慮跟心理焦慮。我以上說的是知識焦慮,本片沒有提及,但我認為這很有中國特色。另外影片中提及,販賣一些人們不知道、不清楚的東西,再編個故事,就能發(fā)大財。漱口水、降壓藥,背后的利益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段時間鬧得很兇的紅毛X酒也就是那么回事,而這一切都不過是商家看穿了人性的弱點,人們恐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許是因為信息閉塞無從查證(中老年人),也許是根本沒有耐心科普,對自身很多事情認知不足,而這就是商家鉆空子的地方。在日本的酵素丸、消脂丸盛行的今天,我沒有做過多的功課,也并沒有否認這個事物的功效,我只是單純覺得,我多吃兩口蔬菜跟水果,少吃幾口人工糖、少喝一杯奶茶,達到的效果遠遠比這些輔助類的產(chǎn)品作用大得多,也健康得多。
現(xiàn)代人太忙了,忙到?jīng)]有時間朝另一個方向思考問題,現(xiàn)代人也太懶了,懶是人類的天性,吃一顆小小的藥丸就能起效,我為什么要壓抑自己想吃火鍋跟喝奶茶的沖動?,F(xiàn)代人也太可憐,解壓往往要靠商家給出的理由,今天買一只口紅、明天買一個包,你就能改造自己;今天一頓火鍋明天一杯奶茶,這就是在忙碌生活中你讓自己放縱一次獲得的快感。我們已經(jīng)生活在一個由消費主義告訴我們應該怎么活的年代,我們只要有依靠物質的一天,我們就無法逃離。
我并不是抨擊消費主義,消費主義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類社會各方面的發(fā)展,甚至促使人類進化得越來越快,但消費主義造成的資源浪費跟資源破壞也是毀滅性的。很難用對錯去評判消費主義,但如果人類能認清一些低級陷阱,使用更好或者是更高級別的消費方式,或者我們能把控社會發(fā)展的整個走向,走向越來越好。
兒童心理是“我喜歡這個”“我現(xiàn)在就要”,無需理由也不想等待,這應該就是商家口中的兒童消費心理。
不過在這一部分,我的態(tài)度是中立的,甚至是偏向于消費主義的——那就是“賣故事”。
這一集大部分是分析虛擬人物、虛擬情節(jié)對人們消費的影響,而我,也是這“深受其害”中的一員——為故事買單。這也是我上一個部分說的,我認為為故事買單,為想象力買單,是更快樂的消費體驗(只針對個人而言,有的人比起虛擬世界更喜歡現(xiàn)實購物,這很正常)。
人生有許多的不愉快以及不如意,所以我們從不放棄一絲一毫能讓自己感到幸?;蚩鞓返臋C會,即使它只有一部電影的時間,即使它只是一個色彩鮮艷的玩偶,只要讓你感到一絲安慰,這就是創(chuàng)造力帶來的奇跡。
迪士尼樂園、環(huán)球影城,主題樂園長盛不衰。這里販賣夢想、美好,這個地方讓你覺得花多少錢都值得。還有那些由迪士尼創(chuàng)造出來的卡通人物,個個經(jīng)典,而且給世人、孩子塑造的都是正面形象,我覺得這種理念很棒。
販賣創(chuàng)造力,我是不愿意把它歸類到“萬惡的消費主義”里,我覺得正是有消費主義,這些創(chuàng)造力才被激發(fā)得越來越好,帶給人們能掙脫苦悶生活的機會,就像我,即使在那么丑惡的生活中,看到迪士尼的人物,我的精神也會為之一振,為他們的美好而喝彩。游戲也是如此(當然我不贊成非專業(yè)人士過度沉迷游戲)。
一部分人購買美好的快樂可能等于另一部分人購買包包的快樂,但我還是更愿意看到,人們能從自己的生活中、人生里發(fā)現(xiàn)一些超越金錢可購買、或物質可給予的美好。
另外,說到信用卡以及今天日益猖獗的消費貸,這也是為了滿足兒童心理——“我現(xiàn)在就要”。我本人的工資水平不高,身負房貸,發(fā)了年終獎或者績效也會用于一些小的投資,僅當存錢,我當然也沒有充裕的資金購買一些奢侈品。 偶爾當壓抑的購物欲打開后會讓我的存款變得很難看,但當我覺得勢頭不對,很快就調整自己的支出,我真的算是幸運的沒有讓金錢在生活中出現(xiàn)失控的狀態(tài)。
信用卡支配著我們的欲望,而我并不想讓生活陷入被別人支配的地步。掌握生活的主動權,才是我們對抗負面“消費主義”的最好辦法。
總之,每當我看完一部同類型的紀錄片(還有一部BBC很出名的《美容的真相》),我都能進一步看清這個世界的一些陷阱跟陰謀,身上的擔子又輕了許多。
打印機墨盒內部計數(shù)器:到峰值了就自動裝死
最初的計劃報廢:福波斯壟斷聯(lián)盟,簽訂協(xié)議規(guī)定電燈泡使用壽命上限,違者罰款。to keep people buying
通用汽車:斯隆哲學,改變細節(jié)、外觀、無關緊要的部分以更新產(chǎn)品(但事實上性能并無大的改善)。后被各種商品效仿(如蘋果更新?lián)Q代,事實上到 4 左右蘋果的功能已經(jīng)差不多走到頂了)
英國經(jīng)濟事務研究所:賦予公民去政治化身份,而僅作為“消費者”,鼓吹消費主義。
CAD 軟件的發(fā)明:降低設計成本 & 使商品更多樣化更眼花繚亂,縮短商品價值存在的周期(usable but out),推動一次性文化、一次性消費主義。
宜家:設計多樣、更新?lián)Q代快、便宜,marketing中經(jīng)常慫恿消費者“換”,一次性消費文化的實踐者,把大部頭家具變成了fashion的東西(即壽命短暫)。
蘋果產(chǎn)品:iPod 電池只能維持 18 個月(初代 Vlogger 的抗議);后蓋的特殊螺絲設計防止維修人員自行改裝延長使用手機壽命、后期甚至改用膠水。
Tell people something they don't know but not good
悍馬汽車:SUV 設計靈感:外形=別惹我 → 二戰(zhàn)后&911后精神訴求:perception & fear of danger → 事實上 SUV 的設計使其翻車率更高(情感>理性)
李施德林:口臭概念的提出者(本來人們自己也不會發(fā)現(xiàn) before 一支劇情性廣告),從零創(chuàng)造漱口水市場。
醫(yī)療產(chǎn)業(yè):把藥品像口香糖一樣賣給每一個人(Create diseases) 善衛(wèi)得公司:胃灼熱被說成“胃食管反流”,消費者自己想吃藥都不用人逼的; 他汀類藥物濫用:只有三分之一的每天服用的英國人有心臟病風險(膽固醇過高) 立普妥:科普膽固醇,美國國家機構降低不健康標準(高危人群一下子變多了) 醫(yī)生:過度診斷、過度治療(醫(yī)生自己都信了)
洗手液“抗菌”概念:其實用抗菌和不抗菌產(chǎn)品效果幾乎沒差啦,但是細菌恐慌深入人心。
維他命水:+ Extra vitamin 而且五顏六色提醒你各種不同功能(但其實高糖超級不健康,all bullshit)
抗衰老產(chǎn)業(yè) 抗老針; 任天堂益智游戲:告訴你你大腦年齡 60 了!然后讓你玩游戲降低大腦年齡。 美國抗衰老(神棍)組織....
小豬佩奇動畫周邊(授權制),利用卡通媒介創(chuàng)造收益,兒童會更喜歡。
喬治·盧卡斯:改寫向兒童售賣周邊的準則,把他的整個 Star War 世界創(chuàng)造成一個玩具世界,把成年消費者變成兒童;玩具本身不貴,但配套玩具一大堆,試圖使人想成套成套買周邊。
電視作為廣告媒介:打開兒童消費者市場(directly reach them),他們會讓大人買單的。
變形金剛系列:星戰(zhàn)的模仿者,but just 變形金剛電影只是其玩具系列的附屬品,30分鐘一集的廣告?zhèn)窝b的電視節(jié)目。
豐田:將小孩作為目標受眾,設計將軍椅、寬屏娛樂設備等,對家庭購買決策產(chǎn)生影響。
鼓勵消費者釋放童心:明知陷阱心甘情愿,二次元周邊、電子游戲(RPG游戲)、智能設備等
尼奧寵物網(wǎng)站:微信小程序成癮游戲的鼻祖?。?! 成癮性,養(yǎng)寵物游戲有很高的用戶粘性(&大轉盤游戲等,提醒人again and again 回到游戲) ; 挑戰(zhàn)與獎勵并存的游戲設計機制:好友排名制 & 成就制(奇怪的小玩意、星星、金幣); 成就感 brings 多巴胺并且使人多巴胺上癮。
游戲化的宣傳技巧:麥當勞大富翁游戲、麥片自帶APP,各種會員制積分制應該也是成就制游戲設計的變式吧。
信貸制:使人屈服于即時滿足,creates buy-now-consumers just like children; 沖動消費來源于無需支付有形現(xiàn)金的疼痛感的緩解,而非延遲支付的愉悅,pay by cash is painful;
移動支付 & 線上購物(不用解釋了...)
對消費社會來說 這是禁片
從生產(chǎn)的生產(chǎn)開始出現(xiàn)供過于求的狀況那天起,人類社會開始了從生產(chǎn)型社會像消費社會的轉型。只需隨便刷刷網(wǎng)頁,就能看到時尚博主爭先恐后地告訴你:要買最貴的東西才是對自己好。一旦你相信了這些鬼話,就會掉進一個個名為“女人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的營銷陷阱里,開始你大殺四方的消費人生,并在日后為雪花般紛至沓來的賬單飽嘗苦頭。把消費者的白日夢包裝一番,再重新販賣給他們,不僅可以收獲用戶好感度,還能增加粘性。廣告作為一種刺激購買行為的重要力量,廣告也是造夢的一種,那些我們購買回來的、自己或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也被廣告和形形色色的流行媒體貼上了一些十分華美的標簽,比如生活方式,比如品味,虛構了一種“更好的生活”的想象。
資本主義的三大毒藥:性開放、成功學、消費主義。
又名《富豪致富經(jīng)》、《中產(chǎn)營銷超級寶典》、《窮人是怎樣煉成的》無節(jié)制消費十宗罪:1、計劃報廢,商品內置淘汰屬性;2、有序制造不滿情緒;3、技術進步豐富商品,如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4、一次性消費文化,讓產(chǎn)品失去社會價值,潮流意味著周期短暫;5、技術無法革新,就改變產(chǎn)品外觀,如顏色;6、制造恐懼、焦慮和需求,危險/安全,健康/長壽,衰老/青春…給出解決方案;7、消費者通常只能記住一個產(chǎn)品信息,但足夠;8、商家與權威機構/專家合作,降低或提高某項標準,讓商品與標準符合;9、粘性行為,攀比和競爭心理,游戲化營銷;10、信用卡等非現(xiàn)金支付方式,推遲消費痛苦感,而滿足和釋放購物欲。ps:對抗商家的即時滿足,好方式是延遲滿足、叩問自身、理性思考。主持人與商家言語PK的場面太樂太炫
主持人非常牛逼,邏輯滴水不漏,采訪別人像是目的性看笑話,雖然不夠百分百地客觀,但聰明得讓人著迷。
一直同意影評里說的“管理好自己的媒介膳食,也是管理自己的消費”。其實片里為大公司辯護的一位律師說的“需要限制兒童攝入過多糖的是監(jiān)護人”并不完全是詭辯,消費主義是雙方都參與才會進行得下去的秀。如果政府如同大家長一樣從生到死限制每一項消費,那就并不只是偏右人群的噩夢了。調控和規(guī)則在目前的文明程度下,只能對欺詐劃清界限。成為更精明更有責任的消費者應是成年人的一種積極選擇,分攤到社會負擔中去的度是有限的。
總結!一,計劃報廢:被迫不斷買新的;二,恐懼心理:不買就會“死”,買了我就是最“屌的”;三,巨嬰思維:信用卡在手,我想買就得馬上買。
集一計劃報廢,集二恐懼心理利用,集三兒童心理,馬上要。移動支付也是這個思路。關于自我克制的。非常有用,值得再看。身處現(xiàn)在的消費狂潮里。
每個人都在被操縱,但是每個人都樂在其中
現(xiàn)代社會的獵殺,就是大公司通過心理學手段,從情感的層面來控制人的行為,把生活剝削地只剩下消費,來從中牟利。
我覺得,這些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只是在思考如何從人們口袋里掏錢,而不是切實地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是一種悲哀
干貨有限,能采訪到一些牛人是亮點,但沒有很強的理論性和研究報告。
剁手黨必看。。。
1.刻意將商品設計成易耗品提高換代的速度;利用虛榮感引導消費者盲目追新。2.制造恐懼和焦慮,販賣虛假的希望。3.將購買行為非理性化、游戲化,不斷刺激消費者分泌多巴胺。
很好笑的是不斷有彈幕說“這是一個有導向性的紀錄片”。xswl紀錄片不是用來搞導向性的難不成是講故事的。
消費主義盛行。要注意到商家操縱你購買的技巧,同時也要意識到自己的欲望。是什么讓我們購買,我們購買是為了滿足什么。也許意識到自己是為了滿足什么,去尋找真正讓自己滿足的方式才是一步步遠離物質主義的方法吧。
是部愿意一看再看的紀錄片,揭露了各行各業(yè)的消費背后的機制,甚至是你很難想到的行業(yè),都和陷阱/欺騙劃上了等號,他們都非常了解人的思維以及知道如何引起恐懼,促成快樂,或者延遲心理痛苦,從而最終達到賣消費者東西的目的。
讀碩士的第一年,師姐告訴我,實驗是做不完的,身體是自己的??戳诉@個我覺得,東西是買不完的,錢是自己的??
經(jīng)常反思,保持警惕。
前兩集,主持對著電子產(chǎn)品/保健品/車/家具/飲品毫無波動甚至咄咄逼人,第三集,看著星戰(zhàn)的周邊,主持:我能摸摸達斯維達嗎嚶嚶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