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克里斯托弗·瑪利亞·赫布斯特飾)和他的妻子伊麗莎白(卡羅琳·彼得斯飾)在波恩的家中組織了一場晚宴。受邀的有他們的朋友勒內(nèi),伊麗莎白的弟弟托馬斯和他懷孕的女友安娜 。托馬斯宣布想給孩子取名為「阿道夫」,原本一個溫馨而美好的夜晚聚會就此失控,一場鬧劇即將上演。
這部電影一部荒唐的德國喜劇,從一個開始就錯誤的話題,接下來繼續(xù)一錯再錯。圍繞著一個新生寶寶的名字的愿望,“阿道夫”這個敏感的字眼,這個愿望在整個家庭中引起恐懼,甚至諷刺的言語有時更像一把刺刀犀利見血,暴露了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脆弱的情感現(xiàn)實狀況。
經(jīng)常會在思考幽默源于什么?無厘頭的出洋相早已無法刺激到如今中產(chǎn)階級人群的笑點,而對于社會現(xiàn)象的調(diào)侃,對周遭事物的諷刺,這些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甚至往往各種原因難于啟齒的真理變成越來越多觀眾鐘愛的笑料包袱。社會的開放程度文明使歐洲電影對于把握社會批判和幽默風(fēng)趣之間的平衡變得嫻熟準(zhǔn)確。
電影故事個人覺得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用了將近一小時時間來討論“阿道夫”,互撕模式第一次達到高潮。對白很有精彩,一個敏感的名字首先揭露了每個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之后的部分是家庭秘密互撕出乎意料甚至驚喜,在問及黑管音樂家那一段,下巴都會驚呆掉。最后一段女主人的怨婦模式全面開炮太tm爽了。
有意思的是,從人物的角度來時,“阿道夫”這個取名話題是這個荒唐鬧劇的導(dǎo)火索,但是在劇情中可以發(fā)現(xiàn), 弟弟托馬斯說出這個名字的時候,他表示是因為剛剛看看到書架上的一本書?!段业膄endou》我今天特意找出來買了好久的這本書,準(zhǔn)備繼續(xù)看看。飾演弟弟的Florian David Fitz最近幾部作品也是不錯的,比如《 最爽的一天》《 卡斯特納與小星期二 》。
這是一個有趣的德國中產(chǎn)階級生活小品風(fēng)格的電影,即使對政治不感興趣也會覺得很有意思的,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下德國中產(chǎn)階級們面對納粹殘余對現(xiàn)代社會影響的現(xiàn)實反映,而對于歐洲人愛較真愛矯情的性格展現(xiàn)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他們?yōu)槭裁纯梢园岩粋€小的玩笑升級到一場如此高度的“辯論”。
我的公眾號:平靜海灘
真的好鐘愛這一部小品式的電影!!
一開始沖著討論希特勒而來,但是個人感覺并沒有進行太過深層次的交流,只不過弟弟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大家都不愿意去提他的名字才是在過度的營銷他,我就要打破這種偽神話(大意)。這一段令我想到哈利波特里,只有哈利敢提伏地魔的名字。因為不懼。somehow我覺得這種說法也十分有趣。但當(dāng)時還以為弟弟真要給孩子起這個名字,又忍不住在想,有幾成的原因是他講的這般,又有幾成的原因是想標(biāo)新立異zhuangbility呢哈哈哈。
萬萬沒想到,不過是一個玩笑而已。然而,從這個玩笑引出了一連串這個大家庭的秘密,對彼此的真實評價,各種攻擊,吐槽。而最最有意思的是,最后非常融洽的大團圓了。
他們的關(guān)系真好,又接地氣啊。所謂家人難道不就是這樣,背地里自己最最真實的一面,誰敢赤裸裸暴露于人前?說三道四的八卦大概是人之常情。但是,愛你的心不變呀。即使有點傷心,有點失望,但最終,一家人就是一家人。we are伐木累。
好一出喜劇。
大家對他的評價還是很到位的,冒充高智商的傻逼和吝嗇鬼。
丈夫?qū)ψ约旱亩ㄎ痪褪?,我掌握著話語權(quán)。不管我是好人壞人,我熟悉人類的知識和歷史和知識的歷史,只有我有權(quán)力去解釋,無論是什么。
弟弟早就對他有意見,看到精裝本的書,才臨時起意想到了阿道夫的命名,果不其然,成功挑起話題,丈夫的立場就是,阿道夫雖然是個名字,但是不經(jīng)解釋,不經(jīng)允許的,是不可以用來命名的。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是個玩笑的時候,就開始惱羞成怒的抖出每一個人的缺陷,嫌棄弟媳演員的粗俗沒文化,揭露弟弟愛出風(fēng)頭的童年往事,揭露弟弟是如何稱呼養(yǎng)弟弟“女王”。感覺導(dǎo)演想說的是,德國的現(xiàn)狀其實是自在的,而把水越攪越渾的就是丈夫這種自認(rèn)為掌握著話語權(quán)的人瞎解釋不說還到處利用成年舊事挑起社會矛盾。
最終,導(dǎo)演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了新生的嬰兒,這個嬰兒是無法預(yù)測的,它沒法叫代表一段黑暗歷史的阿道夫,也不能叫代表著德國更悠久歷史的父親的名字保羅。它甚至是個女孩,必須以全新的眼光去解決它的存在,而且還是舊有的那一群各種毛病的人齊心協(xié)力才可以。
主觀評分:9分
劇情概述
在一次家庭親朋晚宴上發(fā)生的故事,就從所有人的交談對白中不斷制造沖突,然后反轉(zhuǎn),然后再反轉(zhuǎn),精彩至極,搞笑至極。開始是女主的弟弟為了故意膈應(yīng)窮酸死板的姐夫說要給自己孩子取名希特勒,然后又曝光女主的發(fā)小竟然和他們母親在一起了,各種狗血,最后擊潰了女主脆弱的內(nèi)心。她一直忙前忙后想讓大家氛圍盡可能愉快簡單,結(jié)果收到的傷害卻最大。
評價感受
除了對希特勒取名的鋪墊有點冗長之外沒啥缺點,好的故事只需要對白就能讓人沉迷其中,跟著跌宕起伏。像《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一樣
斯蒂芬和他的妻子伊麗莎白組織了一場晚宴,邀請了rene,伊麗莎白的弟弟Tomas還有他的女友安娜。開始Tomas說要為未出生的孩子取名為阿道夫。斯蒂芬是大學(xué)教授并且看不起Tomas,一聽他要取名阿道夫就不樂意了,因為希特勒也叫阿道夫,然后弟弟堅持說他自己可以選擇孩子名字,并且希望這個孩子以后變得很優(yōu)秀帶領(lǐng)大家走出希特勒這個名字的陰影。爭吵開始了,后來弟弟表示自己只是開個玩笑并沒有真的要取這個名字,可是爭吵已經(jīng)停不下來了,他們開始互相爆短,說出其他人的秘密。這部片子吧,我學(xué)到挺多罵人的詞的啊哈哈哈哈哈哈哈!!!∑(?Д?ノ),我歷史也不是很了解,當(dāng)喜劇看了
非常德式的喜劇電影「der Vorname」,很好看。
從一個玩笑開始,一個父親要給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起名為「Adolf」,并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姐姐姐夫和從小一塊長大的兄弟,接下來引起軒然大波和劇烈的家庭討論,并由此開始了一場鬧劇。然而誰都不是省油的燈:原則至上、極其吝嗇的老學(xué)究大學(xué)教授姐夫,滿心怨念一觸即發(fā)的姐姐,脾氣暴戾的妻子和愛上自己養(yǎng)母男主親生母親的兄弟。當(dāng)然,話題不僅局限于開始對于是否該和希特勒取同樣名字的探討,接下來又延伸到了女性家庭地位和愛情倫理道德方面的激烈爭辯。
深層次挖掘這部電影,描述了由于親情或者愛情綁在一起的人們,各自擁有不同的性格特征,針對不同問題有時有不同的觀點,并由此引發(fā)激烈爭吵,甚至?xí)谜Z言來攻擊和中傷他人;但是最后還是回歸了「愛」這個主題,在愛面前,爭辯自慚形穢。
竟然意外的好看。本以為是一部老老實實在德國政治正確的安全范圍內(nèi)討論二戰(zhàn)反思的電影,沒想到卻是抨擊刻印在德國現(xiàn)代文化中深深的陳詞濫調(diào)。無論是從人們對于二戰(zhàn)教訓(xùn)的矯枉過正,還是對于學(xué)院派老學(xué)究的迂腐刻板,還有人們對于gay的刻板印象,甚至對于家庭關(guān)系的偽親密,電影都另辟蹊徑的予以奚落。最后女主對于男主的痛斥,可以說是2018年度可以比肩《厄運遺傳》的女性控訴之典范!
一個玩笑,一個名字,一場爭執(zhí),一次吵鬧。好像也似乎只是在西方,才能將這種小資產(chǎn)階級的偽善用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方式來進行諷刺。充滿睿智的調(diào)侃。
這樣的劇本為什么中國一個都沒有呢?五六年前多少次和好朋友為一個屁大的事情吵的不可開交,為什么沒有抓住這個可貴的,真實的細節(jié)來做戲。
給尚未出世的孩子起名叫“阿道夫”,這德意志獨門噱頭的戲劇張力實在夠強,以至于圍繞此事的激烈爭論已顯拖沓跡象仍愿繼續(xù)看下去。相較而言,之后逐一吐露的家庭其他成員的秘密,既無法匹敵元首的爭議吸睛度,更陷入了家庭倫理肥皂劇的俗套模式中,有點為了“缺陷與包容”主題而生硬搭配強行聳動,最后一幕女主的訴苦貫口使影片終于淪為了膠片話劇……
★★★☆ 電影兩個高潮,導(dǎo)演并沒有對每個話題進行深入,無限留白給觀眾了。Es faengt von ein witz an。PS:這個片子不知道有沒有舞臺劇,舞臺劇應(yīng)該更加好看
豆瓣短評就是神奇啊,翻拍的法國人的劇本還可以德國版更地道???本土社會問題就只捎帶了那么兩句,還沒有意大利版改編得上心呢。
不應(yīng)該對任何人和事物抱有刻板印象與偏見,我以為是成年人都懂的道理。結(jié)果拍了90分鐘。。。
真的好好笑,德國喜劇的門檻真是有點高,但只要你是高知就一定能get到不行,蠻有意思的,跟屎尿屁喜劇完全不同的高冷笑點
小場景,高密度的對話,卻讓人看的津津有味,這樣 的電影都很厲害。除了早期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還有《酒會》。
納粹失敗了,德國人沒有
現(xiàn)在的翻拍簡直就是重拍,也太一勞永逸了吧……而且以德國的那個政治背景,這個故事照搬竟然只有這么一點水花?匪夷所思
唐納德、阿道夫……還以為真的會討論名字直到影片結(jié)束呢。真若如此,片子大概可以“飛”起來。討論如何給小孩起名字,涉及到了政治、人性,與階級的沖突,上升到了哲學(xué)層面;再加上密度高的對話,變得很像法國片。影片的關(guān)鍵詞是naughty。無論是里面的角色,還是導(dǎo)演對情節(jié)懸念的錯誤暗示,都有著“捉弄人”的氣質(zhì)(例如彩虹光)。不太喜歡為提節(jié)奏搞的場面調(diào)度和斯坦尼康,刻意到仿佛能聽見攝影師“嗖嗖”的腳步聲。全世界男人和小叔子之間永恒的戰(zhàn)爭。話劇范兒。/P.S. 懷孕抽煙好可怕/ movie connection: 完美陌生人
沒看過法國原版,翻拍的精彩與否就不好說了,但是舞臺戲劇張力十足,好看過癮。人與人的關(guān)系,玄之又玄。
今天在去上海電影節(jié)的南航飛機上看的(和《科林尼案》是唯二兩部德片。上午在飛機小銀幕看這部德片,晚上在影院大銀幕看另一部德片),發(fā)現(xiàn)剛好還是去年上影節(jié)的放映影片!《完美陌生人》式好友聚會實驗,室內(nèi)場景的高密度對話情景劇,一場故意為之的鬧劇。Florian David Fitz叔叔一面帥氣一面笑死我了!越看越和Matthias Schweigh?fer有CP感。(什么 片中賤賤的他簡直想暴打一頓?。?!
回來的飛機上看的。萬萬沒想到這是個法國劇本,因為真的很舞臺很“品特”。場景的單一和大量的對白使得整個故事的發(fā)展依賴于演員的表現(xiàn)力,倆男主的演技很好,對人物關(guān)系和情感變化的把控很到位。外加這個劇本真的很精彩,又好笑又不失內(nèi)容。
6.5/10 分。初看,藍光。有點像以前的《完美陌生人》《酒會》??撮_頭,起名阿道夫的那一段,我還以為是講政治哲學(xué)啥的對話討論。。。結(jié)果到了后面就變了家長里短的轉(zhuǎn)折了。。。就個人而言,我更希望看到德國人對阿道夫這個名字的討論,從而引申出德國當(dāng)前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現(xiàn)狀。。??上Я?,不夠純粹。。。原版是2012年改編自話劇的法國電影《起名風(fēng)波》,比意大利版的《完美陌生人》還早了4年。
屬于《完美陌生人》的一個變種
可太喜歡這種中產(chǎn)階級的聚會了,表面再光鮮亮麗都能扯出一堆糟糕的秘密。而且由德國人親自討論下一代是否可以叫 Adolf,比法國版更有趣。
我覺得 比原版 可愛呀
前面對于Adolf的討論簡直太精彩了,所以后面一切的一切即使再有趣也讓我感覺是高開低走。后面其實單獨拿出來倒有點像是《完美陌生人》。這部電影臺詞非常精湛,也讓我學(xué)會了德語里所有負(fù)面的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