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由埃爾頓·約翰及其伴侶大衛(wèi)·弗內(nèi)什擔當監(jiān)制的紀錄片講述了英國人權(quán)斗士彼得·塔切爾的故事。多年來,塔切爾通過一系列極具爭議的公民抗爭,不僅向英國的建制派發(fā)起挑戰(zhàn)、走在改變大眾對同性戀者的態(tài)度的第一線,還致力于曝光世界各地的獨裁統(tǒng)治者。隨著同志權(quán)益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保障,塔切爾也逐漸被視為英國的英雄人物。影片包含了珍貴的歷史影像,塔切爾和著名演員伊恩·麥克萊恩的精彩對談,以及同志平權(quán)活動家、前英國石墻組織主任安杰拉?梅森,還有著名演員斯蒂芬·弗雷等人的采訪片段。此外,鏡頭更是跟隨塔切爾來到莫斯科,記錄下了他在2018年世界杯期間發(fā)起的抗議活動,這場抗議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到俄羅斯和車臣政府針對性少數(shù)的迫害。
先驅(qū)和他所經(jīng)歷的
2018年獨自在俄羅斯抗議
他奉獻一生所做到的事情,所傳達的精神和鼓舞的人群,那些破口大罵“娘炮”的人都做不到百分之一。記得馬丁路德金說過:到頭來我們記住的不是敵人的言語而是朋友的沉默。我到還真認識不少一邊享受著平權(quán)運動的成果,一邊笑罵出頭鳥傻逼的人。
挺沉重又挺欣慰的。Peter Tatchell,被繼父虐待,同性戀,人權(quán)斗士,善于利用媒體制造頭條像個演員,制造爭議事件(彌撒節(jié)上抗議,英國同性戀鏡頭前警察局門口接吻后去自首,強迫主教出柜),被警察打到腦部受損現(xiàn)在打字很慢。兒時的虐待給他帶來的是追求正義的非常大的勇氣。話說也能感到1980年代末HIV給同性戀社群帶來毀滅性的壓力,真的過街老鼠,肆意歧視。最后半小時是記錄2018年莫斯科世界杯只身一人去抗議同性戀歧視。
耶穌當年也不過如此吧
敏感性很強的題材……
從少年時期在墨爾本抗議越戰(zhàn),到因拒絕被征兵而前往英國,義無反顧地為同志平權(quán)奔走并向獨裁者叫板,塔切爾用他獨特的行動主義向人證明,歷史終究會站在自己這邊。在莫斯科世界杯期間抗議的部分,可結(jié)合《歡迎來到車臣》觀看——看到塔切爾因在紅場上舉起標語,批評俄羅斯與車臣的反同政策遭到逮捕,在被放出后接受了當?shù)匦陨贁?shù)之家工作人員感謝一幕,我也忍不住想對這位勇敢的人說聲謝謝。
宛如基督重生
Hating Peter Tatchell
尊重少數(shù)群體,但無法認同以激進的方式來宣傳。出發(fā)俄羅斯世界杯前大篇幅渲染了危險性,以及以前種種傷勢,請了媒體造勢,但俄羅斯警察其實已經(jīng)很禮貌地請他走不讓他惹事而已。還有最后看到關(guān)于Tibet,不過又是一個主觀的所謂西方“人權(quán)斗士”,不敢茍同。
彼得·塔切爾作為一個同性戀者,在積極為這一群體呼吁平權(quán)與爭取權(quán)利的同時也在其他不同的政治運動中積極活躍。????????雖然感覺那個宗教人員把他與耶穌相提并論有些夸張,但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確實將自己的信念一直堅持了下來,并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讓自己最為感動的是他的活動得到了母親的全力支持,這或許也是他能夠一直堅持下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從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到英國倫敦之后很快就參與到了當?shù)氐恼魏蜕鐣顒又?,這也足見其在組織社會活動方面的某種天賦。雖然現(xiàn)在英國對這一社會問題很開放了,可是就在撒切爾當政時期,這一議題還在遭到嚴厲壓制。????????
太勇敢了,《生死疲勞》里的藍臉,他跟莫言想守衛(wèi)的東西是一樣的,盡管呈現(xiàn)有區(qū)別,但最終是一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假設(shè)真要下地獄的話,就去順道把地獄抵制了呀。越大越發(fā)現(xiàn),只要見識過柔弱的力量,人一生剛強,刀槍不進。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 Netflix
伊恩·麥克萊恩老爺子《箭靶上的人權(quán)斗士》,下載得好辛苦,看的好沉重。
糾紛…………
請上傳該紀錄片的好心人能把字幕后的照片彩蛋刪除嗎,這樣才能讓該片安全的在這國持續(xù)下去??;另外竟然去了東德、俄羅斯...,早年應(yīng)該來中國吧;期待2022卡塔爾世界杯!
抱歉還是無法贊同他的過激做法。就不能學學占領(lǐng)華爾街和某輪425靜坐么?至于最后直接比作基督,完全是失了智的行為。
歷史不斷證明他站在的是進步、正確的一邊。
可能這世界太多人都配不上你所做的努力,
聯(lián)想到先驅(qū),基督。。。。